特色课程为壤 让德育之花绽放
学校: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让学生在校本德育课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次角 色 的 转 换 , 普 通 的 小 学 生 成 为 一 名 程 和 珍 爱 生 命 教 育 课 程 。“ 个 特 色 课 以 体 验 活 动 为 主 , 大 限 度 地 挖 掘 学 生 从 五 最 少 先 队 员 , 是 一 次 角 色 转 换 。每 一 次 转 程 模块 ”以年段 主题教 育为核心 , 又 分别确 的潜 能 。 换 , 需 要 激 发 学 生 成 长 的 需 求 , 助 他 定为 : 都 帮 一年级 “ 我是小学生 ” 、二年级“ 我 为 了 使 教 师 在 实 施 课 程 中有 足 够 的
课 程的 设计
程 模 块 ”以 德 育 要 求 为 核 心 , 合 学 校 的 课 时 , 解 在 一 个 月 内 完 成 。 课 程 实 施 结 分
以 学 生 生 命 成 长 中 社 会 角 色 的 转 换 培 养 目标分 别确 定为 :行为 规 范教 育课 形 态 为 “ 动 型 ” 采 用 年 级 和 班 级 相 结 活 ,
统 的 , 有 学 校 特 色 的 , 富 有 实 效 的德 具 并
育课程 。
一
个美丽的花瓣 。
以及 原 先 的春 秋游 课 时 , 度 1 年 6课 时 。
在 这 一 设 计 思 想 指 导 下 , 们 把 课 第 一 学 期 “ 察 活 动 ” 我 考 8课 时 , 内 4课 校 程 内容 落 实 到 五 类 模 块 中 , 四 个 基 础 课 时 , 外 4课 时 ; 二 学 期 “ 题 活 动 ” “ 校 第 主 8
让德育之花盛开在语文教学中

让德育之花盛开在语文教学中
曾新平
【期刊名称】《读写算(教研版)》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挖掘的文化资源,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并在教学
中适时地、恰当地、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的有用之材。
【总页数】2页(P205-206)
【作者】曾新平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大湖中学广东河源 5171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
【相关文献】
1.让德育之花盛开在语文的沃土之上r——浅谈语文教学发挥德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2.德育之花盛开在语文课堂上
3.让德育之花盛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4.开在初中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之花5.让德育之花盛开在语文课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润校园——南宁市秀田小学德育工作纪实

了“ 美术长廊” “ 音乐长廊 ” “ 科技长廊” “ 汉 字变化长廊” 等。徜徉在这些“ 长廊 ” 中, 宛
如走进连绵不断的知识长河。 在校 园环境 的设计上 ,秀 田小学 还
推荐他担任学 校各项活动 的主持人和学
校献词队的领诵 。经历 了一次次锻炼 , 小
别 出心裁地缔造 了“ 完美 教室 ” 。所谓 “ 完
题活动 的要求 , 精心策划活动方案 , 创 新 活动形 式 , 把“ 我 的 中国梦 ” 主题 教育 与 德育 工作结合起来 ,以优秀 的道 德情操 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润泽教师 、润泽学
长 廊让 学 生 在 潜移 默 化 中受 到 文化 熏 陶 ,对他们修身 养性起到 了 良好的促进
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在《 新教育》 中指 出 : “ 班级特色课 程是缔造完美
教室的核心 ,只有 完美的课程 才能 体现 出完美教室 的价值 ,特色课程 是引领孩子走向完美的依托 。” 根据 这个 理念 ,秀 田小 学将教室打造 成
一
上, 学生们先是表演了快板 《 今天我 来说环保 》 , 反 映当前地球环境的现
生观” , 密切教 师 、 学生 、 社会 、 生活 的联 系, 突 出学生在 学习活 动 、 个体 活动 、 社
加西 乡塘 区“ 建设幸福 中 国” 讲 故事 比赛
荣获 一等奖 ; 2 0 1 3年 ,小林 参加南 宁市
“ 学雷 锋 , 做有道 德的楼 道文化 , 缔造
建 设成 “ 操作间、 展览 室 、 信 息资 源
库” , 让教室成为“ 教师的办公 室 、 学 生的 习惯养成 地和人格成 长室” , 成为学 生幸 福成 长的乐园 。“ 完 美教室 ” 通过 营造班 级文化 氛围 , 开 展晨诵 、 午读 、 暮省 等读
厚植特色文化沃土,绽放“五品”德育之花

厚植特色文化沃土,绽放“五品”德育之花发布时间:2022-07-07T03:45:41.21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66期作者:邱洁苡[导读] 用关爱的力量,培养温暖的学生。
在罗湖小学这所滋养型学校里,“学雷锋”文化特色历久弥新,绽放着异彩。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小学518000“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一代的思想,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学校作为传统德育的主阵地,是青少年品性养成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德育工作能激励青少年一代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小学创办于1937年,是一所历史老校。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在我校漫长的办学历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学雷锋”活动,“学雷锋”活动绘制了罗湖小学深厚的德育文化底色。
在智能时代大背景下,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小学深耕细作,与时俱进,在“学雷锋”活动中融入时代特色,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逐步在区域内建立了有章可循的一体化特色大德育体系,并推行新时期学雷锋“五品”文化体系,用关爱的力量,培养温暖的学生。
在罗湖小学这所滋养型学校里,“学雷锋”文化特色历久弥新,绽放着异彩。
一、大爱种子根植孩子心灵时代不断进步,社会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已经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青少年处于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面对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心理上不免产生困惑。
而小学生往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标新立异,使得他们对人或事容易理想化并盲从。
对于这些状况,需要加以正面引导,否则青少年一代容易随波逐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
学校的德育工作旨在帮助学生廓清思想迷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需要怎样的雷锋精神?罗湖小学率先展开探索,运用多种方式面向各个群体展开数据调查。
像樟树一样茁壮成长——株洲市芦淞区樟树坪小学的特色校园文化

像樟树一样茁壮成长——株洲市芦淞区樟树坪小学的特色校园文化龙洁【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上旬刊)》【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2页(P58-59)【作者】龙洁【作者单位】株洲市芦淞区樟树坪小学【正文语种】中文樟树坪小学有着84年的历史,校名源于校外一棵380多年的古樟,校园内一排排大小樟树与之交相辉映。
樟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特点鲜明,它根深叶茂,高大挺拔,百年常绿,清香四溢,浑身是宝。
师生天天与樟树亲密相处,对它非常熟悉,很有感情。
校歌《常绿的小樟树》已在校园内传唱十几年,《樟树专题学习网站研究》荣获省级奖励。
樟树精神积淀已久,内涵深厚,它“朴实沉稳、坚忍不拔、博大精深、无私奉献”。
它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樟小”人努力拼搏,奋勇前进。
于是,我们依托樟树这一形象感性的生命形态,挖掘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
在反复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以“关爱生命”为核心的“香樟文化”,并初步形成了一个包含办学理念(植根生活,面向未来,关爱生命,和谐发展)、校训(像樟树一样茁壮成长)、校风(朴实,诚信,奋发,和谐)、教风(完善自我,完美学生)、学风(天天快乐,天天向上)于一体的香樟文化体系。
以环境承载文化的品质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标志和有机载体。
现在,走进樟小校园,仿佛走进了绿色的殿堂,校园处处透着樟树的那抹绿,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光鲜亮丽的校门、魔幻般的科技长廊、集学习研究于一体的科学探究室、开放且颇具童趣的图书馆、秀美灵动的艺术长廊……处处体现匠心独运的文化设计,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既呈现了厚重的学校文化底蕴,也让师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化。
更重要的是,我们努力地营造一种以樟树优良品格为指向的和谐人际环境。
我们在全校开展“讲爱心、讲正气、讲学习、讲团结、讲质量”的“五讲”活动,共筑“樟小”精神家园,促进了师生的生命成长,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心灵成长的生命乐园。
以花育人如花绽放——以花木为载体将德育教育融入班级文化

以花育人如花绽放——以花木为载体将德育教育融入班级文化XX小学是绿色学校,校内外环境优美,周边分布着多家花木培植园。
以此为契机,我们决定以“花木”为载体,构建并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具有深厚育人氛围的鲜明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文化特色建设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施开辟了空间,而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施也丰富了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内涵,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花木文化的引领下,利用花木品性促进学生道德品格教育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我们爱菊,因为它素洁高雅的品性;我们咏梅,因为它坚贞顽强的风骨;我们赞兰,因为它淡雅清幽的情怀;我们赏荷,因为它出尘离染的品质……在中国的花文化中,花一如人的品性,蕴藏着浓郁的生命睛怀和高尚气节。
花之魂,人之德,依托花卉文化资源,围绕我校“绿色育人”的办学理念,我班开展了一系列班级花艺文化实践活动,做到以花养德,以花益智,以花健体,以花冶性,以花育人,力争培养出言行如花般优雅,品行如花般纯洁,意志如花般坚强,成长如花般灿烂的花样少年。
一、养花增体验班级花艺文化活动开展初期,我班利用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去观察、调查、搜集关于花卉的相关知识,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名人养花的例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养花的兴趣,然后布置学生每人亲自养一盆花,比一比谁养的花好。
—个月下来评比养花小明星。
学生为了养好自己的花,有的从课外书中去查找资料,有的专门去采访养花师傅,有的去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学生边摸索,边实践,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有的喜阳就放到外面去晒晒太阳;有的喜阴,就放在室内。
有的要浇点水,有的需隔几天才浇一次水,有的要换盆;有的要剪枝、扦插等,久而久之,花儿越长越好了。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养花兴趣,我班还开展了盆花展示的活动。
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摆成不同的形状,放至操场上。
每组还设计出标志、口号,由专人讲解,然后请其他班的学生代表参观评比一二三等奖。
从“花”中绽放出的校本特色课程

从“花”中绽放出的校本特色课程
郝伟
【期刊名称】《教育家》
【年(卷),期】2024()5
【摘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要想让花儿精彩绽放,开发适合他们自由生长的特色校本课程是关键。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光明小学校以“五育融合”为突破点,经过对课程的系统性思考,开发了具有多样性、实践性、融合性等特点的“花悦”课程体系,努力构建符合校本实际、切合教育发展方向、满足学生成长多元化需求的校本课程研发模式。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郝伟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光明小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搏与进取润泽成长之本爱与创造绽放生命之花——沈阳市第十一中学人文特色校本课程建设
2.在开发校本特色中筑梦“和美课程”——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掠影
3.开设足球校本课程打造地方足球名校——辽宁省实验学校本溪分校开设足球校本特色课程
4.实施特色课程,奠基“幸福人生”——广州市景中实验中学“国学·礼仪”德育校本课程特色教育汇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博”融五育、“雅”创特色,建构育人新格局

作为滁州市唯一一所“市艺体特长类示范高中”,近年来,滁州市第四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探索建设和实施博雅特色课程体系,大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
聚焦培养博雅青年,建设博雅特色课程体系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要求,秉持“面向全体,突出个性,共同发展”的原则,将课程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四中特色的博雅课程体系。
围绕一个培养目标。
学校着力培养德为首、智为核、体为骨、美为质、劳为底的新时代博雅青年。
其中,博,言其量的多、丰富,求其宽与广,就是要培养博闻广识的好学生;雅,言其质的好、醇美,求其高与深,就是要培养品正行雅的好公民。
构建四大课程版块。
一是基础课程,是博雅特色课程体系的核心,即高中学段国家和地方的16门课程,指向全体学生。
二是自选课程,旨在发挥学生在音、体、美等学科的潜能,并帮助其将潜能转化为成长方向和发展目标,指向占学校总数四分之三左右的学生。
三是拓展课程,是针对学生在人文社科、科技创新、艺术体育、劳动应用等方面的兴趣爱好而开发的拓展类校本课程,指向的是学生社团,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四是综合课程,是基础课程、自选课程、拓展课程融合后的表现形式,包括生涯规划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研学课程等,具有多元化、全员化和常态化特点,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聚焦五育并举,推进博雅特色课程体系实施学校紧紧围绕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方向目标,通过构建和实施博雅特色课程体系,尽最大可能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更多选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绽放不同的色彩。
基础课程铺就成长路。
一是通过学科融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强调国家课程知识分类教学的同时,依据关联性原则,通过寻找相关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契合点,推动同一学科单元间的相互融合和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课程为壤让德育之花绽放
学校教育离不开课程,再好的办学思想都要通过课程去实施。
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是
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的重要需求和必要条件;课程改革亦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基础和重要
抓手。
寿光圣城街道文博小学立足校本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特色校
本课程为抓手,以校内外教育为依托,构建建起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
展奠定基础,让孩子们更有力量、脚踏实地行走在追梦的路上。
一、以年级为单位,开设兴趣特长课程
学校在综合利用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在一至五年级全面开
设校本课程,以年级为单位开设不同类型的兴趣特长课程。
一年级开设围棋课程,二、三年
级开设儿童画课程,四、五年级开设国画课程。
学校选聘了专业的校外辅导教师,编辑了校
本课程,确定了活动时间,校本特色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3月12日下午,伴随着悦耳的上课铃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活动室,圣城街道文
博小学的校本课程又如期开课了。
在四、五年级的课堂上,孩子们在国画老师的辅导下,正
以螃蟹为主题作画。
中锋、侧锋,运用流畅;涮笔、调色,一气呵成,孩子们把“横行霸道”
的螃蟹赋予了不同的风格,可爱派、狂野派、唯美派,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儿童画迎面而来。
二、深化德育内涵,构建特色树人校本课程体系
德育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
道德需要与理智需要、审美需要一样,道德需要能
否得到满足及满足的方式和类型,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素养,
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和社会性接纳程度,决定了他们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方向的
正确与否。
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满足、引导和提升他们的道德需要,为他们的道德发展以及
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拥有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有尊严的和幸福的人生。
基
于此,近年来文博小学高度重视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展,还把校本课程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以校本课程为载体,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
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综合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修养,为学生搭建了更广阔的多元化发展平台,努力使校园成为学生自动求知的“大课堂”和学生锻炼成长的“小社会”。
在校本课程内容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既充满生活情趣,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子,为学生发展自
我理想奠基。
在开发校本课程队伍建设上,借助课程开发的平台,加大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
力度,扩大骨干教师和名师队伍,注重深化教师的学科素养、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提高教
师的专业实践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实践智慧。
为使校本课程不断推进、扎实有效,文博小学每学期末都要进行校本课程活动成果展示。
在2017年的成果展示活动中,一年级的围棋比赛,从赛前全体起立相互行礼到最后的两轮
比赛,孩子们给这学期的自己一份漂亮的答卷。
围棋让孩子更专注,让孩子学会动脑思考,
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品性,正所谓“棋虽小道,品德最尊”。
如今,特色课程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欢乐场,“喜欢上围棋课”、“想多上几次国画课”、“儿
童画课再多一点就好啦”,成了所有学生的共同心声。
就连家长也感受到特色课程的魅力,感受到孩子们的巨大变化,纷纷对学校这一特色项目表示支持和赞同:“文博开设的多元化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多元的课程体验,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收获了知识与技能,
也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孩子们收获成长的快乐,我们家长举双手赞成!”
三、强化教师队伍,为特色校本课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深度突围的支撑点,其教育教学行
为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主要施教方式。
因此,教师作为施教主体,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
储备,还需要有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具备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发展基础的能力。
学校通过
树旗帜、结对子、引路子、压担子、搭台子等措施的实行,为拓展教师视野、推行名师战略、培养优秀骨干教师群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秉承让专业教师更专业的理念,学校坚持校本培
训与“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对教师进行多轮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提高了学
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与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一专多能是教育对教师发展的新要求。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重视教师的独创性,给他们以更大的主动发挥的空间,应充分根据每一位教师的爱好和教学特长,有意识地
发扬教师的专长,让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课程决策,使课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教师则
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社会教育资源,积极研发适应学生多元发展的校本
特色课程。
禾苗的成长要有适宜的土壤和阳光雨露的滋润。
学生就如同禾苗,同样需要我们营造出
适合其成长的土壤,提供其成长需要的充足养分。
如果说课程建设是学生成长的土壤,那么
特色建设就是学生成长所需的养分。
学校将继续秉承着“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的教育
理念,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高效落实国家课程,有效实施地方课程,特色开发校本
课程”为宗旨,大胆实践,力求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在新学期继续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