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民政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编制组二OO九年一月前言《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8〕24号)的要求,由民政部负责主编,具体由民政部规划财务司、民政部救灾司、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共同编制。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各地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的经验教训。
在此基础上,对大量资料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与分析,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经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反复修改补充形成了送审稿,经专家审查会通过后,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报批搞,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发布。
本建设标准共分五章,包括:总则、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选址与规划布局、建筑标准、建筑及相关设备配置。
在执行本建设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邮政编码:10072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的解释工作由民政部规划财务司负责。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姜力、宋志强、陈越良、庞陈敏、张恺悌、徐秀玲、高玉成、纪占国、李成、陈刚、王莉莉、董彭滔、欧阳铮主编单位:民政部规划财务司、救灾司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刚、王莉莉、董彭滔、欧阳铮、杜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9年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 ................................ 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 第四章建筑标准.......................................... 第五章建筑及相关设备配置 ................................ 附录一主要名词解释. (7)附录二用词和用语说明.................................... 附件《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条文说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提高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制定本建设标准。
景宁县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及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景宁县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及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2)1.1.项目概况 (2)1.2.项目建设的依据 (4)1.3.项目建设的标准及规范 (4)1.4.可行性报告研究的范围 (5)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背景及必要性 (7)2.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7)2.2.项目建设的背景 (8)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2.4.综合评价 (10)第三章项目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11)3.1.选择原则 (11)3.2.项目土地情况 (11)3.3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11)3.5气象条件 (11)3.7.项目建设优势条件分析 (12)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及方案 (14)4.1.项目建设总体构思 (14)4.2.项目建设内容 (15)4.2.项目建设方案 (15)第五章安全、消防 (24)5.1.安全 (24)5.2.消防 (26)第六章卫生、节能与环保 (28)6.1.卫生 (28)6.2.节能与环保 (28)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31)7.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31)7.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31)7.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3)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4)8.1. 投资估算 (34)8.2.资金筹措方式与来源 (37)第九章项目的招标投标 (38)9.1.概述 (38)9.2招标范围及原则 (38)9.3工程招标的内容与形式 (39)第十章项目综合评价 (40)10.1.社会效益评价 (40)10.2.经济效益评价 (40)10.3.环境效益评价 (41)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42)11.1.建设期实施方案 (42)11.2.施工进度安排 (44)第十二章项目研究结论与建议 (45)12.1.结论 (45)12.2.建议 (45)附件: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项目选址意见书。
4、景宁县环境保护局出具的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批复。
救灾物资储备库申请报告

***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名称及承建单位 (1)二、编制依据及工作范围 (1)三、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2)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3)五、建设时间 (3)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4)一、承办单位概况 (4)二、项目编制过程 (6)三、结论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9)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1)第四章项目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13)一、选址依据 (13)二、项目场址 (13)三、建设条件 (14)三、场址评价 (17)第五章建设方案设计 (18)一、建筑设计依据 (18)二、设计指导思想 (18)三、总平面布置 (19)四、建筑方案 (20)五、结构方案 (27)第六章公用辅助工程 (29)一、给水工程设计方案 (29)二、排水工程设计方案 (30)三、供热工程 (31)四、通风以及排烟工程 (34)五、电气系统 (34)六、弱电系统 (35)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 (37)一、环境保护 (37)二、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39)三、消防 (40)第八章节约能源 (42)一、概述 (42)二、设计依据 (42)三、设计原则 (42)四、节能措施综述 (43)第九章项目管理 (45)一、资金管理 (45)二、项目管理 (45)三、档案管理 (46)第十章项目招投标 (47)一、项目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度 (47)二、勘察设计招标 (47)三、项目施工招标 (48)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9)一、建设时间 (49)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9)三、项目实施方案 (49)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0)一、投资估算 (50)二、资金来源 (50)第十三章社会效益分析 (51)第十四章可行性研究建议与结论 (52)一、建议 (52)二、结论 (52)附表:建设工程总投资估算表附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定线图土地使用证界址图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批复项目建议书批复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建单位1、项目名称:***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4、项目建设地址:5、项目主管部门:***县人民政府二、编制依据及工作范围1、编制依据***县民政局委托***国际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公司编制***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1169号);国家计委委托编写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建立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通知》;《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办法》;《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民政部《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国家现行法规及行业相关规程、规范、规定;建设单位委托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县民政局提供的相关资料。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述 (1)1.2项目建设地域概况 (2)1.3项目建议书的研究范围 (2)1.4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3)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5)2.1项目建设背景 (5)2.2必要性: (5)第三章需求分析 (10)3.1需求现状 (10)3.2需求预测 (10)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12)4.1自然条件 (12)4.2社会经济条件 (13)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16)5.1建设规模 (16)5.2建设内容 (16)5.3房屋建筑 (17)第六章建筑方案 (19)6.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19)6.2项目总体方案 (20)6.3公用工程 (21)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 (25)7.1节能 (25)7.2节水 (26)第八章环境保护 (28)8.1环境现状 (28)8.2环境的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28)8.3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30)8.4项目施工对在校师生的影响分析 (31)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2)9.1劳动安全及卫生 (32)9.2消防设施 (33)第十章组织管理 (35)10.1组织机构 (35)10.2工程管理 (36)10.3资金管理 (37)10.4运行管理 (37)10.5人力资源配置 (38)10.6招标方案 (38)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1)11.1建设工期 (41)11.2进度安排 (41)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2)12.1投资估算 (42)12.2资金筹措 (43)第十三章效益评价 (44)第十四章风险分析及保障措施 (45)14.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45)14.2保障措施 (45)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49)15.1结论 (49)15.2建议 (49)附件一;某市国土资源局《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附件二;某市人民政府承诺函附件三;某市市环境保护局《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附件四;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附件五;某市污水净化管理所《证明》附件六;某市自来水公司《证明》附件七;某市民政局《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简介》附件八;新疆某市地区行署民政局《关于地区民政局综合楼建设地转让某市民政局使用函附件九;某市供电公司《证明》附件十;某市政府《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上报资料真实性进行确认的函》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
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及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及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XX县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及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XX县民政局编制单位: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0一一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4)1.1.项目概况 (4)1.2.项目建设的依据 (6)1.3.项目建设的标准及规范 (6)1.4.可行性报告研究的范围 (7)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背景及必要性 (9)2.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9)2.2.项目建设的背景 (10)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2.4.综合评价 (12)第三章项目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13)3.1.选择原则 (13)3.2.项目土地情况 (13)3.3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13)3.5气象条件 (14)3.7.项目建设优势条件分析 (14)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及方案 (16)4.1.项目建设总体构思 (16)4.2.项目建设内容 (17)4.2.项目建设方案 (17)第五章安全、消防 (26)5.1.安全 (26)5.2.消防 (28)第六章卫生、节能与环保 (30)6.1.卫生 (30)6.2.节能与环保 (30)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33)7.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33)7.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33)7.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5)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6)8.1. 投资估算 (36)8.2.资金筹措方式与来源 (40)第九章项目的招标投标 (40)9.1.概述 (41)9.2招标范围及原则 (41)9.3工程招标的内容与形式 (42)第十章 ........................ 项目综合评价4310.1.社会效益评价 (43)10.2.经济效益评价 (43)10.3.环境效益评价 (44)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45)11.1.建设期实施方案 (45)11.2.施工进度安排 (47)第十二章项目研究结论与建议 (48)12.1.结论 (48)12.2.建议 (48)附件: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项目选址意见书。
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篇概述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某县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与军干所婚姻登记中心办公用房灾后重建项目1.1.2建设地址:某县陵江镇群丰村六组1.1.3项目业主:某县民政局1.1.4建设性质:灾后恢复重建1.1.5建设规模:项目占地8893M2,总建筑面积2815.52M2。
其中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及办公用房1802.56M2,军干所婚姻登记中心办公用房1012.96M21.1.6项目建设投资:工程总投资1678万元。
1.1.7资金来源:中央财政灾后恢复重建资金950万元,民政局自筹资金728万元。
1.1.8建设期:本项目计划建设周期9个月。
1.2项目业主简介某县民政局是某县人民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
现该局下辖办公室、人事监察股、计划财务股、优抚安置股、救灾救济股、城乡低保股、基层政权和社会福利股、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股、民间组织管理股、信访和群众工作股。
长期以来,某县民政局坚持“全心全意为民政对象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以保稳定、促发展为根本任务,在开展以社会保障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社会福利事业为主的各项民政工作中,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
尤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某县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大力发扬“孺子牛十开拓者”的民政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依法行政,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构建和谐某县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某县民政局连续四届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连续七届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全省双拥模范县、被省政府授予敬老模范县、村民自治模范县、连续多年表彰为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在双拥工作、优抚安置、地名区划管理、敬老院建设以及基层政权建设等业务工作中,受到了省、市的通报表彰。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某县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不骄不躁,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汇报。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目录 (1)一、总论 (6)1.1项目概况 (6)1.2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 (9)1.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0)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0)二、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12)2.1项目建设背景 (12)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三、需求分析 (16)3.1需求现状 (16)3.2需求分析 (16)四、项目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19)4.1 建设场址及周围情况 (19)4.2 自然资源及社会状况 (20)4.3配套条件 (22)4.4施工条件 (22)五、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24)5.1项目建设原则 (24)5.2建设规模 (24)5.3建设内容 (25)六建筑方案 (29)6.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29)6.2项目总体方案 (30)6.3建筑设计 (30)6.4结构设计 (35)6.5公用工程设计 (36)七、节能、节水措施 (42)7.1节能 (42)7.2节水措施 (43)7.3耗能情况 (44)7.4节能措施分析评价 (45)7.5节能效果分析 (46)八环境保护 (48)8.1环境现状 (48)8.2执行的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 (48)8.3项目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49)8.4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50)8.5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50)8.6 项目施工对在居民生的影响分析 (51)8.7环境保护结论与建议 (51)九、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2)9.1劳动安全及卫生 (52)9.2消防设施 (52)十、组织管理 (55)10.1 组织机构 (55)10.2 工程管理 (56)10.3 资金管理 (57)10.4 运行管理 (57)10.5 人力资源配臵 (58)10.6 招标方案 (58)十一、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60)11.1建设工期 (60)11.2进度安排 (60)十二、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2)12.1工程概况 (62)12.2编制依据 (62)12.3投资估算 (63)12.4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63)十三、社会效益 (64)十四、风险分析及保障措施 (66)14.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66)14.2保障措施 (67)第十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70)15.1结论 (70)15.2建议 (70)一、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1.1.2 建设性质:新建1.1.3 建设单位:xxx民政局1.1.4建设地点:xxx阿克托海乡3村内。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报告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报告一、引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给人们地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再灾难面前,救援工作地迅速响应至关重要,而储备物资地充足程度与救援工作地效率蜜切相关。
因此,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成为一种备受关注地应对措施。
二、背景分析1. 当前救灾物资储备状况目前,我国各地区救灾物资储备水平不尽相同,一些地区物资储备不足,导致灾难发生时救援效率低下。
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地救灾物资储备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 救灾物资储备库地意义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有利于统一管理、储备充足物资,提升救援响应速度,保障受灾群众地基本生活须求,降低灾害带来地损失。
三、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方案1. 储备物资种类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涵盖食品、饮用水、药品、帐蓬、衣物等灾难救援必须品。
2. 储备库选址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考虑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和储备物资地安全性。
3. 储备管理机制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团队,制定祥细地储备计划,定期对存储物资进行核察和更新,确保物资储备地有效性。
四、救灾物资储备库地可行性分析1. 市场须求随着灾害频发,救灾物资须求量逐年增加,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符合市场须求。
2. 政策支持国家对于救灾工作高度重视,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地政策支持较为有力,可行性较高。
3. 技术可行性目前物流管理技术日益成熟,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地运作技术己能得倒较好保障。
4. 风险评估虽然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有助于提升应急救援效率,但同时也存再库存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地风险须要认真评估。
五、总结与建议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地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选址、全面储备以及有效管理,可提高救援效率,保障受灾群众地生命财产安全。
政府应加大对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地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安全、可靠地救援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新疆巴州若羌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1.1.2 项目建设单位:若羌县民政局1.1.3 建设地点:若羌县城西新区纬五路北侧1.1.4 项目建设期:1年,即2013年—2014年1.1.5 主要工程内容及规模:根据目前若羌县救灾物资储备工作情况,本次新建1545平方米房屋建筑工程(库区面积800平方米、办公楼和综合加工区面积745平方米)及设备购置,用于管理和储备救灾应急物资。
1.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总投资339.9万元。
全部申请中央财政资金。
1.2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2.1 编制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8年第三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减灾规划(1998-2010)》、《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4、《灾害应急救助管理规程》、《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自治区自然灾害灾民生活救济工作实施办法》、《自治区民政厅自然灾害灾民生活救济工作应急预案》、《自治州自然灾害灾民生活救济工作应急预案》;5、《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统计年鉴(2012年版)》;6、《若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7、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2.2 研究范围根据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并结合有关规定,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分析研究项目的背景,项目的必要性;2、项目建设条件及地址;3、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4、分析项目设备配置及水、电、气供应等外部配套条件;5、环境保护及安全卫生措施;6、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7、估算项目建设投资和资金安排使用计划。
1.3 研究结论与建议项目建成后,将提高若羌县防灾救灾能力,发挥救急解难作用,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有关方面尽快批准项目建设,项目各方共同努力,使项目尽快建成运行。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 项目背景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力的破坏性因素和人类过失行为造成人员和物资资源的损失,并使社会发展倒退的现象。
自然灾害可分成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原生灾害是致灾因子直接造成某类承灾体的破坏与伤亡,如地震、洪水,这些起主导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或直接灾害;次生灾害或间接灾害是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如地震引起房屋倒塌,由此引起间接发生的火灾,再由火灾造成的灾害。
衍生灾害是致灾因素破坏了社会的结构物、功能,物资流和信息流,造成了人群和组织的伤亡和瓦解,都会直接或间接造成社会生产、经济活动的停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有时比原生灾害的危害还大。
因此,防止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的发生与蔓延也是减灾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风险加剧的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
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灾害风险分布和发生规律的影响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台风将更加活跃,暴雨洪涝灾害增多,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会增多;北方地区出现极端低温、特大雪灾的可能性加大;降雨季节性分配将更不均衡,北方持续性干旱程度加重、南方出现高温热浪和重大旱灾的可能性加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几率增加;北方地区沙漠化趋势可能加剧;农林病虫害危害范围可能扩大;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发生可能性加大。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洪涝、干旱、台风、风雹、雷电、高温热浪、沙尘暴、地震、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灾和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
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近1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约300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约8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
若羌县位于新疆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与青海、西藏、甘肃三省交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县城距首府乌鲁木齐1000余公里,距州府库尔勒市444公里,是新疆艰苦边远的五类地区。
全县行政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县辖五乡、三镇、一团场,共有耕地16万亩,总人口5.78万人。
仅2012年,我县共发生沙尘暴、旱灾、地震等各类自然灾害4余次,灾害发生区域广,受灾面积大,灾情严重, 4442名群众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315亩,524头(只)牲畜死亡,经济损失达1471.8万元。
由于若羌县行政区域面积广阔,乡镇村分布较为分散,最远的乡镇离县城超过600公里,且阿尔金山山区道路交通状况较差,给我县救灾工作开展带来极大的不便。
面对自然灾害的发生,若羌县积极组织生产自救,并加大了抵御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力度。
一方面积极动员全县各族群众投入到抗灾自救。
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查灾、核灾、报灾,疏通信息,按时上报灾情统计报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2号)提出的“合理规划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提高减灾救灾和应急反应能力”精神,若羌县拟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房屋建筑工程1545平方米,便于县域救灾物资统一管理,减轻各类灾害对县域人民生活造成的危害。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有利于确保社会稳定若羌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多发生雪灾、冰雹、风灾、干旱、沙尘暴和洪涝等自然灾害。
随着近年气候变化频繁的影响,洪水、干旱、沙尘暴时有发生。
相对而言救灾物资储备远远不足,一旦出现较大的灾害等突发事件,物资调运就会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救灾应急工作的开展。
通过本项目建设,可以满足县域救灾应急基本物资需求,增强当地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时物资保障能力,维护区域社会稳定。
2、有利于完善突发性紧急救助体系近年来若羌县针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做了大量工作,建立健全了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了紧急救助行为,提高了紧急救助能力,确保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特别是从资金上给予了充足的保证。
但是在物资储备方面略显不足,仍然需要依靠外援,不能及时在县域内调运物资。
为此,有必要建设物资储备库,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完善突发性紧急救助体系,保证物资及时供应。
3、有利于救灾物资监管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实时掌握储备库物资信息,随时补充和更新储备物资,满足当地救灾应急物资需要,完全保障县域救灾物资需求,对区域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3.1 自然条件若羌县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地处东经86°45′~93°45′,北纬36°05′~41°23′之间,海拔846~4500米。
东与甘肃、青海省相联,南依昆仑山脉与西藏接壤,西与且末县毗邻,北与尉犁县及吐鲁番、哈密地区交界,距巴州首府库尔勒市450公里,全县总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县。
1、气候资源项目区属温带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是世界同纬度最干旱地区之一,气候温暖,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平原年平均气温11.5℃,极端最高温度43.6℃,极端最低温度-27.2℃,气温年较差36℃,气温日较差16℃,无霜期193天,年日照时数3000~3100小时,太阳总辐射140.19~146.36千卡/平方厘米,年大于10℃积温4155℃,相对湿度38~50%,年平均降雨量17.4mm,年蒸发量2902mm,为降水量的167倍;全年盛行东北风,八级以上的大风年达58天,浮尘天气平均150天。
2、地形地貌若羌县海拔在846~4500米之间,境内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大致可分为北部冲积沙漠平原、罗布泊洼地、中部山前冲积洪积扇平原、南部山区起伏带四大地貌单元,项目区主要位于阿尔金山山前冲积洪积扇平原;若羌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
3、土壤若羌县境内土地的土壤质地可粗分为轻质(沙壤—沙质)、砾质(沙砾—砾石)、粘重(粘质—壤质)三种类型。
轻质土壤主要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广大地区,砾质土壤主要分布在阿尔金山区,粘重土壤散布在塔里木河下游各岔流的河间地带和局部碟形洼地以及为数不多的个别零星地带。
4、水文若羌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4条,分属罗布泊水系和南部山区水系。
罗布泊水系有若羌河、瓦石峡河、塔什萨依河、米兰河、塔特勒克布拉克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孔雀河;南部山区水系有玉素甫阿勒克河、阿特坎河、依协克帕提河、阿孜力克河、赛斯克雅尔河、哈沙克里克河;河流年总径流量为11.76亿立方米。
若羌县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可开采量约为1.12亿立方米,灌区内地下埋深5~10米,目前开发利用较少;经过多年建设,已拥有较完善的水利枢纽工程,四级渠道防渗率达85%以上。
3.2 社会经济条件若羌县交通条件便利,国道218、315线从东西、南北方向横贯全境在县城交汇,315线东连青海、西藏、甘肃,西达和田、喀什。
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可以通达农村各个角落。
电力经过多年发展,以形成水利发电为主,火电、太阳能发电为辅的供电格局,总装机达到1207万千瓦小时。
程控、无线通讯网络遍布县乡各个角落,十分方便。
2011年若羌县总人口3.35万人,2011年若羌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9.98亿元,第二产业32.11亿元,第三产业2.96亿元,财政收入51476万元。
若羌县以农业为主,截至2011年底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8.3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6万亩,棉花播种面积5.9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0.27万亩,红枣种植面积17.26万亩。
实现粮食总产12807吨,水果总产量46759吨。
牲畜存栏9.88万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080元。
3.3 若羌县灾害情况若羌县地域辽阔,灾害的种类主要有:雪灾、冰雹、风灾、干旱、沙尘暴和洪涝等自然灾害。
为保证春荒、冬令期间灾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县民政局对全县灾民和贫困户基本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及时开展生活救济,采取多种方式统筹保障了灾民和贫困户基本生活。
3.4 地址选择项目区位于若羌县城西新区纬五路北侧,具有可靠、稳定的电力保障和完善的给排水系统,交通便利,可以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第四章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及规模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原则4.1.1 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各类自然灾害和减灾工作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减灾资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减灾工作由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