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GCMSPDF

合集下载

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测定聚合物和电子件中的多环芳烃-最新国标

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测定聚合物和电子件中的多环芳烃-最新国标

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第10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聚合物和电子件中的多环芳烃(PAHs)警示——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GB/T39560的本部分规定了一种用于测定电子电气产品聚合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规范性技术。

这些PAHs尤其被发现存在于大量消费品的塑料和橡胶部件中。

它们作为杂质存在于用于生产此类制品的一些原材料中,特别是填充油和炭黑。

这些杂质并非有意添加到制品当中,也不会作为塑料或橡胶部件的组成部分发挥任何特定功能。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试方法适用于测定多环芳烃(PAHs)。

本文件的测试方法已对塑料和橡胶材料进行了验证,包括单个PAH含量为37.2mg/kg至119mg/kg 的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单个PAH含量为1mg/kg至221.2mg/kg的橡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560.1-2020,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第1部分:介绍和概述(IEC62321-1:2013,IDT)GB/T39560.2-2020,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第2部分:拆解、拆分和机械制样(IEC 62321-2:2013,IDT)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ISO3696:1987,MOD)3术语、定义与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CCC校准曲线核查(continuing calibration check standard)EI电子电离(electron ionization)GC-MS气相色谱-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IS内标物(internal standard)l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LOD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Q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MDL方法检出限(method detection limit)PAH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BDE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QC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RSD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IM选择性离子检测(selected ion monitoring)TICS初步鉴定化合物(tentatively identified compounds)US EPA美国环境保护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4原理采用超声波或者索氏提取法对聚合物材料中PAHs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实验报告

气相色谱质谱实验报告

气相色谱质谱实验报告气相色谱质谱实验报告引言:气相色谱质谱(GC-M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方法的优势。

本实验旨在利用GC-MS技术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选择适当的样品,如食品、环境污染物等,并进行前处理,如提取、浓缩等,以便得到可用于GC-MS分析的样品。

2. GC-MS仪器设置: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并设置好合适的温度梯度以及流动相,以实现样品的分离。

然后,将分离后的化合物引入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

3. 数据分析:利用GC-MS软件对得到的质谱图进行解析和处理,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以及其相对含量。

实验结果:通过GC-MS分析,我们得到了样品的质谱图,并对其进行了解析。

在质谱图中,我们观察到了多个峰,每个峰代表一个化合物。

通过与数据库中的标准质谱图进行比对,我们可以确定每个峰对应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含量。

讨论:1. 化合物的鉴定:通过GC-MS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对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可以检测出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2. 分析结果的可靠性:GC-MS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因此可以准确地分析和鉴定样品中的化合物。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可能的干扰因素,如样品前处理、仪器设置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和解析:GC-MS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可以对得到的质谱图进行处理和解析。

通过对峰的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等参数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并进行定量分析。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GC-MS技术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鉴定。

通过质谱图的解析,我们确定了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总结:GC-MS技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医药等领域。

GC(气相色谱)及GC-MS(气质联用)使用规则

GC(气相色谱)及GC-MS(气质联用)使用规则

GC(气相色谱)及GC-MS(气质联用)使用规则
一.开机
1.GC-MS(气质联用)除停电外长期运行。

若遇停电,管理员负责提前关机。

2.GC每天管理员负责打开钢瓶,检查并调节分压表(压力气体流量)包括:载气(氮气
小于0.5M Pa),燃气(氢气小于0.3M Pa),助燃气(空气小于0.5M Pa)。

3.打开仪器左上角的载气,燃气和助燃气旋钮(开到尽头)。

点火时检测器温度必需高于
200o C
二.进样
4.样品不能含有金属催化剂、无机盐、酸、碱、水等,样品必须经过预处理(沉淀,过滤,
过柱等)。

样品的沸点不能超过300o C。

溶剂建议使用丙酮、乙酸乙酯和乙醚(禁止使用含卤素的溶剂,如:DCM等)
5.每次进样量请不要超过5微升。

6.使用完毕后请及时填写使用记录。

类容包括:使用人姓名、使用时间、仪器情况、样品
名称等。

7.每次使用完毕后请及时清洗进样器。

请将清洗液打入废液瓶中。

8.在每天第一次进样前,请空走一针。

9.如发现仪器有任何异常情况,请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

10.请保持桌面整洁,如果有固体垃圾产生,请及时将其倒入垃圾桶中。

每次打完请将样品
管、样品架拿走,否则没收。

三.关机
11.关机时,先将燃气和助气旋钮关闭,再将燃气和助气钢瓶关闭。

将后进样、柱箱和前检
测的温度降为50o C后关闭总电源。

12.最后关闭载气钢瓶。

Agilent-GCMS培训(完整版330页)

Agilent-GCMS培训(完整版330页)
炉箱排气出口
进样口和检测器出口
气路连接口
电缆连接口
电源连接口
炉箱冷却风进口
Agilent 7890A 键盘介绍
*
运行按键
气相部件按键
数字按键
信息按键
方法存储和自动运行按键
维护按键
*
Agilent GC6890前视图
*
Agilent GC6890侧后视图
*
即时功能键 功能键 快捷键 信息键 数字键 多功能键 方法存贮与自动 运行
MSD
10-5 Torr
<2 mL/min
760 Torr
0.5 - 15 mL/min
传输线
*
气相色谱和质谱的联用技术——传输线
传输线
涡轮泵
自动进样器
离子源
炉箱
*
色谱柱
流量 控制器
稳压器
空气
氢气
载气
分子筛
脱水管
固定
进样口
检测器
电子部件
PC
限流器
典型的气相色谱
*
分子筛 P/N 5060-9084
(0 to 218 V)
Signal Out
EM Voltage
电子倍增器
电压有使用上限(3000伏) 电压的提高,可以提高检测器的信号
*
电子倍增器的寿命曲线
*
提供足够的平均自由程 提供无碰撞的离子轨道 减少离子-分子反应 减少背景干扰 延长灯丝寿命 消除放电 增加灵敏度
为什么MS需要真空
空气压力应为 80 psi。
推荐管线压力
氢气压力应为 60 psi。
载气必须通过控制形成恒定的压力和恒定的流量。上下游控制器压差保持1公斤以上。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基础知识和培训教材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基础知识和培训教材

(OCI-mode)
2.
玻璃衬管 (Glass Insert)
(PTV-mode)
注意事项-样品气化不完全
❖ 进样口温度过低,将导致高分子量化合物气化不完全 ,并且不能有效转移到色谱柱中。
进样口温度:200℃
进样口温度:300℃
注意事项-样品分解
❖ 进样口温度过高,导致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分解。
进样口温度:280℃
1mL/min 初始柱温:溶剂沸点-10度
溶剂聚焦效应
进样口 溶剂在柱头重新冷凝
初始柱温:溶剂沸点-10度
溶剂聚焦对峰形的影响
色谱柱:Rtx-5 30m×0.25mm×0.25um 进样量:1.0µL 样品:5ug/mL农药混标 (溶剂为正己烷) 柱温程序:150°C to 275°C @ 4°C/min.
如样品有强吸附性,最好不加石英棉。 ・必须使用程序升温方式,初始温度低于溶剂沸点10~20度 ・建议使用高压进样方式 ・不适合气体样品和低沸点溶剂类样品的分析 ・不适合分析在溶剂峰之前出峰的组分
WBI进样口
用于: 宽孔径毛细管柱 填充柱
OCI/PTV进样口
载气 毛细柱
隔垫吹扫出口 分流出口
1.
Column Sleeve/Guide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基础知识和培训教材
第一部分
GCMS基本构成
GCMS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 MS:质 谱 (Mass spectrometer )
GC组成
目的 :分离样品组分
载气
样品 进样口 ( 样品气化)
检测器 (FID, MS,···)
什么是不分流进样?(II)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其应用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其应用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其应用摘要:气相色谱法—质谱(GC-MS)联用技术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

其在环境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检测(主要用于监督药物的滥用)、火灾调查、环境分析、爆炸调查和未知样品的测定。

本文主要列举了GC-MS在职业卫生检测、医药、农药残留检测、食品、刑事鉴识和社会安全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GC-MS,应用,药物检测,环境1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气质联用,英文缩写GC-MS)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

GC-MS 的使用包括药物检测(主要用于监督药物的滥用)、火灾调查、环境分析、爆炸调查和未知样品的测定。

GC-MS也用于为保障机场安全测定行李和人体中的物质。

另外,GC-MS还可以用于识别物质中以前认为在未被识别前就已经蜕变了的痕量元素。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气相色谱(GC)部分和质谱(MS)部分。

气相色谱使用毛细管柱,其关键参数是柱的尺寸(长度、直径、液膜厚度)以及固定相性质(例如,5%苯基聚硅氧烷)。

GC是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当试样流经柱子时,根据混合物组分分子的化学性质的差异而得到分离。

分子被柱子所保留,然后,在不同时间(叫做保留时间)流出柱子。

GC可以将混合物分离为纯物质,但是GC 只依靠保留时间定性,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靠性。

MS是通过将每个分子断裂成离子化碎片并通过其质荷比来进行测定,可以确定待测物的分子量、分子式,但MS只能对纯物质进行定性,对混合组分定性无能为力。

把气相色谱和质谱这两部分放在一起使用要比单独使用那一部分对物质的识别都会精细很多倍。

单用气相色谱或质谱是不可能精确地识别一种特定的分子的。

通常,经质谱仪处理的需要是非常纯的样品,而使用传统的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如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当有多种分子通过色谱柱的时间一样时(即具有相同的保留时间)不能予以区分,这样会导致两种或多种分子在同一时间流出柱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一‎、实验目的1. 了解质谱检测器的基本组‎成及功能原理,学习质谱检测器的调谐方法;‎2. 了解色谱工作站的基本功能,掌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分析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 graphy, GC)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分离手‎段,它是以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其分离原理‎是基于样品中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上的差异。

气相色谱法‎虽然可以将复杂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开,但其定性能‎力较差,通常只是利用组分的保留特性来定性,这在欲定‎性的组分完全未知或无法获得组分的标准样品时,对组分‎定性分析就十分困难了。

随着质谱(mass spec‎t rometry, MS)、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定‎性分析手段的发展,目前主要采用在线的联用技术,即将‎色谱法与其它定性或结构分析手段直接联机,来解决色谱‎定性困难的问题。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是‎最早实现商品化的色谱联用仪器。

目前,小型台式GC-‎M S已成为很多实验室的常规配置。

1.‎质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质谱系统一般由‎真空系统、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和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工作站)等部分组成。

‎质谱仪的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必须在高真‎空状态下工作,以减少本底的干扰,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分‎子-离子反应。

质谱仪的高真空系统一般由机械泵和扩散‎泵或涡轮分子泵串联组成。

机械泵作为前级泵将真空抽到‎10-1-10-2Pa,然后由扩散泵或涡轮分子泵将‎真空度降至质谱仪工作需要的真空度10-4-10-5‎P a。

虽然涡轮分子泵可在十几分钟内将真空度降至工作‎范围,但一般仍然需要继续平衡2小时左右,充分排除真‎空体系内存在的诸如水分、空气等杂质以保证仪器工作正‎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进样系统由接‎口和气相色谱组成。

接口的作用是使经气相色谱分离出的‎各组分依次进入质谱仪的离子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指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指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指标1 工作条件1.1 电源电压:220V,50Hz1.2 温度:15~35℃1.3 相对湿度:25~85%1.4 请参照技术规格总则第4条款2 主要技术指标2.1柱箱2.1.1温度范围:室温以上5˚C~350˚C2.1.2温度设定:温度1˚C;程序设定升温速率0.1˚C2.1.3升温速度:0.1˚C/分钟~120˚C/分钟2.1.4温度稳定性;当环境温度变化1˚C时,优于0.01˚C2.1.5最大运行时间:999.99分钟*2.1.6保留时间重现性: <0.008% 或<0.0008min2.1.7峰面积重现性: < 1.0% RSD2.2分流/不分流毛细管柱进样口(带电子气路控制,简称EPC)2.2.1可编程电子参数设定压力、流速、分流比2.2.2最高使用温度>350˚C2.2.3压力设定范围:0~100psi2.2.4流量设定范围:0~200ml/min(以N2为载气时),0~1000ml/min(以H2,He为载气时)2.2.5 具有载气节省模式2.3电子压力控制(EPC)2.3.1自动海拔高度压力及室温补偿;*2.3.2控制精度0.01psi;*2.3.3 压力设定:程序设定升压速率0.01psi2.3.4 压力/流量程序:3级2.3.5 具有恒流,恒压,程序增加流速,程序升压及压力脉冲等操作模式的电子气路控制2.4单四级杆质谱检测器2.4.1具有网络通讯功能,可实现远程操作2.4.2侧开式面板,面板控制器可显示质谱状态信息及质谱工作参数的输入2.4.3 质量数范围:2-1050amu,以0.1amu递增2.4.4 分辨率:单位质量数分辨2.4.5 质量轴稳定性: 优于0.10amu/48小时*2.4.6 灵敏度:(用HP-5MS 30mx0.25mmx0.25um 毛细柱测定)全扫描灵敏度(电子轰击源EI):1pg八氟萘(OFN),信/噪比≥400:1选择离子检测(电子轰击源EI):20fg八氟萘,信/噪比≥10:1*2.4.7最大扫描速率:>10,000amu/秒2.4.8动态范围:全动态范围为1062.4.9选择离子模式检测(SIM)最多可有100组,每组最多可选择60个离子2.4.10质谱工作站可根据全扫描得到的数据,自动选择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离子并对其进行分组,最后保存到分析方法当中,无须手动输入(AutoSI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色谱-质谱 (GC-MS)联用技术
韩芳 2008年11月18日
1
GC
z GC-MS基本原理
MS
z GC-MS应用 z GC-MS仪器使用与维护
2
GC-MS联用技术特点
z 气相色谱法定性依据是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量 依据则是色谱峰高或峰面积。作为定性和定量方 法,气相色谱法最大特点在于高效的分离能力和 高的灵敏度,是分离混合物的有效手段。
31
为什么MS需要真空?
•提供足够的平均自由程 •提供无碰撞的离子轨道 •减少离子-分子反应 •减少背景干扰 •延长灯丝寿命 •消除放电 •增加灵敏度
32
离子源
离子源的作用是将被分析的样品分子电离成 带电的离子,并使这些离子在离子光学系统 的作用下,会聚成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能 量的离子束,然后进入质量分析器被分离。
毛细管柱流失主要原因:固定液图渍不均
匀,有缺陷;交联键合不完全,有小分子物 质;老化不当,损失液膜;使用不当发生催化 降解;柱子插入离子源的一头,外涂层(聚酰 亚胺)也会进入离子源。
29
柱子老化的目的
z 可提高1/3塔版数 z 除去涂固定液时残留的溶剂 z 除去交联不全或聚合度低的小分子化合物 z 使固定液均匀铺展,掩盖某些活性点 z 对于旧柱子,除去残留物
极性化合物,如 醇、羧酸酯等
21
检测系统
z 1. 热导池检测器 (TCD)(浓度型、通用型检测器) z 2.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有机化合物) z 3. 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卤素化合物) z 4. 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含硫、含氮和含磷化合物) z 5. 氮磷检测器(NPD)(含氮和含磷化合物) z 6. 质谱检测器(质量型、通用型检测器)
14
分离系统(色谱柱)
色谱柱 填充柱 毛细管柱
柱内径 1-10 mm 0.05-0.5 mm
柱长度 0.5-10 m 10-150 m
总塔板数 ~103
~ 106
样品容量 10-1000 0.1-50 μ g
色谱柱是色谱分离的心脏!
15
毛细管柱分类
z 壁涂开管柱(WCOT) z 载体涂渍开管柱(SCOT) z 多孔开管柱(PLOT)
z 化学稳定性好,不与样品或载气发生不可逆 的化学反应。
z 粘度和凝固点低,以便在载体表面能均匀分 布。
z 对样品中的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度。
19
固定液的选择原则-“相似相溶”
a. 非极性物质—非极性固定液。 沸点越低的组分越早出峰。
b. 极性物质—极性固定液。 极性越小的组分出越早出峰。
c. 极性与非极性混合物—极性固定液。 极性越小的组分出越早出峰。
36
Chemical Ionization(CI)
离子室内的反应气(甲烷等;10~100Pa,样品的103~105 倍),受电子(100~240eV)轰击,产生离子,再与试样 分离碰撞,产生准分子离子。
+ +
气体分子
试样分子
+ 准分子离子
电子
(M+1)+;(M+17) +;(M+29) +;
37
Chemical Ionization(CI)
质量色谱图(提取离子流色谱图)
Extracted ion chromatography
44
质量色谱图用途
z 利用质量色谱法搜寻目标化合物,以快速鉴别化 合物类型。
z 可以检查色谱峰的纯度,即利用化合物特征离子 质量色谱保留时间的差异,分辨共流出的色谱 峰。
z 质量色谱图比总离子流色谱图简洁,消除了背景 干扰,信噪比更好。
22
FID检测器
z 利用氢火焰作电离源,使有机物电离,产生微电 电流而响应的检测器。
z 对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有响应,特别是烃类灵敏 度高且响应与碳原子数成正比。
z 对H2O,CO2,CS2等无机物不敏感,对气体流 速、压力和温度变化不敏感。
z 线性范围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z 死体积为零,可与毛细管柱直接相连。
定。
z 有全扫描(Scan)和选择离子监测(SIM)两 种不同扫描模式。
z 扫描速度快,灵敏度高。尤其是SIM模式,以 最大的采集效率,有选择性地检测单个或几个
质量离子,从而降低信噪比,提高灵敏度几个
数量级,适用于各种定量分析,满足高通量分
析需求。
z 可同时配置EI和正、负CI源,EI源可获得丰富
的结构信息,CI源则提供EI源得不到的分子量
z 电离效率高、所形成的离 子动能分散小
z 性能稳定、所得谱图是特 征的、能表征组分的分子 结构(目前大量的有机物 标准质谱图均是用EI源得 到的)
z 样品必能气化,不适于难 挥发、热不稳定的样品
z 有的化合物在EI方式下分 子离子不稳定、易碎裂, 得不到分子量信息,谱图 复杂解释有一定困难
z EI方式只检测正离子,不 检测负离子
d. 易形成氢键物质—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 不易形成氢键的组分先出峰,易形成氢键 的组分后出峰。
e. 复杂难分离样品—多种固定液混合。 20
常用毛细管色谱柱固定液
固定液
极性大小
适用范围
100%二甲基聚硅
氧烷 (50%三氟丙基)甲
基聚硅氧烷
非极性 中等极性
聚乙二醇
中强极性
脂肪烃化合物, 石化产品
极性化合物,如 高级脂肪酸
应用:
痕量分析 复杂基质 常规定量
49
定量方法
z 面积归一化法 z 校正面积归一化法 z 外标法 z 内标法
50
z 面积百分率法(面积归一)
各组分浓度以面积百分率表示,该结果可以确认大概的浓 度,但有误差。
FID
4
色谱基本原理
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不同组分在固 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或吸附 系数、渗透性等)的差异,使不同 组分在作相对运动的两相中进行反 复分配,实现分离的分析方法。
5
色谱流出曲线上的信息
6
z 1.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判断样品所含 的最少组份数。
z 2.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 分析。
30
老化柱子的方法
z 分段老化法 从较低温度开始,在不同温度
段(150,200,250,300度)分别停留一段时 间。注意不能长时间停留在高温下老化。
z 程序升温老化法 一般从50-60度开始以10
度/min升温至300度(依柱的最高使用温度而 定)。
z 进样老化法 老化一定要充足载气避免干烤
柱子,但也有不同载气的特殊老化法。
z CI有选择性,使其仅 与样品中的被测组分 反应,从而使该组分 和检测。
z 可检测负离子,灵敏 度高。
z 谱图重现性差,故谱 库中无CI源标准谱 图。
z 和EI一样要求样品必 须能气化,适用于热 稳定性好、蒸汽压高 的样品,不适于难挥 发、热不稳定的样 品。
39
四级杆质量分析器
40
z 四极杆质量分析器是GC/MS联用中最通用的一 种质量分析器,有长久的应用历史,性能稳
z 电子轰击电离源(EI) z 化学电离源(CI) z 场致电离源(FI) z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 z 电喷雾电离源(ESI)
33
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EI)
电子轰击电离又称为电子轰击,或电子电离。是应用最 普遍,发展最成熟的电离方法。
轰击电压 50-70eV, 有机分子的电离电位一般为7-15eV。 可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
分离系统
检测和 记录系统
进样系统
温控系统
10
载气系统
载气系统
气源 净化干燥管 载气流速控制装置
常用载气:氮气、氦气、氢气等
11
{
进样系统
进样系统
进气 样化 器室
温度比柱温高 出10~50℃
注射器
气化室
12
气相色谱的进样方式
z 填充柱进样口 z 毛细柱分流/无分流进样口 z 冷柱头进样 z 程序升温(PTV)进样口 z 大体积进样 z 阀进样
23
FID检测器示意图
24
FID使用注意事项
1. 安全问题
(1)防止氢气泄露 (2)防烫伤
2. 保持FID的正常性能
(1)正常点火 (2)防止二氧化硅沉积 (3)防止水等冷凝
3. 注意数据正确可靠
25
GC-MS联用仪系统组成
z 进样部分(气相色谱) z 离子源(对样品进行离子化,使其能被质
量分析器所检测到) z 质量分析器 z 质量检测器 z 数据分析系统
z 3.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 可以进行 定量分析。
z 4. 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 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7
色谱法的分类
根据流动相的 物态可分为
气相色谱 (GC) 20%化合物
小分子化合物
液相色谱 (LC) 80%化合物
超临界流体色谱 (SFC)
8
气相色谱实验技术
GC工作过程
9
载气系统
小分子如 CH4 , (CH3)2CH 等。 以CH4为例
CH4 + e → CH4+· + 2e (46%)
CH3+ (39%) CH2+·(7%)
初级离子: CH4+·, CH3+ , CH2+·
CH4+· + CH4 → CH5+ + CH3· (48%) CH3+ + CH4 → C2H5+ + H2 (41%) CH2+· + 2CH4 → C3H5+ + 2H2 (6%)
有些化合物的分子离子不出现或很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