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城市素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必考城市

高考地理必考城市

第1页共1页地理城市知识点整理:1.武汉位置: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汇,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科技;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也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地形:武汉市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

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间,大部分在50米以下。

气候: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2.东京位置;东京都属于关东地方的一角,位于关东平原南端,面向东京湾,大致位于日本列岛中心。

东部以江户川为界与千叶县连接,西部以山地为界与山梨县连接,南部以多摩川为界与神奈川县连接,北部与埼玉县连接。

总面积2155平方千米,[20]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35°69′—东经139°69′。

地形:东京23个特别区和多摩地域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地带,东西宽90千米,南北长25千米。

在太平洋上的伊豆诸岛和小笠原诸岛,尽管地理上与东京都分离。

也属于东京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

气候;东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心部分的年平均气温为15.6℃。

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冬季则降雪较少。

东京与日本本州多数地方一样5月、6月上旬前半,以及日本学生放暑假期间的7月底~8月底是全年之中阳光最多、天气最晴的时候,其次是4月,至于6月、9月、10月的日照时数为全年最少。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城市与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城市与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城市与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城市与人口迁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地理中的重要城市与人口迁移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地理考试。

一、重要城市的分布与特点1. 中国重要城市的分布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同时也有许多重要的城市。

这些城市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各具特色。

- 北京:中国的首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世界知名的景点,如故宫、天安门广场等。

- 上海: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有众多的现代高楼大厦和繁华的购物中心。

- 广州:中国的南方重要城市,发达的对外贸易和制造业基地。

- 深圳:中国的特区城市,享有改革开放的红利,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

- 香港、澳门:中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都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

2. 世界重要城市的特点世界各国也有很多重要城市,它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伦敦:英国的首都,世界金融和文化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

- 东京:日本的首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先进技术和创新的中心。

- 纽约:美国的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 巴黎:法国的首都,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和艺术之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

二、人口迁移及影响1. 人口迁移的类型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现象。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 内部人口迁移:人口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迁移。

例如,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形成城市化现象。

-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越国家边界迁移。

例如,移民和难民等现象。

2. 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环境原因。

- 经济原因:人们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选择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例如,中国的农民工迁往城市。

高中地理必考3500地点

高中地理必考3500地点

高中地理必考3500地点本文将介绍高中地理课程中必考的3500个地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中国地理1. 北京: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2. 上海: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位于东海沿岸,有着繁荣的经济和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3.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起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中国境内多个省市,是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

4. 黄河: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中国北方多个省市,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5. 华山:中国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是中国的著名风景名胜和重要的登山胜地。

二、世界地理1. 纽约: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拥有众多的世界知名建筑和文化景点。

2. 巴黎:法国的首都,被誉为浪漫之都,拥有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等世界著名景点。

3. 伦敦:英国的首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4. 亚马逊雨林: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南美洲,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5. 阿尔卑斯山脉:欧洲最高的山脉之一,位于阿尔卑斯山地区,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滑雪胜地。

三、亚洲地理1. 印度尼西亚:东南亚国家,由多个岛屿组成,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文化。

2. 日本:东亚岛国,以先进的科技和独特的文化著名,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网络之一。

3.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发达的电子产业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4.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宗教和丰富的历史遗产。

5. 阿拉伯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之一,位于亚洲中部,有着广袤的沙丘和特殊的自然景观。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考的3500个地点的介绍,希望对学生备考有所帮助!。

2024年高考地理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

2024年高考地理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

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的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对于世界区域热点,可以选取以下素材进行描述:1.中东地区: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热点之一、2024年,阿拉伯之春在中东地区掀起了一系列国内政权的变革浪潮,例如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政权被推翻,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

2.欧洲地区:2024年,欧洲爆发了一系列经济危机,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引发了欧元区的动荡,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3.亚洲地区:亚洲地区在2024年也发生了一些重要事件。

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事故,对日本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此外,中印边界问题也成为了热点话题,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引发了关注。

对于中国区域热点,可以选取以下素材进行描述:1.三峡工程:2024年,中国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并开始发电。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其建设对中国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2.西部大开发:2024年,中国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3.北京奥运会:虽然2024年已经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但是2024年是北京开始举办长时间奥运遗产的一年。

例如,鸟巢和水立方等奥运场馆进行了转型利用,并成为了北京市民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场所。

4.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4年,中国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规划,旨在加强广东、香港和澳门之间的区域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发展。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为了丰富素材,可以进一步研究相关材料,整理更多的具体事件和数据,并展开论述。

高三地理城市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城市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城市知识点总结城市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的生活与发展。

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关注城市的空间布局、人地关系以及城市化进程等方面。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城市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地理城市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一、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城市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集中分布着大量人口、经济和文化的地域单位。

城市的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密集、经济活动多样化、社会交往频繁、城市功能明显、土地利用高度集约化等。

二、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过程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经历农业城市、工业城市、现代服务业城市的演变。

城市化过程包括: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城市职业结构的变化、城市空间的扩展与城乡融合等。

三、城市的层次与空间布局城市的层次分为全球、国家、区域和城市等不同层次。

城市的空间布局主要包括城市体系的形成、城市结构的组成、城市发展的梯度分布等。

四、城市人口与人口迁移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

城市人口的规模、增长速度和结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

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包括农民工迁移、农村城市化等。

五、城市经济与产业结构城市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城市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经济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组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

六、城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包括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生态建设等。

七、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确定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

城市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公共空间建设等,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八、城市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城市社会问题包括社会安全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社会平等问题等。

城市社会治理是保障城市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城市管理体制、社会公平与法治建设等。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城市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城市

《城市》考点一、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1)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2)明显的功能分区和稠密的道路系统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3)各功能区连片分布,界线模糊。

任何一个功能区都可能兼有其它功能。

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2)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3)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3.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1)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地域结构影响因素: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b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②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③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④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3)城市地域结构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功能区最佳区位区位选择的原因商业用地A:商业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靠近市中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

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之地,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

住宅用地B 分布在盛行风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占地最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靠近市中心处,在有的城市中出现了高级住宅区(近文化区)和低级住宅区(近工业区)的分化,他们在空间上背向发展。

工业用地C 远离市中心,向城市外缘移动,向交通干线集聚。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城市的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城市的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城市的地理知识点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城市的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小编推荐:高考成绩不理想,专科成绩也能上本科!→★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城市的地理知识点城市的地理知识点:知识点总结当今社会以人为本,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倍加关注,所以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及城市化问题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为高考中的高频考点,是历年高考试题中的一道大餐。

本部分主要考点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结合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城市的地理知识点:常见考法①在高考中,多给出城市功能分区图、某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分布状况(如安徽文综33题)、城市不同功能区的面积(人数)统计图表(如山东文综7-一8题),或者给出城市地租曲线(如江苏地理17题),要求考生判断功能区类型、功能区如此分布的原因或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②在高考中多给出某区域不同等级城市分布示意图(如北京文综36题)、不同城市服务种类对比图表或者不同城市某种职能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统计图表,考查城市的等级及其服务功能的差异;相关阅读: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城市的地理知识点③在高考中,多给出某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图表(总人口、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考查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特征(如浙江文综1—2题),或者以时事新闻为背景,给出城市化过程中相关要素如水、大气等的变化示意图(如江苏地理2l—22题),考查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城市的地理知识点:误区提醒在学习时重点掌握不同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要求,理解城市功能分区分化的过程,辩证分析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影响,并能够把所学知识具体化、图形化、数据化;掌握城市等级以及城市职能的多少和城市级别、城市服务范围等之间的关.解题时注意观察城市等级的图例或城市职能在数量和级别上的特征;注意纵向对比城市化发展三大阶段各自的特征,横向对比不同地区城市化特点,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目录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高中地理大地图相关知识点高考地理怎么复习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⑴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②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③科技发达;④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⑤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⑥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⑵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⑶上海市的发展:A、优越的区位因素:①便捷的交通;②广阔的消费市场;③高素质的劳动力;④宽广的经济腹地;⑤充足的商品供应;⑥丰富的农副产品;⑦雄厚的技术力量。

B、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表现:①道路狭窄,交通堵塞;②居住拥挤;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④用地紧张。

C、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城市规划:①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②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③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④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建设成就:浦东新区已建成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⑷城市道路网问题:形式: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作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城市素材
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
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
②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③科技发达;④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⑤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
⑥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⑵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
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⑶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
①便捷的交通;②广阔的消费市场;③高素质的劳动力;
④宽广的经济腹地;⑤充足的商品供应;⑥丰富的农副产品;
⑦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
表现:①道路狭窄,交通堵塞;②居住拥挤;
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④用地紧张。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
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
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
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
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①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
②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
③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
④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建设成就:浦东新区已建成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⑷城市道路网问题:
形式: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
作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⑸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两大问题:①交通线路拥堵;②交通环境污染
措施: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解决交通环境污染:①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②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二者共性措施)
⑹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③中小城镇发展迅速;④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⑺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
①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