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的策略探讨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的策略探讨建筑结构设计,听起来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一栋建筑能稳稳当当地站在那儿,不倒、不塌、不出事。
要知道,建筑可不是搭积木,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乱子”。
而这些问题,常常就在设计阶段埋下了“定时炸弹”,一旦出问题,麻烦可就大了。
就拿结构设计来说吧,很多设计师虽然专业、聪明,但也难免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不过别担心,问题总是有解决办法的。
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顺便探讨一下如何避免这些坑,嘿,别笑,谁都可能踩进去。
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材料选择不当”。
你看,一栋建筑能不能坚固耐用,材料是最关键的。
要是设计师一时头脑发热,选了些不合适的材料,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有时候是为了省钱,选了便宜的建材;有时候是为了赶进度,草草了事。
结果呢,建筑物可能会出现裂缝、变形,甚至严重的安全隐患。
很多人可能会想,材料不就是买点水泥、钢筋啥的吗?哪里这么复杂。
其实啊,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比如说,钢筋的强度、混凝土的配比、甚至天气湿度,都可能对材料的质量产生影响。
如果你没有经过充分的试验和验证,结果出来的建筑可不一定靠谱。
所以啊,选择材料,真得慎重,不光是看价格,还得看质量,看它适不适合你要建的这座大楼。
再来说说“设计缺乏合理性”这个问题。
你想啊,结构设计师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的不光是外观,更多的是内在的结构能不能承重,能不能稳固。
很多时候,设计师可能太看重外表,做出了一些看起来漂亮但其实不安全的设计。
例如,有些楼梯、窗户、阳台的结构设计,就可能因为没有充分的考虑负荷问题,导致楼体出现不均匀沉降,时间久了,安全隐患就来了。
还有个问题就是“超载设计”。
这就好比你买了辆小车,硬是塞了两吨货,结果小车报废。
建筑设计也是一样,如果承载能力设计得不够,等建筑物承受不了那些使用中的重压,就容易出事。
所以说,设计合理性,必须站得住脚,不能草率。
咱们得聊聊“施工图不规范”的事儿。
你想啊,设计师辛辛苦苦画好一张图,想着一切都能完美照搬,但要知道,施工图的规范性可不能忽视。
分析建筑工程中结构工程设计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世界慢阻肺宣传活动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常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会导致患者的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超过2亿人患有COPD,而且其发病率还在不断增加。
为了加强对COPD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三被定为世界COPD慢阻肺日,以宣传COPD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关注。
在世界COPD慢阻肺日的宣传活动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座谈会、讲座、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COPD的相关知识,如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展览、路演等方式进行宣传,加强公众对COPD的认识和了解。
2.社区义诊活动:举办免费检查和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肺功能检测、症状问诊等服务,及时发现潜在的COPD患病者,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建议。
3.健康讲座和宣传海报:组织专家进行健康讲座,通过大众媒体、网络平台等发布COPD宣传信息,并制作宣传海报、标语,提高公众对COPD 疾病的认识和关注。
4.健康知识竞赛和互动活动:开展有奖竞赛、互动游戏等形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到COPD慢阻肺日的宣传活动中,提高公众对COPD的认知和关注度。
5.扩大宣传范围: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传播手段,扩大COPD慢阻肺日的宣传范围,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宣传活动中,提高公众对COPD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以上宣传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对COPD慢阻肺疾病的认知和了解,提高预防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最终减少COPD的发生和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同时,这些宣传活动也可以帮助政府和医疗机构更好地部署资源和改善服务质量,加强对COPD疾病的防控工作。
在未来的世界COPD慢阻肺日活动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让更多人了解COPD疾病,关注慢阻肺患者的健康状况。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结构稳定性、荷载承载能力、抗震能力等,其中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刚度不足明显的刚度不足会导致建筑物不稳定,容易出现层间位移、变形、偏心等问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设计师在设计时未考虑到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或者是设计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各种荷载的作用。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增加材料的强度、厚度等方式,增加建筑物的刚度,保证其稳定性。
二、荷载承载能力不足建筑物的荷载承载能力不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导致建筑物倒塌,甚至引起生命财产损失。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设计过程中做好荷载的计算和分析,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结构设计。
同时,在实际施工中要对建筑物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承载能力。
三、抗震能力不足在地震区建造建筑物时,抗震能力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抗震能力不足会导致建筑物在地震时倒塌或受损,造成极大的危害。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地震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
同时,在施工中要做好质量控制,确保构件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从而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四、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选用的材料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材料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不足,将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各种问题。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选用合适的材料,并且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五、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也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各种问题。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误差、漏斗、偏心等问题,将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在施工过程中保证质量控制,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减少出现错误和差错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建筑物的稳定性、承载能力、抗震能力、材料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设计、施工和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中保证质量,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水平提高了很多,建筑工程越来越多,从而满足新时期的城市发展需要,在此同时也给人们生活提高了生活品质。
对于建筑来说,结构设计很重要。
但是我国现在的结构设计,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的环节都相继出现问题。
我们要加强结构设计,提升建筑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结构;结构设计;解决措施在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在结构设计中有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力建筑物的舒适程度,也对建筑质量产生着影响。
所以在建筑行业,一定要重视结构设计,在解决结构设计的情况下,提升建筑质量和效果。
1.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在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之前,需要上施工地去对地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在结构设计时,要把自己的专业性都放在设计当中来,一定要重视结构设计的质量,不要马虎,保证建筑工程有一定的安全性。
在建筑市场上不断的竞争,能够让建筑工程顺利展开,结合当时的建筑情况,在设计出合理的建筑结构。
但是也有好多的大型建筑工程,对于他们来说,结构设计就会比交难,复杂,里边的设计内容的比较多,所以大型建筑工程设计会非常的难,所在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仔细认真的考察相关数据,做好结构设计的开展工作。
此外,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的开展,需要大大提高结构设计水平,施工的人员需要在实际情况下完善结构设计方案,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每一位设计人员都要了解透彻每个方面对于建筑结构的影响,完善好最开始设计的方案,提高建筑工程在行业里的水平发展。
1.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设计方案不合理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方面的风格样式越来越多,各种形式不同于常规的建筑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样就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容易造成在设计建筑方案的时候出现了不合理的设计。
就比如,有的建筑纵向,不规则形状的要求,导致了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为设计师增加了难度,这样情况下,导致设计师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造成了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错误分析

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错误分析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建筑在建筑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因而工业建筑的结构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于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错误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错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对于常见的错误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者可以有效的借鉴自己和别人以往的经验,此外,造成这些冲突的原因还有设计者本身对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欠缺理解,对力学的概念不了解,导致计算模式模糊,最终影响到总的设计成果。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因此,为了避免或者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保证住房设计质量,使住房设计质量更上一层楼,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从设计角度讲, 基础应注意混凝土的标号选择应符合结构耐久性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可采用c25)。
基础的配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施工图审查中心重点审查部位) 。
条基交接部位的钢筋设置应有详图或选用标准图。
条基交叉处的基底面积不可重复利用, 应注意调整基础宽度。
特别是砌体结构局部墙体中有局部较大荷载时应调整基础宽度(软件计算的是墙下的平均轴力)。
现场发现框架填充墙的构造柱未在基础及楼层平面布置图中给出, 这就会造成浇注基础及梁时未预留构造柱钢筋, 所以构造柱应在基础图及楼层平面布置图中明确定位。
由于工业建筑输送皮带廊支架设计一般采用的是底部铰接, 传给基础的只有轴力及剪力, 一般设计成柱下条基, 但在某工地, 因现场该支架基础持力层较深, 设计人员就将此基础设计成两根人工挖孔桩(直径1 000), 从现场施工工期考虑, 挖这一两根桩就要用到一个月的时间, 工期不能保证, 从业主角度考虑,无疑增大了投资, 后根据现场开挖地质情况, 将这两根桩取消, 改成柱下条形基础, 只不过是将基础上两根短柱加长, 配筋加大满足设计要求, 基础埋深较深, 但这却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也为业主节省了投资。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物建造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它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适用性等多方面指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实践中,建筑结构设计却常常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在设计前、中、后各个环节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
接下来,本文将挑选几个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分别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结构设计存在思维定势建筑结构设计存在思维定势的表现主要表现为:缺乏创新意识,设计的方案不够多样化,容易重复使用老套的设计思路,导致结构设计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是,建筑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关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并且在设计中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建筑师应该注重研究不同的技术方案,更好地解决结构难题,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具有创新性。
问题二: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难易程度不均衡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难易程度不均衡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有些建筑结构设计不够复杂,而有些设计难度很大,设计师很难在预算、施工等多个方面考虑到,从而影响整个建筑结构、最终效果。
这种现象需要我们均衡考虑建筑结构在难度和实用性方面的表现,对于设计相对简单的建筑结构,应该注重细节,并加强对设计一些常见问题的概率。
对于设计难度较大的建筑结构,则需要设计师深入研究,并多与施工方等协商,确定设计的可行性,并在设计过程中加强施工方的协调与配合,保持设计的顺畅进行。
建筑结构设计存在人为失误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设计师错误计算负载、误用设计规范以及设计方案的图纸不确定。
这将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结构过于脆弱,不足以承受负载,导致整体建筑物倒塌等。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知识透彻性、会议复查和图纸确定三个角度进行解决。
建筑师必须对所学的知识充分掌握,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切记复查,并采用常规设计规范,尽可能避免现在规范未涵盖的规格和转化。
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预算问题的表现主要表现为:一些设计方案可能超出预算,导致建筑开放预算开销过大。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1 板设计 常见问题 楼 楼板是建筑工程 中的主要 承重构件 , 它将 楼面, 面的荷载传 给其周围的墙或粱上 , 屋 楼板 的设计问题必将 连带梁、 、 等构件安全 。若 墙 柱 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周 ,很 容易 出现设计质量 问 题, 有的还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 楼板设计 中常 见如 下 几 个 问 题 。 1 设计时为 了计算方 便或 因对板 的受力 . 1 状态认识不足 ,简单地将双向板作用按单 向板 进行计算 。 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 , 导 致一个方 向配筋过大 , 而另一方向配筋不足 , 致 使板 出现裂缝。 12楼板承受线荷载 时弯矩计算问题 。在 . 民用建筑中 , 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 承重隔墙 , 故楼板设计 中,通常将 该部分 的线荷载换算成 等效 的均布荷载后 , 进行楼板的配筋计算 。 有些 设计人员图省事 ,错误地将隔墙 的总荷载附 以 该板块的总面积。这样会造成 非承重隔墙分布 宽度 内配筋量不足 ,而此板块其 它部分配筋过 大, 这样隔墙处楼板会出现裂缝 。 13双向板有效高 度取值偏大 。双 向板在 _ 两 个 方 向 均 产 生 弯 矩 ,由 此双 向板 跨 中正 弯 矩 钢筋是纵横叠放 ,短跨方 向的跨 中钢筋应放在 下面 ,长跨方 向的跨中钢 筋置 于短跨钢筋的上 面 , 算时应 用两个方 向的各 自的有效高度。 计 一 般长向的有效高度 比短 向的有效 高度小 d d为 ( 短 向钢筋的直径 )有的设计者 为图省事或对板 。 受力认 ’ 只不足 ,而取 两上方 向的有效高度一致 进行配筋计算 , 致使长跨有效 高度 缩大, 配筋降 低, 致使结构 构件存 在的质量 隐患 , 甚至出现开 明缝的现象。 2砖混结构 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砖混结构 中, 构造柱不但 能够提高墙体 的抗剪能力 , 而且 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在一起 , 形 成对砌体 的约束 , 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 , 这 维持竖向承载力 ,提高结构 的抗震性能有着重 要的作用。 在当前结构设计 中, 构造柱 经常被作为承 重柱使用 , 这种作法将 引起 以下几个 问题。 21构造柱作 为承重柱使用后 ,使得构造 . 桂提前受力 ,这不 但会 降低构造柱对墙体的拉 结和约束 作用 , 而且结 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肘 , 在构造柱 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 中, 首先破坏。 这 样构造柱 不但起不 到其应有 的作 用,反而成为 房屋结构 中的一个 薄弱 的部位 。 22构造柱一般生根 于地圈梁 中,没有另 . 设基础 , 构造柱兼作 承重柱使用后 , 柱底基础的 抗冲切 、抗弯 曲及局部承 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 要 求 。柱 底 基础 一 旦 发 生 冲切 或 局 部 承 就 会 出 现 裂缝 。建 议 承 重 粱 F的往 子 应 按 承重 柱设 计。 若粱上荷 载和跨度都 比较小叫 , 均造柱也可 布 置 于梁 下 ,但 此 时 必 须 按 考 虑 构 造性 作 用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分析【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建筑如春后雨笋般出现,而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一些常见却又常被人们忽视的错误,本文对错误的原因和后果进行阐述,并对设计人员提出了一些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的建议,设计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结构物的构造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常见建筑为多层和高层,我们就从这两种建筑类型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结构抗震;承载力;分析一、建筑结构的地基以及基础建设方面1.建筑结构物的基础设计及地基的处理措施要合理,安全适用,在大部分的多层建筑中,地质详勘报告较少,施工单位的大多数的施工技术人员都只依靠建设方的一些口头约定或较为笼统地参照相似建筑的设计图纸及相关的资料进行工程施工。
建筑物接哦故的安全性需要在相关的规范或标准下,依照相应的程序,根据实地勘探,由勘察部门提供详实的地质勘察报告,全面而细致地将地基的承载力提供给设计人员,设计人员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并提供相应的基础设计方案,这样施工单位才能安全可靠地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2.地基处理时建筑物上部结构能否保证安全的重要工序,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如果采用换图垫层进行软弱地基处理时,一般没有进行换土垫层的相关设计的工作,这对于工程质量是没有保障的。
许多设计人员认为软弱地基不会对建筑物安全造成危害,单纯凭借工程经验在软土地基处理时采取加强砂垫层的做法来提高建筑物地基土的承载力,而不经过科学的计算以及垫层的稳定性验算的工作,往往导致垫层的宽度或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导致相关的质量事故如地基下陷、下沉等,所以软土地基处理措施需要进行科学的理论验算,方能提出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
二、针对砖混结构房屋设计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分析对于目前最为常见的多层建筑中的砖混结构,砌体中的构造柱对于砌体结构的抗剪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还能够由于其对墙体的约束作用而很好地控制墙体的开裂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摘要】在现代化建筑体系不断更新的要求下,建筑的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建筑布置与竖向体型也越来越复杂,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建筑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
我们应按规范相应的构造要求严格拙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设计质量上的隐患。
abstract: with latest design requirement and diversified structure system in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building layout and vertical body is getting more complex ,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are many design errors occurring ,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 lives. so to clear up all the potential quality dangers, we should strictly follow related rules.
[关键字] 结构设计;承载力;错误分析
key words: structure design, bearing capacity, err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建筑的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许多建筑也因其结构复杂,楼盖为密肋楼盖,构件较多,再者楼地面设备布置、预埋件预留孔也较多,故导致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给施工带来麻烦,给业主今
后的使用带来不便,以致会给结构的安全带来隐患。
本文从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指出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通病。
1.定量分析时的系数问题
建筑的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建筑布置与竖向体型也越来越复杂,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工业、民用建筑也因其结构复杂,楼盖为密肋楼盖,构件较多,再者楼地面设备布置、预埋件预留孔也较多,故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时经常需要用到软件pkpm来计算,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给施工带来麻烦,给业主今后的使用带来不便,其至给结构的安全带来隐患,现梁扭矩折减系数和活载组合值系数的取值错误进行分析。
1.1梁扭矩折减系数取值错误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有许多涉及到工业厂房,特别是化工厂房的结构设计中经常需要用到梁扭矩折减系数。
在工业厂房的结构布局中,由于吊挂设备较多,楼面开洞较大较多,洞边又要支撑设备,很多设计人员是用软件pkpm中satwe模块进行计算梁配筋的,梁扭矩折减系数不应按软件隐含值0.4进行取值,而是应根据开洞的大小及多少在0.4—1.0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这是一个非常易犯的错误。
1.2活载组合值系数取值错误
软件pkpm 中satwe模块活载组合值系数隐含值为0.7。
按规范大部分的建筑也是取0.7,但是有较多的建筑如仓库库房、通风机房、电梯机房等取值是0.9,金工车间、半导体器件车间、粮食加
工车间等取值是1.0,仪器仪表生产车间、棉纺织造车间等取值是0.8。
设计人员应根据工业厂房的类型及功能安排按实际情况对活载组合值系数进行调整。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与工艺设计人员缺乏协商沟通,工艺设备布置紧靠基础,导致设备基础与主体结构基础相冲突。
如果设备基础与主体结构基础靠得太近,将给施工带来难度,并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基础,所以对于那些比较重或者振动较大的设备应尽量避开基础,以便设备基础与厂房主体基础脱开,不会因相互影响而导致无法使用。
2.楼层平面刚度的问题
一些设计在缺乏基本的结构观念或结构布置缺乏必要措施时,
采用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
尽管程序的编程在数学力学模型上是成立的甚至是准确无误的,但在确定楼板变形程度上却很难做到准确。
作为计算的大前提都无法“准确”,就不可能指望其结果会“正确”了。
据此进行的结构设计肯定存在着结构不安全成分或者结构某些部位或构件安全储备过大等现象。
为了使程序的计算结果基本上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状况而不致于出现根本性的误差,设计时应尽可能将楼层设计成刚性楼面。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在建筑设计甚至方案阶段就避免采用楼面有变形的平面比如楼层大开洞、外伸翼块太长、块体之间成“缩颈”连接、凹槽缺口太深等。
其次要从结构布置和配筋构造上给予保证, 对于使用功能确实必需的,或者建筑效果十分优越的建筑设计,如果其平面无法完全符合刚性楼板的假定,那么在结构设计时可以通过增设连系梁板、洞口边加设暗
梁边梁、提高连系梁板或暗梁边梁的配筋量、采用斜向配筋或双层配筋形式等方法,尽量满足刚性楼板的基本假设,或者弥补由于不
是绝对的刚性楼板假定而产生的计算“误差”。
3.异形柱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我国的住宅建设中,特别是高层或小高层住宅,有些采用了异形柱结构。
目前在异形柱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异形柱结构房屋的高度超高、体型不规则、结构布置不合理、抗震构造措施不当等方面。
应当说,目前国内对异形柱的受剪承载力、节点承载力和结构延性等方面的试验研究还不多,对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异形柱结构时,对房屋高度、结构规则性及抗震措施等方面宜从严掌握。
4.梁与配筋在建筑屋面的布置问题
3.1受扭屋面梁缺少必要的腰筋
对于一般的梁,为了保持钢筋骨架的刚度, 同时为了承受温度
和收缩应力及防止梁腹出现过大的裂缝,一般构造措施为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时加设腰筋,其间距≤200mm,然后拉筋勾连。
对于受扭构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2.5条第二款规定,其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和梁截面短边长度。
对于设置悬挑檐口的屋面梁,在结构设计中误等同一般梁,未按受
扭构件设计配筋。
3.2屋面梁配筋太少
结构建模时, 设计人员图方便,屋面梁直接拷贝下层梁的尺寸。
由于屋面梁荷载较小,计算结果配筋不多,这样屋面梁在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受力等作用下因配筋率过低而裂缝宽度较大。
基于以上问题,怎样对结构计算中几个重要参数的合理选取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的,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梁跨中正弯矩放大系数
此系数主要是对那些楼面活荷载较大的多层建筑设置的,不能泛用。
当梁上不计算活荷载或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时,一般取放大系数1.2,以弥补梁跨中弯矩偏小之不足;当多层建筑推导荷载时,将永久荷载与楼面活荷载分开计算,并作活荷载不利布置,此时系数应取1.0,不再放大。
一般计算高层建筑时,为了计算简化起见,永久荷载与楼面活荷载不分开计算,也不作活荷载不利布置,此时梁跨中正弯矩放大系数应取1.2。
(2)周期折减系数
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的存在,使结构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计算周期大于实际周期。
因此算出的地震剪力偏小,使结构偏于不安全,所以对结构的计算周期进行折减是必要的。
但对框架结构的计算周期不折减或折减系数取得过大都是不妥当的。
对于砌体填充墙,周期折减可取 0.6~0.7;砌体填充墙较少或采用轻质砌块时,可取0.7~0.8;完全采用轻质墙体板材时,可取0.9;只有无墙的纯框架,计算周期才可以不折减。
周期折减系数不改变结构的自振特性,只改变地震影响系数。
(3)振型数的取值
振型数取多少关系到结构计算结果的精度。
对于平面不规则、刚度不均匀的复杂结构,尤其对于多塔结构、大底盘结构,在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很难确定应该取多少个振型来计算地震作用。
若振型数取少了,有些高振型的地震作用计算不出来,结构抗震设计不
安全;若振型数取得太多,又增加很多计算工作量。
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当不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至少应取3;当振型数多于3时,宜取3的倍数,但不应多于房屋的层数;如层数≤2时,振型数可取2或1,如层数为5层时,振型数可取3,而不能是6;对于不规则的结构,当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应取≥9,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刚度突变较大,振型数应多取,但又不能多于房屋层数的3倍。
5.结构缝设置不合理
缝宽度不足对于超长建筑物,为减少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合理地设置伸缩缝是必要的。
有些设计人员用后浇带代替伸缩缝,其实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为后浇带仅能减少混凝土材料干缩的影响,不能解决温度变化的影响。
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封闭后,若结构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后浇带就不能再起任何作用了。
对于不能或不便设置温度伸缩缝的超长结构,除留设施工后浇带外,还应采取其它构造加强措施,如加强顶层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对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适当配置直径较小、间距较密的温度筋,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6.结束语
总之,为满足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可靠性要求,设计要做到平面布局和结构选型合理,荷载取值准确且无遗漏,严格遵守有关设计规范、国家标准,考虑周详全面。
遇到问题要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不能草率地进行设计。
希望以上的若干错误分析能对设计人员有所帮助,在今后的设计当中,让设计更加优化,能做到经济合理,经久耐用。
参考文献
[1]莫雪辉. 深度探讨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j].科技资讯.2008(28)
[2]慕期辉.陈光.现代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j] 四川建筑.2003.
[3]纪荣洋,王文可.潘可明. 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探讨 [j].低温建筑技术.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