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基础(第2版 附微课视频)——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统计学基础(第2版 附微课视频)——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统计学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所属分院:会计金融分院制定人:危磊合作人:周剑华制定时间: 2014-9-15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统计学原理及实务》是会计类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为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提供方法论。

除此之外,该门课程的内容设置与全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以便学生获得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

能力目标:通过统计调查和整理、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等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学生能运用所学相关统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根据国家《统计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处理包括统计图表、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水平指标分析、速度指标分析、因素分析、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业务。

最终使得学生所学的技能整合成类化经验,真正成为技能型人才。

知识目标:学生应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统计学基础的相关知识,掌握处理统计基本业务的能力。

通过实训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统计工作的过程。

让学生首先学会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计算分析资料,最后撰写分析报告。

从而使学生对统计工作的整个流程得到一个全真认识,使学生掌握统计分析方法,提高解决经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调查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统计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勤学好问、诚实、严谨、细心的治学态度●逐步树立运用统计参与管理的观念和意识三、课程内容设计: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五、课程进程表六、考核方案1、考核评价及方式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学生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结构分数制,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20%+期中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考核办法:以量化为准,具体衡量指标为平时作业的完成态度、次数和质量,上课听讲、发言以及给老师提教学意见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

统计学基础(第2版 附微课视频)——课程标准

统计学基础(第2版 附微课视频)——课程标准

《统计学基础》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统计学基础》是高职高专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为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提供方法论。

(二)课程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标准、模块、学时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财经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

课程包括四个模块:认知统计、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统计资料分析的基本指标、统计资料分析方法。

课程设置是从认知统计入手,以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为主线,最后撰写分析报告。

课程根据上述过程和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

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训、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

在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同时,应加强教学的实践和实习环节,对于相对数、平均数、标准差、方差、抽样误差、区间估计、相关系数、回归直线方程、假设检验等实用性内容应加强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统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统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72学时。

二、课程目标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会计专业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习其它专业课和从事统计工作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案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案




(1)
案例引入:通过案例《见证奇迹》,引发学生思考,在完成一项调查之后,怎样进行数据的整理?以什么形式展示整理的结果?
一、数据整理的程序
1、数据预处理
2、数据分类或分组
3、图表显示
二、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的概念
2、品质数据分组
3、数值型数据分组
单项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
4、统计分组的形式
三、频数分布




(1)
案例引入:通过《2016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可以用于描述研究对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的区别是什么?
一、总量与相对量的测度
1、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的含义、计量单位、种类
2、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的含义、计量单位、种类
小结:内容回顾,PPT要点回放
3、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显着性检验
小结:内容回顾,PPT要点回放
课后练习:7.3.4习题与实训
教学后记
任务解析
任务八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8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本任务的目的是学习如何反映变量在较长时间内的变动特征和变动规律以及如何进行外推预测,通过学习,要求了解时间序列分析的意义以及时间序列的影响因素,掌握时间序列的图形描述方法和指标描述方法,掌握常用的时间序列外推预测方法,掌握季节变动规律的测定方法及预测方法。
一、统计数据的来源
1、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什么二手数据?如何正确使用二手数据?
2、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
数据收集的方式:
普查
统计报表简单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重点讲)概率抽样等距离抽样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案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案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案
一、教案说明
二、学时分配
三、各章节内容
任务一认识统计(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任务学习的目的是对统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通过学习,要求了解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流程,了解统计数据的基本分类,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统计学的学科性质;(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3)统计数据的分类;(4)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教法设计本任务是统计学开篇,应结合实例讲解,多提问,多与学生互动。

教学过程案例引入:通过案例《统计助力Tesco实现公司价值》,引发学生思考,统计有什么用?统计可应用在哪些领域?
一、统计的内涵
1、统计的含义
2、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2、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3、统计数据的类型
二、统计的基本职能
三、统计研究的方法
四、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五、常用统计应用软件
小结内容回顾,PPT要点回放,
课后练习 1.7 习题与实训
任务解析
教学后记
任务二数据收集(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任务学习的目的是对数据的来源以及获取数据的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二手数据的来源及二手数据的评价,掌握原始数据的收集方式与方法,能够根据调查任务编制统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2017年9月19日11。

统计学基础教案

统计学基础教案

统计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统计学简介1.1 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解释统计学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2 统计数据的类型区分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1.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总体、样本、变量和分布等基本概念解释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第二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讨论调查问卷、观察法、实验法等数据收集方法强调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2 数据的整理和展示介绍数据清洗和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学习使用图表、表格和图形等工具展示数据2.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频数、频率、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分析数据的分布形态和离散程度第三章:概率论基础3.1 概率的基本概念解释概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讨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3.2 概率的计算方法学习排列组合和概率公式举例计算事件的概率3.3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解释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的概念运用条件概率公式和独立性原理解决问题第四章:统计推断基础4.1 参数估计的概念和方法介绍参数估计的定义和重要性学习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方法4.2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解释假设检验的目的和原理学习建立假设、计算检验统计量和做出结论的过程4.3 常见的概率分布学习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常见的概率分布掌握概率分布的性质和应用第五章:线性回归分析5.1 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解释线性回归模型的定义和作用学习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解读5.2 线性回归的拟合度评估介绍决定系数和调整决定系数的概念学习评估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度5.3 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和检验学习线性回归方程的参数估计方法讨论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和检验方法第六章:方差分析6.1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方差分析的目的和原理学习方差分析的应用场景6.2 单因素方差分析学习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掌握Mauchly's test of sphericity和事后多重比较6.3 多因素方差分析介绍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类型和原理学习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和注意问题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7.1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解释时间序列数据的定义和类型学习时间序列数据的预处理方法7.2 平稳性检验和时间序列模型学习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方法介绍自回归模型(AR)、移动平均模型(MA)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 7.3 预测和控制学习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方法讨论时间序列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控制策略第八章:非参数统计8.1 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概念解释非参数统计的原理和适用场景学习非参数统计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8.2 非参数检验方法学习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等非参数检验方法掌握非参数检验的应用和结果解读8.3 非参数回归和分类介绍非参数回归模型和分类方法学习非参数方法的实现和应用第九章:生存分析和风险评估9.1 生存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生存分析的定义和作用学习生存数据的特点和处理方法9.2 生存曲线和生存函数学习生存曲线的绘制和解读掌握生存函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9.3 风险评估和决策分析讨论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应用学习基于生存分析的数据分析和决策策略第十章:统计软件与应用10.1 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常用统计软件(如SPSS、R、Python等)的基本操作学习数据导入、数据清洗和数据可视化等基本技能解释统计分析报告的重要性10.3 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案例讨论统计学在解决问题和决策中的作用和限制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一章中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补充和说明:本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统计学的定义和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最新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案

最新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案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案一、教案说明二、学时分配三、各章节内容任务一认识统计(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任务学习的目的是对统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通过学习,要求了解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流程,了解统计数据的基本分类,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统计学的学科性质;(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3)统计数据的分类;(4)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教法设计本任务是统计学开篇,应结合实例讲解,多提问,多与学生互动。

教学过程案例引入:通过案例《统计助力Tesco实现公司价值》,引发学生思考,统计有什么用?统计可应用在哪些领域?一、统计的内涵1、统计的含义2、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2、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3、统计数据的类型二、统计的基本职能三、统计研究的方法四、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五、常用统计应用软件小结内容回顾,PPT要点回放,课后练习 1.7 习题与实训任务解析教学后记任务二数据收集(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任务学习的目的是对数据的来源以及获取数据的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二手数据的来源及二手数据的评价,掌握原始数据的收集方式与方法,能够根据调查任务编制统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2017年9月19日四年级上解决问题专项练习促销问题1、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2、每棵树苗24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3、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

176元最多能买多少这样的树苗?4、一条裤子原价80元,五一期间商场举行优惠活动,买三送一,爸爸用原来买3条裤子的钱买裤子,每条裤子便宜多少钱?5、每瓶饮料3元钱,买5送1, 45名学生每人一瓶,要买多少平饮料?需要花多少钱?6、文化用品商店搞促销活动,钢笔14元一枝,买5赠2,一次买5枝,每枝便宜多少钱?7、我有1859、新华超市对某品牌的牛奶进行促销。

王阿姨带260元最多可以买几箱?还剩多少钱?10、四(1)班的同学为看望福利院的小朋友筹集了215元钱,最多可以买几个布娃娃?还剩多少钱?11、李老师用了200。

《统计学基础(第2版)》(06511)第4章


时点指标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某一时点(瞬间) 上状况的总量指标。例如,期初或期末固定资产 额、原材料库存量以及人口总数等
6/19
此种指标说明时点现象在相应时点上所达到的总量水平大小
5
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 关系,各时期数值可以相加,资料收 集通过经常性调查取得
时点指标是说明现象在某一时刻状态上某 种标志值的总量。其大小与时间长短无直 接关系,各指标数值相加无意义,资料收 集通过一次性调查取得
2017/6/19 4
(2)按照总量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 程的总数量。例如,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量、一 定时期的基本建设投资额、商品流转额以及出生人 口数等
此种指标说明时期现象在相应时期内发生的总量多少,这种 现象是在连续不断地发生的,每个时期的累计数就表明现象 在该时期整个活动过程的总成果
2017/6/19 14
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 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2005年,广州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31% 青岛37.6% 北京35.2%
2017/6/19 15
2.比例相对指标
劳动量单位 出勤工日、定额工时、实际工日
2017/6/19 7
4.1.3
总量指标的计算
1.直接计量法
2.推算和估算法
(1)因素关系推算法 (2)比例关系推算法 (3)平衡关系推算法
2017/6/19
8
4.2
相对指标
4.2.1相对指标的意义、种类
1.相对指标的意义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relative number),它 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的结果,它可以表 明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所有的数量对比关系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教案


根据需要展示的数据类型和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如
Excel、Tableau、Python等。这些工具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选择。
05
描述性统计分析
Chapter
集中趋势的描述指标
01
02
03
均值
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 的个数,用于表示一组数 据的中心位置。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 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用于统计学中的中心位 置测量。
要求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按时完成作业,达到规定 的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与重点
内容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与整 理、统计图表、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概率与概率分布、抽样分布与参数 估计、假设检验等。
重点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概率与概率分布 、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抽样误差
由于抽样导致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 参数之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参数估计的方法与步骤
点估计
用样本统计量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 计值,例如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 。
参数估计的步骤
确定估计对象、选择合适的估计量、 计算估计量的值、给出区间估计和置 信水平。
区间估计
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的 一个可能取值范围,并给出该范围的 可信程度。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统计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和发展趋势,以便跟上时代步伐。
在后续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统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第2版电子教案

连续型随机变量
取值充满某个区间的随机变量,如 正态分布、均匀分布等。
03
02
离散型随机变量
取值可数的随机变量,如二项分布 、泊松分布等。
分布函数
描述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 的函数。
04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数学期望
描述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集中位置。
方差
描述随机变量取值与其均值的偏离程度,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离散程度。
阐述中心极限定理、大数定律等与抽样分布相关 的定理,以及它们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参数估计
01
参数估计的概念
阐述参数估计的定义、目的和分类。
02
点估计
介绍矩估计、最大似然估计等点估计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条
件。
03
区间估计
阐述置信区间、置信水平等概念,介绍单个总体均值、比例和方差的区
间估计方法,以及两个总体均值差、比例差和方差比的区间估计方法。
课程任务
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运用统计方法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图 表、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的测度、概 率与概率分布、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 分析等。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 数据处理和分析,具备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VS
实施
在实施统计调查时,需要按照调查方案的 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和 信息安全。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整理
统计数据的整理包括数据的审核、分组、编 码和录入等步骤。其中,数据审核是确保数 据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数据进行逻辑检 查和计算检查。

统计学基础第2版-06511第1章


2019/10/4
30
标志和标志表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
例如,性别是品质标志,男性或女性则是标 志的具体表现。籍贯也是品质标志,其标志 表现具体为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等;
数量标志表现是用数值来表示的。
例如,身高是数量标志,165cm、170cm、
175cm等是数量标志表现。学习成绩是数量标
主要主张:用数字、重量和尺度 来论述人口、土地、 资本等的真实情况
贡献评价:理论与方法影响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2019/10/4
10
︽ 政 治 算 术 ︾ 第 一 版 扉 页 ︵ 一 六 九 O 年 ︶
2019/10/4
11
国势学派
代表人物:阿享瓦尔(德) (1719-1772)
代表作:《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论》
2019/10/4
7
1.1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1.1.1 统计statistics的涵义
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工作(statistical operation)是指具体从事统
计设计、资料搜集、整理、分析预测和提供各种统 计资料的实践活动的总称
统计资料(statistical data)是指在统计工作过程
目的——通过统计分组可以划分现象类型, 揭示其特征和相互关系,可以反映现象总体 的内部结构及表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019/10/4
23
3.综合指标法 含义——运用多种综合指标、多种统计分 析手段,并根据现象间的相互关系,进行 全面综合分析,以综合地反映客观现象的 规模、水平、比例关系、发展速度等。
和总体单位随统计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 2019/10/4指标和标志也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37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案
一、教案说明
二、学时分配
三、各章节内容
任务一认识统计(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本任务学习的目的是对统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通过学习,要求了解统计学
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流程,了解
统计数据的基本分类,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统计学的学科性质;(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3)统计数据的分类;(4)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教法设计本任务是统计学开篇,应结合实例讲解,多提问,多与学生互动。

教学过程
案例引入:通过案例《统计助力Tesco实现公司价值》,引发学生思考,统
计有什么用?统计可应用在哪些领域?
一、统计的内涵
1、统计的含义
2、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2、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3、统计数据的类型
二、统计的基本职能
三、统计研究的方法
四、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五、常用统计应用软件
小结内容回顾,PPT要点回放,
课后练习 1.7 习题与实训
任务解析
教学后记
任务二数据收集(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本任务学习的目的是对数据的来源以及获取数据的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二手数据的来源及二手数据的评价,掌握原始数据的收
集方式与方法,能够根据调查任务编制统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2017年9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