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怒吼吧,黄河

合集下载

19怒吼吧,黄河

19怒吼吧,黄河

3.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为什么冼星海能如此投入?
冼星海的创作激情与爱国热情
知识链接
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 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 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 呈英豪 端起了 长枪洋枪 挥动着 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势所震撼: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骇
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
分析一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叠词、成语和比喻的手法,从形态和声
音两方面形象地描绘了黄河那令人“震撼”的气势。
光未然来到黄河边,他看到了什么景象?
所 见
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船工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
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骇浪扑面而来,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
字词学习 我会写
我会认
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笔顺学习吧!
整体感知
仔细听课文朗读,想一想《黄河大合唱》这部作
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环境下产生的?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
入了惨烈的相持阶段。
细读感悟当Leabharlann 们经过黄河时,光未然深深地被黄河的气
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
英雄形象。
作词
• 原名张光年,湖北省 光化县人。 • 现代著名诗人,文 学评论家,著作颇 丰。 • 1927年在家乡参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 争,曾做过商店学 徒、书店店员和小 学教员,享年89岁。
光未然(1913—2002)
作曲
• 曾用名黄训、孔 宇,祖籍广东番 禺,出生于澳门, 中国近代作曲家、 钢琴家,于 1939年所作的 《黄河大合唱》 是最广为人知的 作品。

19 怒吼吧,黄河

19 怒吼吧,黄河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32021/9/13Monday, September 1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3:06:19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32021/9/132021/9/13Sep-2113-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32021/9/132021/9/13Monday, September 13,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3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3日星期一2021/9/132021/9/132021/9/1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32021/9/13September 1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32021/9/132021/9/132021/9/13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9 怒吼吧,黄河 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9 怒吼吧,黄河 语文S版
第11页/共16页
听得准 确,才有 条件正 确模仿, 才能不 断地掌 握高一 级水平 的语言。 我在教 学中,注 意听说 结合,训 练幼儿 听的能 力,课堂 上,我特 别重视 教师的 语言,我 对幼儿 说话,注 意声音 清楚,高 低起伏, 抑扬有 致,富有 吸引力, 这样能 引起幼 儿的注 意。当我 发现有 的幼儿 不专心 听别人 发言时, 就随时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
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
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
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
教学目 标
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 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 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
第13页/共16页
句,接儿
歌下句
等,这样
幼儿学
得生动
活泼,轻
松愉快,
既训练
了听的
能力,强
化了记
忆,又发
展了思
维,为说
打下了
基础。教
学重点
教学难 点
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授课类 型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第 2 课时(新授课)
教学流程
安全教育: 1.讲卫生,勤洗手。 2.上下台阶不拥挤。
第8页/共16页
我就 舀一 盆水 往下 一 倒, 作比 较观 察, 让幼 儿掌 握 “倾 盆大 雨” 这个 词。 雨 后, 我又 带幼 儿观 察晴 朗的 天 空, 朗诵 自编 的一 首儿 歌: “蓝 天 高, 白云 飘, 鸟儿 飞,
第9页/共16页
树儿 摇, 太阳 公公 咪咪 笑。” 这样 抓住 特征 见景 生 情, 幼儿 不仅 印象 深 刻, 对雷 雨前 后气 象变 化的 词语 学得 快, 记得 牢, 而且 会应 用。 我还 在观 察的 基础 上, 引导 幼儿 联

19 怒吼吧,黄河

19 怒吼吧,黄河

资料宝袋
课件PPT
资料宝袋
课件PPT
资料宝袋
课件PPT
资料宝袋
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 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 多的河流。黄河文化有《黄河 大合唱》等。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长达5464千米,流域面 积达到752442.76平方公里, 流经9个省区,在中国北方蜿 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 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 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 腾——龙。
课件PPT
图解结构
怒 吼 光未然朗诵 充满激情 吧, 冼星海谱曲 异常艰苦 黄 河 正式演出 反响巨大
黄河奔腾
被其震撼
保 卫 家 园
课件PPT
概括主题
本文叙述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 景和经过,表现了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 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 精神。
课件PPT
写法点拨
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这种表达方法值得学习。
课件PPT
课文理解
没有钢琴,谱写这么宏大的乐章, 其难度简直不可想象。他就凭借自己心 中那架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钢琴, 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一个小节一个小 节地反复吟唱,直到和谐完美为止。 想一想:为什么他能如此投入?你 从这个奇迹中体会到冼星海是一个怎样 的人?
课件PPT
课文理解
这民族的心声,这时代的强音,震撼 了每一个人的心灵。请大家默读课文第7、 8两个自然段,想一想:《黄河大合唱》为 什么有如此大的感染力?

课件PPT
资料宝袋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表现革命内容, 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型音乐作品, 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创作史上的一座光辉 的里程碑。
课件PPT

19怒吼吧,黄河

19怒吼吧,黄河

阅读思考
光未然的情感变化很大,为什么会发 生那么大的变化呢?
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 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 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 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 霭(ǎi)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壮,苍 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 河……
阶段 号子 大禹 挚友 窑洞 深沉
找出课文中四字词语:
惊涛骇浪 震天动地 所向无敌 行云流水 抑扬顿挫 意气风发 虎啸龙吟 竭尽全力 铿锵有力 气势雄伟 斩钉截铁 如雷贯耳 心潮澎湃 喷薄而出 苍凉悲壮 刮目相看 滔天巨浪 披荆斩棘 低回婉转 浊浪排空 春暖花开
词语解释
震撼:震动;摇撼。
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 虎啸龙吟:虎龙吼叫。本课比喻滚滚黄河波涛轰鸣 的声音很大。
读了第二个分句我为祖国饱受日寇 侵略而无比痛苦;读了第三个分句, 我仿佛看到了抗日胜利后,中国人民 过上幸福的生活;读了第四个分句, 我感受到了我们民族五千年历史蕴含 的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 光未然朗读时为什么会时而激情、时 而哀伤、时而欢快、时而悲壮呢?
时而充满激情, 为中华民族而自豪。 对祖国饱受日寇的侵略而无比痛苦。 时而无比悲伤, 时而欢快流淌, 表达着诗人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 的赞美。 时而苍凉悲壮, 表现我们民族的五千年历史蕴含的伟 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思考回答问题
3.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为什么冼星海能 如此投入?
冼星海的创作激情与爱国热情

4月13日晚上,抗敌演剧三队正式演出《黄河大合 唱》。首次演出的地点是延安最大的礼堂——陕北公 学礼堂。此时,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意气风发的光 未然披着半身多长的黑色斗篷,站在舞台中央,担任 朗诵人。他充满激情地挥舞着右臂,向黄河倾诉我们 民族的灾难: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 向着全世界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队员们唱 得那么投入,忘记了舞台,忘记了听众。 演出一结束,台下立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延安的军民完全被这深沉、激昂的歌声打动了,完全 被这部作品伟大的气魄感染了。因为这部作品,表达 了大家共同的心声:怒吼吧,黄河!中国人民澎湃的 抗日斗志一定能战胜侵略者,保卫家园!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9怒吼吧黄河|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9怒吼吧黄河|语文S版

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怒吼吧,黄河》是语文出版社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民族之魂”,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怒吼吧,黄河》这篇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名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其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在细读文本之后,我对文章又有了自己的解读,文章以“怒”为主线,写了黄河之“怒”,诗人和作曲家之“怒”,延安军民之“怒”。

我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已完成生字词学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体会黄河的“怒”。

第二课时仅仅围绕诗人和作曲家之“怒”,延安军民之“怒”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行教学。

二、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后,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对黄河的印象不深,因时代的久远,对那段抗战历史,充满革命激情的岁月虽有所了解,但感受也不深刻,因此学生对文本的四个分句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对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也认识不深,这些困难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及情感的激发。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结合重点词句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结合文段及感悟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感情地朗读文段,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自学中探究问题,在情境的想象中感悟文本,在文本的语用训练中体会情感。

3.情感与价值观:能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即诗人和作曲家之“怒”,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树立和平时期的爱国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在小组合作自学和情境想象中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2.教学难点:学以致用仿写分句,根据情境进行语用练习。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9(教案) 怒吼吧,黄河教案 2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9(教案) 怒吼吧,黄河教案 2

19 怒吼吧,黄河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革命激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故事背景,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特殊形式。

2.学生查阅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大致了解他们是什么人。

3.准备《黄河大合唱》几段经典唱词和音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识黄河之气魄师:孩子们,谈谈你对她的了解。

(师板书:黄河)师:是啊,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歌颂过她,看看这些诗句吧!(课件依次出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成仞山”;“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每出示一句,学生一起读一读。

)师:黄河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被每一个中国人争相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课(师将课题板书完整),领略苦难中黄河的风采。

(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在本课中,黄河就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形象,她奋勇拼搏的精神正是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

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让学生认识黄河。

通过朗诵有关黄河的诗句导入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积累诗句,而且在诵读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

】二、感课文之层次师:请大家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通过反复读、查字典、和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3.读通顺课文。

思考课文按顺序记录了什么事。

师:本文就是按顺序写了《黄河大合唱》创作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是所有写事文章的三要素,记住,我们在创作记事文章时,将这三要素道清楚了,我们的文章也就写好了。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师梳理写作顺序,既渗透了篇章结构,又教给了学生写记叙文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课文19 怒吼吧,黄河|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课文19 怒吼吧,黄河|语文S版

《怒吼吧,黄河》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怒吼吧黄河》。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几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怒吼吧,黄河》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名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二、说学情分析:《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创作的,与学生的生活有很长的距离,他们对于70年前的这段历史知之甚少,虽然在生活、学习中也有相关内容的呈现,但那也只是一些零散、模糊的片段‘对学生而言,它们只是一页尘封的历史,一部硝烟弥漫的影视作品。

所以课前讲述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理解本课的爱国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爱国情感的感悟上也要通过多读才能体会。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掌握生字和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光未然和冼星海的创作激情,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教学难点: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五、说教学理念、教法学法1、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加大课堂容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整个过程中,教者坚持“以读为本”,于读中悟情,读中入情,整体领会文意,培养语感,激发并强化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想象当时的情景,在这短短的六天中,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谱写出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的著名作品的全曲?
学生可以想象体会“异常艰苦”:
他趴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时而凝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低吟,时而振臂高歌……
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头发蓬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一干就是六天。
没有钢琴,他就想象着和声的效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反复吟唱,直到和谐、达到满意的效果。
……
教师:为什么他能如此投入?(爱国激情)
指名读第6自然段。
学习第三部分。
角色换位,对话中体会《黄河大合唱》的作用。
现在,我们来到陕北公学礼堂,亲眼目睹这一盛况,亲耳聆听这激动人心的乐章。(放一段《黄河大合唱》的片断。)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候,在日寇烧杀抢掠最为猖獗、惨烈的时候,听着这《黄河大合唱》,你们有什么感受?(指多名同学回答)
宁阳县光亮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_______学科___语文第__四单元
教学课题:19怒吼吧,黄河
教学课时
1
主备老师
苏倩倩
教学时间
第十一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吕、涛、骇、禹、挚、窑”6个生字,会写“阶、陕、壶、吕、涛、骇、啸、禹、铿、锵、窑、浊”12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一、听写。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困难()灾难()难民()
三、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刮目相看:
四、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仿写两句。
他的声音时而(),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壮,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时而(),如同( );时而(),如同( ).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课文重点
第四自然段
教后反思:
结合时代背景,抗日战争使中国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烧杀抢掠,犯下重重罪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屈不挠。光未然要写这样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
指导朗读。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小结: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深深打动了光未然,使他产生了写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中折翅的小鸟、黎明中穿越暮霭的林间小溪、浊浪排空的怒吼的黄河……表现出光未然时而慷慨激昂,为中华民族而自豪;时而无比悲伤,表达着对祖国饱受日寇的侵略而无比痛苦;时而欢快,时而悲壮,表达着诗人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表现我们民族的五千年历史蕴含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力量。
.学习第二部分:
①重点学第4自然段,感受光未然的爱国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出示:链接的文章《黄河大合唱》的第八章《怒吼吧,黄河》。让学生自己读,感受光未然的情感变化。他读的时候为什么声音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读一读。)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围绕《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介绍了哪些内容?
光未然在黄河目睹船夫与狂风巨浪搏斗被震撼,产生写长诗歌颂祖国,描绘斗争与光明的想法,并希冀与冼星海再度合作。(1——3)板书:震撼
光未然朗诵自己的《黄河大合唱》歌词,冼星海异常兴奋,只用六天就完成这部音乐史诗。(4——6)板书:充满激情、异常艰苦。
(1)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河唱》歌词?作曲家冼星海是怎样谱写出《黄河大河唱》的全曲的?画出有关的语句,在课文中进行批注。
(2)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读读这两句话,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3)《黄河大河唱》的创作和成功演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质疑释疑
四、课堂小结
听着着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无数民众拿起武器,冲向抗日的战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同学们,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光未然、冼星海的人物品质的呢?(在具体事例中展现人物品质。)学了课文,你觉得这课的民族魂指的是什么?
限时作业:
19.怒吼吧,黄河
六、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19.怒吼吧,黄河
震撼充满激情
光未然 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旺盛的革命激情
爱国、爱中华民族
冼星海 异常艰苦六天
抓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
引导学生体会出:
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正是他们不断努力,才建立了华夏,他们身上的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
朗读。指名读
②读中感悟5、6自然段
A.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并对文本补白。(“——”后为学生齐读内容)。
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挤满了人。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面前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他的声音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补白,可以多叫几位同学。)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斩钉截铁地说——(如学生读得态度不够坚定,再次强调“斩钉截铁”,体会词语意思,读出相应的语气。)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是,——(读到第6自然段完)
感情朗读训练点
第四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一说如果你是台下的学生你会想写什么?说些什么?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
导语:《黄河大河唱》第八乐章是《怒吼吧,黄河!》,是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歌曲,它表现了团结一致、齐心接协力的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坚强。你知道《黄河大河唱》这部伟大巨作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课本上标画出来。
阶段陕西吕梁山滔天巨浪窑洞浊浪虎啸龙吟惊涛骇浪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把下列多音字整理到课本上(注音、组词)

5.结合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
心潮澎湃抑扬顿挫刮目相看如雷贯耳
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7.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4)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的人?
8.搜集和“黄河大合唱”有关的资料。
9.质疑。(至少提出三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成果展示:
同学们,你们听,(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这部音乐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
激发起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让我们走进《怒吼吧,黄河》,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这部作品正式公演,引起巨大反响。(7——8)板书:巨大反响
(3)默读课文,思考: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的人?(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
从这部分那些介绍中,你感受到光未然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