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3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湘教版(考试专用)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十三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讲练结合学案

第二十三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选择[识记—基础梳理]1.交通运输概念: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主要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
4.特点: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化、网络化、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理解—要点突破]1.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2.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3考向1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2017·江苏高考)“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
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年B.2005年C.2007年D.2011年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1.D 2.B[第1题,“绿色出行”是指环保、无污染的交通方式。
图中三种出行方式中自行车属于绿色出行,其出行所占比例1986~2011年一直下降,2011年后开始上升,故2011年是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
第2题,B对:自行车出行所占比例上升,会减轻小汽车等增多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A、C、D错:交通出行方式的改变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变化无关,更不会扩大城市的地域范围。
](2018·湖南衡阳市联考)下表为中国航空客流的区域分布。
下图为中国航空不同运距的出港次数百分比累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出港次数最多的运距范围是( )A.0-500km B.500-1000kmC.1000-1500km D.3000-3500km4.下列因素中,对西部地区出港航班次数影响最大的是( )A.人口B.位置C.产业结构D.经济发达程度3.B 4.B[第3题,读图,出港次数所占百分比越大,在累计曲线上表现出增幅较大,在500-1000 km 的距离范围曲线变化幅度最大,说明该距离范围内,出港次数最多。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件

典例
新的交通 带动_聚__落__空__间_ 方式发展 _形__态__的变化
嘉兴的城市形态随水路(江南运河) 和陆路(沪杭铁路)运输的发展而变 化
某种交通 方式的衰
影响聚落空间 形态的演变
随着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 展、_京__沪__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 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
落
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2015·安徽高考)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为福建省 1982 年和 2005 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 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 区生产总值由 1982 年的 117.81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6 554.69 亿 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表现:聚落的空间形态往往沿 交通干线 扩展,并以此 为主要发展轴。 (2)实例:株洲市主要沿 京广 铁路发展。武汉市位于汉江 与 长江 汇合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沿江分布的特点。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区域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商业网点密度
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运
考点(一) 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贯通知识]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
2.交通线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和发展速度
3.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影响
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
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 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 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答案:(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 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 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 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三 10.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建议用时:20分钟)(2017·岳阳模拟)东海大桥始于上海南汇,终于洋山深水港,全长32.5 km,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读图,回答1、2题。
1.东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海啸B.赤潮C.潮汐D.寒潮2.东海大桥P处桥面高出水面40 m,其目的是( )A.降低施工成本B.缓和海浪冲击C.减轻台风影响D.保证通航顺畅【解析】1选C,2选D。
第1题,东海大桥位于海湾中,每一天都有潮汐涨落,而且一个月还有两次大潮,它们对桥体有很大的冲击,所以采用“S型”设计可以很好的减少潮汐的冲击。
第2题,东海大桥P处水面与桥面距离40米,其目的是保证桥下面的船只通航顺畅。
(2017·铁岭模拟)哈齐高铁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被誉为中国“最北高铁”。
该线于2015年7月4日至8月7日进行试运行。
下图是哈齐高铁示意图,回答3、4题。
3.哈齐高铁路基基床采用表面吸附作用很弱的粗颗粒填料,不得含有黏土(含沙粒很少、有黏性,不透水的土壤)。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 )A.昼夜温差过大B.旱季就地起沙C.路基冻胀变形D.地表积水渗漏4.哈齐高铁建成通车将最先影响齐齐哈尔的( )A.城市等级B.服务范围C.城市规模D.城市化水平【解析】3选C,4选B。
第3题,从题干中“吸附作用很弱的粗颗粒填料,不得含有黏土(含沙粒很少、有黏性,不透水的土壤)”等文字看出,路基尽可能降低水的数量和体积,是因为寒冷地区,水结冰后体积增加,导致路基变形,会破坏路基的稳固。
第4题,“最先影响”,高铁只要通车,服务范围就立即改变,而城市等级、城市规模以及城市化水平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很大变化。
【加固训练】“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为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既经济又快捷的商品流通,应大力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为( )A.航空B.铁路C.管道D.公路(2)上题中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是( )①可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1)选B,(2)选C。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7.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人教版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民日报消息;天津港吞吐量在2016年以吞吐量5.5亿吨,跻身世界港口10强,中国第四。
天津港南北两侧各有一条长达数千米的奇特长堤,读图,回答1、2题。
1.天津港跻身世界港口10强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渤海,有着优良的港湾条件B.位于海河入海口,可以海陆联运C.陆上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D.依托天津市,有足够的资金保证2.图中长堤的主要作用是( )A.减轻风浪的威胁B.避免来往船只相撞C.便于货物的装卸D.增添一道亮丽风景【解析】1选C,2选A。
第1题,根据材料,天津港吞吐量在中国居第四位,跻身世界港口10强,吞吐量大是主导因素。
影响吞吐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腹地的大小,交通便利的程度。
第2题,天津港位于季风气候区,南北两侧长堤的主要作用是减轻季风吹起的风浪的威胁,便于船舶停靠。
(2018·济南模拟)武汉三镇鼎立格局自古有之,而今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读图,回答3~5题。
3.武汉三镇历史格局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平原广阔B.季风气候C.河流交汇D.矿产开发4.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城市形态在沿江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趋向( )A.集中式团块状发展B.沿河流条带状发展C.沿公路、铁路多轴向发展D.从放射状转向内聚发展5.武汉市的发展变化说明( )A.交通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B.特大城市的衡量指标是人口的发展C.河流运输方式的兴衰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D.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城市的发展【解析】3选C,4选C,5选D。
第3题,武汉地处两河交汇处,河流阻隔形成三镇格局。
第4题,随着交通发展,武汉城市形态将进一步沿交通线多轴向发展。
第5题,武汉市的发展变化说明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城市发展。
【加固训练】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2)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A.甲城B.乙城C.丙城D.丁城【解析】(1)选C,(2)选B。
2019版高考地理试题:专题八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含答案

第三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点一交通运输与聚落9.[2013浙江文综,37(2),8分]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
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图甲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
图乙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图甲图乙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
9.答案舟山群岛新区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
解析舟山群岛中转基地的选择一方面要从当地发展水运的优势条件分析;另一方面从铁矿砂这种货物的性质进行分析。
6.(2014广东文综,1,4分)下图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 )A.平顶山和新乡B.焦作和漯河C.济源和开封D.郑州和洛阳6.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由图可知流量的5个等级由粗细不同的线表示,故粗细相同的线为同一个等级,故选C。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下图完成下题。
7.(2013课标Ⅰ,2,4分)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7.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最佳选择。
哥伦比亚距美国较远,鲜花对保鲜条件要求高,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所以应选择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
8.[2018北京文综,36(1),10分]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
读图回答下题。
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原卷版)

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理解交通运输形态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学会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重点工程建设的区位条件评价及商业网点的区位选择。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1.交通运输(1)作用: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2)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
(3)影响:人们衣、食、住、行和各种产业活动。
2.交通运输与聚落(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①规律: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展开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②实例:在河流干流与支流汇合处,在河流入海处,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1)河运与城市①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
②在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城市相对密集。
③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2)铁路的影响铁路的修建可促动一些城市的崛起和繁荣,如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在铁路交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会给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二、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的布局1.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1)交通运输对商业布局的影响主要通过人流和物流来体现。
(2)商业中心的繁荣会促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高频考点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综合分析与评估例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 .线路过长B .距城镇过远C .易受洪水威胁D .工程量过大2.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变式探究】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4.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B.随着城市建成区持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C.在城市化快速推动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有甲模式和乙模式高频考点二、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的综合分析与判读例2、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同步知识点汇总第四单元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新教材(人教2019版)必修二

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交通运输布局:1、任务:区域的交通线、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影响因素:(1)人文因素:经济水平、技术及装备条件及客、货流等因素。
(2)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
4、原则:(1)依据运输需求:根据需求来确定交通运输的方式,交通线路和站点的选择、标准,交通运输网的密度。
如:地方性公路要尽量多连接一些居民点,方便居民出行。
(2)适度超前:交通运输布局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如:设计标准和运输能力既要避免因标准过高,造成积压和浪费,也要防止因标准过低,造成频繁改造的浪费(3)因地制宜:每种运输方式都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如:我国长江沿线地区发挥水运优势,加强长江航线和沿江码头建设,而没有布局与长江平行的高速公路和铁路。
(4)尽量少占土地:交通线、站点布局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如:我国高速铁路在平原地区常采用高架的方式。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合理布局,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如: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了民航、高铁、磁悬浮、市区公交等多种方式的集中换乘,既实现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和协作,又实现了不同运输方式间转运的便捷。
(6)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线路,应以满足经济要求为主,适当考虑国防建设的要求;主要为国防服务的线路,应以考虑国防为主,适当考虑经济建设的要求。
如:我国修建的一些通往边疆的铁路和公路,主要考虑的是适应国防需要。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需求变化,促使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湘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23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开展的影响一、选择题(2022·湖北八校模拟)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 km,连接甲、乙两城市的交通线路有三条。
图a为甲、乙两城市三条交通线路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b为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
据此完成1~3题。
图a图b1.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 )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B.公路、航空、河运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D.航空、高铁、村村通2.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
以下关于线路M所对应的运输方式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 )A.运价最低B.沿线多桥梁和隧道C.沿线停靠站点最多D.终点在乙城外32 km3.结合图b中的四图,以下说法符合Ⅰ、Ⅱ、Ⅲ、Ⅳ特点的是( )A.看Ⅰ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运价大于铁锭B.看Ⅱ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C.看Ⅲ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D.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1.C 2.B 3.A[第1题,线路M长度为622 km,海拔几乎没有变化,且海拔较低(78 m),M对应的交通方式最可能是高铁,不是航空。
线路N在地势变化大的地方略有起伏,路线整体较平稳,代表的交通方式最可能是高速公路。
线路P沿线海拔变化较大,道路建设受地形影响大,公路等级较低,可能是省道或村道。
第2题,首先依据上题确定线路M为高铁。
高铁的速度较快,为了保证平安性,高铁线路一般较为平直,桥梁、隧道较多。
第3题,据Ⅰ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棉花的密度小于铁锭,故运费贵。
据Ⅱ图,运距越长,运价越高,但P为省道运费低,M为高铁运费高。
据Ⅲ图,活鱼在水中才可以存活,故运费更贵。
据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价格高,运费高于铁锭。
](2022·河北百校联盟质检)以下图示意某岛国城市、铁路与河流分布,该国中北部地区是其重要的甘蔗种植和蔗糖工业基地。
读图,完成4~6题。
4.该国铁路开展较晚,推测该国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状况B.河流状况C.耕地资源D.城市分布5.该国甲—乙—丙段铁路以货运为主,运输的货物主要是( )A.咖啡B.蔗糖C.水稻D.香蕉6.该国铁路未沿着海岸地带选线的主要原因是海岸带( )A.沼泽湿地广布B.地质构造复杂C.耕地面积较广D.高山、峡谷众多4.D 5.B 6.A[第4题,读图可知,该岛国为古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三)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限时:40分钟)
(对应学生用书第309页)
一、选择题
(2018·杭州五校月考)沪宁(上海至南京)高铁多段地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施工技术。
读铁路CFG柱桩图,完成1~2题。
【导学号:92040098】
CFG桩复合地基示意图
1.实施CFG桩复合地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
A.冬季冻土膨胀B.软土地基沉降
C.过多的占用耕地D.洪水毁坏路基
2.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交通运输压力明显减轻的是( )
A.铁路运输B.长江水运
C.航空运输D.城际公路
1.B 2.D[第1题,沪宁高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该区域属于软土地质,容易沉降,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可对铁轨进行支撑,防止地面沉降,故选B。
第2题,上海与南京之间距离相对较近,公路适合短途运输,因此这两城市以公路运输为主,沪宁(上海至南京)高铁开通可明显减轻公路运输压力,故选D。
]
内河航运船舶航道的区位选择要根据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的实际情况而定,应尽可能实现节省能源、降低运费成本、运转安全等效益最大化。
下图为长江航运图。
依据图中信息,回答3~5题。
3.从上海港起航逆流运往武汉港的货轮选择泥沙淤积较少的河道左侧行驶。
该侧泥沙淤积较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少
B.地基物质坚硬,地质条件优越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
D.落差较大,输沙清淤能力强
4.货船从武汉港装载50万吨钢材返回上海港时,航线多选择河心附近主要是因为( ) A.航道宽阔,水深流急
B.船体受沿岸污水的腐蚀小
C.通讯、导航设施完善
D.水流平稳,航运安全
5.上海港成为国际海运航运中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①航运资源高度集聚②航运市场环境优良③自由贸易港④现代物流服务高效
⑤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⑥航运服务功能健全
A.①②④⑥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
3.C 4.A 5.A[第3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偏,河流右侧被侵蚀,左侧泥沙淤积。
第4题,河心附近航道宽阔,水深流急,利于大型船舶航行,因此选A。
第5题,上海港成为国际海运航运中心从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 2015年12月30日,海南环岛高铁西段开通运营,与2010年12月开通运营的海南环岛高铁东段实现连通。
这标志着全球首条环岛高铁全线贯通,旅客乘高铁环游海南岛成为现实。
读图完成6~8题。
6.与公路运输比较,铁路运输的突出特点是( )
①运输量大②运费低③连续性好④灵活性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7.在海南环岛高铁西段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地形、气候因素B.水文、地质因素
C.科技、经济因素D.政策、气候因素
8.海南环岛高铁开通运营对区域的有利影响是( )
A.缩短区域间的时间距离
B.彻底改变区域农业结构
C.促进该岛屿与外界交流
D.促进该岛屿与全国的交通联系
6.A7.C8.A[第6题,与公路运输比较,铁路运输的突出特点是运输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好。
第7题,高铁的建设需以先进的科技为支撑,气候、水文条件对其影响较小。
同时对高铁建设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因素。
第8题,海南环岛高铁开通运营,会促进岛屿内部交通发展,可以缩短区域间的时间距离,促进岛屿内部的交流。
交通发展无法彻底改变区域农业结构。
]
成昆铁路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
近年来,国家开始规划修建成昆铁路复线。
下图为老成昆铁路的某部分路段。
据此完成第9题。
9.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走向B.城镇分布
C.耕地分布D.地势起伏
D[注意图中两个海拔数值,说明铁路弯曲处地势落差大,则地势起伏是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
]
(2018·山西忻州一中月考)穿行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快车”,将两大滑雪胜地采尔马特和圣莫里茨连接起来,沿线穿越291座桥梁、91条隧道,翻过海拔2033米的山岭。
“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术:即在普通路轨中间的轨枕上,另外放入一条特别的齿轨;运行在齿轨铁路的机车,配备了一个或多个齿轮,跟齿轨咬合着运行。
据此完成10~11题。
10.“冰川快车”开通运营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寒冷B.人口分布
C.矿产分布D.产业发展
11.“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术的优点有( )
①提高上行爬坡性能②减缓下行速度,保证安全
③提高列车运行速度④缩短在陡坡段盘山展线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10.D11.D[第10题,“冰川快车”开通运营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滑雪胜地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开通有了需求,刺激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气候寒冷是自然条件,这里人口少,也不因为矿产分布而开通,选D。
第11题,陡坡路段冰滑难行,“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术可以提高上行爬坡性能、减缓下行速度,保证安全,减少在陡坡段盘山展线,但不会提高列车运行速度,选D。
]
二、非选择题
12.(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92040099】
京津冀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
(1)结合上图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
答两项。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
据上图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
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
[解析]第(1)题,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经济水平、交通承载能力、市场需求及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
北京和天津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较多;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高技术人才多,技术先进。
第(2)题,读图可知,唐山与承德之间修建铁路,需要穿过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较大。
第(3)题,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有利于增加承德市的经济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
[答案](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任答两项)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任答两项)
13.(2018·华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帕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
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7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该港为巴西南部重要港口,有铁路、公路通往周围各大城市。
注入帕图斯湖的雅库伊河为巴西货运量最大水系之一,流域内和湖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谷物、烟草、葡萄、牲畜、羊毛、木材等。
(1)简述帕图斯湖发展航运的最大限制条件和解决措施。
(2)阿雷格里港是巴西重要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分析其形成原因。
(3)有人认为该地区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应该选择在里奥格兰德。
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
由。
[解析]第(1)题,帕图斯湖泥沙淤积,水位较浅,成为航运最大的限制条件。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减少泥沙淤积,所以在湖区西岸避免过度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人工清除湖底淤泥,疏通航道。
第(2)题,周边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所以阿雷格里港成为巴西重要的农产品输出港。
第(3)题,该题为开放性试题,赞成农牧产品输出港应该选择在里奥格兰德,从里奥格兰德建港有利条件分析。
不赞成,可结合材料说出不利的理由。
[答案](1)泥沙淤积,水位较浅。
解决措施:湖区西岸避免过度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减少入湖泥沙;定期清除湖底淤泥,疏通航道。
(2)周边区域是发达的农牧区,农牧产品丰富,而且大多为商品性农产品,出口量大;
阿雷格里港是水陆交通枢纽,成为农牧产品集散地;帕图斯湖有水道与大西洋相连,可实现湖海联运,便于农产品输出。
(3)赞成。
里奥格兰德靠近大西洋,海运更便利;不在河流入海口,无河流泥沙淤积,
港口水位深。
[不赞成。
里奥格兰德距离农牧业生产区较远,增加运输成本;与内陆地区交通不便,不利于海陆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