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新品种莆薯14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甘薯新品种龙薯14号主要经济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龙薯14号主要经济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要 获 得 龙薯 14号 高产 稳 产 ,必须 搞 好 深耕 改 土 T作 ,创 造 疏 松 、透 气 、深厚 的土 壤 条件 ,这对 提 高 龙 薯 l4号 产 量具 有 重要 作
龙 薯 14号 是 由 浙薯 60~2与 广 薯 88~70,利用 杂交 培 育 技 术 用 。但 甘 薯 种 植 田块 多 为 旱 地 , 土层 浅 、肥 力 低 ,有 机 质 含 量
定 委 员会 鉴定 ,鉴定 编 号为 国 品鉴甘 薯2013007。并 于 次年 在长 汀 迅速 繁 殖 。在 龙 薯 14号 的藤 苗 生长 出后 ,应 根 据 其 长势 来进 行 施
县 及 南 安 市开 始 种植 ,其 在 长达 i 年 的时 间 里 ,始 终 保持 着 高 产 肥和 浇 水 ,待 藤 苗 长 至0.2m时 进行 摘 心 打顶 ,以确 保 其 能快 速 分
号 。2008年该 品种 成 功通 过 了福 建 省农 作 物 品 种 审定 委 员会 的审 排种 时要 使 薯顶 端 朝 上 ,种 薯 前后 头 尾 相压 不 要 超过 =三分之 一 。 定 ,其审 定 编号 为 闽审 薯2008009;2013年通 过 国 家农作 物 品种 鉴 应对 育 苗 种植 地 区进 行 强化 管 理 ,以此 确保 龙 薯 14号 的藤 苗能 够
必 要 对这 一 新 品种 龙 薯 14号 的主要 经 济 特性 及 高 产栽 培 技 术 进行 除病 株 薯苗 。
深入 分 析 ,以此 促进 我 国现代 化农 业 的发展 。
3.2 创 造 龙薯 1 4号 高产 的土 壤 环境
关键 词 :甘 薯 ;龙薯 14号 ;经 济特 性 ;栽培 技术 1 甘 薯 新 品种龙 薯 1 4号 的概 述
龙 薯 l4号 的 味道 甜美 ,其 评 分 可 以达 到 83.2分 。 并 且 在 种 植 过 止 土 壤 板结 。灌 水 以能 湿 透 畦心 为 度 ,切 忌 大水 漫 灌 ,导 致 畦 面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

为了
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以下是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1. 选地种植。

甘薯喜欢阳光和温暖的环境,不耐寒和水涝。


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肥充足且土壤pH值为5.5~6.5的地块种
植甘薯。

2. 土壤处理。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除草、犁地,并
进行施肥。

施肥应按照甘薯的生长需求进行,建议使用有机肥和化肥
混合使用。

3. 深松整地。

在土壤处理后,需进行深松整地,为甘薯的生长
提供空气和水分,同时促进根系的发育。

4. 选种植物。

选择具有易生长、营养丰富、抗病能力强的甘薯
品种进行种植。

5. 种植管理。

按照甘薯生长的要求进行定植、浇水、除草、施肥、松土等管理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甘薯生长初期,需加强施肥
和浇水,促进甘薯的生长和发育。

6. 定时收获。

根据甘薯生长的时间和生长状况,选择适当时间
进行收获。

甘薯采收后应及时处理,进行晾晒或存储,以保证甘薯的
质量和营养。

综上所述,甘薯栽培技术规程是保证甘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甘薯生长需要良好的土壤、合理的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覆膜甘薯高产栽培要点

覆膜甘薯高产栽培要点

覆膜甘薯高产栽培要点
1.选择适宜地块增施肥料最好选择肥沃平整能灌溉的壤土栽植甘薯。

覆膜的地块要加深耕层,秋翻地深约25厘米,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500公斤以上,耕翻时2/3农肥撒施,1/3起垄时沟施,同时亩施入硫酸钾复合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各15%)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

2.起垄规格与覆膜技术在5月1日前后按50厘米宽垄距起垄,要摊平垄面,以免坷垃破膜,最好雨后扣膜;如有杂草每亩用除草剂50%乙草胺乳油0.1公斤,对水70公斤均匀喷雾,喷透后马上覆膜。

膜宽120厘米,一次扣两条垄,每亩用膜653斤。

扣膜时膜要拉紧,土要盖严踩实。

在膜上每隔2米远横压一条土带,等待栽苗。

3.栽苗覆膜栽培的甘薯品种应选择市场上较受欢迎的868系列,如一窝蜂等。

育苗后一般在5月8~15日栽苗。

在确保不受冷害的前提下,栽期越早越好。

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在行距50厘米垄上按株距30厘米栽植,用直径3.3厘米的打眼器人工打眼,一般栽秧深度6厘米左右,每亩保苗4200株。

秧苗栽后地上部分留3片叶,露头约3厘米。

先浇足窝水,立即栽苗,水渗下后封严窝眼。

如果过于干旱,栽后可顺垄沟灌水。

4.田间管理覆膜甘薯有较好的防涝作用,如遇特殊的干旱可在膜下顺垄灌水。

雨水较多时要及时排水。

在甘薯整个生长期内严禁翻蔓,一般不需要追肥,病中害也很少发生。

在生长中期,可根据植株长相每亩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
液50公斤,喷肥时间最好在傍晚,每隔6~7天喷1次,连喷3~4次。

5.收获覆膜甘薯一般在10月1日前后采收,收后立即上市。

甘薯新品种苏薯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苏薯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4号 0 8年 的 江苏 省 甘 薯 品 种 区域 试 验 中
表现较好 , 因此 2 0 0 9年在参加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 的同
时 同 步进 行 了江 苏 省 甘 薯 品种 生 产试 验 。20 0 9年 在 句 容 、 涟
水、 泰兴和赣榆 4个点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 平均鲜薯产量为 4 1. gh 比对 照品种苏 渝 3 3增产 2 . % , 干平 0 17 5k/ m , 0 97 薯
播种的实生苗 圃中选 出, 原系号为 宁 L 3— 2 0 4 5,06年进行 复 选 鉴定 ,0 7年 进 行 鉴 定 品 比 试 验 ,0 8 20 20 2 0 - 0 9年 参 加 江 苏 省甘薯 品种 区域试验 , 因在 2 0 年 的江苏省甘薯品种 区试 中 08 表现突出, 苏薯 1 于 2 0 4号 0 9年提前 1 同步进行 了江苏省 年 甘薯品种生产试 验。该 品种于 2 1 0 0年 1月通过江 苏省甘薯
22 江 苏省 甘 薯 品种 生产 试 验 .
红心甘 薯 对保 护视 力 、 防 夜 盲症 的 发 生 具 有 积 极 的 作 预 用 。 。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 的提 高和膳食 结构 的变 化 , 们 人
逐渐认识到甘薯 的营养保健作用 , 甘薯作 为副食及休 闲食 品 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 。江苏省农业学科 院粮食作物 研究所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 , 采用杂 交育种的方法 , 育成了优 质高产食用及食品加工 用型甘薯 新品种 苏薯 1 , 2 1 4号 于 0 0 年 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鉴定 , 申报 了国家新品种保护 。 并
均产 量 97 15k/ m , 5 . g h 比对 照 品种 苏 渝 3 3增 产 1 . % 。 0 45
苏薯 l 4号系 2 0 0 4年选用从美 国引进 的橘红心优质食用 品种 A ai cd n为母本 , a 四川 省南充 市农业科 学研究 所育成 的 高产品种南薯 9 9为父本 , 通过与蕹菜为砧木进行嫁接和短 日

耒阳市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耒阳市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耒阳市甘薯高产栽培技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甘薯逐渐成为人们食用的健康食品。

而在耒阳市,因其土壤光照条件优越,甘薯栽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从甘薯品种选择、地块准备、施肥管理和防病治虫等方面对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一、品种选择耒阳市当地主要栽培的甘薯品种有白薯和红薯。

其中,红薯又分为糯粉红薯和板栗红薯两种。

在品种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及市场需求进行选择。

整个耒阳市田块环境较为优越,所以一般选择的是高产品种,如白96、黄龙、香苕一号等。

这些品种生长快、抗性强、产量高,适合用于当地的甘薯种植。

二、地块准备1.地选:甘薯适合在沙土或沙质壤土等松软、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种植。

对于某些自然条件较差的田块,可通过翻耕、平整和施肥等方法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和化学性。

2.翻耕:在地块准备中,翻耕是必要的步骤之一。

首先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来选择翻耕深度,可以选择机械翻耕,翻耕深度应在35厘米左右。

对于耕地灌溉要均匀,以免形成积水,影响甘薯正常生长。

3.平整:经过翻耕后,需要对地块进行平整处理,以便后续的施肥和种植。

地表不平整将影响甘薯生长,所以应该培养良好的土壤。

对地块表面进行加肥处理,以便给甘薯充足的营养供应。

三、施肥管理1.基肥:取2.5~3公斤有机肥、0.3公斤羊粪和1.5~2公斤复合肥配制成基肥。

要注意的是,甘薯喜碱性土壤,所以可以在基肥中添加适量的石灰粉,提高土壤的pH值。

2.中肥:在田间生长中,选择适当的时候施用中肥,对甘薯产量和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树花芽初肥1次,花梗期中肥加一次,果实发育期中肥加一次。

对于甘薯来说,中肥种类一般以复合肥为主,每次施用2-3公斤。

3.追肥:在基肥和中肥的基础上,当甘薯开始开花即可进行追肥,施用速效性钾肥,促进甘薯的充实和生长。

四、防病治虫1.病害防治:甘薯病虫害比较多,因此需要加强防治。

首先,要注意及时追施肥料,尽量缩短丰产期,提高免疫力。

其次,对田块进行清理,对病虫害的死亡部分进行清除,减少虫害的传播速度。

甘薯新品种试验示范总结

甘薯新品种试验示范总结

‖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 You2013年第4期(下半月)科研◎试验报告立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村级会计代理核算中心,核定编制,按排专职人员,并将其开展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2.规范村级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严格实施对村集体会计核算委托代理中程序不规范、手续不齐、制度不健全的,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确保资金运作安全。

一是规范民主理财小组的工作制度和议事制度,强化民主监督。

通过履行民主理财的法定程序培养农民的民主习惯和参与意识,逐步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

认真执行财务公开制度,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强化业务监督。

村级会计核算中心认真履行职责,对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严格监督,对不按程序报销支出和不符合规定收支票据,要坚决退回补办。

3.强化监督,确保村集体财产安全县乡两级设置农村审计机构,配置人员,结合农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村级财务收支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对村干部进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

制定完善惩罚措施,对村集体收入不按规定及时入账代管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罚,防止侵占、挪用村集体资金,确保村集体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4.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村级会计代理服务水平财政、农业部门加强对村级会计代理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报账员政策法规、财会知识和电算化操作等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严格执行《云南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从关于村级会计核算中心从业人员资格规定。

对经培训不能达到要求的从业人员及时调整,吸纳符合条件的充实队伍,提高代理服务水平,提高村级会计代理服务机构公信力。

参考文献[1]杨丽娟.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财政监督.2010(9).[2]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通知.2008.[3]张晓会.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2(1).[4]张黎明.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发展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2010(3).作者简介:张贵林,1970年8月出生,汉族,云南省耿马县人,1990年7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农牧业经济与管理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农业经济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实践及研究工作。

浅谈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红薯高产栽培技术作者:汤萍李秀明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红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块茎根生植物,也是种植分布极广的旱地作物。

笔者结合生产实际总结出了一套红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科学选种、起埂栽培、科学施肥、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和适时收获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对广大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品种;薯埂;株距;田间管理;收获红薯,又名红苕、甘薯、白薯、地瓜、山芋、番薯等,属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同时也是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

当前,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发挥红薯生产潜力,是推动加工业发展,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选用品种优良品种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其他技术措施只有通过品种这个载体物化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实践证明,粤薯3号不但鲜薯产量高,出粉率高,而且抗病、抗逆性强,品质优,适口性好,耐储藏,是高产栽培的优良品种。

二、起埂栽培,施足底肥起埂栽培可以加厚土层,提高地温,扩大昼夜温差,便于灌溉和排水,并能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薯块膨大,一般增长10%~20%。

起埂时土壤不宜过干或过湿,要打碎明暗坷垃,略加拍实以利保墒。

埂型要高而胖,沟要深而窄。

春薯以在平原地埂距80~90cm,山岗薄地埂距70~80cm为宜;夏薯以埂距65~75cm,在涝洼地埂距100cm为宜。

埂向以南北为好,但山岗丘陵地起埂方向应与斜坡垂直,以减轻土壤冲刷。

按行距先用犁开成深25~30cm 的沟,在沟内每667m2施有机肥3~4m3,紧接着从沟两侧向内各翻一犁,初具埂型,栽薯前于基础埂上每667m2施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40kg,碳铵15kg(综合省内外红薯高产典型,高肥地,每667m2产量为4500~5000kg,平均需施纯氮26.7kg、磷34.4kg、钾40.76kg,其比例是1:1.3:1.5),然后再培土加工成高不低于25cm的标准薯埂,一埂栽一行红薯。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甘薯(Ipomoea batata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高产、耐贫瘠、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种植于许多国家和地区。

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甘薯产量,合理的栽培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甘薯栽培技术,帮助农民获得丰收的成果。

1. 地块选择与准备甘薯对土壤要求较高,通常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地进行种植。

在选择地块时,应避免高地或易积水的低洼地。

在栽培前,应进行土壤杂草除草,保持地面整洁,并进行适当的施肥和翻耕,以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 种薯选择与处理在选择种薯时,应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种薯。

各地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可以进行种薯消毒处理,以预防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3. 栽植方式与密度甘薯的种植有两种常用的方式:一是穴盘播种法,将种薯切割成小块后放入穴盘中,然后将穴盘移植到田地中;二是直接整株移植法,直接将整株种薯移植到田地中。

栽植密度一般为行距75-90厘米,株距25-30厘米。

4. 施肥与水分管理甘薯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在施肥方面,可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进行适当的施肥,例如可以在种植前施入基肥,并在生长期间适时进行追肥。

水分管理方面,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特别是在种植后的早期生长阶段更需关注,及时浇水。

5. 病虫害防治甘薯容易受到多种病毒、病菌和害虫的侵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合理轮作、间作,及时清除杂草,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

此外,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减轻病害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6. 铲土与收获甘薯生长期一般在90-120天左右,根据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收获前2-3周,可进行铲土,促进甘薯的膨大和增产。

收获时,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对甘薯造成损伤。

7. 储存与销售收获后的甘薯需要进行适当的储存和销售。

宜选择通风性好、干燥、阴凉的仓库进行储存,避免长时间暴晒和高温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 gh 。 5 k / m2
20 0 8年莆 薯 1 4号晒 干 率 2 . % , 金 山 5 66 0 比 7低 00 %, .3 出 粉 率 1 . %, 金 山 5 53 0 比 7高 09 , 味 评 分 8 . , .% 食 O0分 与金
山 5 7相 同 ;0 9年 晒 干 率 2 . % , 金 山 5 20 56 8 比 7高 01 % , .1 出
扦插 后要 早管 细 管 , 时灌 水 、 水保 苗 , 保全 苗 。 垄 前 及 浇 确 封
后及 时 中 耕松 土 , 除 杂草 , 旱 时0 8年 生产 试 验 . 品种 鲜 薯平 均 产 量 4 .2/m。比 该 67 t , h 金山 5 7增产 1 .6 且 达极 显著 水平 。 24 %, 平均 薯干 产 量 1 .5 22
tm, 金山 5 / 比 h 7增 产 1 . % , 极 显 著 水 平 。0 9年 种 植 , 21 3 达 20
及 时排 水 。 薯生 长 中 期如 长 势 过旺 , 采 用提 蔓 、 气根 晚 可 断
等 措施 , 制 地 上部 分 生长 , 控 以利 薯块 膨 大 。 中后 期 田管 措
面积产 量 。
区 灵 J1 下尾 村 进 行 试 种 , 植 面 积 8 m 其 中核 心 示 范 l 镇 种 h (
26 h ) 莆 薯 1 .7 m , 4号 表现 出 农 艺 性 状 好 、 质 优 、 性 强 、 品 抗 产 量高 等特 点 , 在 莆城 区推 广 种植 , 将 其特 征特 性 及 高 可 现
粉 率 1 . %, 59 9 比金 山 5 7高 01 %, .l 食味评 分 8 . , 金 山 09分 比 5 7高 09分 。 贮藏 性较 好 。 . 耐
13 产 量 表 现 .
25 精 耕 细 作 。 强 田 间管 理 . 加
莆薯 1 4号 的 田间管 理 主 要 是 中耕 除 草 、 旱 排 涝等 。 防
24 优 化 配 方 。 学 施 肥 . 科
莆薯 1 4号株 型 短 蔓 半 直 立 , 株 分 枝 数 1 ~ 7条 , 单 2 1 成 叶 心带 齿形 , 成叶 、 顶叶 、 叶柄 、 茎均 为绿 色 , 叶脉 紫色 , 蔓粗 中等 ; 株结 薯 2 5个 , 单 ~ 薯块 纺锥 形 , 肉黄 色。 薯
12 品 质 特 性 .
提 倡 科 学 施 肥 , 力 推 广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技 术 【。 足 大 3施 1 基 肥 , 施 “ 头 肥 ” 重 施 “ 边 肥 ” 补 施 “ 缝 肥 ” 莆 适 点 , 夹 , 裂 。
薯1 4号 施 用 纯 N 6 .k /m2P0 52 k /m 、 z 0 .5 75 gh 、 25 .5 gh KO 1 1 3 2 k /m . 合 成 复 合 肥 2 5 gh 尿 素 1 0 gh 2 硫 酸 钾 gh 2折 2 k /m 、 5 k /m 、
该 品种鲜 薯平均 产 量 4 .1 h 比 金 山 5 44 t m , / 7增 产 1 .3 , 26 % 达 极 显 著 水 平 。 均 薯 干 产 量 1 .9/m , 金 山 5 平 12 t 比 h 7增 产 1 .7 , 极 显著 水 平 。 试 验莆 薯 1 31% 达 2年 4号 的鲜 薯 、 薯干 和
期 , 薯 于 5月 、 早 晚薯 于 8月上旬 前栽 插闭 合理 密 植可 有 效 。
提 高光 能和 土 地利 用 率 , 早 封垄 , 挥 群体 和个 体 的生 产 提 发
潜 力 , 而提 高产 量 。 从 一般 以早 薯 栽 45 ~ .5万株/m。晚 .0 52 h ,
薯 栽 6万 株/m 为宜 , h 以利 于进 一步 提 高莆 薯 l 的单 位 4号
产 栽培技 术介 绍如 下 。
1 莆薯 1 4号 的 特 征 特 性 11 农 艺 性 状 .
23 水旱 轮作 。 . 提高起 畦质 量 提倡 实行 水 旱轮 作 , 力推 广 早稻一 晚 薯轮 作 模式 , 大 扩 大 稻 头薯 面 积 。 莆薯 1 4号 对 土壤 的适 应 性较 强 , 栽 培 必 但 须 进行 深 耕 晒 自 . 良土壤 , 地 培 高畦 , 造深 厚 而 疏松 改 整 创 的 耕作 层 , 土壤 中的 水 、 、 相 协调 , 有 良好 的 通气 、 使 气 热 具 渗水 、 水 、 蓄 保肥 能 力 , 以提 高单产 。
《 现代 农业 科技 } 0 0年 第 2期 21
农艺 学
甘薯新品种莆薯 1 4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许晨昕 林 伟雄 周丽群
( 建 省 莆 田 市城 厢 区农 业局 , 建 莆 田 3 1 0 . 福 福 5 10)
摘要 关键 词
介 绍 了甘 薯 新 品 种 莆 薯 l 4号 的 特 征 特 性 , 结 了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 总 包括 培 育 无 病 壮 苗 、 植 、 畦 、 肥 、 间 管 理 、 虫 害 防 栽 起 施 田 病 甘薯 ; 薯 1 莆 4号 ; 征 特 性 ; 培 技 术 特 栽 ¥ 3 51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0— 79 2 1)20 8一 1 0 7 5 3 ( 0 0 0 — 0 7 O
治和收 获 等 内容 . 以期 为甘 薯栽 培提供 参 考 。
中图分 类号
莆薯 1 4号 系莆 田市 农 科所 于 2 0 0 6年 以金 山 5 7为 母 本 、 引 2号 为 父 本 杂 交 选 育 而 成 的 甘 薯新 品种 ,0 9年 台 20 通 过 省 农 作 物 品 种 审 定 委 员 会 审 定 ( 审 薯 2 0 0 2) 闽 090 。 2 0 、0 9年 按 照 莆 田 市种 子 管 理 站 的 总 体 安 排 , 城 厢 08 20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