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的原理与应用

合集下载

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方法,其原理是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对DNA序列的短端引物的特异性杂交和聚合酶的扩增作用,来快速合成指定序列的DNA。

PCR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医学、生物学、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分别从原理和应用两方面详细介绍PCR技术。

1.变性:将DNA的双链分离为单链,通常是通过加热至90-95摄氏度进行变性。

高温使DNA的双链断裂,形成两条单链,用于之后的PCR反应。

2.退火:将反应体系温度降低至50-60摄氏度,加入两个引物(即DNA的扩增首尾序列),引物通过碱基对特异性杂交到DNA模板的特定区域上。

3.延伸:将温度升高至72摄氏度,引物上的聚合酶开始将引物区域上的DNA模板扩增。

由于引物的方向相对,两个引物同时在相应的模板序列两侧将DNA扩增。

通过这三个步骤的循环,可以指数级地扩增特定DNA片段,从而使其可以被快速检测和分析。

1.分子诊断:PCR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的分子诊断。

通过扩增其中一种病原体的DNA片段,可以快速诊断感染或遗传病。

例如,HIV的检测、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等。

2.犯罪学:PCR技术可以对指定的DNA样本进行扩增,并通过比对DNA指纹数据库来进行罪犯的辨认。

这一技术在犯罪学中被广泛应用。

3.基因工程:通过PCR技术可以扩增特定基因,然后进行突变或重组。

这一技术在基因工程研究和基因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农业:PCR技术可以用于快速检测转基因作物,对粮食和蔬菜进行品种鉴定。

同时,PCR技术还可以被用于植物病理学研究、基因组学研究等。

5.法医学:PCR技术可以通过对DNA标记位点的扩增,来对遗传证据进行鉴定。

例如,通过扩增DNA片段并与被疑犯的DNA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罪犯的身份。

总之,PCR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和高效的DNA扩增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引物和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以对特定DNA片段实现精确扩增。

其在医学、生物学、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相应领域的科研和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pcr原理及应用

pcr原理及应用

pcr原理及应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在体外合成大量特定DNA序列。

PCR的原理基于DNA的复制过程,在PCR过程中,需要一对引物(primers),引物的序列与目标DNA序列的两个端点相匹配。

PCR反应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首先,将DNA样本与引物、DNA聚合酶和dNTPs(脱氧核苷三磷酸)一起放入反应管中。

接下来,反应管中的温度升高至94-98℃,使DNA变性,即使其双链解开。

然后,温度降低至50-60℃,使引物与DNA序列互补配对,称为引物的退火温度。

最后,温度升高至72℃,此时DNA聚合酶开始在退火的引物上进行延伸合成新的DNA链,形成双链DNA。

PCR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一,PCR可以用于基因分型及基因突变的检测。

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可以选择性地扩增目标基因,并通过检测PCR产物的大小和序列来确定基因型或突变情况。

其次,PCR可用于基因工程和克隆。

通过PCR技术,可以从DNA样本中扩增出特定的DNA片段,然后将其插入到质粒或其他表达载体中,实现特定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另外,PCR也可用于DNA测序。

在测序反应中,需要将目标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将PCR产物纯化,再进行测序反应。

通过PCR扩增,可以在测序反应中获得足够的DNA量,以确保测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病原体的检测。

通过PCR扩增特定的病原体标记基因,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到病原体的存在,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总结来说,PCR技术具有高度灵敏性、高效性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它在基础研究、医学诊断、基因工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pcr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pcr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PCR的原理和应用领域1. PCR的原理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在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凯瑟琳·梅利斯(Kary B. Mullis)在1983年发明的,因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应用而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PCR的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1.1 变性(Denaturation)将待扩增的DNA样品加热至94-98℃,使双链DNA解开成两条单链DNA。

这一步是为了使DNA分子的双链结构完全解链,以便后续的退火步骤。

1.2 退火(Annealing)将待扩增的DNA样品降温至50-65℃,加入引物(寻找特定靶序列的DNA寡核苷酸链),使引物与单链DNA序列互补配对结合。

这一步是为了使引物与待扩增的DNA序列特异性地结合,以启动PCR反应。

1.3 延伸(Extension)将待扩增的DNA样品在72℃下加入DNA聚合酶(如Taq聚合酶),使DNA引物双链结构被DNA聚合酶复制成两条新的DNA双链。

这一步是为了合成新的DNA链,使扩增物数量呈指数倍增。

经过多个循环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步骤,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出大量特定目标序列的DNA片段。

2. PCR的应用领域PCR技术具有高效、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1 分子生物学研究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和表达研究:PCR可以扩增特定基因片段,用于克隆和构建重组DNA。

可以通过PCR检测基因在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中的表达水平,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突变检测和基因诊断:PCR可以检测基因突变,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和预测。

例如,PCR可以用于检测致病基因的特定突变,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联。

•DNA指纹和个体识别:PCR可以扩增DNA中的特定序列,用于DNA指纹分析和个体识别。

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是一种在体外扩增DNA分子的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制备大量的特定DNA序列。

PCR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变性、引物结合和DNA合成。

首先是变性步骤。

DNA双链会在高温(通常为94-98℃)下变性,即两条链分离成两条单链。

这一步的目的是断开氢键,使DNA分子完全解旋成单链,为下一步的引物结合提供条件。

接下来是引物结合步骤。

在降温到50-65℃的温度下,引物会结合到单链DNA上的互补序列上。

引物是两端能够与目标序列互补配对的短链DNA分子,通常由实验者设计合成。

引物结合的位置取决于目标DNA序列的两端,这两个位置是实验者在设计引物时需要仔细考虑的。

引物结合完成后,可以通过温度升高将引物与模板DNA分离。

最后是DNA合成步骤。

在70-75℃的温度下,引物就位后,酶Taq DNA聚合酶会在模板DNA上合成新的DNA链。

Taq DNA聚合酶是特殊的热稳定酶,能够耐受高温,因此可以在高温下工作。

合成的DNA链以双链DNA的形式存在,成为新的模板DNA,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实现DNA的指数级扩增。

1.分子诊断:PCR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疾病,如感染病毒、细菌等。

例如,通过设计特异引物,PCR可以快速检测是否患有COVID-19病毒。

2.基因克隆:PCR可以用于检测和扩增目标DNA序列,从而进行基因克隆。

在基因工程中,通过PCR技术可以扩增目标基因,然后将其插入到载体中进行进一步研究。

3.DNA测序:PCR可以用于扩增目标DNA片段,然后进行测序。

PCR 测序是测序技术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用于测序新发现的基因序列或研究特定目标基因的序列。

4.基因表达分析:PCR可以用于检测和量化基因的表达水平。

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可以扩增目标基因的cDNA,然后通过定量PCR等方法可以分析基因的表达水平。

5.遗传多态性研究:PCR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多态性。

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PCR技术概述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在体外扩增DNA片段。

它是由美国生物化学家Kary B. Mullis于1983年发明的,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PCR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逐渐增加DNA双链的方法,在体外扩增某一特定DNA片段,使之达到可以测定和分析的水平。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DNA的变性、引物的结合和DNA合成。

2. PCR技术的步骤PCR技术通常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2.1 变性(Denaturation)PCR反应开始时,DNA样本被加热至高温(通常是94-98℃),使DNA双链变性,即将两个DNA链分离成两条单链。

2.2 引物结合(Annealing)PCR反应温度下降时,引物与目标DNA片段中的互补序列结合。

引物是短的DNA片段,以逆向互补的方式与目标DNA序列的两端配对。

引物的选择是PCR反应成功的关键,需要根据目标序列的特性进行设计。

2.3 DNA合成(Extension)在PCR反应过程中,酶(通常是热稳定的DNA聚合酶)通过引物作为起始点,沿着DNA模板合成新的DNA链。

该过程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酶能够稳定在DNA链上进行复制。

每个PCR循环会产生两条新的DNA链,其中一条是目标序列的补充链。

3. PCR技术的应用PCR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基因检测、遗传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法医学等。

3.1 基因检测PCR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鉴定各种基因突变、插入、缺失等基因变异。

通过PCR技术可以扩增出需要检测的基因片段,并可以通过其他技术(如DNA测序)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和验证。

3.2 遗传学研究PCR技术在遗传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DNA指纹鉴定、基因组重组、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基因治疗等方面。

例如,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DNA 指纹鉴定,通过对DNA样本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可以确定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请简述PCR的原理及应用

请简述PCR的原理及应用

PCR的原理及应用1. PCR的原理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DNA 片段的基因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逐渐增加DNA片段的数量,使之达到可以检测的水平。

PCR的核心步骤包括三个温度循环:变性(denaturation)、退火(annealing)和延伸(extension)。

•变性:将DNA双链分离成单链,通常在95℃下进行,这个步骤会导致DNA链断裂。

•退火:在较低的温度下(通常在50-65℃之间),引入特定的引物(primers),使其与DNA片段的末端互补连接。

引物是短的DNA序列,能够识别特定的DNA片段。

•延伸:借助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的作用,在适合其工作的温度下(通常在72℃),DNA聚合酶沿着DNA模板链在引物的引导下合成新的DNA链。

这样,每个循环都会生成两倍于初始DNA片段数的DNA片段。

PCR通常需要进行多个循环,每个循环的结果都是上一个循环的DNA片段数量的两倍。

由于指数级的扩增,几个循环之后,初始数量非常少的DNA片段就可以被扩增到足够多的数量,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PCR中的关键因素包括引物的设计和选择、DNA聚合酶的选择以及PCR反应体系的条件设置等。

正确的引物设计和选择可以确保PCR扩增特定的DNA片段,而DNA聚合酶的选择和PCR反应体系的条件设置会影响PCR的效率和特异性。

2. PCR的应用PC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以下是PCR技术的一些常见应用:2.1. 遗传病的诊断和筛查PCR技术可以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和筛查。

通过设计引物,可以扩增特定基因的DNA片段,并进行后续的序列分析和突变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遗传病相关的突变。

2.2.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研究PCR在基因工程和转基因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可以用于克隆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并将目的基因导入到目标细胞中。

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反复循环的DNA扩增过程将特定的DNA序列扩增至大量,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复制出特定的DNA片段。

PCR技术具有高度敏感性、高选择性和高效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医学诊断、犯罪学鉴定等领域。

第一步是变性,在高温下(通常为94-98°C),将加热的DNA双链分离成两条模板链,形成单链DNA。

第二步是退火,降低温度使引物(特异性序列)与单链DNA的末端结合。

引物主要由两条DNA寡核苷酸组成,其中一条与待扩增的DNA序列的正向链完全互补,另一条与反向链完全互补。

引物结合后,会在DNA链上形成一个引物-模板复合物,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较低的温度(通常为50-60°C)。

第三步是延伸,提高温度(通常为72°C),引物上的酶(聚合酶)会在复合物上开始从引物的3'端启动DNA合成。

聚合酶在复制过程中加入新的核苷酸,使DNA链延长。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达到DNA链的末端,形成两个完全互补的DNA片段。

然后,变性、退火和延伸这三个步骤会循环进行多次,使扩增产物呈指数级增加,从而扩增出特定的DNA片段。

1.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PCR技术可以用于合成DNA序列,构建重组DNA、基因组测序等。

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如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连接、酶切酶浸出等,可以构建表达载体、突变体、基因敲除等,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

2.临床诊断:PCR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鉴定病原体的DNA,例如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

通过扩增目标DNA序列,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感染性疾病,如HIV感染、结核病、肺炎等。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用于肿瘤标记基因的检测、身份鉴定等医学领域。

3.古生物学研究:PCR技术可用于从古代DNA中扩增目标DNA序列,从而恢复古代生物的遗传信息。

通过对古代DNA的研究,可以获得有关过去物种和群体结构演化的重要信息。

pcr的原理及应用

pcr的原理及应用

pcr的原理及应用
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基因扩增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复制DNA模板来扩增目标DNA片段的数量。

该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在PCR反应开始时,通过将反应体系加热至95℃左右,DNA 双链分子会解旋成两条单链DNA。

然后,将反应温度降低至50-65℃,进入退火阶段。

在此温度下,引物(一对常规是20-30碱基的DNA片段)会与模板DNA的互补序列结合,形成DNA-RNA杂交体。

最后,将反应体系温度升高至72℃,此时酶Taq聚合酶能够在DNA模板上从引物的3'端向5'端逆向延伸,合成一条与模板DNA互补的新的DNA链。

PCR技术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PCR常用于基因测序,可以扩增目标DNA片段,使其达到测序所需的足够数量。

此外,PCR也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揭示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以及进行谱系分析。

另外,PCR还可用于鉴定DNA样本的来源,如在法庭上用作法医学证据。

此外,PCR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和农业领域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PCR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杂交引物的设计,以确保扩增的目标片段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故事发生在1983年的春夏之交很少有在公司工作的科研人员得诺贝尔奖,Mullis是其中之一Kary B. Mullis (1944 -),在Cetus 公司工作期间,发明了PCR。

他原本是要合成DNA引物来进行测序工作,却常为没有足够多的模板DNA而烦恼。

1983年春夏之交的一个晚上,他开车去乡下别墅的路上萌发了用两个引物(而不是一个引物)去扩增模板DNA的想法…...Mullis 开车的时候, 瞬间感觉两排路灯就是DNA 的两条链,自己的车和对面开来的车象是DNA 聚合酶,面对面地合成着DNA ,……Mullis的第一个PCR实验•1983年9月中旬。

Mullis在反应体系中加入DNA聚合酶后在37℃一直保温。

结果第二天在琼脂糖电泳上没有看到任何条带。

于是他认识到有必要用加热来解链,每次解链后再加入DNA聚合酶进行反应,依次循环。

1983年12月,他终于看到了被同位素标记的PCR条带。

第一种高温菌DNA聚合酶的分离美国黄石国家公园Thermus aquaticus•Taq•Not permanently destroyed at 94ºC •Optimaltemperature is 72ºC耐高温DNA聚合酶的种类•Taq DNA聚合酶(Thermus aquaticus,Cetus/Roche)•Tth DNA聚合酶(Thermus thermophilus,Toyobo)•Pfu DNA聚合酶(Pyrococcus furiosus,Stratagene)Deep Vent DNA聚合酶(Bio-labs)•Tfl DNA聚合酶(Thermus flavus,Promega)•Tli DNA聚合酶(Thermococcus litoralis,Promega) Vent DNA聚合酶(Bio-labs)•Pwo DNA聚合酶( Pyrococcus woesei,Roche)•Pfx DNA聚合酶(Thermococcus kodakaraensis, Invitrogen)•Dyna zyme DNA聚合酶(Thermus brockianus,Finnazyme)•FD DNA聚合酶(Thermus sterophilus?,复旦大学)•Tma, Tne, KOD, ……PCR仪器的变迁•三个水浴锅,用手移动(Mullis等人当时用的)•电加热块+自来水冷却(PE,1988)•电加热块+内置循环液冷却(PE,1989)•三个加热块+机械手(Stratagene,1994)•半导体制冷和加热(MJ, PE, BioMetra, Eppendrof)•温度梯度, 荧光检测(如Roche的Lightcycler)•风加热•Lab-on-chip式的PCR仪(所谓的芯片PCR)中国的状况•1991年出现三个水浴锅+机械手的原始PCR仪(华美,复日等)•现在以半导体(Peltier板)制冷式为主(杭州博日,上海天呈, 厦门安普利等)PCR的发展史•1983年春,Mullis发展出PCR的概念;•1983年9月,Mullis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做了第一个PCR实验,只用一个循环;•1983年12月,用同位素标记法看到了10个循环后的49 bp长度的第一个PCR片断;•1985年12月20日,Mullis的同事Saiki在Science上发了一篇论文,方法中用了PCR技术,导致Mullis的文章到处被拒;•1985年10月25日申请了PCR的专利,1987年7月28日批准(专利号4,683,202),这回Mullis是第一发明人。

•1986年5月,Mullis在冷泉港实验室做专题报告,全世界从此开始学习PCR的方法;•1986年6月,Cetus公司纯化了第一种高温菌DNA聚合酶,Taq DNA polymerase,这是85年春天Mullis建议做的;•1988年,第一台PCR仪问世;•1991年,Hoffman LaRoche以3亿美元的代价从Cetus公司获得全权开发权。

PCR不只是一个方法改进•Mullis的上司有句“名言”,“我们要扩增这么多DNA样品有什么用”;•到了1991,Cetus公司以3亿美元的转让费将PCR相关专利转让给瑞士Hoffman LaRoche公司,并在此后的经营中又获得了数亿美元的分红;•Mullis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PCR和DNA重组技术一样意义深远。

PCR相关的术语和产品层出不穷•T-vector •HotStart Taq •RT-PCR •RAPD-PCR •DDRT-PCR •LM-PCR •Inverse PCR •Nested PCR •Real-time PCR •RACE•Flow chip PCR •TAS•Multiplex PCR •Immuno PCR •Asymmetric PCR •LP-PCR•NASBA •Recombinant PCR •AFLP•SSCP•In situ PCR •TaqMan/SYBR green1st cycle2nd cycle3rd cycle过程变性引物退火DNA 复制(一)PCR的基本原理(二)PCR的种类1.普通PCR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最终产物紫外光观察3-4 小时PCR 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污染是PCR实验的常见问题。

只要实验室里曾经扩增过某个片段,就有可能以后的实验中发生污染。

样品正对照负对照标准分子量因此,做实验的时候绝对不要忘了负对照。

用紫外灯破坏污染物也是一个办法(二)PCR的种类2.RT-PCR: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ase-PCR)•原理:RNA的反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PCR)相结合的技术。

首先经反转录酶的作用从RNA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扩增合成目的片段。

•特点:作为模板的RNA可以是总RNA、mRNA或体外转录的RNA产物。

无论使用何种RNA,关键是确保RNA中无RNA酶和基因组DNA的污染。

用于反转录的引物可视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随机引物、Oligo dT 及基因特异性引物(GSP)中的一种。

对于短的不具有发卡结构的真核细胞mRNA,三种都可。

•应用:RT-PCR技术灵敏而且用途广泛,分析基因的转录水平,细胞中RNA病毒的含量,直接克隆特定基因的cDNA序列。

两步法RT-PCR示意图一步法RT-PCR示意图一步法和两步法RT-PCR的比较两步法RT-PCR一步法RT-PCR起始第一链cDNA合成使用:起始第一链合成使用Oligo(dT),随机六聚体,GSP引物GSP引物优点优点•灵活•方便引物选择扩增酶同逆转录酶预先混合扩增酶的选择转管步骤少,减少污染可能性•困难RT-PCR的优化能力•高灵敏度•适用于在单个样品中检测几个mRNA•适用于大量样品分析Eco RI寡聚(dT)12-18随机6碱基引物R 6寡聚(dT)12-18随机6碱基引物R 6mRNA(A)n (T)12-18(A)n(A)n (T)12-18R 6R 6R 6R 6R 6R 6第二链合成(A)n (T)12-18(A)nR 6R 6R 6R 6R 6R 6(A)n (T)12-18Eco RI加上EcoRI 接头,磷酸化,cDNA 分级cDNA 合成完毕,准备连接第一链合成cDNA 合成过程示意图cDNA序列的克隆(二)PCR的种类2.Nested PCR:巢式PCR•原理:利用两套PCR引物(巢式引物)对进行两轮PCR扩增反应。

在第一轮扩增中,外引物用以产生扩增产物,此产物在内引物的存在下进行第二轮扩增。

•优点:由于巢式PCR反应有两次PCR扩增,从而降低了扩增多个靶位点的可能性(因为与两套引物都互补的引物很少)增加了检测的敏感性;两对PCR引物与检测模板的配对,增加了检测的可靠性;增加有限量靶序列(如稀有mRNA)的灵敏度,并且提高了困难PCR (如5'RACE)的特异性。

•应用:一般应用于动物方面。

如:病毒,梅毒螺旋体,HIV,肿瘤基因等。

First PCRSecond PCR Nested PCR原理示意图(二)PCR的种类3.Inverse PCR:反向PCR•原理: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裂解含核心区的DNA,以产生适合于PCR扩增大小的片段,然后片段的末端再连接形成环状分子。

PCR的引物同源于环上核心区的末端序列,但其方向可使链的延长经过环上的未知区而不是分开引物的核心区。

这种反向PCR方法可用于扩增本来就在核心区旁边的序列,还可应用于制备未知序列探针或测定边侧区域本身的上、下游序列。

•优点:可使已知序列的核心区边侧的未知DNA成几何级数扩增。

•应用:一般应用于未知序列的扩增,有时也用于定点突变。

Inverse PCR原理示意图(二)PCR的种类4.PCR-RFLP:多聚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原理:PCR产物-限制性内切酶切-多态性分析,DNA发生重排后,酶切位点发生改变。

•优点:具有分辩率高,无需标记,重复性好,简便快速直观等。

主要用于核酸变异性分析与比较, 微生物的分群分型分亚型,癌基因分析,遗传病的诊断等。

•局限:只能应用突变引起限制性酶切位点改变的情况下,一次只能完成一个特定位点突变筛选,检测效率低。

PCR-RFLP原理示意图(一)PCR的种类5.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原理:是将经扩增的DNA片段经过变性处理,形成单链,由于序列不同,单链构象就有差异,在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的迁移率不同,通过与标准物的对比,即可检测出有无变异。

•特点:刚建立时是将同位素掺入PCR扩增的产物中,通过放射自显影显示结果。

后用银染取代同位素显示DNA带型,大大降低了成本,具有经济、快速、灵敏等特点。

1993年起用EB染色法显示DNA带型。

优点:检测基因变异,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不需特殊设备,适用于大样本筛选。

己广泛应用于检测各种病原体基因的点突变及缺失突变,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等。

PCR-SSCP示意图从定性到定量的革命普通PCR定量分析的困惑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对特定核苷酸片断进行指数级的扩增。

在扩增反应结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定性的分析,也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掺入标记后的光密度扫描来进行定量的分析。

无论定性还是定量分析,分析的都是PCR 终产物。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所感兴趣的是未经PCR 信号放大之前的起始模板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