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运行预警理论及微观模型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围绕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展开研究,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则围绕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预警机制相关理论探讨、机制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以及存在不足及改进建议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总结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现有预警机制进行评估和改进,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相关理论探讨、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不足及改进建议、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其专业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陈旧等,导致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相关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专业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建立一套高效的专业建设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风险,对于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总结,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开展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对于完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避免出现严重的教育教学事故和质量问题。

通过对专业建设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行为预警模型算法数据建模

行为预警模型算法数据建模
当某学生在某时间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或在该出现的地方不出现的时候作出预警。考虑 使用门禁记录、WIFI定位、考勤记录数据,对诸如学生深夜出现在教学楼、学生长期不在宿舍 等情况作预警。
图:射线法判断 学生所在区域
上网行为异常
根据上网审计系统记录,分析学生访问的网站 信息,分析学生极其过度沉迷游戏网站、购物网 站、视频网站、黄色网站......的情况,作出适当
心理预警 失联预警 行为预警 学业预警
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
…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学生5
学生个人数据中心
就业预警
2、数据建模:学业预警模型算法
挂科预警
毕业预警
当所获取学分F和剩余学分R之和接近或小于 毕业所需学分T时预警。F + R < T + ε
留级预警
学校对于学生都有要求每一学年必须完成的学分。根 据该学期挂科概率估计该学期所获学分Y1+Y2+...+Yn(Yn 为科目n的学分)分布,当学分小于所需学分S的概率高于 某阈值γ时提出预警。 P(Y1+Y2+...+Yn < S) ≥ γ
业务建模:学校心理咨询数据
业务建模:需要关注的学生类别
入党积极 恋爱困难
考研大军
经济困难 考证痴迷
竞赛队员 网络沉迷
就业迷茫
学业压力
心理问题
业务建模:学生个人数据档案
业务建模:学生个人数据来源
业务系统数据
教务系统

学工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

就业管理系统

迎新系统


互联网数据

主流论坛网站:

消费行为异常

经济模型的特点

经济模型的特点

经济模型的特点一、什么是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进行抽象和简化的表达方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活动的规律以及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

经济模型通常基于一定的经济理论,采用数学或统计方法来描述经济运行的过程。

二、经济模型的分类1.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模型研究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指标。

它通常用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

2.微观经济模型:微观经济模型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形成和调整。

它通常用来分析市场结构、价格决策、资源配置等微观经济问题。

三、经济模型的特点1.抽象性:经济模型对现实经济进行了简化和抽象,忽略了一些细节和复杂因素,以便于理论分析和计量推断。

这种抽象性使得经济模型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解释性。

2.假设性:经济模型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假设可以是简化现实的假设,也可以是基于经验观察的假设。

经济模型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所建立的假设是否符合经济现实。

3.理论性:经济模型通常基于一定的经济理论,对经济问题进行解释和预测。

经济理论为经济模型提供了逻辑基础和分析框架。

4.可计量性:经济模型通常需要使用数学或统计方法进行描述和计量。

这种可计量性使得经济模型能够通过数据进行检验和验证,并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5.形式化:经济模型通常采用符号表示和形式化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推导。

这使得经济模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严密演绎,并更好地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四、应用领域和局限性1.政策分析:经济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政府和决策者可以利用经济模型来评估政策的潜在影响,制定更科学、有效的经济政策。

2.预测和预警:经济模型可以用于预测经济趋势和发展走势。

例如,宏观经济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微观经济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这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在经济环境下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3.理论研究:经济模型可以用于发展和完善经济理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三螺旋五链”融合共生模式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三螺旋五链”融合共生模式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三螺旋五链”融合共生模式构建研究作者:***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17期摘要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形成由微观到宏观层次的“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教融合”的多元融合创新驱动发展态势。

在参照多元融合中涉及的价值链、人才链、创新链以及教育链“四链”衔接逻辑机理的基础上,借鉴协同共生及“三螺旋”理论,通过引进政府作为参与主体以及政策链为保障机制,提出以高职院校为核心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三螺旋五链”融合共生模式。

分别从组织模式的共生理论视角、耦合理论视角、系统要素视角对该模式的内涵进行诠释,并总结出该模式的五种运行形态:单螺旋组织内连续共生模式、双螺旋组织内外点共生模式、双螺旋组织内外间歇共生模式、双螺旋组织内外连续共生模式与三螺旋组织内外一体化共生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三螺旋”;“五链”融合;协同共生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17-0064-06我国一直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以下或简称“双创”)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

在“思创融合”及“专创融合”方面,国家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深入推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2];在“科创融合”方面,国家要求“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深度融合”[3];在“产教融合”方面,国家要求“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4]。

总之,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我国双创教育逐渐呈现由微观到宏观、多元融合创新驱动发展态势。

预警理论研究现状综述1

预警理论研究现状综述1

人才流失危机预警体系的研究综述国内研究综述:预警定义的综述:预警一词英文称之为Early-Warning,可解释为,在灾害或灾难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险发生之前,根据以往的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低危害说造成的损失的行为【百度百科】。

国外企业预警研究历史:预警(Early-Warning)一词源于军事。

它是指通过预警飞机、预警雷达、预警卫星等工具来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进攻信号的威胁程度报告给指挥部门,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d1】。

随着预警研究在军事上的研究的开始,预警研究迅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广,不仅在地震预警、洪水预警、泥石流预警等自然灾害灾害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也在经济管理领域等领域成果颇丰。

经济预警包括宏观经济预警和微观经济预警,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是利用一系列经济指标建立起来的宏观经济“晴雨表”或“报警器”。

之所以建立预警体系,一是因为经济本身就具有周期性的波动,第二是由于在经济的波动尚未被人们发现时,一些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会通过某些指标率先反映出来。

经济预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早在1988年法国经济学家福里利在他的社会和经济气象研究论文中,以不同色彩作为对经济状态不同形式的波动。

而社会上公认的经济预警研究发生在20世纪的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美国著名经济统计学家穆尔采提出“扩散指数”((Diffusion Index)的理论,所谓扩散指数指在对各个经济指标循环波动进行测定的基础上,所得到的扩张变量在一定时点上的加权百分比,穆尔采利用扩散指数来构建美国宏观经济预警系统。

自60年代开始,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61年,美国商务部正式将NBER景气监测系统的结果逐月发表,以数据和图表形式提供宏观景气动向的信号,至此,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从民间研究走入官方实际应用阶段。

高职《经济应用数学》系列精品课件

高职《经济应用数学》系列精品课件
回报,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
市场供需模型案例
总结词
市场供需模型案例将展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市 场供需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
详细描述
市场供需模型是用来描述市场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影 响的数学模型。在高职《经济应用数学》精品课件中 ,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来展示市场供需模型的建立和分 析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市场供需关系对商 品价格的影响,掌握如何运用数学工具来分析市场数 据和预测市场变化趋势。同时,学生还能够了解如何 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制定合理的商业策略。
宏观经济学应用
宏观经济学概述
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帮助学生了解 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分析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政策措施。
失业与通货膨胀
探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 来应对这些问题。
国际经济学应用
课程定位
为财经类专业学生学习其他专业 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同时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 力。
课程目标
1 2
知识目标
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 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经济应用中的数学模 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职《经济应用数学》系 列精品课件
• 引言 • 基础知识 • 数学建模 • 经济应用 • 案例分析 • 习题与答案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经济应用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财 经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理论课,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层次模型及能力内涵分析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层次模型及能力内涵分析

CATALOGUE目录•引言•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概述•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层次模型•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分析•提升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案例分析与实践•总结与展望研究背景和意义0203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目的分析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层次模型,明确各层次的能力内涵,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实证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归纳,结合实证调研和案例分析的结果,构建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层次模型及能力内涵体系。

教育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能力。

教育技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基础、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价与反思等方面的能力。

教育技术能力的定义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特点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注重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强调信息技术与职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教师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需求。

提升职业素养教育技术能力是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教师的社会竞争力。

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技术能力有助于高职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促进教育创新教育技术能力有助于高职教师推动教育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基础能力基础技术知识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学习能力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基础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开发适合学生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高职教学质量评价诊断预警系统的构建和应用

高职教学质量评价诊断预警系统的构建和应用
警 的 有 关理 论 进 行研 究 探 讨 ,根 据 本 学 院教 学 质 量 评 价 诊 断 峪控 的 实 际 ,建 立有 效 的 高 职 教 学 质 量 评 价 诊 断
预警 系统 ,并 在 实践 应用 中不 断 改 进 ,逐 步 取 得 了 成效 。
关键 词 :高 职 ;教学 质量 ;评 价 诊断 ;预 警 系 统 中 图分 类 号 :G 1 72 文献 标 识 码 :A
科学 的估 计 和推 断 ,并 发 出确 切 的警 示信 号 ,提 前 了解教 学质 量状 况 和教 学运行 管 理态 势 ,以便 及时 采取 措施 ,防止 和消 除教学 质 量下 滑 。本学
1 高 职 教 学 质 量 评 价 诊 断 预 警 系 统 构 建 的
理 论 基 础
危机 预 警理 论—— 危 机 管理 是决 策学 的一 个 重要 分 支 ,是危 机 发生前 的有效 预警 和危 机发 生
C n tu t na dAp l a ino g e c t n l e c i gQu l y o sr ci n pi t f o c o Hih r Vo a i a T a h n ai o t
Ev l a i n Di g ssEa l a ni g S t m a u to a no i ry W r n yse
阶段 ,这 个 阶段 就是 消除 危机 隐患 ,减 少危 机发
收 稿 日期 : 2 1 - 92 0 00 — 9 作 者 简 介 : 黄 海 兰( 9 3) 1 6 一,女 ,副 教授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行政 管理 、教 学质 量 管 理 基 金项 目 :广 东 省 教 育科 学 “ 一 五 ”规 划 研 究 项 目 柔 性 管 理 在 高 职 院校 教 学质 量 监 控 与 评 价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与 实 十 践》 ( 目编 号 :8 T1 1 项 0J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19,2006Vol.27GeneralNo.4732006年第19期第27卷总473期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EducationScience)38收稿日期:2006-04-28作者简介:周卫东(1965-),男,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主任,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教育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

与整个高等教育发展态势一样,由于规模超速扩张引发的发展状态偏离现象,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教育理念滞后、发展类型模糊、办学资源匮乏、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

危机的逐步显现已经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运行中的预警理论,建立预警模型,及时发布预报和预警信息,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运行及时进行跟踪诊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预警理论的内涵预警(Early—Warning)一词源于军事。

它是指通过预警飞机、预警雷达、预警卫星等工具来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进攻信号的威胁程度报告给指挥部门,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这一概念后来在社会政治、宏观管理、环境保护、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经济预警(EconomicEarly—Warning)是指围绕经济循环波动这一特定经济现象所展开的一整套经济监测、经济评价、经济预测和政策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主要包含宏观经济预警和微观经济预警两个层面,后者主要是指企业预警。

经济预警在逻辑上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

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与国民经济系统一样,它的科学发展也需要以整个教育系统的安全运行为基础。

借鉴预警理论在宏观和微观经济领域的运用,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预警指在对高等职业教育运行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预报不正常状态的时空范围和警情程度,进而提出防范和纠正措施,保证高职教育体系安全运行的一种机制。

预警的最终目的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基础是教育评价和教育预测。

教育评价可以对当前和历史的高等职业教育运行情况作出一个定性或定量的判断。

根据评价结论判断当前高职教育运行态势与发展目标的符合或偏离程度。

但是,评价是事后的,不能及时监控高职教育运行过程。

评价也没有预见性,评价的结论不能指导以后的工作。

高职教育预测是在假设高职教育运行维持现状的前提下,基于其运行的历史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来判断高职教育运行的未来走势,教育预测的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不能根据预测结论来判断未来的风险程度和发展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预警可以度量高职教育运行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该过程主要由科学的预警系统来完成。

预警系统是确定预警状态、发出监控信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预警有先觉性、动态性和深刻性。

预警要有评价和一般预测等大量前期工作做基础,利用高职教育运行的先行指标和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状况,度量未来的风险强弱程度,并通知教育管理决策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二、高等职业教育预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一)高职的快速超常规发展导致了风险和危机1998-2003年普通本专科招生数年均增长速度高职教育运行预警理论及微观模型周卫东1,2(1.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宁272037;2.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摘要:在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将经济领域的预警理论和模型应用到对高职院校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操作包括:明确学校的具体教育目标;建立指标参照系统、教育模型系统和预警信号识别系统;建立偶发事件超级报警系统。

关键词:高职教育;预警理论;微观模型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06)19-0038-03为28.74%,在校生年均增长速度为26.59%。

其中,普通本科招生数年均增长速度为22.87%,在校生年均增长速度为22.28%;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年均增长速度为35.99%,在校生年均增长速度为32.47%,分别比普通本科生招生、在校生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3.12个百分点和10.21个百分点。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充当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角色,可以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轨道上的特快列车。

但同时超常规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断显现,如毕业生社会认同度低、总体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水平不齐、发展目标模糊等,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同步提高。

运行和发展中的危机因素没有得到及时的分析和化解,并有着进一步积累增多的趋势。

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速度、规模、质量、结构间的关系和规律,寻找发展速度的科学有效的阈值,及时作出教育预警,成为一项急迫而有意义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具有企业组织的共性,使教育预警的应用在理论和实践上成为可能自20世纪80年代初兴办职业大学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也由公办一统天下逐步发展为当今公办、民办、民办公助和国有民办四者共存的格局。

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民办和民办公助以及国有民办形式的高职院校迅速崛起。

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从数量扩张逐渐向质量提升演变,已经呈现出优胜劣汰的教育竞争趋势,并逐步形成了退出机制。

以陕西省为例,日前教育主管部门就撤销了14所民办学校的办学资格。

“1995年,陕西有民办高校101所,在校生人数4万多。

而现在,虽然民办高校的数量还不到当时的一半,但在校生人数是22.4万人,足足翻了5倍还多。

”(黄博、孙海华,退出机制助陕西民办高校壮大,中国青年报,2006-05-29)民办高职院校的退出机制为我国高职院校的主体成分———公办高职院校的安全运行敲响了警钟,高职教育市场的竞争规律必将对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产生根本影响。

从组织生产运营的角度来说,高职院校与企业具有共同的特点,都存在着“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

因此,企业运营中的管理理论在高职院校的运行管理中应该得到选择性的借鉴和学习,如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预警理论。

三、高职院校微观预警模型的构建高等职业教育预警从空间尺度上可以分为宏观(国家级)、中观(地市级)、微观(院校级)3个层次。

宏观(国家级)预警能够从国家层面上对整个高职教育系统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判断其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与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目标的偏离程度,发出警情预报,为教育最高决策者提供警示,作出修改决策。

王明伦给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动态预警系统结构图(见图1)。

图1高职发展动态预警系统我国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地市一级进行办学和管理,人才培养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地方(地市)教育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才需求对高职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观层面(地市)的高等职业教育能够紧紧围绕本地和区域经济进行规划、建设和发展,充分体现源于当地、服务当地的原则精神,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中观(地市级)预警在整个预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地方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重要保证。

高等职业教育微观(院校级)预警是对一个具体高职院校运行情况的预警,是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体现,也是中观和宏观高职预警信息采集的源头。

高职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最终由高职院校来完成,高职院校本身存在的潜在危机和隐患最终体现在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上。

研究高等职业教育预警首先应注重微观层面的高职院校预警,从而防止宏观理论与具体教育实际的脱节。

如果与经济预警相比较的话,高职院校教育预警就相当于对具体企业的预警。

由于教育培养人的特殊性,其培养人才质量的缺陷与企业产品在意义上是无法比拟的。

本文试图对高职院校预警进行模型构建,并对具体指标参照系统进行解释。

图2高职院校预警系统模型图2描述了高职院校教育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39其核心是对高职院校教育系统具体采集指标的分析。

以2003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的6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以及36个主要观测点为指标分析的参照系统进行采集分析(图3),具体操作如下:———明确一所高职院校的具体教育目标,包括发展定位、专业结构、质量、数量等长、中、短期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教育预警模型结构图建立指标参照系统、教育模型系统、预警信号识别系统。

指标参照系统以图3为依据进行信息采集,一、二级指标的权重可以参照2003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基本规定赋分值。

指标参照系统既是信息采集的具体内容,又是预报警限的常模来源。

作为微观层面的高职院校预警,以教育部2003年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指标参照体系具有一定的权威和价值。

预警信号识别系统根据分析和统计常模为预警设计警限确定警级,从而发出警示。

———建立偶发事件超级报警系统,体现微观预警的灵活性。

上述指标参照系统是对高职高专院校日常工作的具体评价,反映院校在一定时期的工作水平,是高职院校预警工作的基础。

但因为基层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与具体工作结合紧密,受偶发因素影响比较大,所以应有另一种偶发事件超级预警报警机制。

这些偶发因素包括招生数量、经费安全、重大政策变化、主要人事变动、学生安全、教学安全等。

这些因素虽然在指标体系中已经体现,但由于受权重限制,不可能使整体分值达到警戒线,因而难以及时报警。

在操作中可以采取为这些偶发因素指标设置单一指标的警限阈值,使这些指标可以直接报警。

〔参考文献〕〔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邱丕群.高校投入产出分析与预警系统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3).〔3〕佘丛国,席酉民.我国企业预警研究理论综述〔J〕.预测,2003,(2).〔4〕王慧敏,方国才.非线性经济系统的预警方法〔J〕.河海大学学报,2000,(9).〔5〕杨如顺.职业教育应建立预警系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6〕王耀中等.经济预警模型述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C〕.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责任编辑周晶)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1.办学指导思想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中心地位1.2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2.师资队伍建设2.1结构学生与教师比例专任教师结构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2.2质量与建设质量建设与发展3.教学条件与利用3.1教学基础设施教学及辅助用房状况教学仪器设备状况图书馆及校园网状况体育运动设施状况3.2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3.3教学经费经费保证情况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4.教学建设与改革4.1专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4.2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4.3职业能力训练实践训练体系职业能力考核4.4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状态和效果5.教学管理5.1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队伍的数量、结构、素质及运行情况5.2质量控制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质量调查6.教学效果6.1知识能力素质学生能力学生掌握必备知识的程度学生基本素质状况6.2社会声誉录取新生报到率及毕业生就业率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表1高职院校预警指标参照体系EarlyWarningTheoryandtheMicrocosmicModeloftheOperation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ZhouWeidong1,2(1.Ji’ni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Ji’ningShandong272037;2.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Undertheenvironmentoftherapid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tismeaningfultoapplyearlywarningtheoryandmodelofeconomicalfieldintothemanagementofhighervocationalschools,andthematerialoperationalstepsinclude:clarifyingmaterialeducationalobjectivesoftheschool;buildingindexreferencesystem,educationalmodelsystemandidentificationsystemforearlywarningsignals;buildingsupersystemforcallingthepoliceforincidents.Keyword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earlywarning;microcosmicmodel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