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之一

合集下载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一些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分享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教学内容: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阅读《呐喊》中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分析作品主题和写作风格。

2. 第二课时:学习冰心的诗歌创作教学内容:介绍冰心的生平事迹,阅读她的诗作《繁星·春水》,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 第三课时:欣赏老舍的戏剧作品教学内容:介绍老舍的生平事迹,阅读他的戏剧作品《茶馆》片段,分析戏剧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4. 第四课时:阅读巴金的散文教学内容:介绍巴金的生平事迹,阅读他的散文《小狗包弟》,分析散文的抒发情感和写作技巧。

5. 第五课时:了解曹文轩的小说创作教学内容:介绍曹文轩的生平事迹,阅读他的小说《草房子》片段,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家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和写作表现,分析他们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提高,包括审美情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与课程相关的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料。

2. 教学PPT、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3. 小组讨论所需的白板、彩笔等工具。

4. 学生作业和写作作品的评价标准。

六、教学准备:1. 教师需提前阅读和熟悉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资料和案例。

2. 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话题,以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准备PPT和多媒体资源,以便于课堂演示和讲解。

4. 准备评价标准和作业要求,确保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1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教学准备: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名言。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题设疑,引发考虑自读课文,考虑:1、作家是什么意思?大作家呢?2、这篇课文中的大作家指的是谁?是哪一国的人?3、小老师是谁?是哪国人?4、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小姑娘”怎么会成了大作家的老师的?二、读文解疑,弄清事情学习第一局部〔第一自然段〕1、考虑、答问:萧伯纳在莫斯科与一个小姑娘相遇后,为什么会和这个小姑娘“玩了好久”?〔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萧伯纳童心未泯。

〕这个孩子为什么让萧伯纳这么喜欢?〔“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得意极了。

“〕2、小结:萧伯纳与小姑娘相遇,一起玩耍。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二局部〔第二到四自然段〕1、考虑、答问:〔1〕临别时,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2〕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萧伯纳怎样的思想?要点:得意。

自以为了不起。

有点瞧不起别人的意思。

希望别人崇敬他。

〔3〕你是从课文哪里的描写中看出来的?〔“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响?她是怎么说的?〔“出乎意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出于谁的意料之外?萧伯纳意料之中的应是什么?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小姑娘答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用得好在什么地方?小姑娘的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意思?为什么?〔自己是人,萧伯纳也是人,同样是人,“大作家”又有什么了不起呢?〕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娘”?〔一种爱国之情。

《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设计

《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设计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学理念开始拥抱“学生教学”和“学生参与”这一新理念。

这一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推广,让学生逐渐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角色。

本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大作家的小老师”的角色,培养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批判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提高他们的逻辑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批判和创造性思维”是什么,以及这两种思维对于人类的意义。

2.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小老师”,了解作家写作时采用的表达技巧和手法。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讲解自己选择的作品时能够清晰、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短篇小说或诗歌,对其中的细节和情节进行分析和解读。

2.学生着重分析作者是否采用了悬疑或反转的手法来吸引读者,以及如何运用描写、象征和暗示等手法增强情感共鸣。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对自己选定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4.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和收集更多相关的资料,对自己选定的作品进行扩充和修正。

5.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解读和分析,并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和建议。

6.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和展示,分享自己的语文学习收获。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化身“小老师”,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学习内容的了解,同时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2.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针对自己选择的作品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自己的探究和解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自主学习法: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价1.定义评价标准和体系:如题目的选取、准确的叙述、分析和解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背景《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只小鸟成为了一位作家的小老师,帮助作家写出了好的作品。

这篇文章通过小鸟和作家之间的互动,向学生传递出了积极向上,奉献他人的正能量。

本次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本文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奉献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和解读文章中文字、词句的意义;•理解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解语文文章的组成结构。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尝试,好奇心强的品质;•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培养学生主动帮助他人,奉献他人的品质。

3.技能目标•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想象能力,进行模拟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听懂、理解、记忆文章中的文字、词句含义;•分析、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尝试,好奇心强的品质;•培养学生主动帮助他人,奉献他人的品质。

2. 难点•遇到生词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理解文章中较为抽象的主题和内涵。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见过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吗?他们会有什么感受?2.导入•让学生朗读本篇文章,介绍文章大意;•学生阅读课文,寻找文章中出现过的动物。

•教师介绍小鸟在故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相关内容并进行思考。

3.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小鸟和大作家之间的关系;•将每组学生的讨论汇总。

教师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重新梳理,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4.巩固•使用课堂互动形式,讲述自己与别人互动的故事;•分组练习双倍复读法,并在班内进行演讲。

5.拓展•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进行拓展,分析使用场景及语法用法;•小组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进行举例演算。

五、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分组学习法;•双倍复读法;•分析法。

六、教学评价1. 教学评估方式•课堂表现观察;•课下练习答案;•课后问答。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其中学生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这是一堂针对阅读与写作的课程,主要内容是《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文章。

教学目标•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事件。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阅读与理解文章。

•学生能够记录下文章中重要的事件并用自己的话讲述。

•学生能够写出小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并表达出故事的主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听懂老师的解释并且正确记录下老师讲的内容。

•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与表达,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描述故事。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小组互动,课堂表演等活动模式,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教育法: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使学生更加融入故事,吸收故事中的思想和道德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屏幕或黑板讲述一些关于故事的背景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找出和本故事主题有关的图片和书籍来介绍。

阅读与理解1.教师先朗读全文,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中涉及的人物、事件、情节、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或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中涉及到的内容,并记录下来,让学生慢慢形成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

3.教师可以向学生发出问题,提出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归纳总结答案。

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交流刚才的学习和思考,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2.让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扮演故事中几个重要角色,通过小组对话来起模拟故事情节。

写作练习1.让学生写下他们的问题和意见,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交流。

2.让学生试着写下故事开头,并试着想出故事的结尾,并通过讨论与修改来让这两个部分更完善、更有意义。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8篇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8篇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8篇《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展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帮大家的《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萧伯纳和娜塔莎。

一:导入1、板书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读题质疑课件出示: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词课件出示:采纳学科告诉自豪(毫米)预料联想意识感触谦虚萧条口吻娜塔莎请教(多音字)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的,来提醒一下大家好不好?(1)“诉”的书写,不能漏掉一点,师示范生书空,书上描红一遍(2)自豪(毫米)师示范生书空,书上描红一遍(3)请教(多音字)教育,管教;教书(4)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

让学生造句。

例:我听了这个故事后深有感触。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课件出示:按照相遇——临别——事后这样一个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节):萧伯纳有一次在莫斯科访问时与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姑娘玩了很久。

第二段(2—4):写临别是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出了自己的身份,但小姑娘出乎意料的答复使萧伯纳为之一震。

第三段(第5节)写萧伯纳对这件事深有感触,并从中受到教育,认识到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并认定那个小姑娘是他的“老师”。

5、分段朗读,适当指导(1)指名朗读第一节,再齐读。

读出小女孩的“可爱”(2)读2—4节,男生读萧伯纳说的话,女生读小姑娘说的话,师读旁白。

(3)指名读最后一节(2个学生),再齐读。

三、精读第一小节,了解萧伯纳和娜塔莎(一)解决第一个问题——大作家是谁?1、找出课文中能答复这个问题的句子。

三年级语文下册《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1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1 苏教版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材分析:《大作家的小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课文。

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有名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之间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

本课以人物之间简短的对话表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重在让学生感受大作家萧伯纳知错就改、严于律己的可贵品质。

按照事情发展的经过,课文分为3段。

第一段(1)萧伯纳与小姑娘玩了很久;第二段(2-4)写小姑娘的话使萧伯纳为之一震;第三段(5)萧伯纳深有感触,认识到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能力,训练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人物形象并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介绍一位大作家给你们认识——萧伯纳。

2你们了解萧伯纳吗?(萧伯纳是英国有名的大作家,他写过52部戏剧和5部小说。

其中有一篇比较著名的作品叫《华伦夫人的职业》。

萧伯纳在1925年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萧伯纳到各地访问过,他曾经来过中国,与鲁迅、蔡元培等人见过面。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了发生在这样一个名人身上的小故事。

(揭示完整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齐读课题预习时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学贵有疑!有了问题,怎么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读读书吧!注意碰到不认识的字,看一看书后的生字表,或者问老师、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1、读好了?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生字词。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名家的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

2. 通过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表达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名言警句:收集五句有关写作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理解和体会。

2. 作家介绍:介绍一位自己喜欢的作家,让学生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特点。

3. 作品欣赏:选取一篇名家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写作技巧。

4. 写作训练:根据名家的写作技巧,进行一次现场写作训练。

5.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鼓励。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以一句名言警句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导入新课。

2. 作家介绍:教师介绍一位作家,让学生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特点。

3. 作品欣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一篇名家的优秀作品,并分析其写作技巧。

4. 写作训练:教师提出写作任务,学生根据名家的写作技巧进行现场写作训练。

5.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言警句的理解和体会。

2. 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学生之间的分享和评价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名言警句收集:教师提前准备或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写作的名言警句。

2. 作家介绍资料:教师提前准备或引导学生上网查找喜欢的作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特点。

3. 名家作品:教师提前准备或引导学生上网查找喜欢的作家的优秀作品。

4. 写作纸张和文具:为学生提供写作所需的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文学社团活动,邀请知名作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学创作。

2. 开展一次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3.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

2. 教师可向学生征求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之一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点击数:141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
[教学过程]:
【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一、揭示题
你能解释一下题吗?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为什么这么
说?
二、自学
导语: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我们应该怎样学?第一步做什么?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情况
3,第二步做什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理解不懂的词
4,你查到了或读懂了那些词语?
,第三步做什么?反复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三、读中感悟,学议释疑
1,请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也可跟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点拨
3,相机引导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四、总结全
学完了这篇你有什么体会(收获,感想)?
五、布置作业
1,把你搜集到的格言讲给别人听
2,利用外时间阅读一些肖伯纳的作品
3,完成后练习附:萧伯纳:英国作家,主要成就在戏剧一生共写剧本1部,小说部,还有其他著作多部主要剧作有《华伦夫人的职业》《康蒂妲》《魔鬼的门徒》《人与超人》《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真相毕露》等1933年到中国访问,在上海时曾与宋庆龄,鲁迅,蔡元
培等会面板书:
大作家的小老师
不能自夸读
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解词
读懂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

2.学会本的生字。

3.初步理解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知道事情的起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4.今天,我们就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昌、”: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内容。

1.王勃写
《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又怎样?结果呢?想一想,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众人表现怎样?()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再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时教学目的1.图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千古传诵、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
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2.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

(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自然段,齐读第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时教学目的1.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再次理解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

1.主要写了一什么事?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

从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3.有感情地齐读全。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