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实验文字表述题的解题策略与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如何让化学实验的文字表述题不丢分?

高考化学:如何让化学实验的文字表述题不丢分?

高考化学:如何让化学实验的文字表述题不丢分?
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 5、闻气体的气味:
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6、焰色反应:
(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

(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
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
10、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
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量气操作注意:
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调节量筒(或量气管)使左右液面相平。

2020年高考化学答题模板归纳

2020年高考化学答题模板归纳

2020高考前化学答题模板归纳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则××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离子未完全沉淀。

(3)洗涤沉淀操作:将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5)容量瓶检漏操作: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把容量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6)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操作:①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②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7)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①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②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
进行验证。
Prt Four
实验原理和反应方 程式
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反应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掌握反应方程式:熟记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解各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根据实验原理和反应方程式掌握实验操作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反应方程式进行分析和解释理解实验原理在实际操 作中的应用。
对比实验数据:将实验数据 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差 异
图表分析:利用图表展示实 验数据便于观察和比较数据
的变化趋势
逻辑推理:根据实验结果进 行逻辑推理推断可能的原因
和结论
实验结论的总结和表述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 和现象分析实 验结果是否符 合预期并找出 可能的原因。
结论的表述: 根据实验结果 分析得出明确 的结论并给出 相应的解释和
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书写反应方程式的基本原则 配平反应方程式的步骤和方法 常见的配平技巧和注意事项 书写反应方程式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反应方程式的应用和分析
反应方程式的书 写:根据实验原 理和实验条件正 确书写反应方程 式注意配平。
反应方程式的应 用:通过反应方 程式可以分析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 性质、状态、反 应条件等为解答 实验题提供依据。
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考查学生对实 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记 录、整理、归纳和解释。
实验题目的解题思路
仔细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观察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原理和 操作方法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合理 的实验方案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 记录数据
Prt Three
实验操作细节
实验器材的选用和使用方法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全归纳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全归纳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全归纳将FeCl3溶液慢慢加入蒸馏水中,直到出现沉淀。

将沉淀过滤并洗涤干净,然后将其放入干燥器中干燥,直到得到干燥的晶体。

2)用硫酸铜溶液制取硫酸铜晶体的操作方法将硫酸铜溶液加热至沸腾,然后慢慢加入稀硫酸,直到出现沉淀。

将沉淀过滤并洗涤干净,然后将其放入干燥器中干燥,直到得到干燥的晶体。

注意:在结晶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和溶液的浓度,以免影响晶体的质量。

规范解答: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放入蒸发皿中,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后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的操作。

以蒸发NaCl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为例,将氯化钠溶液置于蒸发皿中,溶液体积不能超过蒸发皿体积的2/3,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若是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可以利用余热蒸干得到氯化钠晶体;若是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硝酸钾等杂质,则要趁热过滤得到氯化钠晶体。

检验分液漏斗、锥形瓶和导气管的气密性,可以采用空气热胀冷缩法和液面差法两种方法。

对于整个一套连续的实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检验,只能用空气热胀冷缩法,并且必须用酒精灯加热圆底烧瓶。

为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可以向瓶中注入少量水,塞紧瓶塞,倒转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

若不漏水,则正放容量瓶,将瓶塞旋转180°,再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

若都不漏水则说明容量瓶不漏水。

使用容量瓶、滴定管和分液漏斗之前必须检验它们是否漏水。

配制FeCl3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氯化铁晶体置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再加入适量蒸馏水加以稀释。

除去氯化氢气体中氯气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四氯化碳的洗气瓶。

加热灼烧固体使固体失去结晶水或分解完全的方法是将固体放在坩埚中充分灼烧,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量,再加热、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

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的规范答题和常见答题模板实验部分:1.检查装置气密性答题模板:首先,装置形成一个密闭体系。

然后,使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注水等方法进行操作。

接下来,描述现象并得出结论。

具体方法包括:1) 使用手捂或热毛巾捂法将待检装置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住装置,若导气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在导气管口倒吸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对于有分液漏斗的装置,可以使用液封法:用止水夹夹紧导气管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对于启普发生器型(简易)的装置,可以关闭导气管的旋塞(或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中加适量水,若长颈漏斗和中液体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物质的检验、鉴别答题模板:对于液体,需要取少量液体试剂于试管中,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并得出结论。

对于固体,需要取少量固体试剂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并得出结论。

对于气体,需要将气体通入XXX溶液中,描述现象并得出结论。

例如,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可以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但是,该实验设计不正确,因为____________。

正确的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

仪器可以自选,供选的试剂包括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等。

3.测溶液pH的操作:答题模板:首先,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

然后,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

最后,在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有机物制备装置中长导管(或冷凝管)的作用:答题模板:长导管或冷凝管可以用于冷凝回流或导气。

高中化学实验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实验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实验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实验答题模板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规律,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依据的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试剂的浓度等,来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明确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

2、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实验条件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随时注意安全事项。

4、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并记录了实验数据。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表明该化学反应在实验条件下是可重复的。

五、讨论与建议
本实验存在一些误差,如测量误差、试剂不纯等,这些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建议在实验中采用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和更高纯度的试剂。

六、参考文献
[1] 《高中化学实验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化学实验技术》科学出版社
[3] 《化学实验安全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年高考化学必背知识与解题方法:化学实验操作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化学必背知识与解题方法:化学实验操作答题模板

模块四化学实验操作答题模板一、容量瓶查漏操作向容量瓶中加适量水,塞紧瓶塞,用手指顶住瓶塞,倒立,用吸水纸检查是否有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用同样方法检查。

二、分液漏斗检漏操作加水,观察分液漏斗活塞是否漏水,盖上上口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旋转分液漏斗活塞180度,观察是否漏水,正放后旋转分液漏斗上口旋塞180度,再倒置,观察是否漏水,如果均不漏水,说明分液漏斗不漏水。

三、滴定管检漏操作(1)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

(2)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四、滴定管的润洗从滴定管上口加水3~5 mL,旋转滴定管,使润洗液湿润滴定管内壁,然后将液体从下口放到废液缸,重复操作2~3 次。

五、滴定管排气泡操作(1)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流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2)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排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六、萃取分液操作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当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七、焰色反应操作八、沉淀物的洗涤用玻璃棒引流加水没过沉淀物,待水流尽,重复2~3次。

九、洗涤洁净的检验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检测液),观察到××(现象),则××(结论)。

十、滴定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由×××色变成×××色,或溶液×××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

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

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篇一: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示例:1. 实验目的:在化学实验题中,实验目的通常是指实验的目的或目标。

例如,一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学反应的条件或检验某种物质的存在。

2. 实验原理:在化学实验题中,实验原理通常是指实验的基本原理或原理。

例如,一个实验的原理可能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化学键或利用物质的性质。

3. 实验步骤:在化学实验题中,实验步骤通常是指实验的具体步骤。

例如,一个实验的步骤可能是将某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然后进行过滤、蒸发或滴定等操作。

4. 实验结果:在化学实验题中,实验结果通常是指实验的结果或结果。

例如,一个实验的结果可能是得到某种物质的质量或达到某种反应条件。

5. 实验结论:在化学实验题中,实验结论通常是指实验的结论或结论。

例如,一个实验的结论可能是证明了某种物质的存在或发现了某种化学反应的条件。

拓展:除了以上模板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例如实验设计模板、实验数据处理模板和实验报告模板等。

这些模板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化学实验题,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熟练掌握实验结论和实验结论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化学实验题。

篇二: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实验题目基本信息:包括实验题目、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等。

2. 实验过程分析: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误差分析等。

3. 实验结果描述: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包括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实验误差等。

4. 实验结论分析: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包括实验结果的意义、实验的可信度等。

5. 参考文献:如果实验数据需要参考相关文献,应该在答题模板中列出参考文献。

拓展:针对化学实验题,以下是一些拓展内容:1. 实验设计:在化学实验中,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实验设计应该考虑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误差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5.试剂的作用 答题要素:试剂的作用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 得分关键词: ①作用类:“除去”“防止”“抑制”“使……”等, 回答要准确。 ②作用—目的类: “作用是……”,“目的是……”,回答要准确全面。
类型6.气体检验的答题规范 将气体……(操作)……溶液(试剂),……(现象)。 三个得分点:操作+试剂+结果。 ①操作:要有明显的动词,如“加入”“通入”等。 ②试剂:选择试剂要准确。 ③结果:需有明显的现象或结论、判断。
类型10.气体检验的操作步骤 操作和试剂(将气体通入……溶液或点燃或把湿润 的……试纸伸入集气瓶等)→现象(可观察到……)→结 论(说明该气体为……气体或含有……气体)。
得分关键词:针对不同状态可按以下模板回答: ①溶液中: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 液面差),溶液变浑浊,生成(产生)……颜色沉淀,溶液 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等。 ②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逐渐溶解,体积逐渐变 小,颜色由……变成……等。
③气体: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 色,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解析】(1)本实验为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如果扰动 水体表面,会增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在 水中的溶解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是为了使测定值与 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2)配制溶液时还需要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煮沸可以 使蒸馏水中的氧气挥发,达到除去氧气的目的。
(3)由于混合液中含有碘单质,加入淀粉时,溶液为蓝色; 滴定时,Na2S2O3与碘反应,当碘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蓝 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 (4)滴定完成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使最后的读 数偏小,测得消耗Na2S2O3的体积偏小,所以测量结果偏 低。
答案:(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 生误差 (2)量筒 氧气 (3)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 (4)低
【化学实验文字表述题的解题策略与答题模板】 类型1.液体体积测量中读数 答题要素: ①平视:视线与刻度线和凹液面最低处在一水平线上。 ②读数: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2)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 检验溶液:取试纸(将……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 上)→蘸溶液(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 中部)→观色变(试纸呈现……色)。
(3)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 检验气体:润试纸(先取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 湿)→粘玻璃棒(粘在玻璃棒的一端)→放瓶口(再放在 盛有待测气体的瓶口附近)→观色变(试纸变为……色)。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 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 (2S2 O32 +I2====2I-+ S4 O62)。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 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 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 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 除____________及二氧化碳。
(3)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 测定结果偏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类型9.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1)微热法:封闭(关闭活塞或止水夹,导管末端插入盛 水的烧杯中等)→微热(双手捂或用酒精灯稍微加热)→ 气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水柱(移开双手或停 止加热,观察到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液差法:封闭(关闭活塞或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 等)→液差(向……容器中加水,使……和……形成液面 差)→不变(停止加水,放置一段时间,液面差保持不变)。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课件
化学实验文字表述题的解题策略与答题模板
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 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
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 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 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类型7.滴定终点的判断 滴溶液(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观色变(溶液 由……色变成……色)―→半分钟(且半分钟内颜色不 恢复原来颜色)。
类型8.试纸的选择与使用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取试纸(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 干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蘸溶液(用玻璃棒蘸取少 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色变(等试纸变色后)→ 作对照(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pH)。
得分关键词: ①“平视”“刻度线”“凹液面”。 ②“液面最低点”“相切”。
类型2.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检验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少量……溶液(试剂), 若……(现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得分点:取样+试剂+现象+结论。 ①取样③现象:须有明显的现象描述。 ④结论: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类型3.实验操作的原因、目的、作用 答题要素: ①明确实验目的:做什么? ②明确操作目的:为什么这样做? ③明确结论: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理由是什么?
得分关键词: ①操作: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②作用:须有明确的结论、判断、理由。
类型4.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 答题要素: ①现象描述要全面: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 的。 ②现象描述要准确:如A试管中……B处有…… ③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理 论推现象、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