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旅游犯罪动机及变化趋势
旅游消费行为的趋势

旅游消费行为的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行为发生了许多变化。
下面将从旅游消费的方式、目的地选择、消费层次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谈谈旅游消费行为的趋势。
首先是旅游消费的方式。
传统上,旅游消费主要是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团购方式进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自由行的方式。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便捷获取,自由行旅游成为了主流,人们可以自行安排行程、选择住宿和交通方式等。
此外,近年来共享经济的兴起也为旅游消费带来了新的方式,例如民宿、租车和共享旅行等服务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旅游消费的方式选择。
其次是目的地选择。
过去人们的旅游选择较为有限,大部分人选择国内热门旅游景点,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国外旅游或者非传统旅游目的地。
国外旅游的选择主要受益于航空公司的发展和机票价格的下降,造成了国外旅游的相对便宜;非传统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体验,例如探险旅游、文化交流和生态旅游等。
再次是消费层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也呈现出消费层次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高端酒店和奢侈旅游,追求更高的服务品质和体验享受;同时,中低收入群体也开始参与旅游消费,他们更关注价格实惠和性价比,选择经济型酒店和自驾旅游等方式。
最后是消费心理。
消费者对旅游消费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人们更注重旅游的物质消费,追求名牌购物和美食体验;而现在,人们更重视旅游的心理消费,追求放松和休闲的心情。
健康和养生旅游也成为热门的选择,例如温泉、SPA、瑜伽等。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些其他的趋势也值得关注,例如旅游消费的年轻化和多元化。
随着80后、90后等新生代人群的逐渐崛起,他们对旅游的消费态度和需求与上一代存在很大的差异。
他们更注重个性化和多样性,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价值观和兴趣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此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旅游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他们追求安逸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旅游法律刑事案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法律刑事案件也日益增多,给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旅游法律刑事案件的特点、原因、案例分析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旅游法律刑事案件的特点1. 案件类型多样旅游法律刑事案件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合同纠纷、侵权责任、职务犯罪、诈骗、敲诈勒索等。
这些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案件类型多样。
2. 地域分布广泛旅游法律刑事案件不仅存在于国内,还涉及国际旅游。
由于旅游活动涉及的地域范围广,案件的地域分布也较为广泛。
3. 犯罪手段隐蔽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旅游市场的漏洞,采取隐蔽、欺诈的手段进行犯罪活动。
这使得旅游法律刑事案件侦查难度较大。
4. 案发时间集中旅游法律刑事案件多发生在旅游旺季,如节假日、暑期等。
这一特点使得案件在特定时间段内集中爆发,给旅游业带来较大冲击。
三、旅游法律刑事案件的原因1. 旅游市场不规范我国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但市场规范化程度不高,存在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旅游市场漏洞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2. 旅游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旅游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一些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难以有效应对新型旅游法律刑事案件。
3.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缺失,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4. 旅游监管力度不足旅游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导致旅游法律刑事案件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四、旅游法律刑事案件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旅行社虚构旅游线路,骗取游客钱财某旅行社在宣传材料中虚构了一条热门旅游线路,声称行程安排丰富,景点门票免费。
然而,实际上该线路并不存在,游客在支付了高额费用后,才发现被骗。
此案中,旅行社虚构旅游线路,构成诈骗罪。
2. 案例二:某导游擅自改变行程,侵犯游客权益某导游在带领游客游览过程中,擅自改变行程,将游客带至收费景点,收取高额导游费。
论民族旅游中犯罪问题成因防范对策

论民族旅游中犯罪问题的成因与防范对策【摘要】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民族旅游热”,民族地区成为旅游热线。
由于少数民族心理素质、经济生活、语言文化等内在因素和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等外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地区旅游犯罪问题的发生,制约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从旅游犯罪的成因与防范对策的角度出发,分析民族旅游犯罪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防范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犯罪;成因;对策随着民族旅游热的兴起,旅游业逐渐成为民族地区主要经济产业之一。
而民族旅游犯罪现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日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从民族旅游犯罪的成因与防范对策的角度出发,归纳和分析了民族旅游犯罪的原因,并从政府、企业、经济、教育、安全救助机制、旅游者等方面提出了民族地区旅游安全控制与管理措施,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民族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民族旅游中犯罪的成因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依赖于旅游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环境。
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地区旅游犯罪问题的产生。
所谓旅游犯罪是指在旅游活动中犯罪分子针对旅游者或旅游从业人员做出侵害人身、财物安全的犯罪,或对旅游设施、旅游资源的破坏性犯罪。
在民族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导致民族旅游犯罪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取向,这就决定了旅游者在民族旅游的活动中,能够时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与不同的民族文化打交道。
如到新疆旅游的旅游者当众指责“手抓羊肉”不够卫生而激起当地民众的不满等。
如果在上述冲突被激化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某些暴力型犯罪事件的发生。
(二)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族地区地理位置一般较为偏远,人口密度相对较为稀少,再加上地质地貌较为复杂,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为犯罪分子创造了作案的条件。
旅游法律刑事案件(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近年来,旅游法律刑事案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旅游市场的秩序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以一起典型的旅游法律刑事案件为例,分析其成因、处理过程及法律启示。
二、案件概述2019年6月,某旅游公司组织一批游客前往某景区旅游。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李先生(化名)因不满景区的购物安排,与导游发生争执。
争执中,导游对李先生进行辱骂,并声称要将李先生赶出旅游团。
李先生情绪激动,与导游发生肢体冲突,导致导游受伤。
事后,李先生被当地公安机关以故意伤害罪刑事拘留。
三、案件分析1.案件成因(1)导游职业道德缺失。
本案中,导游因不满游客的购物要求,对游客进行辱骂,最终导致肢体冲突。
这反映出导游职业道德的缺失,对游客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侵害。
(2)旅游公司监管不力。
旅游公司在组织旅游活动时,未对导游进行充分培训,导致导游在处理游客投诉时缺乏耐心和素质,进而引发刑事案件。
(3)游客维权意识不强。
本案中,游客李先生在遭遇导游辱骂时,未及时报警,而是采取与导游发生肢体冲突的方式维权,导致自身受到刑事处罚。
2.案件处理过程(1)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接到报案后,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对导游进行刑事拘留。
(2)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
(3)法院审理判决。
法院依法审理此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李先生有期徒刑一年。
3.法律启示(1)加强导游职业道德教育。
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导游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导游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确保游客权益不受侵害。
(2)完善旅游监管制度。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提高游客维权意识。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总结旅游法律刑事案件频发,给旅游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旅游犯罪研究

旅游犯罪研究王学峰(山东师范大学旅游系2000研,济南,250014)摘要:旅游犯罪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新问题,文章对旅游与犯罪两者的关系进行讨论,并阐述了常见的旅游犯罪类型及特点,最后就其预防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旅游;犯罪;犯罪预防;THE STUDY OF TOURISM CRIMEWang Xue-feng(Department of Touris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 Jinan ,250014) Abstract:Tourism crime is a new issue which causes people’s concer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crime ,then points out some common clas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rime.In the end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problem.Key words:tourism ;crime ;crime precaution ;蓬勃发展的世界旅游业在为各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各国文化科技交流的促进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在产生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涉及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犯罪现象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它不仅对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构成威胁,降低了旅游质量,使旅游地苦心经营的旅游品牌毁于一旦,而且会破坏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秩序、公共道德,甚至会造成整个社会的不安定;因此对于开展与旅游有关的犯罪现象的研究,以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维护旅游业这个极其脆弱而又极具经济意义的产业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旅游犯罪发生机理及其情境预防——以理性选择和生活方式暴露理论为视角

旅游犯罪发生机理及其情境预防——以理性选择和生活方式
暴露理论为视角
余涛
【期刊名称】《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4(024)006
【摘要】旅游犯罪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旅游犯罪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新机会理论试图通过改变“机会”来预防犯罪,这与犯罪情境预防的理念也是相契合的,为旅游犯罪的防控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可以运用其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和生活方式暴露理论来探究旅游犯罪的发生机理,并据此提出一些情境预防措施,如提高犯罪人实施犯罪的难度,增大犯罪人实施犯罪的风险等.
【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余涛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重庆401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7
【相关文献】
1."盲井案"之犯罪防控——以情境预防理论为视角
2.网约车犯罪的预防——以“情境行为理论”为视角
3.基于情境预防理论的农村基层腐败犯罪预防机理与路径选择
4.打击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资金流研究——基于"理性选择理论"视角
的资金流分析5.打击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资金流研究——基于“理性选择理论”视角的资金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犯罪的犯罪场分析与控制

究方向为旅游法 学 、 旅游犯 罪 学 , E — m a i l : h u d s o n y i n @y a h o o .
、
旅 游 犯 罪 场 的 结 构
犯 罪 场 同 自然 界 的场 一 样 , 是 各 种要 素 以某 种 结 构组成 的一个 系 统 。在 旅 游 犯 罪 场 中 , 这 些 要 素 主要 包括 背 景 因素 和潜 在 犯 罪 人 因素 , 两 者 的 组合 形成 了一 定 的旅 游犯 罪 场 效 应 , 从 而产 生 了具 有稳
场是 物理 学 中 的一 个 概 念 , 指物 体 在 空 间 中 的 分 布情 况 。在 2 0世 纪 8 0年代 末 , 场的概念被我 国 犯 罪学 界 所 引 用 , 被称 为“ 犯 罪 场 ”, 指 存 在 于 潜 在
控制 , 将旅 游犯 罪预 防程 式 的 中 心 置 于犯 罪 场 而 不 是 犯罪 原 因 , 将会 为 旅 游 犯 罪 的 控制 提 供 新 的 方 法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5 0 0 6 . 2 0 1 3 . 0 1 0 . 0 1 3
游、 购、 娱) 与旅 游 者 、 旅 游 活 动 或 旅 游 环境 有 关 所 有犯 罪现 象 的 总 和 。旅 游 犯 罪 作 为 一 种 犯 罪 现 象, 当然也 可 以采 用 犯 罪 场 理论 来 分 析 旅 游 犯 罪 的
中 与旅 游 者 、 旅 游 活动 或旅 游环 境 有 关所有 犯 罪现 象的 总
现代人旅游动机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研究方法
在提高问卷调查的有效性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样本,二是合理设置问卷中的问题,三是控制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
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现代人的怀旧情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过 去的回忆和认知,二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忧。怀旧情结对现代人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过度的怀旧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 心理问题;二是影响人际关系,过度的怀旧可能阻碍个体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三是影响个体的行为决策,过度的怀旧可能让个体过于保守,
怀旧情结的概述
怀旧情结的概述
怀旧情结是指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故土的思念之情。在现 代社会中,怀旧情结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怀旧情结不仅是一种个体心理现 象,还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文化领域,怀旧情结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和 影视作品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在商业领域,怀旧商品和怀旧消 费的兴起也反映了怀旧情结对市场的影响。
2、如何合理安排旅游计划?
2、如何合理安排旅游计划?
游客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来确保旅途愉快和安全。在制定计划时, 游客需要考虑自己的时间、预算、兴趣爱好等因素,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 和路线。此外,游客还需要了解当地的天气、交通等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 作。在旅途中,游客需要保持安全和卫生,尊重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避免发 生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
4、旅游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4、旅游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虽然旅游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首先,旅游可能 会对目的地造成破坏和污染,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传统。其次,旅游也可 能会引发社会问题和安全问题,如游客犯罪、交通安全等。此外,旅游还可能会 导致过度消费和浪费,让人们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花费过多的时间和金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旅游犯罪具有物质需求、 生理需求、 精神需求、 追新猎奇和因心理不平衡而产生的动机; 旅游犯罪影响的地域扩
大化 、 手段的 隐蔽化、 象的复杂化等是旅 游犯 罪变化趋 势。对旅 游犯 罪动机 与变化趋 势 的探 讨 , 现 理论 上有利 于研 究旅 游犯罪思想意识 的影 响 因素 ; 实践 中为我 国防 治旅 游犯 罪活动发挥 实际指导作用 。 关键词 : 旅游犯罪 ; 动机 ; 趋势 中图分 类号 g 9 4 3 1 1 .3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34 2 1 )90 5 -3 1 7 _4 X(0 1 0 - 80 0
[] 3 谢婷, 钟林生, 陈田, . 等 旅游对 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
究进展 [] 地理科学 2O ,: 0 10 J. O65 1 — 3 . 2 [ ]梁思奇. 西北 海市 警 方 拘捕 9名跨 国旅 游犯 罪嫌 疑 人 4 广 [ B O ] [08— 9— 0 .t : w w g e c / e /a E / L . 20 0 2 ] h p/ w .z t o nw h- t / n. r s n
认定不同而可能引发旅游犯罪 。
2旅游犯罪主体身份的多样化 . 从旅游犯罪主体来 看 , 旅游犯罪包括旅游地居民
犯罪 ( 对旅游业发展不造成危 害的行为不包括在 内) 、
3精神需求的动机 . 精神需求 的动机是实施者为了达到不正 当的精神
追求而实施旅游犯罪的一种心理状态。个人 的精神需 要必须符合社会习俗、 尚、 风 道德和法律规范 ; 在我国,
旅游服务机构犯罪、 旅游者犯罪、 旅游开发商犯罪和其
它主体的犯罪等。以龚胜生、 熊琳 ; 黄建军 [ 吴必 1 们;
虎、 马晓龙、 邓冰H 等为代表 的学者 , 较多从旅游地居
民或旅游服务机构针对旅游者犯罪 的角度对旅游犯罪
赌博是一种为人所不齿 的罪 恶 , 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及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 区, 博彩业是旅游业的支柱产 业, 在我国法律认定赌博活动是不合法的个人需求 , 如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 自治州原交通运输管理处处长蔡豪 文在不到一年的时问里 , 利用出 国旅游的机会多次到 朝鲜的“ 英皇娱乐中心” 参与赌博 , 20多万元公款 将 7 和近 10 0 万元企业资金挥霍一空 。 【 这类犯罪主体往 7 往 以“ 旅游” 为幌子 , 以满足个人精神需求 和刺激为 目
束意识下降 , 处于一种放松甚至放纵的心理状态 , 一味
动, 涉及旅游任何环节或场所都有犯罪的可能性 , 犯罪
地域更加广泛。
地追求感官刺激和身体满 足导致旅游犯 罪。因此 , 旅
游者 出境旅游时 , 首先要理解 和尊重旅 游 目的地国的 法律 、 法规和习俗等 , 否则 , 同一行 为在 不 同国家对其
能可持续发展 , 也可能引发旅游犯罪 。 3 旅游犯罪手段的隐蔽 .
一
是作案手 段的隐蔽化 。时代的进步、 科学技术
的发展 、 交通 的便捷 和信息传递 的迅捷为旅游业健康 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的 同时 , 客观上为旅游犯罪 活动提供了更多作案 的机会和高新手段 , 犯罪分子更 容易隐匿其犯罪行 为 ;- -是主体 的隐蔽 。犯罪分子 以
性、 攻击性和 目的性等特点。旅游犯罪动机主要有 以
下几 种 :
.
收稿 日期 : 1 0 2 0 2 1— 7— 0
5 . 8
7% 一 0 0 8 %的人唯一追求是性满 足。 【 还有些旅游者 5
道偷渡案 的 9 名越南籍的偷渡人员办理了遣送 回国手 续。台湾人梁某 、 越南人 阮某柳等通过引诱 、 拉拢等手
基 金项 目 : 湖北省教育厅人 文社会科 学青年研 究项 目( 1q3 ) 0 2 0 15 作者简 介 : 霞(94 ) 女 , 桑 17 一 , 湖北洪湖人 , 师 , , 究方向为 区域与旅游 可持 续发展 。 讲 硕士 研 李传益(91 ) 女 , 17 一 , 湖北赤壁人 , 副教授 , , 究方向为语 言 学。 硕士 研 引 盲
借“ 旅游” 之名找儿童性伴侣 , 中东欧 国家 的小孩和婴
儿被家人卖为性奴 。德捷边境地区已经成了儿童卖淫
段, 组织武某潭等 9 名越南人从越南偷渡到 台湾 。 L旅 9
游犯罪不仅在旅游地而且还可能在途经 国进行犯罪活
活动 的天堂。6 【 旅游者在异地旅 游 , 责任感 和 自我约
・
5 ・ 9
术学院学报 ,0 0 ( )6 2 1 ,2 :8—7 . 1
# / 0 0/ 8 cnet2 8 4 7 hm . 0 2 5— 2 1/ otn_5 9 8 .t
[ ]肖兴政 , 2 郝志伦 . 罪心理学 [ . 都 : ) 大学出版社 . 犯 M]成 ll  ̄ l
的而不顾对家庭 、 社会和 国家造成危害而导致犯罪。 4 追新猎奇 的动机 .
进行研究 , 桑霞D] 2 则从旅游者犯罪的角度对旅游犯罪
进行探讨 , 研究表明旅 游者 犯罪呈上升 的趋势。因利
益驱使 , 旅游 开发商在开发 过程 中没有尊重 “ 保护为
主, 开发为辅” 的原 则而破坏 生态平衡导致旅游业不
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 已被列为我国国民 经济新的增长点 , 成为第三产业 的支柱产业 , 在社会经 济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 , 旅游 犯罪问题也 日 益严重 , 旅游业的敏感性 、 脆弱性和依赖
性特点决定了旅游犯罪成为危害旅游安全问题的重要
因素 , 也会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 国内外旅
一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物质需求的动机 .
旅游犯罪从两个层面进行定义 : 一是从刑法学上 看, 旅游犯罪是指在旅游领域 中行为人实施 的违反刑
物质需求的动机是实施主体为了获得不当物质利
益而实施 犯罪 的一种 心理状态 。旅 游业是一把双 刃
事法律 , 侵犯个人、 社会 团体 的合法利益 , 妨碍旅游业 剑 , 带来经济繁荣 的同时也使犯罪现象更加频繁 。受 发展应该受到刑事处罚 的行为 。二是从社会 学上看 , 旅游者外来文化的冲击 以及 经济利益驱使 , 旅游接待 引起社会 旅游犯罪是指发生在旅游领域 中, 侵犯旅游者 、 旅游 地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 准确实 发生了变化 , 带来 了一些社会 问题 。 [ 旅游地 居 民 3 地居民、 旅游服务机构 的正 当利益或者破坏旅游环境 、 道德标准下 降 ,
且将服务员打伤, 导致旅游犯罪 。
三、 旅游 犯 罪变化 趋 势
种类 型犯罪发展变化 ; 三是旅游犯罪领域复杂 , 由国内
旅游犯罪走 向国际旅游犯罪 ; 四是旅游犯罪影响的复
1旅游犯罪影响的地域扩大化 .
旅游犯罪 由过去 国内犯罪发展 到跨 国犯罪 , 国际
杂 。旅游犯罪负面影 响巨大 , 仅可能使旅游者 和当 不 地居 民造成心理阴影 , 而且 还会影 响到一个 国家 的经
意触犯 4 条此类法律 , 一场有计 划、 0 来 有预谋 的犯罪 旅游。 】 [ 。
5 心理不平衡的动机 . 游主要包括 “ 吃住行游 购娱 ” 六个环 节, 在旅游过 程 中, 主要是快节奏地 生活 , 处在非惯常环境 , 于非正 对 常现象不易发现。
有些旅游者在旅游过程 中由于合法利益遭受侵害 且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合理解决 , 因此产生强烈不平 衡心理 , 便采取过激行 为 自行解决 而导致旅 游犯罪 。
追新猎奇的动机是实施者为了寻求新鲜好奇的心 理刺激而实施旅游犯罪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类实施犯
旅游者身份做掩护进行盗窃、 诈骗 、 偷渡 、 贩毒等各种
罪主体在旅游过程中追求所谓新奇、 有趣” “ 而导致犯 犯罪活动 , 旅游者特别是 国际旅游者 的经济收入和文 罪 。如一名英国大学生发现美国一些地方法律中存在 化程度较高 , 因此容易使人产 生“ 晕轮效应” 一般旅 , 不少古老而搞笑的条文后 , 决定 冒着被逮捕的危险 , 故 游者犯罪很难引起人们 的注意 ; 三是场所 的隐蔽。旅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 , 作案 l , 4起 诈骗、 勒索 国内游客财
0多万元 。 这些是因为旅游犯罪主体对物质过分 游犯罪案例中研究旅游犯罪 的动机且探讨旅游犯罪变 物 3 地追求 , 不愿意通过正 当的途径而采取具有计划性和 化 趋势 。
二 、 游犯罪 动机 旅
目的性非法手段获取钱财导致的旅游犯罪。
力或动因。 【旅游犯罪动机是指推动犯罪人实施针对 2 旅游领域犯罪活动 的行为 , 且使其违法犯罪需要得到 心理满足的过程。旅游犯罪 主要动机是强调犯罪主体
实施旅游犯罪 的故意行 为 , 具有 明显 的主动性、 划 计
的旅游吸引物之一 , 如泰 国最为典型。 日本、 国、 美 澳
大利亚和西欧国家到东南亚 国家旅游 的男性旅游者 ,
4 旅游犯罪现象 的复杂化 .
一
是旅游犯罪动机的复杂。一般来说 , 犯罪动机
往往是多种动机混合在一起 的, 既有物质的需求也有
如 20 07年某旅游者在咸宁市旅游住宿时, 其贵重物品
精神需求 , 既有追新猎奇的需求 , 也有心理不平衡需求
在酒店被盗 , 既没有得到酒店 的重视 , 也没有得到妥善 等 ; 二是旅游犯罪类型 的复杂 。从侵财型 向人身伤害 解决 , 由此旅游者产生不 平衡心理而与酒店发生冲突 型、 旅游资源设施侵 害型和旅游市场秩序扰乱型等多
2 1 年 9月 01
湖 北第 二师范学院学报
Ju n lo b iU iest fE u a o o r a fHu e nv ri o d c t n y i
S p 2 1 e. 0 1 V0. 8 No 9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