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晨读晚练素材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作业新人教版五四制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给加点的字注音㊂褶∙皱(㊀㊀)㊀㊀㊀潮汐∙(㊀㊀)㊀㊀㊀遗骸∙(㊀㊀)㊀㊀㊀臀∙(㊀㊀)劫∙难(㊀㊀)陨∙石(㊀㊀)追溯∙(㊀㊀)驮∙(㊀㊀)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㊂流逝:㊀天衣无缝:㊀劫难:㊀追溯:㊀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㊂(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㊂(㊀㊀㊀㊀)(2)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㊂(㊀㊀㊀㊀)(3)如果在850ħ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㊂(㊀㊀㊀㊀)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㊂鸟tún(㊀㊀)目㊀㊀㊀㊀㊀㊀chánchú(㊀㊀)(㊀㊀)xié(㊀㊀)带潮xī(㊀㊀)领yù(㊀㊀)yǎn(㊀㊀)射二氧化guī(㊀㊀)排chì(㊀㊀)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㊂(1)A.尘埃㊀㊀㊀㊀㊀B.至密㊀㊀㊀㊀㊀C.繁盛㊀㊀㊀㊀D.熔化(㊀㊀)(2)A.膨胀㊀㊀㊀㊀㊀B.陨石㊀㊀㊀㊀㊀C.流逝㊀㊀㊀㊀D.砥达(㊀㊀)3.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㊂(1)天衣无缝∙(㊀㊀)㊀(2)褶皱∙∙(㊀㊀)㊀(3)追溯∙(㊀㊀)㊀(4)劫∙难(㊀㊀)㊀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㊂(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㊂(㊀㊀㊀㊀)(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㊂(㊀㊀㊀㊀)(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㊂(㊀㊀㊀㊀)(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 撞击说 和 火山说 ㊂(㊀㊀㊀㊀)第二单元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 ɿ ,错误的画 ˑ ㊂(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 被压扁的沙子 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㊂(㊀㊀)(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㊂(㊀㊀)(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㊂(㊀㊀)(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的道理㊂(㊀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㊂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㊂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㊂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㊂ 板块构造 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㊁地震㊁岛屿链㊁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㊂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㊂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 泛大陆 ㊂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㊂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㊂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㊂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㊂6.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一句中 漂移 与 迁移 能否互换?为什么?㊀㊀7. 板块构造 理论的特点是什么?㊀㊀8.什么是泛大陆?㊀9.选文的说明顺序是㊀㊀㊀㊀㊀㊀㊂10.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 , 那时 指㊀㊀㊀㊀㊀㊀㊂11.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㊂(1) 板块构造 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㊂(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㊂㊀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㊂(1)鸟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褶皱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潮汐(4)劫∙难(5)追溯∙(6)遗骸∙2.解释词语㊂(1)遗骸:㊀㊀㊀㊀㊀㊀(2)追溯:㊀㊀㊀㊀㊀㊀(3)劫难:㊀㊀㊀㊀㊀㊀(4)致密:㊀㊀㊀㊀㊀㊀(5)天衣无缝:㊀㊀㊀㊀㊀㊀3.(1)两篇短文选自㊀㊀㊀㊀国㊀㊀㊀㊀作家㊀㊀㊀㊀的作品,两篇文章同为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㊂(2)我国的 恐龙之乡 是四川㊀㊀㊀㊀㊀㊀(地名)㊂4.这两篇短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㊀㊀5.你还知道多少 恐龙 的情况?请说一说㊂㊀㊀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㊂①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 赤潮 的记载㊂②直到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才逐步揭开了赤潮的神秘面纱㊂原来是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从而引起水色异常,形成赤潮㊂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较多,主要是微型或小型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现在已知的有40多属㊁120多种,其中以夜光藻㊁骨条藻和原生物中的溢虫等较为常见㊂它们主要分布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的海水表面㊂③赤潮的颜色,主要由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决定,如以夜光藻为主形成的赤潮,主要呈红色;而以绿色鞭毛藻形成的赤潮则为绿色㊂因此,赤潮实际上是各种有色潮的总称㊂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常带有黏性和腥臭味,所以又被称为 臭水 厄水 ㊂④近年来,赤潮的频繁出现与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㊂由于人类长期向海洋倾倒垃圾,工业污水㊁生活废水和农业肥料大量流入海洋,给海洋生物增加了过量的食物,生物可利用的氮㊁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和聚集,造成海洋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㊂这是赤潮形成的根本原因㊂⑤此外,海区内的水文气象条件,也与赤潮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㊂如强烈的日照㊁水温的升高㊁海水的停滞以及海面上空气流稳定等因素,均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㊂因此,这也是赤潮形成的自然条件㊂⑥密集的赤潮生物不仅堵塞鱼类的鳃,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海水极度缺氧,而且还能够形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生存,导致其大量死亡㊂更为严重的是,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这种生物毒素不仅能够引起鱼类及贝类中毒或死亡,人若食用了含有这种毒素的海产品,也有可能发生中毒或致死事件㊂⑦人类怎么也没有想到,早在20亿年前就已经活跃在地球上的藻类,今天会以这样的方式向我们敲响警钟㊂这是海洋对人类破坏生态的报复,它告诉我们,海洋绝不是人类的 垃圾站 和 污水桶 ㊂保护海洋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㊂(选自‘化石“,有删改)6.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㊀㊀)㊂A. 赤 是红的意思,但 赤潮 时海水并不一定都呈红色㊂B. 赤潮 对海洋鱼类㊁贝类甚至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性㊂C.造成 赤潮 的生物种类不少,它们都是微型或小型的原生动物,都生活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一米第二单元左右的海水表面,所以才引起了水色的改变㊂D. 赤潮 发生时,海水常常会变黏并伴有腥臭味㊂7.第⑦段画线句子中 这样的方式 是指㊀㊂ 向我们敲响警钟 中的 警钟 是指㊀㊂8.第②段中加点词语 一些 能否去掉?为什么?㊀㊀9.从新中国成立初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沿海仅发生过4次赤潮,70年代达15次,80年代以来达到了260次㊂请运用选文中的相关知识解释我国赤潮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㊂㊀㊀发散思维10.文章的作者提出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㊂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㊂其实我们中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请你从自己的体会入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㊂(不少于200字)。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素材 新人教版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水手们跑到舵旁边,工程师们跑到机器旁边。
汽门立刻关掉了,林肯号从左舷转了一百八十度。
法拉古舰长喊:“舵向右,向前开!”以上命令执行了,战舰很快离开了发光的中心。
我弄错了。
我们船要走开,但那神秘的动物却以加倍的速度逼近来。
我们气都喘不过来。
当时,惊呆更甚于恐惧,弄得我们静默不动。
这个动物好像开玩笑似的在海面上向我们冲来。
它绕着战舰(这时船以每小时十四海里的速度走动),并且把船罩在像光尘一样的电光网中。
然后它走出两三海里远,后面拖着一条磷光的尾巴,好像快车的机车留在后面的一团团烟雾般的气体。
忽然间,这个怪物从天边的尽头,以惊人的速度突然向林肯号冲来,在离船身二十英尺的海面上又突然停住,光全灭了——不是潜入水中,因为它的光不是慢慢地消散,而是猝然地,像光的来源陡然断了一般!不久它又在战舰的另一边出现了,可能是绕过来的,也可能是从船底下潜水过来的。
时时刻刻,都有可能给我们致命的冲撞。
可是我们的战舰的行动使我莫名其妙。
它在逃,并不去攻击。
它本应该追逐怪物的,现在反而被追逐了,我于是向法拉古舰长提出意见。
法拉古舰长的面孔,通常是很冷静的,现在却显得万分慌张。
“阿龙纳斯先生,”他回答我,“我没摸清楚我所要对付的这怪物到底厉害到什么程度,我不愿意在这么一片黑暗中,随便让战舰去冒险。
再说,怎样来攻击这个神秘东西呢,又怎样来防御这东西呢?我们等到天亮,情况便不同了。
”“舰长,您现在对于这个动物的性质没有什么疑惑了吗?”“没有疑惑了,先生,明明白白,这是一条巨大的独角鲸,同时又是一条带电的独角鲸。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第六章)1。
八年级语文下册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精讲与训练 新人教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要点同步精讲】基础知识补充1.补充字音劫.难(jié)地壳.(qiào)熔.化(rónɡ)骨骼.(ɡé)遗骸.(hái)追溯.(sù)鸟臀.目(tún)潮汐.(xī)2.辨析字形陨.(yǔn)陨石褶.(zhě)褶.皱殒(yǔn)殒命翌(yì)翌日3.补充释义(1)遗骸:曾是有生命的躯体的化石骸骨(如人的尸体);遗体。
(2)劫难:泛指灾难。
(3)致密:精致紧密的。
(4)追溯:逆流向河流的源头走。
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
(5)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6)熔化:加热使固体变为液体。
4.作者简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现代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是公认的科幻大师,与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他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
其代表作有《基地》《我,机器人》。
课文精华巧学问题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但所用材料不同说明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你能作简要的分析吗?答案: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
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而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就成了证据。
问题二作者在行文中还在括号内加入了一些补充说明文字,如“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其作用。
知识点拨:括号的作用:对前边的话加以解释;对有关内容补充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A组1.根据拼音写汉字。
鸟tún( )目zhězhòu( ) xié( )带潮xī( ) 领yù( ) yǎn( )射2.下列词语有写法错误的一项是( )A.流逝:人员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第1页共8页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B组5.把下面的几个句子改写成一组排比句,但不要改变原意。
在逆境中保持自信。
在任何环境中都有能力自我适应、自我发展。
是在重压下的勇敢。
生命的真谛是在艰苦奋斗中的奋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页共8页第 3 页 共 8 页腰围上的中国陈 卓①和大多数学者不同,英国通亚咨询公司的创办人和首席研究员保罗·弗伦奇研究中国的工具是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测量的是中国人的腰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总结训练

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知识点汇总:1.科普说明文知识2.字词积累3.阿西莫夫生平及主要作品4.层层深入的说明思路5.用举例子、打比方等方法说明深奥的道理6.精练风趣的语言特点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1.科普说明文知识科普说明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所谓事理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文章。
这类说明文,主要是阐释所要说的“理”,而要阐释这个“理”,就要安排好释理的顺序,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以逻辑顺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
科普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小品,另一种是一般科学说明文。
科学小品属于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性笔调讲述科学道理,介绍科学知识,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表现科学内容的文章。
一般科学说明文是单纯客观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不大讲文艺性笔调。
(1)事例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是什么?(2)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3)一般科学说明文有什么特点?2.字词积累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拼读和书写。
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解释并灵活运用。
(1)下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zhě)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B.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ké)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朝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
C.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xié)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D.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sù)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流逝:时间消逝;悄悄逝去褶皱:岩石沉积或固结后因受力在岩石内弯曲成的拱或槽B.劫难:泛指灾难。
追溯:比喻回首或钩沉往事,探寻本质或源泉C.致密:周密;细致两栖:能在水中或陆上生活或活动D.趋势:事物或局势发展的动向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 新人教版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01 积累运用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海水的潮汐(cháo xī)与月亮的引力有关。
(2)经过12天运行,这批货物才抵达(dǐ dá)石家庄车站。
(3)沙漠上,一队骆驼驮.(tuó)着各种材料安静有序地走着。
(4)近几年,复古的褶皱(zhě zhòu)长裙非常流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解析:C项前后不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分号应改为逗号。
)3.(xx·广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解析:A项成分残缺,可在句尾加“的意识”;B项两面对一面,可在“做出”前加“是否”;C项数目的减少不能用倍数。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部编八下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朗读精讲+知识点习题

知识点汇总恐龙无处不有一、故事背景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可是6 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
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
二、问题归纳1.课文开头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开头发出议论,点明中心,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便于读者理解全文,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
2.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3. 说说恐龙为什么会无处不在,这个现象证明了怎样的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
4.文中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试列举作者这样认为的两点理由。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
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5.第九段“似乎”能否删除?为什么?【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
不能,“似乎”在这里表示推测,如果去掉,就表示对当时的情况很肯定,就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6.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课文开头作者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7.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
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资料汇编相关常识1.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如《基地》三部曲、《新疆域》等。
课文选自《新疆域》。
2.事物说明文与事理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理、介绍事物等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其说明对象往往就是某一事物(事理)或事物(事理)的某一方面。
说明文分类一般根据说明对象不同来分: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
介绍具体事物,说明的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特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事理说明文——旨在讲明事因、物因,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
3.事理说明文的严谨逻辑。
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局部、从简单到复杂、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等。
两篇短文都是整理说明文,都是按照严谨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说的。
内容主题《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科普小品是思想相通的,都说明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加以思考探究,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6500万年的岩层中发现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最终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文章还给了人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关键字词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团。
天衣无缝fèng: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骨骼gǔ gé:人或动物体内或体表坚硬的组织。
分内骨骼和外骨骼两种。
漂移: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晨读
1.读准字音
骨骼.(gé)褶.皱(zhě)
两栖.(qī)彗.星(huì)
潮汐.(xī)地壳.(qiào)
陨.石(yǔn)追溯.(sù)
2.理解词意
【漂移】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
【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
【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
【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
比喻没有弄明白的或者难以理解的事物。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3.美文欣赏
机器人究竟会不会有意识?
◇韩松
关于人和机器的关系,1758年的时候,法国一个哲学家梅特里写过一本书叫《人是机器》。
1944年,冯·诺伊曼也写了一本书叫《计算机与人脑》,他的逻辑是讲计算机是人,或者机器是人,这很有意思。
到了现在,随着并行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等这些词的出现,人工智能不断加热,人们对机器人的定义也不同了。
在科幻作品里,人工智能都是以孤独的形象出现的。
机器是人,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按科幻里的观点,最高级的人工智能一定不会意识到自己是机器或者是机器人。
1818年,第一部科幻作品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就涉及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就是人能创造一个跟自己一样,甚至比自己还强大的生命体出来,但他可能会产生破坏性或者带来什么危险的东西。
1921年,科幻作品里第一次出现机器人的概念——万能机器人。
人可以制造机器人,机器人长得跟人一样,智能跟人也一样,但他们都是奴隶,为人类从事繁重的工作。
后来他们不满意了,就造反,把人类全部杀光。
杀光人类以后机器人想繁殖,但没办法繁殖,怎么办?机器人进化,进化出什么东西?他们进化出人类最高级的情感:爱。
有了爱之后就产生了机器人的亚当、夏娃,不断繁殖下去。
最典型的是阿西莫夫,他在自己最著名的作品“机器人”系列中,给机器人设立了三条定律: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三、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它一开始的底线思维就是先考虑到要去限制,限制之后通过这三个定律创造出五花八门的未来世界,最后宗教的、哲学的东西都在里面。
我不知道我们科学界对这个如何考虑,我的感觉是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责任感和使命感。
4.素材积累
❶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美)阿西莫夫❷假说是一种假设,有时提出假说只是为了看一看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如果结果与已知的观测结果出现矛盾,那么假说就是错的,可以将它取消。
——(美)阿西莫夫❸合作范围的扩大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现在,我们能够利用十倍百倍的人手,百倍千倍的知识技能,在全世界范围内调动资源,效率千倍万倍地增加,产量和质量极大提高。
人们利用素不相识甚至远在天边的人的成果,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弄不懂完整的过程,只需做好经手的那一点工作。
没有人能弄明白整个过程,但一切井井有条,各就各位,简单高效,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
晚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阿西莫夫从小就喜欢看侦探小说,这种爱好后来伴随着他的一生。
对于侦探小说,阿西莫夫有着自己的观点:“我不喜欢现代的硬汉探案故事、太过暴力的小说或犯罪心理分析研究。
我喜欢那种现在所谓的‘安逸型探案’,那种有几个可疑人物,最后用推理而不是用枪击来解决问题的故事”。
出于对侦探小说的爱好,阿西莫夫把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结合起来,创作“科幻探案小说”,如他的几部长篇机器人科幻小说《钢穴.》《裸阳》《曙.光中的机器人》等,讲述了侦探以利亚·贝莱和机器人搭档机·丹尼尔·奥利瓦xié手办案的故事,结局常常出人臆料。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钢穴.( ) 曙.( )光xié()手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安逸”中“逸”的意思是( )
A.跑,逃跑
B.散失
C.安闲,安乐
D.超过一般
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