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时练--6.2 认识几时几分-(附答案)
20春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6.2.2 经过的时间(一)

6.2.2 经过的时间(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2、例3,第85-87页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六第6题,求经过时间(经过时间是整时或不超过1时)的计算。
教学提示:教学时,重点应放在组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合作交流上,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
同时,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重视学生合情的推理。
对于学生求经过的时间可以不要求写出具体的算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计算经过了几时或几分的时间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培养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经过时间的计算。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演算纸。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有些什么?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学生:有碰碰车、摩天轮、过山车。
我最喜欢玩过山车!教师:有这么多好玩的项目啊!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你们会计算玩了多长时间吗?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教师重视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数学问题,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影响,让学生产生认识经过时间的需要,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求经过时间(整时)(1)出示情境图。
教师:上周末,二年级(1)班的小红和她的伙伴们在下午2:00--4:00(板书:2:00--4:00)在游乐园玩,她在游乐园里面玩了多长时间呢?(2)从2:00--4:00,你会算经过时间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反馈交流。
预设1:我是想钟面,从2:00到4:00时针从2走到4,正好走了两个大格,所以玩了2时。
预设2:我1时1时地数,从2时到3时经过了1时,从3时到4时又经过了1时,一共玩了2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课时练习题西师大版

停课不停学·练习11、填空:(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测量。
测量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直尺上从“0”刻度到“5”刻度是()厘米,从“2”刻度到“7”刻度是()厘米。
(3)测量门的高度用()作单位,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作单位。
(4)课桌面大约()分米长,()分米宽。
(5)文具盒长约()分米。
2、把下列数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66cm 60cm 16cm 60dm( )< ( )<( )<( )3、冬冬测量一根长9厘米的铅笔,如果左边刻度对准4,那么右边的刻度对准几?停课不停学·练习21、判断:()1dm长的粉笔比10cm长的粉笔要短些。
2、填空:(1)从2厘米到6厘米之间的长度是()厘米。
(2)手指宽约1(),橡皮擦厚约1()。
(3)铅笔长()厘米。
3、小杰把一根绳子剪成同样长的9段,需要剪几次?如果每段长5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4、同学们用一根长绳子剪跳绳,每根跳绳长3米,剪了6根后还剩下2米。
这根绳子原来有多少米?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身高约120()树高约9()橡皮擦长约4()楼房高约12()桌子高约9()黑板长约4()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90米90厘米900米90分米1米()<()<()<()<()3、谁的彩带长?1、在○里填“>”“<”或“=”。
86cm○1m 6m○600cm 52cm○25dm90cm○8dm 3m○80cm 5m○400cm200cm○20dm 30dm○300cm2、比一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5dm 60cm 8dm 1m(2)50cm 2dm 3m 9cm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饮料瓶高约30()跑道一圈400()杯子高约9()数学书长约2()剪刀长约15(),红红身高1()20()1、.填空.(1)□这是()形,有()条边,有()个角,都是()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时分秒——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时分秒——解决问题|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时分秒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取和转换时间,并能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增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管理时间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读取和表达时间,并能进行简单的时程计算。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1.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特别是分钟与秒之间的60进位关系。
2. 学生在理解时间概念时可能存在的抽象思维困难。
3. 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具体问题时可能遇到的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1. 课堂教学使用的时钟模型。
2. 有关时分秒的教学挂图或PPT。
3. 实际问题情景图卡或教具。
4. 练习题及答案反馈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时间概念,如“同学们每天上学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出时分秒的学习内容。
2. 基本概念讲解:详细介绍时分秒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时钟模型演示加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3. 互动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时间读取和转换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即时反馈答案的正确性。
4. 实际问题解决:提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做某件事情需要的时间,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针对一些复杂的时间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时分秒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包括时分秒的定义、换算关系、时间读取方法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步骤。
通过图表和流程图的形式,使复杂问题直观化、简单化。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

1.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1填空:一百一百地数,900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是()。
2填空: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
3 判断:100个1就是10个10。
()4 判断:个、十、百、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之间的进率是10。
()5填空:()张1角是1元,()张1元是10元,()张10元是100元。
参考答案1 800 10002 100003 √4 √5 10 10 101.2数数和万以内数的组成1填空:一个一个地数,二百九十八、二百九十九、()、()、三百零二。
2 判断:和10000相邻的两个数,一个是9000,一个是11000。
()3填空:5867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判断:6060这两个6表示的意义相同。
()5填空:()千、()个百和()十组成3040。
参考答案1 三百三百零一2 ×3 5 8 6 74 ×5 3 0 41.3练习一1填空:在数位顺序表中,和千位相邻的数位是()和()。
从右边起第二位是(),第四位是(),万位是第()位。
2填空:一部电脑需要5000元,购买5部这样的电脑需要()元。
3判断:八千八百八十八这4个8表示的意义相同。
()4填空:一百一百的数,1000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是()。
5填空:5009是由()个千和()个一组成。
参考答案1 万百十千五2 250003 ×4 900 11005 5 91.4万以内数的写法1填空:5343是()位数,最高位是()位,表示()个(),百位上是(),表示()个(),十位上是(),表示()个(),个位上是(),表示()个()。
2判断:一个数千位上8,十位和百位上是0,个位上是5,这个数就是805。
()3填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大约是八千八百四十八米,写作:()。
4填空: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是一千三百五十公里,写作:()。
5写出下列数。
八千零五写作:()四千三百零六写作:()参考答案1 四千 5 千 3 3 百 4 4 十 3 3 一2 ×3 88484 13505 8005 43061.5万以内数的读法1填空:我国长江的长度约是6300千米。
《认识时分》(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苏教版(含答案)

认识时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时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能够根据具体例子,认识时分的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书写时分的表示方法。
2.能够根据具体例子,解决与时分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1.时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具体例子,解决与时分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min)1.复习小时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第二步:讲解时分的概念(10min)1.引导学生回忆小时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然后引出时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介绍时分的概念:时分是一个整数和一个分数的结合表示方式,表示时间的精度更高。
第三步:练习时分的表示(15min)1.列举几个时分的表示方式,让学生练习。
2.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含有时分的时间,请学生将其转换为时分的表示方法。
第四步:讲解时分的应用实例(10min)1.通过情境实例介绍时分的使用,如:小明上午九时十五分开始做作业,用时两个半小时,什么时间完成作业?2.展示多个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和想象,了解时分的实际应用。
第五步:练习时分的应用(15min)让学生完成下列题目:1.小明下午5点25分开始跑步,用时20分钟,跑步结束的时间是几点几分?2.餐厅午餐时间是从中午11点30分开始,到下午1点30分结束,共计几个小时几分钟?3.小军上午6时20分开始借书,用时20分钟,什么时间归还?第六步:总结本节课内容(5min)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和实践演示的经验。
2.强调时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下列题目:1.小明上午八时开始做作业,用时一小时三十五分,一共花了多长时间?2.小军上午7点26分开始借书,用时15分钟,什么时间可以归还?3.某活动从下午3点整开始,共用时两个半小时,活动结束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六、教学反思时分是数学二年级的一个基础概念,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掌握时分的表示方法和实际应用也有助于学习日常生活和学习上的计划和安排。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时、分、秒 6.5 求经过的时间 课时练

6.4 时间的计算
一、填空。
1、早上6时55分小巧从家中出发,7时20分到达学校,小巧在路上用去()分钟。
2、火车从上海到南京需要3小时,一列火车17:54从上海出发,到达南京的时间是()。
3、现在是20时,喜洋洋和灰太狼15分钟前刚刚结束,问喜洋洋和灰太狼结束的时间是()时()分。
4、一节课40分钟,从上午9:50开始上课,()结束。
5、妈妈8:00上班,路上要花25分钟,她至少应在()从家里出发。
6、刷牙洗脸需要5分钟,烧水需要10分钟,完成这些事最少需要的时间是()
二、计算经过的时间
(1)小明早晨7:05起床,7:30吃早饭,经过了()分
(2)一场电影从2:00开始,3:15分结束,经过了()分
参考答案
一、1、25. 2、20:54 3、7,45. 4、10:30 5、7:35 6、15分
钟。
二、(1)25(2)65。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案-认识几时几分丨(PDF版,苏教版,含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案认识几时几分丨(PDF版,苏教版,含答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认识几时几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能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读写时间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 读写时间的方法:整时、零时的读写,以及几时几分、几时几分的读写。
3. 时间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1. 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够正确读写时间,包括整时、零时以及几时几分。
3. 能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未来的时间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时间的基本概念,读写时间的方法,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几时几分、几时几分的读写,以及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计时器、幻灯片等。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样看待时间的?时间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呢?我们又该如何来衡量时间呢?2. 知识点讲解:(1)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读写时间的方法:整时的读写(如1时、2时等),零时的读写(如0时、12时等),几时分分的读写(如3时15分、4时30分等)。
(3)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例题讲解:(1)判断时间是否正确:3时15分、9时、12时30分等。
(2)计算经过的时间:如从3时到5时30分,经过多少时间?4. 随堂练习:同学们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5. 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上课时间、下课时间等。
六、板书设计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 读写时间的方法:整时、零时、几时几分。
3.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纸和笔画出一个钟表,并标出整时、零时以及几时几分的时间。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3 经过的时间(二)(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3 经过的时间(二)(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章第2节第3课时,教学内容为经过的时间的计算。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钟的读法,学习了时、分、秒的概念,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给定时间范围内经过的时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时钟读法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时、分、秒换算的理解。
3. 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时钟模型、时间计算示例。
2. 学具:时钟模型、时间计算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时钟读法,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读出课件上显示的时间。
2. 提问:我们知道,时钟可以告诉我们当前的时间,那么如何计算从现在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时间呢?二、探究新知1. 出示课件,展示一个时钟模型,标出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时间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2. 引导学生发现,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通过减法来实现,即终止时间减去起始时间。
3. 示例讲解: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强调时、分、秒的换算。
4. 学生尝试计算课件上的时间计算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强调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经过的时间(二)起始时间:______ 终止时间:______经过时间 = 终止时间 - 起始时间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