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5月质量调查(三)文综历史试卷 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试卷类型:A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共12页,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材料的“变”最早出现于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唐朝13.唐初政府收入同前代一样主要依赖农业赋税,但到了北宋,政府专卖收入和各项商业税收开始超过农业收入。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北宋A.土地兼并激烈,影响赋税收入B.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C.实现海禁政策,国内贸易发展迅速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14.以下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由图可知,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快,这跟下列哪一史实联系最为紧密?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明清出现进步思潮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专制皇权的加强15.《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16.1949年6月,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在北平创刊。

2019-2020年高三5月校统测 文综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5月校统测 文综历史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5月8日9:00—11:30】2019-2020年高三5月校统测 文综历史 含答案命题人员:政治:冯玲 历史:杨红坚 地理:张禄寿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页至6页,第Ⅱ卷7页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

第I 卷 (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

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动摇。

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A .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B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C .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D .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25.唐代中期以后“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下列史实可印证这一结论的是om www.ks5u.c KS5U 首发】高考资源网【 A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B .“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舎等”C .“凡江淮草市,仅尽水际。

”D .“长安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26.司马光在《涑水家书议》中说:“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

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之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借),不敢私与。

”限制子女经济权的目的是A .维护嫡长子继承制B .维护封建小农经济C .教育子女勤俭持家D .维护纲常伦理秩序27.有学者认为:1840年——1895年,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家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2019-2020年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24.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

材料表明( )A.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B.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C.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D.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解析】材料主要涉及耕作的态度及结果,未涉及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错误;耕作态度对农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说是具有决定性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耕作水平的高低,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结果是禾苗繁茂、果实累累说明当时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产量有所提高,故D项正确。

【答案】D25.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B.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太尉【解析】材料表格列举了汉初设臵太尉及其升迁情况,与不需要设臵太尉矛盾,故A 项错误;根据图表信息可以看出太尉的任前职位和去向并不固定,说明当时为了加强皇权,对太尉的设臵并无定制,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体现了卢绾和周勃为高祖世交和高祖遗命,不能说多为皇帝亲信,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太尉是中央设臵的官员,不是封国,故D 项错误。

【答案】B26.据《唐会要》载;贞观年间,皇子李恪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遭侍御史刘范弹劾。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中央监察机构职能增加B.御史监察受到皇权的庇护C.司法制度逐渐发展完善D.监察不回避贵族统治集团【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御史的监察权【解析】材料中遭侍御史刘范弹劾中仅涉及御史弹劾权,未体现监察职能的增加,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皇权对御史监察权的庇护,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李恪遭到弹劾,没有涉及如何处理,因此与司法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李恪作为皇子,受到弹劾说明御史的弹劾不回避贵族集团,故D项正确。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2.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3.《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说明,利之所在,商之所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下列材料不能直接反映这一社会现象的是A.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虽有关粱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B.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C.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D.客行田野间,比屋皆用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4.《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

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

”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B.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C.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D.原料匿乏,市场供应不足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描绘的某仕宦家庭春游的场景。

对该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①节日休假已成法定②等级身份差别依然存在③新旧交通工具并行④城市亮化悄然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退步转型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7.“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

2019-2020年高三调研联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调研联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调研联考(三)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页。

时量10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4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2.古代“领地国家”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据此,对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实现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3.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这说明该时期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B.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强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D.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4.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

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5.西汉匡衡“好学,家贫,佣作以助资用”。

东汉第五访“少孤贫,尝佣耕以养兄嫂,有暇则以学文”。

这表明当时A.两人都属于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隶佣”B.农村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C.存在一种拥有人身自由、出卖劳力的雇农D.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沦为雇农6.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5月质量调查(三)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评价中国的科举制:“……(柏拉图若与科举同时代,科举制)这个方法柏拉图将会很感兴趣。


——刘海峰《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举制令人钦佩的“突出特征”是什么?威尔•杜兰认为柏拉图对科举制“将会很感兴趣”的依据是什么?(8分)
材料二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
(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

三者孰为最急策。

(二)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杈而国以不振。

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三)泰西(西方)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

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2)材料二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Array新式人才观形
成的历史背景。

(6分)
材料三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项选官制度之所以盛行一千多年,原因就在于它留下合理的内核和竞争的精神,……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变迁了,合乎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潮流即考试、竞争制度却长期被推行。

……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遴选机制对近代西方文官政体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科举制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张佳杰、丁凌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3)科举制度留下的合理的内核是什么?你如何认识它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与影响?(6分)
13.(18分)xx,新中国的年轮将刻上六十七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也有辉煌
灿烂。

有的评论者曾将六十多年来的历史分成两半,“前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光芒万道,辐射寰空。

——郭沫若《新华颂》,原载《天津新生晚报》1949年10月3日 材料二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上世纪80年代初,侯永禄所在的陕西合阳县开始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一些群众听说后惋惜地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退到解放前”,甚至有位退伍军人慨叹“领导们把咱这一代农民做了实验田了!”侯永禄在日记里写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他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 材料四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三十年新中国为何能够收获民心?(6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后三十年分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是“一夜退到解放前”,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就是好”?(6分)
(3)据材料四,指出后三十年中国除收获美元外还收获了什么?(6分)
14.(16分)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的最适合于他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

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

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想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4分)
武清区xx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B 2.A 3.C 4.D 5.A 6.B 7.C 8.C 9.B 10.D 11.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6分。

第12小题22分,第13小题18分,14小题16分。

12.(22分)
(1)突出特征:以才能为选官标准而不是以家世门第为准;不分贫富贵贱,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6分)依
据: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来选拔人才,科举制的选才原则与之有一致之处。

(2分)
(2)新式人才:了解西方文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2分)历史背景:近代以来中国受到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影响;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实用人才;传统科举制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6分)
(3)内核:公开考试,平等竞争;(2分)认识:是人才选拔的一种重要方式;被近代西方国家合理借鉴与应用;是中国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出任意两点或言之成理即可,4分)
13.(18分)
(1)收获民心: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人;三大制度确立,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6分)
(2)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1分)原因:群众对大包干的误解,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公有制性质。

(或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土地所有权。

(3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或农民拥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2分)(3)收获:国际地位提高,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完善(依法治国),科技(航天)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6分)
14.(16分)
(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4分)
(3)发展和完善: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分)
(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

(4分)
注:非选择题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论证有据,与参考答案不同者,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