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速查式复习 第2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考命题规律总结+考点训练)

中考历史速查式复习 第2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考命题规律总结+考点训练)

第2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专题知识整合复习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文明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正确的古今意识。

第2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考命题规律总结本单元时段是从公元前2070~前221年,说明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

本单元经常考查的重点有:①西周的分封制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③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④甲骨文、孔子、百家争鸣、屈原。

◆考点梳理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考点1 了解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考点2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考点3知道春秋著名霸主和战国七雄考点4 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考点5 知道大变革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考点6 了解汉字的演变。

考点7 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考点8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考点9 了解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中考典题高频考点──知道怎样考【典题1】(2011·江安中学)商纣王和周幽王的下场说明了什么?【解析】此题为开放式问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思考说明,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如:统治者要勤政爱民,不能沉湎于酒色,祸国殃民;统治者要重用贤才,不要亲近重用阿谀奉承、唯利是图的小人;当政者要虚心纳谏,不能自以为是,不听忠言,我行我素;当政者要爱惜民力,发展生产,不能加重赋税,巧取豪夺;当政者要执法宽严有度,不能用严刑酷法来对付老百姓。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等。

【典题2】(江苏苏州)“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均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年中考历史单元复习资料--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年中考历史单元复习资料--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年中考历史单元复习资料--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学习从此起步课程标准知识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都阳城。

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桀,建立商朝,都亳。

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从东南向西北方向迁都)。

夏商西周朝代更迭★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灭纣,建立周朝,都镐京。

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拾级再进一层1、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2、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3、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

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学习从此起步课程标准知识点★为了巩固统治(目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即“授民授疆土”(受封者权利),分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对象),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受封者义务)。

西周的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晚期由于周王室的衰微,诸侯的强大,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作用)。

拾级再进一层1、国家通过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来统治人民。

2、分封示意图中主要诸侯国的名称(齐鲁燕卫晋宋)及集中分布区域(黄河中下游)。

中考历史复习 考点0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考历史复习 考点0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考点0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考点扫描】1.夏、商、西周的更替2.灿烂的青铜文明3.春秋战国的争霸、兼并战争4.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5.中华文化的勃兴【真题演练】1.(2016•内江)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A.分封制B.禅让制C.郡县制D.九品中正制2.(2016•苏州)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为政以德3.(2016•青岛)《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4.(2016•潍坊)西周建立后,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A.缴纳租税B.治理郡县C.镇守疆土D.监察百官5.(2016•宜宾)《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6.(2016•福州)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复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2.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根据这一制度,选出下列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有()①交纳贡品②交纳田租③朝觐、服役④服从命令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

江西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课时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江西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课时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②政治上:随着井田制逐渐瓦解,分封制也逐渐动摇。一些
诸侯国通过改革(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宗法分 封的政治制度被封建制度取代(最主要的表现)。 ③思想上:诸子百家争鸣。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课时┃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2)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秦孝公、商鞅。 ③目的:富国强兵。
逐步强大;西周建立后,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
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昏君: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4)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 灭亡。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课时┃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纵横联系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号称“四大文明 古国”,他们都是奴隶制王国。
战争,对内提倡互利互爱。
(2)儒家 ①代表:孟子(孟轲)。 ②主张:“仁政”治国,反对一切战争,提出“民贵君轻”, 主张轻徭薄赋,反对竭泽而渔。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课时┃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3)道家 ①创始人: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 ②代表:老子、庄子。 ③主张:“道法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域较大的国家,这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课时┃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3.战国七雄(同并列)(特征:战国无晋国,分为 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课时┃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战国七雄”基本史实 ①标志:“三家分晋”(韩、赵、魏)和“田氏代齐,”标志 着“战国七雄”形成,中国进入战国时代。 ②成员:齐、楚、秦、燕、韩、赵、魏。

初中历史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部分考试知识点

初中历史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部分考试知识点

初中历史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部分考试知识点学习初中历史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端正的学习态度,历史成绩一定不成问题,小偏整理了初中历史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部分考试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历史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部分考试知识点一、夏朝建立的史实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北:P28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P29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四、商鞅变法1.主要内容北:P43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

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

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2.历史作用或影响北:P44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

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书影
“兼爱”、 “非攻”
法家学派创始人
《韩非子》书影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 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兵家学派创始人
清版《孙子兵法》书影
“知己知彼,百战不 殆”
学派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代表人 物
墨子
孔子
主要观点
“兼爱”、“非 攻” “仁”,爱人、为政以德;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实行 “仁政”, 爱护自然资源
老子
韩非子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辩证思考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 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学而时习之”
儒家
孔子
改革变法
道家
庄子
“爱人”
法家 墨家 兵家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爱人”
为政以德!
二、教育 主张:
①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② 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问 题 ③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谦虚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 “温故而知新” 常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整理古籍
三、文化 成就:
言论记录
编定《春秋 》、 《诗经》
《论语》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2.改革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 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考点解读
• 考点7: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七上教材第46—49页)
老子 墨子 孟子 孔子
庄子 韩非子 孙武
孔子

初中历史单元复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

初中历史单元复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统 治 阶 级
作用:
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平民 奴隶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种状况始于 A.禹 B.纣 C.桀 D.启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 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A.2000年左右 B.3000年左右 C.4000年左右 D.5000年左右
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 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 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 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 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 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 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 C.商朝
B
1.《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 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B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 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 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 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A
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 史实的是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 C.王宫中摆放着一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1.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 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

中考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定稿篇)汇编

中考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定稿篇)汇编

材料二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 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 欧美,英、 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 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 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考》
4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 43.李大钊认为,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 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作为 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 化?
独尊儒术”。 42.“孔子之道”不仅影响我国周边国家,而且影响到欧洲和美洲,成为 影响整个世界的学说。 43.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4.文学与艺术 (1)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创造出新 体诗歌,代表作是《____离__骚____》。 (2)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战国整套 编钟,是这一时期“钟鼓之乐”的反映。
5.思想 (1)孔子 ①时代、国别:春秋时期的鲁国人。 ②地位:我国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③思想主张
知识点 1 夏、商、西周的兴亡 1.朝代更迭
2.重要事件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_早__期__国__家___的产生。 (2)盘庚迁殷: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此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___牧__野____大战中打 败暴君商纣,商朝灭亡。
4.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5.作用: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 建国家,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6.启迪: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温馨提示】(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变法顺应 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秦孝公的支持;商鞅的决 心;人民的支持等。(2)由于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 被处死,这只能说明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绝不能说明变法 是失败的。因为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且“商鞅 虽死,秦法犹存”。故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 的生死,而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