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艺术对现代歌曲的创作启示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与音乐漫议

古诗词与音乐漫议
HUNDRED CH00LS I ARTS S N
诗歌 发展至唐代达 到鼎盛 时期 , 多诗人 的诗 作被 谱入 许 歌章 , 民间传 唱。唐 代诗 人 的作 品人 乐歌 唱成 为当 时的一 在 种风 尚。后又逐渐 出现 了曲子词 , 宋代 的 曲子词 作是 我 国长 短句的鼎盛时期 , 这种长短句 易唱而文词高 雅 , 使之 与音乐 的 结合较诗句更为 自由。歌词多是长短 句相杂 , 比较接 近 口语 , 体现了音乐与文学 的高度结合 。曲子词 中有着许 多著名 的曲
民歌 为“ ” 把采集 民歌称为 “ 风 , 采风” 诗经 》 我 国民歌收 。《 是
集整理工 作的开端 , 先秦 民歌 最重 要 、 珍 贵 的文献 资料 , 是 最 也是 中国现实主义 文学 的光辉 起点 , 后世 文学 产生 了不 可 对
歌辞 、 吹曲辞 、横吹 曲辞 、相 和歌辞 、清商 曲辞 、舞 曲歌 鼓 辞 、琴 曲歌辞 、杂 曲歌辞 、近代 曲辞 、杂歌 谣辞 和新 乐府 辞
展, 独立成体 。中国诗歌发展经历 了《 经》 楚辞 》 汉赋 诗 一《 一
一汉 乐府诗一建安诗歌一 魏晋南北 朝民歌一 唐诗一宋词一 元
曲一 明 清 诗 歌 一 现 代 诗 的发 展 历 程 。古 典 诗 词 因 其 格 律 性 而 与音 乐 有 着 天 然 的不 可 分 割 的 亲缘 关 系 。
3 9l 5
全国 中文核心 期刊 艺术百家 2 1 年 第 7期 总第 13期 01 2
HUNDRE C D S H00L N TS S I AR

文 章 编 号 :0 3— 14(0 1 0 0 5 O 10 9 0 2 1 )7— 3 9一 3
古诗 词 与 音乐漫 议

李清照的艺术创新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李清照的艺术创新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李清照的艺术创新对现代艺术的启示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以优美婉约、真挚感人而闻名于世。

而与此同时,她的艺术创新也给现代艺术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的艺术创新对现代艺术的启示,并分析她的创新在形式、题材和表达手法上的影响。

一、形式上的启示首先,李清照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尤其是在词的体裁和结构上。

传统的宋词通常由四句构成,每句七个字,韵脚排列有严格的规定。

然而,李清照的词作中,她灵活运用了变调、遣词造句,并在韵脚上进行突破,打破了传统的束缚。

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为现代词诗打开了新的创作空间,使诗歌表达更加自由多样。

其次,李清照在形式上的创新也体现在对音乐的运用上。

她的词作中融入了音乐元素,注重声调的悦耳和与词意的契合。

李清照以其独特的音乐感触动了读者的情感,使词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现代艺术也可以借鉴这种形式上的创新,通过音乐、声音等多媒体元素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增强观众对作品的感受。

二、题材上的启示李清照的词作题材广泛,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还涉及了对爱情、亲情等情感的表达。

她的词作以真情实感、思想深邃而著称,体现了对生命和人性的关怀。

这种对人情世故的描绘和表达方式对于现代艺术创作也有重要的启示。

现代艺术家可以从李清照的作品中汲取灵感,挖掘生活和情感的深层次,塑造出更为丰富、真实的艺术形象。

此外,李清照的词作也经常表现出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的批判。

她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剖析了官场腐败、社会不公等问题,并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

这种反思和社会批判的精神对现代艺术同样具有启示作用。

现代艺术家可以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呼吁,传递正能量,引起社会对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三、表达手法上的启示李清照的词作以细腻的表达和精巧的描写而著称。

她独具的表达手法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方面,她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来凸显情感的冲突和内心的矛盾,使作品更具戏剧性。

宋词与元曲的关系

宋词与元曲的关系

宋词与元曲的关系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一直被誉为诗词中的精品。

宋词的韵律优美,情感真挚,娓娓道来的文笔,使得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元曲则是在宋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学形式,它继承了宋词的优点,但又吸收了戏曲和说唱的特点,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学价值。

宋词与元曲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宋词和元曲的关系,可以从历史背景、文学形式、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宋代是词的盛行时期,而元代则是元曲兴盛的时期。

两个时期都是文化繁荣的时期,而在这两个时期中,文人雅士的交往、交流非常频繁。

宋朝词人主要以陆游、李清照、苏轼等为代表,这些词人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高度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对后世词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元代的词人较少,但是元曲的发展却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成化、弘治年间,元宫廷兴办宫庭大戏,大量使用词曲,推动了元曲的发展。

因此,宋词和元曲的关系具有密切的历史背景。

二、文学形式宋词和元曲的文学形式虽然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以中文为基础的文学形式,它们具有相似的韵律、抒情和表现手法。

宋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以抒情为主,追求意境和情感的融合;元曲则是以词、曲、说唱为基础,它以充满感染力的生动形象、鲜明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为特点,具有戏曲的表演性和叙事性。

然而,由于元曲的特殊性质,使得它呈现出更加多彩和浓烈的艺术形式,更多地吸收了戏曲、说唱等元素,与宋词的风格略有不同。

三、艺术特点宋词和元曲的艺术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

宋词以清新明丽的文笔、深邃动人的情感、婉转动听的音节韵律脱颖而出。

宋词的词人们,把握了诗歌的精神内涵,借助新颖的表现形式,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词的文学意义。

元曲则具有多声部唱和、舞动、音乐、表演等元素。

在表现上更突出了多样性和戏剧性。

元曲的体式比宋词更为宽泛,从单纯的诗歌形式到演唱形式都有,大大拓展了文学的形式和表现方式。

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及其现代意义

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及其现代意义

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及其现代意义1. 引言1.1 概述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这些文学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世人称道和推崇的对象。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唐诗宋词在历史上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并分析它们对现代社会与人们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带来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第二部分将重点探讨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包括唐代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与思想观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与特点。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将聚焦于宋词,探究宋代社会背景、文化繁荣与变革以及情感表达与审美追求。

然后,在第四部分将探讨唐诗宋词的现代意义,包括传承与创新在文学艺术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的促进,以及对当代人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启发作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归纳。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及其现代意义,探讨这些古代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并分析它们对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深入挖掘和解读这些经典之作,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爱护,同时也能够使得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当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欣赏。

2. 唐诗的文化底蕴:2.1 唐代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唐朝的社会背景对于唐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朝是个开放而繁荣的时期,国家政治稳定,民众生活富裕,文化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

这种社会状况为优秀诗人创作出了广阔的空间,并且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重视修养教化和感情体验。

2.2 文化氛围与思想观念:在唐代,文人雅士崇尚自然、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境界的提高。

他们注重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的观察与描绘,在诗歌中渲染出淡泊宁静、理性豪放、壮美奇特、浪漫迷离等各种意境。

同时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强调个体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浅谈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解

浅谈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解

浅谈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解【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融合了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的精华。

本文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入手,探讨古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以及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和传承创新。

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影响力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其独特的魅力和对传承和推广的重要性。

呼吁结合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统与现代之美,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今后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和传播,继续激发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背景,意义,古诗词,音乐,结合,表现形式,传承,创新,影响,发展,魅力,推广,传承,传统,现代之美。

1. 引言1.1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背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将中国传统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在古代,诗歌是人们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一种方式,而音乐则是人们情感流露的载体。

古时的诗人和音乐家常常结合诗歌与音乐,创作出许多歌曲来传颂历史,赞美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诗词艺术歌曲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人们通过这种形式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古诗词的深厚内涵和音乐的美妙旋律。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背景包含了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产物。

通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1.2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义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义在于丰富和传承中国文化的底蕴,同时也为当代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具传统韵味的音乐形式。

这种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是对当代音乐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通过古诗词艺术歌曲,人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古人对生活、情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承载着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唐诗宋词欣赏:古代诗词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

唐诗宋词欣赏:古代诗词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

唐诗宋词欣赏:古代诗词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1. 简介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瑰宝,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些古代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而至今仍然被广大人民喜爱和传颂。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并阐述其对于现代生活与情感表达的价值。

2. 古代诗词与现代生活• 2.1 文化传承与认同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被视为一种精神财富。

无论是通过学习、欣赏还是传递,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精神追求。

• 2.2 区别于直接表达相比直接表达,采用古代诗词进行情感或思想的表达有着独特魅力。

通过抒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读者自身也发生共鸣,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识。

• 2.3 唤起共情与触动心灵古代诗词的言简意赅,朴实无华的表达方式使其成为一种能够唤起共情并深入人心的艺术形式。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追求真实情感而又希望通过文学艺术来净化心灵的人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古代诗词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 3.1 教育领域将古代诗词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抒写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孩子们可以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增加了他们对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并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3.2 文化创作与言情小说许多当代作家或电影导演借用古代诗词进行文化创作。

通过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赋予千年以上抒写出爱情、友情和亲情的诗词新的生命和与时俱进的价值,丰富了当代文化艺术形式。

• 3.3 社交媒体与音乐创作古代诗词也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被使用。

人们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上发布古代诗句或借用其中的意境以表达自己当前的心情与感受。

此外,许多音乐创作者也将古代诗词中优美动人的语言变成歌曲歌词,以此吸引观众并传递情感。

4. 古代诗词的魅力• 4.1 语言之美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之美令人倾倒。

字字珠玑,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爱情、友情、人生等方方面面深刻思考的智慧。

流行音乐与古代诗词

流行音乐与古代诗词

制作:邱
制作:邱
制作:邱
相见欢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制作:邱
一、
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与古 代诗词的情感
制作:邱

:“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 词都确定一定的感情基调,在些基础上细细 雕琢,于字里行间中寻觅有激发听歌都情感 的催化剂。以词抒情、以情带声是创作者于 声乐创作中的重要追求。
制作:邱

而古代诗歌与音乐也是孪生姐妹。《诗经》的风、 雅、颂本是不同阶级于不同场合的骊歌,故古诗皆 可被之管弦,至汉始有不入乐的诗。“乐府”这一 称谓即是铁证。魏晋南北朝时期沈约以“新体诗” 开格律诗先河,至此诗歌创作更注重声律;五、七 言律诗,五、七言绝句,五言排律的产生与发展, 更是极大地丰富了“诗韵”的内涵。试想李白“云 想衣裳花想容”的妙句,何尝不是帝王家辅以管乐 吟唱的精品?可见现代流行歌曲里对韵律的追求, 也并非是无源可溯的。
更具体地讲,流 行歌曲已经成为现如今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你喜欢或是不喜欢, 它都在主动或被动地充斥、渗透在我们生活 的各个角落,也不管你接受或者不接受。流 行歌曲其实是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称之 为通俗文化,它来自于生活的同时也充当着 生活的代言,这一点上,它和文学作品是相 辅相成,异曲同工的,更何况它包含着一个 词的创作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与文学扯 上关系。
制作:邱

另外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 和内容,给了流行音歌曲另一方面表现空间, 一方面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 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制作:邱

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

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

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横溢,更传递了深邃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并试图揭示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首先,唐诗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了无数读者。

唐诗以五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每首诗由四句组成,字数有限却意境丰富。

宋词则多采用七言绝句或五言律诗,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要目的。

这种形式的限制迫使诗人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使得诗歌更加精练而具有张力。

同时,唐诗宋词的艺术形式也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其次,唐诗宋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情感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这些作品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辉煌的思念之情;李清照的《如梦令》则以梦幻般的意境唤起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这些作品所传递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共鸣,引发思考和感悟。

此外,唐诗宋词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用词之妙,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智慧。

唐诗宋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音韵美,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比如,典型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诗歌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唐诗宋词的用字也非常考究,诗人们常常运用双关、谐音等技巧,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这些技巧的运用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此外,唐诗宋词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这些作品常常以古代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为背景,通过诗人的笔触,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描述杨贵妃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唐朝兴衰的思考和感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则以描绘北方辽阔的草原景色,表达了对北方边塞的向往和思念。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通过诗歌的形式将历史的痕迹传递给后世。

最后,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也在于其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分 类 号 : J 6 1 4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4 4 4 X( 2 0 1 3 ) 0 1 — 0 0 9 4 — 0 4
当今 中国 的 文 化 发展 态 势 正 在 发 生 变化 ,主 流 文化 由原 来 的精 英 文化 变 为 大 众 文化 。 大 众 文 化 种
得深 思 的 问题 。 其 中 一 个 方 面 是 不 容 忽 视 的 ,那就 是要 把握 民族 文 化 心 理 ,积 极 地 从 优 秀 的传 统 文化 遗产 中寻 求 借 鉴 ,其 中古 典 文 学 中 的词 就 是 关 系 最
为 密切 的文艺形 式 。 宋词 的 文 体 性 质 就 是 大 众 音 乐 ,即 流 行 歌 曲。

种 普遍 性 的生 存 经 历 ,少 年 的轻 狂 与 热 情 ,中年 的
奋 斗与 失 意 ,晚年 的 孤 寂 与 淡 定 ,历 尽 人 情 冷 暖和 人 生悲欢 的丰富 感 受完整 真切 地表 达 出来 。
现今通俗 歌 曲的词作 者 ,因为生活 阅 历单 纯 , 人 生体 验 缺 乏 ,所 以 创 作 并 非 有 感 而 发 ,只 是 为 了 商 业 目的 ,为 了 写 歌 而 写 歌 ,连 自 己都 没 有 感 动 , 自然很 难 写 出能 引起 大 众 共 鸣 的 作 品。这 些作 品 内 容狭 隘 ,干篇 一 律 ,基 本 都 是 :我 爱 她 ,但 她 不 爱 我 ,所 以我 很 伤 心 。这 种 空 洞 虚 假 ,无 病 呻 吟 的 作 品 ,完 全是 自娱 、 自恋 ,毫 无 大 众 性 可 言 。能 够 传 唱的成 功 之 作 必 须 能 够 直 抵 大 众 内心 深 处 ,抒 发 出 当时社 会 多数 人 生存 状 态 和 丰 富 感 受 的作 品 , 当代 华 人最 有 成 就 的 流 行 音 乐 人 是 罗 大 佑 、李 宗盛 ,他 们 的作 品 之 所 以能 成 为 经 典 就 在 于 此 。 如 罗 大 佑 的
宋 词艺术对 现 代歌 曲的创作 启示
郑 平
( 韶关 学院 中文系 , 广东 韶关 5 1 2 0 0 5 )
摘要 : 中 国 当前 的 流 行 歌 曲创 作 已经 陷入 困境 , 歌词作者必须反思不顾大众 文化接受心理 , 片 面 模 仿 西 方 音 乐 的做 法 , 应 该 转 变 观
中国的文 学 和 音 乐 一 直 是 互 相 依 存 并 行 发 展 的 ,因 为 中国 文 学是 韵体 文 最 发达 ,诗 歌 最 具 地 位 ,而诗 歌 的文体 嬗 变 和 音 乐 关 系 最 为 紧 密 ,音 乐文 学 历 史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0—1 5
作者简介 : 郑
因 ,一方 面 是 国 家 文 化体 制 有 问 题 ,另 一 方 面 是 音 乐 创作 者 有 问题 ,而 且 后 者 更 为 重 要 。现 在 的歌 曲 创作 是 良莠 不 齐 ,提 高 每 个 从 业 者 的 素质 和 提 高 作 品的质 量都 是 很 重要 的。特 别 是 歌 词 作 者 ,从 业 者 众 ,杰 出者寡 ,现 在 真 是 词 荒 的 年 代 。 我 们 期 待 能 有好 的歌 词能对 作 曲者 产 生 触动 ,从 而 写 出好 曲谱 ,
平( 1 9 7 3一) , 男, 内蒙古赤嶂人, 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韶关学院文学院讲师 , 研 究 向: 中国古代文学。
第 1期
■■一


——l
宋 词 艺 术 对 现 代 歌 曲 的创 作 启 示
■■ —一
久远 ,先秦时期的 《 诗 经》 《 楚辞》 都是合 乐而歌 的 ,《 史记 ・ 孔子世家》 日: “ 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 歌之” 。楚辞 是 以南方 民 间音 乐为 基 础 的 创作 ,王逸 《 楚 辞章 句》 谓 “ 见俗 人祭 祀 之礼 ,歌 舞 之 乐 ,其词 鄙 陋 ,因为作 《 九 歌 》 之 曲。 ” 两汉 南北 朝 的乐 府 诗 有 专 门音 乐 机 关 即乐 府 收 集 加 工 ,唐 诗 中 的大 部 分 绝 句也 是 歌 诗 ,可配 乐歌 唱 ,旗 亭 画壁 的 典 故 可 为 证 ,王 维 的 《 阳关 三 叠》 是 一 代 名 曲 ,到 了 宋代
■■ 第 2 7 卷第1 期・ 2 0 1 3年 3月
_
贵州大学学报 ・ 艺术版 J 0 U R N A L 0 F 6 U I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 A r t E d i t i 0 n
—● V o 1 . 2 7 N o . 1 Ma r . 2 0 1 3
念, 积极借鉴 民族文化遗产 , 从古典诗词 中汲取营养。特别是其 中的 同属大众 音乐文学性质 的宋词 , 作 为古代 的流行 歌 曲, 其大众
性、 音乐性 、 文 学 性都 为现 代 流 行 歌 曲 的创 作 提 供 了有 益 的 启 示 。
关键词 : 宋词 ; 歌 曲; 启示; 大众性 ; 音乐性 ; 文学性
供好 嗓 音 去 演 唱。 好歌 词该 是什 么 样 的 ,我 们 中 华 民族 乐于 接 受 的歌 词 应 该 具 有 哪 些 基 本 因素 ,是 值
类 广泛 ,包 罗 着 丰 富 的流 行 性 文 艺 形 式 ,其 中最 具 影 响 力的莫过 于 大众 音 乐 ,即 流行 歌 曲。唱 片 企 业 、 音 乐 网站 、专 业歌 手 、歌 唱 比赛 的 密集 度 日益 提高 , 因此 文化 界 学 术 界 对 大 众 文 化 的 关 注 和研 究 也 正 在 逐渐 步入 主流 。然 而这 种 繁荣 只 是 问题 的一 个 方 面 , 问题 的 另 一个 方 面 却 是 萧 条 ,音 乐 界 强 作 挣 扎 ,好 作 品难 得 一 见 ,理 论 界 也 没 有 真 正 的 推 进 ,实 际性 的指 导难 得 一 见 ,于 是 流 行 歌 曲创作 的现 状 一 片 荒 凉 ,听者 不 满 ,埋 怨 听 不 到 好 歌 曲,唱 者 无 奈 ,感 叹找 不 到好 歌 曲 来 唱 ,于 是 歌 曲创作 者 便 成 了众 矢 之 的 ,写歌 成 为业界 关注 焦点 。 “ 流 行歌 曲基 本 上 是 翻版 港 台 的 东 西 ,摇 滚 无 非 是 复 制 欧 美 货 色 ,而 真 正 自己创造 出 来 的音 乐寥 寥 无 几 。 ” 1 该 怎 样 振 兴 民 族流 行音 乐 ,是 当前 一 个 亟 待 解 决 的课 题 。 究 其 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