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穴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针灸推拿结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

针灸推 拿结 合 小针 刀 治 疗 腰 椎 问盘 突 出症 4 5例 ,取
得较好效 果 ,并 与 传统 针 灸 推 拿 治 疗 的 4 0例 对 照观 察 ,报告 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小 幅提插 捻转 ,出现 明 显 酸麻 胀感 ,并 向同侧 下肢 传
导 ,患 肢 穴 位 选 用 直 径 0 3 rm × 5 mm 的 一 次 性 无 .5 a 5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 u a ic L mb r D s Henain rit , o
L DH) 临床 多 发 ,治 疗 棘 手 ,迁 延 难 愈 ,易 反 复 发 作 。临床 多以保守 治疗 为主 ,如 何 提 高疗 效 ,降 低 复 发率 ,是 临床治疗 与研究 的核 )突 出或脱 出 ,致硬 膜囊 、神经 根受 压 。
1 3 纳 入 和 排 除 标 准 : 纳 入 标 准 : 符 合 上 述 腰 椎 问 .
将刀 口线旋 转 9  ̄ 0 C,垂直 于棘 间韧带 纤维 方 向 ,切 开
3 ~5刀 。在横 突 间肌 、横 突 间韧 带进 针 ,术 前无 菌 操
+ ,患侧 下肢拇 趾背 伸 肌力 减 弱 。x线 片示 正 位 可见 脊椎 侧弯 ,棘 突偏歪 ,椎 问隙 变 窄 ;侧 位 可 见腰 椎 生
法 。③小 针刀 治疗 :操 作 :全部 病 人 均 在 2 利 多 卡 因局麻 下进行 针 刀治疗 ,患者 取俯 卧位 ,于相应 L ~ 4
2 4例 ,女 性 2 例 ,年 龄 2 ~ 6 1 5 o岁 ,病 程 最 长 6年 ,
最短 1 O天 ,L ~L 椎 间盘 突 出 1 7例 ,L ~ S 椎 间
盘突出2 8例 。对 照组 中 ,男性 2 5例 ,女性 l 5例 ,年
针刺结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t r e a t me n t o f p r o l a p s e o f l u mb a r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 i s c c u r a i t v e e fe c t o b s e r v a io t n
临 床 研 究
C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6 3・
针 刺 结 合 曲安奈 德 注 射 治 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疗 效 观 察
胡
I .荆楚理工学院 医学院 ,湖北
芳 何秀 堂 毕晓菊。 王从军
荆门 4 4 8 0 0 0 ; 2 .湖北省荆 门市 中医医院 , 湖北 荆门 4 4 8 0 0 0
【 摘
要】 目的 :比较毫针针刺结合曲安奈德注射液注射和毫针针刺 与 0 . 9 % 的氯化钠注射 液注射治疗腰椎 间盘突 出症 的疗 效差 异。
HU f ng a , HE x i u—t a n g , B I x i a o—j n , WAN G c o n g— j u n
1 .J i n g c h u P o l y t e c h n i c C o l l e g e o f Me d i c i ne ,J i n g me n 4 48 0 0 0; 2. J i n g me n Ci t y Ho s p i t l a o f t r a d i t i o n l a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J i n g me n 4 4 8 0 0 0,Hu b e i Pr o v i n c e,C h i n a
针刺推拿结合治疗椎体终板炎30例临床观察

针刺推拿结合治疗椎体终板炎30例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2-09-04T16:08:31.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公维志[导读] 夹脊穴每穴下都有从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相应的动、静脉丛。
公维志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50001)【中图分类号】R24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419-02【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结合治疗椎体终板炎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电针和推拿手法治疗椎体终板炎30例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本次临床观察证实,经治疗后,病人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均有较好的改善,自身对比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电针推拿结合治疗椎体终板炎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推拿疗法电针疗法椎板炎椎体终板骨软骨炎(end-plate osteochondritis)简称椎体终板炎,是一种发生于椎体软骨的无菌性炎症。
是造成临床颈腰局部疼痛的原因之一,临床极易漏诊误诊。
随着核磁技术的发展,本病诊断率提高。
本文收集30例终板炎患者,分别发生于颈椎、腰椎及胸椎,结合其临床和MRI表现。
进行针灸推拿结合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基本资料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5月间,我院推拿门诊及病房经核磁诊断及临床症状符合为椎体终板炎患者30例,排除其他疾病,男13例,女17例,年龄38~77岁,病程半个月至半年。
1.2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颈项、背腰部僵硬,疼痛,颈部者伴头晕,或伴有上肢麻木窜痛或腰部伴下肢麻木窜痛。
1.3 诊断方法全部病例均行本院MR检查,30例患者中共累及35处终板,颈椎19处,腰椎13处,胸椎3处,其中3例病变区较广泛。
伴随改变:椎间盘退变54处,突出48处,许莫氏结节8处。
2 治疗方法2.1 针刺方法:①取穴:以夹脊穴为主。
病变节段为中心,连同上下节段取三对夹脊穴。
②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1.5寸毫针刺入皮肤。
腰椎间盘突出针灸治疗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针灸治疗论文论文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通过整理近几年文献针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临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中疗效是肯定的,并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还应建立统一的疗效标准以加强研究深度,并总结出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或方法组合,最大程度地发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和潜力,以提高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向方突出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的以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为主要临床症状,该病好发于20—30岁青壮年,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大或长期处于坐立位的人员多见,病因为劳损、负重、不良体位、外伤、脊柱畸形等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诱发椎间盘突出,临床突出节段以L4~5最多,L5~1次之,L3~4最少。
按纤维环及厚纵韧带损害的程度可分为3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
突出的腰椎间盘刺激神经根及周围膜囊、静脉丛等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或水肿粘连而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异常及运动功能减弱。
在治疗上多采取舒筋通络、通经止痛、补益肝肾的治疗原则,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是确切的,本文对近五年有关报道综述如下:1单纯针刺治疗:1.1体针治疗: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临床有效率治愈率在48%~55%,有效率78%~90%。
潘小霞[1以环跳或秩边为主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朱琏抑制工型手法,以上疗法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7天。
一般治疗4~6个疗程。
结果表明53例病例中临床治愈28例,好转21例,无效4例,临床治愈率52.83%,总有效率92.45%;费兰波[2]以青龙摆尾针法针刺大肠腧、环跳、委中、阳陵泉(患侧)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疼痛量表,视觉模拟量表来评定该患者的疼痛指数积分,并以常规针刺方法作为对照,结果青龙摆尾针刺组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并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 1.2电针治疗:张氏[9]采用夹脊穴深刺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7例,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0mm×75mm毫针垂直进针至椎板后,遂改变针尖方向,向上下关节突内侧间隙方向缓进针,待患者产生向下放射感时停止进针,并把针身略上提,然后接电针仪,选择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20min,经治2~3疗程后,治愈101例,好转28例,有效率为77.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推拿和针灸的效果-针灸推拿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推拿和针灸的效果-针灸推拿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医推拿论文第五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推拿和针灸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疼痛度及JOA评分观察。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推拿疗法治疗,研究组40例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及疼痛度、JOA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为(41.093.17)d,明显比对照组短(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JOA(19.693.34)分与VAS(1.990.60)分明显比对照组优(P 0.05)。
结论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JOA评分及降低VAS评分,还能有效提升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针灸;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评分; 观察;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LI Wenhui LIANG Aiping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huhai)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pain and JOA score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ho hadbeen receiving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assage therapy, and the 40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The clinical efficacy, treatment duration, pain, and JOA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respons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wn to b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The treatment dur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41.093.17) d,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The scores of JQA and VA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19.693.34) points and(1.990.60) points respectively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can help shorten the treatment duration, increase the JOA score and lower the VAS score,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response.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为多发群体,主要以腰部疼痛、下肢麻木、马尾神经等为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
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定义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病症的一种病症。
我科腰痛患者西医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根据1、临床表现为腰脊或腰椎旁疼痛为主要病症的一种病症。
甚那么向臀部、下肢放射痛,麻木等。
2、发病与病情的轻重常与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有关。
3、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
三、辨证分型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那么阴雨天。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缓慢。
2、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3、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或酸多痛少,绵绵不已,腰痛酸软无力。
(1)肾阴虚:兼心烦少寐,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肾阳虚:兼面色咣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湿热腰痛: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四、入院指佂1、腰痛初发,应积极治疗,防止病邪传变。
2、腰痛日久不愈或反复复发者。
3、腰痛及臀部,下肢疼痛明显。
五、治疗常规〔一〕一般治疗1、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防止居潮湿之地。
2、平素注意走、坐、立,姿势要端正,活动时间不宜太长〔小于30分钟〕。
3、应卧硬板床,不宜坐软沙发及短凳,坐沙发时宜家腰垫,起床活动时要加腰围。
〔二〕辨证论治1、寒湿腰痛: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干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桂枝、牛膝、茯苓、白术、杜仲、桑寄生、续断。
2、瘀血腰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地龙、土元。
1、肾虚腰痛:(1)肾阴虚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山药、龟板胶、菟丝子、牛膝、鹿角胶。
(2)肾阳虚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殷弢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年(卷),期】2008(017)004
【摘要】2000-2007年,我们采用腰俞穴位注射治疗腰椎侧盘突出症6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6-69岁:病程9日-6年;腰痛伴左下肢疼痛33例。
伴右下肢疼痂24例,伴双下肢疼痛3例;有外伤史32例,无外伤史28例;合并腰椎管狭窄16例。
腰椎骨质增生10例,腰椎骶化9例。
【总页数】1页(P126)
【作者】殷弢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中医医院,2321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
【相关文献】
1.针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临床观察
2.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3.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4.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5.钩活术配合红花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退痛,中医针灸疗法侧重疏导经气,调整阴阳,对本病有确切的疗效,笔者参照近几年有关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资料,现将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普通毫针:王国华[1]等主穴取相应椎间孔(棘突下旁开1~1.2寸)、肾俞、气海俞及患侧环跳;根据经络辨证分型,足太阳膀胱型加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位;足少阳胆经型加风市、阳陵泉、阳辅、丘墟等穴混合型则取阿是穴、委阳、外丘等。
采用针刺重刺激手法,共治疗131例,总有效率为95.1%。
李占东等[2]取相应椎间盘突出部位的膀胱穴位大肠俞、关元俞、环跳为主穴。
按经络分型,太阳型配承扶、委中、承山;少阳型配风市、阳陵泉、悬钟;混合型配委阳、外丘、阿是穴。
治疗481例,治愈291例,显效136例,好转4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8.5%。
贾超[3]等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临床治愈60例(66.67%),好转28例(31.11%),无效2例(2.22%)。
1.2火针:杨氏等[4]采用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主穴取腰夹脊穴、患侧秩边、阿是穴、患侧环跳、患侧大肠俞、肾俞、次髎;配穴:血瘀证患者加隔俞,寒湿患者加腰阳关,肝肾亏虚患者加太溪、命门,温热证患者加曲池、阴陵泉。
火针操作方法: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及其上下一个节段的腰夹脊穴、阿是穴予以火针点刺治疗,其他穴位予常规针刺治疗。
结果表明火针能够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
傅氏[5]采用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个疗程结束后。
治疗组治愈18 例,好转8 例,未愈4 例,总有效率达73.3%。
结论:火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1.3 电针王世广[6]采用电针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并与针刺腰央脊穴治疗34例对照观察,根据腰椎间盘突出部位选定病变椎体上下各1个椎体两侧的夹脊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 ”故本病 临床 辨证多属于风证和寒证 。劳倦 太过、将息失
宜、情志不调 、耗伤气血;或肝 肾阴亏 、肝风 内动、阴虚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冯 岩
( 枣庄 市立二 院,山东 枣庄 ,2 7 7 1 0 3) 中图分类号 :1 1 2 4 5 . 3 1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5 )2 3 - 0 0 4 2 - 0 2 证型 :AD I
要】 目的:探讨对腰椎 间盘 突出症 患者采用全 息穴针 刺配合推拿 治疗的 I 临床效 果。方法 :对 我院接 收 并治疗的 8 0
通 络 、运 行 气 血 ,息 风 解 痉 , 取得 良好 疗 效 。
不通 、筋脉肌肤失养 。病 机多为气血虚弱 、阴虚生风。现代医 学认 为本病 的发生与血管 因素、非血管 因素 、遗传等 因素密切 相关,且导致神经 纤维 受压 ,受压部位的髓鞘发生萎缩变性, 传 出、 传入 神经 纤维 的动作 电流发生短路现象 。 跨神经元退变, 中枢 失去对兴奋的整合 功能 ,当电兴奋叠加到一定程 度便形成
例患者 的入 院资料进行分 析 ,根据入 院时 间顺序将 这些患者分为 两组 ,每组有 4 O例 患者。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 刺方法治疗 ,实
验 组采用全 息穴针刺推拿 治疗 ,比较 两组 患者的 床 治疗效果等指标 。结果 :实验组 患者 的治疗 总有 效率为 9 5 %,高于对照组
( 8 5 %) ( P < 0 . 0 5 ) ; 实验组 中有 3 8例患者 对我 院的治疗方法 比较 满意 ,满意 率为 9 5 %,高于对 照组患者 ( P < 0 . 0 5 o结论 :临
床上 ,医疗人 员对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者 采用全 息穴针 刺配合推拿 治疗 ,效果较 好 ,治疗后 能够有 效 改善 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轻
患者 的痛苦 ,值得推 广使用 。
等 均 可 致 邪 气 侵 袭 并 久 留经 脉 ,致 气 血 瘀 阻 ,血 不 荣 络 ,脉 络
的输穴 、原穴,《 针灸 甲乙经 》卷七 日:“ 痉 ,互引善惊 ,太冲
主之 ” ,太冲 能镇肝 息风解 痉,配合合谷能通关开窍 ,镇静解 痉 ,疏风理血;足三里 、三阴交补益气血 。诸穴共用 ,能祛邪
全 息 穴 针 刺 配 合 推 拿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临 床 观 察
T r e a t i n g p r o l a p s e o f l u mb a r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 i s c b y a c u p u n c t u r e p l u s ma s s a g e
..
4 2 . .
Cl i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1 5 V o I . ( 7 ) No . 2 3
5 讨
论
及 ”之理论 ,以风池穴为主,采用温通针法,使经脉得 以温煦
面肌痉挛 属于 中医学 的 “ 筋惕 肉喟”“ 胞轮振跳 ”“ 痉证 ” “ 筋 急”“ 风证 ”等范畴。《 素 问 ・至真要大论》云 :“ 诸风掉
种 爆 发 式 下传 , 弓 I 起面肌痉挛 。
温通针法为全国著名针灸专 家郑魁 山独创 ,他继承历经四 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的针 灸医疗经验 ,再根据他本人 6 0余年来 从事针灸临床 、科研 、教学的经验,在实 践中勤求古训 、博采
所” ,配 合局部及远端穴位平补平泻 之刺 法,具有温煦经脉 、 推动经气、疏通经脉 的作用 ,从而达到治疗本病之 目的。 参考文献:
会, 《 针灸 甲乙经》日: “ 胆 足少 阳之脉起 于 目锐眦 ,上抵头角, 下耳后 ……其支者 ,从 耳后入 耳,出耳前 ,至 目锐眦后 ;其支 者 ,别锐 眦,下大迎 ,合手少 阳。 ”根据 “ 经络 所过 ,主治所
编辑:段苏婷
编号 :E A- 1 4 0 9 3 0 3 4 3( 修 回:2 0 1 5 . 0 8 . 1 7 )
【 1 ] 方晓丽 , 等. 郑 魁 山教授 “ 温 通针法 ”I 临证运 用规 律总 结[ J ] . 中 国针灸 , 2 0 0 7
2 7 ( 4 )
众长 、汲 取精髓 、推陈 出新 ,不断整理和完 善家传手法 。该手
法 补 泻 兼 施 , 能激 发 经 气 并 通 过 推 弩 守 气 ,推动 气血 运 行 ,使 气 至 病 所 ,具 有温 经通 络 化 痰 浊 、祛 风 散 寒 、行 气 活 血 、扶 正 驱 邪 的作 用 【 1 ] 。风 池 穴 为 足 少 阳胆 经 穴 位 , 为 足 少 阳 、阳 维 之
一
通过 比较观察组与对 照组,发现观察组疗效明显优 于对 照 组 ,充分说 明温通针法在治疗面肌痉挛中具有 明显的作用 ,明 显优于普通针刺方法 。《 素问 ・ 刺节真邪 》日:“ 用针之道 ,在
于调气。 ”《 灵枢 ・ 九 针 十 二 原 》日 : “ 针 剌 之 要 ,气 至 而 有 效 。 ” 温 通针 法 是 一种 复 式 手 法 ,提 插 与 捻 转 综 合 应 用 ,使 “ 气 至 病
眩 , 皆属 于 肝 。 ”《 灵枢 ・ 经 筋 》 云 :“ 颊 筋 有 寒 则 急 , 引颊 移
濡养 ,推动经气 ,使经脉通畅,从而达到祛风解表、息风解痉
之 功 效 。笔 者 并 配 合 痉 挛 面 部 局 部 取 穴 ,太 阳 为 祛 风 要 穴 ,配
合下关 、颧骼 、地仓通络止痉;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