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复习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一、细胞生物学1.细胞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器官: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等。
3.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差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差异。
5.细胞生命活动:物质的摄取与消化、物质的合成与转运、物质的排泄等。
6.细胞的增殖与发育:细胞分化、干细胞、组织培养等。
二、遗传学1.遗传物质:DNA和RNA。
2.遗传信息的表达: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
3.遗传信息的传递: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结构、突变和基因工程。
5.遗传变异与进化: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漂变。
三、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1.DNA技术:PCR、电泳等。
2.基因工程:基因克隆、转基因等。
3.细胞工程:细胞培养、克隆动物等。
4.生物药物和基因诊断:重组蛋白、干细胞等。
四、进化与生态1.生物进化: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等。
2.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化石。
3.物种形成与多样性:物种概念、多样性的维持等。
4.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群落、生态位、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濒危原因:生态服务、破坏生境等。
2.生物保护与恢复:保护区建设、物种保护等。
3.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物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等。
4.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以上是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的主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包含了相关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内容。
除了理论知识,学生还需要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各章复习要点

高中生物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理论:化学进化理论、地质年代学说、前生命地球学说•生物演化的证据: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生物地理学•进化的驱动力: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突变•进化的模式:适应、物种形成第二章:细胞与细胞器•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反应、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细胞器的功能: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第三章:遗传与变异•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染色体、DNA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基因突变•遗传的应用:杂交育种、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种群、群落、生态位、生态平衡、生态位宽度•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位重叠、自然选择、种群的维持与灭绝第五章:分类与进化•分类的原则:形态分类、进化分类、生物的多样性•进化与分类的关系:分支图、亲缘关系、系统发育•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物种灭绝原因、自然保护区、关键种第六章:人体生长发育与调节•生长发育的特点:生长曲线、青春期特征、生理发育特征•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激素的种类、作用机制、分泌调节•营养与健康:营养成分、食物消化、常见疾病与预防第七章:遗传与疾病•基因与疾病:染色体疾病、基因突变疾病、遗传性疾病的检测与预防•免疫系统与疾病:免疫器官、免疫反应、免疫缺陷病•健康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健康第八章: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原理:DNA技术、重组DNA、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基因药物、转基因黄金、基因治疗•生物技术的发展: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新药开发第九章:植物生长发育与调节•植物生长的特点:生长节律、光合作用、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结构特征•植物激素的调节:生长素、赤霉素、植物光激素•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光周期对植物的影响、土壤与养分吸收第十章:动物生长发育与调节•动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幼体与成体的差异、节律调控、生长激素的作用•神经与体液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激素的种类与作用•运动与呼吸: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上是高中生物各章的复习要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生物第一章复习要点(含答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仔细比较了人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_森林古猿___.2、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它的生活环境是热带丛林,而现在类人猿仍过着树栖的生活。
3、人类的进化: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肢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简单的工具。
4、人类的发展:经过苦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__工具__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
使大脑的发育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5、人类起源的标志:a、直立行走;b、使用和制造工具;c、群体间产生语言;d、火的使用;e、大脑发达第二节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生殖器官是_睾丸__,其功能是产生_精子_分泌_雄性激素__;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的器官是__卵巢__,其功能是产生_卵细胞_,分泌__雌性激素__。
3.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
4.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
5.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再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的开始。
6.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
7.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 羊水中,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氧和营养物质;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___经母体排出。
8.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
9.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成熟,大约要经过266天大约38周。
10.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11.胎儿发育的场所是_子宫__12.下图为女性生殖系统图,并表示排卵、受精等过程,请分析回答:(1)器官1的功能是__产生卵细胞_____和____分泌雌性激素___。
(2)卵细胞成熟后,由[1]__卵巢__排出,进入[2]_输卵管__。
生物总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总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以下哪项不是细胞的基本功能?A. 能量转换B. 物质交换C. 遗传信息传递D. 光合作用答案:D2. 以下哪种生物不是真核生物?A. 真菌B. 原生动物C. 细菌D. 植物答案:C3. 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个部分?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答案:A二、填空题4. 细胞分裂包括两种基本类型:_______分裂和_______分裂。
答案:有丝分裂;无丝分裂5.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绿体中的_______。
答案:类囊体三、简答题6. 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功能。
答案:细胞呼吸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中,将葡萄糖分解成两个丙酮酸分子,同时产生少量的ATP和NADH。
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将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分解,产生更多的NADH和FADH2。
氧化磷酸化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通过电子传递链将NADH和FADH2中的电子传递给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ATP。
四、论述题7. 论述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答案: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之一。
突变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环境因素引起的。
突变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这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如果突变对生物有利,它可能会增加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其生存和繁殖能力。
这样的突变在自然选择过程中会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利的突变会逐渐在种群中积累,导致物种的进化。
然而,并非所有突变都是有益的,有些突变可能是中性的或有害的,这些突变可能会被淘汰或在种群中保持较低的频率。
五、实验题8.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植物对光的向光性。
答案:实验设计如下:- 材料:两盆相同的植物,光照设备,遮光板。
- 方法:将两盆植物放置在相同的条件下,每天给予相同的光照时间。
在其中一盆植物上放置遮光板,使其一半的叶片无法接受光照,另一盆植物不进行任何遮挡。
生物期末必考重点总结

生物期末必考重点总结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
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便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从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等方面,总结生物期末必考的重点内容。
一、生物的基本概念1. 生物: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物质,具有一个或多个完整、差异的细胞和复杂的自我调节能力。
2. 细胞:生物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 细胞器:细胞中的各种结构和器官,如核糖体、内质网、细胞核等。
4. 生命现象:生物体在生命周期中表现出来的一切变化。
5. 生物学分类:研究生物的种类和归类的科学。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是细胞的保护屏障。
2. 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存在于植物、菌类和一些原生生物的细胞外表面。
3. 细胞质:细胞内所有的细胞器、细胞骨架和细胞基质的总和。
4. 细胞核:真核细胞的核心部分,包含了DNA和一些蛋白质,控制细胞的遗传信息和生物活动。
5. 基因: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
三、遗传与进化1. DNA分子:由核苷酸组成,是细胞中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2. RNA分子: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包括mRNA、tRNA和rRNA等多种类型。
3. 遗传信息的复制:DNA分子通过复制过程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4. 遗传物质的变异:包括突变、重组和基因重组等遗传变异形式。
5. 进化:生物通过遗传物质的变异和选择的过程适应环境。
四、生物多样性1. 物种多样性:生物学中描述物种数量和物种种类的概念。
2. 生态系统多样性:描述生态系统中不同环境类型的种类和分布。
3. 遗传多样性:描述物种中的遗传变异程度和种群遗传结构。
4. 地理多样性:描述地球表面的地理概念,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多样性。
五、生物分类1. 传统分类法:根据生物的形态、生理特征和生态习性等进行分类。
2. 近缘关系分类:根据生物的DNA序列进行分类,揭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生物复习教案(精选8篇)

生物复习教案(精选8篇)生物复习教案篇1㈠.教材分析“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㈢.教学重点1.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
3.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
2.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
三、说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及复习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及复习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等结构。
- 动物细胞缺少细胞壁和叶绿体,但具有线粒体。
2.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
3. 细胞质是细胞内充满的半流体物质,其中包含许多细胞器。
4.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二、生物的多样性与分类1. 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生物分类是将生物按照相似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如种、属、科、目等。
3. 生物的分类依据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遗传信息等。
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是指生物将其特征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通过复制和转录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 基因是DNA上的特定片段,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 变异是生物遗传信息发生改变的过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 进化是生物种类和基因频率在长时间内的变化过程。
-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适者生存。
- 物种形成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包括渐进形成和突变形成。
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整体。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其基本功能。
3.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 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是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五、人体健康与营养1. 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2. 消化系统是人体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
3.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六、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植物的生长包括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等过程。
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其能量来源,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生物的特征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
(大多数的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少数的生物进行无氧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的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的方式排出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合拢。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例:植物能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仔繁殖下一代。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1、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方法:可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2)注意问题: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要同别人交流看法。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总结:以上是老师对生物特征的总结,请同学们看看吧。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的萌发对于生物学中种子的萌发的知识,下面是我们为你讲解的知识点。
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
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在生活中不需要呼吸
B、动物在生活中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母鸡下蛋属于繁殖
D、植物对外界刺激不能做出任何反应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构成
B、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即地球内部也有生物
C、生物圈指生物活动能达到的范围,包括月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
3.下列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中所有的鱼
B、农田中全部的田鼠
C、竹林中全部的竹叶青蛇
D、沙漠及沙漠上全部的生物
4.在食物链“a→b→c→d”中,消费者指
A、a
B、a b c
C、 d
D、b c d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一自然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A、光照影响了桃花盛开
B、温度影响了桃花的盛开
C、人为控制桃花盛开
D、品种不同
6.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一群麻雀一块去觅食
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争斗
D、鸟为占巢区而在周围鸣叫
7.下列哪一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8.在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所看到的目标在视野的左下方,如果想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应该是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9.克隆羊多莉长得像
A、供细胞核的母羊
B、供无核卵的母羊
C、代孕母羊
D、ABC三种羊的一部分
10.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存在的能量转换器是
A、细胞核
B、液泡
C、线粒体
D、叶绿体
11.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能够进入细胞,而有害的物质不能随意进入细胞,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让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功能
D、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功能
12.植物由小长大的原因
A、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
B、细胞分化和液泡增大
C、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
D、细胞分裂和液泡增大
13.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营养器官
D、各种组织
14.种子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A、胚芽
B、子叶
C、胚
D、胚乳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经过受精以后,能发育成胚的结构是
A、子房
B、花萼
C、受精卵
D、胚珠
16.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施用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A、含氮磷钾的
B、含锰钼铜的
C、含氮磷钙的
D、含铁锌钙的
17.在农业生产上,玉米的果穗常会出现缺粒现象。
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传粉不足
B、水分不足
C、光照不足
D、遭受虫害
18.下列可以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19.植物在白天进行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A、B、C三种作用
20.甘薯、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是由于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生物圈包括的底部,的大部和的表面。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阳光、空气、水等因素;另一类是因素。
3.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蜜蜂在生态系统中属于,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
5.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6.信息需要物质做载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它的分子很长,可以分成许多片段,这些片段叫。
7.细胞中有许多物质,它们大致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如水、无机盐、氧等;另一类是,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8.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包括能将光能变成化学能的,和能将化学能变成生物体所需要的各种能量的。
9.细胞分裂时,最先分裂,此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其最大的特点是:先后平均分配。
10.高等动植物及人发育的起点都是。
11.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只能寄生在内。
12.植物大量繁殖则会引起赤潮、水华现象,造成污染;古代的植物灭绝后,其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13.植物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沿着自下而上运输到植株各处的;而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则是沿着自上而下运输到根等其它器官的。
14.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的开闭可由控制。
15.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23456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10分)
1.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5分)
A 动物的取食 ①应激性
B 向日葵朝向太阳 ②生长
C 植物的开花结果 ③营养
D 人体的排汗 ④繁殖
E 蘑菇由小长大 ⑤排泄
2.请将细胞中下列结构与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5分)
A 细胞膜 ①遗传信息库
B 叶绿体 ②动力车间
C 线粒体 ③控制物质进出
D 细胞核 ④使光能变成化学能
E 细胞壁 ⑤保护和支持
四、识图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右图是一个细胞的结构图。
(“[ ]”内填标号,“ ”上填文字)
(6分)
(1)这是一个 细胞 (填植物或动物),其依 据是细胞中有[ ] (2)如果去掉[ ] ,细胞的 形态会发生改变; (3)番茄的酸味物质存在于[ ] 中。
(4)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 。
(5)细胞分裂时,首先是图中[ ] 分裂成两个。
2.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
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它们相互
关联,形成食物网。
(2)请你写出最长的一条
食物链。
(3)若右图要完善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图中还必
须添加的成分是 和 。
五、实验分析:(共10分)
1.某同学将40粒小麦种子平均分成4组,放人4
个罐头瓶中,瓶中分别放人两张餐巾纸,
用于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他的假设是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请根据他的记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实验中探究了种子萌发所需的哪些外界条件?(3分)
;
(2)几号瓶满足了所有的这些外界条件?
这组瓶子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在观察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时:(5分)
(1)在载玻片的一端滴一滴清水,另一端滴一滴草履虫的培养液,并把这滴清水和这滴草履虫的培养液连通起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聚集在。
(2)如果在草履虫的培养液的边缘放一粒食盐,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都聚集在。
(3)上述实验说明了动物,这个特性使它能趋向刺激,逃避刺激。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CDDDB BCDAC BADCC AABD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大气圈水圈岩石圈2.非生物生物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5.生物环境6.DNA 基因
•7.无机物有机物8.叶绿体线粒体9.细胞核复制加倍•10.受精卵11.病毒活细胞12.藻类蕨类
•13.导管筛管14.气孔保卫细胞15.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10分)
1.A—③B—①C—④D—⑤E—②
2.A—③B—④C—②D—①E—⑤
四、识图题(共10分)
1.(6分)(1)植物153(全对才给分)(2)1 细胞壁(3)5液泡(或填细胞液)(4)4细胞核(5)4细胞核
2.(4分)(1)吃与被吃(2)草→鼠→蛇→鹰(3)分解者(或填细菌、真菌或微生物)非生物部分(或阳光、空气和水等)
五、实验分析(共10分)
1.(5分)(1)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2)1号瓶对照作用2.(5分)(1)培养液(2)清水中(或远离食盐的一端)(3)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或具有应激性)有利的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