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练习题及答案(5套)_1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题练习(一)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题练习(一)及答案解析

113 mol L min --;112 mol L min --;111 mol L min --则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v )()>乙丙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②③⑥⑦B .①④⑧C .只有①④D .只有⑦⑧【例4】如下图,向A 中充入1 molX 、1 molY ,向B 中充入2 molX 、2 molY ,起始时A 、B 的体积相等都等于 a L ,在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 ,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X(g)Y(g)2Z g W ((g))−−→++←−−;H<0△。

A 保持恒压,B 保持恒容,达平衡时,A 的体积为1.4a L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速率:()()vB v A >B .A 容器中X 的转化率为80%C .平衡时Y 体积分数:A B <D .打开活塞K 重新达平衡A V =2.2a L【例5】反应()()()2A g 2B g C 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逆反应速率降低,A 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减压B .降温C .加压D .增大B 的浓度【例6】下列图像能正确地表达可逆反应3A(g)B(g)2C(g)−−→←−−+;H 0<△的是( )A .AB .BC .CD .D【基础特训】1.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 .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B .降低活化分子的能量C .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D .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2.25℃和51.0110Pa ⨯时,()()()25222N O g 4NO g O g −−→←−−+;H 56.7 kJ /mol △=+,其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 .反应是放热反应B .反应是吸热反应C .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D .是熵减小的反应3.下列改变可确认化学平衡一定移动的是( )A .化学平衡常数发生了改变B .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 .正逆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D .有固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移走适量的固态物质4.向1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X 、0.3 molZ 和一定量的Y 三种气体。

2017高考题化学真题汇编-答案

2017高考题化学真题汇编-答案

化学·参考答案与解析专题1化学与STSE化学用语1.解析:选C。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A项正确;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B项正确;燃煤中加入CaO,CaO可以与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CaSO3,并进一步被氧化为CaSO4,从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因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但燃煤中加入CaO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项错误;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清洁燃料,D项正确。

2.解析:选C。

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能与废水中的酸反应,因此可以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酸,A项正确;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溶于水,电离出的Al3+、Fe3+水解分别生成Al(OH)3、Fe(OH)3胶体,其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因此可以处理水中的悬浮物,B项正确;氯气与Cu2+、Hg2+等重金属离子不反应,不能用Cl2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可用Na2S来处理,C项错误;烧碱能与NH+4反应生成NH3,因此可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NH3,D项正确。

3.解析:选C。

空调温度低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A项错误;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会产生“白色污染”且浪费资源,B项错误;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C项正确;豪华包装会浪费不必要的材料,D项错误。

4.解析:选A。

P的左上角标质量数,左下角标质子数,A项正确;F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B项错误;两个Cl-应放在Ca2+的两侧,C项错误;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D项错误。

5.解析:选A。

人呼出的CO2可与Na2O2反应生成O2,故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A 项正确;Cl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项错误;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原因是其导光性能好,与硬度无对应关系,C项错误;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是其作制冷剂的原因,D项错误。

2017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考大题专攻练(二)有机化学基础(B)

2017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考大题专攻练(二)有机化学基础(B)

选考大题专攻练(二)有机化学基础(B)(满分60分,建议用时25分钟) 大题强化练,练就慧眼和规范,占领高考制胜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O-16 Na-23 I-1271.(15分)芳香化合物A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可以从煤和石油中得到。

OP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

A、B、C、D、E、F和OPA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已知:2+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

(3)D(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一种增塑剂。

请写出用A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及合适的无机试剂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D的路线________;(4)OP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OPA经中间体E可合成一种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5)芳香化合物G是E的同分异构体,G分子中含有醛基、酯基和醚基三种含氧官能团,写出G任意一种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

【解析】(1)A与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所以A是邻二甲苯。

(2)邻二甲苯与溴在溴化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苯环的取代反应,在甲基的邻位或对位发生取代,所以C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3)邻二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可得到邻二苯甲酸,生成D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还需乙醇,所以邻二苯甲酸与2分子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D,流程图为。

(4)根据OPA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化学名称是邻苯二甲醛。

由已知信息可知,两个醛基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醇羟基和羧基,而OPA中含有2个醛基,所以E分子中含有醇羟基和羧基,然后发生缩聚反应生成F,化学方程式是n+(n-1)H2O。

(5)芳香化合物G是E的同分异构体,G分子中含有醛基、酯基和醚基三种含氧官能团,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1)邻二甲苯(2)、(3)(4)邻苯二甲醛n+(n-1)H2O(5)、、、2.(15分)有机化学中的许多重要的有机反应被冠以人名,以纪念首次发现或是对该反应做出深入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这也是给予有机化学家们最崇高的嘉奖和荣誉。

2017高考II卷化学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2017高考II卷化学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II 卷)试题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1 mol ·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Al 3e Al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 -的物质的量分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2(H A)(HA )c c -=B .22lg[(H A)] 4.2K =-C .pH=2.7时,22(HA )(H A)(A )c c c -->=D .pH=4.2时,2(HA )(A )(H )c c c --+==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浙江选考)2017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12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浙江选考)2017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12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2015·浙江1月学考,3)以下四种共价键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可表示Cl2分子的是()解析B项为氯分子的球棍模型,故选B项。

答案 B2.(2016·9月浙江绍兴市适应性试卷,8)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溴水中,溴水中溴单质的物质的量减少的是()A.KCl B.KBrC.CCl4D.I2解析KCl,KBr,I2分别加入溴水中对溴水中Br2的量不会有影响。

CCl4加入到溴水中因发生萃取而使溴水中的Br2减少。

故选C。

答案 C3.(2015·浙江诸暨中学月考)在盛少量氯水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溴化钾溶液,再加少量汽油,振荡静置后()A.溶液为紫色B.汽油层呈橙色C.汽油层呈紫红色D.溶液为橙色解析氯水具有强的氧化性,加入溴化钾溶液发生反应:Cl2+2KBr===2KCl+Br2,反应后得到橙黄色的溴水溶液,倒入汽油后,汽油与水互不相溶,汽油的密度小于水,溶液分层,汽油层在上层,溴在汽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振荡后,溴被萃取到汽油层,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为无色的水层,上层为橙色的溶有溴的汽油层。

答案 B4.(2015·浙江萧山月考)足量MnO2与V mL 10 mol/L的盐酸共热制氯气,在标准状况下制2.24 L Cl2,则V的取值为()A.V>40 B.20<V<40C.V=40 D.V=20解析 n (Cl 2)= 2.24 L 22.4 L/mol=0.1 mol ,由MnO 2+4HCl (浓)=====△MnCl 2+Cl 2↑+2H 2O 可知,n (HCl )=4n (Cl 2)=0.4 mol ,则消耗盐酸的体积V ′=0.4 mol10 mol/L=0.04 L =40 mL ,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后,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则实际需要盐酸大于理论计算值,即V >40。

答案 A5.(2016·9月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模拟,24)已知H 2SO 3+I 2+H 2O===H 2SO 4+2HI ,将0.1 mol Cl 2通入100 mL 含等物质的量的HI 与H 2SO 3的混合溶液中,有一半的HI 被氧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的还原性HI >H 2SO 3>HClB .HI 与H 2S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 -1C .通入0.1 mol Cl 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 2+4H 2SO 3+2I -+4H 2O===4SO 2-4+I 2+10Cl-+16H +D .若再通入0.05 mol Cl 2,恰好能将HI 和H 2SO 3完全氧化解析 由题意可知氧化性Cl 2>I 2>H 2SO 4,故还原性HCl <HI <H 2SO 3,A 错;B 项,设c (HI )=c (H 2SO 3)=x ,则H 2O +Cl 2+H 2SO 3===2HCl +H 2SO 4,x x Cl 2+2HI===2HCl +I 2,x4 x2x +x 4=0.1 mol ,解得x =0.08 mol ,c (HI )=c (H 2SO 3)=0.08 mol 0.1 L=0.8 mol/L ;C 项,Cl 2先与H 2SO 3再与HI 反应且HI 消耗了一半,故反应方程式中H 2SO 3和HI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D 项,若将H 2SO 3和HI 完全消耗需n (Cl 2)=n (H 2SO 3)+n (HI )2=0.12 mol 。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非金属与其化合物(必修1)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碳族元素)1.(2017•天津-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D.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碳酸盐与硅酸盐的性质。

菁优网版权所【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2.(2017•北京-7)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A.A B.B C.C D.D【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与其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3.(2017•北京-10)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式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考点】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菁优网版权【专题】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4.(2017•北京-11)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产生白色沉淀SO2有还原性A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B 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C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D 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酸性:H2SO3>H2SiO3A.A B.B C.C D.D【考点】硫与其化合物的性质;硅与其化合物的性质;铁与其化合物的性质。

【专题】氧族元素5.(2017•江苏-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钠与其化合物;硅与其化合物;氯与其化合物;氮与其化合物;【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金属及其化合物

D .氨气易液化而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氨气常常作制冷剂,与氨气易溶 于水无关,故 D 错误;
【考点】 物质的组成、 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钠及其化合物; 硅及其化合物; 氯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属于基础题,明确物质结构和性
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能正确分析试验流程,把握电解的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Ⅱ—镁、铝及其化合物
1. (2017?北京 -9)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 .二氧化碳使 Na2O2 固体变白
B .氯气使 KBr 溶液变黄
C.乙烯使 Br 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氨气使 AlCl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 B
D.氨气与 AlCl 3溶液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D 错误;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钠及其化合物;卤素;乙烯的性质;氮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
合物。 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解答
关键,注意掌握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区别,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 活应用能力。
质是解本题关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题目难度不大.
5.( 2017?江苏 -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钠与水反应:
Na+2H
2O═
Na+ +2OH

+H
2↑
B.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

2Cl +2H 2O
电解

(完整word版)2017高考化学 全国II卷 解析版

(完整word版)2017高考化学 全国II卷 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全国II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是沿用下来的叫法,故A 正确;B.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 正确;C.蛋白质含有C 、H 、O 、N 、S 等元素,故C 错误;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脱发等,故D 正确; 【答案】C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1 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解析】A.NH 4+能够发生水解,故NH 4+的数量小于0.1N A ,故A 错误;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故B 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故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0.1N A ;D. H 2 + I 2 2HI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其分子总数为0.2N A ,故D 正确; 【答案】D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a 、b 、c 、d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故a 为O ,d 与a 同族,故d 为S ,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故c 为Al ,则b 为Na 或Mg ; A.原子半径b >c >d >a ,故A 错误;B.4种元素种b 的失电子能力最强,故其金属性最强,故B 正确;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C 错误;D.O 2的氧化性强于S ,故D 错误;【答案】B10【解析】A.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结论正确,故A 正确;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钠反应更剧烈,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活性不同,故B 错误;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楚,利用的是强酸制弱酸,故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C 错误;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 能够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故D 错误; 【答案】A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评估三元素及其化合物(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五颜六色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叙述正确的是 ( )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③溴化银见光分解→银白色;④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红色;⑤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黄色;⑥碘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硫化钠晶体,振荡后变黑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2.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Fe2+、SO2-4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B.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浅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C.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2-4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3.(2010·山东理综,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4.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53232333mol 铁粉,充分搅拌后,Fe 溶解,溶液中不存在Fe 3+,同时析出0.1 mol Ag 。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氧化性:Zn 2+>Cu 2+>Fe 3+>Ag +B .Fe 3+的氧化性大于Cu 2+C .溶液中Cu 2+与Fe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 .1 mol Fe 可还原2 mol Fe 3+6.已知A 、B 、C 、D 、E 均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 大16;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内转化关系中某些物质已略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B ――→YC ――→YD ――→Z EA .X 、E 可以发生中和反应B .A 、E 不可能为同系物C .当X 为强酸时,D 可能为碱D .当X 为强碱时,E 不可能为强酸7.向一定量的Fe 、FeO 和Fe 2O 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 mL 4 mol/L 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 L 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无血红色出现。

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 )A .0.24 molB .0.21 molC .0.16 molD .0.14 mol8.下列实验能说明金属A 一定比金属B 的金属活动性强的是 ( )A .金属A 在常温下能与浓硝酸反应,而B 不能B .金属A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比金属B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弱C .工业上制取金属A 只能用电解的方法,而金属B 一般都用还原剂将其还原D .将金属A 和金属B 用导线相连后插入某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金属A 作负极9.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列对这些实验或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一大试管氨气倒扣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充分吸收后试管中还有少量气体,该同学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B .氨水中滴入酚酞变红,是因为氨气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C .因氨水中的氨主要以NH 3·H 2O 的形式存在,故25%的氨水是指每100 g 氨水中含NH 3·H 2O25 g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10.(2010·上海,11)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 稀盐酸。

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11.下列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预测或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向新制饱和氯水中滴入少许石蕊试液,溶液变红B.向石蕊试液中滴入少许新制饱和氯水,溶液不变红色C.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说明C的氧化性强于Si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溶液褪色12.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不可怕。

人们可以经常在居住环境中喷洒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次氯酸钠水解的溶液呈碱性,说明次氯酸是弱酸B.次氯酸钠水溶液具有强漂白性,说明其水溶液中存在次氯酸C.84消毒液杀菌消毒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若将二氧化硫通入84消毒液中,其漂白能力增强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B.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C.甲烷、苯、乙醇、乙酸和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会有蛋白质析出14.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无色透明溶液中:Na+、CO2-3、Cl-、AlO-2B.酸性溶液中:Fe3+、Na+、SCN-、Cl-C.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K+、SO2-4、NO-3、Fe2+D.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Cl-、SO2-4、NH+415.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相互反应,无论前者逐滴滴入后者,还是后者逐滴滴入前者,反应现象均相同的是( )①HCl和NaAlO2②Ca(HCO3)2和Ca(OH)2 ③稀H2SO4和Fe(OH)3胶体④NaHCO3和HCl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6.(2010·北京理综,9)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加水,观察颜色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8分)2009年9月莫拉克台风使台湾南部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罕见自然灾害,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遭泥石流“灭村”。

台湾当局估计,在台风中遇难人数已超过500人。

(1)某化学兴趣小组收集到当时的雨水 2 L,将该雨水分成相同的两份,一份加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产生白色沉淀1.435 g;另一份加入足量的铁粉能缓慢反应产生氢气。

请回答:①该雨水样品中c(Cl-)=____________;②举例说明能使该雨水消耗铁粉速率加快但不影响氢气体积的两种方法(该反应可排除催化剂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台风过后,须对环境进行消毒,常采用广谱性高效杀菌剂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气体)。

目前主要采用Kesting法(原料为氯酸钠和盐酸)制ClO2,该法的缺点是同时产生Cl2,使产物纯度降低,反应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NaClO3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B.生成1 mol Cl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C.ClO2的摩尔质量为67.5 g/mol,所以常温下其密度为3.0 g/LD.Cl2和ClO2都是通过氧化作用而起到杀菌消毒的功效,与Cl2一样,ClO2消毒后的还原产物是Cl-,则在等质量时ClO2的消毒效率是Cl2的2.63倍(3)铁、铝、铜是制造潜艇必不可少的重要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向足量的硫酸铁溶液中加入少许铁、铝、铜的混合物粉末,充分反应后残留有固体B.用铝制备1 mol氢氧化铝时,最少消耗0.375 mol H2SO4C.铁、铝、铜合金加入到稀硫酸中,长时间加热,溶液不会呈现蓝色D.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法来冶炼铁、铝、铜(4)无氧铜可用于制造潜艇所需的真空电子器件、电缆,无氧铜含氧超标则会造成电真空构件失败。

一般所说的铜中含氧,实际上指的是含有Cu2O。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份铜样品展开探究(已知:Cu2O与Cu均为红色固体,酸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Cu2O+2H+===Cu +Cu2++H2O):甲同学取少量该红色样品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乙同学取少量该红色样品溶于过量的稀硫酸。

甲、乙同学的实验中能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Cu2O的是__________(填“甲同学”、“乙同学”或“都不能”);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9分)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Cl-、NH+4、Mg2+、CO2-3、Ba 2+、SO2-4。

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3份100 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根据实验1对Cl-是否存在的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不能确定”);根据实验1~3判断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不填满):(3)K +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分)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填物质名称)。

(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