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

合集下载

第十五课《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十五课《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15 驿路梨花【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读音,生词含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在整体感知全文基础上,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3、感悟“梨花精神”,在生活中也做一个乐于助人、文明善良的人。

【教学重点】1.学习写景、记叙与抒情相结合,和插叙的运用。

2.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传承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是北宋诗人陆游用来表达自己听到失地收复的喜悦之情的句子。

其实在当代作家彭荆风的心里,梨花代表着另外另外一个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驿路梨花。

2、出示学习目标3、作者简介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

生于1929年,1949年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随军进人云南,三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塞,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

在“四人帮”横行期间,他被打入囚牢;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

“四人帮”垮台后,彭荆风同志的作品才重见天日。

《驿路梨花》是作者坐了七年监狱以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

【设计意图】用自豪而深情的语言并配上以视屏介绍导入新课,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投入,产生学习期待。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10分钟)陡峭(qiào)着急(zháo)露宿(lù)喷香(pèn)菌子(jùn)麂子 ( jǐ ) 撵走(niǎn)修葺(qì)晶yíng(莹) bì(避)风 yì (驿)路立jí(即)竹miè(篾) 火táng(塘) 打rǎo(扰) 香气四yì(溢)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情节。

(重点)2.分析、理解文章“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效果,理解以“驿路梨花”为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难点)3.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情节。

难点:分析、理解文章“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效果,理解以“驿路梨花”为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想象一下,你正走在一条漫长的道路上,疲惫不堪。

突然,你看到前方有一片美丽的梨花林,如雪般洁白,仿佛给你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看看在这条路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1、作者:彭荆风(1929一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

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受到读者一致好评。

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中篇小说《云里雾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红指甲》等。

2、写作背景:《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当时,作者经历了“文革”7年的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作者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作者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人和事,那都是作者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恰逢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初步感知1、预习检测①请同学们读一读下列词语,并识记字形。

寨.(zhài)撵.(niǎn)扛.着(kánɡ)驿.路(yì)迷茫.(mánɡ)陡峭.(qiào)露宿..(lù sù)竹篾.(miè)简陋.(lòu)悠.闲(yōu)修葺.(qì)晶莹.(yínɡ)折.损(zhé)菌.子(jùn)喷.香(pèn)恍惚..(huǎng hū)香气四溢.(yì)②请把下列词语填在相应横线上,并注意积累。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15课-驿路梨花(第2课时)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15课-驿路梨花(第2课时)

第15课 驿路梨花(第2课时)1.分析、理解课文的构思特点及作用效果。

2.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3.品析本文语言的特点。

1.分析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的两次误会、三个悬念,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及作用效果。

2.理解文中“梨花”的多重含义,体会课文标题的妙处。

3.品析本文语言的特点。

1.学习“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梨花”的多重含义。

本文是一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读者。

作者是怎样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呢?以疑问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本文写作方法的兴趣。

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请根据不同的叙事顺序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活动内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叙事顺序复述课文中的故事,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二、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哪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略读全文,先结合故事情节自主梳理,然后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在全班分享,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对学生给出的答案和修改建议逐步修正,应避免在对极少数学生的简单提问后直接给出答案,而应重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推导答案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合作能力,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设置悬念”的妙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设置悬念”的作用。

【活动内容】2.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学生先梳理出文中出现的人物,然后分析每个人物与小茅屋的关系。

探究“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并不是为了理清小茅屋的财产归属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助人为乐”的宝贵精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

【活动内容】3.“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学生略读全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语句,根据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位置进行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第四单元15驿路梨花(教案)-2023春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第四单元15驿路梨花(教案)-2023春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此外,今天的课堂氛围总体较好,同学们积极参与,勇于表达。但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有些同学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那些课堂上表现较为沉默的同学,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驿路梨花》这首诗的感悟和理解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同学能够迅速抓住诗中的意象,体会到诗人陆游的情感;而有的同学则对一些生僻的字词和修辞手法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被美景打动的经历,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可能过于枯燥,有些同学显得不够专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驿路梨花》中的爱国情怀”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的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读文本,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

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雷锋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雷锋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雷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新教材要求下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准确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驿站”、“梨花”、“偏僻”、“陡峭”等,这些词语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和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分析:把握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段落和情节展开故事,以及这种结构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发现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均衡,可能有些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没有得到及时解答。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决定在课后主动与学生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选自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准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的能力,如"驿站"、"梨花"、"偏僻"、"陡峭"等。
2.熟读课文: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

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在旅途中意外发现美好事物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课文中梨花所象征的美好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梨花的基本概念。梨花在文中象征着美好、纯洁和友谊。它是作者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贯穿全文,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写。通过意象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题。
-在生字词掌握方面,选取“驿站”、“奇葩”等具有代表性的字词,讲解其本义、引申义以及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在文章结构与写作特色方面,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例,分析其对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
-在梨花意象的理解方面,通过对比梨花在文中不同场景的描述,引导学生理解梨花所象征的美好品质和友谊。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驿路梨花》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梨花意象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可能是因为梨花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其内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自身情感体验,来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意象。
在讲授文章结构与写作特色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修辞方法的认识不够深入。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实例分析,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写作技巧。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并练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确保学生能熟练读写,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色: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如对比、衬托等,掌握文章的核心写作特点。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育主题是:修身正己。

”编者试图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树立人生标杆,还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本单元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是“略读”。

在“略读”中,要“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

这是在七下教材在前三个单元的“精读”基础上,首次提出“略读”。

“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等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本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主要是学习和实践略读通过多件事写人文章的策略。

《驿路梨花》则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也是一篇讲读课文,因此,应该是对学生前一篇阅读学习经验的实践、巩固和拓展,同时也可学习和实践略读一件事中群体共性的写事文章的策略。

在教授本课时还应进一步呈现本单元总体目标。

【学情分析】本文在七下教材第四单元,学到本文时应该已过第二学期的期中。

学生的初中生活已过了四分之三,多数已掌握记叙类文本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探究的意识更加强烈;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深厚,语文学习经验进一步丰富,语文学习习惯逐渐稳定。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略读方法,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以提升阅读素养。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结合“雷锋精神”产生的背景及现实意义,理解文章所表现的“雷锋精神”的传统性、群众性、传承性。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找“雷锋精神”的内涵和背景,云南地区风土人情介绍资料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示例:我国西南边陲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助人为乐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七下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略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构思之妙。

2.细读语段,品析梨花内涵,领悟蕴含之美。

【教学重难点】1.学习略读,把握文章主要情节及人物,体悟学习雷锋精神。

2.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精妙构思;体会文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天,各地文旅“千呼万唤”吸引游客,我们湖北文旅就邀约了董宇辉团队来打造知音山水。

而云南文旅,另辟蹊径,聚焦群峰竞秀、梨花飘香的小众景点——哀牢山,主打中华美德“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相信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忽如一夜春风来,驿路梨花处处开”,很快成为网红打卡点。

这一切都源于47多年前,作家彭荆风写的小说《驿路梨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穿书,在哀牢山的驿道上,在那些精美和温暖的文字中开启美好的遇见。

二、学情反馈:同学们读过几遍课文?请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写在黑板上。

在预习中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请从人物、情节、环境等角度简要说说。

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评价:声音洪亮,整齐有力)三、略读:倾听一个美丽的故事下列人物中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小贴士:略读是一种通过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学法指导:1.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2.通过扫读,选择性地圈画他们为小茅屋做了哪些事,其它内容可以跳读。

(评价: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讨论探究: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说说理由。

追问:为什么不直接说是解放军战士建造的?按照小茅屋的修盖、照料、维护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情节,人物的出现次序应该怎么填?追问:在写作顺序当中,这叫什么顺序?作者直接这样安排好吗?为什么?总结:插叙小茅屋的来历,溯源小茅屋又用了倒叙,所以我们在阅读中一直有一个疑问:“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不断产生的悬念和误会使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故事中又有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的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掌握“驿路、撵、迷茫”等生字词。

2、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重点)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提高自我的公德意识。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喜欢花吗?有喜欢梨花的吗?一直以来梨花也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欢PPT: 温庭筠有诗云:“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


雷渊赞梨花:“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


李白:“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师:读完这些诗句,你觉得诗人笔下的梨花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梨花白得清纯,白得玉洁,白得无瑕,如雪一般晶莹;美而不娇,秀而不媚,倩而不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梨花有关,
二、感知文本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驿路梨花,会写驿路这个词语吗,大家把书本打开到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和老师一起写写“驿”这个字。

知道驿路是什么意思吗?课下注释一有提示,PPT: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师:驿路梨花就是盛开在道路两旁的梨花,下面请同学们略读课文,找找在这驿路上都有哪些人,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这条驿路上“梨花”也多次出现,你能找找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吗?
PPT:“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师:他们都和这大山深处的一间小茅屋有着密切关系,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作者层层设疑,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PPT: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的想起了一句诗:一路梨花处处开。

三、细读文本
(一)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一处描写梨花的句子。

PPT: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树林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师:这梨花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

(美丽)为什么说梨花是美丽的呢?你能在这几句话中找出关键词吗?(叠词)
PPT:叠词的作用: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
2、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3、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梨花的美丽,读出梨花的轻柔。

这是环境描写,烘托出心情的美丽,这么美丽的梨花,难怪会让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PPT:“看,梨花!”
“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快看,有人家了。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为什么?(是他们在绝望中继续走下去的希望,自然觉得得它是美丽的)为什么觉得是希望?他们现在所走的这条驿路是怎样的一条驿路?Ppt: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师:能从这段话中找找关键词说说这里的环境特点吗?(地势严峻,荒无人烟,杳无人迹)满眼望去,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望不到头,拖着一身的疲惫,行走在这大山的最高处,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没有人烟,没有希望,有的只是这丛林深处传来的夜的恐惧,突然,眼前出现一片茂密的梨花林,老于指着这梨花林叫了起来:
PPT:“看,梨花!”
师:这梨花就如这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前方的道路,有了这梨花,我们就不要在挨饿了,不要再带着着一身疲惫了,有了这梨花,我们就不用在忍受这黑夜的恐惧了。

因为:PPT:“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梨花林,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梨花林。

PPT:“快看,有人家了。


师:这片梨花林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了吗?请同学们读8—12段,说说那些语句或者关键词能体现“希望”?(门是从外面扣着的,“请进”,厚厚的稻草,粗大的字)
师:这真是温馨的人家,有贴心的话语,有舒服的大竹床,有喷香的米饭还有滚热的洗脚水,多美的梨花啊,感谢你,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这几句话:
PPT::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树林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二)师:这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梨花,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

这美丽的梨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天夜里作者做了一个梨花梦。

PPT: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
师:这梦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有香气四溢的梨花林,这是植物,还有哈尼小姑娘是人物梨花,为什么会梦到人物梨花呢?他们是怎样评价梨花这个人的?
PPT:多好的梨花啊!
师:一个好囊括了太多的情感,一个好也包含了太多的美丽,能说说为什么“我们”认为梨花好吗?她“好”在哪里,请同学们默读13——26段。

(热情、乐于助人)
(三)师:这真是一个美梦,梦中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是的,这香气不仅是梨花本身所散发出的,更是梨花姑娘这颗美丽的心灵所散发出的,梦中,这香气越飘越远,飘到了边疆的各个角落。

请同学们阅读28——37段说说哈尼小姑娘的心灵美还体现在哪些地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知书达理,传承雷锋精神)
师:梨花已不是仅仅在作者梦中出现了,在这边疆地区有很多梨花,这梨花不再只是梨花林,也不仅仅是一个人,它已然成为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的植根在作者心里,它是作者心中的梨花。

四、拓展延伸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

PPT:云南边疆民风淳朴,他们一向有助人为乐的好习俗,好客,热情关心他人。

我在他们
竹楼里做过客,养过病,也曾和他们一起跋涉远行,钻老林,爬大山,睡过无人的山间小茅屋,也常在大树下肩并着肩露宿……我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我想到了我曾见到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那只是为方便旅人,并无他求),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想到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我立即拿起笔来。

师: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难怪作者会说:
PPT:驿路梨花处处开。

师:你们说,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谁可以是这朵“梨花”?
师:是的,雷锋精神在祖国的边疆军民中已生根、开花、发扬光大,学了这篇文章,我想,这梨花不能只开在边疆地区,更要开遍祖国甚至是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仅是文中的这些人物,还有生活中的你,我,我们每一个人。

Ppt:你、我……
师:学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我想你们中间一定有很多人已然成为梨花了,其实,老师也为梨花写了一首诗,最后,老师想把这首诗送给所有的梨花们,希望大家永远做一支洁白的梨花。

PPT:如身穿素裙的嫦娥,在春风中伫立,
千朵、万朵、千千万万,
是山坡上的婚纱展,
你,美丽、洁白、芬芳。

如姑娘脸上绽放着天真烂漫的笑,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是身披月光的缥缈仙子,
你,风姿绰约,素洁淡雅。

一阵微风吹来,
片片花瓣像一个个白色的精灵,漫天飞舞,
我想凑上去触摸一下,
风摆动着我的衣袂,
我转过身,
扬起眉毛,
在这风中,我要和你一起开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