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摄影入门(六)(测光)
单反相机如何测光

单反相机如何测光单反相机如何测光相机在拍摄前需要进行测光,那么单反相机如何测光,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为什么要测光?测光的目的在于获取正确的曝光,当曝光合适的时候,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照片。
否则相片有可能就会欠曝或过曝。
虽然,现在的单反相机可以快速找到正确的光圈快门和感光度的组合,但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拍摄的`环境和对面并非一成不变的。
作为一位专注于照片质量的用户,将会根据实际的对象,去选择最合适快门与光圈,以得到最佳的曝光。
关于单反相机的测光,并不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完的,这里整理了一些资料,大概的介绍一下单反相机的测光。
让新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单反相机测光模式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具备这4种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
只要不是很专业的场合,这几种测光方式足够应付所有的拍摄需要。
一、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或简称: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
对于习惯使用中央重点测光的摄影者,用这种方式测光比使用多区评价测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适用拍摄:个人旅游照片,特殊风景照片等。
二、中央部分测光(或称:局部测光)局部测光方式是对画面的某一局部进行测光。
当被摄主体与背景有着强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摄主体所占画面的比例不大时,运用这种测光方式最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局部测光比第一二种测光方式准确,又不象点测光方式那样由于测光点太狭小需要一定测光经验才不容易失误。
适用拍摄:特定条件下需要准确的测光,测光范围比点测光更大时。
三、点测光(SPOT)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
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者对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左右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作出曝光补偿。
数码摄影教程之数码照相机曝光与测光介绍

数码摄影教程之数码照相机曝光与测光介绍
01.
02.
03.
04.
目录
曝光与测光的基本概念
数码照相机的曝光模式
数码照相机的测光模式
数码照相机的曝光与测光实践
1
曝光与测光的基本概念
曝光的定义
曝光是指光线通过相机镜头,投射到感光元件上,形成影像的过程。
曝光量是指光线的强度和照射时间的乘积,决定了影像的明暗程度。
谢谢
03
测光是指相机通过内置测光表或外部测光表来测量拍摄场景的光线强度,以确定合适的曝光参数。
02
准确的测光和曝光是获得高质量照片的关键,需要摄影师熟练掌握两者的关系和技巧。
04
2
数码照相机的曝光模式
手动曝光模式
手动曝光模式允许用户完全控制相机的曝光参数,包括光圈、快门速度和ISO。
手动曝光模式适合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拍摄,例如夜景、逆光等。
3
1
2
4
光圈: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量,影响景深和曝光
快门速度: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影响曝光和运动模糊
ISO:感光度,影响照片的亮度和噪点
曝光与测光的技巧
正确设置ISO:根据拍摄环境和光线条件选择合适的ISO值,以获得最佳的曝光效果。
使用测光模式:根据拍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光模式,如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评价测光等。
02
捕捉细节:测光可以帮助摄影师捕捉到更多的细节,使照片更加生动、逼真。
创意效果:测光可以帮助摄影师实现各种创意效果,如高调、低调等,使照片更具个性。
04
曝光与测光的关系
曝光是指相机通过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的组合来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量。
01
摄影新手必学——测光

摄影新手必学——测光网罗摄影教程、拍摄技巧以及大师经典照片~帮助你读懂单反,爱上摄影!单反爱上摄影什么是测光?(左上曝光不足,右下过度曝光)再比如相机说明书所描述的:分别使用矩阵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的效果:负责控制外界有多少光线进入人眼的是人类的大脑。
那负责控制多少光线进入相机的大脑则是测光表,它会根据你身边的光线环境,去决定曝光组合(快门、光圈和ISO),以拍出曝光正确的相片。
相机是如何测光的?相机上的测光表,指针靠左的话,代表经相机测光系统自动计算后,发现当时的曝光设定之下,拍出来的相片会曝光不足。
而靠右的话,则显示将会过曝。
指在正中,则代表曝光正确。
18%灰18%红18%绿18%蓝相机也会测错光?黑色狗(Zemlinki!)雪地白色玫瑰相机的测光模式1. 权衡式测光:2. 重点测光:点测光占画面中央约4%的面积,范围相当地小所以相对集中,因此很适合用来人像、微距拍摄等,以得到较精准的单一点测光。
对许多专业的摄影师来说,这个测光方式最常被拿来使用,不过也由于这个曝光的基准点较小,所以有时拍出来的落差会比较大。
3. 局部测光:这个测光占画面中央约9%的面积,它主要是针对较大范围的平圴区域,所进行的测光功能,应用在生态、活动或是半身以上的人像使用居多。
4. 中央偏重平均测光:一般而言,这个测光的设计是考量到拍摄者会将作品对焦位置摆放在中央,也因此在感光元件处理这个位置的测光后,再将周围的测光参数做平均加权的计算,所以在多数拍摄作品会在中央位置时,这个测光模式会最常用。
测光辅助工具:入射式测光表现在你明白到为什么相机的测光表会不准确了吗?因为相机是根据反射光去判断曝光状况,即使相机公司开发出各种不同的曝光模式仍然有机会出错,这时就要使用入射式测光表,直接放到你想拍摄的物件表面上去进行测光了。
相机是靠反射光测光,由于反射光会受物件反射率影响,因此可能出错。
而测光表则是靠入射光测光,测光更为准确。
摄影必备知识八:测光模式详解

摄影必备知识八:测光模式详解
1、什么是测光?什么是测光模式?
测光是指相机测定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来确定曝光量的过程。
即对测光区域的反光率定为18%,相机则自动给出光圈与快门的参数。
测光模式是指对不同的测光区域进行的不同算法的测光方式。
2、测光模式分类及应用
测光模式分为:
评价测光:把拍摄画面分成多个测光区域,对每个区域分别测光,然后在整体加权计算曝光。
适用于大多数场景的拍摄。
局部测光:只对拍摄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
适用于逆光拍摄、舞台人像、光线反差较大,光线复杂的场景,针对主体亮部进行测光。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是指相机把拍摄画面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部分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
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给予少量的考虑。
通俗讲就是以画面中央位置的测光为主,这样的算法就是对于主体进行主要测光。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测光模式,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使曝光更加均匀,减少画面反差,画面更清晰。
点测光:是对拍摄画面中很小的一部分进行测光,通俗讲就是对一个点的测光。
这样的模式可以更准确的对画面中,认为最适合地方进行测光,而不会受到其它影响。
适用于拍摄移动物体或人像,特别是突出主体的时候。
相机测光模式与使用技巧

相机测光模式与使用技巧相机测光模式是指相机在拍摄时通过光线测量来确定适当的曝光参数的模式。
其中,常见的测光模式包括评价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
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测光模式,能够帮助摄影爱好者获得更好的曝光效果,提升照片质量。
本文将介绍相机测光模式的概念以及使用技巧。
一、评价测光模式评价测光模式也称为多区域测光或全区域测光,是相机中最常见的测光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相机会根据整个画面内的光线强度和色彩分布进行智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出最佳的曝光参数。
评价测光模式适用于大部分常见场景,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曝光结果。
使用评价测光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高光细节保护:在高对比度的场景下,评价测光模式会更加注重保护高光细节,避免过曝。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想要捕捉到更多的阴影细节,可以适当对曝光偏移进行调整。
2. 找准主体:评价测光模式倾向于以画面中心为主,但并不意味着主体一定要处于画面中心。
因此,在构图时要找准主体的位置,并将其置于评价测光区域内,以获取更准确的曝光。
3. 多次取样:在复杂光线条件下,如逆光拍摄或夜景拍摄,建议进行多次取样进行平均曝光,以确保光线的平衡和画面的准确曝光。
二、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是相机中较为常见的测光模式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相机只会对画面中央区域的光线进行测量,并根据测光结果确定曝光参数。
中央重点测光模式适用于需要凸显画面中心主体的情况,如人像摄影。
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找准主体:由于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只关注画面中央区域的光线,因此需要将主体放置于中心区域,以确保主体曝光准确。
2. 曝光补偿: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有时会在特殊光线条件下给出不准确的曝光结果,这时可以使用曝光补偿功能进行微调,避免曝光偏差。
3. 运用背光:中央重点测光模式适合拍摄背光场景,因为相机会优先曝光中央区域,能够准确把握主体的曝光情况,避免过暗或过亮的情况发生。
单反相机测光技巧

单反相机测光技巧
有摄影爱好者和小编反应,在顺光、逆光、斜射光、顶光,底光照耀下,不知道分别应该对着主体的什么地方测光?也不知道分别如何利用曝光补偿?那店铺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如何用单反拍摄的测光技巧:
使用单反相机拍摄之前,需要进行测光,具体办法这里有几条和大家分享:
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2.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3.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用AE lock 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后再来拍摄。
4.尽量别对白色或黑色物体测光,不然就请记得黑要减EV、白要加EV。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相关文章
最准确的方式是用百分之十八黑的标板在相同光线下测光。
拍摄人物的情况下可以对照手背放在相同光线下测光,前提是你不太黑,也不白,即黑人与白人不行。
曝光补偿你需要懂得曝光补偿的原理,就是白加黑减。
你在拍摄的时候,相机是按你的构图中%18黑的画面来测光的,如果你的画面中白的多,相机认为光太强,就减光,造成主体太黑,因此你需要正补偿,加光;如果你画面中黑的成份多,相机认为光线不够,就加光,造成画面中主体太亮,这时候你就需要减光。
知道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如何补偿及如何测光了。
摄影三大测光模式详解,摄影入门基本知识,教你正确选择测光模式

摄影三大测光模式详解,摄影入门基本知识,教你正确选择测光模式摄影入门教程,单反相机测光模式详解。
单反相机统共有三种测光模式,分别为:评价测光(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
在我们的摄影拍摄中,使用不同的测光模式会让照片呈现不同的曝光情况。
虽然它们都属于测光模式,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那么就让我来详细介绍测光模式的原理以及实际运用。
一、评价测光(矩阵测光)评价测光在个别单反相机中叫矩阵测光。
顾名思义,评价测光会根据进入单反相机中的所有光线,而进行计算测算光线。
测光的原理非常的简单,就是对景物中各个区域摄入单反相机中的光线,取得一个中间值的测光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看下边的照片案例。
假设单反相机对景物的各个区域所测算的光线数值,非别为1到9,此时相机就会把这些数值取得一个平均值。
(1 2 3 4 5 6 7 8 9)等于45,除以9等于5。
那么单反相机就会认定此时的拍摄场景,光线数值为5,然后让你根据这个曝光数值决定该如何曝光,在风光摄影中经常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测光模式适合在光线分布均匀的场景使用。
假如在光线对比较强的场景使用,场景中的明暗区域分布多少的不同,会导致测光结果的偏差,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
二、中央重点测光中央重点看测光看名字就很容易明白了,根据拍摄场景的中间区域作为重点测光对象,而除中间区域外的景物只做辅助测光。
假设在拍摄场景中,测得中间区域光线数值为6,除中间区域光线数值为3。
单反相机会对中间区域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但是也要照顾除中间外的区域,所以单反相机会给你的曝光数值为5或者4。
中央重点测光在什么场景下适合使用呢?一些摄影师喜欢把主题放置在画面的中央,中央重点测光便是他们善用的模式,下边的图片便是例子。
三、点测光点测光的测光面积是最小的,只是一个“点”,测光面积只占用画面面积的1%至4%,所以叫点测光。
点测光是测光模式中最精准的测光模式,但是点测光并不是那么容易使用的。
单反测光的操作方法

单反测光的操作方法
单反相机的测光操作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1.中央重点测光:以画面中央为测光区域,对其亮度进行测量,最后得出一个曝光值,使整张照片的亮度都能达到适宜的水平。
2.点测光:以画面某一个点为测光区域,测量该点的亮度,根据测出的亮度值调整曝光参数,以达到整张照片的适宜亮度。
3.多区域测光:将画面分成多个区域,根据各个区域的亮度情况对照片进行整体测光,以得到一个适宜的曝光值。
根据拍摄对象和场景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测光模式能够帮助摄影师更好的进行拍摄。
一般情况下,使用中央重点测光即可满足大多数场景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反摄影入门(六)(测光)测光,是计测合适曝光的过程。
只有通过测光获得正确曝光,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照片。
首先我们要明白和测光相关的3个概念。
曝光: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接受从镜头进光来形成影像。
我们在照相的时候,如果照片中的景物过亮,而且亮的部分没有层次或细节,这就是曝光过度(过曝);反之,照片较黑暗,无法真实反映景物的色泽,就是曝光不足。
正确曝光:什么是“正确曝光”?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物体的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的反光度不同,要用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正确的表现出物体,针对浅色和深色部分的曝光量也是不一致的。
也就是说,在同一拍摄取景范围内,只要物体反光度不用,必然有部分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
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只要我们想要表现的主体曝光正确,这张照片就可以说是曝光正确。
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有自动测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我们拍摄到曝光合适的照片。
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曝光让人不满意的片子。
往往是我们人眼能够看到的景物,拍出照片后,差距会非常大。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还要了解一个概念:感光宽容度。
从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一定范围,那么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的多,而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
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的建筑物(暗)以及耀眼的天空云彩(明)。
而一旦拍摄出来,要么就是云彩颜色绚烂而建筑物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要么就是建筑物色彩细节清楚而原本美丽的云彩却成了白色的一片。
举例:因为明暗反差过大,云层曝光正确的同时,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色彩细节全无,成了黑色的剪影。
(但这正是图片想要表现的效果,所以尽管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这张图片仍然可以说是“曝光正确”的片子。
利用了“感光宽容度”原理,正确的曝光云层,而让建筑成为剪影,使片子有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如果需要将建筑色彩细节能够表现出来,那么天空就会全白的一片。
可见,合理利用曝光,能够创造出不同感觉的照片。
测光模式:了解前面“曝光”、“正确曝光”、“感光宽容度”之后,让我们来了解相机的测光模式。
现在地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有以下3种测光模式:1、平均测光:对整个取景区平均计算测光值。
这是一般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使用率最为普遍。
在取景范围内光线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几乎都能让你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2、中央平均测光:对取景范围中的10-30%计算测光值。
当需要表现的主体在取景范围中间部分,而环境明暗与主体有较大的差别时,选择中央平均测光,仅对中央大部分区域测光,能使主体的曝光较为准确。
3、点测光:又称重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的1%-5%区域内测光。
点测光模式用的极少,也不易掌握。
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并能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使主体曝光精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宽容度”来创造出现实中无法看到的奇妙图片。
以下,将对如何用好点测光模式进行图例说明。
点测光模式适用的情况:点测光方式在取景内光线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情况下适用。
这种情况如果不用点测光,可能会造成需要表现的主体曝光不正确,太亮至白或者是太暗没有细节。
曝光锁定:在使用点测光模式前,需要了解曝光锁定的使用。
相机点测光的测光点在取景区的中心。
使用点测光的时候,需要把取景区中心点(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需要表现的主体来测光。
如果在你想要表现的取景中,表现主体并不在中心点,可以先用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表现主体进行测光,并使用相机的曝光锁定功能锁定对主体测光的数据,最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构图,对焦后按下快门。
大多数相机的曝光锁定都有专门的按钮,能够使我们得以轻松的在曝光锁定后重新考虑构图。
但也有一些相机曝光锁定和对焦都是通过半按快门实现,假如测光点和对焦点并不一致,例如测光点是太阳边的云彩,而对焦点是建筑物,就需要先对云彩点测光后曝光锁定,然后重新构图对建筑物对焦。
有些相机不能提供单独的曝光锁定和对焦锁定,也可以先对主体点测光后记下曝光数据,然后把相机的拍摄模式设置为M档,按点测光的数据设定曝光数据,然后进行构图和对焦。
举例1:拍摄荷花时,从取景环境看,需要表现的主体荷花较亮,而荷叶等较暗,且茎杆参差影响构图。
如果按照平均测光,那么平均测光值就会偏向较暗环境的光线强度,拍摄得到的结果是花叶、池塘曝光正确,而我们要表现的主体荷花确是惨白一片(曝光过度)。
拍摄片子的时候,因为荷花反光较多,荷叶和池塘反光少,利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对主体荷花花瓣进行点测,就能对荷花正确曝光,突出荷花色彩好细节佳,而池塘曝光不足,黑暗掩盖了层次的茎杆,更好的强调了主体荷花。
举例2:一部置于屋内的自行车。
大概是下午的时候,屋里没有开灯,阳光从门外照进来。
在取景范围中,光线分布极不均匀,反差比较大(肉眼能够清楚的看到自行车轮胎和车后面的背景)。
拍摄的时候,点测亮部的钥匙,锁定曝光后,重新构图。
因为前面的反光比较强,导致背景几乎纯黑一片,使画面相当地简洁,突出自行车局部的线条和弧度。
事实上,这也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它反映的虽说是真实,但由于胶片(或CCD等)感光宽容度太窄,又与真实看到的不一样。
可以说,如果不是用相机拍摄,肉眼是看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通过对感光宽容度的了解,预测拍摄的效果,利用点测光,从而在杂乱、平凡的景物中,提炼出有意思的片子。
举例3:拍摄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测光,人像摄影最重要通常就是表现人的脸庞。
摄影创作中实用测光六法:在摄影创作中,曝光时遇到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被摄体影调、亮度、氛围、质量以及色彩的纯度等等千变万化,与如何选择准确曝光密切相关。
在这里,提供六种测光的方法供参考。
一、平均测光法是在拍摄点用机内测光装置中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功能对准被摄体直接测光,它得到的是被测量的景物范围内各种亮度的平均读数。
这种方法有利于保证使整幅底片得到适当的曝光量,使整幅底片的密度不薄亦不厚。
如果被摄体的明暗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反差不大,用这种平均测光法极易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照顾重要的暗部阴影法采用这种测光方法,可以准确地控制画面中最主要的物体影像重要阴影部分的影调,使这些部分的影调和层次表现适当。
当画面中阴影部分占据很重要的部位时,如山峦的阴影部、逆光照明的室内景物、逆光人像,宜采用这种方法确定曝光。
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对象重要的阴影部分测光,但不按照测光表直接指出的读数曝光,而是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再减少1级、2级或3级进行曝光,将测量的该部位表现成较暗的影调。
在这种情况下,要比测光表提供的读数减少曝光。
对于黑白和彩色负片来说,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减少3级以内,仍然可以记录下层次;彩色反转片减少曝光要控制在2级之内。
三、考虑亮部影调法这种方法不是重点考虑被摄体暗部的影调,而是从增强或削弱景物的反差需求出发,让主要景物亮部将再现为什么影调作为思考的重点,比如,拍摄一幅顺光或前侧光照明的近景人像,或者拍摄雪景,您打算将人脸的亮部或大雪覆盖的地方再现为中级影调还是较亮、较明快的影调,就会用到这种方法。
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体的亮部测光,取得测光读数后,并不按照读数曝光,而是将曝光量再增加l-2级。
拍雪景以及其它高调景物,也应比测得的读数额外增加曝光。
四、掌握亮度范围法这种方法是分别近测被摄体亮、暗两部分的亮度,然后,根据胶卷的宽容度,确定适当的曝光。
假如您测量被摄体的亮面,应该用F16曝光,而测量暗面,应该用F4曝光,那么,您可以折中用F8去曝光。
这样,亮面曝光过度2级,暗面曝光不足2级,都能够记录下丰富的层次。
根据黑白与彩色负片的宽容度,亮部曝光只要不超过3级,暗部曝光只要不少于4级,底片上仍然是有层次的。
一般说来,如果底片的显影正常,黑白和彩色负片亮部的亮度超过3级,暗部的亮度不足3级,是能够有层次的。
彩色反转片所能记录的影调范围不超过1:50。
五、灰板法这种方法不是用测光表直接测量被摄体的亮度,而是测量有中级反光率的表面,依照测得的读数曝光。
这样,被摄景物中标准亮度的表面(中级灰表面)在照片上再现为中级灰影调,比它更暗或更亮的表面,则获得比中级灰更暗或更亮的影调。
最标准的中级灰表面是反光率为18%的摄影测试灰板。
将这样的灰板放置在被摄体的位置,并使它受光均匀,然后用反射式测光表对准它测量,并按照测得的读数曝光,会使被摄体得到正确曝光。
这种测光方法,与亮度测光表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因为它能正确再现出被摄景物中明暗各部分影调的深浅,尤其适合于彩色反转片的拍摄。
如果没有反光率为18%的灰板,摄影者可以用测光表测量自己的手背代替灰板,因为它们的反光率接近。
根据手背的亮度曝光,被摄对象各部分的明暗关系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六、测量代用目标法当被摄对象离照相机很远,不可能靠近被摄体测量局部的亮度时,可采取测量代用目标的方法,就是从近处选择一块与远处的被摄体亮度相当的代用目标,直接测量它的反射亮度,以代替对远处被摄体的测量。
比如测量近处的雪,代替在远处山峰上同样明亮的雪;测量近处一棵大树的树干或丛叶,代替河流对岸的树木。
不过,采用这种测光方法,要注意代用目标和实际被摄对象的受光情况必须一致,而且勿使背景影响它的读数,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