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2)课题一数数、数的组成(一) (2)数数(教学片断) (5)课题二数数、数的组成(二) (6)课题三写数读数 (8)课题四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一) (11)数的顺序(教学片断) (13)课题五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二) (15)课题六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数 (17)课题七认识人民币(一) (20)认识人民币(教学片断) (22)课题八认识人民币(二) (23)课题九整理与复习 (26)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28)课题一认识前和后(一) (28)课题二认识前和后(二) (31)课题三认识上和下 (33)课题四认识左和右 (36)课题五找座位 (38)课题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42)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44)课题一分类 (44)分类(教学片断) (47)课题二认识图形(一) (48)课题三认识图形(二) (50)认识图形(教学片断) (53)课题四实践活动:有趣的图形拼组 (54)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56)课题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56)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片断) (59)课题三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一) (61)课题四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二) (65)课题五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 (67)课题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二) (69)课题七整理与复习 (72)第五单元:认识钟表课题 (75)一认识钟表(一) (75)课题二认识钟表(二) (78)数学文化:计时方式的变化(教学片断) (80)课题三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82)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84)课题一进位加法(一) (84)课题二进位加法(二) (87)课题三退位减法(一) (89)课题四退位减法(二) (91)课题五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一) (94)课题一统计(一) (102)课题二统计(二) (105)第八单元:总复习 (107)课题一总复习(一)(100以内数的认识) (107)课题二总复习(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110)课题三总复习(三)(方向和位置、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112)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课题一数数、数的组成(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数的认识第一课:什么是数字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0-10的数字;2.能够用生活中的实物表示数字;3.能够画出0-10的数字的数量。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数字;2.熟练使用实物表示数字;3.熟练绘制0-10的数字。

教学难点1.画出数字数量的图形;2.正确朗读数字的大小。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数字的认识。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实物表示数字,画出数字数量的图形,正确朗读数字的大小。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0-10的数字,并邀请学生一起数数,并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实物来表示这些数字。

2.朗读数字请学生依次朗读0-10的数字,并帮助并纠正学生发音不准确的数字。

3.实物表示数字让学生自主探索,用生活中的实物来表示数字。

例如:用纸板来表示数字0,用草莓来表示数字2等。

4.数字数量的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数字0,要求学生用小球来表示数字的数量,并标记在数字0的下方。

之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2,3……10 的数字,并要求学生用小球表示数字的数量,并标记在数字下方。

5.读书练习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并鼓励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但是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朗读数字,正确使用生活中的实物表示数字,并能够画出数字数量的图形。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需要较多的练习与巩固,可以通过朗读数字、实物表示数字、数字数量的图形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单元:空间和形状第一课: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2.能够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并正确说出图形名称。

教学重点1.正确辨认各种平面图形;2.绘制各种平面图形并说出名称。

教学难点1.正确说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名称;2.根据提示画出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各种平面图形,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并说出名称。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集第一课: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感受,认识常见的图形。

2.能够正确用汉字和拼音写出常见图形的名称。

3.能够正确用手指指认、口头描述或者粘贴图片的方式表示常见图形。

教学内容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立体图形: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圆球。

教学步骤导入1.教师展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问答。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有几条边?有几个角?–它的边长(或长和宽)是多少?–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用汉字和拼音写出这个图形的名称吗?2.教师展示一个圆形和一个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问答,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描述这两个图形。

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一个立方体和一个圆柱体,问答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认识立方体和圆柱体。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球,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描述这两个图形。

3.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和记忆每个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感受,认识常见的图形。

通过问答和描述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通过多种感知方式的引导,增加了学生们对图形的认知深度。

同时,课堂的互动性较强,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增强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数字1-10的认识与运算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数字1-10并能写出相应的数字。

2.能够正确念出数字1-10并能正确排序。

3.能够进行简单数学运算,如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1.数字的认识:数字1-10的识别与书写。

2.数字的排序:数字1-10的排列顺序。

3.简单数学运算: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和运算。

教学步骤导入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用指纹指认的方式识别和念出数字。

2.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说,然后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卡片。

认识数字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并用手指写出相应的数字。

2.教师宣读某个数字,学生举起或说出该数字的卡片。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材简介1.1 教材名称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1.2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在一年级学习二位数的整数,学会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整元法,掌握二位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1.3 教学内容•数学读本•认识数0•认识整数的正负和大小比较•三位数的认识和读法•人民币和整元法•二位数的认识和读法•二位数加减法二、教学计划2.1 教学时间本教案为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共有7个单元,总计22周。

2.2 教学方式本教案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学生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

2.3 教学内容概述2.3.1 认识数01.词语“有0个”、“没有”。

2.熟练解决0与其他自然数相加、相减的问题。

3.观察数幻灯片,进一步理解数0的意思。

2.3.2 认识整数的正负和大小比较1.带有正负的实际情境解读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3.比较三个数或三个以上的大小2.3.3 三位数的认识和读法1.认识三位数2.读懂三位数3.认识千位2.3.4 人民币和整元法1.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各种面额的基本概念。

2.利用整元法进行人民币的简便计算。

3.理解三位数和人民币面额之间的对应关系。

2.3.5 二位数的认识和读法1.认识二位数。

2.读懂二位数。

3.识别一个数是几十几个。

2.3.6 二位数加减法1.一些多步加减的实际问题。

2.向前进位,向后退位。

2.4 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作业第一单元认识数0 1周完成课后习题第二单元认识整数的正负和大小比较1周完成课后习题第三单元三位数的认识和读法2周完成课后习题第四单元人民币和整元法2周完成课后习题第五单元二位数的认识和读法2周完成课后习题第六单元二位数加法3周完成课后习题第七单元二位数减法3周完成课后习题三、教学方法3.1 课前预习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内容和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完成预习问题的解答。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全集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全集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第一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材P1——2教学目的:1、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1、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100根小棒,橡皮筋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知道10个十是一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出示P1情景图师:小朋友们,你从这副图上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汇报)这些数都是比20大的数,除了从图上观察到的再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数?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不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的吗?(生交流)2、揭示课题3、师:100以内的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用的,你们想认识这些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首先让我们学习数数,(板:100以内的数)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一(1)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你能数出桌上这堆小棒有多少根吗?(生数)(2)师:你们在数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交流)(3)师:数到28时你是怎样往后数的?29再添一根,该数几了?数到45时呢?(4)请你把这一百根小棒,每10根捆一捆,看看能捆成多少捆?(5)生捆、汇报(6)全班一起10根10根的数到一百。

(7)师:100里有几个十?(板:10个十是一百)(8)师:你还有其他的数法吗?(9)指导生看书:书中的小朋友数数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小组交流)(10)师引导生总结数数时的方法。

三、练习1、课堂活动:12、练习一:13、游戏:对口令第二课时数的组成教学内容:P3——4 例2、3 练习一:2教学目的:1、通过数数这种形式,让生直观的了解数的组成,让生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让学生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100以内的数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教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游戏:开火车,数数2、十个十个的数,数到一百二、探索新知(一)例二1、师:请小朋友数数白色的小兔有几只?(生数、汇报)你是怎么数的?28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师小结:28这个数,是由2个十8个一组成的。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数的组成第一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材P1——2教学目的:1、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100根小棒,橡皮筋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知道10个十是一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出示P1情景图师:小朋友们,你从这副图上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汇报)这些数都是比20大的数,除了从图上观察到的再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数?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不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的吗?(生交流)2、揭示课题3、师:100以内的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用的,你们想认识这些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首先让我们学习数数,(板:100以内的数)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一(1)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你能数出桌上这堆小棒有多少根吗?(生数)(2)师:你们在数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交流)(3)师:数到28时你是怎样往后数的?29再添一根,该数几了?数到45时呢?(4)请你把这一百根小棒,每10根捆一捆,看看能捆成多少捆?(5)生捆、汇报(6)全班一起10根10根的数到一百。

(7)师:100里有几个十?(板:10个十是一百)(8)师:你还有其他的数法吗?(9)指导生看书:书中的小朋友数数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小组交流)(10)师引导生总结数数时的方法。

三、练习1、课堂活动:12、练习一:13、游戏:对口令第二课时数的组成教学内容:P3——4 例2、3 练习一:2教学目的:1、通过数数这种形式,让生直观的了解数的组成,让生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让学生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100以内的数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教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游戏:开火车,数数2、十个十个的数,数到一百二、探索新知(一)例二1、师:请小朋友数数白色的小兔有几只?(生数、汇报)你是怎么数的?28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师小结:28这个数,是由2个十8个一组成的。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期教案(全册)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期教案(全册)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期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1、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的直观印象,为建立数位概念作好准备。

会用计数单位“一”和“”数出100以内的数,会正确地数出“翻坎数”。

2、直观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几几是由几个和几个一组成的。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的直观印象,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学具: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教学单元主题图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过了20以内的数,你能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20以内的数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对,2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的确很广泛。

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只用到20以内的数就够了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片。

出示单元主题图。

师:观察这幅图片,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图片上提供的信息自由地说。

师:这些信息里面的数是20以内的数吗?学生回答略。

师:看来在这里20以内的数不够用了,这一单元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X|k | B|1 、 c|O |m1、教学例1师:小朋友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数数,现在请同学们每人拿出20根小棒数一数。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说出: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5根5根地数……师:对,我们有很多种数数的方法。

但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用得最多的数数方法就是一根一根地数和一捆一捆地数,也就是10根10根地数,(板书: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用这两种方法来研究怎样数比20更大的数。

师:用这两种数数的方法,10以后怎么数呢?要求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10后面加上1就是11,再添1就是12 (10)根10根地数,1个是10,2个是20。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1、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印象,为建立数位概念作好准备。

会用计数单位“一”和“十”数出100以内的数,会正确地数出“翻坎数”。

2、直观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印象,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学具: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教学单元主题图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过了20以内的数,你能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20以内的数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对,2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的确很广泛。

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只用到20以内的数就够了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片。

出示单元主题图。

师:观察这幅图片,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图片上提供的信息自由地说。

师:这些信息里面的数是20以内的数吗?学生回答略。

师:看来在这里20以内的数不够用了,这一单元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师:小朋友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数数,现在请同学们每人拿出20根小棒数一数。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说出: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5根5根地数……师:对,我们有很多种数数的方法。

但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用得最多的数数方法就是一根一根地数和一捆一捆地数,也就是10根10根地数,(板书: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用这两种方法来研究怎样数比20更大的数。

师:用这两种数数的方法,10以后怎么数呢?要求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10后面加上1就是11,再添1就是12……10根10根地数,1个十是10,2个十是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第1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材P1——2教材内容教学目的:1、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 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100根小棒,橡皮筋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知道10个十是一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出示P1情景图师:小朋友们,你从这副图上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汇报)这些数都是比20大的数,除了从图上观察到的再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数?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不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的吗?(生交流)1、揭示课题2、师:100以内的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用的,你们想认识这些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首先让我们学习数数,(板:100以内的数)二、探索新知3、教学例一(1)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你能数出桌上这堆小棒有多少根吗?(生数)(2)师:你们在数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交流)(3)师:数到28时你是怎样往后数的?29再添一根,该数几了?数到45时呢?(4)请你把这一百根小棒,每10根捆一捆,看看能捆成多少捆?(5)生捆、汇报(6)全班一起10根10根的数到一百。

(7)师:100里有几个十?(板:10个十是一百)(8)师:你还有其他的数法吗?(9)指导生看书:书中的小朋友数数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小组交流)(10)师引导生总结数数时的方法。

三、练习1、课堂活动:12、练习一:13、游戏:对口令课后小结:第2课时数的组成教学内容:P3——4 例2、3 练习一:2教学目的:1、通过数数这种形式,让生直观的了解数的组成,让生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让学生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100以内的数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教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游戏:开火车,数数2、十个十个的数,数到一百二、探索新知(一)例二1、师:请小朋友数数白色的小兔有几只?(生数、汇报)你是怎么数的?28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师小结:28这个数,是由2个十8个一组成的。

2、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板:数的组成)3、师:请小朋友数数灰色的小兔和白色的小兔一共有多少只?(生数)4、汇报是怎样数的?5、同桌讨论,55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汇报)6、请小朋友数出这幅图一共有多少只动物,你是怎么数的?10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二)教学例三1、出示例3图((1)师:请小朋友门仔细观察,这些商品每盒的数量是几?为什么这些商品中的数量都是10?(2)第一副图,这幅图有几盒和几个乒乓球,那么就是()个十和()个一,3个十和2个一组成多少呢?(3)讨论:比较2支钢笔和2盒钢笔谁多谁少?为什么?(三)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三、练习1、课堂活动3 仔细看图,数数,填填,抽生说2、练习一、2、3、4、53、师先说清题意,生再完成课后小结:第3课时第4课时写数读数、出示计数器表示的34 “34的3表示读数、写数教学内容:教材P5——6例1、2 课堂活动1、2、.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全面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2、知道读数、与写数都从高位起并认识百位。

3、通过34与43这两个数的数字相同而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这一例证,让生感受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感受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2、位上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教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读、写100以内数。

(板:写数、读数)探索新知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读、写100以内的数,小朋友们学得好吗?老师想考考大家,这些数,你会读吗?二、练习1、P5(请生想一想)二十三怎样写,哪一位起?(高位)2、摆计数器,播珠。

师:13怎样写,怎样播珠?抽同学上讲台演示。

3、师:小朋友真能干!师出示34,这个3、4各表示什?4、完成P6、1三、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四、第4课时1、教学例1请小朋友们摆出1捆小棒师:1捆小棒表示多少?请小朋友再摆出3根小棒师:3根小棒表示多少?你能将一捆零3根小棒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操作,到黑板上贴珠子。

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什么?个位上的3个珠子表示什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拨珠的饿吗?为什么要这样拨?这个数你会写吗?(同桌交流写法)师:请小朋友摆出2捆零3根小棒。

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珠?你会写23吗?请你写到书上。

思考:23的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教学例2(1)读写34什么?4表示什么?”(2)出示计数器表示的43请小朋友们自己写出这个数,并和同桌一起读一读同桌交流43中的4和3个各表示什么?(3)引导比较34、43师:请仔细观察34、43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生讨论)师小结:34和43 这两个数的数字相同而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一样。

(4)读写50师出示计数器表示的50师: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我们该怎样去表示呢?(生答,完成于书上)同桌交流这个数的读法(5)读写100师:10个十是多少?(师出示计数器图)该怎样读写呢?师: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6)比较50、100的写法师:比较50、100的写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请小朋友仔细想想,我们读数和写数的时候是从哪一位开始?(高位)一、课堂活动1、P6、1读出奖牌数师:这是第29届奥运会前5名的奖牌数,我门中国代表队获得了第2名,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些奖牌数,2、P7、2 以游戏的形式,同桌练习3、P7、3 生独立完成,交流为什么你要这样写二、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小结第5课时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教学内容:教材P9、例1 课堂活动1、2 练习三、1-6教学目的1、利用原有的认知基础,加深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理解4、揭示数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对数感的掌握水平教学重难点:揭示数的排列规律,对数感的掌握。

教具准备:100以内数叙表教学过程:一、复习:数数(开火车)师: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数,也学习了写数,你能从1按顺序写到100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板:数的顺序)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一师填写第一排(1)出示例1小朋友请你按数的顺序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2)请小朋友将这张表完成,看谁填地又对又快(3)生独立完成(4)生四人组交流填得怎样(5)你发现了什么?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排列(6)生讨论,汇报(7)引导生交流,感受数感师:96与98 比较,你觉得96比98怎么样?42与98比?你能象老师这样说说哪个数比哪个数少一些?哪个数比哪个数少得多?三、练习1、P11课堂活动做题前提示学生是几个几个地在数2、练习三1-3。

3、课堂活动4 自由读题,同桌一起读,不认识的字问老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你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节:你今天都学到了些什么知识?课后小结第6课时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教学内容:教材P9 例2、3 课堂活动教学目的:1、能用不同的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多种方法的结果的一致性、教学具准备:小棒直尺图教学过程:一、激情引新师:在美丽的大森林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在采蘑菇,突然他们争吵了起来,都认为自己采的蘑菇多,其中小白兔采了51朵,请你们来当当小裁判,比一比,到底谁采的蘑菇多?小朋友门你们想当好小裁判吗?为了当好小裁判,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2(1)请小朋友们从学具盒中拿出小棒,比一比,哪堆小棒多?(2)请1、3、5组的同学拿出51根小棒,2、4、6组的同学拿45根小棒,同桌的同学比比看,谁多谁少,一边比较一边说你是怎样比的。

(3)(小组讨论,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4)观察直尺,找出45 表示的长度,是从那里到哪里?51呢?比一比,哪一个表示长度短,为什么?师总结:小朋友刚才通过操作知道了45比51小,我们就用“<”号把两个书连起来(板:45>51)读做:45小于51师::现在同学门知道哪知兔采的蘑菇多了吗?(5)指导看书:书上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你还会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6)引导生总结出比较45与51的大小的方法:45有4 个十,51有5个十.这两个数的十位上的数不同,哪个数的十位比较小?所以:45<512、出示例3请用刚才学的比较两个数的方法,试着完成例3,小组的同学可相互讨论23()32 45()43各小组交流讨论情况师引导生总结:当十位上的数相同时,怎样比较?生:十位上相同时,个位上的数大的就较大3、课堂小结: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三、练习1、P12 2 生完成可交流比较方法2、P16 7 生独立完成,订正课后小结第7课时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教学内容:练习三7、8、9教学目的1、巩固对前两节课程知识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必要联系教学重难点:巩固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汇报调查情况一、练习1、课堂活动p126题师:开学的日子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手拿着数字卡片来上学,这是,熊老师对小动物说:“小于50的朋友请到幼儿园”马老师对小动物说:“大于50的朋友请到小学。

”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这些小动物找到该去的地方吗?请你用连线的方式帮帮他们。

2、课堂活动 5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3、练习三7、8、9 先读懂题意,师生一起说一说每辆汽车所说的话,一号车比2号车少得多,就是比哪个数少得多;3号车比2号车多一些,就是比哪个数多一些?生完成后,交流。

4、游戏,猜数师讲明玩法,同桌的小朋友互玩4、数学文化“你知道吗?”请同学们自己看图,自己阅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小组交流:这幅连环画说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满十向前一位进1是怎么来的吗?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课后小结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P14——17教学目的:1、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1、强化学生对数位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感的认识2、复习对人民币的认识教学重难点:100以内数的组成及对数感的认识教学具准备:小黑板计数器教学过程:一100以内数的组成1、P14请生独立完成。

数数师:一个一个地数从20数到33,从47数到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