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栅光阀器件的结构改进与制作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光纤光栅传感器解调技术及封装工艺的研究共3篇

光纤光栅传感器解调技术及封装工艺的研究共3篇

光纤光栅传感器解调技术及封装工艺的研究共3篇光纤光栅传感器解调技术及封装工艺的研究1光纤光栅传感器解调技术及封装工艺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传感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光纤光栅传感器是一种应力、温度等物理量测量的传感器,具有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等优点。

而光纤光栅传感器解调技术及封装工艺的研究,是提高该传感器稳定性、可靠性、可应用性的关键。

一、光纤光栅传感原理及分类光纤光栅传感器是利用光纤光栅的反射原理来测量应力、温度等物理量的一种传感器。

光纤光栅传感器主要分为两类:静态光纤光栅传感器和动态光纤光栅传感器。

静态光纤光栅传感器是通过测量光纤光栅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化,从而获得物理量的信息;动态光纤光栅传感器则是通过测量光纤光栅受到的外部干扰所产生的相位变化,从而获得干扰物理量的信息。

二、光纤光栅传感器解调技术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解调技术是指从光纤光栅的反射光信号中提取出待测量物理量的技术。

其中,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精度与线性度关系密切,因此精确的解调技术是确保传感器精度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1. 光谱解调技术光谱解调技术是利用光纤光栅在不同载入下所产生的反射光谱,从而反推出物理量信息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具有高精度和较大的测量范围,但由于其需要较高的光源功率,所以不适宜在复杂环境下使用。

2. 时间域解调技术时间域解调技术是利用光纤光栅在受力作用下的反应时间差,从而反推出物理量信息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对外部干扰不敏感等优点,但由于其对光源谐波抑制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需要一定的硬件配合才能正常使用。

三、光纤光栅传感器封装工艺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封装工艺是指保护传感器光纤光栅不受外界干扰、延长传感器寿命的一系列工艺。

其中,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保护套管应具备耐高温、耐腐蚀、防水、防氧化等性能。

1. 材料的选取传感器保护套管材料在保证传感器性能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选取价格合理、易加工、热膨胀系数小、机械强度高、防折强度好以及高温抗拉强度好等性能优异的材料。

新型MEMS器件-光栅光阀(GLV)的原理及应用

新型MEMS器件-光栅光阀(GLV)的原理及应用

新型MEMS器件-光栅光阀(GLV)的原理及应用
钟灿涛
【期刊名称】《电子产品世界》
【年(卷),期】2004()01A
【摘要】光栅光阀(Grating Light Valve)是基于MEMS技术的一种新型器件。

GLV技术提供了完成光的开关、调制和衰减的一种可靠方法。

基于GLV技术的器件同时结合了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可制造性等特点,适用于范围广泛的成像应用,包括正面投影和背面投影系统、便携式通信设备、打印机、计算机直接制版机以及光纤通信。

目前更多新应用正在开发之中。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钟灿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53;TH-39
【相关文献】
1.新型MEMS器件-光栅光阀(GLV)的原理及应用 [J], 钟灿涛
2.1×3光栅光阀式光开关分析与设计 [J], 王远干;喻洪麟;朱传新
3.新型的GLV栅状光阀成像系统——高清晰度电视的另一种显示方式 [J], 虎永存
4.光栅光阀器件的结构改进与制作工艺研究 [J], 张巍;耿煜;侯昌伦;杨国光
5.光栅光阀MEMS光开关系统设计 [J], 喻洪麟;鲁双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3光栅光阀式光开关分析与设计

1×3光栅光阀式光开关分析与设计

1×3光栅光阀式光开关分析与设计王远干;喻洪麟;朱传新【摘要】文章结合光栅光阀响应时间短和反射光栅衍射效率高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光栅光阀式1×3微型光开关.理论计算和对比实验表明,在波长为1.3 μm,闪耀角和入射角分别为5.4 °和0 °的情况下,开关时间为微秒级.与同类光开关相比,这种开关具有开关时间短、衍射效率高和工作电压低的优点.【期刊名称】《光通信研究》【年(卷),期】2008(000)004【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光栅光阀;光开关;微电子机械系统;衍射角【作者】王远干;喻洪麟;朱传新【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4;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4;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56随着光信号传输业务量的快速增长,组建全光传输网络成为光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光交叉连接(OXC)技术是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在OXC设备中光开关及更为复杂的光开关矩阵系统是关键器件。

由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光开关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和工作稳定等特点,因此MEMS光开关取代传统光开关已成为必然[1]。

MEMS光开关从空间结构上可分为2D和3D两类,它们主要依靠反射微镜来实现光路的切换,微镜移动距离大于10 μm,开关时间在5 ms左右。

微镜式光开关的这一特性,使得开关时间成为制约微反射镜式光开关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光栅光阀(Grating Light Valve, GLV)是一种基于MEMS的新型微型反射光栅[2],它通过静电力驱动辐条移动实现光路开关,辐条的移动距离为波长级,因而可大大减少响应时间。

光栅光阀式光开关将光栅光阀切换时间短的优点和闪耀光栅衍射效率高的特点结合起来,具有开关时间短(μs级)、衍射效率高和工作电压低等特点。

1×3光栅光阀式光开关分析与设计

1×3光栅光阀式光开关分析与设计
固定 辐
关具 有体 积 小 、 本 低 、 靠 性 高 和工 作 稳 定 等 特 成 可 点, 因此 ME MS光开 关 取 代 传 统 光 开 关 已成 为必
然 。 M E S光 开 关 从 空 间 结 构 上 可 分 为 2 和 3 M D D
采 用 反 射 辐
条取 代 闪耀 光栅 的反射 面 , 通过对 辐条 施加 电压 , 使
( y La o a o y o t ee to i c n l g n y tm s Ke b r t r fOp o lc r n cTe h o o y a d S s e ,EM C,Ch n q n i e st o g ig Un v r i y,Ch n q n 0 0 4,Ch n ) o g ig4 0 4 ia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4期 ( 总第 1 8期 ) 4
光 通 信 研 究
STU DY ON OPTI CAL COM M UNI CATI ONS
2 8 00
( m. . 4 ) Su NO 1 8
1 ×3光 栅 光 阀式 光开 关 分析 与设 计
移 动 辐
空隙
光 栅 光 阀 式 光 开 关 侧 面 结 构 如
图 2所 示 。它
图 1 光 栅 光 阀 结 构
硅 基 底

O XC设 备 中光 开关 及 更 为复 杂 的 光开 关 矩 阵 系统
是关 键 器 件 。 由 于微 电 子 机 械 系 统 ( MS 光 开 ME )
t e optc lw a e e h i a v lngt s 1 h i .3 um nd t a e a gl nd i cde ngl r 4 。an 。r s c ie y, t w ic ng tm ei a he blz n e a n i nta e a e5. d0 e pe tv l hes t hi i son t e e fm ir e on he lv lo c os c d. Com pa e t he i ia tc lswic s,i s t dv nt ge fs or wic i g tm e,hi f r d wihot rsm lrop ia t he tha hea a a s o h ts t h n i gh di— f a ton e fce y nd l w pe a i g v t ge r c i fiinc a o o r tn ola . Ke r : g a i i a v y wo ds r tng lghtv l e;optc ls ic i a w t h;M EM S; dfr c i ng e if a ton a l

圆光栅的优化设计方案

圆光栅的优化设计方案

圆光栅的优化设计方案
一种优化设计方案是采用高精密制造工艺,并选择具有较高反射率的材料制作圆光栅。

这样可以提高光栅的效率,使其能更好地分散和衍射光线。

另外,可以通过调整光栅的参数来优化设计。

例如,通过改变光栅的刻线间距和宽度,可以调节光栅的衍射效果。

此外,还可以根据应用需求来确定最佳的光栅直径和孔径大小,以实现最佳的光学性能。

在光栅的制备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产生光栅表面的缺陷和污染。

这可以通过精细的清洁、抛光和涂层等工艺来实现。

同时,在装配过程中,需要确保光栅与其他光学元件的对心度和平行度,以减小光学系统的误差。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光栅的设计中引入非球面光栅,以改善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非球面光栅具有更复杂的曲率,可以消除由球面像差引起的像差,并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最后,在光栅的应用中,还可以通过优化光源的选择和调节,以及结合适当的光栅角度和位置,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光源光谱分布、均匀度和光强,以及确定最佳的入射角度和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栅的衍射效应。

光纤光栅的制备和调制技术

光纤光栅的制备和调制技术

光纤光栅的制备和调制技术光纤光栅是一种利用光纤中周期性介质折射率变化的结构来控制光信号传输的技术。

它在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纤激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光纤光栅的制备和调制技术,以及相关应用方面的进展。

光纤光栅的制备技术有几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光纤光栅的曝光和刻蚀技术。

曝光技术通常使用干涉光束将紫外光照射在光纤上,通过控制曝光剂的厚度和光束的强度来控制光栅的周期和折射率的变化。

刻蚀技术则是使用化学蚀刻方法将曝光后的光纤进行刻蚀,使得光栅形成。

另一种制备光纤光栅的技术是使用激光直写技术。

这项技术使用激光脉冲来直接在光纤上写入光栅结构,而无需曝光和刻蚀过程。

激光直写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光栅制备,并且具有快速、灵活,适用于各种光学纤维的优点。

这项技术在光纤光栅的制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光纤光栅的调制技术是使用外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改变光纤光栅的折射率,从而调节光信号的传输性能。

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温度调制技术和机械调制技术。

温度调制技术通过改变光纤的温度来改变光纤光栅的折射率。

光纤材料的折射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控制光纤的温度变化,可以对光纤光栅的传输特性进行精确的调节。

这项技术在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械调制技术则是通过施加外力来改变光纤光栅的折射率。

通过机械弯曲、机械压力等方式,可以改变光纤中周期性介质的折射率,进而控制光信号的传输。

这种技术在光纤光栅传感器中很常见,可以实现一些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的调节。

除了制备和调制技术,光纤光栅还有一些应用方面的进展。

例如,光纤光栅在光纤通信中可以用来实现波长多路复用技术,通过控制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实现在一个光纤中同时传输多个不同波长的信号,提高了光纤通信的传输容量。

在光纤传感方面,光纤光栅可以用来监测和测量光纤周围的物理量,例如温度、应变、压力等。

通过与光纤光栅的相互作用,可以将这些物理量转化为光信号的变化,从而实现对环境的监测和测量。

全息光栅的制造技术及其改进

全息光栅的制造技术及其改进

全息光栅的制造技术及其改进
全息光栅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制造的光学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光学信息存储、光学成像、光学通信等。

全息光栅的制造技术及其改进一直是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全息光栅的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两种方法:光刻法和激光干涉法。

光刻法是利用光刻胶和光刻机制造全息光栅,具有制造精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但是制造成本较高。

激光干涉法是利用激光干涉原理制造全息光栅,具有制造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制造精度受到激光束的稳定性和光路的影响。

为了提高全息光栅的制造精度和效率,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法。

其中,光刻法的改进主要包括使用高分辨率的光刻胶、优化光刻机的参数、采用多层光刻等。

激光干涉法的改进主要包括使用高功率的激光器、优化光路设计、采用多光束干涉等。

除了以上改进方法,还有一些新的制造技术被提出,如电子束曝光法、离子束曝光法、光子晶体制造法等。

这些新技术具有制造精度高、制造速度快等优点,但是需要更高的设备和材料成本。

总的来说,全息光栅的制造技术及其改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会有更多更先进的制造技术被提出,为全息光栅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制备光栅片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制备光栅片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制备光栅片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光栅片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激光技术、光谱分析、光通信等领域。

它通过在透明基底上制造一系列平行的光栅结构,能够对光的传播进行调控。

下面将介绍制备光栅片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材料准备制备光栅片所需的材料主要包括透明基底材料、光刻胶、光刻胶显影液、刻蚀液等。

透明基底材料常用的有玻璃、石英等,而光刻胶则有正胶和负胶两种选择。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保所选材料的质量和纯度。

二、光刻胶涂覆首先,将透明基底清洗干净,并确保其表面没有杂质。

然后,将光刻胶涂覆在透明基底上。

涂覆过程需要控制涂层的均匀性和厚度,可以使用专业的光刻胶涂覆机来实现。

在涂覆后,将样品进行预烘烤,使光刻胶均匀地附着在基底上。

三、光刻胶曝光光刻胶曝光是制备光栅片的关键步骤。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曝光方式和曝光设备。

在曝光前,需要准备好光栅结构的掩模,即用于模具的光刻胶薄片。

将掩模放置在光刻机上,并进行曝光。

曝光后,将样品进行后烘烤,以固定光刻胶的图案。

四、显影显影是将未曝光的光刻胶部分去除的过程。

根据所选的光刻胶类型,选择相应的显影液。

将样品浸泡在显影液中,待显影液逐渐溶解未曝光的光刻胶后,取出样品,用去离子水洗净。

显影过程中需要控制显影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光刻胶的显影效果。

五、刻蚀刻蚀是将显影后的光刻胶图案转移到透明基底上的过程。

根据所选的刻蚀液,将样品浸泡在刻蚀液中,刻蚀液会溶解掉显影后的光刻胶,同时将光栅结构转移到基底上。

刻蚀过程需要控制刻蚀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刻蚀的深度和精度。

光栅片的制备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参数,以确保最终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光栅结构。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实验环境制备光栅片需要在洁净的实验环境中进行,以防止灰尘和杂质对样品的污染。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及适当的温湿度控制。

二、操作技巧制备光栅片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尤其是在涂覆、曝光和显影等步骤中,需要掌握合适的涂覆速度、曝光时间和显影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8期2009年8月光 子 学 报ACTA PH OT ON ICA SINICAV ol.38N o.8A ug ust 2009*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C31003)资助Tel:0571 ******** 804Email:hedgehogzw@gmail.co m收稿日期:2008 07 02修回日期:2008 11 06光栅光阀器件的结构改进与制作工艺研究*张巍,耿煜,侯昌伦,杨国光(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7)摘 要:根据光栅光阀的工作原理,在结构上对传统的光栅光阀器件进行了改进,分析了改进后光栅光阀器件的光学特性、结构特性,以及制作工艺流程.改进后的光栅光阀结构中硅基底上设有二氧化硅隔离层,隔离层上沉积无定形硅作为牺牲层,可动梁的材料是氮化硅,固定梁为蒸镀的金属铝层.通过离子刻蚀的方法刻蚀图形,用化学腐蚀方法掏空牺牲层得到所需桥梁状结构.研究表明改进后的器件黑区范围小,驱动电压较低,光学效率较高,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光栅光阀;结构改进;微加工;刻蚀中图分类号:T N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213(2009)08 1926 60 引言光栅光阀(Grating Lig ht Valve,GLV)最早于1992年发明,它是一种基于M EMS 技术的反射式相位光栅器件.该器件利用静电对间隔的活动微光栅条进行控制达到对入射光的强度和反射方向进行控制,具有响应速度快,光学效率高[1],成像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特别是可以经受极高的光能强度.自问世以来GLV 已成功应用于光开关、光衰减器、高清晰电视显示、计算机直接制版机以及光纤通信等众多领域[2].GLV 器件单元一般由偶数个平行梁结构组成,每个单元有6根梁,分别为相间隔排列的固定梁和可动梁,采用氮化硅(Si 3N 4)材料制作,表面镀有金属铝层以提高反射率.梁的两端固定,中间悬浮在空气层中.在工作状态下,在可动梁和基底上施加电压,通过静电力的作用使可动梁中间的悬浮部分向基底方向移动,与固定梁之间形成相位光栅,此时GLV 器件单元处于衍射状态.通过施加不同大小的电压,可以改变移动梁的位移量,产生不同的相位差,完成对入射光的调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对传统光栅光阀结构进行改进的方法,即采用可动梁和固定梁分离制作的方法.可动梁用氮化硅材料制作,固定梁采用在基底上蒸镀金属铝层制作.与传统的光栅光阀相比,该改进的结构有助于简化制作工艺的步骤,降低制作难度,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并且通过较低的外加电压即可得到需要的形变结构.1 光栅光阀的工作原理传统GLV 器件结构如图1[3 4],器件的工作原理如图2.图2中w r 是可动梁的宽度,w g 是相邻两根可动梁与固定梁之间的间隔,h 是可动梁和基底之间的距离, 是可动梁之间的距离, 是可动梁与固定梁之间的距离.在不加电压时,也就是非工作状态下,可动梁不会移动,整个单元形成一个平坦的表面,此时的光栅光阀起到一个平面镜的作用,处于完全反射的状态;当在基底与可动梁之间施加电压时,由于静电力的作用,吸引可动梁向基底的方向弯曲移动,整个器件成为一个衍射光栅.在衍射状态下,固定梁和可动梁反射出的光波前之间存在相位差,假设入射光强为1,文献[5]给出了0级光和1级光衍射效率的表达式,经过简化运算去掉常量项得到0=[1+cos (4! /∀)]/2(1)1=(2/!2)(1-cos 4! /∀)(2)当可动梁向下移动的距离为入射光波长的四分8期张巍,等:光栅光阀器件的结构改进与制作工艺研究之一,即 =∀/4时,衍射光强达到最大.通过控制外加电压的大小,可以使可动梁的移动距离控制在零至四分之一波长的距离,从而控制衍射光的比例,进行模拟调制.2 光栅光阀的结构改进与特性分析2.1 光栅光阀的结构改进图2中,光栅光阀的可动梁和固定梁之间的间隔对整个器件的功能影响很大,间隔w g 越小,光栅光阀的光学效率就越高.在现有的实验制造工艺水平上,如果在同一个平面内制作可动梁与固定梁,要得到很小的梁间距w g 非常困难.因此,本文对传统的光栅光阀结构进行了改进,可动梁和固定梁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改进后的光栅光阀不但降低了加工难度,并且有效的减小了黑区范围,提高了光学效率.改进后的光栅光阀结构如图3.采用p 型单晶硅做基底,厚度为500#m ;在单晶硅上生长一层二氧化硅做隔离层,厚度为700nm;然后沉积1#m 厚的无定形硅作为牺牲层,该牺牲层被掏空后成为可动梁与基底之间的空气层;牺牲层上的可动梁是氮化硅制成,厚度为150nm ,表面蒸镀100nm 的金属铝膜增加反射率并充当上电极;固定梁由直接蒸镀在硅基底上面的金属铝层充当,厚度也为100nm.图3 改进后的G L V 结构F ig.3 Impr ov ement str ucture ofG L V非工作状态下,可动梁和固定梁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它们之间的高度差就是牺牲层无定形硅的厚度.当对可动梁施加电压时,通过静电力可动梁会向基底方向移动,按照前面提到的工作原理,施加适当的电压,使可动梁移动适当的位置,即可得到最大的衍射光强.2.2 改进的光栅光阀的光学特性可动梁的移动距离不但与外加电压的大小相关,还与可动梁的长度、厚度和初始应力等参量有关.文献[6]给出了GLV 模型可动梁移动量的表达式,通过简化得到近似的可动梁中心处最大位移表达式为=∃0V 2L 2/(16 0H g 2)(3)式(3)中真空电容率∃0=8.85 10-12F !m-2.根据实验中的具体样品参量,经计算当氮化硅梁的厚度H =150nm,氮化硅梁的长度L =200#m,空气层厚度g 0=1#m,初始应力 0=200 106Pa 时可动梁中心处的最大移动量与施加的电压大小之间的关系如图4.图4 可动梁移动量与外加电压的关系F ig.4 D isplacement o f movable r ibbo n v ersusa pplied vo ltag es由式(2)中通过计算得,在改进后的光栅光阀结构中,可动梁与固定梁之间的距离 为(2n +1)∀/4时,1级光衍射光强都能达到最大.假设入射光波长∀=632.8nm,在可能的范围内, 可以取的数值为∀/4=158.2nm 、3∀/4=474.6nm 、5∀/4=791nm 和7∀/4=1107.4nm.当可动梁移动到距离固定梁∀/4距离时,可动梁的移动距离为1000nm +150nm-158.2nm=991.8nm ,带入式(3)可以得到此时需要加入的加压为36.7V,即外加36.7V 的电压,可以使可动梁移动到距离固定梁∀/4波长距离的位置,得到最大衍射光强.同理,当可动梁移动到距离固定梁5∀/4时,也可获得最大衍射光强.此时移动距离为1000nm+150nm-791nm=359nm.带入式(3)可以得到此时需要加入的加压为22.1V.David T Amm 指出[7],GLV 器件的光学效率主要与结构中衍射效率、填充因子和上表面铝膜反射率有关.衍射效率由可动梁和固定梁之间的距离 决定,铝膜的反射率由蒸镀工艺决定.在以上两个量都确定的情况下,提高填充因子,可以增加器件的光学效率.填充因子的表达式为w r /(w g +w r ),比较改进前后的光栅光阀结构可以看出,改进后的结构中,较改进前有所减小,因此填充因子数值增大,有效的提高了器件的光学效率.图5是0级光衍射效率与可动梁移动量以及外加电压之间的关系.图6是1级光衍射效率与可动梁移动量以及外加电压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施加较低的电压,就可以得到很高的光学衍射效率.1927光 子 学 报38卷图5 0级光衍射效率与可动梁移动量以及外加电压之间的关系F 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0o rder o ptical intensity w ithdisplacement of mov able ribbons and vo ltag eapplied图6 1级光衍射效率与可动梁移动量以及外加电压之间的关系Fig.6 Relationship betw een 1or der optical intensity withdisplacement o f movable r ibbo ns and voltage applied2.3 改进的光栅光阀结构特性在光栅光阀的制作过程中,一个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黏附现象.黏附现象[8]是指悬空的结构相互之间,或者悬空结构与基底之间发生接触,从而引起结构永久黏连的一种现象,它是由制作过程中悬空梁上的去离子水在干燥过程中由液态变成气态时产生的表面张力所一起的.光栅光阀结构中的悬空梁长度直接关系到是否会发生黏附现象,梁的长度越短,则刚性越大,越不容易发生黏附现象.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梁的长度小于某一临界长度时,就不会发生黏附.这个临界长度的计算,在文献[9]中有较详细的介绍.梁的临界长度跟一些结构参量有关.根据实验中的具体结构数值,空气层的厚度为1#m ,可动梁厚度为150nm,梁的宽度为5#m ,得到不同参量选择与梁的临界长度之间的关系.图7(a)是空气层厚度与梁的临界长度之间的关系,图中可见梁的临界长度是随着空气层厚度的图7 不同参量与梁的临界长度之间的关系F ig.7 Relat ionship betw een different parameters and cr itical length o f ribbon19288期张巍,等:光栅光阀器件的结构改进与制作工艺研究增加呈线性增加.图7(b)是梁的宽度与梁的临界长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梁的临界长度随着梁宽度的增加先迅速增加,等梁宽度增加到一定量后,临界长度趋于稳定.图7(c)是梁的厚度与梁的临界长度之间的关系,与图7(a)类似,临界长度的增长也基本呈现线性趋势.除了临界长度,光栅光阀的谐振频率也是衡量一个器件好坏的重要指标.梁的振动频率方程比较复杂,通过简化和近似计算以后,得到振动频率的表达式为f n =∀n H 2!L2E 12%(4)式中%=3000kg/m 3是氮化硅薄膜的密度,杨氏模量E =160GPa,梁的厚度H =150nm ,梁的长度L =200#m,当只考虑一阶和二阶状态的情况下,n =1时∀1=4.73,n =2时∀2=7.86,代入式(4)得到一阶和二阶振动频率为:f 1=28150H z,f 2=77733H z.通过建模计算,得到了一阶和二阶频率的振形图,如图8.图中的一阶频率为28048H z,二阶频率为78204Hz,通过跟解析式所得的数值对比发现误差均小于1%.图8 梁的振形F ig.8 V ibr ation shape of ribbon3 改进后光栅光阀的加工工艺与测试改进后的光栅光阀加工工艺是基于硅材料的微加工工艺[10 11],具体步骤为:1)基底是500#m 厚的双抛∀100#晶向p 型单晶硅(图9(a)),电阻率7~13&!cm.2)在单晶硅上氧化700nm 厚的二氧化硅作为隔离层(图9(b)).3)在二氧化硅上沉积1#m 的无定形硅为牺牲层.为了后面的化学腐蚀工艺,需要对牺牲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凸台结构.此处用光刻胶转移凸台图形,用离子刻蚀的方法刻出图9(c)的图形.4)用化学气相沉积法[12]沉积一层150nm 厚的氮化硅层(图9(d))作为可动梁结构的材料.5)对氮化硅进行光刻和离子刻蚀,形成可动梁的结构.在光刻工艺中,旋涂2.2#m 厚的光刻胶,接触式曝光5s,显影150s.离子刻蚀30min,得到可动梁的宽度和间距都是5#m,梁的长度是200#m (图9(e)).6)用KOH ∃H 2O ∃异丙醇=50g ∃100m L ∃10mL 的混和溶液[13]在80%的温度下腐蚀掏空牺牲层无定形硅得到悬空的氮化硅可动梁结构(图9(f)).7)蒸镀100nm 厚的金属铝膜.氮化硅梁上的铝膜既是上电极,又可提高可动梁表面的反射率;可动梁之间的固定梁是蒸镀在基底上的铝膜(图9(g )),同时也有提高反射率的作用.图9(h)是完成的GLV 器件剖视图.图10是加工完成的GLV 光栅光阀器件在台阶仪和扫描电镜下看到的图形.可以看出,加工的图9 (a) (h)GL V 加工工艺Fig.9 (a) (h)T he pr ocessing technolog y o f GL V1929光 子 学 报38卷图10 光栅光阀样品Fig.10 G L V sample patternGLV 器件均匀性较好,也没有出现黏附现象.说明实验参量的选择是可取的,制作工艺也是可行的.以氮化硅表面的铝层为上电极,硅基底为下电极引出导线,通过对0级衍射光强的测试,得到衍射光强范围并不是严格按照图5(b)所示的曲线进行变化,最高衍射效率仅为83%左右,达不到理论的100%,最低值也达不到0.分析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多个:首先是刻蚀工艺的问题,通过干法和湿法刻蚀,得到的氮化硅梁表面的粗糙度是20nm 左右,这样会影响入射光的反射效率和衍射效率.其次是得到的氮化硅梁的机械性能不均匀,由于制作工艺水平的限制,无法做到每一根梁的长度和宽度都一样,导致在器件不同部位进行重复性实验,实验结果也略有出入.还有占空比的原因,设计的光栅光阀结构可动梁与固定梁的宽度都是5#m,也就是占空比为50%,这样占空比的器件应具有从0到100%的衍射效率变化范围.但是实际制作出来的光栅光阀结构并非这么均匀,离子刻蚀后在台阶仪下测量氮化硅的刻蚀情况,如图11.从图中可以看到,台阶高度大于氮化硅层的设计厚度150nm,说明氮化硅层已经被充分刻透.同时可以看到,氮化硅梁的宽度以及梁与梁之间的间距并不是严格等于设计的间隔5#m,这是由前面光刻胶的曝光显影等步骤造成误差.这样的误差使器件的占空比不等于50%,因此实际的光学效率变化范围有所减小.以上这些方面都可以在制作工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得到改善,以减小误差.图11 台阶仪下看到的离子刻蚀后氮化硅的形状F ig.11 Sha pe of silico n nitr ide ribbon after ion et ching4 结论本文研究了一种光栅光阀器件结构改进的方法,介绍了改进后器件的特性,制作工艺,并对样品的相关特性进行了测试.在国内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采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器件低成本、小体积等要求.此外,由于改进结构采用的固定梁和可动梁为不同材料,从而减小了黑区范围,并简化了制作工艺,提高了光学效率.实验测试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器件制作工艺的进一步完善,如解决好刻蚀的表面粗糙度和均匀性的问题,将可获得更好的加工形貌和结构参量,从而获取优良的光学效果.参考文献[1] ZH ANG Jie,H UANG S hang lian,YAN Xu,et a l.Opticalperformance an aly sis and simu lation of reflector m ovin g gratin g light modulator [J ].A cta P hotonic a S inic a ,2006,35(6):824 827.张洁,黄尚廉,闫许,等.反射镜平动式光栅光调制器的光学特性分析[J].光子学报,2006,35(6):824 827.[2] LI Jun,CH EN H ai qing,YU H ong bin,e t al.Ap plication ,em ulation and developm ent trend of grating lig ht valve [J ].S emic ond uctor T echnolog y ,2005,30(7):11 15.李俊,陈海清,余洪斌,等.光栅光阀的应用、模拟技术和发展趋势[J].半导体技术,2005,30(7):11 15.[3] BLOOM D M.T he grating ligh t valve:r evolutionizing dis playtechnology[J ].Proc SPIE ,Projection Display &,1997,3013(2):165 171.[4] SONG Jing ming,RUAN Yu,YAN Yi,et al.Algorithman aly sis of grating ligh t valve(GLV)d evice and its ap plication in DGE[J].Optical T ec hnique ,2004,30(5):519 521.宋镜明,阮玉,杨宜,等.对光栅光阀(GLV)器件进行数值分析及其在DGE 上的应用[J].光学技术,2004,30(5):519 521.[5] T RISNADI J I,CARLISLE C B,M ONT EVERDE R.Overviewan d applications of Grating Light Valve based optical w rite en gines for high s peed digital imagin g [C ].Ph otonics W est 2004 M icromachin g an d M icrofabrication Symposiu m January 26,2004,San J ose,CA,U SA.[6] OST ERBERG P,YIE H ,C AI X,et al .Self con sistentsimu lationandmodellingofelectrostaticallydeformeddiaphragms[C].M EM S ∋94,28.[7] AM M D T,CORRIGAN R W.Optical performance of thegratin g light valve technology [C ].Part of th e IS &T /SPIE Conference on Projection Displays V,S an J os e,California,January 1999:71 78.[8] M ABOUDIAN R,H OWE R T.Critical review :adh esion insurface micromechan ical structu res [J ].J Vac S ci T echnol B ,1997,15(1):1.[9] M AST RANGELO C H ,HS U C H.M echanical stability an dad hes ion of m icro s tructures u nder capillary Forces Part I:Bas ic theory[J ].J ou rnal of M icr oelec tr omech anical S ystems ,1993,2(1):33.19308期张巍,等:光栅光阀器件的结构改进与制作工艺研究[10] H E Zhong jiao.Analysis of stres s birefrin gence for silicaw aveguide on silicon and SOI Rib w aveguide[J].Ac taPh otonica Sinica,2006,35(2):201 204.何忠蛟.硅基二氧化硅波导和SOI脊形波导应力双折射研究[J].光子学报,2006,35(2):201 204.[11] M AO Rong w ei,CH EN Bu w en,LI C huan b o,et a l.Th efabrication of low cost si bas ed continu ou sly tunable1.55#mRCE photodetector[J].Ac ta P hotonic a S inica,2005,34(12):1785 1787.毛容伟,成步文,李传波,等.硅基1.55#m可调谐共振腔窄带光电探测器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5,34(12):17851787.[12] PAN Yong qiang.Properties of silicon nitride films depositedby radio frequ ency plasma enh anced chemical vap ou rdep os ition[J].Ac ta Ph otonica Sinica,2007,36(6):10971101.潘永强.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SiN x薄膜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7,36(6):1097 1101.[13] ZH ANG Zhen g yuan,XU S hi liu,LIU Yu k ui,e t al.Aninvestigation into wet etch ing of si trench for M EM S[J].M icroelectronic s,2004,34(5):519 521.张正元,徐世六,刘玉奎,等.用于M EM S的硅湿法深槽刻蚀技术研究[J].微电子学,2004,34(5):519 521.Grating Light Valve∋s Structure Improvement and Its Manufacture TechnologyZH ANG Wei,GEN G Yu,H OU Chang lun,YAN G Guo guang(State K ey Labor ator y of M oder n O p tical I nstr umentation,Zhej iang Univ er sity,H angz hou310027,China)Abstract:A grating lig ht valve∋s structure improvem ent is propo sed based o n its w or king principle.Th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structur e characteristics and fabr icatio n techno logy of the im pro ved gr ating light valve are analyzed.In the improved structure,silicon dioxide layer is on silico n substrate as iso lation layer and amor phous silicon is deposited on silicon dioxide layer as sacr ificial lay er.Mov able ribbo n∋s material is silico n nitride and fix ed ribbo n∋s is alum inium film.After ion etching and chem ical etching,the structure of bridge like shape is got.T hrough study,satisfactory results w er e obtained including small black area,low driving voltage and high o ptical intensity,and this kind of grating light v alv e has po tential future in application.Key words:GLV;Structure improvement;Micromachining;EtchingZHANG Wei w as bor n in1979.Now he is wo rking tow ar ds the Ph.D.degree at Zhejiang University.H is r esearch interests fo cus on micro optics fabr ication and measurement.19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