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名词解释和填空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学2015年试题

植物营养学2015年试题

植物营养学2015年试题一、名词解释1.钙调蛋白:一种由148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多肽,能够和2+可逆地结合,参与植物的生长调节,对植物体内多种酶起活化作用,被称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2.离子泵:一种特殊的膜运输蛋白,能驱使特定的离子逆电化学梯度穿过质膜,同时消耗形成的能源,属于主动运输。

3.共质体:由细胞的原生质(不包括液泡)组成,通过胞间连丝联系起来的整体称为共质体4.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5.生理酸性盐:植物根系从溶液中选择性的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增加的盐类二、选择题1.植物筛管运输的主要物质( D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2.下列哪些器官可称为可逆库( A )A.块根和块茎B.叶鞘和茎杆C.种子D.果实3.与植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的矿质元素( C )和和和和4.剪去枝上的一部分叶片,保留下来的叶片其光合速率( A )A.有所增强B.随之减弱C.变化不大D.无规律变化5.光合放氧反应不可缺少的元素是( B )6.对花粉萌发具有显著促进的元素( D )7.下列哪种元素在禾本科植物含量很高,特别是集中在茎叶的表皮层细胞,可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抗倒伏( D )A.硼B.锌C.钴D.硅8.果树的小叶病和丛叶症是由于缺乏元素( A )9.植物体内P分布不均,下列哪种器官含P量相对较少的( D )A.茎的生长点B.果实和种子C.嫩叶D.老叶10.用植物燃烧后的灰分和蒸馏水配成溶液培养同种植物的幼苗,不久后出现缺锌症,如果在培养液加入下列哪些盐分会恢复正常( B )A.磷酸盐 B.硝酸盐 C.硫酸盐 D.碳酸盐11.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进入植物细胞内,需要依次经过( B )①交换吸附②扩散③主动运输④质流A.④①③B.②①③C.①②③D.②④③12.对绿色植物自身来说,制约其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因素有( D )①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②根细胞内细胞液浓度③植物蒸腾作用④物种自身遗传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把用培养液培养的黄瓜,从光下移到暗处,黄瓜对水的吸收减少,而同一时间对K的吸收有所增强,这说明( B )A.矿质元素的吸收随水分而被吸收B.矿质元素的吸收和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光能抑制的吸收D.光对水分的吸收有直接促进作用14.为确定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所必须,用缺少该元素的营养液进行培养,应该( D )A.以土壤为基质盆栽,加上述营养液B.大田种植,浇上述营养液C.以沙土为基层,加上述营养液D.加上述营养液,不用任何基质15.植物体内有机质移动的方向( C )A.能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不能往相反方向移动B. 能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也能从低浓度移向高浓度C.远距离运输,能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也能从低浓度移向高浓度D.转移方向无规律三、填空题1.植物体内酰胺合成酶的意义:存储氮素,消除氨毒害;2.固氮酶是由钼铁还原蛋白和铁氧还原蛋白构成的;3.矿质元素对合成作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因为N和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是希尔反应放氧所必须,而电子传递体中的色素含有, 质蓝素含有;4.植物体内某些元素缺乏后,将出现一些典型症状,如番茄缺出现脐腐病,菠菜缺 B 出现花而不实;5.下图中A图与B图曲线图解分别说明不同温度以及吸氧浓度对于根系吸收K、H的影响图 A图B(1)图A表示不同温度对大麦根系吸收K、4+影响,温度高低对植物的吸收离子量有重要影响;(2)图B根吸收K、4+离子的吸收量增加,同时糖的浓度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氧压增加;(3)产生图B曲线的原因:根吸收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在酶的协助下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糖产生能量(4)在两图中均可看到,当温度和氧分压等条件相同时,根细胞对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吸收量还是不同,这种吸收量上的差异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四、简答题1.简述氮的生理功能及其缺素症状答:氮的营养功能①蛋白质的重要组成②核酸、核蛋白的成分③叶绿素的组成元素④酶的组成缺氮症状:叶片缺绿甚至黄化,生长缓慢,植株矮小(首先表现在老叶)2.简述植物缺铁症状以及其反应机理答:缺铁症状:缺铁时老叶保持绿色,新叶脉间失绿而黄化,但叶脉仍保持绿色,缺铁严重时,整个叶片失绿甚至完全变白并可出现坏死斑点,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生;植物缺铁的反应机理①机理Ⅰ植物:包括双子叶和非禾本科植物;根系分泌使土壤酸化,以提高铁的有效性;向根外分泌酚类等螯合剂;根皮层细胞原生质膜产生3+还原酶;②机理Ⅱ植物:禾本科植物;根细胞合成与释放铁载体,铁载体把3+运输入根细胞3.简述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答: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①增加土粒与根系的接触面积②对难溶性养分有活化作用③增加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改善根际养分缓冲性能根际微生物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①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吸收面积②活化与竞争根际养分③改变氧化还原条件④菌根与土壤养分有效性4.如何理解离子吸收“饱和效应”和“离子竞争性抑制”两现象是离子跨膜运输的载体学说的有力证据?答:载体学说认为载体是能选择性地携带离子通过植物细胞膜的结合蛋白或通透酶。

植物营养学题库

植物营养学题库

植物营养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有益元素:是指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而非所有植物必需的元素。

2.截获:指根系在土壤中伸展的过程中吸取直接接触到的养分的过程。

3.质流:指植物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

4.扩散: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别离子的吸收,使根外表养别离子浓度下降,根表养分发生亏缺,与附近土体间形成养分浓度梯度,从而使养别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迁移5.被动吸收:指养别离子顺着电化学势梯度由介质溶液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6.主动吸收:指养别离子逆着电化学势梯度由介质溶液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7.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片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身的现象称为叶部营养。

这种供给营养的方式称为叶面施肥8.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9.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促进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10.短距离运输〔横向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导管〕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

由于其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11.长距离运输〔纵向运输〕:养分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称为养分的纵向运输。

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又称为长距离运输。

12.质外体:是由植物体相邻细胞原生质外围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所组成的连续体。

在质外体中水分和养分可以自由出入。

13.共质体:是植物体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把细胞的原生质相互连接起来的整体。

养别离子可以由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14.矿质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

15.植物营养临界期: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甚至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时间。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植物营养肥料矿物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二、填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

3、肥料按组分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按来源分为农家肥和商品肥;按主要作用分为直接肥和间接肥;按肥效快慢分为速效肥和迟效肥。

4、海尔蒙特于1640年,在布鲁塞尔进行了著名的柳条试验。

5、李比希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国际公认的植物营养科学的奠基人。

6、英国洛桑农业试验站是由鲁茨在1843年创立的。

7、李比希创立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矿物质营养;在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9、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有针对性,应合理施用。

10、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生物田间试验法、生物模拟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和酶学诊断法。

三、简述题:我国肥料资源有何特点?肥料利用存在什么问题?第二章大量营养元素1、名词解释(1)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2)营养元素间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3)营养元素间的相互相似作用(4)活性氧2、填空题(1)一般新鲜植物含有70%-95%的水分,5%-30%的干物质。

干物质中绝大部分是有机质,约占干物质重的90%-95%;矿物质只有5%-10%左右,也称为灰分。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根据质量分数的高低,将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氮、磷和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

(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

(4) 作物缺氮时,叶色转淡,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症状首先出现在下部叶子,而后逐渐向上蔓延。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获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与植物营养学相关的重要名词的解释:1. 营养元素:植物所需的化学元素,可以分为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

主要元素指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如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和硫(S)等。

微量元素指植物体内含量较少的元素,如铁(Fe)、锰(Mn)、锌(Zn)、铜(Cu)、钼(Mo)、镍(Ni)和硼(B)等。

2. 营养生理:研究植物营养对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的学科。

它探讨了不同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以及植物如何吸收、转运和利用这些营养物质。

3. 营养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这个过程包括根毛的生长、根系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和吸收速率等。

4. 营养转运:植物通过根、茎、叶等部位进行营养物质的转运与分配。

这个过程涉及到根系对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选择性转运以及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的产物的向其他组织的输送等。

5. 营养利用:植物将吸收到的营养物质用于生长和代谢。

不同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如碳元素用于构建有机物质,氮元素用于合成蛋白质等。

6. 缺素症状:当植物体内某种或多种营养元素缺乏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比如,氮缺乏会导致叶片变黄,磷缺乏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限等。

通过观察这些症状,可以判断植物缺乏哪种营养元素。

7. 施肥:为了补充植物缺乏的营养元素,可以通过施肥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施肥的种类包括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料等,它们可以提供不同的营养元素。

植物营养学研究的是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利用过程,通过深入理解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可以更好地指导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营养与施肥名词解释

植物营养与施肥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营养物质能产生最大效率的时期。

2、最小养分定律:植物产量的高低决定于最小的养分因子。

3、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4、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的现象。

5、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季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6、土壤缓效钾:被粘土矿物固定的非交换性的钾。

7、根际:是指作物根系对土壤理化、生物性质能产生显著影响的那部分特殊的“根区域”通常指根表周围1-4mm土壤。

8、闭蓄态磷:被铁铝胶膜包闭的磷酸盐。

9、作物营养临界期: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甚至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时间。

10、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是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11、根外营养:除了根系以外,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片、幼果等器官)也可以吸收少量矿质元素,这个过程称为根外营养。

12、归还学说:只有用矿质肥料讲植物吸收的矿质养分归还给土壤,就能保住土壤的肥力。

13、生理酸性肥料:凡是施入土壤经作物吸收后,呈现酸性反应的肥料,叫生理酸性肥料。

14、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体与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转化过程的科学。

15、施肥学:将肥料施于土壤或植物,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并保持和增进土壤肥力的农业措施。

16、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质,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都可以称作肥料。

17、报酬递减定律:从一定土地上所得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亦即最初的劳动和投资所得到的报酬最高,以后递增的单位投资和劳力所得报酬是渐次递减的。

)18、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

植物营养学复习

植物营养学复习

植物营养学题型:名词解释(10个,20分)填空(15空,15分)选择(10题,10分)问答题(7题,55分)名词解释: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养分归还学说: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最小养分律: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镍Ni有益元素: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它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

维茨效应:一般认为是由于Ca2+具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

Ca2+对多种离子的吸收有协助作用,这种协助作用也称“维茨效应”。

截获: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

扩散: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迁移的方式叫扩散作用。

质外体(途径):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共质体(途径):指通过胞间连丝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原生质连成的整体称为共质体。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归还学说2、矿质营养学说3、最小养分律4、必需营养元素5、有益元素6、微量元素7、肥料三要素8、根部营养9、根外营养10、自由空间11、质外体12、共质体13、主动吸收14、被动吸收15、离子拮抗作用16、离子相助作用17、维茨效应18、离子通道19、载体学说20、离子泵学说21、作物营养临界期2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3、短距离运输24、长距离运输25、酰胺态氮肥26、生物膜27、养分再利用28、质流29、扩散30、截获31、根际32、根际养分亏缺区33、根分泌物34、专一性根分泌物35、菌根38、有机氮的矿化39、硝化作用40、生物反硝化41、氨的挥发43、土壤速效钾44、土壤缓效钾45、易还原态锰46、氮肥利用率47、生理酸性肥料48、生理碱性肥料49、长效氮肥50、包膜肥料51、合成有机长效氮肥52、过磷酸钙的退化53、磷的固定作用54、枸溶性磷肥55、难溶性磷肥56、养分循环58、闭蓄态磷59、忌氯作物60、复混(合)肥料61、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62、磷的等温吸附曲线63、玻璃微量元素肥料66、热性肥料67、冷性肥料68、厩肥69、绿肥70、以磷增氮72、鞭尾病73、花而不实74、绿肥的激发效应76、混配肥料78、生物固氮79、质壁分离。

模拟训练五

模拟训练五

模拟训练五一、名词解释1.植物营养是指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2. 在植物营养过程中,有一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数量上不多,但很敏感、需要迫切,此时如缺乏这种养分,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并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以后补施该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这个时期称为植物营养临界期。

3.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还有一个时期,植物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最多,吸收速率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增产效率最高,这个时期称为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4.科学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植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规律及肥料效应,以有机肥为基础,生产前提出各种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方法的一项综合性科学施肥技术。

5.根部营养是指植物根系从营养环境中吸收营养元素的过程。

6.根外营养是指植物通过叶、茎等根外器官吸收营养元素的过程。

二、填空题1.一般来说,合理施肥时期包括.基肥、种肥、和追肥三个环节。

2.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因子综合作用律等。

3.注射施肥多用于林木、果树常有滴注、和强力注射两种。

4.种子施肥经济有效,包括拌种、浸种、和盖种肥等。

5.磷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在作物生长早期,如小麦在三叶期、,棉花在二三叶期、油菜在五叶期以前。

三、选择题。

1.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以长效肥料为主,速效肥料为辅的是( B )。

A.追肥B. 基肥C.种肥D.根外追肥2.对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 )。

A.只构成植物体的结构物质B.在植物新陈代谢中起催化作用C.参与植物体物质的转化与运输D.构成植物体的结构物质、贮藏物质和生活物质3.对磷的生理作用描述错误的是(D )。

A.磷是核酸、核蛋白、磷脂、酶等的成分B.在糖代谢、氮素代谢和脂肪代谢中有重要作用C.磷能提高植物抗寒、抗旱等抗逆性D.能促进叶绿素合成,促进光合作用4.下列关于玉米氮素营养临界期的判断准确的是(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 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的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中指挥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N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2 矿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以无机形态从土壤中获得营养,因此可通过施用无机物质为植物提供营养。

3 最小养分律:作物的产量受到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着最少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4 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

5 有益元素:非必需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的植物生长发育有益,或者某些植物种类所必需。

6 微量元素: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及少量,为植物体重的10~8至10~5.7 肥料三要素:氮磷钾植物需要量较多,但是土壤中含量却较少,需要肥料来补充,通常把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

8 根部营养: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来吸收养分,通过根吸收养分称为根部营养。

9 根外营养:植物除可从根部吸收养分之外,还可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这种营养方式成为根外营养。

10 自由空间:植物根部某些组织或者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的离子自由进入的区域。

11 水分自由空间:水溶性离子可以自由进出的空间,主要是细胞壁大孔隙。

12 杜南自由空间:细胞壁上非扩散性的阴离子吸持阳离子排斥阴离子所占据的空间,主要处在细胞壁上。

13 主动吸收:溶质分子或离子有选择性的逆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进入细胞的过程。

14 被动吸收:溶质分子或离子无选择性的顺着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进入细胞的过程。

15 离子拮抗作用:溶液中的某一离子的存在会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作用,主要表现在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16 离子相助作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会有利于根对另一离子的吸收,主要表现在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17 维茨效应:Ca+2对多种离子的吸收有协助作用,一般认为它具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

18 离子通道:细胞膜上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孔状跨膜蛋白,孔的大小和表面电荷密度决定了它的选择透过性。

19 载体学说:载体是生物膜上能携带离子穿过膜的蛋白质或者其他物质。

无机离子跨膜运输时,离子首先要结合在膜蛋白(载体)上,这一结合过程和底物与酶结合的原理相同。

20 离子泵学说: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在有能量供应时可使离子在细胞膜上逆电化学梯度主动地吸收。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一时期成为作物营养临界期。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23 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成为横向运输。

由于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24 长距离运输:养分从植物根部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运输的过程。

成为养分的横向运输。

由于距离长又称为长距离运输。

25 共质体:通过胞间连丝把细胞与细胞的原生质连成的整体。

26 质外体:植物体内由细胞壁(微孔),细胞间隙,以及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空隙组成的空间。

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上。

27 养分再利用:由根吸收或同化的养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地上部茎叶,再从茎叶细胞移到韧皮部,直至运到植物其他正在生长的器官的多次利用。

28 质流:植物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水势差,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水流向根部迁移。

特点是运输养分数量多。

29 扩散:当根系的截获和质流作用不能给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时,根系不断的吸收可使根表的有效养分的浓度不断地降低,并在根表垂直方向上出现明显的养分浓度梯度,从而引起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运输。

土壤养分扩散具有速度慢,距离短的特点。

30 截获: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吸收养分而不经过运输的过程。

截获所得的养分实际上是根系所占土壤容积中的养分。

主要决定于根系容量大小以及土壤中有效养分浓度。

31 根际: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32 根际养分亏缺区:在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低,植物蒸腾强度小,根系吸收土壤中养分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时,根际即出现养分亏缺区。

33 根分泌物:植物生长过程中向生长基质中释放有效物质的总称。

植物通过根系以根系脱落物或者分泌物的形式进入根际微区,一般占总同化C量的5%~25%。

34 专一性根分泌物:特定的植物受到某一养分的胁迫转移性诱导,在体内合成,并通过主动分泌进入到根际的代谢产物。

35 菌根:高等植物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

分布很广,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种。

36 强度因素: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

是土壤养分供应的主要因子。

37 容量因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也是不断补充强度因子的库容量。

38 有机氮的矿化:土壤中有机氮分解为氨的过程。

39 螯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螯合剂与微量元素一起螯合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

40磷的等温吸附曲线: 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41绿肥的激发效应: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原有有机质矿化。

42玻璃微量元素肥料:将玻璃与微素共同熔融,然后磨成的粉末物。

43 易还原态锰:高价锰的氧化物中易被还原成低价锰的那部分。

44 土壤缓效钾:也叫非交换性的钾,包括层状粘土矿物固定的钾以及水云母、黑云母中的钾。

46 氮肥利用率:氮肥中氮素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百分比或者比例。

47 生理酸性肥料:某些化学肥料施到土壤中后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由于吸收其中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使残留在土壤中酸根离子较多,使土壤(或土壤溶液)的酸度提高。

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48 生理碱性肥料:某些化学肥料施到土壤中后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由于吸收其中的阴离子多于阳离子,使土壤(或土壤溶液)的碱度提高。

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碱度提高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49 长效氮肥:又称缓效氮肥或者缓释氮肥,是一种不同于常用肥料的速效、速溶特性的一类化学肥料。

50 包膜肥料:又称包衣肥料或者薄膜肥料,是指用半透明或者透明的薄膜物质包裹着速效肥料颗粒所成的肥料。

51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52 过磷酸钙的退化:游离酸的存在会使肥料易吸湿结块,尤其严重的是过磷酸钙吸湿后会引起肥料中一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导致可溶性的过磷酸钙转化成不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从而使降低过磷酸钙中的有效成分的的过程。

53 磷的固定作用:磷酸根离子与土壤固相成分(铁、铝、钙等)相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

54 枸溶性磷肥:养分标明量主要属弱酸溶性磷的磷肥。

55 难溶性磷肥:这类肥料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弱酸,只溶于强酸中,因此也成为酸溶性肥料。

57 异成分溶解:在施肥以后,水分向施肥点汇集,使磷酸一钙水解和溶解,形成一种磷酸一钙,磷酸,含水磷酸二钙的饱和溶液。

58复混肥料:也称为化成复合肥料,通过单质肥料或者单质肥料和复合肥料混合,经过二次加工而制成的肥料。

59 忌氯作物:有些植物对氯离子非常敏感,当吸收量达到一定程度,会明显地影响产量和品质,通常称这些植物为忌氯植物。

60 复合肥料:成分中同时含有N,P,K三种要素或者其中任何两种的化学肥料。

62 二元复合肥料:含氮、磷、钾三种养分中其中两种养分,如氮磷二元复合肥的肥料。

63 多功能复合肥料:除了养分还掺有农药、生长调节剂的肥料。

64 多元复合肥料:含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肥料。

65 中和值:是油品酸碱性的量度,也是油品的酸值或碱值的习惯统称,是以中和一定重量的油品所需的碱或酸的相当量来表示的数值。

66 热性肥料:纤维素含量高,疏松多孔,水分易蒸发,含水少,同时粪中含有纤维细菌很多,能促进纤维素分解,在堆放过程中能产生高于50℃以上的高温,这一类肥料统称为热性肥料。

67 冷性肥料:冷性肥料也叫凉性肥料。

凡是堆制过程中不能产生高温,温度低于50℃者,统称为冷性肥料。

68 厩肥:家畜粪尿,垫料以及饲料残屑的混合物经过腐熟而成的肥料。

69 绿肥: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

70 以磷增氮:指通过对豆科作物,特别是豆科绿肥施用磷肥,促进作物根瘤的形成和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以增加作物的氮素营养和土壤含氮量。

71 胞饮作用:活细胞不通过通透性而是借助向质膜内生芽形成质膜小泡或者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中获取可溶性物质的过程。

72 鞭尾病:叶片局部组织坏死或叶片发育早期维管束分化不全造成的。

79 灰分:有机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而挥发,余下的部分就是灰分,是无机态氧化物。

80 灰分元素:矿质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灰分中,将灰分进行化学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含有磷、钾、钙、镁、铁、钴等多种元素,通常将这些元素称为灰分元素。

81 化学有效养分: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82养分空间有效性:有效态养分只有到达根系表面才能为植物所吸收。

83 养分生物有效性:1)土壤矿物态养分的浓度、容量与动态的变化,2)根对养分的获取以及养分向根表迁移的方式和速度,3)在根系生长和呼吸作用下,土壤养分的有效过程以及环境因素对养分有效化的影响。

84 逆境土壤:具有植物生长障碍因素的土壤。

85 单盐毒害:在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盐分对植物生长的危害程度不同。

离子之间的这种差异与各离子特性有关,属于单盐毒害作用。

86 耐盐机理:某些植物本身不具有避盐机理而原生质中含有高浓度盐分时也不构成危害。

88 避盐机理:有些植物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可以避开盐分积聚阶段,以达到高盐环境中能顺利完成其生长发育。

89 基因型:决定一个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全部遗传特征。

90 养分利用效率:植物组织内单位养分所产生的根上部干物质的重量。

数值上相当于养分浓度的倒数。

91 生物肥料:含有有益微生物的菌剂。

主要作用是促进接种微生物的繁殖,调节作物和微生物相互间关系,利用后者的活动和代谢产物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及抑制病虫害,从而达到增产。

92 铵态氮肥: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

93 硝态氮肥: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和硝酸钾等。

94 酰胺态氮肥:含有酰胺基(CONH2)2或者在分解中产生酰胺基的氮肥。

95 碳/氮:制作堆肥之有机质材料中,碳素与氮素的比例,适当的碳氮比例,有助于微生物发酵分解。

96 铵的晶格固定:矿化的铵或者施入土壤的铵被2:1型粘土矿物的晶格固定成固定型铵的作用。

97 堆肥:人工控制下,在一定水分,碳氮比,通风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有机物料转变成肥料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有机物由不稳定转化成稳定的腐殖质物质,对土壤不造成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