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专题一至专题四单元检测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江西南昌市著名的“八一纪念碑”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江西省红色旅游的重要参观点。
请你找出导游解说词中不.正确的一项()A.起义行动由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B.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C.它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D.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有毛泽东、周恩来和贺龙解析:选D。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中没有毛泽东。
2.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选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说明此时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民族矛盾。
A项错误,国内矛盾的激化只会导致内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B项错误,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营垒就出现分化。
D项是由中共提出的这一正确的政治主张带来的影响,而非这一主张提出的依据。
3.(2011年聊城月考)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的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B.长征胜利完成C.遵义会议的召开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1927年”理解“孵出小鸡”,即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又转危为安,继续发展。
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是革命继续发展的正确道路,故选D。
4.从国民大革命兴起到八七会议召开,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的是()①中国共产党扩大了在群众中的影响②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③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④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
国民大革命兴起是在1924年,八七会议召开是在1927年8月7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做好每份历史试题不仅是对学生历史学问把握的一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一些遗漏的地方。
所以,你预备好了做这一份试卷吗?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以供大家去学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ZG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真就到来了。
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确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这说明,英国对ZG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缘由是( ) .英国决心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B.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影响了东西方贸易关系C.英国要用武力打开ZG市场以倾销商品D.林则徐禁烟措施过激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2.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业。
〞对这种“奇局〞应理解为( ).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B.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入侵C.外国资本主义的枪炮利器是前所未有的D.面临资本主义制服世界的不行抗拒的潮3.有学者将ZG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合,把ZG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ZGRM抵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根据其观点,可能会对1840~1912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①鸦片战争②太平天国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辛亥革命.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做好每份历史试题不仅是对学生历史学问把握的一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一些遗漏的地方。
所以,你预备好了做这一份试卷吗?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以。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测试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测试题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4、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①西汉“中朝”形成②东汉设尚书台③隋唐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参知政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5、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B、相权的日益加强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D、中央机构的精简6、“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
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天津条约》的签订B、《辛丑条约》的签订C、《南京条约》的签订D、《马关条约》的签订9、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10、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1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12、右图所示纪念章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五四运动C、义和团运动D、共产党成立13、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②打倒军阀③统一中国④平均地权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4、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权益的地方是A、汉口、九江B、汉口、上海C、汉阳、九江D、武昌、九江15、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控(人教版必修1)单元知识结构单元测控一、选择题1.《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落后性。
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本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体现的是农民阶级的意志,因而它的革命性和落后性都是由农民阶级的本性决定的。
农民的生活环境更加恶化,促使农民不断起来革命;又由于农民受自然经济的影响,决定了农民的落后性。
C、D两项都是单方面的原因,不能决定其双重性。
答案:B2.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是因为()A.规模大、时间长 B.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C.制定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解析:本题解题关键词是“主要”。
太平天国制定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其内容明确表明要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及的。
A、B、D三项也都是原因,但C项是主要的。
答案:C3.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是指()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C.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解析:“宗教”“天国”和“民国”三词所体现出的是思想上的差异,即理论上的不同,而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A项是实质性的问题,不是直接反映出的问题。
B项的内容在材料中根本没有涉及。
在太平天国的斗争中,与中外反动势力始终没有妥协,并对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故D项也是错误的。
答案:C4.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A.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有明确的革命纲领、章程、公认的领袖D.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解析:中国同盟会有总章,有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有公认的领袖,建立了国内支部和国外支部,具备革命政党的基本特征。
高一历史模块考试专题一练习(人民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一练习、选择题1•在周王分封的时候,被分封的诸侯不包括A.先代贵族B.王族C.平民D.功臣2.右图反映的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一一诸侯一一卿大夫一一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某某D.血缘3.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大宗、小宗制B.礼乐制度C.嫡长子继承制D.世卿世禄制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受中央节制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5.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A.继承了秦国王位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灭六国统一天下D.修建万里长城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7.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8.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郡县制下的地方官与分封制下的诸侯王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A.统治区域的大小B.辖区人口的多少C.权利地位的由来D.与中央政府的关系10.右图反映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制度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11.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工部C.门下省一尚书省一中书省一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12.《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A.郡县制B.三省制C.行省制D.三司制13.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从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一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测试题命题:昌河中学金富民审核:周赤思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该诗反映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土地兼并严重C.清政府政治腐败D.自然灾害频繁2、近代西方侵略者获得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的权利是根据下列哪个条约A. 《南京条约》B. 《虎门条约》C. 《黄埔条约》D. 《天津条约》3、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
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
”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A.近代国家思想B.屈辱外交思想C.传统夷夏思想D.殖民外交思想5、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迪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
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
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
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迪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D.八国联军屠杀北京居民6、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一)1.“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下列对材料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2.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
该条约是()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3.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下列四幅地图中,显示地区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被割占的是()A B C D 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5.近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地灾难和创伤,有人咏叹一场战争时说:“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
”这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7.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文中的“好处”是指俄国()A.得到大量战争赔款B.取得许多通商口岸C.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8.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A.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9.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A.宗教迷信严重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C.阶级矛盾尖锐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10.“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
高一历史会考练习(1-4专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1—4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古代民间谚语“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A.封建社会农业产值高B.封建社会以农为本C.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D.封建社会商业兴盛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 农民在井田上集体耕作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4.“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诗句所述不能反映出的是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5.“……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
……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这段文字介绍的是( )。
A.四川都江堰B_扬州古运河C.关中郑国渠D.河北赵州桥6、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①资金雄厚②分工细密③不计成本④缺乏竞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 2007年12月21日,经过我国考古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沉睡南中国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成功出水。
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可以断定“南海一号”上有大量A.工艺精美的青铜器 B.色彩鲜艳的唐三彩C.珍贵精美的瓷器 D.图案丰富的粉彩瓷器8. 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
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
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的晋商兴起于A. 唐朝B. 北宋C. 明朝D. 清朝9、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特点主要有①形成区域性的商人群体②商业市镇兴起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四单元检测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最早领导进行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的是
A.神农氏
B.大禹
C.李冰 C.郑国
3.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4.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记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的关系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奴隶制生产关系
5.草市由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开始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6.“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这反映了南宋
A.人民勤劳
B.城市的繁华景象
C.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D.商业经营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7.下列对古代中国封建王朝加强对工商业管理的政策认识,不正确的
是
A.对工商业执行严格的管理
B.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C.在政府政策的压力下,明清时期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应该完全否定
8.唐朝时,一位波斯商人到中国长安做生意,这位商人可以
A.到草市购买中国特产
B.逛夜市欣赏长安城的夜景
C.在居住的旅店出售波斯特产
D.在每条街上都能听到叫卖声
9.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印度的茶叶
D.泰国的香米
10.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
A.纺织业和面粉业
B.造纸业和化工业
C.火柴和榨油
D.钢铁和机器制造
1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12.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近代企业的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B.帝国主义的支持
C.洋务派的推动和要求
D.北京政府的支持
13.中共八大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国家、集体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B.人民政府同国内外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共同的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15.贴春联是中国的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
以下春联中,当今最流行的是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16.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内地”的开放体系。
此体系的形成标志着
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
D.我国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17.中共十四大报告最主要的贡献是
A.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
B.提出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C.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8.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十四大
20.十五大提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2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国有企业
B.大中城市
C.沿海地区
D.农村地区
22.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是
A.四合院
B.别墅
C.新村
D.公寓
23.妇女“剪短发,戴军帽,手捧语录”的流行装扮最有可能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辛亥革命之后
C.解放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4.甲午战争期间,如果你是前线将领,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向朝廷报告,你当时会采用哪种方式
A.驿站传递
B.轮船传递
C.有线电报传递
D.无线电报传递
25.互联网在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表现在
(1)网上购物(2)家庭办公(3)网上炒股(4)网上银行结算
A.(1)(2)(3)(4)
B.(2)(3)(4)
C.(1)(2)(3)
D.(3)(4)
选择题答题卡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
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
材料二:宋代的“市”
(1)“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2)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
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
些新特点?(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
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10月运到宁波。
材料二:“自厂房完工以来,该厂便全年日夜开工……并聘请了几十个日本工程师和技师……还想要从事纺纱。
该厂已自英国买了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和锅炉。
”
材料三:“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个,中国职工约一百多人,……它迄今为止还没有分付股息。
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经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
—以上资料均摘自《海关十年(1882-1891年)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指的两个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4分)
(2)公司使用日本机器、英国的新发动机和锅炉,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此厂濒于停业的原因。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