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D腹腔镜手术技术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年3D腹腔镜手术技术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年3D腹腔镜手术技术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年3D腹腔镜手术技术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随着三维成像(three-dimensional imaging,3D 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中的应用日趋广泛。Hanna等[1]于1998年首次开展了针对3D腹腔镜手术的随机对照(RCT)研究。与传统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可提供手术视野的三维立体感和手术操作的空间纵深感,弥补二维图像在空间定位和辨认解剖结构等方面的不足。但受当时设备和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3D图像分辨率低,使用者易产生视觉疲劳和不适感,严重影响其在临床的推广。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上述缺陷获得极大改善。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显示3D腹腔镜手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4]。3D腹腔镜手术在国内许多医院也得到普及,逐步获得广大外科医师的认可。2008年,Dodgson 等[5]首次报道了无须佩戴眼镜的“裸眼”3D(Glasses-free 3D)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该技术在国内也方兴未艾,是对眼镜式3D腹腔镜手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有利补充[6]。

《3D腹腔镜手术技术专家共识(2015)》[7]发表至今,3D 腹腔镜的临床实践与应用已获得快速发展,相关循证医学证据亦有较大程度更新。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专家对2015版共识进行修订,就3D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技术基础、在各类手术中的应用、技术优势及不足等相关问题进一步加以

探讨,形成规范统一的共识性意见,以更好地指导3D腹腔镜手术在我国开展。

1 3D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

由于3D腹腔镜手术是基于成熟、规范的2D腹腔镜手术术式基础上进行,其手术步骤、操作技巧与2D腹腔镜手术基本一致。因此,3D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范围与2D腹腔镜手术相当,主要包括:胆道、阑尾、甲状腺、脾脏、胰腺、肝脏、结直肠、胃肠、减重和腹壁疝外科的手术[8-9]。其中,在胃、结直肠、胃食管反流疾病、减重等许多亚专科领域,3D腹腔镜在空间视野显露、手术精细操作等方面均显示出其独有的特点及优势。同时,也有利于更多外科医师接受并开展腹腔镜手术。

观点:3D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与传统2D腹腔镜手术相当。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高;推荐意见——强

2 3D腹腔镜手术技术基础

2.1 3D腹腔镜下的视野显露技术由于目前的3D腹腔镜是按照

3D成像原理进行工作,绝大多数双摄像头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尚无法做到如2D腹腔镜旋转镜头切面的角度来改变视角。在这种情况下,当目标术野中出现其他组织遮挡时,其后方的解剖结构则难以显露。可弯曲高清3D镜头可以弥补此方面的不足。有研究证实,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使用可弯曲3D镜头更有利于腹腔干区域

(No.7、8a、9淋巴结)的淋巴结清扫,其原因是可弯曲3D镜头能提供更大的视野角度以充分显露胰腺上缘后方的淋巴脂肪组织[10-11]。

由于3D腹腔镜系统本身的成像特性,目前市场上大多数3D腹腔镜镜头存在一个“comfort zone”或“stereoscopic window”的概念,即观察物体与镜头距离应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否则会使图像的3D效果受到部分损失或引起视觉上的不适。因此,显露手术视野时,扶镜手应注意到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避免镜头过于接近观察物体,减少3D 效果的损失。

观点:可弯曲3D镜头弥补了3D腹腔镜无法旋转镜头切面以改变视角的缺陷。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高-中;推荐意见——强-弱

2.2 3D腹腔镜下的手术操作技术近年来,高质量RCT研究证实,应用3D腹腔镜进行基本手术操作技术的训练效果较2D腹腔镜更佳,主要体现在操作时间缩短、操作错误减少、操作精确性提高等[12-14]。一项包含33项RCT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3D腹腔镜组在62.1%(90/145)的研究终点中表现更佳。其中,在6

3.8%(44/69)的任务中缩短了任务完成时间,在62.2%(28/45)的任务中降低了错误率。其他优势主要体现在器械运动轨迹缩短、重复操作次数减少、器械移动速率加快等[15]。

因此,3D腹腔镜手术不仅限于拥有丰富2D腹腔镜手术经验的高年资外科医师开展,而且可广泛应用在低年资甚至是初学者的外科医师的培养和实践中,在缩短学习曲线等方面有望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观点:3D腹腔镜缩短训练模拟器中的任务完成时间,降低了错误率。因此,相较于传统2D腹腔镜,3D腹腔镜更有利于初学者掌握腔镜基本手术操作技术。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高;推荐意见——强

2.3 裸眼3D腹腔镜技术3D腹腔镜手术中所佩戴的偏振式眼镜具有光衰减作用,导致图像失真;长时间佩戴眼镜带来的辐辏调节冲突导致术者视觉疲劳;术者呼出的水蒸气容易在镜片上凝结成水雾[6,16]。基于视障光栅与柱透镜阵列技术及人眼或人脸跟踪技术而实现的免眼镜式(glasses-free)3D显像技术——裸眼3D显像技术有望解决上述缺陷。然而,目前鲜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将裸眼3D腹腔镜与眼镜式3D腹腔镜技术进行对比。一项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发现裸眼3D腔镜经口腔入路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略短于眼镜3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裸眼3D组术者眼疲劳主观评分显著低于眼镜3D组[17]。

裸眼3D的不足之处在于,目前采用的双视点裸眼3D系统需要手术者佩戴信号发射器以定位观察点,且仅使术者医师一人免于佩戴眼镜。而多视角裸眼3D技术对图像分辨率的损耗过高,目前上市的裸眼3D系统分辨率尚达不到该技术要求。

观点:裸眼3D腹腔镜技术可能成为3D腹腔镜的有力补充。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高-中;推荐意见——弱-强

3 3D腹腔镜手术的技术优势与不足

3.1 3D腹腔镜对手术时间的影响大量的RCT研究对此观点进行了论证。一项包含了18项中高级别临床证据(其中7项为RCT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3D腹腔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平均缩短时间(mean difference,MD)为11 min。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手术时间的缩短在含有腹腔镜下缝合操作的手术(MD=15 min)和实质性器官手术(MD=21.7)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但这种优势在无需腹腔镜下缝合操作的手术(MD=6 min)和空腔器官手术(MD=2.7 min)中并不明显[15]。应用3D腹腔镜系统进行手术操作能获得更明显的视野纵深感和更强的空间定位性,在腹腔镜下完成一些精细定向操作,如腹腔镜下的手工缝合操作、精细吻合操作以及消化道重建时,立体视野的优势更为明显,对缝合时持针器械的换手操作、持针器打结时的三维立体判断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另外,在较大空间范围内操作时上述优势体现更为明显,而集中在小范围狭窄空间内操作时,优势不甚显著。

观点:3D腹腔镜能缩短各类普外科领域手术的时长,优势主要体现在腔镜下缝合操作等精细定向操作上。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中-高;推荐意见——强-弱

3.2 3D腹腔镜对并发症的影响一项包含了18项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其中5项为RCT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3D腹腔镜未能降低普外科领域总体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5]。由于普外科领域各类手术的并发症种类及各自的发生率不尽相同,对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的结果必然受到研究异质性和混杂因素的影响,过多地纳入了回顾性研究也影响了结果的可信度。该研究还提示3D腹腔镜可能降低

含有腹腔镜下缝合操作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RR=0.57,95% CI

0.35-0.90)。另外,3D腹腔镜对于减少特定手术的某些特定并发症可能存在一定的价值,可能是由于3D腹腔镜视野下对重要血管的解剖与裸化、淋巴结的清扫、手术层面的辨识与分离、空间距离的判断等能达到更精准的效果。但证据大多来源于回顾性研究。

观点:3D腹腔镜不能降低普外科领域总体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能在某些特定手术中存在一定优势。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高;推荐意见——强

3.3 3D腹腔镜的不足在实际的手术操作中,由于3D腹腔镜镜头所具备的放大高清立体效果,使得扶镜手轻微的手部震颤或小幅度的镜头快速调整都会使视频图像晃动更为显著,可能给术者带来眩晕、头痛、重影等视觉不适或疲劳。然而,这些主观不适症状并未影响术者视觉功能的各项客观参数[18]。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3D腹腔镜的舒适度明显改善,与2D腹腔镜差异日趋缩小[19]。有研究表明,屏幕正对操作者时,重影、眩晕等不适感明显减轻[20]。

观点:3D腹腔镜可能增加视疲劳,引起眩晕、头痛、重影等不适。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高-中;推荐意见——强-弱

4 3D腹腔镜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4.1 胃癌手术目前仅有一项RCT研究对3D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该Ⅲ期单中心RCT研究证实了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手术时间上非劣效于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且能减少术中出血

量。3D腹腔镜对胃癌术中大出血(>200 mL)是独立保护因素

(OR=0.385,95%CI 0.165-0.900)[21]。国内的许多研究也显示出3D腹腔镜的这一优势[22-26]。腹腔镜胃癌手术场景转换频繁、解剖层面复杂、血管变异较多,术中出血风险较高。由于3D腹腔镜下对手术操作区域的局部放大倍数更高,且立体纵深感和层次感更强,使得手术操作更精细,可有效避免2D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一些容易出血的情况。

一些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3D腹腔镜还存在以下优势:(1)可缩短胃癌根治手术的总时间[10-11,22,25-27]。这主要体现在缩短淋巴结清扫时间[10]、缩短腹腔镜下缝合时间(如关闭共同开口、关闭系膜孔)等方面[10-11]。(2)可增加淋巴结清扫总数[25,27]以及No.8a、11p淋巴结数目[28]。(3)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3-24]。然而上述优势目前尚无高质量临床证据支持。

观点:3D腹腔镜对减少胃癌术中出血存在优势,对于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等可能存在一定价值。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高-中;推荐意见——强-弱

4.2 胃食管反流及食管裂孔疝手术目前仅有一项RCT研究证实了3D腹腔镜能够显著缩短食管裂孔疝修补的手术时间(69.9 min vs. 90.1 min)。但手术时间的缩短主要在于胃底折叠所需时间缩短而非关闭食管裂孔[29]。国内一项回顾性研究亦表明3D腹腔镜缩短了食管裂孔疝修补的手术时间(72.3 min vs. 98.1 min),同时减少了术中出血量(128.9 mL vs. 152.8 mL)[30]。应用3D腹腔镜使术者更容易辨识

与疝囊贴合较近的胸膜,辨识迷走神经,避免损伤。在行裂孔修补及胃底折叠时,3D腹腔镜让术者对缝针的抓持与缝合更加精准、容易和快捷特点,使手术更流畅。另外,应用可弯曲3D镜头,使术者可以充分利用脐部切口为观察孔,完成各种体型病人的手术。

观点:应用3D腹腔镜可缩短食管裂孔疝修补的手术时间。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高-中;推荐意见——强-弱

4.3 减重手术目前仅有一项RCT研究探讨了3D腹腔镜在减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该研究显示,3D腹腔镜缩短了胃转流术(GB)的手术时间,主要体现在缝合和肠管长度测量两个环节。但并未能缩短胃袖状切除术(SG)的手术时间[31]。而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则表明:3D 腹腔镜在GB和SG中均能缩短手术时间。并且3D腹腔镜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仅在初学者亚组内体现出差异)[32]。3D腹腔镜的高清晰度及具有立体纵深的视野特点使术中游离HIS角、建立胃后隧道、离断胃后血管等更加精准,对于建立直径1.5 cm的胃肠吻合口更易规范统一。GB术中需要缝闭胃肠、肠肠吻合口的残口及各个系膜裂口。3D腹腔镜的立体纵深视野,更有利于初期开展减重代谢外科手术者掌握缝合等手术操作。

观点:3D腹腔镜能缩短胃转流术(gastric bypass,GB)的手术时间,对缩短胃袖状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的手术时间可能存在优势。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高-中;推荐意见——强-弱

4.4 结直肠手术一项纳入6项前瞻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应用3D腹腔镜可缩短结直肠切除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13.4 min,与2D腹腔镜手术时间相比,95%CI(-26.05,?0.83)],但未明显增加淋巴结清扫数,也未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该研究的主要缺陷在于仅纳入1项RCT研究[33]。国内的一项单中心RCT 研究则认为3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与2D腹腔镜相当[34]。

3D腹腔镜应用于结肠切除术(结肠癌根治术)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其优势包括:减少术中出血、增加D3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缩短腹腔镜下肠吻合时间等[35-36]。许多国内研究亦表明,3D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较2D腹腔镜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减少

[37-39]。同时,3D腹腔镜被认为能提高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完成率(采用N.P.West分级法),这是从标本病理学质量方面展现3D腹腔镜的优势[38]。3D腹腔镜对于Toldts间隙、结肠后间隙、胰十二指肠前间隙的辨认和解剖,特别是肥胖病人各个间隙的筋膜组织和不同脂肪结构的差别显现,具有一定优势。发生间隙层次判断错误的概率降低,手术进程也会顺利许多。

一项单中心RCT研究认为,3D腹腔镜能缩短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40]。国内的回顾性研究认为,3D腹腔镜能缩短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41-43]。另有两项研究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病人队列中证实了该优势[44-45]。3D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其他优势包括:缩短侧方淋巴结清扫时间,增加淋巴结清扫数

量[41-42],减少术后排尿功能障碍[41,44],加速术后恢复[42,43-45],减少远期性功能障碍[45]等。有研究表明,3D腹腔镜组病人术后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较2D组低,但两组间3年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这是从标本的病理学质量及病人的肿瘤学远期预后角度探究3D腹腔镜的价值。3D腹腔镜提供了高清的手术视野、立体的视觉效果,对于骨盆腔及盆底结构的三维解剖认识更为清晰精准。因此,对于直肠周围间隙的层面把握及直肠系膜止点的辨识具有一定优势。

观点:3D腹腔镜能缩短结直肠切除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对增加淋巴结清扫数、提高标本病理学质量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可能存在优势。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中-高;推荐意见——弱-强

4.5 胆囊及胆道手术3项前瞻性研究(包括一项RCT研究)结果显示3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较2D腹腔镜缩短,但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有2项研究仅在低年资外科医师组观察到此优势[46-48]。目前尚无任何高质量临床证据表明3D腹腔镜在减少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较2D腹腔镜存在优势。各研究中两组间的中转开腹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国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3D腹腔镜对于胆道切开探查取石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存在一定优势。包括: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引流量、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等[49-50]。其优势主要体

现在胆管的缝合等精细操作方面。但尚无高质量临床证据证实3D腹腔镜在胆道探查取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观点:3D腹腔镜有助于低年资外科医师缩短胆囊切除手术时间,在胆道探查取石手术及胆管缝合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价值。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高-中;推荐意见——弱-强

4.6 肝脏手术仅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探讨了3D腹腔镜在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应用3D腹腔镜进行Glisson鞘内血管离断法行解剖性肝切除术较传统2D腹腔镜减少术中出血(654 mL vs.1255 mL),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 vs.33%)[51]。一些回顾性研究及国内相关研究则认为3D腹腔镜在缩短手术时间[52-54],加速术后恢复[55],改善术后肝功能[55]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解剖性肝切除被认为是肝癌切除首选的手术方式,3D腹腔镜下能更好的分辨肝脏管道结构,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轻组织损失,从而做到精准肝切除[56]。

观点:应用3D腹腔镜可减少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术中出血。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中;推荐意见——弱-强

4.7 胰腺手术国内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3D腹腔镜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传统2D腹腔镜手术时间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57]。胰腺解剖位置较深、周围结构复杂、血管供应丰富、解剖层面繁多,3D腹腔镜系统在胰腺手术解剖肠系膜上血管等大血管的过程中,使解剖更加细致精准[58]。此外,胰腺手术吻合口重建是手术的重点与难点,而应用3D腹腔镜手术系统行腹腔镜下的胰肠吻

合、胆肠吻合等,由于立体感更强,吻合操作更流畅、动作更精准,大大缩短腔镜下缝合和吻合口重建的手术时间和学习曲线,是高质量消化道重建的重要保证。

观点:应用3D腹腔镜能缩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中-高;推荐意见——弱-强

4.8 腹壁疝手术国内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3D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较传统2D腹腔镜具有缩短手术时间(65 min vs.78 min)的优势,但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3D腹腔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疝囊的游离、危险三角的分离、补片的放置和腹膜的缝合等操作上。然而,许多学者对此观点持怀疑态度。因腹壁疝手术的基本视角为镜头切面处于正向或斜向病人腹侧,硬质3D镜头无法满足此要求。因此,可弯曲3D镜头的视野显露优势在该手术中可能有一定价值。

观点:可弯曲3D腹腔镜可能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存在一定价值。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中;推荐意见——弱

4.9 甲状腺手术对比3D腔镜与2D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研究主要在国内开展。许多回顾性研究提示3D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较2D腔镜存在一定优势,主要包括缩短手术时间[60-65],减少术中出血[61-62,64-65],缩短术后住院时间[61],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62,64]等。而另一项回顾性研究证实3D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及肿瘤根治性上与2D腔镜相当[66]。3D腔镜在甲状腺手术中

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喉返神经的显露、保护以及甲状旁腺的原位保护。其中3D腔镜的立体纵深感以及放大作用对于解剖位置较深的喉返神经的寻找和辨识亦具有重要意义。

观点:3D腔镜在甲状腺切除术中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优势。

专家投票:证据质量——高-中;推荐意见——弱-强

特别备注:以上的专家投票环节,采用GRADE评价系统[67]。GRADE评级系统依据研究者对效应估计值的信心程度及进一步研究是否可能改变其确信程度,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极低4个等级,将推荐意见分为强、弱2个级别。当明确证实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时,应评为强推荐;当不确定利弊关系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时,则视为弱推荐。GRADE分级系统应用于证据群,而非针对个别研究,且评价方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所有医学专业和临床护理领域的各种临床实践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的制定。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与普及,3D腹腔镜手术已在普外科多个亚专业领域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某些手术中,3D腹腔镜对于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特别是腹腔镜下缝合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是对传统高清2D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有益补充,也是腹腔镜外科医师培养、提升腹腔镜手术操作技能的良好平台。应鼓励具备丰富腹腔镜操作经验并熟练掌握该技术的腔镜外科医师进一步在各个专业领域积极开展3D 腹腔镜应用的高质量临床研究,特别是多中心RCT研究,以获得确切的

循证医学证据来评价3D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优效性,推动微创外科朝着更微创、更精准的方向发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大量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不仅仅是单纯降压,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为此,2015 年ACC/AHA/ASH 发表联合声明:对于合并有冠心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ACS、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ACEI作为一线首选药物。 虽然ACEI在冠心病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应用仍远远不够。为了进一步改善临床应用情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强调,冠心病患者应用ACEI应遵循3R原则,即:Right time (早期、全程和足量);Right patient(所有冠心病患者只要可以耐受,ACEI均应使用);Right drug(选择安全、依从性好的ACEI药物)。 ACEI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推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建议: ●STEMI发病24h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建议早期应用ACEI。

●除非不能耐受,所有NSTE-ACS患者均应接受ACEI治疗。 临床应用注意点: (1)早期:AMI早期口服ACEI可降低死亡率,ACEI应在发病24h 内开始应用。 (2)长期:所有AMI后的患者都需要长期使用ACEI。AMI早期因各种原因未使用ACEI的患者,应该尽早并长期使用。 (3)获益:合并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或前壁大面积心肌梗死等高危患者获益更大。 给药方法和剂量: ACEI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早期干预方案通常在24~48h内用到足量。如卡托普利的用法为首剂6.25mg,能耐受者2h 后给12.5mg,10~12h后25mg,然后增至50mg bid;福辛普利初始剂量为5mg,24h后重复1次,如收缩压仍>100mmHg且无低血压表现,逐步倍增至20mg qd的目标剂量。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标准与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7.01.001 通信作者:邵宗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300052,Email :shaozonghong@https://www.360docs.net/doc/0d10683272.html, ;张连生,兰州大学第二医院,730030,Email :zhanglians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0d10683272.html,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plastic anemia (2017)Red Blood Cell Disease (Anemia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Hemat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Shao Zonghong,Department of Hematology,General Hospital,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52,China.Email:shaozonghong@https://www.360docs.net/doc/0d10683272.html,;Zhang Liansheng,Department of Hematology,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Lanzhou 730030,China.Email:zhanglians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0d10683272.html,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0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外诊治指南及近年相关文献,广泛征求专家建议和意见,重新制订了以下AA 诊断与治疗新版中国专家共识。 一、AA 定义及发病机制AA 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BMF )综合征。其年发病率在我国为0.74/10万人口,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AA 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目前认为T 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骨髓损伤在原发性获得性AA 发病机制中占主要地位,新近研究显示遗传背景在AA 发病及进展中也可能发挥一定作用,如端粒酶基因突变,也有部分病例发现体细胞突变。先天性AA 罕见,主要为范可尼贫血(FA )、先天性角化不良(DKC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DBA )、Shwachmann-Diamond 综合征(SDS )等。绝大多数AA 属获得性,故本指南主要讨论原发性获得性AA 。 二、AA 的诊断建议(一)诊断AA 的实验室检测项目1.必需检测项目:(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及形态、血红蛋白(HGB )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血小板计数(PLT )和形态。(2)多部位骨髓穿刺:至少包括髂骨和胸骨。骨髓涂片分析:造血细胞增生程度;粒、红、淋巴系细胞形态和阶段百分比;巨核细胞数目和形态;小粒造血细胞面积;是否有异常细胞等。(3)骨髓活检:至少取2cm 骨髓组织(髂骨)标本用以评估骨髓增生程度、各系细胞比例、造血组织分布(有无灶性CD34+细胞分布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髓浸润、骨髓纤维化等。(4)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数量。(5)肝、肾、甲状腺功能,其他生化,病毒学(包括肝炎病毒、EBV 、CMV 等)及免疫固定电泳检查。(6)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 12水平。(7)流式细胞术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克隆(CD55、CD59、Flaer )。(8)免疫相关指标检测:T 细胞亚群(如CD4+、CD8+、Th1、Th2、Treg 等)及细胞因子(如IFN-γ、IL-4、IL-10等)、自身抗体和风湿抗体、造血干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标志检测。(9)细胞遗传学:常规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del (5q33)、del (20q )等]以及遗传性疾病筛查(儿童或有家族史者推荐做染色体断裂试验),胎儿血红蛋白检测。(10)其他:心电图、肺功能、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 线或CT 等),以评价其他原因导致的造血异常。 2.可选检测项目: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以下项目:(1)骨髓造血细胞膜自身抗体检测;(2)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检测、端粒酶基因突变检测、体细胞基因突变检测。 (二)AA 诊断标准1.血常规检查:全血细胞(包括网织红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至少符合以下三项中两项:HGB<100g/L ;PLT<50×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 )<1.5×109/L 。

2017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7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0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外诊治指南及近年相关文献,广泛征求专家建议和意见,重新制订了以下AA诊断与治疗新版中国专家共识。一、AA定义及发病机制 AA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BMF)综合征。其年发病率在我国为0.74/10万人口,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AA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骨髓损伤在原发性获得性AA发病机制中占主要地位,新近研究显示遗传背景在AA发病及进展中也可能发挥一定作用,如端粒酶基因突变,也有部分病例发现体细胞突变。先天性AA罕见,主要为范可尼贫血(FA)、先天性角化不良(DKC)、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DBA)、Shwachmann-Diamond综合征(SDS)等。绝大多数AA属获得性,故本指南主要讨论原发性获得性AA。 二、AA的诊断建议 (一)诊断AA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1.必需检测项目: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及形态、血红蛋白(HGB)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血小板计数(PLT)和形态。(2)多部位骨髓穿刺:至少包括髂骨和胸骨。骨髓涂片分析:造血细胞

增生程度;粒、红、淋巴系细胞形态和阶段百分比;巨核细胞数目和形态;小粒造血细胞面积;是否有异常细胞等。(3)骨髓活检:至少取2 cm骨髓组织(髂骨)标本用以评估骨髓增生程度、各系细胞比例、造血组织分布(有无灶性CD34+细胞分布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髓浸润、骨髓纤维化等。(4)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数量。(5)肝、肾、甲状腺功能,其他生化,病毒学(包括肝炎病毒、EBV、CMV等)及免疫固定电泳检查。(6)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7)流式细胞术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CD55、CD59、Flaer)。(8)免疫相关指标检测:T细胞亚群(如CD4+、CD8+、Th1、Th2、Treg等)及细胞因子(如IFN-γ、IL-4、IL-10等)、自身抗体和风湿抗体、造血干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标志检测。(9)细胞遗传学:常规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del(5q33)、del(20q)等]以及遗传性疾病筛查(儿童或有家族史者推荐做染色体断裂试验),胎儿血红蛋白检测。(10)其他:心电图、肺功能、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等),以评价其他原因导致的造血异常。 2.可选检测项目: 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以下项目:(1)骨髓造血细胞膜自身抗体检测;(2)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检测、端粒酶基因突变检测、体细胞基因突变检测。 (二)AA诊断标准 1.血常规检查:

2019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2019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智能制造创新研发类赛项:企业命题方向 企业A命题1:自行车车架研磨、抛光设备研发 企业A命题2:整箱自动检重、记录设备研发 一、题目背景 企业A为浙江德清久胜车业有限公司,是国内著名的大型自行车生产企业,年产自行车200万辆,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自行车、童车及相关配件的生产等。 题目来源于该企业的生产线,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需要对该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参赛队员需根据生产工艺与企业具体要求,设计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样机研发、验证。 该题目要求参赛团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开发能力,遵循实际生产设备改造、研发规律,严格按照相关工业标准和流程,设计、开发出满足企业要求的设备、产品,在此基础上鼓励在性能、效率、功能等方面的创新。 二、比赛要求 1、企业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年产200万台自行车,人工成本越来越多,希望进行自动化产线升级。目前是600-700人实现200万台产量,他们希望能达到100-200人实现200万台的产量。 2、比赛要求 针对企业实际问题与需求,参赛队选取以下2个任务中的一个,完成比赛。 (1)自行车车架自动研磨、抛光设备研发。目前的研磨、抛光是由人工进行,效率较低且质量难以保证(具体研磨、抛光过程参见视频:《车架研磨抛光》)。要求设计一台可自动对毛坯车架进行表面研磨、抛光的设备,实现自动或者辅助人进行研磨、抛光的操作。针对车架整体抛光,主要抛光面为A/B 面,抛光精度达到涂装工艺要求,抛光设备必须简易灵活,适用不同产品的规格和构造,适用材料便宜易购买。(对毛坯车架表面的毛刺、磕碰伤、焊渣、划痕等做研磨、抛光处理)。 具体要求: ?该设备类似自动汽车洗车机的设备。类似于视频中自行车车架,从头管处进入设备抛光入口,从设备出口处自动流出来,即抛光、研磨完成,可以试用于自行车多种型号。 ?需要考虑研磨效果(钢丝毛刷刷产品的距离、力度、抛光效果(目数/粗细)需满足喷涂要求)。 ?使用的抛光钢丝刷市场上易购得、价格低等特点。毛刷重复使用性较好,重复研磨品质能保证。 ?因产品结构、种类和大小较多,需综合考虑设备工作面大小尺寸,设备快速换模易实现(例:1-2分钟完成换模)。设备设计控制PLC为集成统一控制单元,配有人机交互界面,适用于多品种、多尺寸规格,快速换线、快速调节,系统存储1000种以上尺寸、重量规格,换线时采取程序调

《单片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单片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SPC:强化、简化、优化达标时代之选 编者按: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虽然人们对高血压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日益全面和深刻,虽然临床降压药物及联合治疗方案渐趋丰富,但目前血压达标率低仍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严峻问题。近年来,具有“强化、简化、优化”特点的单片复方制剂(SPC)凭借优异的患者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脱颖而出,先后获欧美相关指南推荐。在此背景下,《单片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适时而出,相信能为中国SPC的合理与规范应用提供指导,也必将为中国的高血压防治贡献力量。 单片复方制剂是中国高血压治疗的大趋势,至少在未来30年,不会出现单一成分药物可完全控制血压。因此心血管医生亟需改变处方行为:单药不达标者直接换成单片复方制剂,二级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直接给予单片复方制剂。总之,“一口水,一片药”,选择优化成分的单片复方制剂是高血压治疗的必然方向。 单片联合降压血压防控大势所趋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62%脑卒中和49%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相关。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知晓率30.2%,治疗率24.7%,控制率仅为6.1%。与1991年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普查相比,治疗率显著提升,但控制率收效甚微。作为国内首次跨地区、跨医院、跨科室的高血压治疗现状横断面调查,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与中国高血压联盟发起的CHINA STATUS研究证实:三甲医院门诊降压治疗患者达标率仅30.6%,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者更低,依次为31.3%、14.9%和13.2%。回顾流行病学数据后,霍教授表示,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估计现有高血

2020慢性意识障碍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0慢性意识障碍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是指各种严重脑损伤导致的意识丧失状态,如昏迷、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oC,pDoC)是指意识丧失超过28 d 的意识障碍。本专家共识旨在梳理近年来pDoC领域的重要进步,对于使用混乱的名称、诊断及治疗方法,建立相对统一的认识、评价与实施标准,以利于pDoC 临床及研究工作的规范化。由于pDoC 涉及领域较多,本共识仅就该领域专家已达成一致的部分予以总结,之后将完善和更新共识的范围及内容。本文对pDoC的诊治要点进行总结。 pDoC的诊断与评估 1. 临床诊断 推荐意见:正式的病案系统及法律文书中,建议统一使用ICD-10 诊断,即“持续性植物状态”。一般性医学文件及学术交流中,建议使用意识状态+时间,如:MCS 3 月,VS 6 月等。

2. 临床评估 推荐意见:采用CRS-R 作为pDoC 检查与评估的标准临床量表。使用CRS-R 作为预后评估首选工具,GOS-E作为预后评估的辅助量表。 3. 神经影像与电生理评估 推荐意见:由CRS-R 量表、多模态脑成像技术及神经电生理技术联合的综合评估体系可减少临床误诊,提高预后预判。必须进行的评估项目包括多次的CRS-R量表评分、头部MRI、EEG;应该进行的评估项目为fMRI、MMN、qEEG;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帮助的评估项目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MRI、TMS-EEG、ABR、SEP。 pDoC的治疗 pDoC 目前缺乏确切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缺乏系统性研究及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但鉴于大量的pDoC 患者人群及巨大的治疗需求,临床对pDoC治疗的研究与尝试一直在进行。

2019-2023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调研及行业供需格局预测分析报告

2019-2023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调研及行业供需格局预测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重构和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下各国的重要选择。亚洲作为制造业重要区域也在积极部署自动化,智能化。中国是亚洲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政府加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开展试点示范和标准体系建设,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中国的制造取得明显成就,进入高速成长期。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智能制造装备的定义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智能制造装备范围界定: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包括: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置、关键基础零部件、重大集成智能装备。 随着中国制造业整体开始向附加值更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迁移,对加工或生产这些产品的设备本身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低精度、低可靠性、低效率的普通设备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需要,对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度智能化的新一代智能制造设备的需求开始涌现。 图表 2014-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制造销售收入 0.5 1 1.5 2 2.5 2014年2015年2016年 2017年2018 年 [交付形式]: e-mali 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0683272.html,/ 第一章 智能制造相关概述 15 1.1 智能制造概念界定 15 1.1.1 智能制造的内涵 15 1.1.2 智能制造的特征 18

1.1.3智能制造的模式19 1.1.4智能制造提出的脉络20 1.2智能制造产业链分析21 1.2.1产业链结构21 1.2.2产业链落地顺序22 1.2.3产业链投资逻辑23 第二章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经济社会环境分析24 2.1宏观经济环境24 2.1.1国内经济形势24 2.1.2国内工业现状25 2.1.3投资平稳增长27 2.1.4制造业发展走势28 2.2制造业转型环境29 2.2.1中国制造业发展新常态29 2.2.2工业4.0引领制造业变革 29 2.2.3中国建设世界制造强国30 2.2.4中国制造业发展态势31 2.3社会文化环境32 2.3.1中国人口结构特征32 2.3.2消费市场持续优化32 2.3.3 创新创业风潮兴起34 2.4技术环境35 2.4.1智能制造关键性技术35 2.4.2中国智能制造技术情况36 2.4.3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发展36 2.4.4智能制造技术存在的问题37 第三章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环境分析38 3.1产业转型政策38 3.1.1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38 3.1.2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38 3.1.32018年工业强基专项行动42 3.1.4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行动44 3.1.5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45 3.2智能制造政策45 3.2.1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45 3.2.2 2017智能制造试点示范46 3.2.32018智能制造试点示范48 3.2.4第三届年绿色制造专项行动55 3.2.5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55 3.2.7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57 3.3相关促进政策65 3.3.1两化融合政策65 3.3.2三网融合政策65 3.3.3机器人产业政策70

《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

《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 1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现状 中国高血压患病率高,人群庞大。新近公布的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的我国“十二五”高血压抽样调查,共抽取年龄≥18岁人群超过45万人。这一最新结果发现,整体上,我国年龄≥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2.45亿。随着国家对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病防治工作的日益重视,在广大医生的共同努力下,近10年来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升高,但也仅分别为46.9%、40.7%和15.3%,现状仍然严峻。 临床实践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令人堪忧。中国高血压控制现状调查显示,40.4%的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漏服降压药物,其中28.1%的患者每月漏服≤3次,7.4%的患者每周漏服1~2次,5.0%的患者每周漏服≥3次。治疗依从性不佳是影响我国高血压患者达标率的重要因素。2017年China PEACE研究显示,校正年龄和性别后,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2.9%和5.7%;在联合用药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使用率仅6.5%,ARB/ACEI +利尿剂使用率2.7%。 真实世界调查显示,单片复方制剂(SPC)使用率的提升与整体血压达标率提升呈正相关。 2 近5年高血压指南对SPC的推荐

近5年来,欧洲、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及中国台湾地区等陆续更新了高血压管理指南,其中SPC的地位得到提升(表1)。 3 SPC降压治疗优势 3.1 降压疗效 降压达标是保证降压获益的根本。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的各种新型SPC是在临床试验基础上所组成的治疗方案,主要集中在氯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缬沙坦/氨氯地平等。其结果表明新型SPC能够大幅度地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 3.2 保护靶器官,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与自由联合相比,SPC治疗带来更多心血管获益,能够更好地保护靶器官,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3.3 SPC降压治疗的其他优势 SPC作为联合降压治疗更方便、可靠、依从性更高,较自由联合更有效地控制血压。 3.4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在联合使用情况下,增加其中一种药物的剂量,并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这方面已经有较多的临床试验证据。 4 SPC的治疗建议 降压达标是高血压管理永恒的主题。降压药物通常在治疗第1周和第2周分别达到最大降压疗效的50%和80%,近年来的一

2019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十大趋势

2019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十大趋势 智能制造是全球工业行业苏醒的关键点之一,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智能制造迎来了冬天的第一缕阳光。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6867亿元。随着各大企业和机构对于技术的研究更加深入、产品更加创新,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9000亿元。 随着智能制造领域政策的持续出台,中国制造业逐渐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并开始大量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相关技术。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驱动力

之一,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行业将持续稳定增长,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从发展前景、技术融合、商业模式以及生产安全等方面来看,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将迎十大发展趋势。 1、安全生产将成为重中之重 工业核心数据、关键技术专利、企业用户数据等数字化资产已成为企业核心资产。作为生产的首要保证,安全性一直都是政府和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 当智能制造融合了机器人、人工智能众多前沿科技后,人为能够及时控制的事故似乎变得更加简单,但是在设备增多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管理人机交互时的安全性是重点之一。 另外,在工业物联网进入制造业后,工业物联网遭到数据攻击的事件常有发生,所以企业的设备、产品等数据的安全也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数据安全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智能化升级步伐。 未来,提高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性,增加企业上云信任度和意愿,将成为中国企业智能化升级决策的重要依据。 2、智能制造行业将会进一步扩大

智能制造在汽车行业、3C电子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步加深,当各企业开始认识到智能制造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方向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够对企业的产值和效率持续优化,智能制造会进一步渗透石化、纺织、机械等行业。 3、通用性技术或将成为“AI+”的突破口 在定制化柔性制造、多场景生产的大力发展下,通用性技术并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对于AI赋能传统工业,就能够容易解决这些需求。 在大数据的积累下,企业能够利用AI实现专业场景的快速转变,真正做到制造向“智”造转型。 4、数字双胞胎技术或将崛起 2018年,汽车行业较为萎靡,并没有像往年那样“金九银十”,客观来讲,从买车到养车的成本很高。 数字孪生技术将作为企业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工厂建设的第一选择,车企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在研发过程中解决生产过程复杂、资源浪费等产生高成本的问题,以更低的成本做出数字化模型。 通过降低成本,汽车行业在明年的销量可期。同时,在3C领域引入数字双胞胎技术也可带动行业的发展。

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02 真空技术考研初试大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习大纲 科目名称 真空技术 编号 902 一、考试范围及要点 第一部分真空技术的物理基础 气体基本定律和状态方程,气体分子运动论,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和最可几速率;压强的微观表示式,道尔顿分压定律,平均自由程和自由程分布律,碰撞率、自由分子热传导,气体非平衡态下状态参数间的关系,流量和流导的概念,管道及孔眼的分子流流导,串联和并联管道的流导;理想气体、真实气体、永久气体和蒸汽的概念,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的意义,余弦定律,克努曾数,气体扩散现象,管道的粘滞流流导。 第二部分真空获得 掌握常用各种高真空泵如油扩散泵、涡轮分子泵、溅射离子泵、低温冷凝泵的原理和特性,一般罗茨泵、机械泵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及性能改进提升的方法;常用真空泵的选用。 第三部分真空测量与检漏 掌握真空计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特性,质谱计的参数、四极质谱计的原理和特性;掌握漏孔的定义,检漏的目的,氦质谱检漏法的原理。 第四部分真空系统 掌握真空系统的抽气方程;主泵的选择,前级泵配泵的计算,真空系统极限压强的估算。理解油扩散泵真空系统、涡轮分子泵真空系统、溅射离子泵真空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各系统排气管道尺寸的确定,真空差分系统的计算;一般、高、超高真空系统的分类和特性。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简答题:主要考学生真空技术基本概念的掌握,占三分之一的考试内容,分值50分。 2. 详述题:主要考学生对真空获得、测量和检漏设备等理论基础的掌握程度,占三分之一的考试内容,分值50分。 3. 计算和应用:了解学生对真空技术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程度,分值50分。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版次年份真空技术(第二版) 王欲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007 真空工程技术(1-15章) 徐成海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2006

2019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2019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智能制造创新研发类赛项:自由探索方向 设计方案模板 参赛队伍编号: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以下模板为了便于方案评审使用,参赛队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情况自行增加条目和内容。请注意排版条理清晰、便于审阅。 1.产品介绍 用精炼的语言简要介绍创新产品的功能。 2.产品亮点 请为新产品提炼出3个以内的产品亮点,展示产品的新颖性,与市场同类产品比较的创新点。 3.产品设计方案 3.1.产品功能与核心价值(描述产品的功能的选择过程以及选择理由,凝练抽提产品的核心价值) 3.2.产品数字化设计(使用工业设计软件SolidEdge来说明产品外观设计,并实现仿真) 3.3.核心用户用例与工作原理介绍(说明用户使用该产品的关键场景,结合产品的核心价值来分析如何 帮助提升用户的竞争力。建议提供设计图纸,流程图,推荐采用多媒体等易懂的形式介绍) 3.4.功能测试(针对支撑核心价值的产品功能,提出测试方案,包括技术指标和参数,需要现场、视频 演示) 3.5.用户体验设计或产品使用说明(对用户使用、人机交互和情感方面的考虑。提供类似产品说明书, 可以附件形式提交) 4.商业计划书 4.1.市场需求分析(围绕市场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背后有哪些市场需求等方面展开) 4.2.市场前景预测(可以采用SWOT分析方法,建议采用权威组织或媒体的数据和结论来佐证) 4.3.产品定位(目标客户定位,产品层次定位) 4.4.产品定价策略(阐述定价原则,利润比例,并阐述理由) 4.5.产品销售策略(比如直销或分销,零售或者网络营销,请说明选择理由) 4.6.产品推广策略(结合市场活动,以及市场预算)

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招生试题

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招生试题 1.已知,则满足的点所构成的区域面积是,x y ∈R 2345x y x y +++≤(,)x y ________ 2.方程在上所有根的和为________ sin 2cos30x x +=(0,2]x π∈ 3.平面上的点,则面积的最小值为1(0,1),(1,0),()(4)4A B C x x ≤≤ABC ?________ 4.设,,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3cos(),4cos(36 x t y t ππ =+-=++t ∈R 22x y +5.数列满足:,则________{}n x 111,22(1)1n n n x x x n x +==++20191i i x ==∑6.已知,为原点,把绕原点按顺时针旋转至,记是点1(1,0)P O i OP θi OQ 1i P +i Q 关于轴的对称点,则点的坐标是________ y 2019P 7.已知复数满足是纯虚数,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z 11 z z -+23z z ++8.设,满足,则________ 1234,,,x x x x ∈N {|1}{18,36,54}i j k x x x i j k ≤≤≤=41 i i x ==∑9.把沿三条中线折叠成四面体,其中,,123D D D ?ABCD 1212D D =1310D D =,求四面体的体积. 238D D =ABCD 10.设是正整数,,求证:有且仅有唯一的解. n 0()!k n x k x f x e k ==-∑()0f x =0x =11.设是正整数,证明:存在多项式,使得.n ()P x cos (cos )n P θθ=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发展趋势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发展趋势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制造业的基石,在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肩负重要使命。随着智能制造领域政策的持续出台,中国制造业逐渐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并开始大量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相关技术。 在国家政策推动,制造业技术转型升级等背景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为15150亿元,增长率为22.6%,伴随着技术的逐渐完善,应用产业的不断拓展,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超19000亿元。 智能制造行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行业将持续稳定增长,在中国制造业中所起到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从发展前景、技术融合、商业模式等方面来看2019中国智能制造将迎十大发展趋势。 一:短期阴霾难挡智能制造发展持续升温的步伐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成熟度高的领域应用率逐渐饱和。随着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内生需求和动力逐渐增长,智能制造将逐渐向以冶金、石化、纺织、工程机械等传统领域渗透,智能制造发展将持续升温。 二:技术纵深程度高的工业场景有望成为“AI+”广泛应用的突破点 人工智能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将逐步从通用性技术领域向技术纵深程度高的专业技术场景转变,实现从上游设计、原料投递,到中游制造、人机协作,再到下游服务、监测运维,最终再指导工业设计和技术升级的应用闭环。 三:构建精准数据流闭环将成为打造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关键 随着工业数据属性发生根本性改变,工业大数据价值越来越被重视。未来工业数据将呈现从消费数据、工业大数据到精准数据流的转变,构建从采集、分析、转化、反馈等环节的精准数据流闭环将成为打造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关键。 四:行业及场景的聚焦将引领互联网企业进军工业领域 互联网企业进军工业领域具有天然的技术和平台优势,我国“互联网+智能制造”已取得初步成效。未来聚焦智能制造具体行业及场景,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切入点。 五: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率先探索出市场化商业模式 通用性行业平台由于纵深程度有限,市场供给与需求并不匹配,使得企业上云意愿不强,尚未探索出成熟的市场化模式。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由于兼具聚焦和普适双重特性,面对智能制造各行业不同需求,有望率先探索出可行的市场化商业模式。 六:工业企业附加值提升关键点将由设备价值挖掘转向用户价值挖掘 工业发展进程正在从企业产品牵引用户需求转变为用户需求引领企业生产,智能制造对于工业领域附加值的提升也应该逐步从生产制造环节的降本增效,转向提供高附加值衍生服务,即“智能制造“生产的”智能产品”提供的“智能服务”,将成为工业企业附加值提升的关键。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中国专家共识(4)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中国专家共识 2014-05-28 22:22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作者:宿英英 字体大小 - | + 对于神经重症(neurocritical care)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欧洲脊髓灰质炎的流行,近20 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05年美国神经亚专科联合会(UCNS)对神经重症这一独立专科进行了认证,负责对神经重症医师培训并进行监督。作为新兴的神经病学亚专科,将神经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交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并且高质量的医学监护与救治是神经重症肩负的最高使命,而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成为了完成这一使命的最基本单元。 2012年美国神经病学会(AAN)针对神经科住院医师神经重症培训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4%的医院建立了NICU(102个),75%的NICU至少配备1名神经重症医师。2010年中国一项针对NICU的调查显示:NlCU存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多种模式并存,规模大小不一,专业人员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推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中国专家共识》,供各医疗单位参考,从而推进神经重症专科建设,并为与国际接轨做出努力。 我们对2012年12月之前Medline数据库中相关的临床试验、meta分析、指南或共识进行文献检索。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摊荐的证据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证据确认,并根据证据水平提出推荐意见。对暂无相关证据,专家高度共识的部分,按最高推荐意见推荐。 一、NICU建制 (一)NICU模式 2001年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40284例患者)显示:与NICU相比,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增加(OR=3.40,95%CI1.65~7.60,P=0.002)(1b证据)。2011年一项meta 分析(基于12篇文献,24 520例患者)结果显示:与综合ICU相比,NICU可明显降低病死率(OR=(0.78,95%CI.64~O.95,p=0.0lO)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预后(OR=1.29,95%CI 1.ll—l.5l,P=O.001)(1a证据)。 ICU按人员管殚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封闭式lCU:重症医师直接负责患者诊治,并决定患者的转入与转出。开放式ICU:患者转入ICU后,仍由主管医师负责诊治,并选择性接受重症医师会诊。1996年一项前瞻性ICU封闭前(12例患者)与封闭后(121例患者)的对照研究显示:封闭式ICU的标准化死亡比率(实际死亡率/预测死亡率)低于开放式ICU(O.78,3l%/40%;0.9,23%/25%)(1b证据)。 1998年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lCU封闭与开放相比,ICU停留天数缩短(6.l d与12.6d,P<0.01),住院天数缩短(19.2d与33.2d,p<0.01),机械通气天数缩短(2.3 d与8.5d,P<0.01)(1b 证据)。2001年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ICU开放式改为封闭式后,ICU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从28%下降至20%(p=0.01),经相关因素校正后,病死率下降了将近一半(OR=O.51,95%CI0.32-0.82,P=0.005)(1b证据)。 2008年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NICU配置神经重症医师后(259例患者)与之前(174例患者)相比,卒中患者出院率增加21%(P=0.003),N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日分别缩短了1.92d 和1.70 d(1b证据)。20l2年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2096例患者)显示:ICU配置神经重症医师后,缺血性卒中住院期间病死率下降(22%与28%,P=O.023),住院天数缩短(11.09d与11.89 d,p=O.00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病死率和1年病死率均下降(18.5%与3l.7%,P=0.006; 20.8%与33.7%,P=0.OlO),但ICU停留天数延长(11.55 d与3.74d,p

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21 大学物理考研初试大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大纲 科目名称 大学物理 编号 921 一、考试范围及要点 (一)力学 1、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能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2、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能用微积分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3、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 4、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通过质点的平面曲线运动情况理解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平面运动的力学问题。 5、了解转动惯量概念。理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和刚体在绕定轴转动时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6、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二)气体动理论及热力学基础 1、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图象。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通过推推导气体压强公式,了解从提出模型、进行统计平均、建立宏观量和微观量的联系到阐明宏观量的微观本质思想和方法。能从宏观和统计意义上理解压强、温度、内能等概念。了解系统的宏观性质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现。 2、了解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及平均自由程。 3、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算术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了解波耳兹曼能量分布律。 4、通过理想气体的刚性分子模型,理解气体分子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并会应用该定理计算理想气体的定压热容、定体热容和内能。 5、掌握功和热量的概念。理解准静态过程。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增量及卡诺循环等简单循环的效率。 6、了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了解熵的玻耳兹曼关系。 (三)电磁学 1、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电势叠加原理。理解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形势展望

2019.04.DQGY 38 CHINA ELECTRICAL EQUIPMENT INDUSTRY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形势展望 回顾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全面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2019年,我国智能制造将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转变,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继续稳步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大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着力点,中小微企业智能转型加速推进,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仍然面临应用推广纵深不够、核心供给能力不足、要素资源保障不足、贸易摩擦带来挑战等突出问题。为此,赛迪智库提出强化应用推广、提升创新能力、加强要素保障、完善生态体系等政策建议。 展望2018年,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制造市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初步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工厂,探索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初步建立 变,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继续稳步提升,工业 互联网平台成为大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着力点,中小企业智能转型加速推进,标准体系加快构建。 一、对2019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转变 2018年,总体来看,通过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供给;初步建成了208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覆盖《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和80个行业;探索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模式;支持了163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初步建成了100个左右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共制订了国家、行业、企业等各类标准草案近600项;一批装备企业、工业自动化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用户企业等加速向智能制造系 与国际同步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培育壮大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关键软硬件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显著。展望2019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将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转 /赛迪智库智能制造形势分析课题组/ 电器工业2019-04.indd 50 2019.4.8 9:00:58 AM

ACEI在心血管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一、ACEI专家共识:冠心病 ACEI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建议ACEI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ST段抬高的AMI(STEMI)、非ST 段抬高的AMI(NSTEMI),不推荐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同时,ACEI也适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及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 (一)ACEI用于STEMI 1.ACEI用于STEMI的循证医学证据 早期干预试验(<24~36h):第二次新斯堪的那维亚依那普利生存协作研究(CONSENSUS-2)、第四次心肌梗死生存率国际研究(ISIS-4)、第三次意大利急性心肌梗死研究(GISSI-3)、第一次中国心脏研究(CCS-1)。 晚期干预试验(发病后>48h):生存与心室扩大试验(SAVE)、急性梗死雷米普利研究(AIRE)、群多普利心脏评价研究(TRACE)。

(1)新斯堪的那维亚依那普利生存协作研究Ⅱ(CONSENSUSI-2)研究人群为斯堪的那维亚103个医学中心,60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胸痛症状出现后24h内开始安慰剂(n=3046)或依那普利(n=3044)治疗。随访41~180天,主要终点为治疗6个月时的总死亡率。结果如下表: (2)卡托普利早期应用对远期病死率的影响CCS-1远期随访报告 CCS-1研究人群为AMI(发病36h 内)患者。使用卡托普利(12.5mg,3次/d)或安慰剂治疗4周,随访7079例,平均年龄64岁,随访23.3±16.9月。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n=3525)相比,卡托普利组(n=3554)累计总死亡率降低10.6%(p=0.03),累计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11.4%(p=0.03),累计心力衰竭死亡率降低25.0%(p=0.004)。 (3)生存与心室扩大试验(SAVE)、急性梗死雷米普利研究(AIRE)、群多普利心脏评价研究(TRACE)这三个研究为ACEI与安慰剂对照研究,研究人群均为心梗高危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该荟萃分析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相比,使用ACEI的患者有显著的生存优势。 (4)心肌梗死后使用ARB氯沙坦的最佳试验(OPTIMAAL)这是第一项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中直接比较ACEI和ARB治疗对死亡率影响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纳入5477例≥50岁急性心肌梗死后的高危患者:卡托普利组(n=2733,50mg tid),氯沙坦组(n=2744,50mg qd),平均随访2.7年。结果发现降低全因死亡率方面,卡托普利具有优于氯沙坦的趋势。 2.ACEI用于STEMI患者:适应证 Ⅰ类适应证: AMI最初24h内的高危患者(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异常、无再灌注、大面积心肌梗死)(A) AMI超过24h的心力衰竭或无症状左室功能异常患者(A) AMI超过24h的糖尿病或其他高危患者(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