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研章节题库-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带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带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带答案)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一、单选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 )A.学生B.教师C.教学过程D.学习过程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其作者是(D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3.下列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A.观察法B.现场实验C.问卷调查D.实验室实验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D )。

A.脑的机能B.对客观认识的反映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5.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 )。

A.心理过程和个性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6.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 D)。

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7.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处理系统的是( C)心理学。

A.精神分析B.人本主义C.认知D.格式塔第二章心理过程与教育一、单选题1.“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D )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C.变化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2.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A )A.范围B.稳定性C.分配D.转移3.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相隔太长时间再发出起跑信号,则运动员的成绩就可能受到明显的影响。

这是因为运动员有( C )A.注意的稳定性B.持续性注意C.注意的动摇D.注意的分配4.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 C )A.提高B.降低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D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感觉适应6.“月明星稀”是感觉的( B )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象症D.视觉障碍7.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的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C )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8.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 A )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9.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B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柏林D.弗洛伊德10.看完小说《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二、多选题1.知觉的特性包括( ABCD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2.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把情绪分为(BCD )A.焦虑B.激情C.心境D.应激3.遗忘的规律,主要表现在( ABC )A.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B.识记材料的特点对遗忘有影响C.学习程度对遗忘有明显影响D.遗忘的进程是均衡的4.注意的种类包括( ABC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5.意志的品质包括(ABCD)A.自觉性B.果断性D.自制性三、判断题( √ )1.一般来说,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为效果最佳。

高等教育学考研章节题库-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圣才出品)

高等教育学考研章节题库-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圣才出品)

第11章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一、选择题1.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情况是()。

A.各方面都达到了成熟水平B.某些方面达到了成熟水平C.各方面都未达到成熟水平D.正处在由未成熟向成熟的过渡之中【答案】A【解析】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成熟的水平,其特点如下:①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独立性;②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广泛性;③大学生自我评价的概括性;④大学生自我的反省性;⑤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2.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A.自我认知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D.自我感觉【答案】A【解析】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其中,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

3.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A.社会自我B.投射自我C.生理自我D.心理自我【答案】C【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其中,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

4.一般而言,()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A.社会自我B.理想自我C.投射自我D.心理自我【答案】B【解析】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

其中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即对想像中的自我的认识。

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5.个体的自我意识萌芽发生在()。

A.出生8个月左右B.1岁左右C.1岁以后D.2岁左右【答案】A【解析】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和外界事物的区别。

大约8个月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就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因此,个体自我意识的萌芽发生在出生8个月左右。

6.个体社会自我的获得一般是在()。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

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

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

样题一、选择题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A、心理自我B、现实自我C、投射自我D、理想自我答:A (159页,11-1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

因此,正确答案选A。

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A (176页,12-1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解析: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

因此,正确答案选A。

3、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

A、使能目标B、行为目标C、系统目标D、表现性目标答:A (225页,15-2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设计)解析: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

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

因此,正确答案选A。

4、依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

A、0.1-0.3之间B、0.3-0.7之间C、0.7-0.9之间D、0.9以上答:B (240页,16-2有并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解析:项目的难度多高合适,取决于测验目的。

测验要是用于选拔(选拔性测验),应采用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0.5左右的难度最合适。

对项目的难度特征进行分析,应考虑测验的目的,一般在0.3~0.7之间为宜。

因此,正确答案是B。

5、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是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

A、内驱力B、凝聚力C、向心力D、吸引力答:A (193页,13-1群体中的相互作用)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分析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抽象思维答:B (153页,10-3创造性及其培养)7、能再认不能回忆的遗忘是()。

高等教育学考研章节题库-高等教育的目的(圣才出品)

高等教育学考研章节题库-高等教育的目的(圣才出品)

第2章高等教育的目的一、选择题1.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为()。

A.通识教育B.公平教育C.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人的自由发展学说【答案】C【解析】高等教育目的是依据总的教育目的,从高等教育实际培养任务出发制定的。

我国对教育目的有明确的规定,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高等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

2.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是()。

A.专业培养目标B.高等教育目的C.课程目标D.教学计划【答案】B【解析】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同时贯穿于高等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高等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为高等教育活动指明了发展方向。

因此,答案为B。

3.确立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D.形式教育论【答案】C【解析】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确立这一教育目的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

4.()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答案】C【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所以,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因此,正确答案选C。

5.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答案】C【解析】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使各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

因此,正确答案选C。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整理
7.。
1.简述品德心理的结构.
2。简述自我意识发展。 3。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
4。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 5。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 6.简述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趋势. 7。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关系. 8。简述如何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9.大学生任何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四、论述题
1。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论述应何 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内容
大学生的学习迁 二、辨析题 移及其促进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1。“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 这话有道理吗? 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 2 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 3。简述如何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 4.简述研究学习迁移的实践意义. 5。简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结合所教学科,谈一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 迁移的产生。 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那些?在实际教学 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题型 一、名词解释
内容 1.教师胜任力 2.教育机智 3 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 感 5.教师期望效应 6.教学监控能力 7.教师角色 8。教 学风格 9.教学效能感
二、辨析题
1.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 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 合教育教学工
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
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 的现实意义。
章节 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 师心理
题型 一、名词解释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1、简述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

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

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的程度,带有很大的情感成分。

师道尊严,师生间应有一定的距离.2、简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目标与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勿偏高或偏低;目标与规格应有层次、规格的差别;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应有国际可比性.3、简述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答: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政治上敏感,有思考意识,思想纯洁,易冲动.同学间感情较纯洁,很好。

年级、专业、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地域文化差异,使学生层次结构复杂。

4、简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答: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关系;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5、高校学制的内涵及其制定的依据。

答: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及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它包括高校的种类、主办者、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高校之间的关系。

制定学制的依据,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是社会的政治制度;三是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6、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答: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高度协作意识;7、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答: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来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支持未成名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8、我国高等院校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答:高教结构调整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中央与地方合理分工,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建立新的高校能级结构,实施不同的管理;确立各层次高等教育的合适的比例和重点。

(word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推荐文档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E,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三、判断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在实验法的3个变量中,无须加以控制的变量是()。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自变量与无关变量
【答案】B
【解析】因变量即反应变量,是实验者预定要观察、测量和记录的对象或目标。

因此不需要加以控制。

2.我国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行研究、认识和清理批判是在()。

A.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
B.教育心理学的繁荣期
C.教育心理学的破坏期
D.教育心理学的新生期
【答案】A
【解析】从1949年到1956年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

这个时期大量翻译和学习苏联心理学,试图树立心理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确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认识和清理批判。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能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体现了高等教育心理学方法论的()。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教育性原则
【答案】D
【解析】教育性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能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研究成果应有助于加深对高等教育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有助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4.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称为()。

A.发展法
B.实验法
C.系统法
D.观察法
【答案】D
【解析】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5.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从而进行
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称为()。

A.发展法
B.观察法
C.系统法
D.实验法
【答案】D
【解析】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应用教育实验法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必须妥善处理实验条件,才能精确地确定自变量(实验变量)的改变对因变量(反应变量)的影响。

6.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称为()。

A.问卷法
B.实验法
C.个案法
D.产品分析法
【答案】A
【解析】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即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

7.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
称为()。

A.个案法
B.谈话法
C.产品分析法
D.测验法
【答案】A
【解析】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通常需要搜集的资料包括个人的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

因此需要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了解。

8.下列不属于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的是()。

A.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理论基础等的探讨
B.对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途径等的讨论
C.对学习迁移的实质、分类与作用等进行研究
D.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类型与作用进行研究
【答案】B
【解析】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主要阐述与高等教育教学有关的共同的学习心理规律。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理论基础等的探讨;②对学习动机的结构、类型与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需要的培养途径,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等的探讨;③对学习迁移的实质、分类与作用,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等的探讨。

9.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选择和部署以及对实验程序的先后顺序应做出随机安排,使无关变量的效应受到控制,尽量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遵循了()。

A.随机化原则
B.局部控制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可控制性原则
【答案】A
【解析】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项基本原则:①随机化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选择和部署以及对实验程序的先后顺序应做出随机安排,使无关变量的效应受到控制,尽量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局部控制的原则。

在同一实验中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技术措施、被试等,都应尽可能一致,力求实验条件具有同质性,以防止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干扰,减少实验误差。

10.对大学生认知与记忆发展规律的研究属于()。

A.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B.德育心理研究
C.教学心理研究
D.心理特征研究
【答案】C
【解析】教学心理研究主要阐述高等教学过程(即智育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

具体包
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对大学生认知与记忆发展的规律,教材的直观与知识的感知,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的编码,知识的保持与信息的存储等的讨论;②对学习策略、心智技能的实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途径等的讨论;③对问题解决的实质、理论模型,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条件,创造能力及其培养等的讨论。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研究的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B.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C.个案法的优点在于它所收集的资料真实性强
D.调查法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将系统、具体的研究目标转为问题
【答案】C
【解析】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其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体的了解,有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

但它所收集的资料可能真实性不强,从而会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二、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任务分析、()、()、实施教学和()六个方面。

【答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教学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