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流计的特性
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使用说明书

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使用说明书标题:深入理解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使用说明书一、前言在工程技术领域,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是一种重要的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新能源领域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的使用说明书,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并正确使用该仪器。
二、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简介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是一种基于复射原理工作的直流电流检测仪器,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强的特点。
它能够准确测量直流电流,并通过内置的微处理器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输出精准的电流数值。
在电力系统中,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广泛应用于电流监测、保护装置等方面。
三、深入理解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使用说明书1. 规格和参数在使用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之前,首先要详细了解其规格和参数,包括测量范围、精度等。
只有全面了解仪器的性能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使用和操作。
2. 电路连接根据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进行电路连接是非常重要的。
仪器的电路连接错误可能会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甚至损坏仪器。
3. 操作步骤在使用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时,必须严格按照其使用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来进行。
任何不当的操作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对仪器造成损害。
4. 数据处理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具有数据处理功能,使用说明书详细说明了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输出。
在实际应用中,合理利用数据处理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测量需求。
5. 维护保养仪器的维护保养对于其长期稳定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在使用说明书中,对于维护保养的内容也有详细介绍,用户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四、对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使用说明书的基础上,我个人认为对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的深入理解还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运用其测量功能。
不断学习和积累实际操作经验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不断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ac9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的使用技巧,并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实验五、灵敏电流计特性的研究

实验五、灵敏电流计特性的研究灵敏电流计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高灵敏度的直读式磁电式仪表。
它常常用来测量微弱电流(10510~10--A),如生理电流、光电流等。
还可用它来测量微弱电压(6510~10--V ),如温差电动势等。
正因为灵敏电流计有较高的灵敏度,所以常用它做为电桥和电位差计中的平衡指示仪(也称检流计)。
灵敏电流计在获得高灵敏度的同时,伴随带来了如何控制电流计指示迅速稳定和迅速回零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了解灵敏电流计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特性,最佳工作状态,以及它的内阻和灵敏度等。
灵敏电流计的种类较多,现以常用的直流复射式检流计(AC15型)为例,了解灵敏电流计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测定及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目的(1) 了解灵敏电流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并观察在过阻尼、欠阻尼及临界阻尼下的三种运动状态。
(3) 掌握测定灵敏电流计内阻和灵敏度的方法。
(4) 学习正确使用灵敏电流计的方法。
仪器和用具AC15型直流复射式灵敏电流计、ZX21直流电阻箱(2个)、DM -V 9数字电压表、BZ3标准电阻器(1Ω)、WYT -10直流电源、BX -7型滑线变阻器(0~100Ω)、双刀双掷开关(1个) 、单刀双掷开关(2个)、秒表(1块),fx-3600p 计算器。
实验原理一、 灵敏电流计的构造原理灵敏电流计的构造如(图1)所示。
它由一个多匝线圈和永久磁铁组成,线圈用上下两根很细且有弹性的金属丝(扁铍青铜丝),铅直悬挂在永久磁铁与圆柱形软铁所形成的匀强磁场的空隙中。
线圈可以以金属丝为轴转动,上下两根金属丝分别为线圈两端电流引入线,由于用金属丝代替了变通磁电式仪表线框上的转动轴和轴承,减少了摩擦,从而大大提高了灵敏电流计的灵敏度。
在灵敏电流计中,线圈通电转动的角度不用指针来指示,而采用光学放大的方法来指示,如(图2)所示,在线圈上端的金属丝装置了一个小平面镜M ,由光源S 向这小镜M 射来一束定向的聚焦平行光。
检流计

检流计的特性实验简介检流计是磁电式仪表,它是根据载流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矩而偏转德原理制成的。
普通电表中线圈是安放在轴承上,用弹簧游丝来维持平衡,用指针来指示偏转。
由于轴承有摩擦,被测电流不能太弱。
检流计使用极细的金属悬丝代替轴承悬挂在磁场中,由于悬丝细而长,反抗力矩很小,所以有很弱的电流通过线圈就足以使它产生显著的偏转。
因而检流计比一般的电流表灵敏的多,可以测量微电流(10-7~10-10A)或者微电压(10-3~10-6V),如光电流、生理电流、温差电动势等。
首次记录神经动作电位,就是用此类仪器实现的。
检流计的另一种用途是平衡指零,即根据流过检流计的电流是否为零来判断电路是否平衡,它被广泛使用在直流电桥和电位差计中。
本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磁电式检流计的结构、原理和运动规律,测量临界电阻,通过测量它的灵敏度和内阻,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原理磁电式检流计的结构● 以光点式检流计为例,结构如图 1和图 2所示,检流计由三部分组成:磁场部分:由永久磁铁(N,S)产生磁场,圆柱形软铁心(J)使气隙中磁场呈均匀辐射状。
● 偏转部分:能在气隙中转动的矩形线圈C 及从上下拉紧线圈的金属张丝E,只要有很小的力矩作用,就能使线圈偏转。
● 读数部分:小镜M 固定在动圈上,它把光源射进来的光束反射到标尺上形成一个光标,当电流流过动圈时,动圈受力偏转而带动小镜M 转过α角,因而反射光束偏转的角度为2α,光标在标尺上移动的距离(格)为L n α2=,L 为小镜到标尺的距离。
⏹ 检流计的工作原理当被测电流I G (或电压)经悬丝流过动圈时,载流动圈受到气隙中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作用。
由于磁场是辐射装的,因此手里的动圈不管偏转到什么位置,B 的方向总与l (即I G )的方向垂直,那么N 匝载流动圈受到的总磁力矩为M = N B I G S= G I G(1)其中S 为动圈面积,G = N B S 为检流计的结构常数。
灵敏电流计特性研究

• 灵敏电流计(又称检流计)属磁电系仪表。它 用张丝代替轴承将线圈悬挂在磁场中,避免了 机械摩擦,同时它还采用无重量的“光指针” 代替机械指针,加大了“指针”的长度。
• 灵敏电流计可检测微弱电流10-6~10-10A或微小 电压10-3~10-6V,常用于光电流、生物电流、 温差电动势等电学量的测量。此外,它还常用 作高精密电势差计及电桥等仪器的示零器。
因以及它们对线圈的作用。 • 3.阻尼开关的作用是什么?简述其工
作原理。
第
1
1
页
/
共
1
2
页
感
谢
观
看
!
第
1
2
页
/
共
1
2
页
• 计算内阻Rg,将R2 、 R2"的平均值作为Rg。
• 计算电流常数 : 的(值1。)列表记录测量数据,并记录R0、R1、R2 (2)利用3组数据分别求Ki1、Ki2、Ki3。 常(数3的)最将佳Ki1估、计Ki值2、。Ki3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电流
第
1
0
页
/
共
1
2
页
分析讨论
• 1.推证“半偏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阻的原理。 • 2.说明力矩M磁、M弹、M阻产生的原
/
共
1
2
页
灵敏电流计的运动状态
• 电流计线圈受到三个力矩的作用,电磁 转动力矩 M磁 、弹性扭力矩 M弹 和电磁 阻力矩M 阻 ,它们分别表示如下:
M磁 NSBI
M弹 D
M阻
p d
dt
(NSB)2 Rg R外
d
dt
第
5
页
/
灵敏电流计特性的研

灵敏电流计特性的研究郭蒙蒙 王成园 太春慧 李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理学院 应用物理学09-1班摘要:灵敏电流计存在三种运动状态,欠阻尼状态、过阻尼状态和临界阻尼状态。
根据临界阻尼状态来确定临界外阻,再根据可变电阻和电压的关系求出内阻。
关键词;灵敏电流计,阻尼运动,内阻,临界外阻,电流常数灵敏电流计也叫检流计,是磁电式仪表。
它和其它磁电式仪表一样都是根据载流线圈在磁场中受力矩作用而偏转的原理制成的,只是在结构上有些不同。
灵敏电流计的铭牌上一般都会标有临界外阻和内阻值,但是随着仪表的使用,会是阻值有些变化,运用实验所式的方法将临界外阻和内阻测出。
一、实验仪器AC15/3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电源、电压表、滑线电阻器、标准电阻、电阻箱二个,单刀开关二个、导线等。
二、实验原理1. 灵敏电流计的结构[1]灵敏电流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如图3-5-1和3-5-2所示。
⑴ 磁场部分:在永久磁铁的N 和S 极之间安装一个柱形软铁,使磁极与软铁柱缝隙里的磁场分布呈均匀辐射状。
⑵ 偏转部分:一个用细导线绕制的矩形线圈悬挂于磁隙间,并能以悬丝为轴转动。
悬丝是能导电的青铜薄带,具有良好的扭转弹性,悬丝的扭力矩很小(普通电表采用宝石轴承加游丝式结构,轴承存在摩擦力矩)。
上下悬丝各与线圈的导线两端接通。
⑶ 读数部分:一个小反射镜固定在悬丝线圈骨架下面,用它把光源射来的光反射到标尺上,形成一个光标进行读数,其等效指针长度达1米以上。
由于用扭力矩很小的悬丝代替了普通电表的一般游丝,减少了轴承摩擦,用光学指示替代了机械指针,使得电流计的灵敏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
2. 灵敏电流计的工作原理[2]如图3-5-1所示,当有电流Ig 流过线圈时,根据电磁学原理,线圈所受的磁力矩为gB NSBI M =(3-5-1) 式中N 和S 为线圈匝数和截面积,B 为磁极与铁芯间隙中的磁感应强度。
同时,线圈偏转过程中受到悬丝产生的扭力矩(恢复力矩)的作用,其大小为θθD M -= (3-5-2)式中D 为悬丝的弹性扭转系数,负号表示线圈偏转角θ转向与M θ相反。
实验3.2灵敏电流计讨论分析和心得体会 (2)

讨论、分析和心得体会根据实验1“观察检流计的阻尼运动特性”结论,可以看出,要将检流计作为电流计在电路中使用时,应当将其外电路电阻尽量调整到与C R 相近,保证在实验时不会出现因为外电路太大而产生的长时间震荡和因为外电路太小而便宜速度太慢,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平衡位置的情况,这样可以节省实验时间,并且还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精度。
检流计由于其可以检测到很小的电流,我觉得在测高电阻或当作电桥检流计时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实验准确度很有帮助。
本实验中所使用的检流计的标度因为是用纸质品制成的,且光斑在偏移一定角度后并没有与标线相重合,而是有一个角度,这对读数产生的影响,也是本实验中的一个系统误差,只有提高实验设备的性能才可以减小该系统误差。
实验中用到了一个 1的小电阻0R ,由于这个电阻的阻值很小,所以在实验中导线电阻对它的影响相对来说就增大了,为了减小导线对小电阻的影响,在0R 两端采用的是四端接线法,减小了导线对实验产生的系统误差。
电学实验中的电路有时候是很复杂的,接线也就需要一些既约方法来保证效率和准确,一般是将电路所需的元件摆好,再分别连接各级电路内部的元件,最后才将各级电路依次连接起来。
检流计由于其内部结构的问题很容易损坏,因此,检流计在不使用时应该是短路的状态,避免因剧烈振动或严重过载而损坏悬丝。
而实验中起到短路作用的仅仅是一根导线,我觉得在检流计上再并联一个开关,可以随时调整其短路、开路状态,避免在接线或实验时由于疏忽而损坏检流计。
测检流计的内阻采用的半偏法和全偏法都会有一定的系统误差。
一开始,我觉得根据实验结果,还可以采用替代法来测检流计的内阻,这样可以消除因为半偏法的估计而产生的系统误差,只有读电压表的偶然误差及变阻箱产生的误差,这样测得的结果应当更准确一些。
这样既方便,又“准确”但是,因为检流计测得的是很小的电流,说明通过该支路的电流非常小,当检流计的指针偏转很大的角度时,电压表示数的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测得的内阻的精度就被缩小了,产生的误差更加大了。
冲击检流计工作原理

冲击检流计工作原理冲击检流计是一种常用的用于测量流体流速的仪器,其工作原理基于流体运动的惯性效应。
它通过测量流体的冲击力来确定流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液体和气体。
冲击检流计是一个由一系列构件组成的装置。
它通常包括一个弹性材料制成的冲击体、一个固定的冲击体座、一个量程弹簧、一个位移传感器和一个输出信号处理器。
当流体通过冲击检流计时,它会冲击冲击体,使冲击体发生位移。
这是由于流体的惯性作用,流体在冲击体上施加了一个冲击力。
冲击体的位移与冲击力成正比。
冲击体的位移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和记录。
位移传感器可以是光学传感器、电感传感器或压电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将冲击体位移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传递给输出信号处理器。
冲击体的位移与流速成正比。
当流速增加时,冲击体的位移也会增加。
通过记录和处理冲击体的位移信号,输出信号处理器能够计算并显示出流速值。
在这个过程中,冲击体座起到固定冲击体的作用,量程弹簧提供冲击体的弹性支撑力,确保冲击体的运动范围适用于不同的流速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冲击检流计时,要根据具体的流体性质和流速范围选择合适的冲击体和冲击体座材料,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冲击检流计的工作原理基于牛顿第二定律(F=ma)。
通过对冲击体的位移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计算出流体的冲击力,从而推导出流速值。
冲击检流计具有简单、可靠、全流通、无压力损失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流体测量和流体力学研究等领域。
它在水力学、流量计校准、实验室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冲击检流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测量流体的冲击力来确定流速。
它通过测量冲击体的位移和分析冲击力,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流体流速测量方法。
它的广泛应用范围使得它成为流体测量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AC15

(3)周围环境不应有震动或振动。 9、测定检流计参数时可按线路图和下述方法进行。 (1)试验线路图
图中: G——被测检流计; mA——1 级毫安表; Rs——0.1、1 或 10 欧 0.02 级标准电阻; R1、R2——电阻箱; S——电流方向转换开关; K——开关。
(2)测定方法: (a)外临界电阻测定:调整 R1,使检流计光点偏转至标度尺左边或右边的一半, 然后调整 R2 电阻箱上的电阻,使检流计行动部分运动状态成周期性振荡,再将电阻逐 渐减少,直到光点由平衡位置不摆动的回到标度尺零位。此时,R2 电阻箱上的电阻值为 外临界电阻。 (b)电流分度值测定:检流计在外临界状态下,调整 R1,使光点稳定在标度尺两
AC15 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
使用说明书
上海双特电工仪器有限公司
一、用途
检流计可供电桥、电位差计作为指零仪或测量小电流及小电压。检流计适用于周围
温度+5℃~35℃及相对湿度为 80%以下。
二、技术性能
AC15 型直流检流计系有六种不同性能的系列产品。它的主要技术数据列于下表:
表1
参数
测量 AC15/1
极限分度线左右,按下列公式计算电流分度值:
C = I .Rs 1 a( Rg + R2 + Rs)
(A/div)
式中:I——流过毫安表的电流(A)
Rs——标准电阻阻值(Ω) a——检流计光点由零位向两边所偏转的格数平均值 Rg——被测检流计内阻(Ω) R2——检流计的外临界电阻(Ω) 然后使检流计依次偏转在标鹿茸尺的 1/2 和 1/4 处,并读出他们所需要的电流以值, 再按上述公式计算该两点的分度值,取这三个分度值的平均值为检流计的分度值。 (c)阻尼时间测定:预先调整检流计光点为满偏度,然后断开电流,阻尼时间从 电流断开,直到光点离零位不超过 1div 为止。此项测定必须使检流计在临界状态下进 行。 (d)检流计内阻测定:方法不定,但检流计输入电流不允许超过 1μ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报 告00系 2007级 姓名 宁盛嵩 日期 2008-10-20实验题目: 检流计的特性 实验目的:1、了解磁电式检流计的结构、原理和运动规律;2、测量临界电阻,通过测量它的灵敏度和内阻,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1.磁电式检流计的结构以光点式检流计为例,结构如图 1和图 2所示,检流计由三部分组成:(1)磁场部分:由永久磁铁(N,S)产生磁场,圆柱形软铁心(J)使气隙中磁场呈均匀辐射状。
(2)偏转部分:能在气隙中转动的矩形线圈C 及从上下拉紧线圈的金属张丝E,只要有很小的力矩作用,就能使线圈偏转。
(3)读数部分:小镜M 固定在动圈上,它把光源射进来的光束反射到标尺上形成一个光标,当电流流过动圈时,动圈受力偏转而带动小镜M 转过α角,因而反射光束偏转的角度为,光标在标尺上移动的距离α⋅=L n ,L 为小镜到标尺的距离。
2.检流计的工作原理当被测电流G I (或电压G G G R I V ⋅=)经悬丝流过动圈时,载流动圈受到气隙中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作用。
由于磁场是辐射装的,因此手里的动圈不管偏转到什么位置,B 的方向总与l (即G I )的方向垂直,那么N 匝载流动圈受到的总磁力矩为G G GI S NBI M ==(1)其中S 为动圈面积,NBS G =为检流计的结构常数。
在电磁力矩M 的作用下动圈偏转,同时悬丝受扭力而产生反作用力矩(扭转力矩),当作用在动圈上的电磁力矩和悬丝的反作用扭力矩平衡时,动圈停止偏转,则αW GI NBSI G G ==(2)W 为悬丝的扭转系数,偏转角 的大小由读数装置读出,αL n 2=(3)则n C n LNBS W I I G ⋅=⋅=21(4)或nI NBSL WC G I ==2(5)I C 称为检流计的电流常数或分度值,单位是A/mm 。
如果检流计的结构已定,则I C 为一定值。
在使用中,W 或其他结构参数可能有变化,所以必须用实验测定I C 。
在实际中,也常用灵敏度I S 来表示,即GI I I nC S ==1 (6)I S 的单位是mm/A 。
3.检流计的运动状态检流计的动圈通电流后,除了受到电磁力矩和扭转力矩的作用外,还存在空气阻尼力矩⎪⎭⎫ ⎝⎛-dt d D α和电磁阻尼力矩⎪⎪⎭⎫ ⎝⎛+-dt d R R G G α2,而悬丝是弹性材料制成,若动圈的转动惯量为J ,则动圈运动状态可用一转动方程来描述,如式(7),(8)和(9)αααW D R R G GI J G G -⎪⎪⎭⎫ ⎝⎛++-=.2..(7)或JGI G=++αωαβα20...2 (8)其解为 ()F t m t e αδωααβ++=-0sin (9)其中J A J D R R G G 222=⎪⎪⎭⎫⎝⎛++=β,称为衰减系数,⎪⎪⎭⎫ ⎝⎛++=D R R G A G 2为阻尼系数,JW=0ω为固有角频率. 由式(9)可知,方程的解由两部分组成,一个特解(稳定解),相当于平衡状态,即JGI GF =α;另一个是通解(瞬时项),按阻尼的大小不同,有不同的运动状态:(1)无阻尼状态当式(9)中β=0,即外电路开路(R →∞)和无空气阻尼(D=O)时,动圈为无阻尼状态,以平衡位置F α为中心做等幅振动,如图3中曲线Ⅳ (2)实际运动状态实际上阻尼总是存在的,当式(9)中R ≠∞,D ≠0时有三种运动状态. 1)欠阻尼状态此时外电阻R 较大,0ωβ<,动圈以平衡位置F α为中心作衰减振动,并且逐渐趋紧于平衡位置,运动曲线如图3中的曲线Ⅰ。
2)临界阻尼状态C R R =, 0ωβ=,动圈无振动的很快达到平衡位置,此时的外电阻称为临界电阻C R ,它的运动曲线如图3中的曲线Ⅱ。
一般来说,检流计的临界阻尼状态是它的理想工作状态。
3)过阻尼状态当0ωβ>,即C R R <,此时动圈也是做单向偏转运动,缓慢的趋向平衡位置F α, 运动曲线如图3中的曲线Ⅲ。
R 越小,到达平衡位置的时间越长。
因为过阻尼运动中,动圈到达平衡的时间长,而且不易判断动圈是否到达平衡位置,因此它对于测量是不利的。
4.测量电路由于检流计很灵敏,一般通过电流不能超过A μ1,在实际测量中常采用图4的电路。
电压经过两次分压后得到很小的电压(常小于mV 1)后才加到检流计电路中。
第一次采用滑线变阻器分压,第二次采用固定电阻430110~10--≈R R 的数量级分压。
2K 是换向开关,用它可以变换过检流计的电流方向,3K 是阻尼开关,将它合上就可以将检流计短路,检流计的动圈就停止振动。
如图 4,我们得到()()1R I I R R I G KP G G -=+(10)()()101010R R R R R R R V I KP G G +++=(11)因为01R R <<,所以()1010R R R R R V I KP G G ++=(12)电流常数()1010R R R nR R V n I C KP G G I ++==(13) 加在开关2K 两端的电压()G KP G G K V R R I V =+=2,由于1R R R KP G >>+,故1010R R R V V G +=(14)检流计电压常数()1010R R n R V n V C G V +==(15) 部分图见纸质的预习报告。
实验仪器:AC15/2型光标式检流计,固定分压电阻箱,电阻箱(2个),滑线变阻器,7.5V 稳压电源,伏特计,单刀开关、双刀换向开关、压触开关,秒表等。
实验步骤:按照图 4 接好线路,取40110-=R R 的比例,即R 1=Ω1,R 0=Ω10000。
在老师检查正确之后才开始做实验。
将检流计上的开关拨到“直接”档,调零。
1.观察检流计运动状态并测量临界电阻。
合上开关K 1,调节变阻器R 使得光标偏转至60mm,断开1K 使检流计处于测量状态。
(1)根据临界阻尼的工作状态要求,测量临界电阻C R ,本次实验由老师直接给,我的是8号台,C R =770Ω,为了方便计算,取C R =780Ω。
(2)选取KP R 分别为C C C C C R R R R R 3,2,,21,31时,判别检流计的运动状态,测出光标第一次回到自然平衡位置(零点)的时间和最终达到平衡位置的阻尼时间(每种状态测两次)。
事实上,由于KP R 为31R c 、21R c 为过阻尼状态,故这种情况下光标是直接达到平衡位置,记录的时间只有一个;KP R 为c R 时为临界阻尼状态,故测得的时间也是只有一个;KP R 为2c R 、3c R 时为欠阻尼状态,故可以测出光标第一次回到自然平衡位置(零点)的时间和最终达到平衡位置的阻尼时间。
具体见表1. 其中选取KP R 为R c 时多测几次,我测了5次,则后面的步骤4就不用再做了 在上述操作中,本来应该选取合适的10R R ,使得光标偏转60mm 。
但为了方便,保持了10R R 不变,这样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极小的,可以忽略。
2.测量检流计的电流常数I C 和电压常数V C 。
(1) 选择C KP R R =,使检流计工作在临界状态,仍保持10R R 不变,调节滑线变阻器R ,使光标n=60.0mm,记下对应的刻度1n 和电压01V ,然后将开关2K 迅速倒向,记下反方向偏转'1n 。
(2) 调节变阻器R,使得光标每次减少5mm,重复(1)的步骤,直到光标的读数约为15mm ,得到一组i n 、'i n 和i V 0的数据。
(3)由()i i i n n n =+2/'做出n-V 曲线,求出K= ∆n/∆V,带入(13)和(15),计算I C 和V C 。
3.根据步骤2的数据,求最大偏转(我的为62.0mm)时的I IC C ∆和VV C C ∆。
4.测量自由振荡周期T 0自由振荡周期T 0=2ωπ,是指检流计无阻尼的振动周期,使光标从最大偏转位(如60mm)后,断开换向开关S 2,用秒表测三个全振动的时间3T 0(重复三次)。
5.测量阻尼时间C T阻尼时间C T 是指在临界状态下,检流计从最大偏转位置(如60mm)到达稳定平衡位置需要的时间,断开开关1K ,测量三次C T 。
6.测量C KP R R 21=及满偏60mm 时的I C 和V C 。
数据处理:1. 观察检流计运动状态并测量临界电阻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一、原始数据:老师给的8号实验台:Ω=780C R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以看到:(1)KP R 为31R c 、21R c 时为过阻尼状态,31c R 时t =7.70s ,21c R 时t =5.23s ,所以KP R 越小光标最终到达平衡位置的时间越长,这与实验理论的预计是吻合的;(2)KP R 为c R 时为临界阻尼状态,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线圈是无振动地最快到达平衡位置,由时间的平均值t =3.36s 可以看出这点,这也与实验理论的预计是吻合的;(3)KP R 为2R c 、3R c 时欠阻尼状态,2c R 时光标第一次回到自然平衡位置(零点)的时间平均值t =0.42s ,3c R 时t =0.31s ,2c R 最终达到平衡位置的阻尼时间平均值t =4.65s ,3c R 时t =6.14s ,所以KP R 越小光标第一次回到自然平衡位置(零点)的时间越长,最终到达平衡位置的时间越短,这与实验理论的预计同样是吻合的;2. 测量检流计的电流常数I C 和电压常数V C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一、原始数据:Ω==780C KP R R , Ω=100000R , Ω=11R , Ω=30G R表2测量检流计的电流常数I C 和电压常数V C 实验数据由Origin 做出的图得到的斜率:V mm VnK /57576.50=∆∆= ; 截距:=K n 3.97576mm 。
(2)由以上计算C I 与C V 如下:()()()mm A mm A R R R KR R R R R nR R V n I C KP G KP G G I /104.2/10438017.217803010157576.5019941011010--⨯=⨯=++⨯⨯⨯=++=++==()()()mm A mm A R R K R R R n R V n V C G V /102/10977034.1110157576.5016641011010--⨯=⨯=+⨯⨯=+=+==3.根据步骤2的数据,求最大偏转时的I IC C ∆和VV C C ∆ 满偏时我的是n=62.0mm ,则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为:()11110000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n V V C C KP G KP G KP G KP G I I ++∆+∆+∆++++∆+∆+∆=∆()1101010000R R R R R R R R n n V V C C V V ∆+++∆+∆+∆=∆ 其中:075.0151005.00=⨯=∆V 5.0=∆n %5.0=∆GG R R 电阻箱误差⎪⎭⎫ ⎝⎛⨯+±=R m 005.0%1.0σ,m 为旋钮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