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教学课件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确诊。
0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一般护理
01
02
03
休息与活动
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 间,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 激动。病情稳定后,可逐 渐增加活动量。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 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根据康复进展情况,及时调整 康复计划,以达到最佳的康复
效果。
05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与 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控制高血压
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剧烈波动,遵循 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健康饮食
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习 惯,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 食物。
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保持适当 的运动量。
康复训练方法与技巧
认知训练
通过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和 思维训练等,改善患者的认知
功能。
肢体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 针对性的肢体功能训练,包括 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和步态训 练等。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 练,如穿衣、洗漱、进食、如 厕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其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 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 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病情观察与评估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等。注意观察患者 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 及意识状态的变化。
评估神经功能
实验室检查
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 血功能、肝功能等,以了解病情进展 和治疗效果。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确诊。
0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一般护理
01
02
03
休息与活动
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 间,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 激动。病情稳定后,可逐 渐增加活动量。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 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根据康复进展情况,及时调整 康复计划,以达到最佳的康复
效果。
05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与 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控制高血压
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剧烈波动,遵循 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健康饮食
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习 惯,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 食物。
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保持适当 的运动量。
康复训练方法与技巧
认知训练
通过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和 思维训练等,改善患者的认知
功能。
肢体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 针对性的肢体功能训练,包括 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和步态训 练等。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 练,如穿衣、洗漱、进食、如 厕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其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 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 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病情观察与评估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等。注意观察患者 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 及意识状态的变化。
评估神经功能
实验室检查
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 血功能、肝功能等,以了解病情进展 和治疗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ppt课件

0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 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 综合征
02
颅内血管包括脑动脉、脑静脉和 毛细血管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
颅内血管畸 形
颅内动脉瘤
感染或炎症
血液系统疾 病
颅脑外伤
其他不明原 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
头痛
剧烈头痛,难以忍受, 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
状
眼部症状
眼球活动受限,瞳孔散 大,视力下降等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提高护理水平
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 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为患者提
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开展科研工作
我们将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探索更加 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手段,为临床护理
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完善护理流程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护理流程,加强各 个环节的衔接和配合,提高护理效率 和质量。
加强与患者沟通
我们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 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护理 方案,提高患者满意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避免过度用力、情绪 激动等诱发再出血的 因素。定期复查CT 或MRI,及时发现并 处理再出血。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合适的康复训练计划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
05
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健康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 疗原则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脑血管畸形是蛛网膜下腔 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可 分为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和静脉畸形等。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可导致脑血管脆 性增加,血压升高时易发 生破裂出血。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ppt课件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 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不要憋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较 高的睡眠质量. 2.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 3.如确诊为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者应指导病人尽早手术,解 除潜在威胁,以防复发. 4.女性病人1-2年内避免妊娠和分娩.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 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 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询问病人起病的情况. 2.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情况. 3.评估有无神经功能受损. 4.了解既往史及用药情况. 5.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 6.了解实验室检查情况.
三.操作要点
1.一般护理:头部稍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尽 量少搬动病人,避免震动其头部;即使病人神志清楚, 无肢体活动障碍,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4-6周,在此期间, 禁止病人洗头、如厕、沐浴等一切下床活动;避免用力 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诱发再出血 的因素。
三.操作要点
普宁华侨医院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ICU
内容简介
一.定义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三.操作要点 四.指导要点 五.注意事项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2.饮食护理: 保证营养素的供给,以增强机 体抵抗力。清醒者可进食易消化高维生素 饮食,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呕吐 、呛咳甚至窒息。神志不清吞咽困难者予 以鼻饲高蛋白、高质量、高维生素的流质 食物。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 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 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询问病人起病的情况. 2.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情况. 3.评估有无神经功能受损. 4.了解既往史及用药情况. 5.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 6.了解实验室检查情况.
三.操作要点
1.一般护理:头部稍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尽 量少搬动病人,避免震动其头部;即使病人神志清楚, 无肢体活动障碍,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4-6周,在此期间, 禁止病人洗头、如厕、沐浴等一切下床活动;避免用力 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诱发再出血 的因素。
三.操作要点
普宁华侨医院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ICU
内容简介
一.定义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三.操作要点 四.指导要点 五.注意事项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2.饮食护理: 保证营养素的供给,以增强机 体抵抗力。清醒者可进食易消化高维生素 饮食,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呕吐 、呛咳甚至窒息。神志不清吞咽困难者予 以鼻饲高蛋白、高质量、高维生素的流质 食物。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PPT课件-PPT课件

• 并发症-脑血管痉挛
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 系血凝块对血管的直接刺激。 早发性(出血后,历时数十分至数小时 ); 迟发性(出血后4-15天,可继发脑梗死); 意识障碍和局灶神经体征如偏瘫等。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头颅CT(首选)
蛛网膜下腔出现高密度影像。 • 脑脊液(非首选和必检项目) CSF呈血性。
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moyamoya病)、感染性脑动脉炎、颅内肿
瘤、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病。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 发病机制
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
管壁薄弱
血压骤升和饮酒
血管破裂
血
液
蛛网膜下腔
三、临床表现
• 临床特点
可见于各年龄组; 多有明显诱因而无前驱症状;
颈项强直、Kernig 征、Brudzinski征
辅助检查
• • 7/12血常规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7.60 ↑ 淋巴细胞百分比 13.00 ↓ 尿常规检验报告:潜血 阳性(+) P,酮体 阳性(+) 白细胞(沉渣) 56.70 ↑ 8/12生化检验报告:甘油三酯 3.20 mmol/L ↑,总胆固醇 5.80 mmol/L ↑,低 密度脂蛋白 4.08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比率 18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 4.78 ↑,动脉硬化指数 4.69 ↑,脂蛋白(a) 754.0 mg/L ↑,钾 3.00 mmol/L ↓ 12-10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到38.6 ℃ 。复查血常规 11/12 白细胞 10.04 ↑ 15/12白细胞 11.20 ↑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8.12 ↑单核细胞绝对值 1.51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2.40 ↑ CT10/12 1.左侧侧脑室后角旁低密度影,左侧放射冠区低密度影可能;2.少 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少量积血弥散减少;3.老年脑改变;4.脑积水好转; 5.鼻咽左侧壁粘膜增厚,并局部颅底骨质吸收、破坏;6.副鼻窦炎症或积液; 7.建议MR等进一步检查及随访复查。 13/12肺部1.双肺尖放射性炎症改变可能,请结合临床;2.右肺上叶少许陈旧 性结核灶;3.双肺少许炎症改变伴双肺下叶轻度膨胀不全;4.纵隔、两肺门及 两腋窝多发淋巴结影,部分伴钙化;5.动脉硬化;6.骨质疏松改变,胸椎退行 性变;7.肝IV段包膜下低密度影:考虑肝圆韧带影像可能;8.建议结合临床进 一步检查并随访复查。 脑部1.左侧侧脑室后角旁低密度影较前缩小,左侧放射冠区低密度影可能;2. 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少量积血继续弥散减少;3.老年脑改变;4.脑积 水基本缓解;5.鼻咽左侧壁粘膜增厚,并局部颅底骨质吸收、破坏;6.副鼻窦 炎症或积液;7.建议MR等进一步检查及随访复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ppt课件

• 此外,临床还可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 下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 病例,称之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好发于30-60岁, 女性多于男性。
·
4
• 蛛网膜,由很薄的结缔组 织构成。是一层半透明的 膜,位于硬脑膜深部,其 间有潜在性腔隙为硬膜下 腔。腔内含有少量液体。 蛛网膜跨越脑,被覆于脑 的表面,与软脑膜之间有 较大的间隙,称为网膜下 腔。
出血性
脑出血
SAH
中老年人 青年,中年,老年
高血压 动脉瘤,血管畸形, 高血压动脉硬化
TIA史有ຫໍສະໝຸດ 可有多无无
发病时状况
安静时
不定
活动及情绪 活动及情绪激动时 激动时
发病急缓 昏迷
较缓(时,天) 急骤(秒, 急(分,时) 分)
多无
多无
多有
急(分) 少
·
14
缺血性
出血性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出血
SAH
头痛
一般无
无
有
剧烈
呕吐 血压
无 偏高
无 可正常
有 明显高
多见 正常或增高
眼底 偏瘫
动脉硬化 多见
可见动脉栓塞 多见
可见视网膜出 可见玻璃体膜下
血
出血
多见
无
颈强直
无
无
可有
明显
脑脊液
多正常
多正常
压力高
压力高,血性
CT检查
脑内低密度灶 脑内低密·度灶 脑内高密度灶 蛛网膜下腔15高密 度影
·
16
护理诊断
1.疼痛、呕吐 与出血刺激脑膜以及脑水肿有关。 2.昏迷及意识障碍 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 管痉挛,脑水肿,脑代谢障碍有关 3.发热 与感染或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吸收热等 有关。 4.自理能力缺陷 与卧床(医源性限制)有关 5.便秘 与长期卧床,不能正常如厕,进食量减 少,肠蠕动缓慢有关
·
4
• 蛛网膜,由很薄的结缔组 织构成。是一层半透明的 膜,位于硬脑膜深部,其 间有潜在性腔隙为硬膜下 腔。腔内含有少量液体。 蛛网膜跨越脑,被覆于脑 的表面,与软脑膜之间有 较大的间隙,称为网膜下 腔。
出血性
脑出血
SAH
中老年人 青年,中年,老年
高血压 动脉瘤,血管畸形, 高血压动脉硬化
TIA史有ຫໍສະໝຸດ 可有多无无
发病时状况
安静时
不定
活动及情绪 活动及情绪激动时 激动时
发病急缓 昏迷
较缓(时,天) 急骤(秒, 急(分,时) 分)
多无
多无
多有
急(分) 少
·
14
缺血性
出血性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出血
SAH
头痛
一般无
无
有
剧烈
呕吐 血压
无 偏高
无 可正常
有 明显高
多见 正常或增高
眼底 偏瘫
动脉硬化 多见
可见动脉栓塞 多见
可见视网膜出 可见玻璃体膜下
血
出血
多见
无
颈强直
无
无
可有
明显
脑脊液
多正常
多正常
压力高
压力高,血性
CT检查
脑内低密度灶 脑内低密·度灶 脑内高密度灶 蛛网膜下腔15高密 度影
·
16
护理诊断
1.疼痛、呕吐 与出血刺激脑膜以及脑水肿有关。 2.昏迷及意识障碍 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 管痉挛,脑水肿,脑代谢障碍有关 3.发热 与感染或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吸收热等 有关。 4.自理能力缺陷 与卧床(医源性限制)有关 5.便秘 与长期卧床,不能正常如厕,进食量减 少,肠蠕动缓慢有关
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

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观察要点1、有无头晕、呕吐、虚脱等颅内低压综合征。
2、有无颅内血肿症状,如头痛、意识改变等。
3、引流管的固定,引流是否通畅。
4、脑脊液的色、量、质。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及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术中配合。
2、术前用药:颅内压高者,原则上禁止腰穿,必要时术前30分钟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以降低颅内压,预防术中脑疝的发生。
术中护理协助病人取弓背曲膝位,注意观察面色等情况。
术后护理1、引流管的位置: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连接引流装置。
妥善固定外引流管及引流装置,引流瓶原则上应低于穿刺平面20cm,或根据病情需要调整高度。
2、病情观察:①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②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术后1-2天可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色加深,或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或有絮状物,需及时汇报医生。
3、引流速度及量:应根据病情控制引流速度及量,保持匀速外滴,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引起低压性头痛。
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出血导致脑疝的发生。
也可使空气自漏口或引流管进入而产生张力性气颅。
每日引流量不超过300ml为宜。
4、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对躁动者适当予以约束,必要时予镇静剂。
翻身、搬动病人时汇报医生处理。
5、预防感染:(1)置管部位敷料保持清洁干燥,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等异常现象。
(2)搬动病人时夹闭开关后再搬动,防止引流液逆流。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6、及时拔管:拔管前先试行夹管24-48小时,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无异常则可拔出引流管。
拔管后应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
如有脑脊液漏应予缝合并加压包扎,卧床休息。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要点精品PPT课件

健康教育
3.告诉病人及家属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及 方法
1)便秘时用力大便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 诱发因素,所以病人要保持大便通畅,避 免大便干结、突然用力。
2)注意多食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香 蕉、芹菜,菠菜、韭菜、蜂蜜等,养成定 时排便的习惯。
3)下腹部从右侧向左侧作环形按摩有助于排 便。
4)必要时遵医嘱给缓泻剂。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8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1)颈项强直(2) 克尼格氏征(3)
布鲁辛斯基征
脑膜刺激征 5
起病骤急 突然用力或情绪兴奋等
诱因,出现头痛、呕吐
2
,数分钟突或发数剧小烈时头内痛发、呕吐 展到、最颜严面重苍程白度、全身冷
汗。
SAH的临 床表现
3
头痛与呕吐
多数患者无意识障
碍,但可有烦躁不
安。危重者可有谵
妄,不同程度的意
识不清及至昏迷,
注意瞳孔的 大小、性状 及对光反射
护理措施
4、高热病人的护理
(1)、体温 过高者,大 动脉处放置 冰袋,50﹪ 酒精或温水
擦浴
(2)、冬眠疗 法,注意补充 液体和能量, 成人每天至少 在2000ml左右 ,加强皮肤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得脑脊液标本后,植入引流导管2~3cm,妥善固定后
外接引流器 引流管约平外耳道平面上10~15cm,或者穿刺部位平面 上15~20cm(引流系统)
1.体位 去枕左侧卧位,背部接近床沿,低头双手抱膝,
术中的配合
腰部尽量后突时椎间隙增大,协助病人固定姿势,避 免移动以防针头折断,儿童尤为重要。
感染
一)相关因素 置管引流时间过长,无菌操作不当 二)主要表现 发热,血液以及脑脊液WBC异常,脑膜刺激征阳性;穿刺部位感染 三)护理目标 体温正常,脑脊液培养正常;穿刺部位无发红,肿胀 四)护理措施 1.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减少人员流动探视 2.严格无菌操作,每日创口消毒,对于敷料要注意及时更换,一旦完全湿 润,就必须换药,减少直接细菌进入感染的机会,每日更换引流瓶. 3.搬动时注意无牵拉 4. 定时留取标本做脑脊液检查,必要时培养+药敏 5.及时拔管 严格控制置管引流时间5~9天为宜,尽量不超过十天,观察 脑脊液的颜色和形状,掌握拔管指征,及时拔管 6.术后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必要时椎管内注射抗生素 7.发生高热时应该及时处理,给与物理降温 五)护理评价 有无发热,有无脑膜刺激征阳性,穿刺部位有无炎症
过度引流 一)相关因素 引流管过低,引流速度过快,引流量过多 二)主要表现 颅内低压,头疼,甚至气颅、脑积水、脑梗死、脑血管痉挛 三)护理目标 引流量适当,无低颅压综合症 四)护理措施 A.严格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不超过300-500ml,引流速度 不超过每分钟6滴 B.注意病人体位的改变以及引流袋的高度,体位改变时也要适当调整引流 袋高度 C.绝对卧床 D.发生低颅压头痛时及时处理:多饮用盐水,或静脉点滴生理盐水500~ 1000ml,或加垂体后叶素,以促进脑脊液的分泌;调高引流袋位置,必要时 夹闭 E.经过确定发生气颅的患者进行注射生理盐水置换气体 五)护理评价 有无低颅压头痛发生,有无气颅发生
2.病情观察
穿刺过程,注意观察病人并协 助抢救。
需要判断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作动力试验(亦称
压颈试验)测定初压后压迫病人一侧颈静脉10秒,进 行观察判断
压颈试验
A、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立即上升至原来水平1 倍,解除压迫后,在20秒内迅速下降至原来水平,表 明蛛网膜下腔无阻塞。 B、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不上升,表明蛛网膜 下腔完全阻塞。 C、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缓慢上升,解除压迫 后又缓慢下降或不下降,表明蛛网膜下腔有不完全阻 塞。
引流不畅
一)相关因素 引流管扭曲、受压、反折、脱落、堵塞 二)主要表现 引流液无增加 三)护理目标 脑脊液引流通畅,血性分泌物减少 四)护理措施 A.导管沿脊柱方向延长固定,从肩侧伸出固定于床旁,防止引流管打 折受压,方便翻身,也方便护士观察引流速度 B.引流管长胶布固定,在翻身、搬动病人时,防止牵拉误拔引流管,操 作完毕后要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反折、脱落,保持引流管通 畅 C.若引流不畅,排除以上问题后要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是否可用尿 激酶) 五)护理评价 引流管是否发生扭曲、受压、反折、脱落 引流液有无增加
1.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 向病人解释穿刺目的、重要性及注
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配合。 2.同意书 3.血液以及影像学检查 4.术前30分钟快速输入20%甘露醇250ml降低颅内 压,避免脑脊液压力梯度差过大诱发脑疝形成 5.躁动者应该约束带保护,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6.物品准备 治疗车、砂轮、止血钳、胶布、无菌 腰椎穿刺包 、无菌手套、利多卡因、弯盘、导管、 按需要准备培养管1~2个。
穿刺部位一般取3~4腰椎间隙、两侧髂脊连线的脊棘线为第 穿刺部位严格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以利多卡因
手术 3~4腰椎间隙或第4腰椎棘突。
作局部浸润麻醉。 术者持硬膜外穿刺针,沿腰椎间隙垂直进针,推进4~6cm (儿童2~3cm)深度时,或感到阻力突然消失(第一次落 空感为黄韧带,第二次落空感为硬脊膜和蛛网膜),表明针 头已进入脊膜腔。拔出针芯,脑脊液自动流出,此时让病人 全身放松,平静呼吸,双下肢和头部略伸展,接上压力管, 可见液面缓缓上升,到一定平面后可见液平面随呼吸而波动, 此读数为脑脊液压力;如压力明显增高,针芯则不能完全拔 出,使脑脊液缓慢滴出,以防脑疝形成。
适应症 1.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感染、或者脱髓鞘疾病 等需椎管内给药治疗 3.交通性脑积水 4.腰椎麻醉 5.脑脊液漏、硬膜下积液引流 6.颅内压监测,控制颅内压
禁忌症
明显颅压增高和视盘水肿,不宜作腰椎穿刺,
以避免脑脊液动力学的突然改变,使颅腔与脊 髓腔之间的压力不平衡,导致脑疝形成。 穿刺部位有化脓感染,禁止穿刺,以免引起蛛 网膜下腔感染。 全身严重感染、休克或者濒于休克 梗阻性脑积水 脊髓结核、脊髓压迫症等脊髓功能障碍 血液系统疾病、应用肝素导致出血倾向血小板 <50x109 有躁动不安和不能合作者,特别是小孩
3.标本留取 接取脑脊液3~5ml于无菌试管中送检。需 作细菌培养,应将无菌试管口经过酒精火焰灭菌,接 取脑脊液,然后管口及棉塞再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后 盖上棉塞。 4.连接导管、桥管以及引流瓶 5.导管固定 准备胶布,导管安置后,使用长胶布固定
常见护理问题
1.引流不畅 2.过度引流 3.感染 4.穿刺部位的出血、脑脊液漏 5.生活自理缺陷 6.知识缺乏 7.潜在并发症 脑疝、脑积水、脑梗死、神经损伤
目的
①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协助诊断中枢神经系 统的炎症或出血性疾病。 ②测定颅内压力、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脑脊液压力:侧卧位70~180mmHg,坐位 200~300mmHg) ③作其它辅助检查,如气脑造影、脊髓空气 造影、脑室脑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④对颅内出血、炎症或颅脑手术后,引流有 刺激性脑脊液可改善临床症状。 ⑤进行腰椎麻醉或鞘内注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