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和关联词
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类型及关联词一、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我们不要空话,而要行动。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终于。
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不仅是……而且是……如: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
分句之间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如: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复句及其关联词

二、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分?
1、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 否则就是复句。
例: a 我从家信中知道,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 反对,还给பைடு நூலகம்许多慰勉。 b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 慈的态度,至今仍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2、从表述关系上看,单句只有一个表述中心,
一种表述关系。 再简单的复句也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表述中 心和表述关系。 例: a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 、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不但(不仅)……而且……、 不但(不仅)……还…… 更、而且、并且、甚至、况且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 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 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 思。。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常用关联词语有 不是……就是……、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或、或者 结构: “a、或者(或)b”、 “不是a就是b”、 “是a还是b?” “与其A,不如b”
一、单句
•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 • 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1、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 子。 例如: ⑴ 茶桌擦得滑溜溜的发光。 ⑵ 他非常健康。
2、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短语 构成。 例如: ⑴ 飞机! ⑵ 站住!有人敲门。
二、什么是复句?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 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 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例如:
常用关联词语有: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不管、不论)……也(都)…… 除非……才……
复句关系及常用关联词

复句关系及常用关联词
1、并列复句
“既……,又……”“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等。
2、递进复句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并且、也、还、甚至)……”“尚且……,何况……”等。
3、选择复句
“或者……”“也许……,也许……””是……还是”“与其……,不如,”“不是……,就是”,“宁可……,也不”
4、转折复句
“虽然(尽管、固然)……,但是(可是、却)……”“然而”“不过”
5、因果复句
“因为……,所以”,“既然……,就(那么)”
6、假设复句
“如果……就”,“即使……也”,“纵然……也”“假如……就”
7、条件复句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没有……,就没有”,“除非……,才”
复句关联词语顺口溜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还是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复句和关联词

练习——指出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指出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课本P85-86) 二、复句类型的名称和关联词语(课本 复句类型的名称和关联词语 课本 1并列复句 并列复句 常用关联词: 常用关联词: 一边……一边 一边…… 一边 一边 既……又…… 又 一方面……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 不是……而是 而是…… 一方面 另一方面 不是 而是 不要……而要 而要…… 不要 而要 也; 又 2递进复句 递进复句 常用关联词: 常用关联词: 不但……而且 而且…… 不仅……还…… 不但 而且 不仅 还 不只……也…… 不光……并且 并且…… 不只 也 不光 并且 不但……反倒 反倒…… 尚且 尚且……何况 何况…… 不但 反倒 何况 何况;而且;尤其;甚至。 更;何况;而且;尤其;甚至。
10、目的复句 、 常用关联词: 常用关联词: 为了,以便,以免” “为了,以便,以免”等。 11、解说复句 、 没有关联词,解释、说明。 没有关联词,解释、说明。
练习——指明下列复句类型。 指明下列复句类型。 练习 指明下列复句类型 1无论天气是好是坏,运动会都照常举行。 条件 无论天气是好是坏, 无论天气是好是坏 运动会都照常举行。 转折 2小孩虽然是念着玩,老杨同志却听得很认真。 小孩虽然是念着玩, 小孩虽然是念着玩 老杨同志却听得很认真。 让步 3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不会退缩。 即使工作再困难些, 即使工作再困难些 他也不会退缩。 4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可贵,就争分夺秒吧。 因果 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可贵, 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可贵 就争分夺秒吧。 转折 5雨停了,可是乌云并没有散开。 雨停了, 雨停了 可是乌云并没有散开。 6做 要靠想来指导; 6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并列 要靠做来证明。 7母亲对我这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 递进 母亲对我这举动不但不反对, 母亲对我这举动不但不反对 安慰。 安慰。 8我宁可自己多做些,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 选择 我宁可自己多做些, 我宁可自己多做些 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 因果 9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 我应该感谢母亲, 我应该感谢母亲 作斗争的勇气。 作斗争的勇气。 递进 10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 花儿这样红, 花儿这样红 是大自然的杰作, 更是人工培育的结果。 更是人工培育的结果。
语法知识: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语法知识:复句类型及关联词复句的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 还是b”、”与其A,个如b”。
例如: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复句关系与常用关联词

复句关系与常用关联词
1、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例如1、阅读课外书既可增长知识与阅历,又能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还能从中体会他人的感受。
你既聪明可爱,又乐于帮肋别人,大家都很喜欢你。
2、我一边学习一边思考。
晚上,我一边吃饭一边听歌曲。
我一边逗着小狗,一边心不在焉的回答着他的问题。
3、学习不是为了考高分,而是为了求知,为了明理、以及学有所用!
2、承接:承接是指前后的两个句子有一定的依赖,后面的依前面的一个发展顺序而来。
例如便;就;于是
这几天不是刮风便是下雨.
他一伤心就哭.
3、递进:递进关系是指能够表示在意义上进一层关系的,且有一定逻辑的词语. 分句之间的这种关系,必须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来表示.表示递进关系的常用关联词有:1.单用的.例如,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并、甚至、更、以至、何况、况且、尤其、还、甚至于等.2.配对使用的.例如,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还、也、甚至)……;尚且(况且)……,何况…….
4、选择:选择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说出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或情况,并表示要从中选择一种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5、转折: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可是.
6、.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
7、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 、要是……那么无论……都…… 、
不管……也……
8、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
复句及其关联词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 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多重复句的分析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 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 学者是属于祖国的。(巴斯德 )
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首歌,歌到 情处泪双流;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杯 酒,酒将醉时笑语;珍惜阅读,阅读便 是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珍惜阅读, 阅读便像一杯茶,茶香满口情悠悠。
但 也
4.青年人富有理想和抱负,憧憬着美好的 未来,这是青年的特点,也是优点。___需 懂得,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 ____把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为,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___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____脱离时 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 B ) A、还 B、但 C、但 D、仍 只有 只有 只要 只要 就能 才能 就能 才能 否则 如果 然而 如果
2.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 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 了一层。例如: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 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 挖掘的。 (老舍 ) 这东西本来就不是很受欢迎,况 且还污染环境!
递进复句常用的共联词语有: 不但(不仅)……而且……、 不但(不仅)……还…… 更、而且、并且、甚至、况且
易混淆的复句类型
一、并列复句和选择复句。这两种复句中的大部分句子容 易区分,但也有容易混淆的情况。并列复句中从正反两 方面对比表述的类型(常用的关联词有“不是……而 是……”,“是……不是……”),有学生易混同于选择复 句中的一种没有取舍的情况(常用的关联词为“不是…… 就是……”)。例如“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 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辨别这两种复句: 首先可以从关联词入手。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两类 复句的关联词进行比较(特别是比较其关联词的后部 分),分析其异同点。 其次,可从句子表达的意义上来区别。并列复句是 为了鲜明地说明事情或事物的特点,意思往往是确定的; 选择复句则列出两种不相容的可能,引人注意,意思是 不确定的,要人们自己去确定取舍。
语文语法--复句和关联词

⑤如果所有的房屋都设有暖气,人们便不会 对温暖心生感激,而假如你从寒风凛冽的 野外行乞归来,能有一束点燃的取暖柴薪, 你一定会被这难得的温暖所感动。
⑤如果所有的房屋都设有暖气,|| (假设)人们便不会对温暖心生感激, |(并列)而假如你从寒风凛冽的野 外行乞归来,|||(连贯)能有一束 点燃的取暖柴薪,||(假设)你一定 会被这难得的温暖所感动。
假设
• 2、一个人如果不努力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清清楚楚地写出来,||
(递进)甚至也不努力把这种思想清清楚楚地说出来,|那么这
种思想实际上只是处于混沌的状态中。
假设
• 3、但是,人可以被处死,||(并列)书可以被烧毁,|(转折) 而真理却是杀不死、烧不毁的,||(并列)它愈来愈发出灿烂的 光辉。
• 4、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并列) 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条件)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 |(转折)否则,我们就不能完成项任务。
判断下面复句的类型:
1. 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选择 2. 我吃饱喝足,坐在沙发上。 连贯 3. 我不是对他说,而是对你说。并列 4. 他待人诚恳,又心地善良。 并列 5. 只有春天的到来,生活里才能开满鲜花。条件 6.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所以很寂静。因果 7. 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克服。
她一手提着内中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
补充练习(1)
•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 相互独立意义紧密联系有一定 逻辑关系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四、长短句(单句和复句)互改
1、把短句改成长句:
(1)先确立一个句子作主干 (2)再把其他句子改作这一主干句子的定语 (或状语)
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里,在这荒 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 格外郁郁葱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句和关联词》教案5人教选修教学目标:认识单句和复句正确把握复句内部结构,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理解并掌握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准确把握复句的内部关系,并熟悉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层次分析法教学方法:知识点讲析重点示例举偶难点研讨分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下面有四句话,请用关联词把它们连成一句话:①张海迪姐姐瘫痪了。
②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
③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④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明确: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但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学会了针灸。
)二、认识单句和复句:以上的例子中,前面4个句子被我们称作单句,用关联词组合后的句子被称作复句。
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单句,什么是复句吗?(一)单句1、概念: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
相对而言,结构和意义比较简单,一般由一个主谓成分构成。
2、要点:不是所有的单句都是结构简单的句子。
这主要是由某些复杂的句子成分造成的。
如:①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②我相信,雷锋的榜样不仅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生活道路,而且加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想、旧习惯坚决斗争的勇气。
明确:①有着复杂的状语成分,从而是句子变得复杂;②有着复句一样的宾语成分。
(二)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所谓分句是指结构上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三、复句的类型:1、从句子层次上分可以分成一重复句和多重复句。
所谓一重复句就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
所谓多重复句是指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
2、从句子关系上看,可以分成二大类11种。
(P85)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
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
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
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
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
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
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
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
①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
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让步复句——介乎转折和假设之间的一种复句,正句不顺着偏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相反的方向,同时,前面分句所陈述的又是一个假设的尚未实现或证实的事实。
它包含着退一步着想的意思。
①即使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你也不能骄傲。
②就算他是你父亲,他也不能对你这么专制。
3、复句中常用的关联词(P86)(从略)活动一:填填关联词A——①__________ 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__________ 看上去只有盘子那麼大。
②晚上, 我__________ 看书, __________ 看电视。
③张老师___________ 关心我们的功课, ___________ 关心我们的身体。
④___________ 明天不下雨, 我们___________ 到黄泥涌郊野公园去旅行。
⑤在美国迪士尼乐园里我玩得__________ 开心__________ 快乐。
B——完成课后练习三四、复句结构层次分析法:一重复句间的关系,我们很容易可以判断,但我们日常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大多是多重复句,其中的关系复杂多变,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
活动二、复杂句子“装配图”参照课本P84给下面句子划分层次A、我们纪念他,│②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③是个伟大的文学家,||④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革因果并列并列命的急先锋,|||⑤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
递进B、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转折解说并列C、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好土,|||便没有好花,│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并列假设并列假设解说重要。
D、课后练习二小结:分析复句的步骤——a 找出分句的个数b 找出关联词,或者补出关联词,明确分句间的结构关系c 分析各种结构关系的层次——由大到小:先确定第一层,将复句一分为二,然后依次类推;由小到大:找出关系最紧密的,然后依次向上递推。
五、高考链接:相关题型——a 和实词一起选择填空b 句群填空。
如2006全国卷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语言的形式,①能是美的,②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
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③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
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④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⑤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⑥二者这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明确:①之所以②因为③所以④也⑤尽管⑥但是c 病句考查d 短文改错e 句式变换——长短句变换(完成课后练习一)陈述对象变换如:2006江西卷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天鹅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
明确: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
f 语句衔接(选择和排序)如2006山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街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①雪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
②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搅动一杯蜜汁。
③隔着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
④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遇开来,难起多少鲜艳的回忆。
⑤蜜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
⑥这是当天从资料人那里买来的。
明确:③①②⑥⑤④六、课堂小结,明确课堂学习重点。
七、布置作业:完成专节练习。
关联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它有如下特点: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只是。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
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并列……又……又…………一面……一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既……又…….......也.......也..............一边........一边....... 承接……一……就…………首先……然后…………便…………于是…………才…………接着……递进……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更不要说.......选择……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还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转折不是...而是.........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假设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倘若.......就.......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因果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为........目的是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