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和关联词完美版

合集下载

复句及关联词

复句及关联词

复句及关联词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1.并列句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并列关系的分句组成,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几种情况。

关联词:又……又……、既……又……、既……也…… 一边……一边……、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不是……是……、是……不是……、也、又、还、同时2.承接句概念: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关联词:最初……后来……、先……接着……便、又、才、就、于是、接着、然后、3.递进句概念: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前一分句更近一层。

关联词:不但(不仅)……而且……、不但(不仅)……还……更、而且、并且、甚至、况且4.选择句概念: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关联词:不是……就是……、或者……或者…… 是……还是……、要么……要么…… 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或、或者、还是5.转折句概念: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然而……、……却……等但是、但、可是、然而6.假设句概念:表示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的复句,其中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①假设与结果相一致关联词:如果……就……、假如……就…… 要是……那么…… 就、要、便、那么②结果不与假设一致关联词:即使……也……、即便……也…… 哪怕……也…… 纵然、纵使7.条件句概念:表示条件与结果关系的复句,其中一个复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作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不管、不论)……也(都)…… 凡是……都……、除非……才……8.因果句概念:表示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的复句,其中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结果。

复句的类型及常用关联词

复句的类型及常用关联词
张秘书不但会唱歌,而且会弹琴,甚至会作曲。




在语义上,后一分句同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
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尽管……但是……
尽管……还是……
不过……
……就是……
……只不过……
虽然已经是春天了的意思,但是我不能同意你的看法。
尽管下雨了,我还是要去。
虽然……,可是……
虽然……,却……
虽然……,而……
只有刻苦才能考好。
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除非你答应来,否则他也不来。
除非你来,他才回来。
不管父母同意不同意,我都要做这件事。
无论是谁,都不应该不遵守纪律。
他虽然很顽皮,但是学习很好。
虽然她没有说什么,可是我还是有点怕。
她虽然工作很忙,却非常关心我的学习。
她确实很聪明,不过有点儿懒。
这大衣好看是好看,就是贵了点儿。
那儿确实很漂亮,只不过远了点儿。




(承接复句)
几个分句在时间上先后相继,事理上先后相承。


于是
然后
后来
随后
接着
首先……,然后……
我一到学校就开始读书。
到了乌鲁木齐之后,我才知道这是一个骗局。
差不多五年前,我想自己导演一部电影,于是往返各个城市寻找投资方。
复句的类型及常用关联词
复句的类型及常用关联词(一)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
联合复句——分句间的意义平等,无主从之分。
名称
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
举 例



复句关系及关联词语一览表

复句关系及关联词语一览表

递进关系:不但不仅不光而
且并且并甚
至更以至何况况
且还甚至于
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还、也、甚至)……
尚且(况且)……,何况……
选择关系:或者或是还是
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不是……,就是……也许……,也许……与其……,如……
与其……,宁可(宁肯、宁愿)……宁可……,也不(也要)……转折关系:虽然虽说是但是可
是但却而然而不
过就是只是反而尽管固
然只不过
虽然(尽管、虽说是、虽说、固然)……,但是(可是、但、却)……
因果关系:由于因为因此所以因
而从而以致致使可见既然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因此、所以)……
既然……,就(那么、那就)……之所以……,是因为……
假设关系:如果假如假若倘若要
是不然否则要不然要不
是假使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就(那么、便、则)……即使(纵然、纵使、即便)……,也……再……,也……如果说……,那么……
条件关系:只要只有除非一旦
只要(一旦)……,就(便)……只有……,才……除非……,才……
除非……,不……除非……,否则……不……,

没有……,就没有……无论(不管、不论)……,都……。

八种复句关系及关联词语

八种复句关系及关联词语

八种复句关系及关联词语
1. 并列关系:嘿,这并列关系就像是两条平行线呀,互不干扰但又共同存在。

比如,“他既会唱歌,又会跳舞”,唱歌和跳舞就是并列的两项,互不影响,多棒啊!
2. 承接关系:哇哦,承接关系就好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有序地来。

像“他先打开门,然后走了进去”,开门后接着就是走进去,很自然的顺序呢!
3. 递进关系:哎呀呀,递进关系那可是层层深入啊!就如同爬楼梯一样,越来越高。

比如说“他不仅学习好,而且还特别勤奋”,强调了后者的程度更深呀。

4. 选择关系:嘿,选择关系就像是站在分岔路口呀,得选一条路走。

比如“要么你去,要么我去”,这就是很明显的要做出一个选择呢。

5. 转折关系:哎呦喂,转折关系就像突然来个急转弯呢!像“他虽然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不太理想”,努力和成绩不理想形成对比,有意思吧!
6. 假设关系:哇,假设关系就像是想象中的另一种可能呀。

比如“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出去玩”,要是不下雨就会有不一样的行动啦。

7. 条件关系:哟,条件关系就是有个前提在那呢!就像“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努力就是那个前提条件哟。

8. 因果关系:嘿,因果关系那可是有因才有果呀!像“因为他生病了,所以没来上课”,生病就是没来上课的原因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复句关系就像生活中的各种情节一样丰富多彩,我们可得好好掌握它们呀,让我们的表达更清晰、更有力!。

复句和关联词

复句和关联词

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 如果不凭借 空气, 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2.不认识这一点, 学术的进步、
提高就会受到损害, 因此, 学术研
究工作者也必须抱谦虚、谨慎、严 肃、认真的态度。
3.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中, 有不少
科学家认识了真理,
并且坚持了真理,
结果被愚昧的统治者杀死、烧死,
他们的学说、著作也被禁止、焚毁。
复句和关联词
判断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润滑剂来减少磨擦和磨 损,机器就无法转运。 2我们知道,他们也知道,只是双方没有通通 气。 3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 出来讲啊! 4我们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 律。
1、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 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2、既然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我 的歌里,他怎么会听不见呢?
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去白云山看看。 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 泗横流的。
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一旦丧失了信心,便失去了前进的动 力。
除非是到了春天,你才能看到这遍 山的杜鹃花。
•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 样。 他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又习惯地抬头 巡视着辽阔的星空。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
他不但不生我的气,反而跟我亲热起来了。
• 每天夜晚,他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 无 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 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 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 • 工作虽然很紧张,但是心情是很愉快的。 他长得结结实实,只是比原来瘦多了。 • 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不停地工作着。
成功的基础是奋斗, 奋斗的收获是成 功, 所以,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 才能走上成功的高峰。

复句和关联词

复句和关联词

或单独成句。 或单独成句。
如:许德珩同志对 记者 讲述了他为救国救民, 讲述了他为救国救民, 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 辛亥革命” 的“辛亥革命”,随后 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一二九” “一二九”运动和反蒋 抗日的救国斗争, 抗日的救国斗争,曾两 次坐牢、被抄家, 次坐牢、被抄家,三次 在他任教的大学被解聘, 在他任教的大学被解聘, 历经波折的亲身经历。 历经波折的亲身经历。
长句和短句: 长句和短句:
长句是指句式较长、结构复杂的句子。 长句是指句式较长、结构复杂的句子。修辞效果是表 意严密、精确、细致。 意严密、精确、细致。 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修辞效果是表 意 简洁、明快、有力。 简洁、明快、有力。
长短句的转化方法
(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 )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
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就是复句里有一个、 多重复句就是复句里有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 就是复句里有一个 句又是由复句构成的。 句又是由复句构成的。 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 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 永远不能飞上高空。 永远不能飞上高空。 2、一个人如果不努力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清清楚楚地 写出来, 写出来,甚至也不努力把这种思想清清楚楚地说出 那么这种思想实际上只是处于混沌的状态中。 来,那么这种思想实际上只是处于混沌的状态中。 但是,人可以被处死,书可以被烧毁, 3、但是,人可以被处死,书可以被烧毁,而真理却 是杀不死、烧不毁的,它愈来愈发出灿烂的光辉。 是杀不死、烧不毁的,它愈来愈发出灿烂的光辉。 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 4、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 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 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 否则,我们就不能完成项任务。 化,否则,我们就不能完成项任务。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 5、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 营生;于是愈过愈穷, 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类型及关联词一、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我们不要空话,而要行动。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终于。

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不仅是……而且是……如: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

分句之间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如: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常用复句及其关联词的搭配

常用复句及其关联词的搭配

常用复句及其关联词的搭配(整理稿)(一)并列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述说或描写相关的几件事、几种情况或同一件事、同一情况的几个方面。

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彼此之间不分主次、轻重。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也;又;还(有);同时;同样;另外搭配使用连用:既……,也……,又……;又……,还……成对使用:既……,也……;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重复使用: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并列关系的复句,通常又可分为平行式和对比式两种。

1平行式(A,B,C……)2对比式(不是A,而是B)分句具有对举性,否定一方,肯定一方。

(二)承接复句分句与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是承接的,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情。

分句往往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一般不能调换次序。

(三)递进复句递进关系的复句一般只有两个分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往往是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大多是成套使用的,也有单用的。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而且;并且;甚至;更况;且何;况;还;也;反而(反) 搭配使用连用:也……,还……,更……;不但……,而且……,甚至……成对使用: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并且、还、也、更、又)……;不但不(不仅不)……,反而……;尚且……,何况……;既……,更……“不是……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表示递进关系。

例如: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上例中的“不是”没有否定的意思,而是表示“不仅仅是”的意思,“而是”则是“而且是”的意思。

并列复句中的“不是……而是……”两个分句往往可以变换语序,基本意思不变,而上例中的前后分句不能变换语序,所以不是并列复句,而是递进复句。

递进复句可以分为顺进式和逆进式两种。

1顺进式(不但……,而且……)2逆进式(不但不……,反而……)这种复句前一分句常从否定方面说,表示“不怎样”或“没有怎样”,后一分句则从肯定方面说,“反倒怎样”,从相反方向把意思推进一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学目标1、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判断复句内分句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请同学们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四句话连接起来:(幻灯显示)1、张海迪姐姐瘫痪了:2、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3、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4、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正确答案: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但她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学会了针灸。

结果有一个学生写道:虽然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可她还是瘫痪了。

有一个学生写得更过分:张海迪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学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后两位同学的答案非常好笑,但是这两句话的关联词运用都没有错误,它是错在分句的组合不合情理、不合逻辑。

对一个复句,从语言运用角度去思考,我们不仅要判断关联词运用得是否正确、得当,而且要分析复杂的句子的层次结构和组合关系是否合乎逻辑。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复句的知识。

二、判断单复句(一)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单复句练习。

1、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单句)2、这副对联知道的人颇少,有介绍的必要。

(复句)3、不久我就离开了母亲,因为我要读书啦。

(复句)4、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她都遵守纪律。

(单句)(二)明确单复句概念1、单句概念单句就是指结构和意义比较简单的句子。

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就某个句子看只是一个主谓结构,但充当句子中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也是主谓结构,也就是说在句子中还包含着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

如:我听说今年大学扩大招生了。

“我听说”的宾语“今年大学扩大招生了”是一个主谓结构。

一种是:就某个句子看不止一个主谓结构,其中任何一个主谓结构也不是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但这些主谓结构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句子中间没有停顿,书面上没有标点符号),也就是说这几个主谓结构说的差不多就是连续发生的同一件事。

如:老师鼓励我考大学。

句子=老师鼓励我+(我)考大学我下了课去图书馆。

句子=我下课+(我)去图书馆2、复句概念复句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分句的句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谓结构。

练习:判断单复句(1)他今天有病没去上班。

(单句)(2)他今天有病,没去上班。

(复句)(3)因为他今天有病所以没去上班。

(复句)3、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

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

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

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

如:我请假去看病。

(单句)我请假,去看病。

(复句)③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

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

(单句)4、小试身手:辨别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无论你还是我都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

(复句)(2)片面强调政治,而不注重学习,都是不对的。

(单句)(3)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

(单句)(4)只有在冬季,我才能看到这种景象。

(单句)(5)我们依照规章制度,罚王峰停工三天。

(复句)(6)只有共产党,才是领导我们穷人闹翻身的大救星。

(单句)(7)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对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单句)(8)无论谁,都必须遵守纪律。

(单句)(9)暴风雨冲过的荒草,象用梳子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

(单句)(10)这是普遍真理,任何地区、任何时代都适用的真理。

(复句)三、复句的类型复句分联合关系和主从关系两种。

(详见书本85页)1、联合关系的复句:并列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连贯复句、解说复句。

2、主从关系的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让步复句。

3、关联词是复句的黏合剂(复句关联词详见书本86页)活动:找出下面复句中的关联词,并说明复句的结构关系。

(1)南朝如果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们的。

(假设关系)(2)迟大冰一边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边遥望着广漠的绿野。

(并列关系)(3)与其建这么个没用的碑,还不如拿这笔钱救济伤残人。

(选择关系)(4)不但能救得杨过和小龙女性命,而且能解你体内之毒。

(递进关系)(5)可惜师伯那时不在,否则令狐大哥也不会身受重伤了。

(转折关系)(6)任何缺点错误都是对人民不利的,因此也就对党不利。

(因果关系)这些复句都只有一个结构层次和一种结构关系。

其中(1)、(5)、(6)三句只有一个单用的关联词;(2)、(3)、(4)三句则有两个成对配合使用的关联词。

活动:上面句子能不能不用关联词请试着去掉这些复句中的关联词,想一想,如果不用这些关联词,复句还可以说吗?根据这种情况,上面这些句子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2)、(6)句可以去掉关联词,而且不改变句意。

比较:(2)迟大冰漫无目的地走着,遥望着广漠的绿野。

(并列关系)(6)任何缺点错误都是对人民不利的,也就对党不利。

(因果关系)第二组,(1)、(4)句去掉关联词后句子仍然成立,但是原意改变了。

比较:(1)南朝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们的。

(因果关系)(4)能救得杨过和小龙女性命,能解你体内之毒。

(并列关系)第三组,(3)、(5)句不能去掉关联词:(5)句去掉关联词后只能读成假设关系的复句,但是却与原来想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了;(3)句去掉关联词,表达不出两个分句之间的语义联系,句子变得完全不成立了。

比较:(3)建这么个没用的碑,拿这笔钱救济伤残人。

(5)可惜师伯那时不在,令狐大哥也不会身受重伤了。

小结:关联词在复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在组织复句时一定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4、指出下列复句类型(1)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

(并列复句)(2)学习既要有一股钻劲,又要有一股巧劲。

(并列复句)(3)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

(转折复句)(4)为了维护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安全,我们必须抛弃单就“外经贸论”的传统思路。

(目的复句)(5)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选择复句)(6)要是到了夏天,那座高山上的积雪就会融化。

(假设复句)(7)我们即使再盖一间库房,也装不下这些稻谷。

(让步复句)(8)说实在的,我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也不想去搞懂它。

(递进复句)(9)既然他处处为集体着想,就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因果复句)(10)多一点翻译的技能还在其次,更主要的,还是受一点美英华文化的熏陶。

(递进复句)(11)他宁可少睡些,也要把当天的事情做完。

(选择复句)(12)你要是踩着那些窝儿下去,到17米的地方就会发现井壁的一旁有一条隧道。

(假设复句)(13)他们今天是来开会,还是来参观呢?(选择复句)(14)他们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视察工作的。

(并列复句)(15)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承接复句)5、易混淆的复句类型(1)并列复句和选择复句。

这两种复句中的大部分句子容易区分,但也有容易混淆的情况。

并列复句中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表述的类型(常用的关联词有“不是……而是……”,“是……不是……”),有学生易混同于选择复句中的一种没有取舍的情况(常用的关联词为“不是……就是……”)。

例如“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辨别这两种复句:首先可以从关联词入手。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两类复句的关联词进行比较(特别是比较其关联词的后部分),分析其异同点。

其次,可从句子表达的意义上来区别。

并列复句是为了鲜明地说明事情或事物的特点,意思往往是确定的;选择复句则列出两种不相容的可能,引人注意,意思是不确定的,要人们自己去确定取舍。

(2)因果复句和并列复句。

虽然这两种复句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因果复句中表推论因果关系的情况(常用“既然……就……”来表示),有些学生易混同于并列复句中的“既……又……”的情况。

例如:“既然我们是学生,我们就要认真读好书。

”这个复句本来是因果复句,但有些学生判断为并列复句。

辨清这两种情况的方法有二:第一用换关联词法来判断,表推论的因果复句中的“既然……就……”可换成表一般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意思上不会有多大的变化;而并列复句却不能把“既……又……”换成“因为……所以……”;第二,用前后分句换位法来判断:前后分句不能换位的是因果复句,能换位意思不变的则是并列复句。

(3)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

这两种复句由于在某种情况下比较相似,所以很容易混为一谈。

如(1)“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

”(2)“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沙丘就可以被固定下来。

”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例(1)是假设复句,例(2)又是条件复句。

可从两方面来辨别这两种复句。

第一,根据关联词来辨别:凡是前一分句中的关联词与“如果”意思一样的(如“假如”、“假若”、“若是”、“若要”等),则是假设复句;凡是前一分句的关联词与“只有”意思相近的(如“只要”、“除非”等),就是条件复句。

第二,根据句子感情色彩来判断:假设复句往往带有假设的意味,主观色彩较浓;而条件复句常常是冷静地叙述情况,比较客观。

(4)并列复句和递进复句。

并列复句分句间或者是平列关系,或者是对举关系。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他的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一边让雨淋湿我的头发,一边还想去田野悠然地踏青呢。

常用的关联词有“也”“又”“还”“既……又……”“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等。

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如程度更深,数量更大,范围更广等。

递进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连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更”“而且”“甚至”“尤其”“特别”“何况”“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并且、也、还)……”“尚且……何况……”等。

例如:①那雨却下得大了,而且下了一整天。

②对于叔叔回国这件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③老旦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

(5)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让步,“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四、多重复句(一)分析复句(多重)的方法步骤:先读懂整个复句所表达的意思,这是基础。

步骤:1、确定分句的数目和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