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漂浮导管术护理配合及实践经验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现状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现状
于艳青;柏颖;杨捷;李鸿雁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5(011)012
【摘要】漂浮导管又称SWAN-GANZ导管,自1970年由SWAN等发明后,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最初的两腔导管只能测压,后来发展到最常用的四腔导管可通过热稀释法测定CO浓度,目前还有五腔导管,带起搏器电极的导管,能连续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或CO浓度的导管。
它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并由此计算出其他有关指标,为危重病的医治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是现代医疗监护病房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
【总页数】3页(P929-931)
【作者】于艳青;柏颖;杨捷;李鸿雁
【作者单位】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在重症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J], 车龙通;李玉楚;黎赞星;周少宇
2.漂浮导管技术在危重症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J], 张劲涛;陈宇;王超;万翠;刘婉
茹
3.漂浮导管技术在严重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J], 冯裕;古妙宁;朱秀龙;丁伟
4.漂浮导管技术在急性心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J], 郭丽;纪红;严之红;李镝
5.探析颈内静脉漂浮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心内科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J], 刘曙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动脉漂浮导管置管配合与课件护理查房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01
02
03
保持导管固定,
监测血压、心 率等生命体征
05
指导患者进行 深呼吸、咳嗽 等呼吸训练
06
观察患者有无 胸痛、呼吸困 难等不适症状
07
定期进行导管 维护,确保导 管通畅
04
预防感染,保 持穿刺部位清 洁干燥
护理措施分类
1
2
3
4
基础护理:包括生 命体征监测、吸氧、
发症等
健康教育:包括指 导患者进行康复锻 炼、饮食指导、心
理支持等
常见护理技巧
保持导管固定:确保导管在血管中 的位置稳定,防止移位或脱落。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导管的位置、功 能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
预防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定 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导管的 作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遗传因素:某些遗 传因素可能导致肺 动脉高压的发生和 发展。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出 现呼吸急促、气喘等症
状
咯血:部分患者可能出 现咯血,可能与肺动脉
高压有关
胸痛:部分患者可能出 现胸痛,尤其是胸骨后
部
咳嗽:患者可能出现咳 嗽,可能伴有咳痰
心悸:患者可能出现心 悸,可能与心律失常有
关
头晕、乏力:部分患者可 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肺血管疾病:如 肺栓塞、肺动脉 瘤等
其他:如呼吸衰 竭、休克等
发病机制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肺动脉高压:由于 各种原因导致的肺 动脉压力升高,导 致右心室后负荷增 加,进而导致右心 室肥厚和扩张。
肺动脉漂浮导管置管配合与护理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3. 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导管固定、预防感染等
4. 并发症处理:出血、气胸、感染 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5. 拔管操作:拔管时机、拔管方法、 拔管后护理等
配合要点
术前准备:了解患者 病情,评估手术风险, 准备相关器械和设备
01
术后护理:监测患者病 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 呼吸训练,预防并发症 发生
肺动脉漂浮导管置管配合与护理课件
目录
01. 肺动脉漂浮导管置管配合 02. 肺动脉漂浮导管护理 03. 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
置管目的
监测肺动脉压力 指导治疗方案 评估手术效果
评估心功能 监测病情变化
置管流程
1. 术前准备:患者体位、皮肤消毒、 局部麻醉等
2. 置管操作:穿刺点选择、导管插 入、导管固定等
03
02
术中配合:密切观察患 者生命体征,协助医生 进行导管置入操作,确 保导管位置准确
04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 属讲解肺动脉漂浮导管 的作用、注意事项及自 我护理方法
导管固定
1
固定位置:胸 部正中线第四
肋间
3
固定要求:牢 固、舒适、无
压迫感
2
固定方法:采 用胸带或胶布
固定
4
固定检查:定 期检查导管固 定情况,确保 导管位置正确
导管维护
保持导管固定:确保导管 在血管中的位置稳定
定期检查导管:观察导管 是否移位、破损或堵塞
保持导管清洁:定期消毒 导管,防止感染
记录导管数据:监测导管 数据,及时调整治期更换敷料
出血预防:避免导管摩擦 血管壁,避免导管长时间
暴露在空气中
血栓预防:定期检查导 管位置,避免导管堵塞
漂浮导管插入术配合

漂浮导管插入术配合【目的】漂浮导管插入术是为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危重病人的中心静脉压、肺小动脉嵌入压、每搏量、心排血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以观察、判定病情和指导治疗,观察疗效。
【用物准备】1.物品准备基础治疗盘1套,压力连接管,三通,输液器,无菌手套,注射器若干支,18号穿刺针1支,多功能监护仪、除颤器、压力传感器及其测压管1套,漂浮导管1套,敷料包1个(内有无菌手术衣2件、中单2条),器械包1个(持针器1把、缝合针及线、无菌镊1把、手术刀片1个、治疗巾10块、大纱球6个),抢救器材。
2.药品准备2%利多卡因10ml、1∶1 000肝素盐水1 000ml、生理盐水1 000ml及急救药品。
【操作方法及程序】1.查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
2.导管插入前的准备常规给病人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鼻导管吸氧、床旁备有必要的抢救器材。
配合医生消毒皮肤、铺无菌巾,用肝素盐水冲洗穿刺器械、连接管及导管。
3.漂浮导管插入成功后协助包扎固定。
4.配合术者监测漂浮导管(1)协助测量肺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时:将测压系统连接于所需测压的管腔上,打开压力传感器的三通开关通大气,校正零点后测压。
(2)协助测肺毛细血管嵌压时:先将气囊注入1.5ml气体后,再按上述步骤进行测压。
(3)协助测心排血量时:需两人同时进行,即一人操作机器,一人快速推注0~5℃的冰盐水5ml,以液体与血液的温度差来测定心排血量。
注:正常值为右房压0~8mmHg;右室压20~25/0~8mmHg;肺动脉压20~25/8~14mmHg;肺毛细血管嵌压6~12mmHg。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应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变化。
2.注意保持导管通畅,防止血栓形成,持续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滴速5~10滴/min,每隔1~2h用1∶1 000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1次,每次2~3ml,当冲管时遇有阻力,切忌用力推注液体,以防栓子脱落造成栓塞。
漂浮导管术的护理

漂浮导管术的护理一、Swan-Gamz 导管结构(四腔)漂浮导管长度为125cm 成人用F7 外径2.3mm四腔导管示意图1、远端孔腔(肺A)1A导管远端孔2、近端孔腔(右心房)2A导管近端孔3、球囊注气管腔3A导管球囊4、热稀释连接线4A热敏电阻二、适应症1、AMI合并泵衰竭、心源性休克或低血压疑有血容量不足2、心脏外科手术后监护3、其他各科危重患者和血液动力学变化者4、观察药物对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的血液动力学效应5、最明确的应用指征是心输出量下降伴有低血压的AMI三、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但在下列情况应谨慎应用为相对禁忌症1、全身出血性疾病未控制者2、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未控制者3、原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新近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或P-R间期延长者。
四、目的在监测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泵功能状态及提供的资料,可以作为选择治疗药物和调节剂量提供可靠依据1、判断左、右心室功能2、监测危重患者治疗和恢复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状态3、指导正确使用血管扩张药、正性肌力药、抗心律失常药和扩容药4、对危重病人提供预后判断与客观依据五、护理(一)术前准备A、无菌手术包、手术衣、漂浮导管一套B、手套数双、三通数个、静脉穿刺管一套C、无菌注射液、生理盐水、肝素盐水一瓶、局麻用药(利多卡因、普鲁卡因)D、输液泵、复苏抢救设备及药物E、心电监护F、将压力传感器与监护仪连接并固定,使之与患者右心房(腋中线)水平,排尽压力传感器内的空气,接通大气调零点。
(二)术中配合A、协助摆体位(仰卧位)B、密切观察生命体征C、穿刺成功固定好导管D、协助测量心排出量(三)术后观察及护理A、换能器的位置要固定不要移动定时校“0”点B、确保整个连接管道无气泡,各部位之间连接紧密勿松脱C、定时肝素盐水冲管,防管道导管口有凝血块,每次冲管先回抽,若有凝血禁止直接冲管D、定时侧PA、PAWP、CVP避免在管腔内给药或取血E、每24小时更换肝素盐水一次,并随时观察伤口周围情况并予定时换药F、测PAWP时间尽量小于20秒,测PAWP时气囊充气要缓慢,一般充1.2-1.5ml气体、最好用二氧化碳也可用空气,测压后尽快防气,不要回抽,若注入气体无阻力或不能自动退回或有回血,说明气囊破裂需要用无菌纱布包住外置口立即通知医生G、每次冲管或测压后必须检查所有三通的方向(四)并发症的护理A、心律失常:插管过程中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B、肺血栓栓塞:静脉内滴注肝素治疗0.01%肝素抗凝C、肺小动脉破裂:临床患者突然出现咯血症状,气囊长时间压迫肺小动脉辟,损伤肺A内膜发生血管破裂。
漂浮导管检查护理配合

因、阿托品、冰盐水
除颤器及其他抢救物品及药品
漂浮导管的连接
护理配合(一)
测量病人的身高和体重。 建立外周静脉通路。 测量并记录病人的心率、律和血压。 病人置于头低脚高位,头转向左侧。 协助术者消毒、铺巾、局麻、穿刺颈
七腔漂浮导管可获得什么?
直接指标
– 右室舒张末容积(EDV) – 右室射血分数(RVEF) – 右室收缩末容积(ESV) – 右心房压力(RAP) – 肺动脉压力(PAP) – 肺动脉嵌入压力(PCWP) – 心输出量(CO) – 心脏指数(CI) – 每搏量(SV) –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避免过长时间的楔压操作,尽量缩短“嵌 住”的时间(两次呼吸或10-15秒),尤 其是病人有肺动脉高压时。
导管放置注意事项(二)
导管放置至完全充盈气囊(1.5ml)看到 肺动脉楔压时放松气囊,缓慢回拉1-2 cm,减少屈曲在心室或心房中的导管长 度,再次完全充盈气囊,若仍能看到楔 压曲线,记录置管长度并固定。始终要 将导管保持在这样一个位置:完全或接 近完全充盈(1.0-1.5cc)气囊时,可以 看到楔压曲线。
导致不好的动力学反应的原因
系统中有气泡 系统中有血栓 系统中有漏或衔接处松动 导管端顶住血管壁 加压袋压力小于300mmHg 压力连接管管道太长或太软 留置导管的内径太小 导管套折
导管放置注意事项(一)
测压前调整传感器位于病人心脏的中部 水平或腋中线水平并调节零点。
导管用PVC材料制成,在体内较柔软,置 管时间过长,可使导管硬度降低,导管 容易在右室缠绕或出现置管困难,此时 使用冰盐水推注可使导管硬度增加,易 于放置。
黄色的远端腔终止于导管的尖端,用于 肺动脉压力监测。
漂浮导管的应用及操作技巧

16
编辑课件
电极在右室心尖部起搏图形
www.themegalle
17
编辑课件
电极在右室流出道起搏图形
www.themegalle
18
编辑课件
漂浮电极的位置调整
19
编辑课件
漂浮电极导管植入过程
20
编辑课件
漂浮电极导管植入过程
21
编辑课件
漂浮电极导管植入过程
22
编辑课件
漂浮电极导管的定位及固定
❖ 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给 予起搏或超速起搏治疗
3
编辑课件
预防性临时起搏
❖冠脉造影及心血管介入性导管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应用药物或电复律治疗
有顾虑者 ❖心律不稳定患者在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或更
换起搏器 ❖一些外科手术(如子宫切除、肝叶切除、
肝移植等)
4
编辑课件
电生理研究
❖快速性心房起搏 ❖窦房结功能的测定
LOGO
漂浮导管的应用及操作技巧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梁廷臣
编辑课件
1
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适应症
1 治疗性心脏紧急起搏 2 预防性临时心脏起搏 3 电生理研究
2
编辑课件
治疗性心脏紧急起搏
❖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药物中毒或电解质 紊乱、心脏外伤或外科术后引起的AVB、严重的窦 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阿-斯综合征
膈肌刺激 导管电极靠近膈神经 患者可感觉腹部跳动或顽固性呃逆
心脏穿孔
26
编辑课件
漂浮导管的局限性
❖ 心肺复苏中作用肯定,但并非万能 ❖ 心脏停搏,血液循环停止,漂浮球囊无意义 ❖ 严重三尖瓣反流患者植入困难 ❖ 漂浮电极不易稳定起搏心房
漂浮导管术后护理措施

一、引言漂浮导管(PICC)作为一种安全、简便、便于长期留置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在危重症、长期输液、肿瘤化疗等病人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PICC置管术后导管阻塞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做好PICC 置管术后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漂浮导管术后护理措施。
二、漂浮导管术后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1)向患者解释PICC置管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
(2)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2. 无菌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每日观察PICC导管出口处皮肤,如有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3. 避免损伤静脉内膜(1)输注液体时,注意调整输液速度,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造成静脉内膜损伤。
(2)输注刺激性药物时,可适当稀释,减轻对静脉内膜的刺激。
4. 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1)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和封管方法。
(2)封管时,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导管扭曲、受压。
5. 输注脂肪乳剂应定时冲管(1)输注脂肪乳剂前后,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防止导管堵塞。
(2)输注脂肪乳剂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如有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导管阻塞的护理措施(1)观察导管是否通畅,如有阻塞,及时处理。
(2)根据阻塞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尿激酶溶栓、调整输液速度等。
(3)必要时,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导管更换。
7. 导管脱落的危险护理措施(1)动作轻柔,避免导管脱落。
(2)换药时,注意防止导管脱落,最好用胶带进行固定。
(3)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导管位置。
(4)每隔三五天进行导管的碘伏消毒,预防感染。
(5)尽量将导管放置好,避免牵拉。
(6)口服消炎药物,如蒲地蓝消炎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
8. 长期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护理措施(1)记录导管在体外的长度,做好固定,告知患者置管侧动作不要太大,防止脱出。
(2)换药严格掌握无菌原则,在刚植入的前半月,换药后无菌纱布覆盖,或用敷料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6例漂浮导管术护理配合及实践经验
摘要目的:探讨漂浮导管术中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实践经验。
方法:本研究中以
我院在2008年6月1月至2014年6月1日期间行漂浮导管术的86例危重患者
为调查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A组与B组。
A组患者在漂浮导
管术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则进行细微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两
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而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价值。
结果:两组行漂浮导管术患者在护理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比较时无明显差异,A、B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B组经细微护
理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程度优于A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细微护理在漂浮导管术中应用时可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进而改善病情促进患者的病情好转。
关键词漂浮导管术;护理方法;细微护理
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得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已
成为十大危险疾病之首。
心血管疾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易出现危重病情,而在
危重患者中用于评价其病情的主要指标是心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1-3]。
近
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漂浮导管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患者的病情检
测中[4]。
目前,有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方法及实践经验影响着漂浮导管术的检
测指标[5]。
为此,本研究中将我院的86例行漂浮导管术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漂浮导管术期间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细微护理,进而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
护理意义。
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中的86例行漂浮导管术的危重患者的病例选用时间介于2008年6月1月至2014年6月1日期间。
整合所有患者的资料信息得知,A组
患者中最大年龄是77岁,最小年龄是26岁,平均年龄是(54.36±4.52)岁,男
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2例,心肌梗死患者有20例,心力衰竭患者有17例,
心律失常患者有6例;B组患者中最大年龄是75岁,最小年龄是27岁,平均年
龄是(55.17±3.84)岁,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4例,心肌梗死患者有16,
心力衰竭患者有18例,心律失常患者有9例。
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
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得知,A组与B组患者在临床资料间
比较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漂浮导管术:(1)术前准备:做好消毒工作并准备好手术物品及药品;
(2)测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后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3)手术操作:病人平卧,头转向左侧,保持30度头低位,用龙胆紫划出颈部三角区,以三角顶部中
点定位;常规局部皮肤消毒、铺巾,以2%普鲁卡因做浸润麻醉;同步台下递予
酒精浸泡后的静脉穿刺针、扩张器、引导钢丝、刀片、三通板;(4)穿刺方法:术者左手食指与中指触摸到颈动脉表面,并将其推向内侧,使之离开胸锁乳突肌
前缘;在其前缘的中点食指与中指之间与额平面呈30~45度角进针,针头向尾
侧指向同侧乳头;待穿刺针进入皮肤抽到静脉血后证明穿刺成功,放入引导钢丝
后拨出穿刺针;穿刺口用刀片稍扩张,以钢丝引导方向,利用扩张器将外套管置
入颈内静脉中;退出引导钢丝及扩张器,再经外套管置入心导管,使导管以小距
离快速进入心腔;(5)打开X光机,追踪导管插入位置,直至进入肺动脉;使
气囊充气、导管即进入肺动脉远端,气囊放气后,导管又迅速退回原肺动脉位置,
证明位置良好。
1.2.2护理方法:(1)常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脉率等生命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细微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
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所需,及时发现并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②饮食护理:在放疗治疗期间应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减少食物对患者肠胃的刺激反应;③手术护理:在漂浮导管术期间对导管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导管折叠、导管扭曲或破裂;④并发症护理:及时检测患者心功能,减少并发症。
1.3统计处理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
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若结果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值
比较A、B两组患者在漂浮导管术期间经不同方法护理前、后的血液流变学
变化结果。
两组行漂浮导管术患者在护理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比较时无明显
差异,A、B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B组经
细微护理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程度优于A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
意义。
具体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值
3 讨论
漂浮导管是用以判断危重病人心血管功能状况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应用气囊漂浮导
管行血液动力学的监测而实现的[5]。
由于漂浮导管术的操作技术较高、难度较大、易导致发
生肺动脉破裂、导管扭曲、导管破裂等现象而加重疾病病情[6]。
随着护理工作的发展,在漂
浮导管术中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
目前临床中出现的护理方法有多种,如细微护理、全面护理、综合护理、优质护理等护理手段,其中细微护理方法是在常规护理
的基础上,即针对患者的病情需要、治疗需要或可能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的细致护理,即包括
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手术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多方面的护理[7]。
本研究为探讨漂浮导管术中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实践经验,比较了常规护理及细微护理的
护理效果。
结果得出,漂浮导管术患者经细微护理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程度显著优于常
规护理。
因此得出结论,细微护理在漂浮导管术中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有助于改善漂浮导管术
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参考文献
[1]张劲涛.漂浮导管技术在危重症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
志,2013,7(17):72.
[2]马轶.肝移植病员留置漂浮导管的护理体会[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8,2(27):110.
[3]李丽琼.漂浮导管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10(3):1851.
[4]王玉琴.22例漂浮导管术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8(3):2265.
[5]张妙华.漂浮导管术护理配合及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0,2(3):117.
[6]孙爱梅.漂浮导管使用中护士的配合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0,16(5):482.
[7]孙大金.漂浮导管在麻醉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1986,2(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