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MRI和CT影像表现

合集下载

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是脑膜结核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多层螺旋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1. 蛛网膜下腔积液: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常表现为脑脊液蛛网膜下腔积液,是结核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的CT表现之一。

在CT影像上可见脑沟增宽、脑沟表面模糊,蛛网膜下腔积液常常呈现为低密度影像。

2. 脑实质病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多层螺旋CT上也经常出现脑实质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表现为脑实质密度不均匀,甚至可出现低密度病灶。

3. 脑室扩张:结核性脑膜炎引起的脑脊液循环阻塞,也可导致脑室扩张。

多层螺旋CT上可见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扩张,甚至出现颅内高压的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的MRI影像表现也有其独特的特点:1. 脑膜增厚: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脑膜的MRI影像上常常表现为脑膜增厚,特别是脑底部和颅底部蛛网膜下腔处。

2. 脑实质增强:MRI增强扫描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实质通常呈现不均匀的强化,这与脑实质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3. 幕下脑脊液积聚: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膜下腔积液的情况,有助于评估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多层螺旋CT和MRI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1. 多层螺旋CT和MRI可以明确显示蛛网膜下腔积液和脑实质病变,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分析。

2. 多层螺旋CT和MRI还可以评估脑室扩张和脑膜增厚的情况,对于评估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3. MRI增强扫描还可以明确显示病变的强化情况,有助于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疾病,如脑膜转移瘤、脑膜炎性肿瘤等。

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结核感染,常表现为严重的脑膜炎症,并且可导致脑实质及脑脊髓受累。

通过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学检查可以很好地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这种疾病。

本文将就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一、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1. 脑脊液腔影像改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多显示脑脊液腔扩大,脑池深度增加,脑实质容积减少;脑室系统可显示不清,外周脑室膨大压迫邻近脑实质等特点。

2. 弥漫性蛛网膜下腔积液:多层螺旋CT影像上可见蛛网膜下腔积液呈不均匀分布,密度不均,可有多发的不规则斑片状、线条状低密度病灶。

3. 脑实质感染:可显示受累部位的脑实质呈片状、条状低密度区,同时伴有脑水肿和脑室系统受压,进一步影响脑实质继发性缺血和脑梗死。

4. 各种结核病灶:病灶呈环状低密度病灶,且与脑膜炎改变同时出现。

二、MRI影像特点1. 脑脊液腔影像改变:MRI可更清晰地显示脑脊液腔的扩张情况,而且脑脊液腔内蛛网膜下腔积液更易于识别。

2. 弥漫性脑膜下腔积液:MRI可以更加准确地显示弥漫性脑膜炎的程度,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3. 脑实质感染:MRI对脑实质的显示更细致,可以显示出灶周轻度水肿、软化、脑梗死灶和慢性改变。

4. 脑膜增厚: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膜增厚,帮助区分病变范围。

三、多层螺旋CT及MRI的诊断价值1. 早期诊断: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有助于及时进行治疗,减少病情的恶化。

2. 疗效评价: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非常繁琐,需要经常性的评估疗效。

多层螺旋CT 及MRI可以直观显示病灶的变化情况,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 术后评估: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多层螺旋CT及MRI可以评估手术后的疗效,指导术后康复。

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检查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希望医生们能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积极运用影像学检查,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脑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脑结核的CT诊断,脑结核的MRI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CT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MRI

脑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脑结核的CT诊断,脑结核的MRI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CT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MRI

结核性脑膜炎是指结核杆菌感染柔脑膜所致的一种特异性炎症,是最常见的颅内结核,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病理:结核菌种植于柔脑膜(蛛网膜及软脑膜)后,引起柔脑膜广泛慢性炎症,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渗出,沉积于脑底部蛛网膜下腔,并沿外侧裂池蔓延,同时伴有肉芽组织增生。

脑实质受侵犯形成粟粒状结核灶,进而干酪样坏事及钙化产生,形成结核瘤,结核瘤不仅见于脑表面,也可深入脑皮质,周围有明显的脑组织水肿。

干酪样坏死的渗出物包绕血管,造成血管壁改变、增生甚至坏死,引起血管狭窄、阻塞或血栓形成,导致局限性脑梗塞。

由于脑脊液中性渗出物阻塞导水管和第四脑室正中孔,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如果脉络丛和蛛网膜颗粒亦受结核侵犯,会造成脑脊液分泌过多,而会吸收障碍,引起交通性脑积水。

临床表现:有显著的脑膜刺激症状,剧烈头痛,颈项强直,严重者有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慢性期由于脑膜粘连,引起脑积水,患者以颅高压症状为主。

影像学表现:一、X线平片:急性期头颅平片无阳性发现,慢性期可能发现鞍上条状钙化二、脑血管造影:可见颅底血管痉挛或管壁毛糙,但均无特征性。

三、CT:平扫显示脑基底池、侧裂池变形,形态模糊,密度相应增高。

约半数患者于慢性期见钙化,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区明显强化,若并存有结核瘤、结核性脑炎,可见脑实质结节状低密度影,周围脑组织水肿,病灶增强扫描时也有明显强化。

由于继发性脑水肿显示脑室扩大。

四、MRI:主要表现为脑基底池闭塞,以鞍上池最多见,渗出物呈稍长T1长T2信号。

Willis氏环流空血管信号显示明显,脑凸面脑膜增厚,脑实质内可有多发结核性肉芽肿形成的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

若引起血管病变,可在基底节、丘脑、中脑及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出现局灶性脑缺血和脑梗塞灶,呈长T1长T2信号。

若有梗塞后出血,可见在所有成像序列中均呈高信号的出血灶。

80%患者均有脑室扩大,增强扫描时脑膜及脑实质内结核病变均有明显强化。

对于结核性脑膜炎,普通X线检查无特征性改变,CT能清楚显示脑基底池及脑实质内的病变,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结核性脑膜炎不同时期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不同时期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

通信作者:甄晓晗,E m a i l :z h e n _x i a o h a n @163.c o m㊃论著㊃结核性脑膜炎不同时期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甄晓晗1a ,2,李 瀛1b ,2,王义义1a ,2(1.天津市海河医院a .脑系二科;b .磁共振室,天津300350;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天津300350) 摘 要: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 B M )的临床特点以及各临床分期中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㊂方法 对85例确诊T B M 患者进行头颅C T 与M R I 检查,其中71例同时行头颅M R I 增强检查,28例行脊髓M R I 平扫及增强检查㊂将85例患者进行分期,分析各临床分期症状及影像学表现㊂结果 85例患者中,Ⅰ期患者25例,Ⅱ期34例,Ⅲ期26例㊂最常见的临床特点为发热㊁头痛㊁脑膜刺激征㊁颅神经麻痹等㊂Ⅰ期患者多表现为发热㊁头痛,进入Ⅱ期和Ⅲ期逐渐出现意识障碍㊁颅神经麻痹㊁偏瘫等表现㊂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脑膜强化㊁脑实质结核㊁脑梗死㊂其中Ⅰ期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的炎性渗出,Ⅱ和Ⅲ期患者出现基底部脑膜强化㊁脑实质结核㊁脑梗死㊁脑积水㊁脑水肿㊂头颅C T 异常者25例,阳性率为29.41%,其中Ⅰ期为4.00%,Ⅱ期为29.41%,Ⅲ期为53.85%㊂头颅M R I 异常者54例,阳性率为63.53%,其中Ⅰ期为48.00%,Ⅱ期为64.71%,Ⅲ期为76.92%㊂头颅增强M R I 异常者58例,阳性率为81.69%,并可发现头部C T 和M R I 平扫阴性的病变15例㊂脊髓M R I 平扫及增强检查异常者10例,阳性率为35.71%㊂结论 T B M 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头颅M R I 能够清楚显示T B M 各种颅内病变表现,且阳性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㊂联合增强M R I 可以显著提高T B M 检出率,有利于T B M 的早期诊断㊂关键词:脑膜,结核;体征和症状;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 521.7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08-0739-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08.014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a n d i m a g i n g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 t u b e r c u l o u sm e n i n gi t i s Z h e nX i a o h a n 1a ,2,L iY i n g 1b ,2,W a n g Y i yi 1a ,21a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b .M R IR o o m ,T i a n j i n H a i h eH o s p i t a l ,T i a n ji n 300350,C h i n a ;2.T C M K e y R e s e a r c h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I n f e c t i o u sD i s e a s eP r e v e n t i o n f o rS t a t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T i a n ji n 30035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u t h o r :Z h e nX i a o h a n ,E m a i l :z h e n _x i a o h a n @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t h ed i a g n o s t i cv a l u eo fd if f e r e n t i m ag i n g m e th o d s o f p a ti e n t sw i t ht u b e r c u l o u s m e n i n g i t i s (T B M )i nv a r i o u sc l i n i c a l s t a ge s .M e t h o d s C r a n i a lC Ta n d M R I e x a m i n a t i o n sw e r e p e rf o r m e do n 85p a t i e n t sw i t hT B M ,o fw h i c h 71c a s e sw e r e p e r f o r m e d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wi t h c r a n i a l M R I e n h a n c e m e n t ,a n d28c a s e so fs pi n a lc o r d M R Is c a na n de n h a n c e de x a m i n a t i o n w e r e p e r f o r m e d .T h ec l i n i c a l s t a g i n g a n d i m a g i n g f e a t u r e sw e r e a n a l y z e d i n85p a t i e n t s .R e s u l t s A m o n g 85p a t i e n t s ,t h e r ew e r e 25c a s e s i ns t a ge Ⅰ,34c a s e s i n s t a g eⅡa n d 26c a s e s i n s t a g eⅢ.T h em o s t c o mm o n c l i n i c a lf e a t u r e sw e r e f e v e r ,h e a d a c h e ,m e n i n ge a l i r r i t a t i o n s i g n ,c r a n i a l n e r v e p a l s y a n d s oo n .I n s t a g eⅠ,f e v e r a n dh e a d a c h ew e r e t h em o s t c o mm o n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P r og r e s s i v e s t a g eo f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c r a n i a ln e r v e p a l s y ,h e mi p l e gi ae n t e r e d p h a s e Ⅱa n d Ⅲ.T h e m o s tc o mm o n 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 s i n c l u d e dm e n i n g e a l e n h a n c e m e n t ,c e r e b r a l p a r e n c h y m a l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P h a s e Iw a s m a i n l y m a n i f e s t e da s i n f l a mm a t o r y e x u d a t i o no fm e n i n g e s a n db r a i n p a r e n c h y m a .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 s o f s t a geⅡa n d Ⅲp a t i e n t sw e r ed i v e r s e ,i n c l u d i n g b a s e m e n t m e n i n g e a le n h a n c e m e n t ,p a r e n c h y m a lt u b e r c u l o s i s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h y d r o c e p h a l u s ,a n db r a i n e d e m a .T h e r ew e r e 25c a s e s o f a b n o r m a l s i gn a l o nC T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w a s 29.41%,w h i c h w a s 4%i n s t a g eⅠ,29.41%i n s t a g eⅡa n d53.85%i ns t a g e Ⅲ.T h e r ew e r e 54c a s e so f a b n o r m a l s i gn a l o n M R I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w a s 63.53%,w h i c hw a s 48%i n s t a g eⅠ,64.71%i n s t a g eⅡa n d 76.92%i n s t a geⅢ.T h e r ew e r e 58c a s e s o fM R I 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 e n h a n c e db y c r a n i u m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w a s 81.69%,a n d 15c a s e s o f C Ta n dM R I s c a n n e g a t i v e l e s i o n sw e r e f o u n d .T h e r ew e r e 10c a s e s o f a b n o r m a lM R I s c a n a n d e n h a n c e d e x a m i n a t i o no f t h e s pi n a l c o r d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w a s 35.71%.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c l i n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T B Ma r en o t t y p i c a l .I m a g i n g e x a m i n a t i o n ,e s p e c i a l l y c r a n i a lM R I ,c a n c l e a r l y sh o wv a r i o u sk i n d so f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l e s i o n s i nT B M ,a n d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i n c r e a s e s 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o f c l i n i c a l s t a g e s .C o m b i n e d w i t hc r a n i a lM R I e n h a n c e m e n t c a n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n c r e a s e t h ed e t e c t i o n r a t e o fT B M ,w h i c h i sb e n e f i c i a l t o t h e e a r l y d i a gn o s i s o fT B M.K E Y W O R D S :t u b e r c u l o u s ,m e n i n g i t i s ;s i g n s a n d s y m p t o m s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㊃937㊃‘临床荟萃“ 2019年8月20日第34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u gu s t 20,2019,V o l 34,N o .8结核性脑膜炎(t u b e r c u l o u sm e n i n g i t i s,T B 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是最凶险的肺外结核疾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㊂快速诊断及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是治疗的关键[1]㊂目前T B M没有足够特异的诊断方法,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㊁头颅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查㊂而病原学检测方法敏感性低,检测周期长,对早期诊断价值有限[2]㊂影像学检查技术扫描快速㊁清晰,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㊂本文回顾性分析T B M患者85例的临床与头颅影像学特点,对T B M 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并结合疾病的病理机制探讨各分期中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的T B M患者85例,男50例,女35例,年龄13~80岁,平均(42.08ʃ17.93)岁㊂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学分册“诊断标准[3]㊂85例患者全部行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 o m p u t e dt o m o g r a p h y,C T)及头部磁共振成像(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M R I)检查,其中71例行头部M R I增强检查,28例行脊髓M R I平扫及增强检查㊂1.2分期标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 C S)和有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评估M R C分期[4]㊂Ⅰ期: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且G C S=15分;Ⅱ期: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G C S11~ 14分;Ⅲ期:G C S<11分㊂Ⅰ期为早期;Ⅱ期为中期;Ⅲ期为晚期㊂1.3影像检查 C T:采用64排C T扫描仪进行横断轴位扫描,层厚与层距均为5mm㊂M R I:采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参数T1W I:T R/T E=500/ 9.73m s;T2W I:T R/T E=2500/111m s;层厚4.0 mm,间隔1.0mm㊂M R I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剂量为0.1mm o l/k g,矢状位及横轴位T1W I 序列㊂为更好地进行M R I影像分析,参考结核病影像相关文献[5-6],本研究将脑实质结核分为粟粒型结核(直径ɤ0.3c m)㊁结节型结核(直径>0.3c m且< 1.0c m)㊁结核瘤(直径ȡ1.0c m)㊁混合型(直径大小不一同时混合存在)进行分类描述㊂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㊂计数资料使用P e a r s o n卡方检验或F i s h e r精确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临床表现与分期 T B M85例,Ⅰ期25例,Ⅱ期34例,Ⅲ期26例㊂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㊁头痛㊁恶心呕吐,分别为76例(89.41%)㊁68例(80.00%)和49例(57.65%),其次为意识障碍㊁精神行为异常㊁高级智能活动减退,分别为28例(32.94%)㊁7例(16.47%)㊁7例(16.47%)㊂合并二便障碍者6例(7.06%),合并癫痫发作者5例(5.88%)㊂最常见的体征为脑膜刺激征,共52例(61.18%),其次为感觉和(或)运动系统功能减退,共20例(23.53%),颅神经受累12例(14.12%),分别为外展神经受累6例,动眼神经受累5例,其中包括外展神经与动眼神经同时受累2例㊂视神经受累1例㊂2.2影像学表现2.2.1 T B M各临床分期头部影像学异常检出率比较对3期患者分别进行头部C T与MR I平扫检查,M R I平扫在Ⅰ㊁Ⅱ㊁Ⅲ期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 T(P<0.05)㊂分别对头部C T与M R I平扫进行3期各期间比较,显示C T对各分期之间异常检出率不完全相同(P<0.01),M R I对各分期之间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T B M各临床分期影像学检查结果(例)临床分期例数头部C T正常异常头部M R I正常异常χ2值P值Ⅰ期2524113129.090<0.01Ⅱ期342410122210.083<0.01Ⅲ期2612146204.167<0.05χ2值15.2664.640P值<0.01>0.052.2.2 T B M头部C T表现早期C T异常1例,为顶叶结核瘤(图1)㊂C T表现为顶叶多发高低混杂密度影,病灶内可见钙化㊂中晚期24例异常者中,脑积水13例,其中11例表现为广泛脑室扩张,2例表现为幕上脑室系统扩张㊂脑梗死6例,梗死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C T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影,其中脑梗死合并脑积水2例㊂脑水肿2例,C T表现为脑沟减少或脑沟㊁脑池闭塞,伴脑回肿胀㊂结节型结核2例,C T表现为大脑皮层小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㊂脑梗死合并渗血1例,梗死部位位于基底节区及颞顶叶㊂脱髓鞘病变2例,表现为额颞区㊁局部白质区广泛脱髓鞘病变㊂2.2.3 T B M头部M R I表现早期M R I异常12例,脑实质结核8例(图2),其中单纯结核瘤1例,粟粒性结核1例,结节型结核2例,混合型4例㊂脑梗死3例,脑膜增厚1例㊂中晚期M R I异常42例,脑梗死14例(图3),其中1例合并渗血,余13例均为㊃047㊃‘临床荟萃“2019年8月20日第34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20,2019,V o l34,N o.8急性期梗死㊂脑积水13例,11例为广泛脑室系统扩张,为交通性脑积水;2例为三脑室㊁侧脑室扩张,四脑室受压变窄,为梗阻性脑积水㊂脑膜增厚㊁强化14例(图4)㊂脑实质结核21例,其中粟粒型结核8例,结节型结核6例,结核瘤3例,混合型4例㊂脑水肿4例㊂其中脑梗死合并脑积水4例,脑梗死合并脑膜强化5例,脑梗死合并脑实质结核3例,脑积水合并脑实质结核4例,脑实质结核合并脑膜强化6例,脑水肿合并脑膜强化2例㊂不同病变其MR I 表现见表2㊂图1 头颅C T 右顶叶多发高低混杂密度影,考虑结核瘤,部分病灶内见钙化 图2 脑实质结核:2a .混合型;2b .结核瘤,右顶叶环形强化影,周围水肿;2c .结节型结核,鞍上池㊁环池㊁四叠体池不规则狭窄伴多发环状或均匀强化影,局部簇状排列;2d .粟粒型结核,右侧颞叶脑回及脑沟㊁右侧外侧裂多发点状均匀强化信号 图3 急性脑梗死,D W I 序列左侧基底节区不均匀高信号 图4 脑膜强化:4a .延髓背外侧线状强化影;4b .中脑大脑脚脑膜增厚伴带状强化 图5 脊髓脊膜炎:5a .颈7-胸8水平脊髓T 2W I 序列高信号,考虑脊髓炎;5b .增强扫描后脊膜增厚强化图6 头M R A 左侧大脑后动脉未见显示,右侧大脑后动脉近段局部狭窄,基底动脉重度狭窄㊁右侧椎动脉颅内段纤细表2 T B M 各临床分期影像学类型及表现影像类型M R I 异常(例)早期中晚期M R I 表现平扫信号特点强化方式位置脑实质结核 结核瘤 1 3 结节状㊁环状T 1等/高㊁T 2等/低环形大脑半球㊁小脑半球㊁脑干㊁基底节丘脑区㊁部分脑沟脑池㊂多成簇分布,少散在分布粟粒型18点状T 1等/稍高㊁T 2等/稍高均匀 结节型26小结节状㊁小环状T 1等/高㊁T 2等/高均匀或环形 混合型44点状㊁结节㊁环状T 1等/高㊁T 2等/低/高均匀或环形脑梗死314T 1高㊁T 2高㊁DW I 高1例局部条形基底节丘脑区㊁脑干;皮层㊁小脑脑膜增厚1 14 T 1等/稍高㊁T 2等/稍高㊁F l a i r 高线样㊁斑片结节状㊁带状基底池㊁鞍上池㊁环池㊁桥前池㊁纵裂池㊁外侧裂池;脑干边缘脑水肿04斑片状T 1稍高㊁T 2稍高无双侧侧脑室周围脑积水13T 1低㊁T 2高无广泛脑室㊃147㊃‘临床荟萃“ 2019年8月20日第34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u gu s t 20,2019,V o l 34,N o .82.2.4 T B M脊髓M R I表现共28例患者同时行脊髓M R I检查,其中脊髓M R I异常10例,均为中晚期患者,多累及胸段脊髓(图5),10例脊膜均有受累,平扫表现为条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提示脊膜增厚,呈带状㊁线状㊁结节状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影㊂4例合并胸段脊髓炎,表现为髓内斑片状长/稍长T1㊁长/稍长T2信号,髓内病灶无强化㊂3讨论T B M是神经系统结核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多起病隐袭,慢性病程,可缺乏结核接触史㊂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患者多以发热㊁头痛㊁呕吐为主诉就诊,脑膜刺激征阳性㊂如早期未能及时治疗,炎性渗出可由脑膜扩展到脑实质,引起谵妄㊁癫痫发作,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㊂累及脑血管,可导致卒中样发病㊂渗出物的刺激㊁粘连㊁压迫,可致脑神经损害,以动眼㊁外展㊁面和视神经受累多见㊂炎性渗出由蛛网膜下腔随脑脊液向下播散导致脊膜㊁脊髓受累,出现截瘫㊁二便障碍等表现㊂本组早期患者大多表现为发热㊁头痛,伴恶心呕吐;中期时逐渐出现嗜睡㊁精神行为异常㊁颅神经麻痹㊁偏瘫等症状,晚期可出现昏迷㊁截瘫㊁二便障碍㊁癫痫发作等表现㊂头颅C T检查对于T B M的诊断应用广泛,但缺乏特异性,在疾病早期其检出率相对较低,但可显示结核瘤的钙化灶㊂本组早期患者中C T表现异常1例,为顶叶结核瘤伴钙化㊂随着疾病的进展以及并发症的出现,C T检出率有所升高㊂脑积水是结核性脑膜炎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视觉障碍㊁颅神经麻痹和基底池分泌物是其显著的预测因素[7]㊂本组脑积水13例,其中6例影像学提示合并脑膜强化及脑实质结核㊂本研究显示脑积水检出率头部C T与M R I平扫相同,提示C T对于脑积水的敏感性较高㊂有文献报道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可用于鉴别脑积水的类型,有利于指导相应治疗策略的选择[8]㊂脑梗死也是C T检出率较高的病变,本组85例中,头部C T提示脑梗死6例(7.06%),梗死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㊂M R I平扫提示脑梗死17例(20.00%),其中13例为多发㊁双侧,4例单发,梗死部位多位于基底节丘脑区和脑干,皮层㊁小脑㊁胼胝体也可受累,与文献报道一致[9]㊂提示对于早期和较小的梗死病灶,尤其是脑干㊁小脑等后颅窝的病变,M R I 有其优越性㊂T B M继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结核性动脉炎,其发病机制是结核抗原与体内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并产生免疫复合物,损害血管壁形成免疫性血管炎,影像学上表现为血管的狭窄或闭塞[10]㊂本组共8例行头M R A检查,1例未见明显异常,7例存在多发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部位好发于大脑前动脉,其次为大脑中动脉㊁颈内动脉㊁大脑后动脉㊁椎基底动脉(图6)㊂由于T B M可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部分情况下可诱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1]㊂有研究表明, T B M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19.1%脑梗死绝对风险[12],推测T B M患者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除了免疫性血管炎㊁颅内压升高和脑积水导致脑灌注降低之外,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㊂因此,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T B M患者,应考虑使用阿司匹林改善预后㊂而对于脑实质结核㊁脑膜病变及颅内渗出性病变等,C T敏感性较低㊂本组C T显示脑实质结核3例, 1例为顶叶结核瘤,C T表现为多发高低混杂密度影,病灶内见钙化㊂2例为结节型结核,C T表现为大脑皮层小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㊂脱髓鞘病变2例,表现为额颞区㊁局部白质区广泛脱髓鞘病变㊂相比较头颅C T检查,M R I平扫对于T B M各种影像学表现均显示出较好的敏感性,尤其对脑膜的强化方面有较好的优势㊂因MR I能够更好地反映病灶的组织生物学特性,故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㊂结核分枝杆菌侵及软脑膜,引起脑膜水肿㊁脑底部蛛网膜下腔内有大量浑浊胶样渗出㊂脑膜的弥漫性炎性渗出是T B M主要的病理特点[13]㊂当病变早期脑膜渗出不明显时,M R I平扫难以发现异常改变,本组早期患者头M R I平扫仅显示1例脑膜增厚表现㊂随着疾病的进展,M R I表现为脑膜增厚,脑膜信号不均匀,相应脑沟㊁脑池不规则狭窄㊂M R I增强扫描显示出团块状㊁结节状㊁斑片状强化影㊂本组M R I平扫阴性而增强扫描阳性的15例,均显示出脑膜的强化,其阳性率高达81.69%,提示M R I增强扫描对T B M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4]㊂由于M R 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清晰显示结核结节及结核瘤的不同组织成分㊂脑实质结核初期病理改变以炎性渗出为主,表现为粟粒型或小的结核结节㊂以后病灶中心出现富含类脂质的干酪样物质,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形成增生性结核结节㊂干酪样物质液化㊁坏死,周边胶质增生,形成结核瘤或结核性脓肿㊂干酪物质与这些成分的比例决定M R I信号特点[15]㊂在炎症反应初期,炎性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M R I表现为点状㊁小结节状等/稍长T1㊁等/稍长T2,病灶呈均匀强化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㊂中晚期随着病灶中心干酪样液化坏死及周边胶质增生及包膜形成,M R I表现为结节状㊁环状等/长/稍短T1㊁等/短T2信号,病灶周围水肿明显,呈环形强化㊂本组粟粒型结核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节型结核为均㊃247㊃‘临床荟萃“2019年8月20日第34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20,2019,V o l34,N o.8匀强化或环形强化,而结核瘤多为环形强化,与文献报道相符[16]㊂本组还包括脊髓脊膜结核患者10例,病灶均位于胸段㊂其中6例为单纯脊膜结核,表现为脊膜的增厚强化,4例为脊髓脊膜结核,在脊膜结核的基础上合并髓内斑片状异常信号,髓内病灶未强化,考虑为脊髓的缺血性改变㊂其病理基础与脑膜病变基本一致,表现为脊膜的炎性水肿,蛛网膜下腔内大量胶样渗出,出现脊膜粘连导致蛛网膜下腔不规则狭窄或闭塞等㊂文献报道脊髓脊膜结核影像学表现包括脊膜增厚强化㊁蛛网膜下腔不规则狭窄㊁继发性蛛网膜囊肿形成㊁脑脊液-脊髓交界面毛糙不光滑㊁脊髓脊膜的结核结节(结核瘤)等[17]㊂本组脊髓脊膜结核影像学表现单一,考虑与例数较少有关㊂目前关于脊髓脊膜结核的报道相对少见,有待于大样本研究进一步发现证实㊂本研究显示MR I平扫总检出率及Ⅰ㊁Ⅱ㊁Ⅲ期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 T,提示M R I对于T B M各临床分期的影像学表现均有较好的敏感性㊂对头颅C T与M R I平扫进行期间比较,C T组各分期之间异常检出率不完全相同,考虑疾病进入Ⅱ期和Ⅲ期时,往往有比较明显的病理改变,其影像学也呈现多样化,此时的检查方法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㊂M R I组各分期之间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M R I对各期患者均有较好的敏感性㊂本组显示T B M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基底部脑膜强化㊁脑实质结核㊁脑梗死以及脑积水㊂与T B M评分系统中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基本一致,该评分系统首次将影像学检查纳入T B M诊断专家共识,对T B M影像学表现分别予以评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影像学对于T B M诊断的重要性[18]㊂综上所述,T B M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㊂头部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楚显示T B M的多种病理改变形式,对提高T B M诊断率具有重要作用㊂其中C T对显示钙化灶优于M R I,而M R I对于T B M 各种颅内病变表现的敏感性均高于C T,特别是对于早期㊁较小的病灶以及脊柱㊁脑干㊁脑膜的病变㊂并且能够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组织成分㊁生物学特性㊁部位以及范围㊂联合增强M R I能够显著提高T B M检出率,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从而得到及时治疗㊂参考文献:[1] B a r t z a t t R.T u b e r c u l o s i si n f e c t i o n s o f t h e 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s y s t e m[J].C e n tN e r vS y s tA g e n t sM e dC h e m,2011,11(4): 321-327.[2]李美杰,孟兆华,邹月丽,等.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23(6):428-431.[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8-61.[4]I y p eT,P i l l a i A K,C h e r i a n A,e ta l.M a j o ro u t c o m e s 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u b e r c u l o u sm e n i n g i t i s o n d i r e c t l y o b s e r v e d t h r i c e aw e e k r e g i m e[J].A n n I n d i a nA c a dN e u r o l,2014,17(3):281-286.[5]唐神结,高文.临床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03.[6]马屿,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5:256-257.[7] R a u tT,G a r g R K,J a i nA,e t a l.H y d r o c e p h a l u s i n t u b e r c u l o u sm e n i n g i t i s:I n c i d e n c e,i t s p r e d i c t i v e f a c t o r sa n d i m p a c to nt h e p r o g n o s i s[J].J I n f e c t,2013,66(4):330-337.[8]钱增辉,刘爱华,汤可.结核性脑积水诊治现况及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9):962-964.[9] O g u lH,O z k u r tZ,P o l a tG.C e r e b r a l a n ds p i n a l t u b e r c u l o u sl e p t o m e n i n g i t i s:a d v a n c e d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 s[J].JC r a n i o f a c S u r g,2017,28(2):477-478. [10]赵建华,李玮,张杰文,等.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继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和M R I/M R A[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4):364-365.[11] V e r m aR,L a l l a R,P a t i lT B,e ta l.A r a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c e r e b r a lv e n o u ss i n u st h r o m b o s i sa s s o c i a t ed w i t ht u be r c u l a rm e n i n g i t i s[J].B M J C a s e R e p,2013,2013.p i i:b c r 2013009892[12]S i n g hP,P a l i w a lV K,N e y a zZ,e ta l.C l i n i c a l a n d 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u b e r c u l a r v e n t r i c u l i t i s:a nu n d e r-r e c o g n i z e dc o m p l i c a t i o no f t u b e r c u l a r m e n i n g i t i s[J].JN e u r o l S c i,2014,342(1-2):137-140.[13]吕岩,李成海,周新华,等.脑膜结核147例M R I共振影像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11):815-820. [14]赵露,姜文雯,张馨,等.结核性脑膜炎M R I脑膜病变形态和信号特点及颅内继发性改变特征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27(1):33-37.[15]贺伟,宁锋刚,周新华,等.脑实质结核的M R I共振影像特点及动态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11):821-827.[16]过丽芳,吕岩,周新华,等.颅内结核的M R I特点及抗结核治疗动态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3):202-206. [17]王东坡,吕岩,周新华,等.脊膜脊髓结核23例M R I共振影像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11):828-832. [18] M a r a i sS,T h w a i t e s G,S c h o e m a n J F,e ta l.T u b e r c u l o u sm e n i n g i t i s:a u n i f o r mc a s e d e f i n i t i o n f o r u s e i n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J].L a n c e t I n f e c tD i s,2010,10(11):803-812.收稿日期:2019-06-18编辑:武峪峰㊃347㊃‘临床荟萃“2019年8月20日第34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20,2019,V o l34,N o.8。

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 )较少见,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滥用严重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HIV 等免疫缺陷人群的大量增加,TBM 发病率及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TBM 预后的关键,因此,掌握诊断TBM 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TBM 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0~68岁,平均26.12岁。

临床主要变现为头痛、脑膜刺激征等非特异性表现;28例经脑脊液确诊,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合并肺结核15例,脊髓结核6例,肠结核和淋巴结结核2例。

1.2仪器与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脑部MRI 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

采用Siemens 3.0T skyro MRI 扫描仪及头部线圈。

患者取仰卧位,扫描中心位于双侧眉弓连线中点。

扫描层厚5mm ,层距1.5mm 。

脑部MRI 平扫包括轴位、矢状位T 1WI TR 260ms 、TE3ms ,轴位T 2WI TR 4200ms 、TE 93ms ,轴位DWI(b =0、1000s/mm 2);增强扫描序列包括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 1WI 。

使用对比剂Gd -DTPA ,注射流率2mL/s ,剂量0.1mmol/kg 体质量。

2结果36例中,单纯性TBM 14例,单纯性结核瘤10例,结核瘤伴脑膜炎12例。

2.1单纯性TBM 的MRI 表现14例,病灶主要分布于环池、外侧裂池、鞍上池、大脑镰及天幕;MRI 平扫表现为阴性或T 1WI 呈等信号,脑底部脑池及外侧裂池模糊、变窄,T 2WI 呈稍高信号,信号强度低于邻近脑脊液。

增强扫描示脑底池及外侧裂池软脑膜及大脑镰、天幕呈线样或条带状、小结节状强化(图1)。

软脑膜受累程度依次为环池11例,外侧裂池11例,鞍上池7例,大脑镰及天幕5例,大脑凸面脑沟4例。

结核性脑膜炎的CT、MRI检查对照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的CT、MRI检查对照分析
p o rp o a r we n c l d d,3 a e fv r i g d g e s o y r c p a n ,2 a e flw— e st h n e n t e b a n,a d 1 olo olnro d a do cu e 9 c s s o a yn e r e fh d o e h s 7 c s s o l o d n i c a g s i h r i y n 1 e s s o i ge o l p e t b r u o .Ba a it r ,s p a el rp o s e h n e a e fsn l rmu t l u e c l ma i s cs n l e u r s la o l wa n a c d,c n e e s h r n n e s e h n e b i o v x h mip e e me i g a wa n a c d o v】 C ; R ; T M I结核性脑膜炎
Tu e c lu nn i sCT,M 砌 e a n to o r sie a ayi WA b ruo sme igt i x mia n cnta t n ls i v s NG 一 , U Jn — , I We C et ig l X i i hs
均用 P i s r ae 1 层全身 c 进行了头颅扫描 , h i i ne 6 l Bl p l T 其中 2 6例同时注入对比剂作 了增强扫描。4 例先后用 G I N X IE 1 ESG A E CT 15 R 作了扫描 , l 例静脉注入了 G — T A重复横断面 T WI .TM I 有 5 dD P l 扫描 。结果 6 例 中 c 3 T检查有 5 例有异常征象 , 4 分别为
基底池、 鞍上池或侧裂池变窄 、 闭塞 3 l例 , 同程度脑积水 2 不 9例 , 内低密度改变 3 脑 9例 , 发或多发结核瘤 1 单 1例, 增强扫描见

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临床上常见的脑膜炎之一。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的患者身上,因而对于这一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多层螺旋CT和MRI成像技术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由于其高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良好显示效果,多层螺旋CT和MRI成像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的特点及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1. 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多层螺旋CT技术能够以极高的速度获取大量薄层扫描图像,具有优异的空间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结构的较好显示,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显示脑膜炎的炎症病变。

在结核性脑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上,多层螺旋CT所呈现的脑实质内小片状低密度影像是其典型表现之一。

脑脊液引流不畅,使脑脊液不规则性增多,可见脑脊液腔扩大。

脑实质内小团块状低密度灶状病灶和脑室扩大也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CT影像表现。

2. 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地显示脑膜炎的炎症病变部位、程度和范围,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脑膜炎的病变部位和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方案选择和疗效评价。

二、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1. MRI影像特点MRI对于脑膜炎的高软组织对比度以及优异的解剖分辨率使其在结核性脑膜炎的影像学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结核性脑膜炎的MRI影像表现中,T1WI上可见片状或絮状低信号,T2WI上可见高信号病灶。

而在Gd增强扫描中,增强病灶呈环状弥漫性增强是结核性脑膜炎的较为典型的MRI表现。

2. MRI的诊断价值MRI能够对脑膜炎的病灶进行较为清晰的显示,有助于评估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MRI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在早期病变诊断中更为突出。

通过MRI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病变的炎症程度、神经组织的受累情况,对于疾病的治疗和进展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结核性脑膜炎的影像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的影像表现
> 脑实质:
非干酪样病灶(肉芽肿性反应) 局限的干酪样病灶→结核瘤(中心坏死,周围纤维包膜)。
干酪病灶软化、液化+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结核性脑脓肿。
> 脑积水(炎性渗出物阻塞/结核瘤占位效应引起) > 结核性脑动脉炎→脑梗死
> 结核性脑膜炎 (最常见) > 结核性硬脑膜炎(罕见) > 结核瘤/结核球 > 结核性脓肿 > 粟粒性脑结核 > 结核性脑炎(罕见)
> 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占所有结核的约5% > 危险因素包括:HIV;免疫抑制;糖尿病;酒精中毒
> 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肺外结核,通常由结核菌素经血 行播散至CNS形成结核结节
> 可位于脑膜、脑实质、脊髓 > 经抗结核治疗病灶可缩小、钙化、吸收 > 常遗留脑萎缩和脑积水后遗症
> 脑膜: 大量炎性渗出物,累及软脑膜,基底部鞍上池为主。 结核杆菌血行播散→软脑膜,结核结节形成。
> 脑积水;脑梗死。
CT
>
蛛网膜下腔模糊、密度增高,以脑底池为主;
可出现脑底池钙化斑;偶有结核结节形成。
>
明显强化(线样强化、类似脑池造影的铸状强化、
不规则强化结节)。
> 脑膜明显增厚,以脑底池为主 > 蛛网膜下腔、脑池模糊、信号异常
> 线样、类似脑池造影的铸状、结节状、不规则 强化结节
26岁,男,反复发热伴头痛10余天
基底池清楚
脑底池闭塞、强化
伴多发脑脓肿或硬膜下积 脑积水、结核瘤、
脓时应考虑
பைடு நூலகம்
脑梗死更常见

> 原发恶性肿瘤病史。 > 常合并有颅内转移灶。 > 可累及硬脑膜、柔脑膜或室管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8・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4 年6 月第 8 卷第 1 2 期
C h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p l , J u n 2 0 1 4 , V o 1 . 8 , N o . 1 2
分 析 结核性 脑膜 炎 的 Mi l l 和C T影像表 现
究 组要分 析结核性脑 膜炎 的 MR I 和C T影像 表现 , 对两种方 通 过 MR I 检查 能够对 患者颅 内是 否 出现 渗 出性病 变以及 脑
1 . 1 一 般 资料
对6 0例 结 核 性 脑 膜 炎 患者 行 MR I 和C T 查相比 , 对于 一些 较小 的病 灶 通过 MR I 检查 也得 到很 好 的 现, MR I 以及 C T对 于结核性脑膜炎 的影像 表现多较为准确 ,
检查 , 其 中男性患 者有 3 2例 , 女性 患者 2 8例 , 患者年 龄在 诊 断 。通过 两种方法 对 6 O例结核性 脑膜 炎患者进行 检查 发 1 5 — 5 O岁之 间 , 平均 年龄 为 3 1 . 8岁 。所 有行 C T检查 患者为
6 0 例, 其 中有 4 0 例患者再 次进 行了 M R I 扫描 。
者 再次进行 MR I 平 扫及增 强扫描 , 间隔在 1 4 d以内。
2 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 在结核性脑膜炎诊 断 中都有重要 的价值 , 而采 用 MR I 在提高诊断准确性上要稍优 于 C T , 值得在 临床 上推 广 使用 。
参 考 文 献
采用 M R I 检 查 的敏 感 度 为 9 1 %, 行C T 扫 描 敏 感 度 为 9 1 %。C T影像 表现为 以下 特征 : 有2 4 例 患者 出现 脑膜异 常 且有 脑积 水 ,l 8例患 者 出现脑 炎 , 1 0例 患者 脑梗死 以及 8
法 的结果加以分析 。现报告如 。
1 资料 与方法
C T影像表现 : 能够对 患者颅 内的渗 出性病 变加 以显示 , 对脑结 核瘤 以及 脑 梗死 也能 很好 的显 示 。 MR I 影 像表 现 : 结 核瘤等进行很好 的判断 , 而且对于患者脑 干以及脑千周边 的病变也 能通过影像 很好 的显示 【 2 ] o本次研究 中 。 和c T检
孙莉 红 莫锋 邸静 唐 家发 刘振 云 逯 琨
对6 o 例结 核性 脑膜 炎患者 行
【 摘要 】 目的
分析结 核性 脑膜炎 的 M R I 和C T影像 表现 。方法
M R I 和c T检查 , 其 中男 3 2 例, 女2 8 例, 患者 年龄在 1 5 — 5 O 岁之 间 , 平均年 龄为 3 1 _ 8 岁 。所有行 C T检 查 患者为 6 0 例, 其 中有 4 0 例患者再 次进行 了 M R I 扫描。结果 采用 M R I 检查 的敏 感度为 9 1 %, 行c T 扫描敏感度 为 9 1 %。C T影像表 现为 以下特征 : 有2 4例 患者出现脑膜异 常且有脑积水 , 有1 8例患者 出 现 脑炎 , 1 O 例患 者脑梗 死以及 8 例 患者 出现 异常血 管强化 。M R I 影像表 现 : 1 0 例患 者脑池 出现闭塞 , 且1 2 例患者 的脑膜有增厚 的现象 ; 同时在 经过 M R I 增 强扫描后有 1 1 例患者 的脑膜 呈环状强化且 有脑 积水 , 其 中脑积水较 为严重者有 9 例, 5 例患者 出现 脑梗死 , 其中2 例患者 出现结核瘤 。结论 对结核 性 脑膜炎患者进行 C T 及M R I 检查 的敏感 度都很高 , 而M R I 敏感 度要略高于 C T 。而在对 结核性脑膜炎 影 像表现分析 时 , M R I 所涉 及到病变范 围要 比 C T更广 。因而 , 两种检查方法 在结核性脑 膜炎诊断 中都 有 重要的价值 , 而采 用 M R I 在提 高诊 断准确性 上要稍优于 C T , 值得在 临床上推 广使 用。 【 关键词 】 结核性脑膜 炎 ; M R I 检查 ; C T检查 结核 性脑膜 炎是一 种严重 的中枢神经 系统感 染性疾病 , 中脑积水 较为严 重者有 9 例, 5 例患者 出现脑梗死 , 2 例患者
神经 出现 了损 害 , 且有 5 例 患者 视力 下 降且意 识不 清楚 , 5 例患者入院时 昏迷 , 5 例患者 出现偏瘫 。
1 . 3 方法 ① C T: 使用 T O S H I B A A q u i l i o n l 6 排c T对所有 总之 , 对结核 性脑膜炎 患者进行 C T以及 MR I 检查 的敏 患者进行扫描 , 层厚及层距均为 8 m m , 对所有 患者进行平扫 , 感 度都很 高 , 而M R I 敏感 度要 略高 于 C T 。而在对结 核性 脑 之后再次行增强扫描 。② MR I : 对4 0例进行 C T平 扫后 的患 膜炎影像表现时 , MR I 所涉及 到病 变范围要 比C T更广 。 因而 ,
1 . 2 临 床症状 6 o例患者入 院时伴有发热 、恶心和呕 吐的 症 状 。其 中有 2 3 例 患者有脑膜刺 激征 , 有2 2例 患者的局灶
M R I 对于 C T中不易发现 的部位能够 加以弥补 。而且对于 视
交叉 以及脑 干周边 的病变也 能够清 晰显示 , 更 具有优越 性 。 另外 , MR I 不仅 可 以真实 的反映 出病变 的形态 , 而且对软 组 织的分辨 率也很高 , 在对结核瘤等形 态疾 病的组织成分也 能 加以显示 。
对 于 这类疾 病要 更好 的治 疗 和其早 期 的诊断 有着 很大 的关 出现结核瘤 。 系 …。在 临床 中对结核性脑 膜炎患者进行诊断 中会经常 出现 3 讨 论
误 诊的现象 , 进 而影 响了患者的治疗 , 给患者带来身 心痛苦。 因此 , 早期诊断对 于结核性脑膜 炎患者来说意 义重大 。本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