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刘秀如何君臣相安 避免走上刘邦杀功臣的老路?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平民出生的刘秀是如何在乱世中统一江山的

历史趣谈:平民出生的刘秀是如何在乱世中统一江山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平民出生的刘秀是如何在乱世中统一江山的
导语:在新朝王莽的末年,那时候天下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好多的人都趁着那股子乱乎劲起兵造反了,其中早期实力较强的两支,分别是绿林军和赤眉军。

在新朝王莽的末年,那时候天下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好多的人都趁着那股子乱乎劲起兵造反了,其中早期实力较强的两支,分别是绿林军和赤眉军。

当时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也趁乱起兵,后来他们就加入了绿林军。

刘縯是个类似于项羽一样的狠角色,带兵打仗十分的勇猛,所以在绿林军中威望比较高,可也就是因为这样,在绿林军打算选出一个刘邦子孙做皇帝的时候,刘縯落选了。

原因很简单,大家本来都是平起平坐的小头目,你平时就比我们张扬,要是你当了皇帝,那我们以后还过不过。

所以经过权衡考虑,最后大家选出了一个比较软弱无能的刘玄当了皇帝,这就是更始帝。

虽说刘縯没当上皇帝,可并没有影响刘縯刘秀兄弟打仗的热情,不久以后刘秀赢下了著名的昆阳之战,刘縯也打下了宛城,还让更始帝把宛城定为临时国都。

可这哥俩的功绩并没有得到正反馈,反而让更始帝等人动了杀机。

不久以后,更始帝等人就随便找了个理由,把刘縯给杀掉了,然后那把屠刀就悬到了刘秀的头上。

好在刘秀足够机灵,在更始帝迁都洛阳之后,他就以去山东一带平定农民起义军为名,离开了那个是非之地。

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以樊崇为首的赤眉军接到了更始帝的邀请,来加入刘玄的部队。

只是刘玄没有给樊崇足够的尊重,没过多久樊崇就离开了刘玄,重新去做游击队了。

刘秀去了东方以后,先是拉拢地方势力,招揽人才,而后接连的打生活常识分享。

汉光武帝刘秀:隐忍低调谋帝业

汉光武帝刘秀:隐忍低调谋帝业

汉光武帝刘秀:隐忍低调谋帝业王莽统治晚期,社会矛盾激化,农民纷纷揭竿而起,群雄逐鹿中原。

拥有汉室血统的刘、刘秀两兄弟也相继起兵,企图重振汉朝。

不同的是,哥哥刘不惜倾身破产,结交天下豪杰,称帝之心昭然若揭;弟弟刘秀却韬光养晦,静待时机,最终一举夺得帝位,成为名垂青史的东汉开国皇帝。

西汉末年的政治形势西汉末年昏君辈出,自元帝以来,国力便江河日下了。

汉成帝被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迷得团团转,更是不理朝政,外戚专权的现象愈发严重,加上农民起义频繁,朝廷便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等到汉哀帝继位,汉朝的气数基本将近,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王莽登上了历史舞台。

西汉初始元年(8),王莽废掉了西汉的末代皇帝孺子婴,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国号为“新”,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王莽新政。

为了根除西汉末年以来积累的诸多问题,王莽一即位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个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但是积重难返,西汉王朝的“痼疾”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治愈的。

急功近利的王莽本想迅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却不想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巩固统治地位,反而使得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天灾人祸总是相伴相生的,王莽的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加上水旱灾害不断侵袭,中原大地哀鸿遍野。

最终,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刚刚统一的局势又重新分崩离析。

乱世出英雄,刘氏宗亲在西汉末年已经遍布天下,各路豪杰都想问鼎中原,这其中也包括南阳的刘、刘秀两兄弟。

“牛背上的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素来被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在即位之前,他虽然也是皇族,但只是空有贵族头衔,实则属于远支旁庶,早已经形同庶民。

据《汉书》记载,西汉的皇族后裔在西汉末年已经有十万余人之多,所以所谓的皇室血脉根本不足为奇。

刘秀的这一支族人历代生活在南阳,看到天下大乱,各地农民揭竿起义,刘秀的哥哥刘和南阳的诸多子弟也都蠢蠢欲动了。

为了一图霸业,刘不惜倾家荡产,到处结交豪杰,招兵买马,刘秀却一直审时度势,静观其变,并劝说哥哥等待时机。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最帅的开国皇帝 刘秀骑牛打仗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最帅的开国皇帝 刘秀骑牛打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历史上最帅的开国皇帝刘秀骑牛打仗
导语:随着影视剧《秀丽江山》的热播,光武帝刘秀吸了不少粉,大家都被他英俊的外貌,广阔的胸怀所吸引,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刘秀又是什么样子呢?
随着影视剧《秀丽江山》的热播,光武帝刘秀吸了不少粉,大家都被他英俊的外貌,广阔的胸怀所吸引,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刘秀又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历史上真正的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

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在昆阳之战中,他知人善任,中兴二十八将大部拔擢自小吏、布衣、行伍之中。

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秀相貌
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嬴政“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

郭沫若曾诠释:蜂准是塌鼻梁,长目是斗鸡眼,鸷鸟膺是目前医学里的“鸡胸”,豺声声名他患有气管炎,长相其实欠佳。

2、《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意思是额头隆起,高鼻梁,留着帅气的胡须。

可以想象,刘邦仍是相等帅气的,肯定也不乏男人味。

3、《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刘秀“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

意思是刘秀身高175厘米以上,须眉摩登,高鼻梁、大嘴巴、宽额头。

评判古代君王的相貌,只能用史书的记载来比较。

而古人修史,写到本朝的开国皇帝时,难免有谀辞,外在美不够,便会以内涵美来修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王莽和刘秀的关系 一山不容二虎

历史趣谈王莽和刘秀的关系 一山不容二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王莽和刘秀的关系一山不容二虎
导语:王莽和刘秀是西汉末东汉初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一个是结束了西汉的人,另一个是开创了东汉的人。

不过王莽和刘秀他们两个人之间注定不能和平
王莽和刘秀是西汉末东汉初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一个是结束了西汉的人,另一个是开创了东汉的人。

不过王莽和刘秀他们两个人之间注定不能和平共处,因为这天下最终都只承认一个王,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王莽,字巨君,公元前45年出生于魏郡元城。

西汉末年,由于汉成帝和汉哀帝两位皇帝的昏庸无能,西汉王朝渐渐出现颓败之相。

汉哀帝在位的末年,王莽成为了权倾天下的重臣。

汉哀帝死后,王莽虽然拥立了新君,但是依然手握大权。

王莽执政之初,谦恭俭让,礼贤下士,有很好的名声。

在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被视为挽救危局的不二人选。

公元8年,王莽直接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史称新朝,王莽宣布推行新政,改革制度。

不过好景不长,仅仅16年的时间新朝就覆灭了。

说到这个新朝覆灭就与刘秀有很大的关系了。

新朝覆灭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年的昆阳之战,而刘秀就是当时昆阳之战的前锋军首领。

昆阳之战中,新朝几十万将士都命丧于此,政权也是全部被打乱了。

之后,王莽在一次战争中不幸战死,于是新朝彻底覆灭。

新朝覆灭之后,刘秀通过打拼,恢复了汉室江山,建立了东汉。

王莽和刘秀的出身都还算不错,王莽是西汉时期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而刘秀则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他们两个确实有资本争夺天下。

王莽追刘秀
刘秀在推翻王莽政权之前,曾遭遇过王莽的追捕,历经了重重险阻,。

历史趣谈光武帝刘秀为何成功 他的秘诀在哪里?

历史趣谈光武帝刘秀为何成功 他的秘诀在哪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光武帝刘秀为何成功他的秘诀在哪里?
导语:早在南北盗贼流寇占山为王,对王莽的新朝进行不同规模骚扰的时候,许多身为宗族豪强的汉刘后裔们,就已经在暗中观察注视着局势的发展,他们
早在南北盗贼流寇占山为王,对王莽的新朝进行不同规模骚扰的时候,许多身为宗族豪强的汉刘后裔们,就已经在暗中观察注视着局势的发展,他们手里攥着皇族的招牌,蠢蠢欲动。

不过他们知道,贸然出手是不可取的,应当让鹬蚌多争斗一会儿,再看看螳螂最终能不能捕到蝉,等弄清了风向再做决断不迟,一切要以保全眼前的既得利益为基本前提,否则,祖宗荫庇的富贵就会化为乌有,万一这帮草根弄不成事,授人以柄反让新莽有了杀咱的借口。

再者,刘氏的子孙们胸有成竹,你姓王的绿林也好,姓樊的赤眉也罢,说到底,在天下人眼里是没有根基的草寇,皇家的招牌在我家,不借刘氏这块招牌装点门面,偌大个江山,王莽都搞不定,你们这伙扛锄头种地的土鳖能搞定?!
在新莽政权即将退场的时候,相继粉墨登场的刘氏后人中,较有名气的是这么几位,刘玄、刘圣、刘?、刘盆子、刘秀。

而刘秀,是举着汉刘余脉的招牌,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先看一段《后汉书.光武帝纪》中的文字,??后汉是刘秀的杰作,他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所以您瞧瞧人家的长相:“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

”身材高大,浓眉大嘴漂亮的胡须,鼻梁挺拔,天庭饱满,天生当皇帝的料!??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

地皇三年,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

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

’光武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助刘秀的功臣有哪些?刘秀又是怎样对待功臣的

历史趣谈:助刘秀的功臣有哪些?刘秀又是怎样对待功臣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助刘秀的功臣有哪些?刘秀又是怎样对待功臣的
导语:刘秀能够建立东汉,他手下的二十八位大将功不可没。

在刘秀一统天下之后,昔日那些跟着他南征北战的将士们也得到了刘秀的善待,而不是兔死狗
刘秀能够建立东汉,他手下的二十八位大将功不可没。

在刘秀一统天下之后,昔日那些跟着他南征北战的将士们也得到了刘秀的善待,而不是兔死狗烹的结局。

继承了刘秀大位的明帝刘庄,将这二十八位大将的画像刻于洛阳的云台阁,这二十八将也就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这二十八位大将都是有勇有谋,所向披靡的人才。

他们在刘秀夺得天下的过程中,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

在这二十八位将士中,最有名的就是冯异、岑彭二位大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刘秀对待他的那些功臣,也不像他的先祖刘邦一般不留余地。

除了冯异、岑彭、祭遵、刘植此四人或病死或战亡外,其余的功臣都能安度晚年,善始善终。

从刘秀与功臣们的一次对话中就可以看出刘秀与他们之间和睦的关系了。

刘秀说:“如果我没有举兵起义,那么我很可能就在读书中度过余生了。

功臣之一的邓禹说:“我要是没有遇到您,那我现在可能就是一个稍微有点学识的人罢了。


扬虚侯马武见陛下和首辅都如此地谦虚,就更加谦虚地表示:“我要是没有遇到您,那我现在肯定就是个县衙里抓小偷的衙役了。

”刘秀听见后,打趣说:“你马武不去做盗贼就不错了,难道还指望着你去做抓盗贼的人吗?”在场的人听到后,无不放声大笑,君臣尽欢,酒尽而去。

从此处就可以看出刘秀与功臣的关系十分和睦,而这些功臣无不对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刘秀如何君臣相安 避免走刘邦杀功臣的老路?

历史趣谈:刘秀如何君臣相安 避免走刘邦杀功臣的老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刘秀如何君臣相安避免走刘邦杀功臣的老路?导语:退功臣进文吏。

光武帝死后,汉明帝追思前朝元勋,命人把邓禹、吴汉、贾复等追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的二十八退功臣进文吏。

光武帝死后,汉明帝追思前朝元勋,命人把邓禹、吴汉、贾复等追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的二十八位将帅的肖像绘在南宫云台,随时瞻仰。

这就是流传后世的“云台二十八将”,又称“中兴二十八将”。

后人附会,说他们是天上的二十八宿下凡。

如何安置开国功臣,是每一个新兴王朝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二百年前,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之初,萧何、曹参、陈平等草莽元勋出将入相,布列朝堂,演绎了一段“布衣卿相”共掌天下的历史大戏,但同时也因诛除韩信、彭越、英布等有功将帅而留下了杀功臣的恶评。

光武帝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重量级的开国元勋,得到了高爵、厚赏,还有特进、朝请之类的荣誉性特权。

但是除邓禹、李通、贾复三人可以参议国家大事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退出了国家权力中枢,不再参与国家管理。

对于这样的处置,元勋们是否甘心,我们不得而知。

史书上说,功臣“皆保其福禄,无诛谴者”。

在中国历史上,前有汉高祖刘邦,后有明太祖朱元璋,都因诛杀功臣而受到后世诟病。

能够像光武帝这样优容功臣而君臣相安者,大概只有宋太祖赵匡胤了。

故王夫之赞叹说,“三代以下,君臣交尽其美,唯东汉为盛”。

建武十五年冬,朔风凛冽,一派肃杀景象。

洛阳南宫司马门外,上千名儒生跪伏在冰冷的地上,哀求朝廷对有罪在身的大司徒欧阳歙从轻发落。

有人竟然剃掉了须发,愿意代为受过。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天子无私怨:光武帝面对杀兄仇人只说了一句话

历史趣谈:天子无私怨:光武帝面对杀兄仇人只说了一句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天子无私怨:光武帝面对杀兄仇人只说了一句话导语:也许是中国皇帝太多的缘故,光武帝刘秀一直被后人所忽略,但其实他应该是一位非常值得关注的皇帝。

刘秀性格温和,没有杀戮一位开国武将;他也许是中国皇帝太多的缘故,光武帝刘秀一直被后人所忽略,但其实他应该是一位非常值得关注的皇帝。

刘秀性格温和,没有杀戮一位开国武将;他善于作战,昆阳一战定天下;他毕业于太学,是开国皇帝中最有文化的一位。

另外刘秀在个人恩怨与国家前途上,看的非常清楚,他甚至不记前仇,将杀害自己兄长的仇人招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故事还得从公元23年说起,这一年刘秀指挥昆阳大战,大败王莽40万大军,绿林军士气大振,于是准备推举皇帝。

本来威望极高的刘演应该是皇帝的不二人选,但绿林军的一些将领担心刘演能力太强,不好控制,于是推举性格懦弱的刘玄为帝。

刘玄即位后,在李轶、朱鲔等人建议下,最终将刘演杀害。

刘演是谁呢?刘秀的父亲刘钦有三个儿子,长子刘演,次子刘仲,老三就是刘秀。

常言道“长兄如父”,刘秀一直对兄长敬爱有加,兄弟俩关系非常好。

如今兄长被杀,刘秀内心十分痛苦,但是为了保全性命,他不得不强忍悲痛,忍辱负重。

刘玄建都长安后,打算派刘秀去招抚河北,杀兄仇人朱鲔又跳了出来,极力反对,差点让刘秀无法成行。

后来刘秀在河北称帝,攻略四方,朱鲔闻讯后,派兵打算偷袭刘秀的后方,结果被刘秀麾下大将冯异打败。

公元25年七月,刘秀在平定河北后,亲率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准备攻取洛阳城。

而洛阳城守将正是杀兄仇人朱鲔!按理说这是国仇家恨一起算的时候了,但汉军的攻城战并不顺利,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刘秀如何君臣相安避免走上刘邦杀功臣的老路?
导语:退功臣进文吏。

光武帝死后,汉明帝追思前朝元勋,命人把邓禹、吴汉、贾复等追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的二十八
退功臣进文吏。

光武帝死后,汉明帝追思前朝元勋,命人把邓禹、吴汉、贾复等追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的二十八位将帅的肖像绘在南宫云台,随时瞻仰。

这就是流传后世的“云台二十八将”,又称“中兴二十八将”。

后人附会,说他们是天上的二十八宿下凡。

如何安置开国功臣,是每一个新兴王朝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二百年前,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之初,萧何、曹参、陈平等草莽元勋出将入相,布列朝堂,演绎了一段“布衣卿相”共掌天下的历史大戏,但同时也因诛除韩信、彭越、英布等有功将帅而留下了杀功臣的恶评。

光武帝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重量级的开国元勋,得到了高爵、厚赏,还有特进、朝请之类的荣誉性特权。

但是除邓禹、李通、贾复三人可以参议国家大事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退出了国家权力中枢,不再参与国家管理。

对于这样的处置,元勋们是否甘心,我们不得而知。

史书上说,功臣“皆保其福禄,无诛谴者”。

在中国历史上,前有汉高祖刘邦,后有明太祖朱元璋,都因诛杀功臣而受到后世诟病。

能够像光武帝这样优容功臣而君臣相安者,大概只有宋太祖赵匡胤了。

故王夫之赞叹说,“三代以下,君臣交尽其美,唯东汉为盛”。

建武十五年(39年)冬,朔风凛冽,一派肃杀景象。

洛阳南宫司马门外,上千名儒生跪伏在冰冷的地上,哀求朝廷对有罪在身的大司徒欧阳歙从轻发落。

有人竟然剃掉了须发,愿意代为受过。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