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总论

合集下载

《植物保护概论》大纲

《植物保护概论》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概论一、课程简介《植物保护学概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植保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保护学概论》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导论课,主要阐述植物保护涉及到的各类有害生物及其发生危害规律、预测方法、防治技术与策略,以及主要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和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内容包括植物病害、虫害、农田草害、农田鼠害、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及防治技术与策略、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等。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保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常识和基本方法。

二、考试内容1. 绪论1.1 植物保护的概念1.2植物、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1.3 植物保护学的方针、研究内容2.植物病害2.1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2 植物病原物2.3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2.3 植物病害的诊断3. 植物虫害3.1昆虫的形态结构3.2昆虫的生物学特征3.3.植物害虫种类及其危害3.4.农业害螨及其危害4.农田草害4.1 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4.2 杂草生态学、杂草群落演替与种群动态预测4.3 杂草分类及主要杂草介绍5. 农业鼠害5.1 鼠害的概念5.2 害鼠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习性5.3害鼠的种类(此章不作为考试内容)5.4鼠害的防治6.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预测6.1 植物病害的流行6.2 植物害虫种群动态6.3 植物病虫害预测7.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7.1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7.2 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8.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8.1 大田作物病虫草害综合治理8.2果树病虫害综合治理8.3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棉花病虫草害综合治理9.植物保护技术推广9.1 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形式9.2 植物保护技术推广体系9.3 植物保护器材的管理与销售三、考试要求1. 绪论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1) 植物保护、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的概念。

植物保护讲义.

植物保护讲义.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二OO七年^一月绪论1. 植物保护(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植物病虫害防治) 是一门与农业有害生物做斗争的实践性的科学,是可持续农业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农田有害生物发生发展与生态系统进化规律为基础,不仅要求能控制当时病.虫.草.鼠等灾害,保证作物优质高产,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而且要求前一时段采取的植保技术体系能为后年份或后年代的植保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作物生产和植物保护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和提高,生态环境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现代叫”可持续植保” 2. 病虫害防治方针的进化(1)预防为主, 防治并举,全面防治,重点肃清.(2)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3)预防为主, 可持续防治, 控制到有虫不成灾.第一篇基础理论一. 昆虫基本知识.二. 植物病害基本知识三. 有害植物基本知识四.鼠害基本知识.五.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昆虫基本知识( 一)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昆虫的特征:1. 昆虫成虫的身体分为头. 胸. 腹三部分2. 有2对翅3.3 对足1. 昆虫的头部及其附器1.1. 昆虫的头式下口式(蝗虫), 前口式(步甲), 后口式(蚜虫).1.2.头部的附器1.2.1.触角:1.2.2.眼单眼复眼1.2.3.-------- 口器. 昆虫的取食器官咀嚼式(天牛)吸收式(刺吸式- 蝉, 虹吸式- 蝶,舔吸式- 苍蝇)2. 昆虫的胸部及其附器(二).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2.1.昆虫的消化器官结构及其与防治的关系2.1.1.昆虫的消化器官是1 条从口腔到肛门的纵贯体腔中央的管道,包括前肠、中肠、后肠3部分,中肠又称胃,是昆虫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部分。

2.1.2.消化吸收与防治的关系:昆虫的消化吸收必须在稳定的酸碱度下进行,2.2.昆虫的呼吸结构与防治的关系昆虫的呼吸器官叫”气门”,其呼吸作用与药剂熏蒸防治的关系密切,在高温情况下熏蒸效果好,在仓库熏蒸时,加入少量二氧化碳使昆虫呼吸作用增强,提高熏蒸效果。

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

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

刊首语轲良“猱色植保、公共值保、科修植保”理念推进专业化铳防俛漕农展张明祥“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是新时期植保工作的基本方针。

“绿色植保”就是在抓植保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平衡,注重食品安全,实现绿色发展。

“公共植保”就是植保工作既是植保部门的事业,也是政府、社会的共同责任,具有社会公益性0当流行性、迁飞性、检疫性病虫害大发生时,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防控工作。

“科学植保”是确保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举措,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泉,能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国家粮食安全基本保障。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整体解决病虫防控有效措施,是植保工作的重要抓手。

可以达到全面防控、精准防控、农药减量防控、绿色防控之目的。

目前,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老年人,农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面对分散的千家万户病虫害防治,谁来防治?谁来打药?唯有专业化统防统治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

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统防统治服务尤显重要J近几年来,在各级植保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统防统治工作有了很大发展。

到2018年全省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达到2464个,拥有植保无人机1284台,自走式喷雾机1020台,其它小药械168630台,从业人数43359人。

为全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这么说:统防统治促进了专业化防治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植保药械的技术进步,实现了田间管理向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是一项利民、利社会、利环境的大好事。

我省的统防统治工作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还不平衡,地方政府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对“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的认识不足。

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解决千家万户解决不了的问题。

需要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组织协调,加大技术指导乡共同抓好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保人就是农作物的“护花使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完整版)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

(完整版)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

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第一章绪论1.植物保护: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2.植物保护的对象:在广义上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在狭义上指人类的栽培作物,农业上一般用狭义的概念。

4.有害生物: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6.3R: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

第二章植物病害1.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的这种现象。

(观赏、食用:郁金香、茭白、韭黄)2.植物病害三角:在自然情况下,植物病害的形成涉及植物、病原物和环境,它们之间呈三角关系,即“病三角”。

(病四角多了农业管理)4.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分为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和内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和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

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症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白粉病和黑粉病)、锈状物(白锈病)、粒状物、脓状物。

5.植物病害类型: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6.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

其特点为:具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规律,有明显的病变过程。

7.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而引起植物病害。

其特点为:不具传染性,发病无规律、发生过程迅速,有些能恢复植物病原物包括: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毒力:指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杀或机体结构和功能损害的能力,是衡量和比较农药潜在活性的指标,以LC50/EC50/LD50/ED50表示。

致病性:是指一指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植物保护专业概论

植物保护专业概论

植物保护专业概论一、什么是植物保护说起植物保护,很多人认为这个专业是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

最初,我也是这个想法。

读了这个专业后,才对这个专业有了本质的认识。

这个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打个比方,人生病了需要去医院看医生,医生会对患者的病症作出诊断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植物与人类一样也会生病,同样也需要一个“医生”来给它看病。

植物保护专业就是一个培养植物“医生”的专业,当然,这里所说的植物主要是指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各种农作物。

植物生病大多是由自然因素及生物因素引起的。

自然因素最常见的有旱涝灾害、土壤贫瘠等;生物因素则包括致病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真菌)、有害昆虫(蝗虫、螨类、稻飞虱等)、杂草(田旋花、打碗花、看麦娘等)、鼠害几个方面。

就像人类的不同致病因素引起不同的疾病一样,植物的各种致病因素也会引起植物不同的疾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通俗地说,植物保护所学的就是如何运用各种措施预防植物生病并治愈患病植物,这些措施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防治等。

农业措施与物理措施是最常规的方法。

平时我们说的作物轮作及人工除草就分别属于这些措施。

化学防治是应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害虫、病原物、杂草以及鼠类等有害生物,是目前应用最普遍也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学习植物保护,同学们可以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鉴定、识别、监测和防治各类病虫草鼠。

二、有哪些专业方向植物保护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下面分设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三个二级学科,下面我分别详细地介绍一下这三个学科。

1.植物病理学科今年年初,由于天气干旱,造成全国麦田大面积缺水,间接导致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的暴发流行,这种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是一种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

小麦条? 锈病的病原、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就属于植物病理学的研究范围。

简言之,这门学科培养的是能够识别并防治农作物主要常见病害的人才,主要的研究内容有植物病原物的生物学、生理、遗传、系统分类的理论和技术,形态和结构、分类和鉴定,各类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及寄主植物的抗病机理,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和机理,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抗病作物的育种,植物检验检疫等等。

植物保护学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及其贮运过程中,都会遭受多种病、 虫、草、鼠的为害,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据联合国粮 农组织统计,世界农作物因病虫危害而造成的损失,大约 粮食作物为20%、棉花30%、果树40%、一般杂草造成减 产10-15%。四川省位于长江流域地带,气候温暖,是全 国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而病虫种类和发生情况 复杂,因此,病、虫、草、鼠危害是农业增产的一大障碍, 没有植物保护,作物丰产就没有保证。所以加强病、虫、 草、鼠的防治工作对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使植物事业适应 并服务好于可持续农业,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有着重大的意 义。
虽然我国的植保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动品种的更换不合理使用农药施肥水平提高不良的耕作栽培技术和人类的活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生态系的稳定从而也就影响到病虫的消长和危害程度过去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偶发性病虫上升为常发性病虫过去没有发生的病虫通过人为活动及运输而传入并扩散传播这就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2013-8-5 15
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种类多,分布广,生活场所和方式 千差万别,因此其外部形态也就千姿百态。 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体态的基本结构是一 致的。昆虫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 体段。头部具有口器和一对触角,并有复 眼两个,通常还有单眼3个。胸部具有3 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腹部末端着生外 生殖器,有的还有一对尾须。
2013-8-5 3
在农业防治方面,从农业生产全局出发、合理规划农 田和安排作物布局;改革耕作制度,实行合理轮作和间套 作;培育和推广抗病虫和丰产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溉,以 及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应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有目 的创造有利于作物、天敌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 境条件,避免或减少病虫的发生和为害。 在生物防治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合理用药是保护和利 用天敌的一项关键措施,近年重视化学防治与保护利用天 敌相结合,并取得了防治作物病虫害良好的效果。 在广大科技人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过去发生严重 的不少病虫已基本得到了控制,如小麦锈病、黑穗病、吸 浆虫、线虫病、飞蝗等。在果树方面,过去省内发生严重 的柑桔溃疡病已基本达到了控制,柑桔瘤壁虱已基本消灭 和控制发展等。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植物保护通论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 introduction学时:60学分:3.0适用对象:农学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科目,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70%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草坪学、普通遗传学等。

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植物保护通论》是农学学科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是阐述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应用科学。

本大纲根据农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及培养目标制定。

内容包括认识植物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性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性,掌握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主要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

英文简介:"Plant protection" is a discipline-based compulsor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which describing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he outline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lan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cludes the harm of plant pes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principle of plant protection, which is the "prevention firs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plant pathology and entomology, as well as the major plant pest diagnostic methods ,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thods.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students should give their full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promot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delve into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总学时60学时,讲授36学时,实验24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二部分为昆虫学部分。

植物保护学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一篇:植物保护学通论植物保护学通论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保护: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2.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3.有害生物: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4.植物生物灾害:有害生物严重危害人类目标植物,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而形成的灾害5.农业有害生物:危害农作物,并能造成显著经济损失的作物(二)简答1.植物保护的目的是什么?答:控制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危害,避免造成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植物保护学的内容是什么?答:植物保护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植保器材和推广技术等,主要是弄明白不同有害生物的生物特性,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发生和成灾规律,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技术以及科学,高效,安全的防治措施与合理的防治策略,并将其顺利实施(三)填空1.植物保护对象是(目标植物)2.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两类方式是(防与治)3.化学农药所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4.我国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大于治的方式)二植物虫害(一)名词解释1.昆虫的形态特征答:昆虫是体躯分为头,胸,腹三段,生有6足4翅的节肢动物头部着生有1个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1—3个单眼,因此,头部是昆虫取食和感觉的中心胸部由3个体节和一个尾节组成,是昆虫运动的中心腹部一般由10个体节和一个尾节组成,是昆虫形成代谢和生殖的中心2.昆虫的口式及代表性昆虫答:下口式,蝗虫及鳞翅目的幼虫前口式,虎甲,步行草,草蛉后口式,椿象,蚜虫,蝉,叶蝉3.昆虫角的构成答:柄节,梗节,鞭节第二篇:2014年植物保护通论期末复习资料2014年植物保护通论期末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部分1.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课 •
目:第一章农业昆虫基础知识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

• 教学目的:了解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防治间的 关系 • 教学重点:1.昆虫的口器类型和防治之间的关系 • 2.昆虫的体壁结构与防治间关系 • 教学难点:昆虫的各部分结构 • 课 时:2节(5月9日第10周星期三第5、6节) • 课 型: • 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导入① ② ③ ④
第五章 农药 一、农药的分类 二、农药的加工剂型 三、农药的使用方法 四、农药的常用计算法 五、农药的合理使用 六、常用主要农药类型
• 农业防治法:是利用农业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有目的 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而有得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农田 环境,以达到直接消灭或抑制病虫害的目的,这就 叫农业防治法。 • 一、选择无病虫苗木 • 二、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 1、园地的选择和树种的配置 • 2、加强土、肥、水的管理 • 3、清理田园和树体 • 4、抹梢修剪 • 5、营造防护林 • 6、选育抗病虫品种
护蜡层 蜡层
上表皮放大
多元酚层 外表皮
上表皮 表皮层 外表皮 内表皮 皮细胞层 底膜
杀虫剂的效果如何与能否顺利地通过体壁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上 表皮蜡层的不透水性,水溶性触杀剂难以透过体壁进入虫体内起到毒 杀作用,因而触杀剂应使用酯溶性的。如水溶性的农药,DDV,敌百虫, 乐果要提高防治效果,可以在运用的时候加入洗衣粉和废机油,增加 药剂在防止对象上面的散布性。另外,可以选择药剂破坏昆虫的体壁, 使昆虫几丁质的合成受到抑制,从而不能形成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体 壁,将其杀死,如卡死克,灭虱净,但是这类农药要比其他农药使用 的时间提前3-5天。
• • • • • • •
第四章 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植物检疫 一、植物检疫的定义: 二、植物检疫的意义 三、植物检疫的内容 四、植物检疫的基本任务 第二节 农业防治法
• • • •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生物防治法 物理机械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 综合防治
• • • • • • •
头式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 排泄系统 神经系统 其中消化器官、呼吸系统、生殖器官、分泌系统特性与生理功能与 防治关系较为密切。
昆虫消化、吸收与防治的关系: 昆虫对糖、蛋白、脂肪的吸收都要经过相应的酶消化为小分子 才能够吸收,这个过程要在一定的酸碱度下进行,不同种类的昆 虫中肠的酸碱度各不相同。如蝗虫、金龟子等中肠液偏酸性,用 具有碱性的农药砷酸钙的效果比具酸性的砷酸铝的效果好。而蛾 类、蝶类幼虫中肠液偏碱,敌百虫可在里面被氧化成毒性更强的 DDV;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农药在虫体内产生的伴孢晶体,在 碱性消化液中能形成毒蛋白,通过肠壁细胞进入体腔,引起昆虫 败血症;同种虫类的不同龄期和虫态其中肠的酸碱度常有变化, 因此了解昆虫消化器官的构造、功能和消化液的酸碱度对害虫综 合防治有重要意义。
、掘要胸 抱足主足 握、类 足捕型 、捉: 攀足步 登、行 足携足 粉、 足跳 、跃 游足 泳、 足开
• 昆虫的翅:它是昆虫的飞行器官,翅通常透明,有气管固化成 纵横的翅脉。翅脉的排列状况称脉序,是鉴别各类昆虫的 重要依据. • 各种不同类型的昆虫的翅,可以用来鉴别昆虫,是昆虫分目 的重要特征. • 翅通常分为三缘 • 三缘:前缘、外缘和后缘。
• 昆虫的呼吸器官与防治的关系: • 昆虫的呼吸器官是由一系列相对固定排列方 式的气管所组成。气管在体壁的开口为气门, 气门的开闭可调节虫体内气体的出入,同时调 控昆虫体内的水分。 • 昆虫的呼吸作用与药剂熏蒸防治关系密切: 温度与呼吸的快慢,气门的开放频率成正相关。 同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也是影响昆虫呼吸的重要 素,浓度越高,昆虫气体交换越强。因此在使 用熏蒸剂的时候,高温时使用并且保持空间一 定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起到很好的熏蒸效果, 但是在使用熏蒸剂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安 全问题。
•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 一、田间诊断 • 二、病原鉴定
• • • • • •
第三章 第一节病虫害的调查统计 一、调查统计的意义 二、病虫害调查的基本原则 三、病虫害调查的种类 四、病虫害田间调查方法 五、病虫害调查统计
• 第二节 病虫害预测预报 • 一、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内容 • 二、预测预报的方法
昆虫的腹部
• 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 是昆虫的第三体段,后端有肛门和外生殖器.
体壁是昆虫的“皮肤”和“骨胳”(内骨胳),具有双 重功能。 昆虫体壁的由底膜(极薄的膜)、皮细胞层(活细胞层, 有些特化成毛、鳞及各种腺体)、表皮层3部分组成。其中 表皮层是最外层,它可分成上表皮(护腊层、腊层、多元 酚层、角质精层)、外表皮和内表皮。 皮细胞:具活跃的分泌机能,体壁的其它层次由该层分 泌而来。 外表皮:由内表皮的外层硬化而来,主要成分是鞣化蛋 白、几丁质和脂类,质坚硬,赋予体壁“骨胳”的功能。 上表皮的蜡层:由于蜡质分子作紧密的定向排列,可防 止水分外逸和内渗,构成体壁的不透性,赋予体壁“皮肤” 的功能。
瘿蚊科
食蚜蝇科
柑桔大实蝇
柑桔小实蝇
柑 桔 红 蜘 蛛
柑 桔 锈 螨
总之,昆虫 种类繁多,习 性 各异,形 态 千 姿 百 态,许多种类 能 带给人 们 美的感受,有 益于身 心 健 康,受到人们 的喜爱



卷叶蛾科
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 1.头壳分区
额唇基区(额和唇基) 颅侧区 (颅顶和颊) 颊下区 后头及次后头 2.触角 2.1构造及功能 3.口器 3.1 咀嚼口器 3.3 其它类型口器 2.2主要类型 3.2 刺吸口器
• • • •
病原物侵入寄主的方式有两种: 1、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 2、直接侵入 病毒:必须通过微伤才能侵入寄主细胞中,所以很 多病毒是通过介体传播和侵入的。 • 细菌:主要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例如气孔、水孔、 皮孔、蜜腺等侵入。 • 真菌:可以通过伤口、自然孔口或者直接侵入寄主。 • 植物线虫:靠口针直接刺入。
这学期主要的学习内容
1.昆虫以及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2.农业病虫害的防治;
具体知识
1.昆虫的基本结构以及防治的关系。 2.植物病害的种类以及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3.农业防治有害生物常用的方法。
课程安排
1.昆虫的基本知识(16学时,其中实验6时)
2.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14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 3.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18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


一、昆虫纲成虫的共同形态特征
二、昆虫的头部-感觉中心
三、昆虫的胸部-运动中心
四、昆虫的腹部-生殖中心
五、昆虫的体壁结构与防治关系 作业1:
• • • • • •
第二节 昆虫的内部器官 一、体腔和内部器官的位置 二、消化系统与防治的关系 三、呼吸系统与防治的关系 四、分泌系统与防治的关系 作业2
一、昆虫纲成虫的共同形态特征 1.体躯明显地划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三个单眼。 3.胸部具有三对足,通常还有中胸和后胸着生两对翅, 分别为前翅和后翅。 4.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部是运动的中心;腹 部是新陈代谢的中心。 5.昆虫在生长过程中有变态.
• 三、昆虫的胸部-运动中心 • 1.胸的基本构造:前胸 中胸 • 2.足的类型 1 • 3.翅的结构和类型 后胸
刺吸式口器的危害状
二.刺吸式口器为害特征及防治的关系
该类口器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其上下鄂特 化为口针,取食时插入寄主的组织。吸取植物的汁液, 但是不破坏寄主组织器官的完整性,仅在取食处留下各 种颜色的斑点或由于唾液的刺激作用,形成大的斑块、 组织增生形成卷叶或虫瘿,如蚜虫、蚧壳虫、叶蝉和粉 虱等。在防治这类害虫的时候,应该选择内吸作用较强 的药剂,用触杀性的药剂作用不强。
第五节
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气候因素 1、温度:有效积温法 运用 有效积温法局限性 2.湿度和降水 3.光照: 4.气流: 二、土壤因素 三、生物因素: (一)食物因子 1、食物的数量及质量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植物的抗虫性: (二)天敌因子: 四、人为因素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 一、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 •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症状: • 1、病状的类型: • 2、病征的类型:
脱裂线 侧单眼 触角 颅 顶 复 眼 中单眼
额颊沟
颊 颊下沟

额唇基沟 唇基 上唇
颊下区
上颚
蝗虫头部正面图
触角的主要功能:
嗅觉
触觉
听觉 其它
1.柄节
2.梗节
3.鞭节
触角的类型
口器类型
咀嚼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
虹 吸 式 口 器
咀嚼式口器的危害状
• ★
咀嚼式口器危害状
咬断
蝗灾
• 第三节 昆虫的繁殖与发育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二、昆虫的发育 (一)卵的构造和类型 (二)昆虫的变态 (三)幼虫及其类型 (四)蛹及其类型 (五)成虫 三、世代和生活年史 四、昆虫的习性 作业3:
第四节 昆虫的分类 一、昆虫的分类阶梯 二、昆虫的学名和命名法规 三、与农业相关的重要昆虫科目 1.直翅目: 2.半翅目: 3.同翅目: 4.鞘翅目: 5.鳞翅目: 6.膜翅目: 7.双翅目: 8.蜱螨目: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二、植物病原真菌 三、植物病原细菌 四、植物病原病毒 五、植物病原线虫 六、寄生性种子植物
• • • • • • • • • • •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一、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1、抗病类型 2、影响寄主植物抗病性的因素: 二、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1、侵染过程(1)侵入期(2)潜育期(3)发病期 2、侵染循环 三、病害的流行 (一)病害流行的概念 (二)病害流行的因素 (三)病害流行的变化
• 作业1: • 1、昆虫的口器类型有哪几种?咀爵式口器的为害状样? 如何防治?刺吸式口器昆虫的为害状如何?如何防治? • 2、昆虫的体壁结构与防治方法有何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