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3讲山地的形成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近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2021年整理)

(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二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基础题组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完成下面两题。
1.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A。
向斜 B.背斜 C.地堑 D.地垒2.该区域主要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
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外力侵蚀B.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岩浆侵入D。
外力侵蚀、水平挤压、岩浆侵入D。
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外力侵蚀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
完成下面两题。
3。
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B。
②③ C.③④ D.①④4。
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
① B.② C.③ D.④断层形态多样,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种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走滑断层)。
在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如果两侧岩块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
其中,上盘相对下盘(断层面倾斜时,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反之是逆断层。
读常见断层形态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5。
(2018河南信阳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关于断层,我们可以推断()A.正断层是由于岩层受拉力形成的B。
所谓逆断层就是常说的地垒构造C。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新人教版

是沉积岩,且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可判断地质构造为褶皱。
答案:B
(2017·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 2~3 题。
2.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3.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解析:第 2 题,断层乙上方岩层形成的时间晚于断层;岩浆岩 丙的形态反映出岩浆活动侵入断层乙所在岩层及其上方岩层, 说明岩浆岩丙形成晚于断层乙;甲岩层形成晚于丙,因此选项 B 正确。第 3 题,褶皱是岩层受挤压发生的弯曲变形。沉积岩 岩层形成之初一般是水平的,若发生倾斜则判断其可能受挤压 形成褶皱。同一次褶皱形成过程中,同一区域岩层弯曲变形倾 斜的角度保持一致。若发生岩层倾角不一致的情况,则可能出 现多次褶皱过程。所以,图中乙所在左下角岩层为一次褶皱过 程,甲所在右上角岩层为另一次褶皱过程。 答案:2.B 3.B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 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 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位移类型
表现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 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 或低地
方向 相对上升
发育成 山岭或高地
3.火山 (1)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 喷出口 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2)组成火火山山口锥::呈上封部闭坡或度半较封闭大状,,常下形部成坡湖度泊较 缓
2.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
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部,碰撞挤压使亚欧板块隆 起,形成青藏高原和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第1部分 第5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
1. 理解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 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及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 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 2.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考点 1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
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____ 波状弯曲 。 产生一系列的_________
(2)断层的位移类型。
位移类型 表 现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 生出若干地貌 谷地 或_____ 低地 垂直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_____ 山岭 或_____ 高地 相对上升 发育成_____
思考探究 2:岩层发生断裂是否就一定形成断层吗?
答案:不一定。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一要 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要看沿断裂面两侧岩体 是不是有明显的位移。
常形成谷地 或盆地
侵蚀后 背斜顶部 地貌 受张力, 常被侵蚀 成谷地 图示
向斜槽部受 挤压,不易 被侵蚀,常 形成山岭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 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 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常 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 山、庐山、泰山;另一侧 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 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 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 湖泊
(2017· 天津卷)读图,回答第 3 题。
3.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 最可能是( ) B.沉积岩、褶皱 D.沉积岩、断层
A.岩浆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解析: 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可以分岩浆岩、 沉积岩和 变质岩三大类, 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 含有化石; 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也可以分为褶皱山脉、 断 块山脉和火山三大类, 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 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 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板块构造理论山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内力的作用之下。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
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碰撞,产生板块的运动。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①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则是岩石圈活动频繁地带;②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③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作水平运动。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北回归线;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珠峰位于印度洋板块;【注意】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注意:①北冰洋分属于亚欧板块及美洲板块。
②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张裂而形成。
③印度洋板块的三块较大陆地:澳大利亚、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及印度半岛。
④赤道穿过六大板块(太平洋东部有一部分属于南极洲板块)。
⑤南美洲落基山脉是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3.常考的板块边界2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板块交界处(或地壳运动活跃处),岩浆活动,有色金属丰富5.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常见地形有关的问题。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考点题型拓展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自测[2021河北张家口第一次质量检测]图1示意北半球某河流局部河段的改道演化,图2为地质循环图。
M地常见当地人淘金。
据此完成1—3题。
图1 图21.若不考虑径流量的改变,随着河道形状的发展变化,该段河道沉积物粒径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A.T1T2T3B.T1T3T2C.T3T2T1D.T2T1T32.M地金子最初源自于( )A.①B.②C.④D.⑤3.M地露天沙金矿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aB.bC.cD.d[2019海南地理卷,14—15,6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
据此完成4—5题。
4.该钻井( )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5.该钻井深达8 588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2021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阶段测试]海底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挟带了周围岩层中的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的构造。
下图为海底黑烟囱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形成海底黑烟囱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和火山活动C.岩浆活动和外力作用D.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7.根据海底黑烟囱的形成原理,可推测海底黑烟囱主要分布在( )①大洋内部②大洋边缘③板块生长边界附近④板块消亡边界附近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该位置被称为“热点”。
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被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8—10题。
8.下列时段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A.距今100百万年至距今60百万年B.距今120百万年至距今100百万年C.距今140百万年至距今120百万年D.距今160百万年至距今140百万年9.图中热点位于甲点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10.由火山锥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运动方向为(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2021陕西部分学校摸底]四川省洪雅县西南矗立着数座顶部平坦、状若巨屋的山峦,被当地人称为瓦屋山,最高海拔为2 830 m。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风化 温度、水、 ①使岩石发生 崩解 和 破碎 ;
作用 生物
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侵蚀 水、冰川、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作用 空气等
侵蚀 地貌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搬运 风、 流水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别为断层和岩浆岩,主要为内
A.Ⅰ、Ⅱ
B.Ⅲ、Ⅳ
力作用所形成。
C.Ⅰ、Ⅲ
D.Ⅱ、Ⅳ
解析
答案
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
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 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D )
Ⅰ、Ⅲ处为沉积岩层,主要为 外力作用所形成;Ⅱ、Ⅳ处分
别为断层和岩浆岩,主要为内
力作用所形成。
A.Ⅰ、Ⅱ C.Ⅰ、Ⅲ
考点二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 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 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
大连池
变质 岩石在一定温度、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
—
作用 压力下发生变质
形态
右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
A.地热能
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矿产
岩浆侵入冷却过程中,矿物元素集聚形成宝石矿、金属矿产等;沉积 岩石中可能富有沉积矿产,比如煤、石油等;变质岩石中可能存在变 质矿产,比如铁矿等。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训练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训练雅丹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长期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沟槽地貌组合,往往迎风面受侵蚀强度更严重。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鲸背状雅丹地貌示意图。
完成下题。
1.该雅丹地貌中,推测其土墩的物质形成于()A.流水沉积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海浪堆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2.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若图乙是拍摄者面朝西南方向拍摄的照片,则该地的主导风向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岱崮是山东省中南部,特别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辞海》中将其解释为:“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山东中部山区多用作地名”,下图为岱崮地貌形成演化模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岱崮地貌的成熟阶段主要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地壳抬升D.重力崩塌4.岱崮地貌形成了上陡下缓的地貌景观,判断该地貌上下部岩石的种类及岩性()A.上部沉积岩-松软,下部岩浆岩-坚硬B.上部沉积岩-坚硬,下部沉积岩-松软C.上部岩浆岩-坚硬,下部沉积岩-松软D.上部岩浆岩-坚硬,下部岩浆岩-松软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区域最新的地质事件是()A.断层构造B.褶皱变动C.外力侵蚀D.岩浆侵入6.图示虚线区域岩层接触关系的形成原因是地壳()A.持续抬升B.持续下降C.先抬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抬升7.导致断层南北两侧沉积岩层接触关系差异的原因是()A.岩性差异B.风化差异C.气候差异D.升降差异下面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示意我国某地砂岩风成地貌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构成右图地貌的岩石主要为()A.①——沉积岩B.②——喷出岩C.③——侵入岩D.④——变质岩9.图示①、②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需经历的地质过程是()A.重熔再生一风化作用—变质作用B.地壳抬升一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C.地壳抬升一岩浆侵入一固结成岩D.重熔再生一岩浆侵入一冷却凝固10.塑造右图中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化学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重力塌陷作用冬菇石位于广东省佛山市西樵山国家地质公园,为巨大的角砾凝灰岩(由火山喷出的灰、砂固结而成,多层理构造)所构成,顶部硕大圆润,根部较窄(如图所示)。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1内力作用与地貌1.下图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2016北京文综卷,4,4分]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阶段1 阶段E 阶段“2.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考点2板块构造学说[2018河北衡水中学调研,47—48]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完成3—4题。
3.甲处的板块运动方向是()A.向西南移动B.向东北移动C.垂直隆升D.垂直下降4.该板块边界(A.甲处形成裂谷B.乙处形成海岭C.丙处岩石年龄较丁处老D.T处地壳厚度较甲处大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町,附3 40通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考点3外力作用与地貌[2018广州调研,7—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均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岩石主要由()A.流水挟带泥沙固结形成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7.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8.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2018河南南阳八校联考,15—16]“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
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
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
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
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
据此回答8—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山地的形成
(2018·河北衡水中学信息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A、B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对应下图中的( )
A.②③B.①②
C.③④D.①③
解析:选C。
据图中经纬网及主要地理事物可知A山为华山,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中的地垒;B地形区位于华山北侧,为渭河平原,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中的地堑。
在题目所给出的地质构造图中,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和岩层升降情况可知,①、②为褶皱构造,①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向斜,②为“中间老两翼新”的背斜;③、④为断层构造,③为“中间岩块抬升两侧岩块下降”的地垒,④为“中间岩块下降两侧岩块上升”的地堑。
故C正确。
(2018·唐山模拟)2015年2月4日,四川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正式全程通车。
下图为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2~3题。
2.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型,而是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
其原因主要是( )
①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②减少所经聚落,减少拆迁量
③缩短公路里程,节省建设投资
④减缓道路坡度,提高行车安全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②④
3.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 )
A.资金B.地形
C.技术D.移民
解析:第2题,根据“尽量取最短距离”可知,其原因在于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说明工程建设量大。
第3题,平原地区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较小,但要注意少占耕地。
山区对交通线建设的制约性较强,一般选择地势较平坦的地区。
答案:2.A 3.B
4.(高考山东卷)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Ⅰ、ⅡD.Ⅲ、Ⅱ、Ⅰ
解析:选B。
向斜岩层新老关系是中心部分较新、两翼较老,根据向斜东翼的地层关系,可知Ⅱ比Ⅰ老。
Ⅲ覆盖在Ⅰ、Ⅱ上,Ⅲ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