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市名片
泉州丰泽宣传语

泉州丰泽宣传语1.泉州丰泽,美丽古城2.丰泽,历史底蕴深厚3.感受丰泽,感受历史的韵味4.丰泽,文化之都5.丰泽,千年文明传承6.探秘丰泽,领略古老的魅力7.丰泽,文化景观令人陶醉8.丰泽,人文荟萃的繁华之地9.丰泽,承载着浓厚的历史记忆10.丰泽,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11.丰泽,文化底蕴与现代气息的完美融合12.丰泽,展示着城市独特的艺术风采13.丰泽,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名城14.丰泽,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15.丰泽,让人迷恋的古城风韵16.丰泽,感受浓浓的历史底蕴17.丰泽,一个汇聚了多元文化的城市18.丰泽,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民俗19.丰泽,别样的城市魅力20.丰泽,让人心生向往的风景名城21.丰泽,美丽而富饶的绿色宝地22.尽享泉州丰泽独特的滨海风光23.丰泽,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24.感受丰泽古城的灿烂瑰丽25.丰泽,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创意的繁荣之地26.沉浸在丰泽温暖的阳光下,感受生活的美好27.探索丰泽的美食文化,享受舌尖的盛宴28.丰泽,一方山水,一方人杰29.丰泽,灿烂的日出,绚丽的夕阳30.在丰泽追寻历史的足迹,领略悠久的文化底蕴31.丰泽,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梦境32.丰泽呈现出浓厚的南方韵味,让您宛如身临其境33.丰泽,一个浪漫的港湾,牵手分享爱的时光34.丰泽,一座融合古代和现代的城市35.丰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宛如人间仙境36.丰泽,一个开启幸福大门的小镇37.丰泽,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新兴城市38.在丰泽漫步,感受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处39.丰泽温泉,让您尽情享受身心的放松40.丰泽,一个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41.丰泽,舟山的世外桃源,让您忘却都市繁忙的喧嚣。
42.来丰泽修养身心,享受宁静与美好的生活。
43.丰泽,与自然融为一体,尽情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44.在丰泽,感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清澈水质。
45.丰泽,美不胜收的风景诞生的地方。
46.丰泽,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地方。
泉州有哪些网红打卡地

泉州有哪些网红打卡地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还藏着许多令人心动的网红打卡地。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泉州那些值得一去的网红打卡点吧。
西街,无疑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古老的街道风貌,走在西街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有售卖特色小吃的,有展示传统手工艺品的,热闹非凡。
你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泉州肉粽、面线糊等美食,感受泉州独特的饮食文化。
特别是西街的钟楼,作为泉州的标志性建筑,它矗立在街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每到整点,清脆的钟声响起,让人沉浸在浓浓的历史氛围中。
开元寺也是泉州的一大亮点。
这座古老的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宏伟的建筑。
寺内的东西塔更是闻名遐迩,它们高耸入云,塔身雕刻精美,展示了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艺和艺术水平。
在开元寺里,你可以感受到宁静与庄严,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
寺庙中的古树林立,花草繁茂,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憩环境。
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它的石墙、拱门和尖顶都充满了异域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中东地区。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泉州多元的宗教文化和包容的城市精神。
除了历史建筑,泉州的海边也是热门的打卡地。
比如,晋江的围头湾。
这里拥有广阔的沙滩和碧蓝的海水,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你可以在沙滩上漫步,感受海风的吹拂,欣赏美丽的日落。
还可以参与各种水上活动,如冲浪、帆板等,尽情享受大海带来的乐趣。
蟳埔村同样别具特色。
这里的女性有着独特的头饰和服饰,她们将鲜花插在头上,形成美丽的“簪花围”。
村里的房屋也充满了闽南特色,红砖墙、燕尾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蟳埔女的装扮,拍摄独具特色的照片。
洛阳桥,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它横跨在洛阳江上,桥身坚固,造型古朴。
走在桥上,你可以欣赏到江景的美丽,还能了解到古代桥梁建筑的智慧。
泉州地名

一。
泉州的别名——刺桐的由来刺桐是泉州的别称泉州港称为刺桐港泉州城称为刺桐城这个名称既来自于环城遍植的刺桐同时又来自于泉州的对外交通。
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由于古时泉洲海外交通关系而移植来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一带。
五代的泉洲已遍植刺桐当时晋江王留从效初建泉州城时环城种植的刺桐极忘茂盛因而泉州又称呼为“刺桐”城这个在历史文献上记载不少。
泉州港别称为刺桐港又因为中外交通而名扬海外最早记述“泉州港”的是十三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由泉州回欧洲时他的记述中称“泉州港”为“刺桐港”。
宋元时代阿拉伯人来泉洲的人最多他们译为:mcdine tza ytun 前一字为"城市"之最多后一字则为"刺桐"的音译因此刺桐港别称一直沿用至尽泉州地名小故事(2)聚宝街在泉州东南角的聚宝街在800多年前是中外商人集市贸易的地方宋元时代泉州的海外交通极其兴盛发达,刺桐港跃居为"世界最大的两个贸易港之一";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据文献记载当时有107个国家和地区跟我国通商贸易。
各国商人架着巨轮,冒着风浪,远渡重洋驶进刺桐港后,便在新桥溪停泊卸货,货物卸后,即在临港口的一条街上与华人交易。
宝石、珍珠、翡翠、玛瑙等各种奇珍异宝摆满了整条街光彩熠熠,耀人眼目.于是有了"聚宝"这个雅致名称。
聚宝街的南段,有个十字路口,地名字叫车桥头,这是因为这里原来有一座桥,桥上总是车来车往的缘故.至于北端的横街,则因为它横穿聚宝街和南门兜而得名。
泉州有句老话:南门兜,挤烧包。
就是形容这里当时繁华的景象.南门兜是通往古城的必经之路,平时已经够热闹的了,加上货轮一到,商人们蜂拥而至,扛的扛、挑的挑,熙熙攘攘、摩肩擦背,多象在"挤烧包"啊.【泉州地名趣谈】——与历史名人有关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地名中也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痕迹,且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有许多与历史名人有关的地名。
如:洪衙埕棗在菜巷内西向.洪承畴降清后被封为三边总督,他的府第建于此,故名。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

泉州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古城面积6.41平方公里,文物古迹林立。
一、泉州城市概况及历史沿革泉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土地总面积1101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541公里,常住人口850多万人。
泉州古城已具有1300多年历史,依山傍海,形成“山、城、江”一体的城市格局。
全市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7处,其中国家级20处、省级48处。
其中极负盛名的有中国现有最早的伊斯兰清净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岩、千年古刹开元寺和东西塔、“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等。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01个,其中世界级4个、国家级33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泉州的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实现我国在该项目零的突破。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当选首届中日韩“东亚文化之都”。
“海丝”、“闽南红砖建筑”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构成了泉州独具特色的“四南”文化。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
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
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
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
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海丝文化征文(精选5篇)

海丝文化征文海丝文化征文(精选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征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好的征文一般具有句段文采飞扬的特点。
为了让您在写征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丝文化征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海丝文化征文篇1万众瞩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今天在泉州开幕。
研讨会将举办圆桌会议、高峰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泉州特地为前来参加研讨会的海内外宾客,精心准备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海丝文化”是泉州人解不开的情结。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千年以后,走过泉州的大街小巷,俯仰之间,“海丝”遗迹依然随处可见。
出于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泉州开始实施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一体发展战略,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构建以“海丝文化”为重点的“泉州文化”。
2001年,泉州市政府正式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泉州市委、市政府在新世纪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泉州除了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进行了整理、修缮和整治外,还先后举办了多个大型国际性、群众性文化活动。
“海丝文化”成为泉州灿烂的文化品牌。
为进一步提高“海丝”知名度,从2002年起,泉州多次成功举办海丝文化节、国际木偶节、南音大会唱、中国泉州南少林武术节等。
2003年秋冬,在文化部的组织下,由泉州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文化周——海丝泉州文化节”还远涉重洋,前往中东地区科威特等国,成功地进行了展示,引起了很大轰动。
泉州的“海丝文化”绚丽多彩: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灿烂的文明;清净寺、圣墓、老君造像等宗教胜迹,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
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
还有泉州南音、木偶等传统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闽南民俗文化背景下的泉州南音人才培养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唐时称为“温陵”,现今仍常用的古时旧称有“刺桐城”“鲤城”等。
它有很多的荣誉称号和城市名片,例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活力的国际性海洋文化城市。
泉州南音的“泉州”二字,从其历史文化涵义来看,不仅仅是行政区域上的称呼,更是文化上的泉州。
南音是泉州(闽南)人独特的乐种,南音之所以能在这块土地上通过世代教习传承下来,能使现当代教育体系承担起培养南音人才的重任,是因为泉州地区所具有的文化特性、乡族观念、民间信仰与节庆风俗等闽南民俗文化为其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一、闽南文化特性泉州这座城既是开放包容的又是传统守旧的,它既能在开放中守住传统又能在坚守中吸收新物,形成了闽南族裔与文化多元特性对应,以及地理特征、生活环境与文化开拓对应的闽南文化特性。
首先,泉州地区闽南族裔与文化多元特性对应。
形成泉州地区闽南族裔大致有三条线路:一是闽越族人。
闽地区早期的土著先民即为闽越族,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从闽南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考古遗址看出当时社会的分化情况,例如后山文化、浮滨文化、夔纹陶文化等,见证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传播和影响。
二是历史上中原移民有四次大规模的南迁入闽。
其一,是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313年)史称“永嘉南渡”“八姓入闽”[1]之史实;其二,是唐前期(公元669年)陈政、陈元光领军赴闽,六十余姓入闽,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入漳,任漳州刺史;其三,是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带领军队攻打泉州并以此为根据地,随后占领福建并建立闽国,这是中原移民在福建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性割据政权;其四,是建炎初年开始的宋室南迁,至北宋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泉州户口已达20万户以上。
由于泉州和漳州有着较好的农业生产环境,迁入这两地的北方汉民较早,聚居泉州的人数也会更多一些,军队军属有相当一大部分定居闽南,移民在文化上带来了北方中原汉语,特别是语音方面,唐、宋时期的官话基本保留在闽南话的文读(读书音)系统里。
看世界|中国福建:泉州人生至少来一次的地方

看世界|中国福建:泉州人生至少来一次的地方几年前来福建去看了南靖的土楼,在福州报了两日的旅行团,一个本地阿姨知道我外地来闽旅行,和我推荐一定要去泉州看看。
那时对泉州的认识也还不多,后来我和很多人一样听名嘴白岩松曾说过“泉州,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
带着本地人的建议和对泉州的好奇、关注以及逐步了解,几年后终于在今年元旦第一次来到泉州。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宋元时期与海外贸易频繁,成为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东方第一大港”。
多元、开放、包容是这座城市的传统与特质。
2021年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由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泉州的机场在晋江,离泉州市区不远,是军民两用机场,起飞和降落需要拉下遮光板。
另外泉州的高铁站也很方便,也可以选择这种方式。
今天这篇我就先来一个开篇概述,后面我再具体写写老城区和周边。
在做攻略的时候普遍大家都用到了这些词,鲤城、半成烟火半成仙。
后来了解鲤城是因为泉州的老城区的整体地形像一只鲤鱼,从地图上也能清楚看出来。
而且泉州有一个鲤城区,所以种种原因下鲤城就成了它的简称。
而且在泉州老城区的各处也能见到大大小小鲤鱼的形象,非常可爱。
半成烟火半成仙,以我游玩下来的理解就是各种小吃与各种寺庙。
上面提到过泉州非常的兼容并包,一条路上,有各种信仰的寺庙,佛教、道教、伊斯兰。
虽地理位置近,但各自独立互不干扰,信徒们各自朝拜各自信仰。
而泉州因为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闽南特有的风味,小吃美食云集,也吃不过来,比如姜母鸭、肉粽、面线糊、芋头饼、海蛎煎、红豆汤、四果汤、蒜蓉枝等等,非常丰富,我后面会再写到。
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去往老城区外远一点的蟳埔村,据传这里是阿拉伯人的后裔居住在此。
蟳埔女的头饰非常美丽,不少游客来打卡尝试他们的特色盘发。
另外他们居住的蚝壳房也很有趣。
其他属于泉州地级辖属的晋江有闽南特色庭院聚集的五市集,祠堂寺庙店铺美食于一体,休闲又体味闽南特色。
泉州的传统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

泉州的传统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南沿海。
其传统建筑风格独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泉州传统建筑的一大显著特点是红砖红瓦。
红色在泉州建筑中被广泛运用,不仅仅是因为其视觉上的鲜艳与热烈,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红砖的质地坚硬,色泽鲜艳持久,经过岁月的洗礼,反而更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
这种红砖红瓦的搭配,使得建筑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彰显出一种热情奔放而又庄重典雅的气质。
燕尾屋脊也是泉州传统建筑的标志性元素之一。
燕尾屋脊形似燕尾,线条流畅优美,高高翘起,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
燕尾屋脊的存在,不仅在建筑美学上起到了装饰作用,更有着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家族的昌盛和荣耀,往往只有在较为重要的建筑,如官邸、祠堂等,才能见到这种独特的屋脊形式。
泉州传统建筑的木雕工艺同样令人赞叹。
无论是门窗、梁枋还是斗拱,都能看到精美的木雕装饰。
工匠们运用精湛的技艺,将人物、花鸟、走兽等各种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些木雕作品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常常蕴含着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美好的寓意,展现了泉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石雕在泉州传统建筑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建筑的石柱、石门框、石窗台等处,都能见到精美的石雕作品。
石雕的题材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风俗等。
其工艺精湛,线条刚柔并济,造型生动逼真,展现了泉州石雕艺术的高超水平。
在布局上,泉州传统建筑注重中轴线对称。
以中轴线为基准,依次排列着前厅、中厅、后厅等主要空间,两侧则分布着厢房、耳房等辅助空间。
这种对称的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庄重和严谨,也反映了泉州人民对秩序和平衡的追求。
同时,泉州传统建筑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元素。
建筑内部常常设置天井,不仅能够采光通风,还能收集雨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建筑周围常常种植着花草树木,与建筑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居住环境。
泉州传统建筑的墙体也颇具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全国十大市民最满意城市之一 >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全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 >中国品牌之都 >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强市 >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获奖城市 >中国十大品牌城市 >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共和国60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乡 >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 >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 >国际花园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城市投资硬环境四十优”之一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全国文化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七连冠” >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 >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