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3单元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3单元

知识点补充:第一单元1、0.7和0.9之间的小数只有0.8.(x)解析:一位小数只有一个,小数有无数个。

2、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x)解析:小数点末位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越大。

(x)解析:不一定,例0.3=0.30.4、0.8+0.9-0.8+0.9=0。

(x)解析:0.8+0.9-0.8+0.9=0.9+0.9=1.8。

(0.8-0.8=0)5、0.6里面有(6)个0.1(十分之一);2.36里面有(236)个0.01(百分之一)。

6、0.8的计数单位是(0.1),如果把它变成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是(0.80)。

解析: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十分之一),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百分之一),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千分之一)。

7、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3和30都改写成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分别是(0.30)和(30.00)。

解析: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

8、用0、3、6、9和小数点组成的最大两位小数是(96.30),最小两位小数是(30.69).解析:. ⃞ ⃞,最大就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写,即96.30,最小就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写,要考虑最高位不能为0,即30.69。

9、2.8和2.8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x)解析: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不同:2.8的计数单位是0.1,2.80的计数单位是0.01。

知识点补充:第二单元1、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直角(90°)之间的关系:(1)锐角三角形:在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的和大于90°。

(2)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

解析: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两锐角之和等于直角。

(3)钝角三角形:在钝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的和小于90°。

2、等腰三角形:(边)两条边相等,(角)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边)三条边都相等,(角)三个角都等于60°。

完整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完整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完整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复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1、小数的意义:小数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份之几……的数。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以此类推。

3、小数的组成: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以小数点为界。

4、小数的数位、计算单位、进率: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与整数一样,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小数部分最大的计算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小数的数位是无限的。

在一个小数中,小数点后面含有几个小数数位,它就是几位小数。

小数部分末尾的零也要计入其中。

5、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如下:小数部分: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整数部分: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6、小数的读写: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也要依次读出来。

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的写作“0”),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区别: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

联系: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

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或化简小数。

8、纯小数和带小数: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9、测量活动(名数的改写):1分米=0.1米,1厘米=0.01米,1克=0.001千克……学会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互化(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重点易错点精品复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重点易错点精品复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重点易错点精品复习
重点主要内容
小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及简算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 题
重点知识点
小数乘整数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 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

小数乘小数
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数位不够时用“0”补足。
上回下
常见易错题
20、在乘法中,如果两个因数都不为0,一个 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
( ),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
数扩大10倍,积就( )。
21、0.8+0.8+0.8+0.8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用
乘法算式表示是( )。
22、24、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上回下
常见易错题
已知:a=0.00…0125, 20个0 b=0.00…08,
20个0
求:a+b , a×b
上回下
通过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徐xu埠bub白aigu果oxia小oxue 学
)律
进行简算, 0.25×9.5×8可以用

)律进行简算。
巩固练习
16、把6.73改写成与它大小相等的三位小数是( )。
17、表示4个1.2是多少的乘法算式是(
),
表示4的1.2倍是多少的算式是( )。
18、因为8×0.5是求8的(
的积比8(
)。
)是多少,所以它
19、用“四舍五入”把8.954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
A、0.03
B、0.3
C、3
7 、 一 个 数 乘 0.01 , 也 就 是 把 这 个 数 缩 小 到 它 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6章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北师大版(含解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6章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北师大版(含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6章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1. 简单的排列、组合1.排列组合的概念:所谓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2.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原理: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1)分类计数原理(也称加法原理):指完成一件事有很多种方法,各种方法相互独立,但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做完这件事.那么各种不同的方法数加起来,其和就是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总数.如从甲地到乙地,乘火车有3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甲地到乙地,所以共有3+2=5种不同的走法.(2)分步计数原理(也称乘法原理):指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多个步骤,每个步骤中又有多种方法,各个步骤中的方法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才算做完这件事.那么,每个步骤中的方法数相乘,其积就是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总数.如从甲地经过丙地到乙地,先有3条路可到丙地,再有2路可到乙地,所以共有3×2=6种不同的走法.【经典例题】例1:有4支足球队,每两支球队打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A、4场B、6场C、8场分析:两两之间比赛,每只球队就要打3场比赛,一共要打4×3场比赛,这样每场比赛就被算了2次,所以再除以2就是全部的比赛场次.解:4×3÷2,=12÷2,=6(场);故选:B.点评:甲与乙比赛和乙与甲的比赛是同一场比赛,所以要再除以2.例2:小华从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线,从少年宫到公园有3条路线,那么小华从学校到公园一共有()条路线可以走.A、3B、4C、5D、6分析:小华从学校到公园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小华从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线即有两种方法,第二步从少年宫到公园有3条路线即有3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即可得解.解:2×3=6,答:小华从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线,从小年宫到公园有3条路线,那么小华从学校到公园一共有6条路线可以走;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简单的排列组合,分步完成用乘法原理.2. 简单的统计表1.统计表定义:是表现数字资料整理结果的最常用的一种表格.是由纵横交叉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统计调查所得来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得到说明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中,就形成“统计表”.2.统计表构成及格式:一般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1)表头应放在表的上方,它所说明的是统计表的主要内容.(2)行标题和列标题通常安排在统计表的第一列和第一行,它所表示的主要是所研究问题的类别名称和指标名称,通常也被称为“类”.(3)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下方,主要包括资料来源、指标的注释、必要的说明等内容.统计表分类:统计表形式繁简不一,通常是按项目的多少,分为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两种.只对某一个项目数据进行统计的表格,称为单式统计表,也称之为简单统计表.统计项目在2个或2个以上的统计表格,称之为复式统计表.1.按作用不同:统计调查表、汇总表、分析表.2.按分组情况不同: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1)简单表:即不经任何分组,仅按时间或单位进行简单排列的表.(2)简单分组表:即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表.(3)复合分组表:即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表.【经典例题】例1:六一儿童节,学校进行歌咏比赛,7位评委给张华的打分如下:评委 1 2 3 4 5 6 7打分92 90 95 88 85 97 90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张华的平均分是91分.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应用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解答即可.解:去掉一个最高分97分,最低分85分;其他五位评委打的平均分是:(92+90+95+88+90)÷5=455÷5=91(分);答:张华的平均分是91分;故答案为:91.点评:此题属于简单的统计和求平均数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列式计算即可.3. 以一当五(或以上)的条形统计图制作:(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2)在水平射线(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3)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5)若条形太小可适当在条形内画上颜色等区分.作用:可以清楚的反映数量,便于比较.以一当五(或以上)的条形统计图:数据较大,这些数据中,变化的范围也较大,为了节省纸张,美观,选择单位长度较大.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先确定间隔大小,尽可能多的使数据与我们分配的数据重合.【经典例题】例1:如图显示了四个同学的身高.图表中没有学生的名字,已知小刚最高,小丽最矮,小明比小红高,请问小红的身高是( )A 、150厘米B 、125厘米C 、100厘米D 、75厘米分析:运用排除法,去掉最高和最矮,再由小明比小红高判断余下的两个. 解:小刚最高,小丽最矮,那么小红就不是最高的150厘米和75厘米;还剩下125厘米和100厘米,由于小明比小红高,那么高的125厘米就是小明的身高,较矮的100厘米就是小红的身高. 故选:C .点评:本题需要从统计图上找出四个升高数据,再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排除和推理. 提高题:例2:如图是甲、乙、丙三个人单独完成某项工程所需天数统计图.请看图填空.①甲、乙合作这项工程,748天可以完成. ②先由甲做3天,剩下的工程由丙做,还需要20天完成.分析:①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单位1,所以可以写出甲的工作效率和乙的工作效率,然后用单位1除以甲与乙的工作效率之和;②先求出丙的工作效率,然后用总的工作量减去甲3天的工作量,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丙的工作效率即可;解:①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单位1, 可知甲的工作效率:1÷15=151,乙的工作效率:1÷20=201, 1÷(151+201), =1÷607,=874(天); 答:甲、乙合作这项工程,874天可以完成. ②丙的工作效率:1÷25=251, (1-151×3)÷251, =54÷251, =54×25, =20(天);答:还需要20天完成. 故答案为:874,20. 点评:此题的关键点是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单位1,然后根据工作量与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来做题.4. 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据的变化情况,比较简单. 【经典例题】例1:看图回答问题.(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分析:(1)先分别求出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再比较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进而求出多的具体的数量即可;(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解:(1)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20+110+130)÷3,=360÷3,=120(箱),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95+190+185)÷3,=570÷3,=190(箱),190>120,190-120=70(箱);答: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70箱.(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解决问题;也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5. 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分类: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①一般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②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画法: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注意写单位,画纵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和横坐标上的“0”.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用阴影填充,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或一个不涂,一个涂阴影.5.在每个图的上方都要写标题.【经典例题】例1:(1)从图上看出男生人数最多的是科技小组,女生人数最少的是数学小组,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通过计算,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39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分析:由图可知:数学小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6人;文艺小组男生有18人,女生有27人;科技小组男生有39人,女生有19人.由以上数据求解.解:(1)39>20>18;科技小组的男生最多;16<19<27;数学小组的女生最少;数学:20+16=36(人);文艺:18+27=45(人);科技:39+19=58(人);58>45>36;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总人数:36+45+58=139(人);男生:20+18+39=77(人);女生:16+27+19=62(人);77-62=15(人);58-36=22(人);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139 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故答案为:科技,数学,科技,数学;139,15,22.点评:本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类题目先根据图例读出出数量,再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6.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2.画出横、纵轴:根据纸张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横轴跟纵轴(射线),并在交点处写上0,然后注明横、纵轴分别表示什么(还要写上单位);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4.在纵轴上,根据数值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5.画图:按照数据大小,在与水平射线互相垂直的射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经典例题】例1:五名学生进行投篮比赛,编号依次是1号、2号…5号,投篮成绩如图.(1)2号投中最多,是14个;5号投中最少,是6个.(2)平均每人投中9个.(3)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是:3号和5号.分析: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一个长方形格代表一个球,那么1号投中9个球,2号投中14个球,3号投中7个球,4号投中9个球,5号投中6个球;(1)根据直条的长短,确定几号投中的最多或最少,进而确定投中的个数;(2)用5个人投进球的总个数,除以总人数5,即可求得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3)根据上题的结果,确定出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解:(1)2号投中最多,是14个,5号投中最少,是6个;(2)(9+14+7+9+6)÷5,=45÷5,=9(个);(3)因为平均每人投进9个,所以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是3号和5号.故答案为:2,14,5,6,9,3号和5号.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用0、1、2、3四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共有()个.A.3B.9C.12D.182.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最喜欢的早餐牛奶豆浆粥人数/人61224如果制成条形统计图,每一格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的是()A.1B.2C.5D.103.观察下面的条形统计图,下面对图的分析正确的话有()句.从以上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1)六月份产量最少;(2)五月份产量最多;(3)上半年总产量是20500台.A.1B.2C.3D.04.下面是美华果品店上星期5天卖出苹果和橘子的数量.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橘子各多少箱?()A.8,7B.8,8C.7,8D.8,65.下图表示的是甲班和乙班男、女生人数的情况.如果每个班都是36人,那么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人.A.4B.11C.18D.436.小明调查了一些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他把收集的数据记录在如图表内.如果用黑条表示男生,灰条表示女生.如图中()是小明调查的结果.项目男生人数女生人数跑步II III跳高IIII IIIIII游泳IIIIII IIIIII跳远II IA.B.C.二.填空题(共6小题)7.下面是李强家水、电的交费单,算一算各需交多少钱上期读数本期读数实际用量水153吨162吨吨电236千瓦/时386千瓦/时千瓦时8.如图是新星工厂一、二车间1~4月份生产产值情况统计图.(1)一车间产值最高的是月,是万元;二车间产值最高的是月,是万元.(2)两个车间产值相差最多的是月,是万元.(3)一车间的最高产值是最低产值的倍.9.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0.8厘米表示200吨,要表示750吨的数量,直条应当画厘米.10.如图是四(2)黎慧同学的段考成绩.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格代表分,她这次段考,学科的成绩最好,是分;学科的成绩最低,是分;成绩最好的学科与最低的学科相差分.11.用6、0、2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它们的积是.12.有A,B两个国家,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如图所示,图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着两国的人口变化情况.三.判断题(共5小题)13.任意两个条形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判断对错)14.用2、4、6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三位数..(判断对错)15.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2厘米表示90万吨,那么用4厘米表示180万吨.(判断对错)16.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可以不相等.(判断对错)17.在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3小题)18.爸爸带了1200元钱,买这三种商品够吗?产品名称空调扇学习机护眼灯价格(元)58033526719.期间,王老师要带领小红、小明、小军、小丽4名同学坐火车从青岛到济南参加文艺演出.成人火车票每张120元,请你算一算所有成员买单程票共需多少钱?姓名小红小明小军小丽身高(米) 1.09 1.43 1.64 1.5620.解决问题在“大爱佛山﹣关注贫困家庭”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捐出了自己的零用钱.四年级三个班的同学捐款如下:班级四(1)班四(2)班四(3)班金额/元508423492你能算出四年级同学一共捐款多少元吗?五.操作题(共2小题)21.德凯小学开展体育活动,小明对五(1)班同学的锻炼情况做了统计,并绘制了下面两幅统计图.(1)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人,参加的人数最多.(2)根据条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2.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回答问题.(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那些信息?.(2)他们五个人中最有可能入选学校游泳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分析】先先排百位,有3种方法(0不能在首位,只有从1、2、3中选),再排十位,也有3种方法(从排完百位后剩下的数字中选),最后排个位,有2种方法(从排完百位和十位后剩下的数字中选),再根据乘法原理,即可得出要求的答案.【解答】解:先排百位,有3种方法(0不能在首位),再排十位,也有3种方法,最后排个位,有2种方法,一共有:3×3×2=18(种),即可以组成18个不同的三位数.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组成的三位数的每一位数有几种排法,再根据乘法原理即可解答.2.【分析】根据统计表中所提供的数据,用1格代表2人比较合适,在图中绘制出喜欢每种早餐人数的直条图,标出数据等即可完成统计图.【解答】解:(1)你认为一格代表2人比较合适,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如下: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观察条形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有关计算.注意,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写上标题,标上数据及绘图时间,直条宽度相同,分布均匀,美观大方.3.【分析】由条形的高低可以看到产量,条形最高的产量最高;条形最矮的产量最少,据此判断(1)(2);把六个月的产量相加,判断(3).【解答】解:由条形的高低可以看到产量,可以发现五月份的条形最高所以产量最高;六月份的条形最矮所以产量最少,所以(1)(2)正确;上半年的产量有3500+3000+4000+3000+5000+2000=6500+4000+3000+5000+2000=20500(台),上半年总产量是20500台,(3)正确,所以条形统计图的分析正确的话有3句.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先从条形统计图中读出数据,再根据问题找到合适的数据进行解答.4.【分析】分别每天过表示苹果、橘子的直条图的顶端作横轴的平行线与纵轴的交点处的数值就是该天卖出的箱数.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分别求出5天卖出的苹果、橘子的总箱数除以5就是平均每天卖的箱数.【解答】解:苹果:(6+7+9+7+11)÷5=40÷5=8(箱)橘子:(4+8+6+7+10)÷5=35÷5=7(箱)答: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橘子的箱数分别是8箱、7箱.故选:A.【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5.【分析】由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甲班表示女生人数的扇形的圆心角为直角,即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或25%),则男生占全班人数的(或75%),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全班人数乘男生人数所占的分率(百分率)就是甲班男生人数.乙班男生人数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用甲班男生人数减乙班男生人数就是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的人数.【解答】解:36×﹣16=27﹣16=11(人)答: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11人.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如何根据计算需要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再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关计算.6.【分析】根据统计表可知,跑步的男生有2人、女生有3人,跳高的男生有4人、女生有6人,游泳的男生有6人、女生有6人,跳远的男生有2人、女生有1人,根据这些数据选择条形统计图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统计表中的数据与选项D的数据相对应.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选择条形统计图即可.二.填空题(共6小题)7.【分析】分别用水、电本期读数减上期读数即可得水、电实际用量.【解答】解:162﹣153=9(吨),386﹣236=150(千瓦时),答:水实际用量9吨,电实际用量150千瓦时.故答案为:9,150.【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统计表,依据本次读数﹣上次读数=使用数量,分别求出本月李强家水、电的使用数量即可.8.【分析】(1)从统计图中观察可知一车间产值最高的是4月,是160万元;二车间产值最高的是4月,是140万元,(2)从统计图中观察找出产值相差最多的月份,两车间的产值相减就是相差的,(3)从统计图中观察找出一车间的最高产值是最低产值,最高产值除以最低产值即可解答.【解答】解:(1)一车间产值最高的是4月,是160万元;二车间产值最高的是4月,是140万元.答:一车间产值最高的是4月,是160万元;二车间产值最高的是4月,是140万元.(2)两个车间产值相差最多的是4月.160﹣140=20(万元)答:两个车间产值相差最多的是4月,是20万元.(3)一车间的最高产值是160万元,最低产值是80万元160÷80=2(倍)答:一车间的最高产值是最低产值的2倍.故答案为:4,160,4,140;4,20;2.【点评】本题的重点是让学生能从统计图中选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再进行解答的能力.9.【分析】根据题意,可用750吨除以200吨计算出750里面有几个200,然后再乘0.8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750÷200×0.8=3.75×0.8,=3(厘米),答:直条应当画3厘米.故答案为:3.【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750吨里面有几个200吨,有几个200吨就有几个0.8厘米.10.【分析】认真观察条形统计图,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做题即可.【解答】解:98﹣96=2(分)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格代表1分,她这次段考,外语学科的成绩最好,是98分;语文学科的成绩最低,是96分;成绩最好的学科与最低的学科相差2分.故答案为:1;外语;98;语文;96;2.【点评】本题主要运用统计图的特点做题.11.【分析】用6、0、2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620,组成的最小三位数是206,然后求出它们的积即可.【解答】解:用6、0、2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620,组成的最小三位数是206,620×206=127720;故答案为:620,206,127720.【点评】写三位数要注意:0不能放在最高位百位上,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12.【分析】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也就是说A国的人口2008年比2007年增长,B国的人口2008年比2007年下降,图(B)正好反映了这一特征.【解答】解: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如图,图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着两国的人口变化情况.故答案为:(B).【点评】关键抓住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及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来判断.三.判断题(共5小题)13.【分析】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两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图.但不是任意两个条形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据此即可判断.【解答】解: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两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图.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14.【分析】先从最高位排列,百位上有3种选择,十位上有2种选择,个位上有1种选择,所以共有:3×2×1=6(个),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3×2×1=6(个),即用2、4、6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乘法原理:即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就有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15.【分析】先求出1厘米代表多少吨,用180吨除以4厘米代表的吨数就是180吨应画的长度.【解答】解:90÷2=45(万吨);180÷45=4(厘米);故答案为:√.【点评】本题先求出不变的单一量,然后再根据这个单一量求解.16.【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所分成的格数是相同的,每小格所表示的数量是相同的.【解答】解: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是相等的;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同样长的小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所代表的数量可以不同,但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一定相等.17.【分析】根据我们平时统计数据的方法,在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然后再汇总.【解答】解:在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统计数据的方法,要记住.四.应用题(共3小题)18.【分析】首先根据整数加法的运算方法,把空调扇、学习机、护眼灯这三种商品的价格相加,求出买这三种商品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把它和1200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580+335+267=1182(元)1200>1182所以爸爸带了1200元钱,买这三种商品够;答:爸爸带了1200元钱,买这三种商品够.【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统计表的实际应用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买这三种商品一共需要多少钱.19.【分析】根据火车票票价的规律,1.50米以上购买成人票,1.10﹣1.150米,购买半票,1.10米以下免票.由此可知:小红免票,小明半票,小军、小丽和王老师购买成人票,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20×3+120×=360+60=420(元),答:所有成员买单程票共需420元.【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PPT课件

7、直角三角形除直角之外的两个角之 和一定是( )。
8、两个内角的和是90°的三角形一定是
( )三角形。
9
判断对错
2、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3、有一个锐角三角形,它的最大锐角是55°。 4、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12㎝、6㎝、5㎝。 5、梯形的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6、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10
7.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 三角形。 8.如果三角形中一个最大的内角小于90°,那么 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11
1.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 ) 3.长方形是特殊的梯形。………… ( )
12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
1
曲线围成的图形 圆
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 等边三角形
平面图形
三角形
任意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线段围成的图形
按角分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梯形
长方形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立体图形
任意四边形
正方形
2
三角形知识点
• 三角形特性 • 三角形分类 • 三角形角的特点 • 三角形边的特点
3
按照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 有一个角 是锐角 是直角
有一个角 是钝角
4
三角形按边分
•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5
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的四边形。
•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 形。
6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4章 观察物体 北师大版(含解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4章 观察物体 北师大版(含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4章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视图定义: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实物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俯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左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有时也叫做侧视图.人在观察目标时,从眼睛到目标的射线叫做视线,眼睛所在的位置叫做视点,有公共视点的两条视线所称的角叫做视角.我们把视线不能到达的区域叫做盲区.【经典例题】例1:一个物体的形状如图所示,则此物体从左面看是()分析:这个几何体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根据观察物体的方法,从正面看,是三个正方形,下行二个,上行一个位于右面;从上面看,是三个正方形,上行二个,下行一个位于右面;从左面看是三个正方形,下行二个,上行一个位于左面.由此判断.解:从左面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左边一列二个正方形,右边一个正方形与左边一列下边的一个成一行;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的两种摆法,从()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A.上面B.侧面C.前面2.笑笑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每次观察最多能看到这个长方体的()面.A.3个B.2个C.1个3.一个由五个方块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它是()A.B.C.4.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下面的三个物体,从()看到的图形不同.A.前面B.右面C.上面5.观察如图的物体时,从()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A.前面和上面B.上面和右面C.前面和右面6.王老师在路灯下散步,当他走向路灯时,王老师的影子长度()A.保持不变B.越来越长C.越来越短D.无法确定7.下列每组物体,从右面看到的形状相同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8.下面立体图形中,()从正面,左面,右面看都是完全相同的.A.B.C.二.填空题(共6小题)9.观察左边的物体,写出右边的平面图形分别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从看从看从看10.观察如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11.用4个摆一摆.从正面和上面看形状都是,有种摆法.12.下面各组都是用5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下面四组图中,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的看到的形状是的图是.13.在夜晚的路灯下,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14.仓库里有若干棱长都是5dm的正方体纸箱,拼成了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这堆纸箱的占地面积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5.从某一个方向观察一个立体物体,能确定这个物体的整体形状.(判断对错)16.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这个几何体一定是由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判断对错)17.晚上路人离路灯越近,他的影子就越短.(判断对错)18.从侧面看到的是圆形.(判断对错)19.从前面观察一个几何体,看到的形状是,这个几何体一定是由4个拼成的.(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2小题)20.如图是3个棱长为30cm的正方体纸盒堆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21.用5个搭一搭.(1)你能搭出哪些立体图形?(2)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如下,你能搭出这立体图形?五.操作题(共2小题)22.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23.小飞同学搭的积木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积木上的数字表示在这个位置上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根据提示,分别画出从正面和左館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六.解答题(共2小题)24.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25.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请你连一连.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观察图形可知,从侧面看,看到的图形相同,都是2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个靠左边;从前面看到的不同,左图是3个小正方形,右图是4个小正方形;从上面看到的不同,左图是2层:上层2个正方形,下层一个正方形靠左边,右图是2层:上层2个正方形,下层一个正方形靠右边,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都是或.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分析】根据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从一个方向观察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它的3个面.【解答】解:从一个方向观察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它的3个面.答:每次观察最多能看到这个长方体的3个面.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目的是: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分析】A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下层3个,上层居中1个(不符合题意);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B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下层3个,上层1个,左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C图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一行3个正方形(不符合题意).【解答】解:一个由五个方块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它是.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4.【分析】这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都是3和行3个正方形.从右面看到的都是一列3个正方形.只有从前面看到的形状不同,从前面看,图1是5个正方形,分三列,左列3个,中列、右列各1个,下齐;图2是5个正方形,分三列,左列1个,中列3个、右列1个,下齐;图3是5个正方形,分三列,左、中列各1个、右列各3个,下齐.【解答】解:如图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下面的三个物体,从前看到的图形不同.故选:A.【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5.【分析】这个立体图形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从前面看到的形状相同,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从面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即这个物体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解答】解:如图这个物体时,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故选:A.【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6.【分析】影子在与光的来源相反的方向,人与灯的水平之间的夹角越大,影子越短.据此解答.【解答】解:在路灯下散步,走向路灯时,影子在人的灯的相反方,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答:王老师的影子长度是越来越短.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投影的知识,结合实际得出结论是解题关键.7.【分析】图①从右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图②从右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图③从右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两层,下层3个,上层居中1个.图④从右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由以分析可知:图①、②、④从右面看到的形状相同.【解答】解:如图①、②、④从右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都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8.【分析】A、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左、右两列,左列3个,右列1个,下齐;从左面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两列,左列3个,右列2个,下齐.从正面、左面看不相同,无需再分析从右面看到的形状.B、从正面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2个,下层3个,左齐;从左面、右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都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每层两个,呈“田”字形.C、从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都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2个,下层3个,两端齐.【解答】解:从正面,左面,右面看都是完全相同的.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二.填空题(共6小题)9.【分析】观察图形可知,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左边是一列2个正方形,右边一列1个正方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左右两列各有1个正方形;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一列2个正方形,经常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故答案为:正面;上面;侧面.【点评】此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意在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分析判断能力.10.【分析】从正面看,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上、下两层,下层4个,上层1个居左;从上面看,能看到1行4个正方形;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意在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11.【分析】这4个小正方体分前、后排,上、下两层,底层后排1个,前排2个,左齐,上层1个,可以放在后排上面,也可放在前排左边一个的上面.【解答】解:用4个摆一摆.从正面和上面看形状都是,有2种摆法(如下图).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属于操作题,用4个小正方体操作一下即可得到答案.注意:摆法不要重复,也不要遗漏.12.【分析】A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B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C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一列2个正方形.D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B图.【解答】解:如图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的看到的形状是的图是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13.【分析】以路灯光源的端点,过杆子顶端画射线与地面相交,杆子、射线、地面线段组成三角形,地面线段长为杆子影长.离杆子越近,射线与杆子组成的夹角越小,影子越知,反之,影子越长.【解答】解:如图(黑色粗条表示杆子离路灯不同距离的影子).在夜晚的路灯下,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长.故答案为:长.【点评】同样高的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14.【分析】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由4个正方形呈“田”字形,不论从其他面看如何,这些纸箱的占地面就是4个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已知,根据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 =a2”求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再乘4就是这堆纸箱的占地面积.【解答】解:52×4=25×4=100(dm2)答:这堆纸箱的占地面积是100dm2.故答案为:100dm2.【点评】关键是明白: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就是这堆纸箱占地的形状.三.判断题(共5小题)15.【分析】只有从三个方向观察一个立体物体,才能确定这个物体的整体形状,可以举例说明:例如从某一个方向观察一个立体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圆形,这个物体可能是球体,也可能是圆柱体,也可能是圆锥体,所以不能确定这个物体的整体形状,经常即可判断.【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举例说明:如从某一个方向观察一个立体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圆形,这个物体可能是球体,也可能是圆柱体,也可能是圆锥体,所以不能确定这个物体的整体形状,所以原题“从某一个方向观察一个立体物体,能确定这个物体的整体形状”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意在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分析判断能力.16.【分析】如果从正面看到一个几何体的图形,说明前排是3个小正方体,后排有几排,每排是3个还是2个或1个不确定,所以这个几何体至少是由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解答】解::从正面看到一个几何体的图形,说明前排是3个小正方体,后排有几排,每排是几不确定,所以这个几何体至少是由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只从一个方向看不能确定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要从前、左、上三个方向看才能确定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17.【分析】在路灯光源的端点,过人头顶作射线,射线与地的交点到人脚跟处为人的影子,人离光源越远,射线与人身之间的夹角越大,影子越长,反之,影子越短.【解答】解:如图晚上路人离路灯越近,他的影子就越短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实践一下.18.【分析】这个圆柱按此方法放置,从它的正面、上面看到的都是两个长方形组成的一个长方形,从侧面看到的是圆形.【解答】解:如图从侧面看到的是圆形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19.【分析】从前面观察一个几何体,看到的形状是,最少可以由4个拼成,这4个分上、下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左齐.底层后面可以排无数排与前排相同的,上层后面也可以排无数个.因此,这个几何体最多可以是由4个拼成的.【解答】解:从前面观察一个几何体,看到的形状是,这个几何体最少是由4个拼成的,最多可以由无数个拼成的.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单价从这个物体的一面或两面不能确定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构成,只能三视图才能确定小正方体的个数.四.应用题(共2小题)20.【分析】露在外面的面由7个边长是30厘米的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2”先求出1个正方形的面积,再用1个正方形的面积乘7就是露在外面的面积.【解答】解:如图302×7=900×7=6300(cm2)答:露在外面的面积是6300cm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确定露在外面的是多少个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21.【分析】(1)用5个小正方体可以搭出多个立体图形,如图所示.(合理即可,无固定答案.)(2)根据这个立体图形在各个方位看到的形状判断,这个立体图形如图所示:.【解答】解:(1)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如图所示:(合理即可,无固定答案.)(2)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如图所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五.操作题(共2小题)22.【分析】左边的立体图形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从正面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两行,上行1个,下行4个,左齐;从上面能看到一行4个正方形;从左面能看到一列2个正方形.【解答】解:【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23.【分析】这个立体图形由9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从正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行,下行3个,上行1个居中;从左面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两行,上行2个,下行3个,左齐.【解答】解:小飞同学搭的积木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积木上的数字表示在这个位置上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根据提示,分别画出从正面和左館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图.【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六.解答题(共2小题)24.【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小兔子看到的是壶的正面,壶嘴朝右;小狗看到的是壶的后面,壶嘴朝左;小松鼠看到的是壶的侧面,壶把在中间;小猴子看到的是壶的侧面,壶嘴在中间,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25.【分析】这个立体图形由7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从前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行,下行3个,上行一个靠左;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行,上行1个,下行2个,左齐;从上面能看到6个正方形,分两行,上行3个,下行3个.【解答】解:根据分析连线如下:【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章节知识点、达标训练附解析

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章节知识点、达标训练附解析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知识点、达标训练附解析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一:小数乘法的意义1.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一个数乘小数: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知识点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位数不够时,先在乘得的积的左边添0补位,再点上小数点。

2.为了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计算小数乘法前,可以先估算一下积的范围。

3.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十(整百)数时,一定要先把整十(整百)数末尾的0落下来,再点上积的小数点,最后去掉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

知识点三: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0倍;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00倍……(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它的;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它的…(3)计算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只要将它们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知识点四:小数点移动规律在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知识点五: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1.一个非零数乘比1小的数变小;乘比1大的数变大。

2.两个非零数与同一个非零数相乘,较大的数乘积大。

3.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小数乘法算式,要先计算出得数再比较大小。

知识点六:小数加、减、乘混合运算1.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2.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 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运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过程中,能简算的要简算。

一、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 24×6=144,当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A. 144B. 1440C. 144002. 0.32扩大到原来的10倍与()缩小到原来的结果相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法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知识要点】小数的意义1、小数的意义: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叫小数。

2、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互相转。

3、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4、小数的读写法。

5、借助计数器,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数位之间的进率6、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7、了解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算)测量活动(小数的单位换1、1 分米=0.1 米 1 厘米=0.01 米 1 克=0.001 千克⋯⋯学会低级单位单位,重量单位⋯⋯)。

低与高级单位之间的互化(长度单位,面积写成分数的形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改式,再写成小数的形式。

2、会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

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购物小票1、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计算。

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量体重----小数的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1、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加、减法的法则相同)。

2、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加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减去小数,可以在整数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帮助计算。

---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歌手大赛1、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样。

2、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3、掌握小数加、减法的估算。

二认识图形【知识框架】1、图形分类(按不同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三角形的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3、四边形的分类(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4、图案欣赏【知识要点】图形分类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1)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2)按平面图形时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3)按图形的边数来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千克=1000 克1 克= 1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1.11 元是 1 元 1 角 1 分,1.11 米是 1 米 1 分米 1 厘米1 11 角是 1 元的10 ,也可以写成 0.1 元。

1 分是 1 元的100 ,也可以写成 0.01 元。

1 1 1 分米是 1 米的10 ,也可以写成 0.1 米。

1 厘米是 1 米的100 ,也可以写成 0.01 米。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把 1 平均分成 10 份,其中的 1 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 )。

其中的 6份是( ),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 )。

(2)把 1 平均分成 100 份,其中的 8 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

其中的 25份是( ),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 )。

(3)把 1 平均分成 1000 份,其中的 16 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

其中的500 份是( ),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

(4)5.62=()+( )+( ) 0.23=( )+( )22.22=()+()+()5.09=()+()二、先说一说下面每个数中的“3”分别是什么意思,再连一连。

1.39 元 5.63 元 3.04 元0.73 米 3.25 米 6.318 米3元3角 3分 3米 3 分米 3 厘米小数的意义(二)1000千克=0.001 千克10011 米=100 厘米1 厘米= 米=0.01 米高级单位变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

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练习题。

一、填空题。

23 厘米=()米 2 米 5 厘米=( )米 3 分米=( )米6 米 6 分米=()米1 千克 600 克=( )千克60 克=()千克 5 克=()千克 8 角=()元0.3 时=()分0.7 时=()分325 米=( )千米二、判断。

1. 2.50 元和 2.5 元都表示 2 元 5 角。

()2. 3.8 米和 3 米 8 分米是相等的。

()3. 3 米 2 分米 8 厘米 9 毫米用小数表示是 3.289 米。

()4. 25 分是 0.25 时。

小数的意义(三)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小数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点数 位…万 千 百 十 个位 位 位 位 位.十分位百 千 万分 分 分 …位 位 位2.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分别是10 ,100 1000 ……也可以写成 0.1,0.01,0.001……计数单一… 万 千 百 十(个 百十分 分之一 之千分之万分 之…位 )一 一 一1.小数的左边是(整数部分),中间是(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

1 11 ,3.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 10练习题。

填空。

1. 0.8 里面有( )个 0.1,有 80 个()。

2. 3 就是 3 个( ),30 个(),( )个 0.01.3. 1.25 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 23.456 中,2 在()位上,表示(),4 在()位上,表示(),6在( )位上,表示()。

5. 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右边第一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6. 写出下面各数。

✍有一个数,十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字都是 7,个位和百分位上的数字都是 4,这个数是 ()。

✍有一个数,百位上是 4,百分位上是 8,其余数位上都是 0,这个数是()。

✍有一个数,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 5,右边第三位是 6,其余数位上都是 1,这个数是 ()。

比大小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比较小数部分时,应从十分位开始,十分位上大的小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练习题一、比大小0.56○0.65 3.8○3.08 5.009○5.090.6○0.593.217○3.224.28○4.2808.402○8.042二、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6.18 6.17 6.099 6.1762、7.0097.097.9017.109三、4名同学参加游泳比赛,小明用2.0分钟,小雨用2.23分钟,小建用1.98分钟,小强用2.15分钟。

第一名是(),第二名是(),第三名是()第四名是()。

买菜、比身高1.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

得数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2.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但小数的计数单位、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例如:8=8.0=8.00这三个数的大小相等,但8的计数单位是1,8.0的计数单位是0.1,8.00的计数单位是0.01。

8表示8个1,8.0表示80个0.1,8.00表示800个0.01练习题一、竖式计算。

(1)3.47+5.38 4.56+2.79 6.1-5.4 2.25-1.95(2)23.8+5.29 6.23-1.4814.5-6.75 2.75+3.48二、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6米4厘米-3米60厘米13元-5元8角5分=6.04米-3.60米=6千克20克+420千克1吨5千克-850千克歌手大赛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没有小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只有乘除混合运算,或是加减混合运算的话,就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只有小括号的话,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如果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话,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性质a-b-c=a-(b+c)练习题。

一、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63+a=□+□369+d+142=369+(□+142)(28+47)+53=28+(□+□)603+(97+a)=(603+□)+□二、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96—0.28—1.7235.5+2.6+1.4+24.523.43+18.9+6.573.46+2.43+1.57+2.5412.06-(2.9+2.06) 5.2-4.3+1.8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图形分类1.图形分类,可以按照图形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来分。

平面图形可以按照是由线段围成还是由曲线围成来分。

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可以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2.长方形沿着对角线一拉,就成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三角形是最坚固的图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我们见过的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立体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练习题。

填空题。

1.我们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立体图形有()、()、()……2.自行车的三角车架是利用三角形的()的特性制造的,()是最坚固的图形。

(3.平面图形中由线段组成的图形有()、( )、( )……由曲线组成的图形有()。

4.由五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

三角形分类1.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不规则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4.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一个顶角,两个底角,其中两个底角相等。

5.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 60°,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

腰腰 边 边练习题。

一、填空。

底边边1.三 角 形 按 角 分 , 可 以 分 为 ()、()、( )。

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钝角, )个直角。

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锐角,最少有()个锐角。

3.红领巾按角分类是( )三角形,按边分类是( )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

在等腰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 70°,那么顶角可能是( )°或( )°5.一个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相加的和是 90°,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二、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分别是 6 厘米和 5 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2.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相加的度数都大于 90°,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相加的度数 都等于 90°,钝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相加的度数都小于 90°。

3.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360 度,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540 度。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一 个 三 角 形 的 两 个 内 角 分 别 是 45°和 90°, 另 一 个 内 角 是 ( ), 这 是 一 个()三角形。

2.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 4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是( )。

二、判断。

1.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

)2.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和的和是 8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 )3.一个等边三角形沿高对折,每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 90° ()4.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平角。

)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判断三根小棒是否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就看较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长的那根 小棒。

练习题。

一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 3 厘米、4 厘米、8 厘米。

( )2.三条线段中,只要有两条线段相等就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3 5 (3.3 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

()4.因为 8+3>5,所以用长为 8 厘米、 厘米、 厘米的三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

)二、在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小棒后面画 v 。

1. 5 分米、5 分米、5 分米( ) 2. 6 分米、4 分米、2 分米( )3. 11 米、23 米、35 米()4.12 厘米、8 厘米、11 厘米()三、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 6 米和 5 米,第三条边是整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少是多少米?四边形分类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由四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3.四边形分类,分别是不规则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4.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有两条边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