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战略大决战》
合集下载
课件4: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2. 4 月 23 日,解放军占领 南京 ,宣告了延续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3.1949年底,解放了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全中国,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台湾 。
试一试:在地图上找一找解放军强渡长江的位置?
渡江战役 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历史回眸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自学指导一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参战部队
1948年9月— 11月
东北野战军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中原.华东野战军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东北.华北野战军
领导人 地点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林彪.罗荣桓.
粟裕.谭震林
学习探究
如果你是 平津战役 的统帅,你 采用何种 战略战术? 淮海战役期间, 东北野战军80万挥师 入关,同华北两个兵 团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华北解放军
平津战役
历史回眸
东北北解放军
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
解放军总部
1948 年 11 月 -1949 年 1月,共歼灭和改编国民 党军52万余人。
“钟山风雨起苍黄”中“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表达了毛泽东怎 样的革命思想?
思维拓展
综 述 三 大 战 三大战役的胜 役 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 的 党的政治统治,共消 历 灭 国 民 党 军 队 150 多 史 万人,国民党的主力 意 基本上被消灭,全国 义 的解放已胜利在望。
第18课__战略大决战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大决战
战略反攻
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
第18课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延安
西柏坡
北平 徐州
沈阳
西安
南京
武汉
南京
三大战役慨况表
三大 战役 时间
部队和 指挥员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共产党来看: 顺民意、得民心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国统区人民挤兑黄金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众 用 小淮 车海 推战 出役 来是 的人 陈。民 毅 群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淮海 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张家口
作战部队
东北 华北野战军
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
天津
战果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中原解放军 刘伯承,邓小平
国民党 解放 军损失 地区 47万多 解放东北全境
辽沈 1948.9 战役 ─ 11
淮海 华东解放军 1948.11─ 战役 陈毅,粟裕 1949.1 谭震林
55万多
为解放江南奠基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大决战
战略反攻
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
第18课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延安
西柏坡
北平 徐州
沈阳
西安
南京
武汉
南京
三大战役慨况表
三大 战役 时间
部队和 指挥员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共产党来看: 顺民意、得民心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国统区人民挤兑黄金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众 用 小淮 车海 推战 出役 来是 的人 陈。民 毅 群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淮海 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张家口
作战部队
东北 华北野战军
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
天津
战果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中原解放军 刘伯承,邓小平
国民党 解放 军损失 地区 47万多 解放东北全境
辽沈 1948.9 战役 ─ 11
淮海 华东解放军 1948.11─ 战役 陈毅,粟裕 1949.1 谭震林
55万多
为解放江南奠基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3-
•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 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一、人 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 解放军获得广大的兵源。二、人民群众组 织民兵,保卫后方的安全。三、人民群众 大力支持,能够保证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 战争的胜利。
-14-
分而取之
分而取之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5-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
-16-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 平手段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 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队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 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 例。
-17-
你知道吗?
• 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什么重要的 历史影响?
-19-
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20-
渡江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作用?
•
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解放了南 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 年之久的国民党政 权。渡江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 基础。
-21-
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
⒈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 ⒉将领贪生怕死,军队士气低落。
18
战略大决战
-2-
• • •
一、辽沈战役 二、淮海战役 三、平津战役
-3-
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 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国民 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 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 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 这种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认为人民解 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 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战

想一想
南京 • 1.“钟山”指的是哪儿? • 2.“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 渡江战役 • 3.你怎样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 学霸王”?
霸王指项羽,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 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毛主席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和全军 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 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 渡 江 战 役 示 意 图 )
安
( 中 路 )
南京 江 江阴
巢湖
( 东 路 )
江 镇
苏
上海
贵池
湖口
江
( 西 路 )
徽
西
浙
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18课
辽沈战役
时间 地点 参战部队 指挥员 歼敌人数
1948年9月至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至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至1949年1月
东北
东北解放军 林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荣桓
以徐州为中心 的广大地区
中原解放军和 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陈毅、邓小 平、粟裕、谭震林
华北
东北解放军和 华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 聂荣臻
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 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 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 全国的胜利。
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和朱德在1949年4月向解放军 下达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 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 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 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课件2: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原和华东解放军在东起海 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海的辽阔地区进行了淮海战役, 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人。图为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支援前线的民工小车队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人民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 的国民政府覆没了。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想一想
1.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解放军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辽沈战役
战略决战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1.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是( C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2.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3.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 B.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从1948年9月到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历时52天,林彪、罗荣桓 指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共歼敌47万多人,国共双方的力量发生了转折,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发 起了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先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 敌人向关内的退路。图为东北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
淮海战役鏖战正 烈,东北人民解放军 和华北人民解放军联 合发起平津战役。将 敌人分割包围在北平、 天津、张家口、新保 安等据点,采用先打 两头,后取中间的打 法。使敌军成为瓮中 之鳖。
课件1: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解放军的百万雄师是如何突破长江天堑的?
1949年4月21日
1949年4月23日
渡
安
江
苏
南京 江阴
江 战
役
上海
示
兵分三路 徽
意 图
湖口 江 西
浙
江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意义: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淮海战役 150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6300万头 4.3亿斤
思考
陈毅司令员的话说明了什么?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 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 证。人民群众是革命的 主力军。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速东中 秘北央 密野军 入战委 关军和 (在毛 山辽泽 海沈东 关战, )役命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参战 部队
东北野战队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战果、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解放军第一 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 的广大地区,为解放军 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平津战役 总前敌委员会成员
前排从左至右为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讨论
三大战役为什么要首战东北?
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
长
春
关门 打狗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共26张PPT)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塘沽 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傅作义
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 1949年1月)
关门打狗
瓮中捉鳖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个个击破
战役 名称 辽沈战 役 淮海战 役
起止时 共计歼敌 间 人数
历史意义
平津战 役
国民党的主力基 本上被消灭,大 1948年 歼灭和改 大 加 速 了 人 民 解 9- 编敌人 放 战 争 在 全 国 的 1949年 150多万 胜 利 ; ( 为 中 国 人民解放军渡江 1月 人 作战,解放全中 国奠定了基础)
时间 指挥员 作战部队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歼灭、改编敌人数
战果
52万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天津
塘沽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 D.战局延伸: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 局。
2 、 A. 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 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民心;
B. 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 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 C. 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 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不战而屈敌之兵,为古往 今来兵家所推崇的上策。
3、
A. 力量对比
B. 士气民心
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塘沽 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傅作义
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 1949年1月)
关门打狗
瓮中捉鳖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个个击破
战役 名称 辽沈战 役 淮海战 役
起止时 共计歼敌 间 人数
历史意义
平津战 役
国民党的主力基 本上被消灭,大 1948年 歼灭和改 大 加 速 了 人 民 解 9- 编敌人 放 战 争 在 全 国 的 1949年 150多万 胜 利 ; ( 为 中 国 人民解放军渡江 1月 人 作战,解放全中 国奠定了基础)
时间 指挥员 作战部队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歼灭、改编敌人数
战果
52万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天津
塘沽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 D.战局延伸: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 局。
2 、 A. 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 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民心;
B. 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 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 C. 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 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不战而屈敌之兵,为古往 今来兵家所推崇的上策。
3、
A. 力量对比
B. 士气民心
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渡江战役时间、指挥、结果?(独立完成) 渡江战役 时间:1949.4 指挥:毛泽东、朱德 结果: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1927-1949) 的国民党政权,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2、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 由弱转强,打败国民党呢?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本节课出现的图表、看过的内战题材影视作品以及 课本96页从敌我双方的方针政策、指挥、部队士气、人心 向背、及国共两党性质分析)(小组合作)
任务:1、3、5、7组分析国民党,2、4、6、8组分析共产党,
方式:小组合作以擅长形式3分钟展示. 形式:情景剧、演讲、顺口溜、各种图示等。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围 锦 打 援 关 门 打 狗
廊
辽沈战役中,解放军进攻锦州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锦州
东北人民解放军
塔山
辽 西 走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 州
碾 庄
陈官 庄
双堆集
蚌埠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中原解放军和 华东解放军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北解放军和 华北解放军
渡江战役
1949年4 月
毛泽东 结果:4月23日,解放南京,推 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 朱 德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自主学习一:
三大战役
阅读课本P92—P95第一子目录,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批注, 小提示:注意阅读93页课本图片。 并尝试记忆,5分钟后提问 名称 时间 指挥员 作战部队 影响 意义 解放 huá n 东北 辽沈战役 1948.9-- 林彪 1948.11 罗荣桓 东北全境 人民解放军 三大战 刘伯承 奠定解放 役基本 上消灭 陈毅 华东人民解放军、 长江以南 了国民 淮海战役 1948.11-- 邓小平 中原人民解放军 1949.1 各省的基 党的主 sù 力,大 粟裕 础 大加速 谭震林 了解放 战争在 林彪 华北全境 全国的 华北人民解放军、 平津战役 1948.11-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胜利。 1949.1 基本解放 聂荣臻 zhē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
D渡江战役
5.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
A三大战役的胜利
(
B七届二中全会
C
)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6.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D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选择题
1.下列战役中进行最早的是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
D
)
D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
2.三大战役不包括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A
)
D辽沈战役
3.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 ( A沈阳 B张家口 C北平
C
)
D天津
4.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
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 人数 历史意义
1948年9—11 辽沈战役 月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 1949年1月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 1949年1月
国民党军队 歼灭和改 的主力基本 编敌人 上被消灭, 150多万 大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 人。 争在全国的 胜利。
一、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二、渡江作战——最后胜利
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南京
江阴 江阴
湖口
百万雄师过大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
4月23日,南京解放,统 意义 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 权垮台
结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渡江战役 2、解放南京 1949、4、20 1949、4、23
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和朱德在1949年4月向解放军下达的 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 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 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 独立和完整。” 这个命令明确指出解放军 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肢 解 敌 人
蚌埠
中 间 突 破
三大战役 之
时 地 间 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以徐州为中心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歼敌55万余人
参战部队
指 挥 员
新保安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北平
天津
塘沽
三大战役 之
时 地 间 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华北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参战部队 指 挥 员
概
结
况 历时64天,共歼敌52万人 果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小 讨 论 :党中央为何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 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 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 了良好的范例。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
小结: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解放东北全境
战 略 大 决 战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
1948.11——1949.1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渡江战役
1949.4
捍卫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解放 南京 1949.4.23,国民党政权垮台。
温故知新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敌我力量对比表
军队人数 1946、6—1948、8 共 产 党 国 民 党
上 130万 升 下 430万 280万
1948年8月 机 动 士 后 兵 气 方 力 高 多 昂 低 落 巩 固 危 机 四 伏
365万
少
降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 东、华北、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 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认 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P1269
概 结
况
果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淮海战役人 民支前统计
民工
担架 牲畜 船只 筹粮
陈毅司令员说:
543万人
30.5万副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大小车 88万辆
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挑子
20.6万副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胜利的可靠保证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 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关 门 打 狗
围 锦 打 援
锦州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塔山
辽 西
廊 走
三大战役 之
时 地 间 点 1948年9月至1948年11月 东北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指 挥 员
概
结
况 历时52天,共歼敌47.2万人 果 解放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
一、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 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深厚的兵源。 二、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
Hale Waihona Puke 三、人民群众大力支前,这就能保证人 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天津 塘沽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
逆民意 失民心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顺民意 得民心
民众支持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一、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林彪
罗荣桓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
• 中共中央决定将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在 东北战场,对解放军有利。第一,兵力方 面我军占优势,合计百万人,是超过蒋军 的唯一战场;第二,东北敌军孤立分散, 并且或守或撤,举棋不定;第三,我军后 方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资力量雄厚。待我军 歼灭东北敌军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 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