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方案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方案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方案
一、简介
二、垃圾填埋的技术要素
1、垃圾填埋容器选择
垃圾填埋容器是垃圾填埋的主要设施之一,它是应用于垃圾填埋的有效容器,可以有效阻止垃圾释放有害物质。

垃圾填埋容器的选择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满足土壤和深海环境的特定要求。

2、垃圾填埋点布局
垃圾填埋点布局是指在垃圾填埋技术施工中将垃圾填埋容器放置的位置分布,从而实现垃圾环境的稳定与安全。

根据垃圾的特性以及垃圾污染物含量,应选择用于垃圾填埋的技术点,合理安排垃圾填埋点布局。

3、垃圾填埋技术操作
垃圾填埋技术操作是指在垃圾填埋技术施工中,将垃圾填入容器,进行垃圾填埋的具体操作过程。

因此,在垃圾填埋过程中,应注意垃圾处理的安全技术操作,以减少垃圾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

4、垃圾填埋注意事项。

(完整版)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完整版)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毕业设计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目录设计说明书1、绪论1.1生活垃圾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1.3卫生填埋场概述2、工程概况2.1项目背景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2.3项目设计要求设计计算书3、填埋场的选址3.1选址的考虑因素3.2选址的程序3.3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4.1填埋区基底工程4.2填埋场的防渗系统4.3防渗材料4.4防渗系统的构造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5.3渗滤液收集系统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5.4.1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5.4.2渗滤液调节池设计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6.1填埋气的组成6.2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6.3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导排6.3.1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6.3.2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7.终场覆盖7.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7.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8.封场后续工作结语参考文献附图主要符号说明1、绪论1.1生活垃圾概述1.1.1生活垃圾的定义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

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1生活垃圾的危害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一、填埋场位置选择
1、填埋场位置选择应考虑距离生活垃圾污染源的距离,减少生活垃
圾对环境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的程度,防止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2、填埋场位置应尽量选择在水体和河流边上,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填埋场位置可以考虑在地形陡峭的地方,例如丘陵、山谷、山丘等,以防止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二、填埋场工程设计
1、填埋场工程设计应考虑操作环境的安全,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填埋场工程设计应注意设计分层抗腐蚀技术,以防止生活垃圾的
腐蚀对环境的污染。

3、填埋场工程设计应考虑排水设施的设计,以防止环境对污水的污染。

4、填埋场工程设计应考虑缓冲区的设置,以防止生活垃圾对环境的
污染。

5、填埋场工程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改造,以防止生活垃圾对环境的
影响。

三、填埋场运行管理
1、填埋场运行管理应根据当地的生活垃圾类型、数量和性质,制定
合理的运行管理办法。

2、填埋场运行管理应充分考虑各项技术指标的综合性,确保生活垃圾填埋不致于环境污染。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第1条: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2.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3.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4.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5.应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第2条:填埋场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六年。

2.应有一定的施工设备,如汽车、布料机、装载机、推土机、碾压机等。

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按填埋工程量、作业实际需要而定。

3.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运行。

4.不会受洪水、滑坡等威胁。

5.不引起空气、水和噪声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

6.技术工艺简单而科学,填埋工程处理垃圾的成本低。

第3条:填埋场应设在以下地区:1.交通方便,运距较短。

2.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

3.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4.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利用的可能性低。

5.不会引起群众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6.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距人畜居栖点800m以外。

7.远离水源。

一般设在地下水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第4条:填埋场不应设在以下地区:1.专用水源蓄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

2.洪泛区。

3.淤泥区。

4.居民密集居住区。

5.距公共场所或人畜供水点800m以内的地区。

6.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7.地下水水面与坑底距离2m以内者。

8.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区、断层区、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9.珍贵动植物栖息养殖区和国家大自然保护区。

10.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和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11.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第5条:填埋场选址必须事先进行调查,在掌握以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1.地形、地貌。

2.地层结构、岩石性及地质构造。

3.地下水水位深度、走向及利用情况。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一、综述
1.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定义
1.2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的作用
根据《国家垃圾滞留场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公共卫生及环境质量,确保垃圾安全、有序处置,改善环境和土壤质量,并充分利用垃圾资源。

二、基本要求
2.1场地选择
1)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般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较好的区域,避免密集地区和容易被洪水淹没的地方;
2)如果选择在水边,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建设水库或其他防护工程;
3)垃圾场边缘应保持一定的缓冲距离,不应距离居民点、大气污染源、环卫垃圾房和流动垃圾点小于500m,对于有特殊污染源的垃圾堆积场应设置必要的排放设备。

2.2垃圾安全处置
1)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必须按照先进的技术标准,符合国家关于垃圾填埋的规定;
2)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方式。

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填埋工程设计

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填埋工程设计

向山垃圾场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填埋工程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向山垃圾场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及卫生填埋工程(污水处理三标段)工程》施工图纸,招标文件。

2、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及施工图中规定的规范。

3、察看现场和咨询有关情况。

4、根据我单位的企业素质,综合施工能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1、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2、合理的编制施工项目程序,并进行工序交叉配合设计,综合平衡人力、物力、财力,采用平行流水施工方案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性的施工。

使施工方案科学化、合理化,施工方法与工艺规范重点突出。

3、严格施工管理,确保安全、质量、工期、造价、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施工工艺的技术组织措施切实可行。

二、工程概况向山垃圾场生活垃圾无公害及处理卫生填埋工程(污水处理三标段)由矿化池、集水池与压氧池组成,矿化池与集水池,迟壁为片石砌筑,池底均为片石于碎石垫层C15砼随捣随抹面层,压氧池为钢筋砼池壁,矿化池、集水池均为三级,矿化池全长130m,一、二级宽46m、三级51m,池内净高3.1m,集水池全长77m平均为分三格,池宽为6m,池内净高3.4m(其中2.6m埋入地下):压氧池长48.9m,宽40.8m平均分为二格,池内净高8m(其中6m 埋入地下)三、工程管理目标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要充分利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计算机应用与动态监控的各种优势,使工程在管理、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工作作风上均创出一流水平。

根据公司对业主的承诺和公司的施工水平以及项目部的自身管理素质,本工程管理目标如下:1、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争创优良工程。

2.安全目标:无安全事故3、工期目标予计开工日期:2005年02月23日予计交工日期:2005年05月22日总工期:90天。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考虑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土壤情况等因素,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

填埋场通常会采用多重屏障的设计,包括填埋底部的防渗透层和周围的防渗壁,以及覆盖在垃圾上方的覆土层,来防止废物中的有害物质渗漏到地下水中。

填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填埋、中期填埋和后期填埋。

初期填埋是指刚刚将垃圾倒入填埋场时进行的操作。

首先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压实和平整化处理,使其占据的体积最小化。

然后再使用土壤、沙土等覆盖物将垃圾完全覆盖,并且加压压实。

这一步的目的是防止垃圾发生异味、滋生有害生物以及避免填埋区内渗漏有害物质。

中期填埋阶段是指填埋周期中间的操作。

在这个阶段,填埋场要加强监控,确保垃圾固化并没有产生渗漏。

同时要定期进行垃圾覆盖,以避免垃圾裸露在外。

此外,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垃圾,如废电池、废油漆等,应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后期填埋是指填埋周期结束后进行的处理操作。

填埋场填满垃圾后,需要对填埋场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有害物质渗漏到地下水。

此外,还需要对填埋场进行防渗壁和防渗透层的维修和加固工作。

填埋场的监测也应持续进行,以确保没有环境污染的隐患。

尽管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在现阶段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垃圾处理技术,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占地面积大。

填埋场需要大量的土地来进行填埋,这在城市地区尤为珍贵。

其次,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和渗滤液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此外,填埋场在填埋过程中也会对周边地下水资源造成潜在威胁。

综上所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在处理垃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填埋量,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垃圾处理方式。

同时,还需要加大环境监测和监管力度,确保填埋场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填埋处理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为了确保填埋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项目建设。

本文将介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一、项目概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是指为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的设施和设备的建设项目。

其目标是安全、高效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工程选址要求1. 应选择具备良好自然环境条件的地方,远离饮用水源和居民区。

2. 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和日后运营的便利性,选择地势平坦且土质良好的区域。

3. 应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不选用生态敏感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不适宜的地点。

三、规划设计要求1.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填埋场的面积和填埋量。

2. 应设置垃圾存放区、垃圾压实区、渗滤液处理区等功能区域,并合理划分各区域的大小。

3. 应设置防渗、防渗漏和防渗失系统,确保填埋场的环境安全。

四、设施设备要求1. 应建设完整的收集、运输和填埋设备系统,包括垃圾收集设备、垃圾运输车辆和填埋机械设备等。

2. 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运营要求的填埋场。

五、环境保护要求1. 应设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应建立渗滤液、沼液等废水处理系统,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3. 应采取措施控制填埋场的气味和粉尘污染,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六、运营管理要求1. 应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应进行定期的设施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应及时组织垃圾收集、运输和填埋作业,保持填埋场的正常运营。

七、安全措施要求1. 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应设置适当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并避免人员和设备的意外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加。

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数量在上升,消费物品也在增加。

若不处理对垃圾无害化处理,将引发重大的灾难,故建立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工程。

填埋场主要用来填埋城市垃圾等一般固体废弃物,使其对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不照成危害。

所谓填埋就是在铺设有良好防渗性能的衬垫场地上,将固体废弃物压实减容至最小厚度的薄层,并加上覆盖层。

其场地必须具有合适的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并要进行专门的规划、设计,严格施工和加强管理。

为了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必须对渗滤液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对填埋气体进行排除或回收利用,还需对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水、气和附近的地下水进行监测。

正文1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平面布置,填埋工艺,防治工程,渗滤液收集导排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地下水、地表水导排处理工程,填埋气体收集系统3.设计规模根据城市人口规模与人均垃圾生产量等因素,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规模为300吨/天。

4.技术指标垃圾处理规模:10.95万吨/年;填埋场库容:194万米3;使用年限:15年;渗滤液处理规模:300吨/天;渗滤液处理标准:三类;调节池容积:20000米3;二.总图布置1.选址此填埋场的选址经过从工程学、经济学、环境学、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综合的缜密的考虑而选取的。

填埋场该处地貌为两个山谷,基本为南北走向。

山谷地形开阔,中间有一小山丘分隔,两个山谷在南端会聚。

整个场地占地40平方千米。

填埋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多刮偏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年降雨在1000毫升以上。

场地为双层结构水文地质类型,含水层埋藏较浅,富水性一般,以粘性土为主,且粘土厚度较为稳定,天然条件下松散层粉和基岩风华壳风化含水层的防渗、防污性能均良好。

库容设计1、库容计算1.1总库容计算根据使用年限的计算公式:n=V——总库容 m3;a——日处理垃圾量,t;ρ——垃圾堆体密度,约为0.8—1.0t/m3;η——填埋垃圾量约占总填埋库容比例,约75—90%。

根据已知参数见表日处理垃圾量(吨)设计年限/(年)垃圾堆实密度(t/m3)200 20 0.8取η值为0.75 V=1.2 库区面积计算总库容按四棱台体积公式:V=高出地面部分,垃圾堆体按1:3坡度放坡,每升高5m,设一级平台(一般3m宽)最有一部分以不小于5%收坡。

库底整平时,横向总想坡度均不小于2%。

取顶端高度为1m,填埋区边坡高为10m,宽20m,得下表标高高差(m)面积(m2) 库容(m3)累积量(m3)垃圾量(m3)上底(S1)下底(S2)48.5 1 01600533.3333533.3333426.666747.5 5 160049001550016033.331240042.5 5 5776112364178057813.333342437.5 5 125442016481020138833.36481632.5 5 2190431684133220272053.310657627.5 5 3385645796198380470433.315870422.5 5 4840062500276500746933.322120017.5 5 6553681796367580111451329406412.5 2.5 8526497969228857.513433711830861010 9796974529859823.32203194687858.7-313 74529712892187092421903174967.2-5.67 2.67 712890 63447.21248535050757.77总高度(m)54.17总库容(m3) 24485352.防渗结构设计场区地下水位较高,离地面仅1.5--2m,此填埋场没有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又属于渗透性场地,故不宜采用垂直防渗系统,而采用水平防渗系统.由于度量粘土衬层渗透性的主要指标是渗透系数,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可知道,天然粘土类衬里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并且要2米厚的粘土。

从原始资料所给的渗透系数来看大多数都是大于10-7cm/s,而选择了人工合成防渗膜。

在人工合成防渗膜中选用了性能较优,国外使用经验较多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

此填埋场不属于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并且场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现象,,故选择单复合衬层防渗系统.3、防渗结构确定场底防渗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压实地基、1.5㎜厚光面HDPE膜、600g/㎡无纺土工布一层、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和最上面的垃圾层。

边坡防渗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压实基础、1.5㎜厚糙面HDPE膜和600g/㎡无纺土工布一层。

防渗结构见图5-41:压实地基 2:1.5㎜HDPE膜一层3:600g/㎡无纺土工布一层 4:渗滤液导排系统5:垃圾层图5-4 场底和边坡防渗结构图4、防渗系统的铺设(1)铺设区域衬垫区域从垃圾坝始至库尾,纵向约288m。

两侧山坡衬垫最高标高为645m,衬垫区平均宽约200m。

防渗系统铺设区域及分区详见防渗系统平面布置总图。

(2)衬垫层的锚定平台根据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的受力计算以及衬垫层的要求。

本工程考虑每10m高程设一锚定平台,用以衬垫层的稳定。

锚定平台宽2.0m,与截洪沟相邻的锚定沟由截洪沟兼作。

当垃圾未填到截洪沟标高时,截洪沟用以截流山坡汇水;当填埋高度与截洪沟相齐时,截洪沟不但截流山波汇水,而且还用来排出场内径流;当垃圾超过截洪沟标高时,截洪沟改建为碎石盲沟,作为渗滤液的排渗边沟。

3、填埋单元划分填埋作业实行单元分层作业,按先后次序循环进行,每单元大小一般以一日一层作业量计算。

按垃圾日产量约200t左右,压实密度按0.8t/m3计算,3m为单元体高,宽度按推土机机2~3倍作业宽度敷设,则平均每日填埋单元体尺寸大致为L×B×H=10m×9m×3m。

填埋单元划分为近似矩形网格,每层垃圾约厚3.0m,分3个碾压小层,垃圾填埋采用分层压实方法进行操作,每填1m垃圾即进行压实,并碾压3次。

经推土机推铺、压实后,每层约3m,压实密度控制在0.8t/m3以上,最后进行日覆盖。

填埋第二单体时,一边紧靠已填的第一单体外,边坡控制在1:5。

垃圾作业面及覆土面推成1~2%的斜面以利排水,填埋完成后垃圾堆体的坡面总坡度为1:3,水平顶面的坡度≥5%。

填埋场还需对填埋区进行不定期的喷药,以消毒、灭虫,减少和杜绝蚊蝇、昆虫的孳生4.渗滤液的产量垃圾渗滤液的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降雨量、蒸发量、地表流失量、地下渗入量、垃圾的特性、地下层结构、表层覆土和下层排水设施的设置情况等。

6.2经验公式合理式模型 L=CIA/10005、渗滤液的产生量根据所列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得出全年总降水为;523.2mm月份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雨量 2.5 5.4 11.1 16.8 31.6 56.5 148.0 157.3 50.9 27.5 12.1 3.4(mm/m )目前渗滤液产生量一般用经验公式,只考虑大气降水。

1000ICA Q =式中:万平方米填埋区汇水面积,;渗出系数,取降雨强度,;渗滤液年产生量,7.96.0mm;/3----A C I a m Q式中I 取多年平均降雨量523.2mm 。

C 为填埋场内降雨量转为渗滤液的份数,其值随填埋厂覆盖土性质,坡度而不同,一般在0.2—0.8之间,封场的填埋场则以0.3—0.4居多,本工程取C=0.6。

填埋区汇水面积A 为9.7万平方米,经计算年平均垃圾渗滤液产生量3.04万m 3,日平均83.5m 3。

设每天处理量为90m 3。

5.渗滤液导排与收集系统设计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水质随垃圾组分、当地气候、水文地质、填埋时间和填埋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显著变化。

由于影响因素多,造成不同填埋场、不同填埋时期的渗滤液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幅度很大。

总体来说,渗滤液具有以下的特征: 1有机污染物浓度高2氨氮含量较高3磷含量偏低4金属离子含量较高5总溶解性固体含量较高6色度较7水质随填埋时间的变化较大渗滤液收集系统设计:包括了渗滤液导流层、收集支管、收集干管、提升泵井、调节池等。

如图2-2为渗滤液导排系统断面:8003003001:11:1导流层(粒径上层40到60,下层25到40)多孔收集管渗滤液导排系统水平衬垫层地下水导排系统图7-2注:此图单位为mm5.1导流层:此层铺设在经过清理过后的场基上,厚度300mm,由粒径40到60的卵石铺设而成。

5.2收集沟:设置于导流层的最低标高出,并贯穿整个场底,断面采用等腰梯形,铺设与场底中轴线上的是主沟,在主沟上按间距30m,支沟与主沟之间的夹角为60o,这样是有利于将来渗滤液收集管的弯头加工与安装,收集管到设置成直管,中间没有反弯折点。

收集沟中填充卵石,粒径上部卵石采用40到60mm,下部采用25到40 mm。

5.3多孔收集管:分为主管和支管,分别埋设在收集主沟和支沟中,管道需要进行水力和静力作用测定或计算以确定管径和材质,其公称直径应不小于100mm,最小坡度应不小于2%。

5.4集水池及提升系统:本设计为平原型填埋场,平原型填埋场由于渗滤液无法依靠重力流从垃圾堆体内导出,所以使用集水池和提升系统。

采用斜管提升的方式,这样大大减少了负摩擦力的作用,而且竖管提升带来的许多操作问题也随之避免。

斜管采用HDPE管,半圆开孔,尺寸为DN400mm,以利于将潜水泵从管道中放入集水池,在泵维修或发生故障时可以随时将泵拉上来。

本设计中场边处设4个集水池的尺寸为L*B*H=8m*8m*2.0m,池坡1:2。

场内2个集水池的尺寸为L*B*H=10m*8m*2.5m。

上设挡雨棚,用泵将集液池中渗滤液输送至调节池。

集水池内填充砾石的孔隙率为30%--40%。

5.5调节池:渗滤液收集系统最后的一个环节是调节池,其主要作用是对渗滤液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调节,平衡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差异,为渗滤液处理系统提供恒定的水量,同时可以对渗滤液水质起到预处理的作用。

此设计采用斜管提升系统将渗滤液从集水池提升到调节池内。

6.渗滤处理系统6.1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填埋场采用处理流程如图8-1所示:调节池UASBUASB A/O氧化沟A/O氧化沟图8-1渗滤液处理流程图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渗滤液二级排放标准限值排入附近受纳水体。

预计该系统各分单元的处理效果见表8-1。

A/o氧化沟调节池UASB表8-1 各单元处理效果图项目调节池UASB A/O氧化沟沉淀池标准mg/l 进水出水去除率%出水去除率出水去除率出水出水COD 7000 7000 90% 700 70% 210 20% 168 300 BOD 3000 3000 85% 450 65% 158 25% 118 150NH3-N 200 200 50% 100 80% 20 42% 12 25SS 450 450 70% 135 2006.2渗滤液各处理构筑物设计6.2.1渗滤液调节池设计最小调节池容积的由下式确定:V≥(Qmax-Q)×5其中:V—调节池有效容积;Qmax —设计最大渗滤液产生量;Q—渗滤液处理厂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