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
(完整版)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毕业设计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目录设计说明书1、绪论1.1生活垃圾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1.3卫生填埋场概述2、工程概况2.1项目背景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2.3项目设计要求设计计算书3、填埋场的选址3.1选址的考虑因素3.2选址的程序3.3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4.1填埋区基底工程4.2填埋场的防渗系统4.3防渗材料4.4防渗系统的构造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5.3渗滤液收集系统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5.4.1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5.4.2渗滤液调节池设计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6.1填埋气的组成6.2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6.3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导排6.3.1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6.3.2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7.终场覆盖7.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7.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8.封场后续工作结语参考文献附图主要符号说明1、绪论1.1生活垃圾概述1.1.1生活垃圾的定义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
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1生活垃圾的危害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方案

工程设计方案1 垃圾收运系统工程设计1.1垃圾收集方式1.1.1垃圾收集方式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贮存和运输是垃圾处理系统的起始环节,其耗资最大,操作过程也最复杂。
据统计,垃圾收运费要占整个处理系统费用的60%~80%。
城市垃圾收运的原则是:首先应满足环境卫生要求;其次应考虑在达到各项卫生目标时,费用最低,并有助于降低后续处理阶段的费用。
因此,必须科学的制定合理收运计划、提高收运效率。
城区生活垃圾收集点位置应固定,既要方便居民使用,又要不影响城市卫生和景观环境。
居民生活垃圾收集点也暂不考虑垃圾的分类收集。
近期将所有开放性垃圾池立即逐渐拆除,并在次要道路、支路和居民区内按服务半径70m 设置符合环卫要求的垃圾箱;在规划新建住宅时,多层住宅一般按每4幢设置一个垃圾箱,实行定时定点收集以方便居民使用,减少垃圾二次污染。
1.1.2城市生活垃圾的贮存管理虽然要求垃圾处理是日产日清,但由于城市垃圾产生量的不均性和随意性,以及对环境部门收集清除的适应性,需要配备城市垃圾贮存器。
这就要求设计者和当地环卫部门配合,选择合适的垃圾贮存容器,规划容器的放置地点,设置足够的容器数量。
1、垃圾贮存容器(1)家庭现在一般使用塑料垃圾筒、塑料袋和纸袋。
(2)单位公共贮存可用垃圾房、活动式带车轮的塑料垃圾筒、车式集装箱等。
(3)商业部门可以全用大型塑料袋、纸袋,但以带架式较方便。
(4)街道贮存箱,即果皮箱应以经济、美观、实用为准,现以不绣钢的较为多见。
设置间距:商业大街20~30m,交通干道40~80m,一般道路50~100m。
如有条件也可设置可以区别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简易塑料果皮箱。
2、垃圾容器间对市中心城区以外未设垃圾中转站的居民生活小区,可设置符合前述卫生标准的垃圾容器间,收集的垃圾由后装压缩式自卸垃圾车运往垃圾中转站或直接运往垃圾填埋场。
3、关于垃圾的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许多有用的资源,但从市城区生活垃圾成份分析调查可知,现在市城区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成分较少,仅10~11%,主要成分为纸、塑料膜、废布料、玻璃,并且经过多次翻拣后,可回收物不多,而垃圾的分类收集应视情况逐步实施。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方案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选址:填埋场应选在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地震带等不利因素的地方。
选址时需要考虑交通便利、土质条件、避免土地沉降等因素。
2.规划设计: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合理规划填埋场的面积和布局。
确保填埋场容纳能力与垃圾产生量相匹配,同时考虑到日后的扩展需求。
二、场地准备工作1.场地清理:清除场地上的植被、建筑物等障碍物,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平整场地:对填埋场的场地进行平整,确保填埋场的施工基底的平整度。
三、排水系统建设1.建设雨水排水系统:保证填埋场的雨水及时排除,避免雨水渗入填埋体,影响填埋场的稳定性和垃圾的分解。
2.建设废水处理系统:在填埋场周边建设废水处理系统,对填埋场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保护地下水资源。
四、填埋体建设1.覆盖层:首先需要在填埋场底部铺设一层防渗透的覆盖层,以防止垃圾渗漏到地下水中。
覆盖层通常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或粘土垫层。
2.填埋体建设:在覆盖层上,将垃圾进行填埋,形成填埋体。
填埋体需要按照一定的高度、角度和坡度进行分层填埋。
每一层填埋后需要进行压实。
五、防尘设施建设在填埋场的周边建设防尘墙或喷淋设备,以减少填埋场的扬尘。
六、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在填埋场的周边建设环境监测设施,对填埋场周边的空气质量、水质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七、垃圾分类管理在填埋场的施工过程中,要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分别存放或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程度。
总结: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选址、规划设计、场地准备、排水系统建设、填埋体建设、防尘设施建设、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和垃圾分类管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确保填埋场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效果。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也随之增加,垃圾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垃圾卫生填埋场作为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其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垃圾分类、垃圾填埋技术、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设计。
首先,垃圾分类是填埋场设计的基础。
要根据不同的垃圾类别合理分区,以便进行有效的处理。
可以设置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建筑垃圾等不同的区域。
同时,在填埋场的入口处设置垃圾分类站,引导市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对于不同类别的垃圾,采用不同的填埋技术也是填埋场设计的关键。
有机垃圾可以采用堆积填埋的方式,通过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减少肥料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可回收垃圾可以采用压实填埋的方式,以节约空间。
有害垃圾应采取隔离措施,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建筑垃圾则可以采用再利用的方式,如回收再利用建筑废料作为新的建材等。
填埋场设计还要考虑环境保护。
首先,填埋场的选址要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以免对人体健康和水质造成影响。
其次,填埋场要进行垃圾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采用生物反应器等技术处理渗滤液,达到排放标准。
此外,填埋场周围要种植植被和建设防护屏障,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在填埋场运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环境监测。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遥感、传感器等,监测填埋场周围的大气、水质和土壤等环境指标。
同时,加强对填埋场的管理和监督,定期检查填埋场的运营情况,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
在填埋场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留出一部分用地进行垃圾发电厂或生物气化设施的建设,将垃圾转化为能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还可以设置垃圾堆肥厂,将部分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料。
总之,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要考虑垃圾分类、垃圾填埋技术、环境监测等多个方面,以实现高效、环保的垃圾处理。
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建设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填埋场,为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一、填埋场总体概况
1、填埋场位于经济发达的X市Y地区,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农村IA类环境的填埋区位于周边,临近村庄,距X市市中心20千米,距机场8千米,能便捷设施管理,有利于日后投用。
2、填埋场分为A区和B区,A区用于填埋生活垃圾,B区用于填埋工业废弃物,整个填埋场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势较为平坦,合理布局,可分为4种区域,分别是进厂门区、运输通道A区、生活垃圾填埋区、机械作业区。
二、工艺设计
1、进厂门区:该区域设置有收费台,可根据重量分类交费,一般分为普通和非普通两种交费方式,收费台前面设置废弃物投放桶或投放点,其后进行重量分类,对重量低于50千克的生活垃圾及废弃物进行抽取处理,重量大于50千克的生活垃圾及废弃物进行直接填埋处理。
2、运输通道A区:该区域设置有一定的停车位,可以方便车辆驶入填埋区,其中设置有叉车道、自动封闭道闸,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另外设置有防雨棚,保证投放物品的处理。
3、生活垃圾填埋区:该区域根据不同类垃圾,放置不同的输送机和运输设备,由输送机将垃圾输送至指定的位置。
垃圾填埋场设计

一.工程概况1.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加。
而目前市内还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工程措施,基本上所有的垃圾都是简易堆放处理,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卫生要求远达不到环境法规的卫生标准.这些简易的垃圾堆放场已经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在:一,垃圾露天堆放,散发阵阵恶臭,污染大气环境,周围几平方公里的地方都可以闻到,严重影响景观。
二,垃圾无隔离措施,其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周围的地表水,极大地威胁居民的健康。
三,污染周围的土壤,使土壤失去应有的功能.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数量在上升,消费物品也在增加。
若不处理对垃圾无害化处理,将引发重大的灾难,故建立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工程.2.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平面布置(选址和场区总体设计等等),填埋工艺,防治工程,渗滤液收集导排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地下水、地表水导排处理工程,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设计,环境监测设计,封场工程,辅助工程(如绿化、道路等),设备选型,二次污染防治设计,经济分析等等.3.设计规模根据城市人口规模与人均垃圾生产量等因素,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起始规模为600吨/天.4.技术经济指标垃圾处理规模:21。
90万吨/年;填埋场库容:619。
32万米3;使用年限:2 1年;渗滤液处理规模:300吨/天;渗滤液处理标准:三类;调节池容积:20000米3;单位垃圾处理总成本:284.58万元/年;投资回收期:12。
95年二.总图布置1.选址此填埋场的选址经过从工程学、经济学、环境学、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综合的缜密的考虑而选取的。
1)从经济学上看,此填埋场满足一定的库容量,能容纳600~1200t/d的垃圾处理量;附近有一大道,距市中心仅9。
87公里,场址交通方便,运距合理;场址周围有相当数量的土石料,用于天然防渗层和覆盖层的粘土等.2) 从工程学方面看,场地有适当的自然地形作为填埋空间其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适当;天然地层渗透性系数达到10—7cm/s以下,并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地质条件很好;场址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不位于台风经过的地区,其暴雨发生率也较低,位于大气混合扩散作用的下风向,即气象条件适当。
垃圾填埋场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项目施工设计第一章项目概述一、项目介绍*****垃圾填埋场位于*****,距市中心10公里。
卫生填埋场消耗城市垃圾。
垃圾填埋场设计库容125万立方米。
使用寿命:10.6年,日处理能力2 60t/d,总面积180.03亩。
2. 自然地理条件垃圾填埋场位于关中平原,坡度缓坡,落差约30米。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坡度1-2%。
南北均有沟壑,地势较为陡峭。
由于场地地下水埋藏较深,施工用水紧缺。
三、建设条件工地虽然地势陡峭,但进出道路比较方便,施工作业面宽敞,没有树木和丛林。
山区集水面积大,可收集利用。
有高压电力线穿过场地,离使用点很近,附近还有村庄。
有利于施工的场地条件四、项目规模垃圾处理厂填埋量125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寿命10.6年。
主要工程包括垃圾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生产管理区和场外工程四个部分。
1、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是项目的重点,主要包括垃圾坝、垃圾坝、场地平整、土方平衡,占地71971.63平方米。
2、渗滤液处理区:主要包括渗滤液收集池、UASB厌氧池、SBR反应池、污泥浓缩池、污泥干化池、渗滤液处理厂等。
面积:3520.351平方米3、生产管理区域:主要包括地磅房(105m2)、办公综合体(154m2面积)、作业机械库(270m2)、锅炉房(84.24m2)、消防水池(67.24m2),总建筑面积:约3478.48平方米.4、异地工程:主要包括异地道路、桥梁、围墙、异地供水、污水管道、污水收集井、绿化、防火、零星照明等工程5、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1、根据项目招标文件及相关问题的问答文件;2、************工程建筑安装施工图;3、本项目建设场地的调查情况及地质调查报告。
4、现行国家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标准、施工验收和质量检验验收标准;4.1 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1)工程计量规范(GB50202-2002)(2)《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300-2001)(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7)《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9)《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10)《建筑给排水及供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 002)(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2)《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SL/1235-1999)(13)《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14)《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技术规范》<CJJ17-2001>(15)《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价标准<CJJ-10>》(16)《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7-87>(17)《建筑工地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18)《工程机械使用安全规范<JGJ33-86>》(19)《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20)《黄土潮湿危险区建筑物规范<GB50025-2004>(21)《防汛标准》GB50201-94;(2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XX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第一册:说明书设计证书编号:目录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1)1.2编制依据 (1)1.3编制目的 (2)1.4编制原则 (2)1.5编制范围 (2)1.6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2)1.7初步设计的结果概要 (3)2. 城市概况 (6)2.1城市简介 (6)2.2水文、地质、地貌 (6)2.3气象 (7)2.4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7)2.4.1规划期限 (7)2.4.2城市性质 (7)2.4.3城市发展规模 (7)3. 垃圾收运处理现状分析及垃圾量预测 (8)3.1环卫管理系统现状 (8)3.2垃圾设施现状 (8)3.3垃圾处置流程 (9)3.4生活垃圾成分分析 (9)3.5垃圾量现状 (9)3.6垃圾量预测 (10)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5)4.1必要性 (15)4.2可能性 (16)5. 工艺选择 (17)5.1无害化处理工艺比较 (17)5.1.1卫生填埋 (17)5.1.2堆肥 (17)5.1.3焚烧法 (18)5.1.4垃圾综合利用 (19)5.2处理工艺的确定 (20)6. 场址选择及防渗方案的确定 (23)6.1选址原则 (23)6.2场址说明 (23)6.3场址比选 (24)6.4场址的自然环境 (25)6.4.1气象 (25)6.4.2地形地质 (25)6.4.3水文 (26)6.4.4场地评价 (27)6.5填埋场址防渗方案的确定 (27)6.5.1防渗标准 (28)6.5.2防渗方案比较及选择 (29)7. 工艺方案及设备选型 (31)7.1填埋场结构型式的选择 (31)7.2填埋机械设备的选择 (31)7.2.1 摊铺和碾压作业主要设备 (31)7.2.2 取土设备 (32)7.2.3 喷药和洒水设备 (33)7.2.4 其它设备 (33)7.3填埋工艺 (33)7.3.2填埋中间层 (34)7.3.3封场 (35)7.3.4覆盖用土 (35)7.4库容填埋方案 (37)7.5规模和使用年限 (40)7.6垃圾堆体的稳定性分析 (41)8. 工程内容 (43)8.1填埋场道路系统 (43)8.1.1道路工程设计标准 (43)8.1.2进场道路 (43)8.1.3场内道路 (43)8.1.4道路断面设计 (44)8.1.5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44)8.2防渗工程 (44)8.3地下水导排系统 (46)8.4渗沥水收集系统 (47)8.5渗沥液处理系统 (47)8.5.1 渗沥液产生量 (47)8.5.2 渗沥液调节池 (48)8.5.3 渗沥液处理规模 (48)8.5.4 渗沥液处理系统 (48)8.5.5出水 (57)8.6雨水排放系统 (57)8.6.1表面排水沟 (57)8.6.2永久截洪沟 (58)8.7填埋气导排系统 (59)8.7.1填埋气体的产生及物理性质 (59)8.7.3填埋气体的危害性 (61)8.7.4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行性 (62)8.7.5填埋气体导排及燃烧系统 (63)9. 总图运输 (64)9.1总体布置 (64)9.2交通运输 (65)9.3绿化 (65)10. 辅助设施以及生产管理与生活中心 (67)10.1地磅房 (67)10.2洗车台 (67)10.3机修间 (67)10.4加油设施 (67)10.5通讯和自动化仪表 (67)10.6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 (67)11. 给水及消防 (68)11.1需水量 (68)11.2水源及给水系统 (68)11.3排水 (68)11.4消防 (69)12.电气及控制 (70)12.1电源 (70)12.2负荷统计 (70)12.3电能计量 (70)12.4变配电 (70)12.5保护与控制 (70)12.6主要设备选型 (70)12.7电缆敷设 (71)12.9主要设备 (72)13.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 (75)13.1环境保护 (75)13.1.1 环境保护的规定 (75)13.1.2 水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 (78)13.1.3 大气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 (78)13.1.4 噪声、扬尘污染影响及控制措施 (78)13.1.5 灭蝇 (79)13.2环境监测 (79)13.2.1 环境监测内容 (79)13.2.2 环境监测井设置 (79)13.2.3 跟踪维护与跟踪监测 (80)13.2.4 监测仪器设备 (83)13.3水土保持措施 (83)13.3.1水土保持影响因素 (83)13.3.2主要设计依据 (84)13.3.3工程措施 (84)13.3.4 植物复种措施 (84)14.安全、卫生、节能 (85)14.1标准及依据 (85)14.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85)14.3安全技术措施 (87)14.4卫生防疫措施 (88)14.5节能 (89)15.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及建设进度 (90)15.1企业组织 (90)15.2管理系统 (90)15.4人员培训 (91)15.5工程建设进度 (91)15.6项目管理 (92)15.6.1 组织机构 (92)15.6.2 管理机构 (92)15.7工程招标 (92)18.存在问题及建议 (93)1.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项目名称:XX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单位:XX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建设地点:XX市十河镇王合拉行政村设计单位: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阶段:初步设计1.2 编制依据⑴《XX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合肥市市政设计院,XX市环卫处,1999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累计库容 覆土量(m3) 垃圾量(m3)
111911
18652
93259
196460
14091
70457
299630 437312 584709 699528 86735
17195 22947 24566 19137 14456
85975 114735 122831 95683 72279
150981
二、填埋工艺流程的设计
填埋场的具体设计
(三)具体作业方式
检测 收集 计量 倾倒 压实 覆土 消毒
填埋堆体总坡度控制在1:3,每一填埋单元之 间的坡度为1:1,坝前设置一3m宽平台,场地顶 部修整为中间高四周低,顶部坡度5%; 封场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
排气层:300mm厚砾石; 膜下保护层:200mm厚压实粘土; 防渗层:1mmLDPE膜; 排水层:5mm厚土工复合排水网(无纺 布+土工排水网垫+无纺布); 覆盖支持土层:450mm厚天然土壤; 营养植被层:150mm厚耕植土。
2019年到2019年,城区人口增长率为3.1%,到2019年至 2020年,人口增长率为4.0%(主要为农村人口向城区转移导致 的人口增长)。后在服务年限内均以4.0%的增长率持续增长。
(二)垃圾产生量预测
年份
2019 200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8 2019 2020
10708
53539
189087
6351
31755
三、库容的计算及处理规模的确定 填埋场的具体设计
(二)处理规模的确定
根据垃圾产量预测,在12年(2009年~2020)年,含建设期)的服务 期间垃圾累计产量为83.51万t,据此估算出近期平均日处理规模为 160t/d。
二、填埋工艺流程的设计
(一)填埋工艺流程
填埋场的具体设计
填埋工程工艺流程图
二、填埋工艺流程的设计
(二)填埋单元的设计
填埋场的具体设计
填埋作业单元:每一个工作日作业完成时形成的填埋体基本单位。每天 的垃圾填埋压实后进行日覆盖,覆盖后形成一个填埋单元。
例如设计垃圾填埋场的日处理量为160t/d,则考虑设计填埋单元为:长 ×宽×高=8.0×8.0×3.0m(考虑机械作业要求)。其中:
环卫服务 人口数(万人)
12.70 13.09 13.50 14.04 14.60 15.19 15.80 16.43 17.09 17.78 18.49 19.23 20.00
人均日产量 (kg/d·cap)
1.03 1.03 1.02 1.02 1.01 1.01 1.00 1.00 0.99 0.99 0.98 0.98 0.97
三、库容的计算及处理量的确定
填埋场的具体设计
标高(m) 高差(m)
67-80
13
80-83
3
(一) 83-86
3
库
86--89
3
容
的
89-92
3
计
92-95
3
算
95-98
3
98-101
3
101-104
3
总库容
面积(m2)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一、垃圾产量的预测
填埋场的具体设计
(一)人口增长的预测
首先确定填埋场的服务范围,并进行人口数量的预测。 综合预测松滋市近、中、远期南漳县城区人口规模为: 2008年:城区人口12.70万人(统计年鉴或城市总体规划); 2019年:城区人口13.50万人(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城区人口20.00万人(城市总体规划)。
25826 0
30540 25826 38240 30540 53548 38240 44717 53548 31829 44717 25994 31829 16837 25994 8567 16837
库容 111911 84548 103170 137682 147398 114819 86735 64247 38106 888615
清运率 (%) 95% 95% 96% 96% 97% 97% 98% 98% 99% 99% 100% 100% 100%
年清运量 (万吨/年)
4.54 4.68 4.83 5.02 5.22 5.43 5.65 5.88 6.11 6.36 6.61 6.88 7.08
累计产量 (万吨) 4.68 9.35 14.37 19.59 25.02 30.67 36.55 42.66 49.02 55.64 62.52 69.60
填埋垃圾量为:(8.0-0.3)×(8.0-0.3)×(3.0-0.3)=160m3 覆土量为:考虑覆土为0.3m
0.3×(7.7×7.7+7.7×2.7+7.7×2.7)=30.261m3 覆土比例为:30.261/160=20%。 填埋单元的形成过程:推土机将运来的垃圾在规定的地域平面内堆成 0.5m厚的薄层,用压实机压实。然后再铺垃圾,再压实(用压实机压实 前,可用推土机预压实),直到堆到设计高度2.7m时,再覆盖0.3m厚土 壤压实。
日产量 (吨/日) 130.81 134.83 137.70 143.21 147.46 153.42 158.00 164.30 169.19 176.02 181.20 188.45 194.00
填埋场的具体设计
年产量 (万吨/年)
4.77 4.92 5.03 5.23 5.38 5.60 5.77 6.00 6.18 6.42 6.61 6.88 7.08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
•
•
场址的选定及基础资料的收集
(二)需要的附件
(1) 关于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初步设计阶段); (2) 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初步设计阶段); (3) 委托书(可研、初步设计阶段); (4) 关于资金承诺的函(可研、初步设计阶段); (5) 征地意见书(可研、初步设计阶段); (6) 供电承诺(可研、初步设计阶段); (7) 供水承诺(可研、初步设计阶段); (8) 场址区位图(可研、初步设计阶段) 。
(二)垃圾产生量预测
填埋场的具体设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2009到2020十二年间,垃圾的累积产量为 69.60万吨,平均日产垃圾量约为160T/d,根据松滋市垃圾成分和 所选用压实设备,垃圾填埋压实密度按1.0 t/m3计,覆土量比例按 20%计算,累计覆土总量13.92万m3,总填埋量为83.52万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