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授权发布
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成立 实施方案将出

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加快电力、 油气等体制改革。就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之前,全国政 协委员、原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于3月3日透露,目前国 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正在研究讨
论国企改革方案,“两会”后会逐步发布。而在一路一 带和“走出去”战略之下,国企特别是央企的强力整合 不断上演,也被认为是国企改革中的亮点之一。就在近 期,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刚刚获得
到了再次整合,握紧拳头一致对外的时代。特别是在中 国企业已经成长到需要去国际市场竞争的规模之后,从 南车北车与核电行业重组即可看出端倪。事实上,政府 工作报告也提到,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
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 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促进冶 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而央企则被普遍认为是“走 出去”的主体。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上述
家热议。国企改革该如何调动国企积极性?目前存在哪 些问题?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国企(原)高层如 何看待改革?带着相关疑问,新京报记者采访国资委相 关人士及国企(原)高层。国务院领导挂
帅“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国企改革是今年工作的要点, 现在正在有计划地推进,可以期待,国企改革系列实施 方案今年将与社会见面。”3月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 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发
具有投资大、社会影响大、回报期长的特点,需要国企 来完成。所以国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 的。今年在国企改革的内容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一 是政企分开,就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由管资产到管资本。因为资本是有属性的,资产是属于 企业法人的,这样做可以给企业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地 位,国家通过资本纽带行使管理权。二是正如李克强总 理在报告中提出的,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
行业的央企、国企整合,将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中的特 色所在。对话嘉宾三问国企改革1 如何调动国企改革的积 极性?许保利(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 长):国有企业是被改革者,但同时
“三保归一”之我见

护士长例会结束后 , 护理部人员要在短期 内到临床科室 了解例
会安排的工作是否已传达给一线护士, 听取护士长、 护士的反
馈, 并对安排的重点工作和质量整改措施反复督察 、 督促整改 ,
例会 上公 布满j 氤 度红黑榜 , 对满意度调查中受到患者表扬 的科 室和护士进行 红榜公示 , 弘扬优质护 理文化 ; 对满意度存 在问 题 多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黑榜公示 , 督促科室及 时整 改。试行一 年来, 受表 扬的护士增幅达 2 0 %, 满意度调查 所反映 的问题减
少了 3 0 %。
才能有效保证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管理效果。
( 5 ) 护士长例会也是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的途 径之一。我
院尝试在护士长例会上安排 5 — 1 0 分钟 的时间进行管理知识 或
制度培训 , 每季度集 中考核一次 , 效果 良 好, 护士长管理知识得 到更新 , 拓宽了管理思路 。A
疗 瓤 备
管理模式 , 其前 提是 医疗 服务供给 的管办分离 。至于舆论 认为 卫生部 门既管供 给又管需求 , 有利益输送 的嫌 疑之 说 , 四川大 学公共卫生学 院教授毛正 中称 : “ 卫生部 门管理体制下 , 医保经 办机构和卫生部 门仍然是独立 的利益群体 , 两者既有博弈又有 协调 , 并不能说是穿一条裤子 的” , “ 如果放在人社部管 , 也 同样 面临管办不分 的问题 ” 。卫计 委管理模 式下 , 医保与卫生结合 , 统筹兼顾 , 才能充分 发挥医保 的专业性 优势 , 同时也 有利于 医 疗资源的合理 配置与整合 , 更 能促进 医疗事业 与医保改革 的共
医疗行业专业性强, 人社部处于专业、 信息上的劣势。目
论刑事诉讼法正确实施的重要意义

论刑事诉讼法正确实施的重要意义作者:王波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刑事诉讼法以调整刑事诉讼活动为目的,调整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
因此,刑事诉讼法的正确实施是保障达成这一目的的关键。
方法通过对刑事诉讼法在诉讼活动中的作用解读,结合当前刑事诉讼实施过程中的问題,探索在刑事案例中如何正确实施刑事诉讼法。
结果明确刑事诉讼法正确实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正确实施当事人作者简介:王波,国家法官学院西安司法警察分院。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依法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合法性得到了良好贯彻。
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程序上的保障是关键,法治以程序上的保障为基础,没有法制保障的程序不是正当合法的程序,没有程序保障的法治是不完善的法治。
刑事诉讼法是关于对他人自由、财产和生命剥夺的诉讼程序秩序,正当合法的程序保障必须体现正义民主的法治精神,并通过相应的法制形式在司法过程中实现。
本文将从刑事诉讼法的正确实施的意义方面诠释刑事诉讼法的适用价值。
一、刑事诉讼法正确实施,是正确履行宪法规定,是积极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也是所有法律的基础法。
刑事诉讼法作为宪法的子法,以重视人权的保障和制约为目标。
“尊重和保障人权”于2004年载入宪法,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日益重视人权保障工作,刑事诉讼范畴内的人权保障和观念也日益进步。
刑事诉讼法律的精神就是在惩罚犯罪的过程中体现人权保障。
加强人权保障是正确实现惩罚犯罪的根本手段,在抛弃“重打击轻保护”的错误观念时,坚持刑事司法制度惩罚犯罪的根本功能,是确保刑事诉讼法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
2012年第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两会授权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中着重强调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
本修正案在犯罪制度体系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除此之外,在思想上和观念上进一步强化了人权保障。
2021政协闭幕会讲话 2020人大会议召开时间表

2021政协闭幕会讲话2020人大会议召开时间表2021政协闭幕会讲话2020人大会议召开时间表两会2021两会召开时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26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决定。
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两会是指哪两会两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家为了方便所以把两者简称为两会。
由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而且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简称做“两会”。
从省级地方到中央,各地的政协及人大的全体会议的会期全部基本重合,所以两会的名称可以同时适用于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
两会召开体现的是什么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两会期间代表从人民最关注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
这也代表了党中央对人民的关心,及时维护人民的利益。
2021两会召开时间两会代表怎么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021年省级两会时间根据公开报道,截至目前,至少已有25个省份确定了2021年省级人代会的召开时间,均定在1月中下旬。
2月12日是2021年的春节,目前已公布人代会召开时间的省份均将会议日期定在了春节前。
从目前来看,河南省的人代会是召开时间最早的,定于1月18日开幕。
四川的人代会召开时间是最晚的,定于1月29日开幕。
从已确定的会议召开的时间来看,2021年1月中下旬是省级地方两会召开的密集期。
这其中,有14个明确了会议开幕的具体日期。
例如,西藏、山西、辽宁的人代会定于2021年1月20日召开;湖南、天津都是1月25日召开;陕西、江西则在1月26日召开。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5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班级学号姓名【课标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地位;我国政体及其与我国国体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重难点预习】学习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及其优越性学习难点:民主集中制的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及其优越性【探究与分享】1.区分2.7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取得“中国奇迹”的基础性保障。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知识建构】【素养训练】1.判断题(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 )(3)在我国,各个国家机关是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关系。
( )(4)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是把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转化为党的政策。
( )2、坚持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这是因为这一制度( )A.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B.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C.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的国体D.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3.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巨大优势和功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下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势理解正确的是()①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②拓宽了人大代表参与立法的途径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④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作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
两会聚焦:龚克代表认为修订标准化法是适应创新驱动需要

国际通行 做法 的食 品安 全 国家标 准体 系。科 学 编制
“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和治理 能力建设规
支 持行业协 会制订 行规行 约 、 自律规 范 和职业道德
准则 。
( 摘编 自中央政 府 门户 网站 )
划 。加大投 入力 度 ,提高 风险监 测和评估 能力 ,加
◆ 两会聚焦 : 龚克代表认为修 订标 准化 法是 适应创新驱动 需要
专项 整治 , 采 取完善标 准 、 制定行 为规 范 、 加强抽检 、 建立追溯 体系 等措施 ,综合 治理农 药兽药 残 留超标
问题 ; 紧扣食 品安全 问题 多发 的品种 、领 域开展 综 合 治理 ,加大对 婴幼儿 配方乳 粉 、肉制 品 、食用 油 等重 点大宗食 品 的监 管力度 ; 强 化重点 区域风 险隐
质量 安全记 录制 度。进一步 完善企 业信 用记录 ,依 法及 时公 布严重 违法食 品生产 经营者 相关信息 ,构
建 守信激 励 、失信惩 戒机制 。积极搭 建食 品安全社 会共 治平 台 ,畅通投 诉举报 渠道 ,发 挥群 防群治作 用 ,把公众 参与 、专家论证纳入行政决策法定 程序 ,
批制 度改革 ,研究制 定食 品生产经 营企业分 级分类 管理制度等 。 三是 以 “ 责 任清单 ”落 实主体责 任 、推 动社会
污染 。坚持 以发 现和解决 突 出问题为导 向,摸清底
数 、排查 风险 ,紧紧 围绕重点领域 、重点大宗食 品 、 重点 区域加强 监管 ,依法严 惩食 品安全违 法犯罪 行 为。加强 源头治理 ,深入开 展食用农 产 品质量安全
现行 的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标准化法 》已实施 2 6
年 。如今 ,我 国的产 业结构 和科技创 新体 系都发 生 了巨大 变化 ,这一 法律 已明显不 能满足社 会主 义市 品; 二是现 行 的 “ 以政府 主导标准供 给 ”的单一形
新闻报道中的错别字

新闻报道中的错别字新闻报道中的错别字【篇一:新闻报道的常见差错及处理】新闻报道的常见差错及处理一、差错的基本类型业内一般把新闻报道中的差错归纳为三类,即政治性差错、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
1、政治性差错。
多指一些导向性的或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一致甚至相违背的错误观点和提法。
比如,有的媒体借反思改革否定改革,认为改革改错了;有的媒体在台湾地区选举结果出来以后,在头版进行详细报道,还刊登参选人照片。
有时,则是一些关键词句处理不好,造成政治性差错。
比如,将“中国”与“台港澳”并列、将一些国家与台港澳并称“等国”、将“朝鲜”写作“北朝鲜”等。
政治性差错不仅中国有,国外也有。
西方的编辑学教材也很强调“政治正确”,比如,规定不得使用性别和种族歧视语言等。
2、事实性差错。
如将“人民币”错为“美元”、将“1920年的苏联”错为“1920年的俄国”、将“湖南”错为“湖北”、将“英国外交大臣”错为“英国外相”等。
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事实性差错,也会引发政治麻烦。
3、技术性差错。
这类错误所占的比例最大,包括题文不一、电头错、标点错,以及掉字、掉段、多字、错别字等等。
这些“小错误”有时也可能导致事实性差错甚至政治性差错。
另外,还有因漏报、迟报,或将未定稿乃至涉密文件当成新闻稿发表等等造成的差错。
在实际工作中,比较致命的差错可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编辑一定要严加防范:一是新闻失实,二是政治导向失误。
二、产生差错的原因:1、对电脑操作不熟悉。
编辑在输入工作完成后没有认真检查稿件,导致出现多字、少字和别字。
比如,将“十分引人注目”错输为“十分31人注目”,将“外甥”错输为“外生男”。
2、编辑文字功力不够,知识面太窄。
这方面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编辑识字量不够。
有人统计,按照现行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应当认识3500个常用字,加上大学现代汉语教育,总识字量只有4274个。
而新华社在1988年全年发出的90627篇通稿中,就一共用到6001个汉字。
中国网资料简介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全国妇联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国家民委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全国总工会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中国翻译协会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广州亚运会报道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地方政府合作:新疆 新和县人民政府
读者收入分析 中国网读者中高收入者居多,消 费能力强 2000元以下:27% 2000--5000元:38% 5000- 8000元:14% 8000-10000元:16% 10000 元以上: 5%
5% 16% 27% 2000RMB下 2000--5000RMB 5000--8000RMB 8000--10000RMB 10000RMB上 38%
中国网的成就和荣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2009年4月 中国网成为中央指定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直播网站,对阅兵仪式、群众游
行、联欢晚会等重大庆典活动进行授权网上直播。 2009年5月 中国网三件作品分别荣获第十九届人大新闻奖二等奖、三等奖。 2010年3月 举办“中印发展论坛”,在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通过两国间媒体和经贸交 流促进对话与沟通、互信与理解。
中国网概况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2000年9月28日中国网正式成立,2000年11月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正式挂牌, 时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中直工委副书记伍绍祖、中宣部副部长王晨、国务 院新闻办副主任兼外文局局长杨正泉出席挂牌仪式并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揭牌。
中国网用户分析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中国网读者群定位高端,收入高、学历高、拥有决策权与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会授权发布)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摘要如下:一、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全国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比2009年(下同)增长21.3%。
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
全国财政支出89575.38亿元,增长17.4%。
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和地方财政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为93180.32亿元。
全国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差额10000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2470.52亿元,完成预算的111.6%,增长18.3%。
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42570.52亿元。
中央财政支出48322.52亿元,完成预算的103.6%,增长10.3%。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972.89亿元,增长4.7%;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2349.63亿元,增长13.3%。
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支出总量为50570.52亿元。
收支总量相抵,赤字8000亿元,比预算减少500亿元。
2010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67526.91亿元,控制在年度预算限额71208.35亿元以内。
地方本级收入40609.8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2349.6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总量72959.43亿元,增长19.3%。
地方财政支出73602.49亿元,增长20.6%,加上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为74959.43亿元。
收支总量相抵,差额2000亿元,经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
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主要执行情况如下:1.中央财政收入预算执行及超收使用情况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4410亿元,主要是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导致收入超过预算。
中央财政超收收入使用。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要求,在中央财政超收的4410亿元中,用于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650亿元,增加对地方公路养护等经费转移支付242亿元;增加教育支出260亿元,增加科学技术支出56亿元,增加公路建设支出454亿元。
其余2748亿元,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500亿元,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
2.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教育支出2547.34亿元,完成预算的117.9%,增长28.6%。
科学技术支出1728.34亿元,完成预算的105.8%,增长14.3%。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
医疗卫生支出1485.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6.9%,增长16.7%。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84.99亿元,完成预算的105.7%,增长14.8%。
住房保障支出1125.73亿元,完成预算的113.4%,增长15%。
农林水事务支出3879.66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增长10.5%。
国土气象等事务支出370.04亿元,完成预算的110%,增长51.4%。
环境保护支出1443.1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增长25.3%。
交通运输支出2599.25亿元,完成预算的122.7%,增长19.3%。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827.77亿元,完成预算的118.9%,下降2.8%。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793.24亿元,完成预算的73.6%,下降28.2%。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802.85亿元,完成预算的94.2%,增长29.9%。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794.34亿元,完成预算的101.8%。
国防支出5182.27亿元,完成预算的99.8%,增长7.3%。
公共安全支出1475.42亿元,完成预算的106.1%,增长14.6%。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92.7亿元,完成预算的97.8%,下降8.3%。
国债付息支出1512.36亿元,完成预算的98.5%,增长14.5%。
汇总以上各项支出,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19.9%。
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用于民生支出。
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8579.7亿元,增长18.3%。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10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35781.94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32582.64亿元。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175.57亿元,完成预算的124.3%。
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3016.75亿元,完成预算的94%。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32606.37亿元,完成预算的201.9%。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109.94亿元,完成预算的213.2%。
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30298.59亿元,完成预算的175%。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6975.79亿元。
(三)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2010年收取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558.7亿元,完成预算的132.7%。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563.43亿元。
(四)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情况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资,优化投资结构。
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五)财税改革进展情况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归并和清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办法,健全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规模逐步扩大。
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健全公共财政预算,全面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继续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范围,启动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资源税改革相继在新疆和西部地区试点。
统一了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制度。
积极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全面落实。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加快实施。
(六)落实全国人大预算决议有关情况按照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着力保障重点支出,完善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预算法、注册会计师法修订和车船税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明显增强。
制定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具体实施方案,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机制不断健全。
预算公开全面推进。
顺利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对2009年中央决算询问的应询工作,年中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根据审议意见落实相关改进措施。
回顾过去的五年,财政发展改革呈现新的面貌。
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时期,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30.3万亿元,年均增长21.3%;全国公共财政总支出31.9万亿元,年均增长21.4%。
全国公共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支出达到4.45万亿元、1.49万亿元、3.33万亿元和5600亿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6倍、2.6倍、1.3倍和1.4倍。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近3万亿元。
财税政策不断完善,财政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
财税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健全。
财政管理不断加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一)当前我国财政形势2011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
从财政看,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2011年财政收入增幅将比上年有所回落,财政支出压力很大。
(二)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1年要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一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三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推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四是支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五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支持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三)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收入45860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下同)增长8%。
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
合计收入总量为47360亿元。
中央财政支出总量54360亿元,增长12.5%。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7050亿元,增长6.7%;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7310亿元,增长15.3%。
中央财政收支总量相抵,赤字7000亿元,比2010年预算数减少1500亿元。
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77708.35亿元。
根据地方预算初步安排情况,中央财政代编的地方本级收入43860亿元,增长8%,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73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合计81170亿元,地方财政支出83170亿元,收支相抵,差额2000亿元,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并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地方财政收支安排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为准。
汇总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安排,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122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
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0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5%下降到2%左右。
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
2010年底余额为2368.13亿元,2011年预算调入使用1500亿元,剩余868.13亿元。
1.中央财政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国内增值税17570亿元,增长10.5%。
国内消费税6500亿元,增长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