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受到的重力最接近2N的是()A.两个鸡蛋B.一个苹果C.一枚大头针D.一把学生用的椅子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马拉车时,车只受力而不施力B.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C.不存在只给别的物体施力,而自己不受力的物体D.较大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较显著3.春晚,我们能欣赏到很多传统杂技表演,“顶碗”就是其中之一。
如图是一名男演员正举着一名头上顶着碗的女演员,并保持静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碗没有惯性B.若此时碗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碗会落到地面C.男演员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男演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女演员对男演员的压力与男演员对女演员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4.自行车已成为我们绿色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下列措施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给链条加润滑油B.车座做得宽大C.轮胎上刻有花纹D.用力捏刹车把手5.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相同烧杯中,鸡蛋静止时液面相平,如图所示。
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A.F1= F2,p1< p2B.F1< F2,p1= p2C.F1> F2,p1> p2D.F1= F2,p1= p26.如图所示,在轻质杆OB的中点A处,悬挂有重为G的物体M,在端点B施加方向始终跟杆垂直的拉力F,杆从虚线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至图示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拉力F跟它力臂的乘积不变GB.拉力F始终小于12C.拉力F逐渐变大D.重物M对杠杆拉力的力臂逐渐变大7.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B.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8.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次木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次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一样大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则物体G的重力为___________N,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___________N。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A.质子B.电子C.中子D.原子核2.自从汤姆孙发现电子之后,科学家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模型与下列最相似的是( )A.西瓜B.铅球C.太阳系D.面包3.下列情境中利用惯性的是( )A.汽车行驶,禁止超载超速B.骑行电动车,要求带好头盔C.公交车起步,要求不能太猛D.斧子手柄松了,用手柄下端撞击石头4.如图所示,每块砖的质量相等,长、宽、高分别是40cm、20cm、10cm,以三种方式摆放在水平地面上。
比较地面受到压强P甲、P乙、P丙的大小,正确的是( )A.P甲>P乙>P丙B.P乙>P甲>P丙C.P丙>P乙>P甲D.P乙>P丙>P甲5.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6.如图所示是家用煤气灶灶头的示意图。
使用煤气灶时,打开煤气阀门,拧动点火装置,煤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头被点燃,而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
以下四种情境与其原理不相同的是( )7.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的外形不同的三个薄壁、底面积均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乙、丙,乙和丙容器等高,且低于甲容器,甲和乙装满水,丙装满酒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B.乙和丙两个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C.甲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丙容器中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D.丙容器中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8.下列关于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等于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B.做功越快,功率越大C.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D.做功时间越短的,做功一定越快9.如图所示,关于以下情境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僵持的"人象大战"中,大象对人做了功B.图乙:两名同学提水水平走动过程中,两名同学对水桶做了功C.图丙:在用冷水浇烧热后密封的铁皮罐实验中,大气对铁皮罐做了功D.图丁:冰壶离手后向前滑行过程中,手对冰壶做了功10.在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相同体积的钢球和木球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在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阻力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球下滑到底端时的动能相同B.两球下滑过程中动能都增大C.两球下滑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D.两球下滑过程中机械能都不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0613】【物理】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1)

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
一、20 分 二、35 分
1.B。 2.D。 3.C。 4.A。 5.D。 6.C。 7.A。 8.D。 9.D。 10.C。 11.冷热程度; 0; 100; -3。 12.压缩; 做功; 机械; 内。 13.做功; 变小。 14.单位体积; 千克每立方米。 15. 0.45×103 焦/(千克·℃); 0.45×103 焦每千克 摄氏度;
29、不同体积的其它实心物质(不同体积的铁块等); 物质; 体积; 质量;
③④; ①②。 6 分
30、相等;加热时间;
2分
(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
1分
(2)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1分
(3)同种物质;
1分
Q
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或 )
1分
m∆t
联系电话:4000-121-121
23、Q 吸=cm(t-t0)
2分Biblioteka =4.2×103 焦/(千克·℃)×2 千克×50℃
1分
=4.2×105 焦
1分
24、W=Fs=Gh=1×105 牛×6 米=6×105 焦
3分
四、17 分
P=W/t=6×105 焦/120 秒=5×103 瓦
3分
25、(1)V 冰=m 冰/ρ冰=27 千克/0.9×103 千克/米 3=0.03 米 3
3分
(2)m 熔冰=ρ冰 V 熔冰=0.9×103 千克/米 3×0.01 米 3=9 千克
3分
m 熔水=m 熔冰=9 千克
1分
说明:计算题不重复扣分,单位错误总扣 1 分。
26、量程(测量范围);D。
2分
27、水平;左;力臂;竖直向下。
上海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上海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受到的重力最接近2N 的是( )A .两个鸡蛋B .一个苹果C .一枚大头针D .一把学生用的椅子2.下列与流体压强有关的现象和应用中叙述正确的是( )A .小轿车高速行驶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小于其重力B .吊扇在工作时,对天花板的拉力大于其重力C .高速行驶的列车产生的强大的气流会把靠近的人向外推倒D .平行于窗户的风吹过敞开的窗子时,窗帘会被吹向室内一侧3.春晚,我们能欣赏到很多传统杂技表演,“顶碗”就是其中之一。
如图是一名男演员正举着一名头上顶着碗的女演员,并保持静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碗没有惯性B .若此时碗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碗会落到地面C .男演员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男演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女演员对男演员的压力与男演员对女演员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4.下列措施哪个是为了减小压强( )A .大人劈柴比小孩要快一些B .旋动螺丝时要紧握螺丝刀C .书包带做得宽一些D .针尖做得很尖细5.将完全相同的A 、B 两个小球放入相同容器的不同液体中,它们静止后两容器内的液面相平,则小球所受浮力F 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p 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6.一均匀木板AB ,B 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木块C ,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图所示,现在水平力F 将C 由B 向A 匀速推动过程中,推力F 将()A B F F =A Bp p >A B F F =A B p p <B A F F >A B p p >B A F F <A Bp p <A.大小不变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7.某检验人员在盛放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ρ丙的硫酸铜溶液试管中,分别滴入一滴体积相同的同一感染者的血液,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血液滴在甲试管中受到的浮力最小B.硫酸铜溶液中ρ甲密度最大C.血液滴在丙试管中受到的重力等于排开硫酸铜溶液的重力D.三个试管底部受到硫酸铜溶液的压强相等8.一段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乙所示),用竖直向下的力F压小球至图丙的位置,用竖直向下的力F压小球至图丙的位置,然后撤去力F,小球向上运动A点后下落(如图丁所示),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
上海八年级物理下期末试卷【含答案】

上海八年级物理下期末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A. 小孔成像B. 平面镜成像C. 彩虹D. 日食E. 月食2.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A. 小孔成像B. 平面镜成像C. 彩虹D. 日食E. 月食3.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A. 小孔成像B. 平面镜成像C. 彩虹D. 日食E. 月食4.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色散?A. 小孔成像B. 平面镜成像C. 彩虹D. 日食E. 月食5.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干涉?A. 小孔成像B. 平面镜成像C. 彩虹D. 日食E. 月食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2.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3. 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4. 光的色散是指白光经过三棱镜等透明介质时,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现象。
()5. 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互叠加产生明暗条纹的现象。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______回来的现象。
2.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______的现象。
3. 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的现象。
4. 光的色散是指白光经过三棱镜等透明介质时,被分解为______种颜色的现象。
5. 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互叠加产生______条纹的现象。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光的反射现象。
2. 简述光的折射现象。
3. 简述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4. 简述光的色散现象。
5. 简述光的干涉现象。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多远?2. 小明站在游泳池边,看到游泳池底变浅,这是为什么?3. 小明在阳光下看到一条彩虹,请问彩虹是如何形成的?4. 小明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发现光线发生了弯曲,请问这是为什么?5. 小明用激光笔照射两个并排的小孔,发现屏幕上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请问这是为什么?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光的反射、折射、直线传播、色散、干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上海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温度值中,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 )A 35℃B 37℃C 39℃D 42℃2、下列各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A 质量B 热量C 温度D 密度3、沿海地区水份充足,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是水具有较大的( )A 热量B 密度C 比热容D 质量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来”的原因是(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C 分子是很小的D 分子间存在间隙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B 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C 没有被举高的物体没有内能D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6、运动员投向篮框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 )A 只具有动能B 只具有重力势能C 既有动能,也有重力势能D 既无动能,也无重力势能7、下列过程中,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 跳高运动员过杆后下落B 拉满弦的弓把箭射出C 击起的排球向上运动D 出站的列车加速前进8、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结成冰,密度不会变B 带入太空的笔记本,密度会变小C 牛奶喝掉一半,密度会变小D 给打足气的篮球再充气,球内气体密度会变大9、下列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在赛道上疾驶的F1赛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B 冉冉上升的氢气球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C 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D 紧握在手中静止的瓶子所受重力和手对瓶向上的摩擦力10、学习物理时会用到许多科学方法。
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研究方法与下面几种方法相同的是( )A 学习滑轮时,不考虑滑轮的重力及任何摩擦B 学习分子动理论时,用扩散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学习比热时,使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等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D 学习内能时,把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与物体的动能、势能相类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上海所在城市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上海所在城市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g B.人体的密度约为10kg/m3C.一名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把重力为G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正方体处于静止状态。
关于正方体受到墙壁的摩擦力f,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方体受到的摩擦力f FB.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正方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f也随之增大C.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正方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f可能随之增大D.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正方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f一定不变3.如图所示,一个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并在水平面上继续滑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能从斜面滑下是因为木块具有惯性B.木块分别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受到的重力、压力和摩擦力都不相同C.如果水平面光滑,木块就将一直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木块所处位置越高,在水平面滑动距离越远,说明高度越高动能越大4.下列事例,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破窗锤尖尖的锤头B.铁轨铺在枕木上C.推土机宽大的履带D.载重货车的多个轮胎5.海上舰艇护航编队在距离较近时一般采用“前后”形式,而不采用“并排”形式,图中与其原理相同的实验是()A.两纸向中靠拢B.水不从杯中流出C.橡皮膜向下突出D.密度计漂浮6.“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如图所示,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与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天平B.鱼竿C.扫帚D.动滑轮7.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盛相同深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盐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8.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上海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上海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所受的重力约为500N的是()A.一支毛笔B.一本物理书C.一名中学生D.一辆大货车2.如图所示,用F=50N的力,将G=20N的木块静止垂直压在竖直墙壁上,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墙壁受到的压力是70NB.木块所受到手的压力和木块对墙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对木块的压力越大,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D.木块所受重力和墙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20N3.如图所示,一个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并在水平面上继续滑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能从斜面滑下是因为木块具有惯性B.木块分别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受到的重力、压力和摩擦力都不相同C.如果水平面光滑,木块就将一直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木块所处位置越高,在水平面滑动距离越远,说明高度越高动能越大4.日常生活很多实例需要改变压强,下图所示的实例中,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斧刃磨得很锋利B.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C.在铁轨下铺枕木D.书包背带做得很宽5.有一个很大的装水容器,重16N的正方体物块沉在底部,现用一根细线将物块提出水面,物块受的浮力F随物块上升的距离h变化关系如图,已知ρ水=1.0×103kg/m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块的边长为0.5mB.物块在出水前细线的拉力恒为5.0NC.物块的密度为1.6×103kg/m3D.刚开始时,物块对水槽底部产生的压强为1.6×103Pa6.如图所示,OB是以O点为支点的轻质杠杆(不计杠杆质量),将金属块C用细绳固定悬挂在杠杆上,其所受重力为G,先后分别用力F、F'作用在杠杆B端,使杠杆在图所示的位置保持平衡。
图中线段AB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线段AB表示力F的力臂B.F=F'C.F'>G D.F<G7.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再将体积相同的两物体放入两液体中,当物体静止后,两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此时甲、乙两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两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A、F B;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乙A.ρ甲>ρ乙F A=F B p甲>p乙B.ρ甲<ρ乙F A=F B p甲<p乙C.ρ甲<ρ乙F A<F B p甲<p乙D.ρ甲>ρ乙F A>F B p甲>p乙8.如图所示,在伽利略理想实验中,小球每次均从斜面a点自由滚下,分别经过图中b,c,d各位置,关于小球的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描述正确的是()A.小球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B.在d点的重力势能小于在c点的重力势能C.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从a到b小球速度越来越大,机械能越来越大二、填空题9.读出图中各个实验仪器的示数:(1)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2)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3)量筒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4)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___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温度值中,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 )A 35℃B 37℃C 39℃D 42℃2、下列各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A 质量B 热量C 温度D 密度3、沿海地区水份充足,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是水具有较大的( )A 热量B 密度C 比热容D 质量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来”的原因是(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C 分子是很小的D 分子间存在间隙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B 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C 没有被举高的物体没有内能D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6、运动员投向篮框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 )A 只具有动能B 只具有重力势能C 既有动能,也有重力势能D 既无动能,也无重力势能7、下列过程中,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 跳高运动员过杆后下落B 拉满弦的弓把箭射出C 击起的排球向上运动D 出站的列车加速前进8、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结成冰,密度不会变B 带入太空的笔记本,密度会变小C 牛奶喝掉一半,密度会变小D 给打足气的篮球再充气,球内气体密度会变大9、下列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在赛道上疾驶的F1赛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B 冉冉上升的氢气球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C 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D 紧握在手中静止的瓶子所受重力和手对瓶向上的摩擦力10、学习物理时会用到许多科学方法。
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研究方法与下面几种方法相同的是( )A 学习滑轮时,不考虑滑轮的重力及任何摩擦B 学习分子动理论时,用扩散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学习比热时,使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等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D 学习内能时,把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与物体的动能、势能相类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摄氏温标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沸水的温度为________℃。
如图1所示是常用温度计的一部分,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12、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依次是吸气冲程、_________冲程、__________冲程和排气冲程。
在如图2所示的冲程中,能量转化情况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13、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
当飞船从太空返回大气层时,飞船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外表温度升得很高,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了飞船外壳的内能;在此阶段,飞船的重力势能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______________的质量叫做密度。
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读作8.9×103________________。
15、查右表可知铁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几种物质的比热容[焦/(千克·℃)] 水 4.2×103煤油 2.1×103冰 2.2×103铁0.45×103铜0.39×103图1图2表示的意思是1千克铁,温度每升高1℃,_______________。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铁块,温度都升高1℃,_______吸收的热量多;如果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______升高温度多。
16、用100牛的水平拉力使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2米,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牛;若箱子重为500牛,则重力对它做功________焦。
若给箱子装上滚轮后拉着它匀速向前,这时所用的水平拉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当拉力突然撤消时,箱子由于具有___________仍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17、如图3所示的滑轮中,属于定滑轮是_______(选填“A”或“B”),使用它的好处是可以_______________。
在不计滑轮重力和各种摩擦的情况下,匀速提升重为120牛重物G,F1的大小为______牛,F2的大小为______牛。
图3 图418、如图4所示的甲、乙两轻质杠杆中OQ=4OP,所挂物体G重均为120牛,当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时,F1的大小为_______牛,这是一个________力杠杆(选填“省”、“费”)。
拉力F1的大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2的大小。
19、铁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体积是2×103 米3的实心铁块,其质量是________千克;若把它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两金属块的密度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与铁块,体积较大是的________块。
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可能使实心铁块的密度大于实心铜块的密度。
20、小华研究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他在已调节水平平衡的杠杆上,用弹簧测力计、钩码分别进行实验,研究过程如图5所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力为动力、钩码对杠杆的力为阻力,钩码均相同且位置保持不变),请你根据实验情况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
图5(1)由____________(填a、b、c、d)两图中动力与动力臂大小间的关系可初步看出:阻力与阻力臂不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臂越大,所用动力越小。
(2)根据四个图中杠杆的平衡与动力、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的关系可知:当_____________ ___时,杠杆可能平衡;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杠杆不能平衡。
三、作图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到水平拉力F和摩擦力f的作用,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力F的大小和方向如图6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摩擦力f的大小和方向(f的作用点画在O点)。
22、请在图7中画出作用在杠杆上的力F1、F2的力臂l1和l2。
图6 图7四、计算题(共17分)23、(4分)质量为2kg的水,温度升高了50℃,求:这些水吸收的热量。
[c水=4.2×103焦/(千克·℃)]24、(6分)一架起重机在120秒内把1×105牛的重物匀速向上提升了6米,求: (1)起重机对重物做的功;(2)起重机做功的功率。
25、(7分)为了降温,教室里放了一块质量为27千克的冰块,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求: (1)这块冰的体积;(2)一段时间后,有0.01米3的冰熔化成水,请算出这些水的质量。
五、实验题(共22分)26、(2分)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被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的四种读数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27、(4分)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如果杠杆处于如图9(a)所示位置,为了使杠杆在____________位置平衡,需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直接从杠杆上读出________。
实验时,若在支点右侧挂了两个钩码,如图9(b)所示,动力作用在支点左侧A 点,则需沿____________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重新平衡并记录数据,才能正确得到实验结论。
28、(4分)小王同学测定某合金块密度时,先把合金块放在已调平衡的天平______盘中,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另一盘中砝码数量和游码位置如图10所示,合金块的质量是________克;他又用量筒测得该合金块的体积为10厘米3,此合金块的密度是________克/厘米3。
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6分)小丁小组探究固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他们准备了天平(带砝码)、烧杯、量筒、水、不同体积的实心铝块等实验器材。
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意义,他们还需要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设计了如右所示的表格,用以记录实验中观察和测量的数据,请在表格内空格处帮他们填上合适的栏目。
(a) 图10 (b)实验后,他们整理得出了以下话语: ①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②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③20厘米3的铝块比10厘米3的铝块质量大。
④体积都是10厘米3的铁块和铝块,铁块的质量大。
其中,____________为实验现象,_________为实验结论。
30、(6分)小华同学用实验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实验中酒精灯应置于两个烧杯下方中央,这是为了让两杯液体在相等时间 内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从而通过记录____________来代替两杯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他们记录实验数据如下面两个表所示。
表一表二 实验 序号 物 质 质量 (克) 升高温度 (℃) 加热时间 (分) 实验 序号 物 质 质量 (克) 升高温度 (℃) 加热时间 (分) 1煤 油1002 1 4 水1002 2 2 4 2 5 4 4 363666(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 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1、4(或2、5,或3、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 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的比值(即tm Q∆)是一个确定的值。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即tm Q∆)一般不同。
(c)归纳(a)、(b)结论可以看出,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
实验 序号 1/ / / 2 / / / 3 / / / …///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