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新认识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乳及乳制品培训课程PPT(共65页)

乳及乳制品培训课程PPT(共65页)
煮沸试验
鲜牛乳煮沸不发生蛋白质凝聚现象,若有凝聚 现象则说明牛乳已开始变质。
返回
7.3 乳制品
7.3.1 炼乳
炼乳是一类浓缩的乳制品,一 般以牛乳为原料。炼乳分甜炼乳和 淡炼乳两种。炼乳的质量可从色泽、 气味、滋味、组织状态、品尝等几 方面来鉴别。
色泽
优质的炼乳色泽均匀一致,呈乳 白色,稍带微黄,有光泽。
第七章 乳及乳制品
学习要点 乳的成分与理化性质 消毒牛乳 乳制品
学习要点
1、乳是哺乳动物为维持其幼儿的生长发育,从乳腺中分 泌出来的具有高度营养价值的天然食物。了解乳中包含 水分、蛋白质、脂肪等化学成分,以及各成分的理化性 质,是进行感官评价及质量鉴定的基础。
2、消毒牛乳是以新鲜牛乳为原料,经净化、杀菌、均质, 装入容器后,直接供消费者饮用的商品乳。消毒牛乳包括 全脂消毒乳、强化消毒乳和花式消毒乳三类。
滋味和气味
正常鲜牛乳具有新鲜牛乳 固有的香味,微甜味,无饲料 臭味、酸味、苦味及其它异味。
酒精试验
用72%的中性酒精(温度10℃-15℃)与等量 牛乳相混合,5秒钟内无变化。
酸度
新鲜牛乳的酸度为16oT-18oT。
比重
鲜牛乳的比重在20℃时为1.032。
脂肪含量
鲜牛乳的脂肪含量为2.8%-3.0%,脂肪含量不 得低于2.8%。

29、人生就像一道漫长的阶梯,任何人 也无法 逆向而 行,只 能在急 促而繁 忙的进 程中, 偶尔转 过头来 ,回望 自己留 下的蹒 跚脚印 。

30、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 留不住 虚幻的 拥有。 时光转 换,体 会到缘 分善变 ;平淡 无语, 感受了 人情冷 暖。有 心的人 ,不管 你在与 不在, 都会惦 念;无 心的情 ,无论 你好与 不好, 只是漠 然。走 过一段 路,总 能有一 次领悟 ;经历 一些事 ,才能 看清一 些人。

内科学_各论_症状:先天性乳糖不耐受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先天性乳糖不耐受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相关症状:
半乳糖血症 乳糖耐受不良 消瘦 腹泻 嗳气 恶心 恶心与呕吐 脱水 肾小管坏死。
内科学症状部分: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相关疾病:
营养不良 小儿半乳糖血症 青春期发育迟缓 半乳糖血症。
谢谢!
内科学症状部分: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诊断:
变引起的脂肪泻,多同时伴有其他多种营 养素的吸收不良,称吸收不良综合征。
4.蛋白质吸收不良 蛋白质单独吸收 不良,临床罕见,一般均在肠黏膜广泛受 损害时发生,常与脂肪吸收不良同时伴发。 吸收不良综合征有时更可伴蛋白质吸收不 良。由肠黏膜渗出丢失,如牛奶或豆蛋白 耐受不良、乳糜泻、蓝贾第
4、对于小儿来说,秋季多发性腹泻、
内科学症状部分: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病因:
细菌性腹泻会引起肠胃功能的暂时低下, 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持续饮奶会 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5、大剂量服务头胞类、内酰胺类抗 菌素后也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内科学症状部分: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诊断:
1.原发性糖吸收不良 原发性糖吸收 不良中,先天性乳糖酶缺乏,蔗糖-异麦 芽糖酶缺乏,以及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 良,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临床罕 见。除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可在饮食中 加蔗糖后始发病外,余均在生后不久即发 病。小肠黏膜活检组织学均正常,而相应 双糖酶活性降低。葡萄糖-半
内科学症状部分: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简介:
收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肠道存在的细菌 发酵成为小分子的有机酸如醋酸、丙酸、 丁酸等,并产生一些气体如甲烷、H2、 CO2等,这些产物大部分可被结肠重吸收, 而未被吸收者或仍未被分解的乳糖可引起 肠鸣、腹胀、腹痛、排气、不舒服、腹泻 等症状,有的人还会发生嗳气、恶心等。 这些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症

食物不耐受PPT幻灯片课件

食物不耐受PPT幻灯片课件

免疫力低下 营养吸收不良 胃肠功能紊乱 多系统慢性炎症 免疫性肾炎
诱发哮喘、过敏 性鼻炎
11
人体健康的隐性“杀手”
欧美/日本: 1、儿童问题的必检项目
儿童门诊检测率超过95% 2、过敏、亚健康人群的常检项目
人群中检测率超过63%
中国大陆:三甲医院医生知晓率不到18%
(例外:有美国、日本留学背景的医生知晓率为90以上) 二甲医院医生知晓率不到6%
• 饮食过渡精细 • 精神压力 • 抗生素滥用 • 肠道菌群失衡
20
个性化解决方案
21
1.个性化健康改善计划
• 检测食物过敏原 • 制定限制食物计划
健管专家团全程专业指导
• 制定个性化改变食谱 • 肠道健康提升计划
专属健康专员全程无忧服务
22
2.典型病例(国外)
• 胃酸过多患者(20年):对牛奶、酵母和小麦不耐受,禁
英国著名运动员 奥运金牌获得者 Denise Lewis
• 13年肠易激综合征
• 2004年10月测试食物不耐 受
– 牛奶强阳性 – 酵母、蛋清等食物轻度阳性 • 调整饮食结构 • 一个月后,症状消失。
“我仅宣布我的经验,食物就是我患IBS 的原因。我真希望数年以前检测这个项 目就好了。、、、我想经过了13年痛苦 之后,我现在能克服它了。”
食2天开始缓解,几周后痊愈,并减体重25斤。(英国)
• 偏头痛患者(10年):对白鱼和猕猴桃不耐受,禁食两周
后症状消失。
(美国)
•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15年):对牛奶和香蕉不耐受,禁
食月余恢复正常。
(日本)
23
2.典型病例(国内)
• 慢性腹泻患者(18年):对大米和西红柿不耐受,禁食1 周转正常(每日7~8次转1次)。

第十一章免疫耐受PPT课件

第十一章免疫耐受PPT课件
• 3、免疫耐受与正免疫应答均是免疫系统的 重要功能组成。
免疫耐受与免疫缺陷的区别
直接原因 诱生机制 特异性
免疫耐受
免疫缺陷
特异性免疫细胞被
免疫细胞发育缺
排除或不能被活化
损或增殖分化障碍
自身抗原—天然耐受 先天免疫缺损,X射
外来抗原—获得性耐受
线、免疫抑制药物, 抗淋巴细胞抗体等
针对特异抗原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发现和诱导
形成机制
中枢耐受: 指在胚胎期及在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
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外周耐受: 指成熟T、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遇到
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
一、中枢耐受
• 指在胚胎期及T、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 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 机制:阴性选择 克隆清除 • 意义:T、B细胞阴性选择使正常机体得
二、机体因素与免疫耐受
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程度
年龄(免疫系统成熟性) (胚胎期最易、新生期次之、成年期最难)
动物种属、遗传背景
遗传(动物种系)
免疫抑制措施
机体免疫抑制状态
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是:
1、抗原因素 抗原性质、抗原剂量、抗原免疫途径、抗原表位 的特点等。
2、机体因素:免疫系统成熟性、动物种系 3、免疫抑制措施的应用
一、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发 现
Owen于1945年首先报道 了在胚胎期接触同种 异型Ag所致的免疫耐 受现象
血型嵌合体
异卵双生的牛
免疫耐受 有特异性
血型嵌合体小牛体内同时存在两种不同 血型抗原的红细胞,还能接受对方的皮肤移 植物,但不能接受其他无关小牛的皮肤移植
一、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胚胎期 自身或外来的抗原刺激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最新优质ppt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最新优质ppt课件

喂养不耐受原因
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胃肠道动力
消化吸收功能 肠道免疫功能
胃肠道激素水平低下
胃泌素 胃动素 生长抑素、抑胃肽
胃肠道,孕15周有吸吮动作, 有效而协调的吸吮和吞咽要到孕30~36周。
? 孕32周即存在协调的食管蠕动,但与足 月时比较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及下食管 括约肌的压力均较低。
红霉素
? 促进胃肠动力:胃动素激动剂 红霉素对全胃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动 力作用:①促进食管收缩及增加下段食 管括约肌压力;②促进胃窦收缩,改善 胃窦、十二指肠功能的协调性;③诱导 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促进结肠 运动及胆囊收缩等。
? 红霉素结构与胃肠道作用:红霉素促胃 肠动力作用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密切相 关。
泛使用。 ? 但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
究中结果却不尽一致。 ? 国内多数研究表明,西沙必利能改善喂养不耐
受的相关症状。国外多数研究不建议西沙必利 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因其疗效不明 确性及严重的不良反应(致死性心律失常)。
胃复安
? 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促进食管、胃 和小肠蠕动 。
24h内2次胃潴留量超过3h喂养量的50%。
? 胃潴留量超过6h之内喂养总量的30%。
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制定了新生儿喂养 不耐受定义的临床指南,包括任意一项 以下因素:①严重的腹部膨胀或变色; ②肠穿孔征象;③明显血便;④胃储留 量≥间隔喂养2到3次总量的25%到50%; ⑤胆汁反流或呕吐;⑥严重的呼吸暂停 或心动过缓;⑦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 胃排空延迟可能与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 不成熟,二者之间缺乏协调的活动有关
? 小肠的动力随胎龄的增加也有一个发育与成熟 的过程,胎龄< 31周的早产儿小肠呈低幅而无 规律的收缩,几乎没有推进性活动,较易出现 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的体征。随着胎龄 的增加,肠蠕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逐渐增加 并能向下移行,足月时出现清晰可辨的移动性 运动复合波

乳糖酶缺乏与乳糖不耐受症状的临床特点分析

乳糖酶缺乏与乳糖不耐受症状的临床特点分析

2、补充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帮助提高肠道对乳糖的耐受性,减轻胃肠道症 状。常见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3、补充乳糖酶:对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患者,可以补充乳糖酶以帮助分 解乳糖。但需要注意的是,乳糖酶在高温下容易失活,因此需要在餐前或与食物 一起服用。
4、针对脱水症状的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脱水症状,需要适当补充水分和电 解质。同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
2、喂养方式
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合适的喂养方式非常重要。母乳喂养仍是首选,但 母亲需要限制含乳糖的食物摄入。如果宝宝症状严重,可考虑使用无乳糖奶粉或 大豆配方奶。此外,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早期引入含有益生菌的酸奶可以改善 乳糖不耐受症状,这为治疗乳糖不耐受提供了新的思路。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的重要手段。酶补充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补充外源性乳糖酶,降低乳糖浓度,减轻宝宝消化负担。此外,益生菌也被 证实对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有帮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 进乳糖酶分泌有关。
乳糖酶缺乏与乳糖不耐受症状 的临床特点分析
01 一、病因
03 三、诊断 05 五、预防
目录
02 二、症状 04 四、治疗 06 参考内容
乳糖酶是人体内一种将乳糖分解为单糖的酶,而乳糖不耐受则是指由于乳糖 酶缺乏导致人体无法正常代谢乳糖,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 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乳糖酶缺乏与乳糖不耐受症状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问题。
三、诊断
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症状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大便酸度测定、还原糖测定及尿糖测定等。对于疑似患者,医生 可能会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病因。
四、治疗
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症状的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食物不耐受讲课幻灯课件

食物不耐受讲课幻灯课件
遵循医嘱
遵循医生的建议,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 以减轻或控制不耐受症状。
参与专业培训
参加关于食物不耐受的培训课程,了解更多专业 知识和应对策略。
05
食物不耐受的常见误区
所有过敏都是食物不耐受
总结词
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是两种不同的反应,虽然两者都与食物有关,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避免食物不耐受症状。
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
03
研究开发针对食物不耐受的有效药物或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
果。
提高公众对食物不耐受的认识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科普读物、讲座等形式,普及食物不耐受相关知识, 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建立食物不耐受相关的专业网站、论坛等平台,方便患者和家属 交流经验和获取信息。
详细描述
皮肤点刺试验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 测方法,通常在医生的诊所进行。该 方法通过观察皮肤的红肿、风团等反 应,判断是否对某种食物过敏。
食物回避和挑战
总结词
暂时避免食用可能引起不耐受的食物,观察症状是否缓解; 若缓解,可逐渐引入该食物以确认是否为不耐受的食物。
详细描述
食物回避和挑战是一种自我观察的方法。家长可记录孩子在 食用可能引起不耐受的食物后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皮疹 等。若症状缓解,可逐渐引入该食物以确认是否为不耐受的 食物。
寻找替代食物
对于已知不耐受的食物,寻找营 养相似的替代品,以满足日常营
养需求。
补充营养素
针对因食物不耐受导致的营养不 足,适当补充相应的营养素,如
维生素、矿物质等。
尝试低敏食品
选择经过特殊处理的低敏食品, 降低过敏风险,满足饮食需求。
寻求专业医疗建议

人类中的遗传规律

人类中的遗传规律
研究显示,很多男孩长青春痘,他们的家 庭往往也有青春痘“生长史”。同样,父母年 轻时如果长出过严重的青春痘,那么他们的孩 子很可能也逃不过严重痤疮的困扰。
精选课件
14
9.乳糖不耐受
在过去的1万年中,基因变异导致人体对牛 奶的消化能力不断改进,但是这种能力却只在 那些对喝奶已经习以为常的人群中得到了提高。 如果你不能忍受牛奶的话,那么你的亲戚很可 能也无法消受这种东西。
精选课件
27
精选课件
28
一 ❖ 分离现象的特点
对 ➢ 不论正反交,F1代所表现的性状一致。
相 F1只表现两亲本性状之一的性状,这种现象叫显性现

象。F1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F1代未表现
性 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状 的 杂
➢ F1代自交的后代(F2代)出现性状分离,在F1代未表现 的亲本性状在F2代出现。
杂合性/子:如果在同一个基
因座上两个等位基因是不同
的,称为杂合性
(Heterozygous),这样的
个体称为杂合子
(Heterozygote)
精选课件
21
1. 基本术语
复 合 杂 合 子 ( Compound heterozygote ) 一 个 个 体 在 一个特定的位点上有两个不 同的突变等位基因,称为复 合杂合子。
复等位基因( MultipleAlleles ):
在群体中当一个基因座上的等位基
因数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时就称为
复等位基因.
精选课件
IA IB i
20
1. 基本术语
纯合性/子:如果在同一个基 因座上两个等位基因是相同 的,称为纯合性 (Homozygous),这样的 个体称为纯合子 (Homozygot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原发型乳糖酶缺乏
乳糖酶基因关闭、13910 C/T基因变异所致。 成人型乳糖酶缺乏,婴儿期表现比较隐匿,新生儿期无相关报道。 随着年龄增长,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或消失,临床表现可逐步加重。
13
乳糖酶持续性是人类基因 - 文化 - 饮食协同进化的一种现象。
14
Ludman S, Shah N和Fox AT, BMJ 2013
•17
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发生机制
• 症状出现在摄入含有乳糖食物后的0.5~ 2 h内
β-半乳糖苷酶
发酵
乳酸
短链脂肪酸
乳糖酶缺乏
乳糖不耐受/乳糖消化不良的代谢过程 未被消化的乳糖结合存在于小肠的水和细菌,
引起结肠发酵反应
发酵生成短链脂肪酸(如醋酸、丙酸、丁酸、酮、醛等)和 气体(如甲烷、氢气、二氧化碳等)
• 暂时性
• <34 周早产儿
11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乳糖酶的基因突变 发病率在国内外均罕见,研究显示到2015年国外病例数约50例左右,2012 年日
本首次发现2例病人。国内尚未见报道。 小肠活检:乳糖酶完全缺乏或几乎缺失。 顽固的腹泻,病情严重,多在吃奶后发病。 治疗方案:无乳糖饮食。

乳糖乳糖乳糖酶缺乏类型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原发型乳糖酶缺乏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发育性乳糖酶缺乏
遗传导致
• 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 基因多态性
• 肠粘膜损伤引起 • 症状可逆性 • 婴幼儿常见
1.苏慧敏,等.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4):306-310. 2.周兰兰,等.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2):6398-6400. 3.陈健,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99-301.
乳糖酶基因
又称β一半乳糖苷酶,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 乳糖酶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由50000个碱基对组成. 包含17个外显子,启动子位于乳糖酶基因前端,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 乳糖酶mRNA由6274个碱基对组成,乳糖酶活性的调节主要在转录水平。
15
乳糖酶是乳糖代谢的必要条件
Glu:葡萄糖 Gal:半乳糖
乳糖不耐受的病理机制
发酵过程产酸产气, 增加肠内的渗透压, 出现肠鸣、 腹痛、排气增多和渗透性腹泻等临床表现
18
Content s
1.陈健,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99-301. 2. Glatstein M,et al.Am J Ther. 2016 Aug 17.
3
不同年龄组儿童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
.
-1999年的一项研究对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4大城市 1168名3~13岁儿童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的情况进行了调研1
乳糖不耐受新认识
1
Content s
目录
01 - 乳糖不耐受
02 - 乳糖不耐受的诊断方法 03 - 乳糖不耐受的临床表现类型 04 - 乳糖不耐受的治疗策略
2
乳糖不耐受在各种族发生率不同
-世界70%的人口在婴儿期后乳糖酶活性降低2
-北欧白人、北美及澳大利亚人种乳糖酶缺乏发病
率较低1
-非洲和亚洲>50%的人口有乳糖酶缺乏1 -中国人在断奶后3~4年内,乳糖酶活性缺失达到 80%~90%1
乳糖不耐受的危害
急性影响 腹泻,营养不良 慢性影响 生长发育迟缓。 骨密度降低,增加骨折的风险。 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先兆子痫、肥胖及结肠癌的风险增加。
9
乳糖不耐受vs乳糖吸收不良
乳糖不耐受: 乳糖酶缺乏,引起乳糖吸收障碍,出现系列临床症状。 乳糖吸收不良: 乳糖酶缺乏,只引起乳糖吸收障碍而无临床症状。
• 乳糖自口腔被摄入起,经咽、胃、 胆及胰等大、小消化腺的作用,并 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
乳糖酶
• 直至小肠粘膜刷状缘肠腔侧,在 那里存在的乳糖酶催化下,才被 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两种单糖, 而被小肠吸收进入正常血液循环
16
顾佳生, 等.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3, 1:17-23
正常的小肠粘膜
小肠粘膜的损伤
婴幼儿脑细胞发育和整个神经系统健全需要大量乳糖 乳糖的分解产物半乳糖是构成脑和重要器官的重要物质 半乳糖是构成脑及神经组织糖脂质的成分
Benedikte Grenov,et al.Food Nutr Bull. 2016 Mar;37(1):85-99.
6
乳糖改善婴幼儿肠道菌群
乳糖酶通过转糖苷作用生产低聚糖,促进有益细菌生长,抑制致病菌繁殖。
含乳糖配方喂养后双歧杆菌和乳酸菌(P<0.01)显著增加 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P<0.05)减少
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18例CMPA患儿,采用无乳糖深度水解配方喂养2个月后,用相同含乳糖配方喂养两月, 对粪便细胞计数进行分析,探究乳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和牛奶过敏的婴儿的代谢产物组成的影响
.Ruggiero Francavilla.et al.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2012;23:420-427.
7
乳糖促进婴幼儿钙的吸收
在结肠中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提高钙的吸收2
Abrams等研究发现,含乳糖的婴儿配方
对钙的吸收要高于无乳糖配方10.3%1
1.Steven A Abrams,et al.Am J Clin Nutr. 2002 Aug;76(2):442-6.;
8
2.Christopher S. Kovacs.Physiol Rev. 2014 Oct;94(4):1143-218
小肠粘膜损伤导致双糖酶,如乳糖酶分泌减少
Trounce JQ, Waller Smith JA, Arch. Dis. Child H 1985;60:986-99
•2019/8/7
Brown KH, Black RE, Penny L, Am.J Clin. Nutr 1980;33:2226-7
4
乳糖是婴幼儿重要的能量来源
• 每100ml成熟母乳中含有7.2g乳糖,100ml牛奶中含有4.7g乳糖
纯母乳喂养婴儿乳糖占日常能量消耗的40%左右1
Coppa GV et al. Pediatrics, 1993;91:6•537-41.
乳糖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
乳糖的分解产物半乳糖是婴幼儿脑发育的必需物质,与婴幼儿大脑的迅速成长有密切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