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评价标准和标本采集评价标准
静脉采血术操作评分标准

5、无菌包外包布按无菌操作原则用手打开;(方法不正确不得分)
6、以持物钳打开无菌包的第二、三层夹巾两端,在展开对侧夹巾,最后展开近侧夹巾;使用无菌持物钳时不得低于无菌器械台面;(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1、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评估患者,向患者说明目的、方法;了解患者有无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或类固醇药物;(未核对及告知各扣2分)
2、询问患者需求,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一项未做扣1分)
3、选择血管(穿刺部位下铺垫巾),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放止血带,准备输液贴;(一项未做扣1分)
7、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规范洗手。(一项未做扣1分)
8、标本连同检验单及时送检;(未及时送检扣2分)
9、必要时记录抽血时间、抽血量。(未记录扣2分)
10
5
10
10
15
5
5
5
5
全程质量15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做不到不得分)
2、采集方法、采血量和采集时间正确,标本送检及时;(做不到不得分)
静脉采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评分标准及细则
分值
扣分原因
得分
准备质量15分
1、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少一项扣1分)
2、用物:治疗车、清洁治疗盘、无菌治疗巾、棉签、皮肤消毒液,医嘱备标本容器、利器盒、试管架;(少一项扣0.5分)
3、铺治疗盘;(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4、核对检验单、标本容器,贴化验单附联表现,按要求填写各项内容,检查标本容器是否完好;(少一项扣1分)
4、消毒皮肤,系止血带,第二次进行皮肤消毒,嘱患者握拳;(操作不正规扣2分)
静脉血标本采集法考核评分标准

静脉血标本采集法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
健康教育
1、让患者明确采血是为协助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一种检查方法,抽血一般只需要数毫升至10毫升,对身体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消除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提高采血的成功率。
2、各种生化检验需在空腹抽血,患者应空腹,如已进食,患者应告知医护人员,暂不做抽血化验。
3、穿刺后采血局部应压迫约5分钟,以防出血。
4、抽血后进针处可能会出现疼痛,告知患者采血肢体暂时减少活动,无需特殊治疗。
5、采血部位如出现青紫色,摸之有硬块,应制动,24小时内局部冷敷,24小时候可采用温热毛巾湿敷,一般3~4天会消退。
6、指导患者基本了解采取血标本化验的正常值和注意事项。
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1、静脉采血常用部位;
2、采集血标本时怎样防止溶血;
3、采血时怎样防止凝血。
血液检测采集考核评分标准

血液检测采集考核评分标准
背景信息
为确保血液检测采集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制定了以下的考核评分标准,以供参考和衡量。
考核项目
1. 采集技术(50分):
- 采集者的采集技术是否熟练和规范(20分)
- 采集过程是否注重无菌操作和个人卫生(15分)
- 是否使用正确的采集设备和试剂(15分)
2. 样本质量(30分):
- 采集的样本是否充足并适合检测需要(15分)
- 是否采集到正确的采样部位的血液(15分)
3. 文档记录(20分):
- 是否正确填写采集相关信息(10分)
- 是否及时、准确地整理和归档采集相关文档(10分)
评分标准
根据以上考核项目,对每个项目的表现进行评分,最高分为满分100分。
评分标准如下:
- 90分及以上:优秀,证明采集者的技术熟练、操作规范,并能提供高质量的样本。
- 70-89分:良好,证明采集者的技术较为熟练、操作规范,并能提供较高质量的样本。
- 60-69分:合格,证明采集者具备基本的采集技术,并能提供符合要求的样本。
- 59分及以下:不合格,证明采集者的技术不够熟练、操作不规范或样本质量不符合要求。
总结
通过使用上述评分标准,可以对血液检测采集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估,促使采集者提高技术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样本,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请注意:本文档仅作为评分标准的参考,具体的考核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
静脉采血程序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程序评分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静脉采血程序的评分标准,以确保采血过程的标准化、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评分标准2.1 准备工作评分- 评分标准:准备工作是否完善,包括检查仪器设备和消毒工具是否齐全,工作区是否整洁。
- 评分等级:- 优秀:准备工作完善,所有所需物品齐全,工作区清洁有序。
- 良好:准备工作基本完善,仪器设备和消毒工具齐全,工作区整洁。
- 一般:准备工作不够完善,有所欠缺,工作区有些杂乱。
- 不合格:准备工作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或消毒工具。
2.2 静脉定位评分- 评分标准:定位是否准确、熟练,包括按压定位、视觉定位等。
- 评分等级:- 优秀:静脉定位准确,定位方法熟练,操作流畅。
- 良好:静脉定位基本准确,稍有不熟练,但操作较为流畅。
- 一般:静脉定位不够准确,有一定难度且不流畅。
- 不合格:完全无法准确定位静脉,操作笨拙。
2.3 采集技巧评分- 评分标准:采集技巧是否规范,包括刺入角度、采血管径选择、穿刺手法等。
- 评分等级:- 优秀:采集技巧规范,刺入角度合适,选用合适的采血管径,穿刺手法熟练。
- 良好:采集技巧基本规范,刺入角度稍有偏差,选用基本合适的采血管径,穿刺手法基本熟练。
- 一般:采集技巧不够规范,刺入角度错误,选用不够合适的采血管径,穿刺手法有待提高。
- 不合格:采集技巧明显不规范,严重偏差,选用不合适的采血管径,穿刺手法不熟练。
2.4 采血流程评分- 评分标准:采血过程是否顺利、安全,包括采血时间、血液流量、接触控制等。
- 评分等级:- 优秀:采血过程顺利,时间合理,血液流量充足,接触控制良好。
- 良好:采血过程基本顺利,时间稍有延迟,血液流量基本充足,接触控制较好。
- 一般:采血过程不够顺利,时间较长或短,血液流量不足,接触控制有待提高。
- 不合格:采血过程严重不顺利,时间过长或短,血液流量极低或过高,接触控制不良。
3. 总结以上评分标准旨在对静脉采血程序进行评估,提升采血的标准化、安全性和有效性。
静脉采血评价标准和标本采集评价标准

4.当血液流至所需量时,立刻松开止血带,将采血针从试管中取出。
5.拔出针头,用棉签压迫穿刺点。
6.将采血针头放入利器盒。
7.抗凝试管轻轻颠倒摇匀5~10次。
8.再次核对采血项目和患者身份。
9标本送检。
针头外套破损,勿使用。
如有较多的试管,继续把针头固定在静脉中,重复步骤2~4。
根据化验项目要求采集血量。采血标本顺序:血培养管-没有添加物试管-抗凝管。
单手回套,防止手被刺伤。
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合均匀。
35
未将针头直接放入利器盒扣2分,抗凝试管未摇匀扣2分,未再次核对扣3分,未单手回套针头扣5分。试管顺序错误扣2分。其他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注射器采集
血培养
1.用75%酒精棉签消毒穿刺点及周围区域皮肤。
35
未询问了解扣3分,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扣3分,采血量错误一项扣3分,采集方法错误扣5分,采血顺序错误扣2分,含抗凝剂的标本未混匀扣3分,其他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4.洗手,戴口4~6cm处扎上止血带。
患者无手腕带,勿采血。
15
未核对身份扣3分,未解释扣2分,未评估皮肤情况扣2分,未戴手套扣5分,其他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真空
采血
1.拔掉针套,以针头斜面向上15~30度角穿刺皮肤,直到有针头进入静脉的突空感。
2.用拇指及食指握住试管凸缘,将采血针插入试管中。
11.标本送检。
避免采血过程中正常皮肤菌群对血培养标本的污染。
采血者的手指如需触摸穿刺部位应用复合碘消毒。
尽可能不从静脉或动脉置管处采集血培养标本。
需再次血培养,应从不同部位采血。
采血:儿童及婴儿1~3ml;成人8ml~10ml;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15ml。
采血技术经验标准操作操作规范

静脉血标本采集法评分标准静脉采血操作流程一、操作前准备1.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⑴选择适当的标本容器,检查容器是否完好,采血管软塞是否严密,并在容器外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及采集日期。
⑵治疗车上层:治疗盘、棉签,一次性采血针2个,真空采血管(标本容器的选择根据检验项目选择诸如试管、密封瓶,按需要备一次性注射器或头皮针、酒精灯、火柴。
)、皮肤消毒剂、手消毒液、止血带,小枕(垫巾),弯盘、化验单、笔等。
⑶治疗车下层:锐器盒、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3.核对医嘱、化验单。
4.义。
1.2.3.4.5.6.量。
②全血标本: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防气泡注入,轻轻摇匀。
③血清标本: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干燥试管内。
真空采血器采血:按静脉穿刺法进针,见回血后用右手的小拇指按压住针柄,左手拿真空采血管,右手食指和大拇指将刺塞针端插入作好标记的真空采血管胶塞中,将采血管侧针头稍斜,使其靠近采血管侧壁,让血液沿管壁缓缓流入采血管(这样可以避免溶血,原因:有些病人的红细胞脆性增加,而真空管的负压相对较大,血液流入管低速度快,红细胞相互撞击可导致破裂)。
根据检验项目取不同的试管,采取相应的血量。
如需多管血样,将刺塞端拨出,刺入另一作好标记的负压真空管即可。
7.采集完毕所有采血项目和采血量,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拨下刺塞端的采血试管。
用消毒干棉签压住穿刺孔,迅速拔针,嘱患者继续按压1-2分钟,勿揉。
8.将采血针丢入锐器盒内,集中处理,其他用物按分类处理。
9.为患者整理衣被。
10.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化验单、检查项目及血标本(质、量)。
11.连同化验单及时送检。
12.与检验科交接血标本,核对签名。
三、注意事项1.在安静状态下采集血标本。
通常情况下采血时间以上午7-9时较为适宜。
作生化检验应在清晨空腹时采血。
2.采血前应核对好患者身份和检验项目及其所用标本容器,明确标本要求。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四)注意事项
1.在安静状态下采集血标本。 2.若患者正在进行输液治疗,应从非输液侧肢体采集。 3.同时采集多种血标本时,根据采血管说明书要求依次采集血标本。 4.采血时尽可能缩短止血带的结扎时间。 5.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送检过程中避免过度震荡。
二、血培养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治疗、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2.了解寒颤或发热的高峰时间。 3.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 4.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
(三)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
(四)注意事项。
1.血培养瓶应在室温下避光保存。 2.根据是否使用过抗生素,准备合适的需氧瓶和厌氧瓶。 3.间歇性寒战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前取血:当预测寒战或高热时间有困难时,
应在寒战或发热时尽快采集血培养标本。 4.已使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在下次使用抗生素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5.血标本注入厌氧菌培养瓶时,注意勿将注射器中空气注入瓶内。 6.2次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1h。 7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采取血培养标本时,每次至少采集2套血培养,其中
一套从独立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则从导管采集。两套血培养的采血时间必须 接近(≤5min),并做标记。
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体温、吸氧状况或者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动脉搏动情况。
(二)操作要点
1.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暴露穿刺部位(成人常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新生儿宜选择 桡动脉)。
4.拔针后立即将针尖斜面刺入无菌橡皮塞或专用凝胶针帽,压迫穿刺点5~10min. 5.轻轻转动血气针,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以防止凝血。 6.经动脉测压管取血法:先用注射器抽出冲洗用肝素盐水并丢弃,缓缓抽出约5ml
动脉和静脉采血评分标准及操作流程

动脉采血评分标准及操作流程
答:动脉采血的目的是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患者:1)询问、了望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患者吸氧状况或者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2)向患者解释动脉采血的目的及穿刺方法,取得患者配合。
3)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及动脉搏动情况。
2、动脉采血时如何指导患者?
答:1)指导患者抽取血气时尽量放松,平静呼吸,避免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2)告知患者正确按压穿刺点,并保持穿剌点清洁、干燥。
3、动脉采血的注意事项?
答:1)消毒面积应较静脉穿刺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预防感染。
2)患者穿刺部位应当压迫止血至不出血为止。
(一般为5~10分钟)3)若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30分钟后再采血,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4)做血气分析时注射器内勿有空气。
5)标本应当立即送检,以免影响结果。
6)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质量评价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未洗手扣3分,未检查有效期扣2分,未贴标签扣2分。其他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采血前准备
1.携用物至患者床边。
2.核对患者身份。
3.向患者做好解释,铺好治疗巾,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
4.洗手,戴口罩,戴手套。
5.用复合碘消毒皮肤。
6.在穿刺点上方4~6cm处扎上止血带。
患者无手腕带,勿采血。
4.血型标本操作前,床边再次双人核对。
5.注意核对试管有效期。
6.微生物管切勿冷藏,室温避光放置。
7.如在夜间采集血培养无法及时送检,存放在室温即可,注意避光,不能冷藏也不能放入30℃的温箱。
35
未询问了解扣3分,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扣3分,采血量错误一项扣3分,采集方法错误扣5分,采血顺序错误扣2分,含抗凝剂的标本未混匀扣3分,其他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5.用复合碘消毒一遍,待皮肤干后再采血。
6.针头斜面朝上,以15~30度角进针。
7.按照标本的要求采集所需要的血量。
8.拔出针头,用棉签压迫穿刺点。
9.把血注入培养瓶内。先厌氧瓶,后需氧瓶。
10.再次核对采血项目和患者身份。
11.标本送检。
避免采血过程中正常皮肤菌群对血培养标本的污染。
采血者的手指如需触摸穿刺部位应用复合碘消毒。
5.拔出针头,用棉签压迫穿刺点。
6.将采血针头放入利器盒。
7.抗凝试管轻轻颠倒摇匀5~10次。
8.再次核对采血项目和患者身份。
9标本送检。
针头外套破损,勿使用。
如有较多的试管,继续把针头固定在静脉中,重复步骤2~4。
根据化验项目要求采集血量。采血标本顺序:血培养管-没有添加物试管-抗凝管。
单手回套,防止手被刺伤。
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合均匀。
35
未将针头直接放入利器盒扣2分,抗凝试管未摇匀扣2分,未再次核对扣3分,未单手回套针头扣5分。试管顺序错误扣2分。其他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注射器采集
血培养
1.用75%酒精棉签消毒穿刺点及周围区域皮肤。
2.打开培养瓶外盖。
3.用75%酒精棉签消毒瓶塞表面,待干。
4.在穿刺点上方4~6cm处扎上止血带。
2.乳胶手套
3.复合碘
4.无菌手套
(必要时)
5.剪刀包
(必要时)
6.黄色垃圾袋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分值
扣分标准
准备
1.环境清洁。
2.洗手。
3.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4.核对身份。
5.评估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取得配合,并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向患者解释操作原因、采集方法。
10.拔出针头,用棉签压迫穿刺点。
11.将采血针头放入利器盒。
12.将血培养管轻轻颠倒混匀,以防凝固。
13.再次核对采血项目和患者身份。
14.标本送检。
整理
用物
1.整理用物。
2.脱手套,洗手。
3.记录。
5
未洗手扣3分,未记录扣2分,其他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目的根据医嘱正确采集相应标本。
用物
1.相应标本容器
7.含抗凝剂的血样采集后轻轻颠倒混匀5--10次,防止凝固和小凝块的产生。
8.血药浓度,在下一次给药前采集。
9.采血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按压方法。
1.血培养在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对已用抗菌药物而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2.不宜在静脉输液、输血侧手臂采血。
3.在采血过程中,应当避免导致溶血的因素,如消毒液未干、穿刺时针尖在静脉内探来探去、穿刺负压过大或过小、采血量不足、抗凝管未摇匀等。
15
未核对身份扣3分,未解释扣2分,未评估皮肤情况扣2分,未戴手套扣5分,其他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真空
采血
1.拔掉针套,以针头斜面向上15~30度角穿刺皮肤,直到有针头进入静脉的突空感。
2.用拇指及食指握住试管凸缘,将采血针插入试管中。
3.观察有无血液开始流入试管内。
4.当血液流至所需量时,立刻松开止血带,将采血针从试管中取出。
3.2拔除导管情况下:左侧外周静脉血厌氧菌和需氧菌培养各一份,右侧外周静脉血厌氧菌和需氧菌培养各一份,管尖培养一份。
4.标本量须采到刻度线。血培养量为成人8ml~10ml,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为15ml。
5.采血标本顺序:需氧血培养-厌氧血培养-红帽-黑帽-绿帽-蓝帽-紫血液标本。
用物
1.乳胶手套
2.真空管/血培养瓶
3.化验单
4.止血带
5.采血针头(或注射器)
6.弯盘
7.复合碘(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
8.75%酒精
9.棉签
10.黄色垃圾袋
11.利器盒
12.一次性治疗巾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分值
扣分标准
准备
1.洗手。
2.根据化验医嘱选择合适的真空试管/培养瓶,贴上标签。
尽可能不从静脉或动脉置管处采集血培养标本。
需再次血培养,应从不同部位采血。
采血:儿童及婴儿1~3ml;成人8ml~10ml;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15ml。
35
采血量错误一项扣3分,未待干扣3分,试管顺序错误一项扣2分,未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扣3分,其他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真空
采集
血培养
1.用75%酒精棉签消毒穿刺点及周围区域皮肤。
2.打开培养瓶外盖。
3.用75%酒精棉签消毒瓶塞表面,待干。
4.在穿刺点上方4~6cm处扎上止血带。
5.用复合碘消毒一遍,待皮肤干后再采血。
6.针头斜面朝上,以15~30度角进针。
7.左手持培养瓶,将采血针插入培养瓶中。先需氧瓶,后厌氧瓶。
8.观察有无血液开始流入试管内。
9.当血液流至所需量时,立刻松开止血带,将针头从试管中取出。
10
未洗手扣3分,不规范扣1分,未核对扣3分,未评估扣2分,未解释扣2分,其他一项扣1分
标签标准粘法
1.核对医嘱、标签、正确选择标本容器。
2.血标本试管,试管上复联号贴在化验单上,原则上一个试管只能贴一张标签。
3.大小便标本的标签须贴在杯身上,不能贴在杯盖上。
确保试管内部的标本的可视性。
5
未核对扣3分,容器错误扣2分,其他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血标本采集(真空采血法)
1.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例如是否空腹,有无使用抗生素等。
2.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
3.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者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如果可疑导管相关性感染,遵循下列方法采集:
3.1保留导管情况下:导管内血液厌氧菌和需氧菌培养各一份,导管对侧外周静脉血厌氧菌和需氧菌培养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