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
万里长城的简介和历史背景介绍如下:
1、万里长城的简介: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2、长城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长城百科知识

长城的百科知识
1. 长城始建在公元前7世纪,经历历代修建,最长可达万里。
明长
城是保存最完整的部分,约有8800公里。
2. 长城主要有三大线路:西段(河西走廊)、北段(河北省保定至山海关一线)和东段(从山海关至山东半岛一线)。
这三段长城在山海关相连。
3. 长城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砖石、土和木料。
西段和北段主要用砖石和石块建造,东段主要用土坯建造,部分用石块和砖石修筑城门等建筑。
4. 长城上的主要建筑有城门、闸楼、敌台、角楼等。
城门是进出长城的必经之路,闸楼可对进出人员进行检查,敌台和角楼用于瞭望和射击。
5. 长城有很强的防御功能,但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并不长。
随着武器的发展,长城的防御作用逐渐降低。
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激发了中国
人的国防观念和统一意识。
6. 长城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伟力与智慧。
7. 长城的特点是“万里长城,千里相望”。
它蜿蜒崎岖,雄伟壮观,是世界建筑和工程史上的奇迹。
每年都有众多游客到长城游览观光、徒步长城。
长城的介绍ppt课件ppt课件

长城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土和石, 通过夯筑和堆砌等工艺制成墙体
和路面。
砖材料
在部分地段,长城采用烧制的砖作 为建筑材料,提高了墙体的强度和 耐久性。
建造技术
长城的建造技术采用了多种方法, 包括夯筑法、堆砌法、砖砌法等, 这些技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 的先进水平。
03
长城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长城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长城的发展历程
秦朝时期
明清时期
秦始皇是修建长城最有名的皇帝,他 修建的长城主体部分位于今天的陕西 省,全长约885公里。
明朝和清朝时期,对长城进行了多次 修缮和维护,使其更加坚固和完善。 如今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时期 修建的。
汉朝时期
汉武帝时期,长城向西延伸,穿过了 河西走廊,延伸至新疆地区。同时, 在北方也修建了新的长城,形成了内 外两道长城。
长城的介绍ppt课件ppt课 件
目录
• 长城的历史背景 • 长城的结构与特点 • 长城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 长城的现状与保护 • 关于长城的故事与传说
01
长城的历史背景
长城的起源
起源背景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护 中原地区的安宁和稳定,秦始皇下令 修建了长城。
最早的长城
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规 模较小,主要用于防御。秦始皇统一 六国后,将分散的长城连接起来,形 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之一,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见 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 气。
长城代表了中国古代的防御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 坚韧不拔的精神。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中 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城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影响
长城 课文

长城课文《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
作品描写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现整理分享原文、段落大意及长城资料。
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段落大意】《长城》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长城的概貌。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长城的构造。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指出长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长城资料】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长城知识点归纳总结

长城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长城的历史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修筑万里长城,将原有的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随着历史的发展,长城在汉朝、唐朝、明朝等朝代都进行了修建和加固。
二、长城的地理分布长城分布在中国的北部,东起辽宁省的丹东市,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市,全长约有6000多公里。
长城横跨了山脉、河流和平原,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三、长城的建筑特点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其建筑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材料:长城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土和砖瓦。
其中,北方的长城多使用青砖,南方的长城多使用石块和土墙。
2. 建筑形式:长城的建筑形式有城墙、箭楼、关隘等。
其中,箭楼是用来射击敌人的建筑物,关隘是用来控制出入的通道。
3. 建筑风格:长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包括横空出世、雄伟壮丽、精雕细刻等特点。
四、长城的文化内涵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意义:长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战争和统一进程,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
2. 文化遗产: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3. 民间传说:长城还有许多关于修筑和使用过程中的传说,如居庸关的八十里居庸关、壮观的不屈不挠、万里长城长、长城的建造者等等。
五、保护与修复长城作为中国的国家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保护。
国家对长城进行了多次修复和保护工程,以确保长城的完整和安全。
以上便是关于长城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
长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长城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长城的文化遗产,让这份珍贵的历史留存下来。
长城简介介绍

文化传承
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有助于弘扬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 感和凝聚力。
旅游发展
合理利用长城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 ,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
国际交流
通过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加强国际 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舞 台上的文化影响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以长城为主题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 登高、清明节祭祖等,不仅弘扬了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也传承了长城文化 。
民间传说
长城沿线流传着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 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丰富了长城的文 化内涵,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民间文 化。
长城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历史价值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 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
长城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长城的历史背景 • 长城的地理位置与分布 • 长城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 长城的旅游资源与开发 • 长城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01
长城的历史背景
长城的起源与修建
防御外敌
长城作为古代中国的重要防御工 程,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 各诸侯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 侵扰而修建。
长城的地理位置
中国的北部边界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界,沿线穿越多个省份和自治区。
东西横跨数千公里
长城东西横跨数千公里,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
长城的分布情况
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
长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修建和扩展。
明长城与清长城
明长城和清长城是现存的主要部分,其中明长城是最为完整 和著名的部分。
旅游意义
长城的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长城(完美版)PPT课件

旅游线路规划
规划合理的旅游线路,将长城 与其他景点进行串联,形成完
整的旅游线路。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加 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
旅游安全和满意度。
长城的现状与未来
现状评估
未来规划
对长城的现状进行评估,了解其历史价值 、保存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制定长城的未来发展规划,明确保护和利 用的目标和措施。
长城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电影、电视剧和其他媒体中,成 为表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元素。长城的建筑风格和景 观特点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
03
长城的保护与现状
长城的保护措施
政府立法保护
中国政府颁布了《长城保护条 例》,为长城的保护提供了法
律保障。
修缮和维护
对长城进行定期的修缮和维护 ,确保其历史价值的保存和结 构的稳固。
长城的文化价值
文学灵感
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题材,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都源于
长城的壮丽景象和历史故事。
艺术宝库
长城上保存了大量的石雕、碑刻 和壁画等艺术品,是研究中国古
代艺术的重要资源。
民族精神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体现 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坚韧和顽强
的民族精神。
长城的国际影响
世界文化遗产
05
结语:长城的价值与影响
长城的历史价值
历史见证
长城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记 录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变迁,是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防御工事
长城作为古代的防御工事,对于保 护中原地区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 扰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筑奇迹
长城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体现了 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 中华民族的骄傲。
关于中国长城的知识

关于中国长城的知识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之一。
下面将为您介绍关于中国长城的详细知识。
一、长城的历史中国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个诸侯国为了防御外族侵略而修建了一些短小的城墙。
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大规模修建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随着时间推移,汉朝、唐朝、明朝等历代王朝也对长城进行过多次修建和扩建。
二、长城的地理位置中国长城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
其中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是位于北京市境内的八达岭长城和密云长城。
三、长城的类型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地理位置,中国长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砖石结构和土木结构两种。
前者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后者则更早出现在秦汉时期。
四、长城的长度目前已经发现并确认存在的中国长城总长度约为21196.18公里,其中包括了砖石结构和土木结构两种类型。
这个数字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通过对长城进行测量和统计得出的。
五、长城的保护为了保护中国长城这一重要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监管、修缮和维护、设立长城文化保护区等。
此外,中国政府还将长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积极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工作。
六、长城的意义中国长城不仅是一道具有防御功能的屏障,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
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兴衰和变迁,也是中华民族勇敢坚韧精神的象征。
因此,中国长城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长城的详细知识介绍。
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伟大工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长城构造图片
方砖―马路
依次出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城墙高―易于防守(特写)
垛子―躲在后面安全(特写)
城台―让士兵养精宿锐(特写)
古代长城是北方的一道重要屏障,抵御了无数次外敌侵略,是我国的一项重大的军事工程,也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1.预习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过渡
三、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
远
看
长
城
过渡
(二)、
近
看
长
城
课堂总结
知识迁移,练习写作
1.观看视频
2.写作练习
3.讲评辅导
悬疑提问:宇航员从太空能看到的我国的、什么景观是最辉煌的“世界遗产”?播放视频。
板书课题:17.长城
出示学习建议。1、词语
蜿蜒盘旋、崇山峻岭、屯兵、堡垒、瞭望、修筑、隔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
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
板书:设计十分巧妙
课文是从那些方面介绍长城的?
播放视频,随机截屏
布置写作任务,提出要求按时完成,设置倒计时
最小化白板软件,打开实物投影仪,修改学生习作
一边思考问题,一边欣赏视频。指名回答问题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
齐读课题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
一名学生把正确的读音划上√,其余学生观察、纠错。
交流课文中介绍长城的句子。
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气魄雄伟的工程”呢?
1.远看长城,感受长城之“长”
理解词语“蜿蜒盘旋”说明什么特点?
“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一个什么句?
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呢?
板书
“一万三千多里”说明了什么特点?(日夜不停的走需要走500多天!)
“崇山峻岭”说明地理环境怎样?“蜿蜒盘旋”又说明什么?
齐读词语。
交流
指名回答后齐读句子。
再齐读句子理解词语:“气魄雄伟”用荧光笔批注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找出本段词语:
“远看”、“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指名回答说明什么特点?
(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一段,读出出长城磅礴的气势来。
(打比方、列数字)
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使用电子白板可随时根据学生思路呈现知识,又方便的屏幕批注功能,边讲边批注,给课堂带来很多只管感受。
《长城》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17.长城》
授课人
王智伟
学校名称
兴平市阜寨镇南马小学
教学对象
四
科目
语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状物类文章。课文采用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恰当使用图片、视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由于我们的学生处于祖国的西北部,距离长城比较遥远,没有一个亲自去过长城,因而对长城比较陌生。上课伊始,运用数张图片,一段视频来让学生感受长城,拉近了距离,也初步感知长城特点,为激发情感、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快结束时,再次播放视频截屏加深印象。
远看―近看
播放视频,截屏
设置工具栏里的倒计时工具
最小化白板软件,打开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评价设计
1学生.选择正确读音后划上划上“√”时,给予掌声音效。鼓励能使其感到成功喜悦。
2.设计倒计时工具给学生写作规定时间,有利于快写作,提高速度,培养写作能力提高。
七、课后反思
《长城》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了白板制作软件和实物投影,还是用了视频资料,其中以电子白板为载体,实现了多媒体共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交互,改变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把过去教师课堂上单独表演的“独角戏”,变成了学生、老师共同进行的“交响曲”,这样老师教得高兴,学生也学得愉快。使用多媒体教学解放了教师,把陌生的事物迅捷的呈现出来。这是别的代替不了的。
运用对象前置功能将“蜿蜒盘旋”、变红。
运用对象前置功能将“一万三千多里”变黄。放大
出示远看长城图片。
提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中华儿女是龙的传人,把长城比作长龙,你们不自豪吗?
出示长城“蜿蜒盘旋”图片
预设1.都很长,很有气势
出示长城走向图片。
结合图片理解、“崇山峻岭”、
播放雄壮有力的音乐。
字幕出示打比方、列数字(特写)
出示:近看长城
出示第二自然段课文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结合图片资源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屯兵、堡垒、打仗、智慧、凝结、瞭望口、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一、二自然段课文,学习由远及近,又部分到整体的观察以及表达方法。
3.了解长城“长”“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这部分教材用了什么方法介绍长城?
以下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方面感受长城是奇迹。
刚才我们从远处看长城,像一条长龙。
板书:像一条长龙。
现在我们从近处看长城。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砌成的。
古代为什么要修长城?
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具体有那些构造?
作者拿什么和什么比较?
这些设计有什么作用?
过程与方法:
利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模仿来理解长城“长”、“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依靠课文的描述,感知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美德,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热爱祖国,激发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齐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介绍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回答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方砖―马路
小组合作,了解长城构造。
从课文插图上标出
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细心观察
五分钟写作
学生交流
介绍《长城》的视频资料
出示:
学习建议:
1.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四、教学环境、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投影仪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作业单
教学资源:白板制作软件、《长城》视频资源、《长城》图片资源、音响资源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创设情
境激发兴趣引入课课题
二、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2.划出课文中介绍长城的词、句子。
3.错误的读音无法划上√,正确的读音划上√后响起鼓掌的音效。
用图片遮住错误读音。
出示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荧光笔批注“气魄雄伟”“奇迹”
出示: :远看长城
出示课文内容。点击箭头“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2.本次教学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究”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以自主探究开头,充分自读自悟。然后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中取长补短,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创造性。也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全体性。
3.读写结合,加强语言实践。抓住课文中从不同方面描写长城特点句子,理清课文的脉络。在读课文中了解说明方法,学会抓事物特点进行介绍,提高学生运用语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