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2《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1.2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1.2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2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目标1.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的运用。

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作家作品简历: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

他一生只活了44岁,但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

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代表作:短篇小说《万卡》《变色龙》《小职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

课文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

当时,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1898年,列宁在圣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崭新的阶段,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

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

沙皇政府竭尽全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布国中,全国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

出身平民的契诃夫对劳苦大众怀着无限同情,对专制制度无比憎恶。

在他的作品里较为明显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某些特点。

《装在套子里的人》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这个时代的情绪。

资料卡片短篇小说小说的一种。

其特点是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

它往往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使读者“借一斑略知全貌”。

正如茅盾所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2019-2020年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继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2.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

3.联系现实,辩证看待“套子”的意义。

教学重点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环节一、预习检测。

1.字音。

契诃夫憎恶怂恿讥诮地壳晕车癖好辖制2.作者。

契诃夫,十九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他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共创作47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十几个剧本。

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苦恼》《万卡》等。

剧本《万尼亚舅舅》《伊万诺夫》《樱桃园》等。

(俄)契诃夫与(美)欧·亨利、(法)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二、图文转换,给别里科夫的画像做个诠释。

1.教师要求: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插图一描述出来。

参考:主体。

别里科夫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戴着大盖帽、黑眼镜,穿着棉大衣,竖起衣领,右手拄着雨伞,左手插进衣袋里,穿着雨鞋,弓着身子,从街头走过。

背景环境。

屋前的女人、孩子都背着脸,身后半个自行车轮,远处的民居和高耸的教堂,天空中飞翔的鸟儿,面前粗大的黑柱子。

2.教师提问:背景环境有什么含义?参考:对这个城市的影响,新生的事物?前进的方向?历史的车轮,社会环境的暗示,超越于宗教之上的自由,前途的黑暗。

三、望闻问切,剖析别里科夫人格的二重性。

1.教师要求:医者父母心,假如你是一名医生,请你为别里科夫会诊一下,然后把会诊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填写病历表。

(从书上搜集相关信息)2.学生分组探究。

望其形:别里科夫平时都有哪些表现?参考: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脸藏在衣领里。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坐在马车支起车蓬,卧室象箱子。

(生活中的套子)六神不安,心慌意乱,无精打采,脸色苍白,垂头丧气,唉声叹气。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课本上的教学篇目,编在小说单元,作为外国短篇小说的一篇范例。

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对它的处理都是马马虎虎,这里说的“马马虎虎”也就是指老师对学生说的“你们随便看看吧,没有什么难懂的,也没有什么好讲的”。

其实“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篇小说还是有它独到的地方,还是有它的风格范例。

通过这个例子还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文好懂,倒是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預习完成课后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教时,让大家分析讨论几个问题。

这一教时的方案如下安排。

一、认识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

讨论的问题是:从课文中找出有关文字或语段,推知别里科夫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文中典型环境的描写有几处暗示,是要学生找出来加以揣摩的。

“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是很多……”这里可以结合语言教学重点敲打几处语言文字:(1)“辖制”是什么意思?别里科夫为什么能辖制全城的人?(2)“这类人”有什么含义?(3)大家为什么“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4)“郁闷、无聊、乱糟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本文的写作背景:19世纪,俄国沙皇统治正是最黑暗的时代。

一方面工人运动逐渐展开,工人阶级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来临;另一方面,沙皇政府正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革命运动,到处是黑暗和恐怖,腐败和昏愦。

而一部分知识分子也苟且偷生,有些人甚至像别里科夫一样,为反动派效力。

高中语文必修5第 2 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5第 2 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学案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方法。

3.学会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金句银段1.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只是一只芦苇,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

但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苇”。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宇宙间任何一件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然而人却成了万物的主宰,这正是因为人有一颗会思想的灵魂,人因为思想而高贵。

然而当人的思想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而失去了飞翔的自由时,人还是“人”吗?2.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科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的可悲之处在于,他千方百计地想要隐藏自己,用一层一层的套子,而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隐藏,反而将他醒目地暴露在了众人的面前,当他已经被异化成套子的时候,使得他在别人眼中成了一个异类,被身边的人所挤压所排斥,直到期最终走向坟墓——一个永远的套子。

3.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被异化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在生命的最后依然充满温情的回想着人间的一切,他知道自己的死对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种解脱,他对抛弃自己的亲人仍然有着无尽的眷恋,可是别里科夫的世界的尽头弥漫的全是恐惧和绝望。

我们以前看到的只是别里科夫作为沙皇的一名忠实的走狗,对他身边人的思想进行钳制,却忽略了身边的这些人对别里科夫的敌意和冷嘲热讽也是造成别里科夫的死因,正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已》中那些短衣帮对孔乙已的一次一次的嘲笑最终将其推向死亡的悲惨境地一样。

写作金库《装在套子里的人》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强烈的对比手法,塑造了一个可悲又可憎的形象——别里科夫,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套上种种有形或无形的套子;更可恨的是,他还用自己的套子式的论调去套别人,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

但这个生活在套中的可怜人最后却被自己的套子套死,极具讽刺意味。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1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2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1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2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1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2教学目标:1.赏析别里科夫的形象,并理解别里科夫形象的时代意义。

2.理解小说的主题,认识沙皇的黑暗统治。

3.掌握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4.赏析本文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及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1.欣赏别里科夫形象,并理解别里科夫的时代意义。

2.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

3.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1.赏析别里科夫的形象及时代意义。

2.赏析本文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研究探讨。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一听到铃声就往教室跑呀,你们为什么不能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呀,大家都知道这是制度纪律让你们必须这样做,你们的心中经常会被这些东西束缚住,不能违规。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套子,这些套子我们必须得戴上。

我们曾经过嘲笑过孔乙己的迂腐,范进的可笑,同学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令人好笑怪异的行为吗?现在我要告诉大家他们是被科举的套子束缚了。

人世间总有一种人把自己装在一个个套子里,他被这些象金箍一样的套子束缚了思想,束缚了手脚,结果成了人中另类。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个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

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生字注音隔绝gé jué胆怯dǎn qiè祈祷qí dǎo 辖制xiá zhì滑稽huá jī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 撮合cuō hé讥诮jī qiào 谗言chán yán2.完成下列词语解释辖制-管束。

孤僻-孤独怪僻。

歹毒-阴险狠毒。

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

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

三、老师补充说明作者及本课写作背景契诃夫,全名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he)夫,他生于沙皇统治的1860年1月29日,于1904年7月15日在对沙皇俄国的讽刺和控诉中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高中语文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装在套子里的人》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19世纪后期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1860-1904)的代表作,小说从两个角度刻画了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形象。

先从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语言习惯、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描述他的“套子”性格,揭露他的“套子”的反动本质;尔后通过叙述他的婚姻悲剧,表现他与新生力量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他必然失败和灭亡的命运。

小说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强烈的对比手法,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有力地鞭挞了反动势力的可厌可憎,无情地嘲笑了他们的反动和虚弱。

这篇小说创作于1898年,反映了19 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并付诸行动。

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特别是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后,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

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加紧,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

在那个沙皇统治的残酷年代里,有许多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害怕出乱子、害怕一切新鲜事物,把自己包藏在套子里的人。

这些人实际上是旧秩序的捍卫者,他们不管在官场和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契诃夫对这些可笑、可厌而又可怜的墨守成规,阻挡革命潮流的人,极其厌恶和鄙视,他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对这些人的典型概括和尖锐批判,也是对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学习这篇小法,要注意如下几点:(1)把握作品特点。

这篇小说与一般小说不同,它的旨意不在塑造别里科夫这个人,而在塑造别里科夫这类人,描写“套子”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作品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写出了“套子”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作者对“套子”的深刻思考。

别里科夫这类人是被套子套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没有套子就没有别里科夫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只是对套子作用的印证。

人教版语文必修5学案: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5学案: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含答案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晨读自主任务“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如是说。

人的生命脆弱如芦苇,却因思想的存在而坚韧,而高贵。

而别里科夫是可悲的,他把自己装进各式各样的套子里,不允许自己有思想,更不允许别人有思想,最终是作茧自缚,窒息而亡。

我们且莫笑别里科夫,更莫笑他的套子。

在笑他时,我们应反躬自问,我们身上有无套子,当你面对荣誉时,当你面对功利时,当你面对金钱时……这一切是否成为了你的套子?摒弃身上的套子,开动你的思想,做你自己的主人。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国别)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巨匠。

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早期作品有《假面》《变色龙》《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苦恼》《风波》《万卡》等。

1890年从库页岛回来后,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加深刻,代表作品有《套中人》《第六病室》。

晚年,契诃夫致力于小说和戏剧创作,小说有《农民》《带阁楼的房子》《新娘》,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这时的作品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对新生活充满信心。

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

作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这种人丑恶的本质。

1.小说体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

2.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3.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流行于欧洲等地区的一种新的文学思潮。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展示给人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2《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2、会分析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学习重点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学习难点会分析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小说分类:就流派来分,有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新新闻主义小说、“垮掉的一代”小说等等。

就表现的方法分,有叙述体小说、散文体小说、诗体小说、生活意识流小说、纪实体小说等等。

就题材分,有儿童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神话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等。

就雅俗分,有通俗小说、严肃小说等。

就篇幅长短分,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四大类。

二、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他们和马克•吐温一起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短篇小说有《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篇小说有《第六病室》,戏剧有《樱桃园》《万尼亚舅舅》《海鸥》。

三、写作背景: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19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小说里的别里科夫正反映了这些人的灵魂。

预习检测1.字音。

暖和.( ) 胆怯.( ) 憎.恶( ) 降.服( ) 辖.制( ) 撮.合( ) 怂恿..( ) 歹.毒( ) 讥诮.( ) 谗.言( ) 滑稽.( ) 安然无恙.( ) 2.字形。

(1)⎩⎪⎨⎪⎧ 消 销 (2)⎩⎪⎨⎪⎧ 砭 贬 (3)⎩⎪⎨⎪⎧ 籍 藉 (4)⎩⎪⎨⎪⎧ 叠 迭3、下列句子与人物a .外貌描写;b .心理描写;c .语言描写;d .动作描写;e .环境描写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①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②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③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④“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密哈益•沙维奇。

”A .①e ②a ③c ④cB .①e ②d ③b ④cC .①e ②a ③b ④cD .①d ②b ③c ④c学习内容一、整体感知: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二、合作探究:1、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么,他的这些“套子”套住的难道只有他自己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别里科夫的“恋爱”动机来看,他与华连卡是否有真正的“爱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探究:讽刺艺术是文学的一种表现手法。

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描写敌对的和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已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

一般采用对比、语言、动作及漫画的方式来写。

请结合本文谈谈讽刺手法的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1、小说安排别里科夫与华连卡婚事失败的情节的作用是()A.表明别里科夫与华连卡两个人的性格是格格不入的。

B.揭露别里科夫思想的腐朽和反动。

C.说明别里科夫这样的人永远找不到对象。

D.讽刺别里科夫愚蠢的神经质和变态心理。

2、对下列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概括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概括: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别里科夫极端保守的性格特征。

B.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概括:通过环境描写形象地揭示了别里科夫的阴暗心理和极端保守的性格特点。

C.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概括:别里科夫的胆怯心虚、害怕新事物的特征,在他套子式的论调中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D.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概括:他希望周围人按法规办事,不能违背法令,可见他的思想很受欢迎,人们都不敢违抗。

3、小说描写柯瓦连科姐弟的一推一笑,别里科夫的一滚一死,这样描写的作用是()A.表现华连卡的爽朗活泼,柯瓦连科的正直、勇敢。

B.表现套中人的实质虚弱、腐朽,预示新生事物必然战胜腐朽势力。

C.讽刺别里科夫的可笑滑稽,表现他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D.预示柯瓦连科姐弟所代表的进步思想新生势力的强大。

4、课文末尾指出:“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样写的深刻含义是 ( )A.别里科夫是令人讨厌的人,生活中现在和将来都会遇到这样的人。

B.一个别里科夫死了,还会有许多别里科夫存在,预示社会的黑暗腐朽现象还将继续存在。

C.别里科夫的存在和出现不是孤立的个别现象,而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只要旧社会存在,就会有它的支持者、维护者。

D.号召人们为获得自由,与旧社会及其支持者、维护者作彻底斗争。

延伸阅读(二选一)1、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1—5题。

柔弱的人契诃夫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

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

您也许要钱用,你太拘泥于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你讲妥,每月三十卢布……”“四十卢布……”“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的工资的……呶,您呆了两个月……”“两月另五天……”“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您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您牙疼三天,我内人准你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